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5 50 2 0 a8 0 a 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6 5 4 3 2 011 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包装通用要求 g e n e r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l i v ea n i m a l sp a c k a g ef o ra i r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2 0 11 - 0 6 - 1 6 发布 ( i a t a ,l i v ea n i m a l sr e g u l a t i o n s ,n e q ) 2 0 1 2 0 卜0 1 实施 宰瞀徽紫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 ” g b t2 6 5 4 3 - - 2 0 目次 前言 一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活体动物的分类 - 1 5 容器制作的一般要求 1 6 宠物类动物容器 2 7 家畜类动物容器 4 8 鸟类动物容器 5 9 幼禽类动物容器一1 4 1 0 灵长类动物容器 1 6 1 1 爬行、两栖类动物容器 17 1 2 永生物种容器 2 7 13 昆虫类动物容器 3 1 1 4 未经驯化的哺乳类动物容器 3 4 刖胃 g b t2 6 5 4 3 2 0 本标准对应于i a t a 活体动物规则3 4 版,与i a t a 活体动物规则第3 4 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 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4 9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中国国际货运航空 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英、徐青、李洪涛、李建平、陶世昌、李瑞林。 范围 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包装通用要求 g b t2 6 5 4 3 2 0 本标准规定了高额次运输的部分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包装容器( 以下简称为容器) 的结构、规格、材料 和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包装容器的设计、制作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1 8 0 4 1 民用航空货物运输术语 集装器技术手册( i a t a )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 o n v e n t i o n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d ei ne n d a n g e r e ds p e c i e so f w i l df a u n aa n df l o r a ,c i t e s ) (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 3 术语和定望 g b t1 8 0 4 1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活体动物的分类 4 1 宠物、家畜类:人工饲养和驯养的动物,如猫、狗、猪、牛和马等。 42 鸟、禽类:身上有羽毛、能飞行、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如鸥、雀、燕、鸽鸿、鸭和鹅等。 43 除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具有五指( 趾) 手、脚以及更多的专门化的神经系统的动物,如猴、孤猴、猿和 狸猩等。 4 4 爬行、两栖类。 45 爬行类:身体表面具有鳞或甲、体温随气温高低而变化、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如蛇、蜥蝎、龟、鳖和 玳瑁等。 46 两栖类:通常投有鳞或甲,也没有毛,四肢有趾,没有爪,体温随气温高低而变化,能在水中和陆地 生活的动物,如青蛙和螗蜍等。 47 水生物种: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动的脊椎动物,海洋哺乳类动物,如淡水鱼、海鱼、金鱼、 热带鱼、鳗鱼、白鲸和海豚等。 4 8 昆虫类;身体分头、胸、腹的节肢动物,如蜜蜂、蝎子和蚕等。 4 9 未经驯化的哺乳动物类:野生脊椎动物,如虎、豹、狮和熊等。 5 容器制作的一般要求 51 容器所使用材料应坚固、轻便,对所装运的活体动物无害。塑料应采用阻燃塑料。如使用木制包 装,应检查此类包装容器是否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52 容器的结构应合理而坚固,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设计出保证其健康和安全及人道待遇的 包装容器,使用时应根据各物种的体长、体重等不同因素对其大小进行适当调整,应保证动物以自然状 态站立、转身或躺下,容器的尺寸应充分考虑飞机货舱舱门的限制。 53 容器内应光滑,不应有尖锐的边缘或突出物。 g b t2 6 5 4 3 - - 2 0 5 4 根据一些动物的特性,容器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使动物呼吸畅通,其大小以不致使动物身体的任何 部分伸出容器为宜,通气孔处应安装金属网。 5 5 容器的门应充分考虑动物的特性设计,以便于方便动物的进出和防止动物逃逸。 56 对于猫、犬等宠物类陆生活体动物,应在其包装容器外附加布或麻布类纤维绳网套。以防容器意 外破损时,造成动物的逃逸。网套的网格孔径大小应以动物头部钻不过去为准。 5 7 动物一般在封闭的容器内载运。对于开放式的容器( 牛栏等) ,应在承运人的特殊安排下进行。 58 容器两端应安装搬运把手以便于操作及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当与其他货物码放在一起时,此把 手还应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保证空气流通。 59 对于在运输中会产生排泄物的动物,其容器应是防谓的,且应由托运人提供吸湿物作垫料。稻草 不应作为吸湿物的垫料。 51 0 对于需要进食、饮水的动物,其容器应安装食具、水具或类似设施,不应将食物撒在底板上。所提 供的食物不应违反有关的国家法律规定。 5 1 1 对于无特定病原体的实验用动物的容器,当其使用过滤性通风设施时,应保证其有足够的通 风量。 6 宠物类动物窖器 6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人工饲养的猫、狗。 62 材料 采用玻璃纤维、金属、硬塑、焊网、硬质木板和胶合板等。 63 尺寸 确保容器内的每个动物都拥有足够的空间,且能够正常地站立、转身或以自然姿态趴卧。其结构见 图1 。应依据最大的动物确定容器尺寸的a 、b 、c 和d 的值并按1 只动物为c 2 ,2 只动物为c 3 , 3 只动物为c 4 计算容器宽度,容器高度和长度按同一单只动物确定。容器长度为a + b 2 。 丁 r _ 叫 柏 a 动物鼻端到尾底的长度; b 地面至肘关节的高度; c 肩宽; d 容器高度( 顼板或拱板) 动物自然站立时头顶或耳端的高度( 两者取其高者) 囤1 宠物类动物窖器 g b t2 6 5 4 3 - - 2 0 64 制作要求 6 4 1 一般要求 除满足第5 章要求外,容器不应全部由金属焊网或铁丝网制作。 6 4 2 边框 应根据动物的质量决定使用硬塑边框或由螺丝固定连接的硬质木边框。在运输质量超过4 0k g 的 犬类动物时,应使用带有斜拉结构的硬质木外框。 643 器壁 容器四壁内面应坚实,内部应平滑,不应有动物通过咬或抓可破坏容器完整性的突出物。在运输体 重超过4 。k g 的犬类时,应使用厚度至少为6m m 胶合板或其他同等材料作为容器外框的衬里。容器 的一端应完全开放,用木条、焊网或平滑的延展性金属,安全覆盖在容器之外,防止动物从中逃逸, 6 4 4 通风 通风孔应设在容器包装箱除门以外的另外三面箱壁上端三分之一处,孔径最小为2 5m m ,孔与孔 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 0 0m m 。 运输大型犬类的容器,开放的一端应覆以间隔密集的金属栏杆和网格,间距为1 0m m 的双层焊网。 通风孔总面积至少应占容器四壁总面积的1 6 ,所有开口处应能防止动物的鼻子或爪子伸出,如 果容器装运的是猫和小狗等,开口处应用网覆盖,保证动物没有可抓搔或啃咬的表面或边缘。 6 4 5 顶板 使用整块板制作,在保证顶板的完整性和强度的情况下,整个表面都可设有通风孔。 6 46 底板 使用整块板制作且应防渗褥。 64 7 门 门应设计在容器的侧端并构成容器的一个侧面。应采用滑链或铰链形式作为门的锁定装置。较大 的门需要增加铰链或加二、三道门插固定,确保安全。 64 8 食具和水具 如果容器是密闭的,食具和水具应设置在容器之内并且可以从外面加水。 如果容器不是密封的,食具和水具也可以附在容器之外,以备延误时用。 6 49 搬运瞬离杆或把手 在容器门边两长侧的外壁中部应装有隔离杆或把手。 6 5 硬塑容器 6 5 1 硬塑包装容器( 可折叠类型的除外) 适合运输大多数犬类动物,大型硬塑容器应当至少有两个安 全门插。如容器有轮子应当将其拿掉或使其不能转动。硬塑犬类包装容器见图2 所示。 “黟4 b “髟 目2 t # 厦女 图2 犬类动物窖器 曰 g b t2 6 5 4 3 2 0 6 5 2 运输体重超过4 0k g 或具有攻击性的狗时,不应使用硬塑容器,金属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特殊结 构的容器,而且应使用嵌入式的门。 65 3 最多2 只大小相仿,每只体重低于1 4k g 且能够共处的成体动物可使用同一容器运输。体重超 过1 4k g 的动物应单独运输。同窝6 月龄以下的动物,最多3 只可装在同一容器或分隔室内运输。 7 家畜类动物容器 71 适用范围 适用批量装载牛、鹿、山羊、猪、绵羊、羚羊等。 7 2 材料 采用金属、硬质术材、玻璃纤维或聚乙烯板等。 7 3 尺寸 底部尺寸不应超过所使用货物集装板的大小。容器尺寸应适合于所装载的飞机。保证动物能够自 然站立,且按动物自然站立时的最高部位核算,距顶板留有一定空间。装载小型家畜时留出1 0 0m m , 装载大型家畜时留出2 0 0m m 。猪或牛应从其肩或腰部( 选择最高部位) 起向上分别留出i 0 0i i t l n 或 2 0 0m m 空间。其结构见图3 、图4 。 “蓼。 图3 家畜动物多层容器( 航空集装器) 盘月板条* 木d * 葙 图4 家畜类动物容器 74 制作要求 74i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应满足第5 章要求。 7 42 边框 边框强度应确保容器能够固定在集装板上。如果是结构性容器,应符合集装器技术手册的规定。 硬质木材或金属材料应用螺丝紧固。木结构容器应坚固,多层容器应使用斜拉结构及角箍,单层容 器可依据装运动物的质量而定。多层容器下部的外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担上层的质量且不发生 弯曲。 4 g b t2 6 5 4 3 2 0 7 43 器壁 应根据承运动物的种类及雌雄确定防止动物尿液溢出的壁板高度。壁板的上部应是适合的窗叶或 板条结构,但此类结构不应日【起动物自伤,且应防止动物排泄物外泄。 多层容器下部的器壁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担上层的质量。 744 通风 容器应设有通风口,并均匀分布在四壁及各层隔板之间,通风面积不应少于每层地板面积的2 0 , 运输猪与羊时,所需通风比其他动物多,通风面积不应少于地板面积的4 0 。当使用通风孔或槽时,为 保证能够排除如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应在四壁的下半部设有开口,在高处每层陌板上也应设有相应 开口。 745 赝板 顶板通常为板条或网状结构,但对于一些物种如羚羊等动物,顶板应是带有通风孔的整块木板。 7 46 底板 底板应为所运动物提供适当的立足点及橡胶护垫,且应坚固防渗漏。 7 47 门 容器的每层应设计有在运输途中能够接近动物的门。门上应设有安全扣拴,以防止被意外打开。 7 4 8 食具和水具 每个容器或容器的每层都应当设有方便加添食物和水的食具和水具。 7 49 叉车垫术 当容器与内装物质量台计超过6 0k g 时应有叉车垫术。 8 鸟类动物容器 81 普通鸟类窖器 811 材料 采用金属网、木料、塑料、玻璃纤维、合成物或细布和其他轻质材料等。 812 尺寸 应考虑动物的正常习性,根据所装载鸟的种类,在容器内为其留出自由活动的空间。其结构见圈5 、图6 。 自* 栏 图5 鸟类动物单室容器 c b i “ 2 6 5 4 3 - - 2 0 囤6 鸟类动物复式容器 8 13 制作要求 81 3 1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应满足第5 章要求。 8 1 32 边框 使用2 0m m 4 0m n 3 的硬质木材制作并应用螺丝、钉子及无害腔黏剂进行加固。 8133 器壁 使用胶合板或其他强度相仿的材料制作,容器两侧的器壁厚度最小为6m m 。容器的内壁不应有 可能导致鸟类自伤的尖锐边缘或突出物。容器的前部应做成斜面以增加通风面,斜面上覆盖3m m 的 金属网且其面积最少为前端总面积的7 5 蹦。为降低容器内的亮度,金属阿上应加盖细布帘, 8 134 通风 通风孔的直径应为2 5m n 2 并盖有网状物,应以5 0n l m 的间隔距离散布在容器的三面器壁上。当 使用丝网覆盏通风孔时,在容器内不应有尖锐的边缘或突起物,任何边缘及突起物都应使用光滑的材料 覆盖。 8 13 5 顶板 顶板应坚固。根据所运某些鸟类的特性,顶板还应覆有无法破坏的辅助眭材料。 8136 栖术 81 361 应为所有栖术性鸟类提供栖木。 8 1 3 6 2 栖木直径应使鸟类舒适握牢。 813 63 栖木安放的位置应使鸟类的粪便等掉落物不致落人食具、水具和其他鸟类的身上。 813 64 栖木安放的高度应保证鸟类栖息时头部不会触及顶板,尾部不会接触底板,栖木不应安放 过高,以免鸟类在运输途中感觉不安。 8 1 3 65 栖木的数量应能供所有鸟类同时栖息。 8 1 3 66 应根据栖木的长度,计算容器内可装载鸟类的数量。 8 1 3 7 装载密度 每个容器或每个分隔室内装载小型鸟的数量不应超过5 0 只,以避免窒息。装载大型鸟时,其数量 应相应减少。 8138 底板 使用整板制作且防渗漏并应设有与容器等长供非树栖性鸟类休息的平滑的凸起板条。 8139 门 每个容器内或复式容器内的每一分隔室,都应有可滑动或装有铰链的门,门上均应设有拴紧箱门的 安全设施。 8 1 3 1 0 食具、水具 容器内应装有分开的,可向其内加放食物和水的食具及水具。水具的边侧应有凸缘,以防水溢出。 6 g b t2 6 5 4 3 2 0 运输小鸟时,应当在水面上浮海绵或其他适当物品,以防溺死鸟类。食具和水具不应使用焊接马口铁。 813 1 1 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应在容器的三侧安装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82 食籽鸟类容器 8 2 1 小型食籽鸟( 包括其他小型食籽雀形目 树栖 鸟类 泛指 ) 窖器 8 2 1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梅花雀、金丝雀、雀类( 燕雀、金翅雀等) 、锡嘴雀、麻雀类、梅花雀类、纺织鸟( 小型) 、维达 鸟、双点雀、侏儒鸟,蜡嘴雀、寡妇鸟、各种文鸟等。 82 1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1 的相关要求。 8 2 1 3 顶板 应覆有耐破坏的松软衬垫。 8 2 1 4 栖木 栖木应平行摆放,数量不超过四根,直径约为l om m 。其结构见图5 、图6 。 8 215 装载密度 人工养殖的鸟,每只鸟的栖息间隔不小于3 0m m ;野外捕获的鸟,间隔应不小于5 0m m 。每个容器 或隔箱内最多装载5 0 只鸟。 8 2 16 底板 底板上应覆盖有吸附材料。 8 22 中型食籽鸟( 包括其他中型食籽雀形目 树栖 鸟类 泛指 ) 窖器 82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颊白鸟类、雀类( 大型) 、织布鸟、主红雀类、马利布鸟类、鸦雀类等。 8 2 2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1 的相关要求。 8 22 3 栖木 栖木平行摆放,不应超过三根。直径约为1 3m m 。其结构见图5 、图6 。 超大容器可以摆放四根栖木,其大小应符合8 1 的要求。 82 24 装载密度 人工养殖的鸟,每只鸟的栖息间隔不小于5 0 m m ;野外捕获的鸟,间隔应不小于7 0 m m 。每个容器 或隔箱内最多装载5 0 只鸟。 8 2 25 顶板 应覆有耐破坏的松软衬垫。 83 类鹦鹉鸟容器 8 3 1 小型粪鹦鹉鸟( 包括小型鹦形目 类鹦鹉鸟 鸟类 泛指 ) 窖器 8 3 1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相思鹦鹉类,鹦哥、澳洲鹦鹉、双眼无华果鹦鹉、短尾鹦鹉、吸蜜鹦鹉、情侣鹦鹉类、长尾 小鹦鹉类、鹦鹉( 小型) 、玫瑰鹦鹉等。 83 1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 1 的相关要求。 8 3 1 3 边框 使用2 0m m 4 0m m 的实心木制作。 7 g b t2 6 5 4 3 2 0 8 3i 4 器壁 使用厚度大于6m m 的胶合板或实心木制作。前端三分之= 处部分应由金属丝网或金属条构成。 8 3i 5 底板 使用厚度为1 2m m 的实心木制作。装载吸蜜鹦鹉时,可增加辅助丝网以便排泄物掉落到丝阿下面 的底板上。 8 3i 6 栖术 对于树栖鸟类,栖木平行摆放,不应超过三根;对于非树栖鸟类,应在底板上放置木条。其结构见 图5 、图6 。 8 3 i 7 装载密度 人工养殖的鸟,每只鸟的栖息间隔不小于7 0m m ;野外捕获的鸟,间隔应不小于8 0m m 。非树栖鸟 类,每只鸟在底板板条上所占间隙不小于1 0 0m m 。每个容器或隔箱内最多装载3 5 只鸟。玫瑰鹦鹉应 按颜色分别装载,此类鸟具有攻击性。 83 1 8 门 使用厚度为1 2m m 的实心术制作。 8 3 1 9 通风 所有带网通风孔应使用轻质材料覆盖,以保证空气流通。 8 32 大型鹦鹉鸟( 长度超过2 3 0n u n ) 类包括其他大型鹦形目 类鹦鹉鸟 鸟类 泛指 窖器 8 32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亚马逊鹦鹉类、葵花鹦鹉类、锥尾鹦哥类、玫瑰鹦鹉类、灰鹦鹉、鹦鹉、刁羊鹦鹉、金刚鹦 鹉、鹦鹉等。 8 3 2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1 的相关要求, 8 3 23 边框 使用最小厚度为6m m 的胶合板或实心木制作。鹦鹉类鸟具有较强的喙,内部不应有任何鸟类能 抓握的突起物。 83 24 栖术 此种群大部分为树栖鸟类,每个容器内应提供圆形栖木。栖木的直径应以所装载的鸟的种类而定, 其大小应能使所有的鸟舒服地抓握牢固、栖息。栖木放置的位置应能够避免鸟的排泄物不致掉落到食 具、水具内。其结构见图5 、图6 。 对于非树栖的此类鸟,在底板上固定大小适中且光滑的横杆,使鸟类感到安全。 8 32 5 装载密度 较小的鹦鹉,每一容器或分隔室内最多装2 5 只鸟。所有的鸟能够舒适且和平共处。较大鸟,按上 述原则减少相应数量。容器内,鸟的数量密度控制为防止因过度拥挤而造成窒息。 葵花鹦鹉宜以不超过6 只的小群方式运输。 有攻击倾向的叼羊鹦鹉和鹦鹉,应单独或成对装载。 8 32 6 通风 所有带网开口处均需用轻质材料覆盖,以保证良好通风。 8 32 7 水具 水具的边侧应带凸缘,且开口不大,以保证鸟不弄湿自己。所有的水具在交运前应加满水。 8 4 果食性鸟类、弱啄果实性鸟类窖器 8 4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鸣禽类、阿卡拉、钟雀、黑鸟类、酋长鸟、红嘴山鸦、蓝鹊、动冠伞鸟、伞鸟、岩鸡、鹩哥、果 8 鸦类、允果鸟、松鸦 鹅、咬鹃、蕉鹃等。 84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 8 43 尺寸 g b t2 6 5 4 3 - - 2 0 云雀、叶鸟、雀类、鹊云雀、嘲鸦、鼠鸟、星鸦、油鸦、黄鹂、食蕉鸟、尖喙鸟、唐纳雀、鹅 1 的相关要求 容器的总长度不超过9 0 0m m ,高度和宽度根据所装载的鸟的种类制定。容器或分隔室足够高,使 鸟能自然站立或在不卷尾及头部不触及顶板的情况下站在栖术上,宽度应足以使鸟类易于转身。野外 捕获的鸟类应获得更多空间。可以使用背面相互靠在一起的,以坚固金属丝网作为隔板的双箱容器。 其结构见图5 、图6 。 8 44 底板 在容器底部上方2 5m m 处安装辅助金属蹦底板,以便排泄物透过金属网掉落到底板上。 845 栖木 容器或分隔室内,栖木平行摆放不应超过2 根,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使鸟能够同时栖息。 84 6 装载密度 每个容器或分隔室内,可以装载约3 5 只长度小于1 5 0r f i m 的小型鸟。大型鸟应按比例分成小群装 载。野外捕获的鸟应比人工饲养的获得更多空间,以避免因过度拥挤而造成窒息。 松鸦和喜鹊应单独装运。 8 47 顶板 应覆有耐破坏的松软衬垫。 84 8 通风 当容器为背靠背组合时,备器壁的三分之二处部分应用强韧的金属网子以覆盖,以保证容器内的空 气循环畅通。 85 食虫鸟类、其他食虫、杂食性、弱喙鸟类窖器 8 5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蚁鸟、褐眉鸟、鹛、拟啄术、蜂虎、刺鹰、阔嘴鸟、钟雀、鸲类、鸦鹃、杜鹃、河乌、燕雀,和平 鸟、鹳、蟆口鸱、响蜜、戴胜、鹳群、鱼狗、鸫、相患鸟、原燕、立鸟、夜莺、币鸟、灶巢鸟,姬啄木、鹨、八色鸫、 刈草鸟、弱夜鹰、嘴髯、红尾鸲、歌鸲、佛法僧、薮鸟、旋木雀、伯劳鸟、椋鸟、燕子、雨燕,鸫、山雀、旋木鸟、 绿鹃、鹊鸨、莺、垂肉食蜜鸟,厚头啸、锈眼鸟、普通旋木鸟、啄木鸟、鹪鹩等。 8 5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1 的相关要求。 8 53 材料 采用术材、6r n m 脏合板、塑料、纤维板、合成板、金属网和细帘和类似物质等。 85 4 尺寸 容器的总长度不应超过9 1 0m m ,高度和宽度根据所装载的鸟类制定。容器或分隔室足够高,使鸟 类能自然站立在栖术上而不至使卷尾及头部触及顶板,宽度应足以使鸟类易于转身。可以使用背面相 互靠在一起的,以坚固金属丝网作为隔板的双箱容器。其结构见图5 、图6 所示。 8 5 5 器壁 使用最小厚度为6m i t t 的胶合板或实心木板制作。前端的三分之二处应是间隔1 2m m 的木栅或 直径为1 2m m 的金属阿。 8 56 底板 在容器底部上方2 5m m 处安装辅助金属网底板,以便排泄物透过金属网掉落到底板上。 9 g b t2 6 5 4 3 2 0 8 57 牺术 容器或分隔室内,栖术平行摆放不应超过2 根,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使鸟能够同时栖息。 8 5 8 装载密度 每个容器或分隔室内,可以装载约3 5 只长度小于1 5 0 m m 的小型鸟。大型鸟应按比例分成小群装 载。野外捕获的鸟应比人工饲养的获得更多空间,以避免因过度拥挤而造成窒息。 85 9 顶板 应覆有无法破坏的松软衬垫。 8 5 1 0 通风 当容器为背靠背组合时,各器壁的三分之二部分应用强韧的金属网于以覆盖,以保证容器内的空气 循环畅通。 8 6 非树栖性小型涉禽、其他小型涉禽类容器 8 6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反嘴鹬、走鹆、麻鹬、塍鹬、青脚鹬、矶鹬、鹤类、燕鸫、流苏鹬、矶鹞、籽鹬、鹬、长脚鹬、 燕鸥。 8 6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l 的相关要求。 8 63 材料 采用木料、6m m 胶合板、塑料、玻璃纤维、合成物、金属网和衬垫物( 如;毡条、海绵、塑料泡沫、细布 或类似材料) 等。 8 64 尺寸 容器的高度应确保鸟类处于自然状态下( 非伸颈) 站立且易于转身。其结构见图5 、图6 。 86 5 边框 应使用最小为2 0m m 4 0m m 的实心木制作。 8 66 底板 应使用厚度最小为1 2m m 的实心术板制作。底板表面上应覆盖防滑、不易损坏的材料。 8 67 顶板 应覆有耐破坏的松软衬垫。 86 8 装载密度 攻击性鸟类应使用单独的分隔室装载。 8 7 鸽、鸠类容器 8 7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鸽、鸠。 8 7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 1 的相关要求。 8 73 材料 采用木料、防水纤维板、无害塑料、玻璃纤维、厶成物、金属网、衬垫材料( 如:毡条、海绵或泡沫塑料) 细布或类似材料等。 8 7 4 尺寸 容器制作的高度应恰好满足鸟类自然栖息和离开栖木时不会碰到头部,容器过高可能导致这些易 紧张的动物发生自伤。其结构见图7 。 盘月# g b t2 6 5 4 3 - - 2 0 图7 鸽、鸠类动物容器 8 7 5 器壁 容器前壁的7 i 应由强韧的金属弼组成,或由间距约1 3m m 圆形木棍或金属杆缀成。为减弱容 器内的光亮,应装有一个可升降、固定于金属阿或栏杆之上的细布帘。 8 7 6 通风 应在其三面整块器壁上设有直径为2 5m m ,间隔约为5 0m m 的带网通风孔。网边应覆盖无法破 坏的保护性材料,避免鸟类发生自伤。 8 7 7 赝板 应当垫有耐破坏的松软材料。 8 78 食具、水具 容器内应设计带有凸缘的可向其内添加食物和水的食具、水具。水面上应放置直径1 0m m 左右的 漂浮物,以防鸟类弱死。食具、水具不应使用焊制的马口铁。 8 7 9 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在容器的两侧安装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88 大型无飞翔能力的鸟类容器 8 8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食火鸡、鸸鹋、鸵鸟、美 l f | 驼鸟等。 8 8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 1 的相关要求。 8 8 3 材料 采用木料、塑料、玻璃纤维、合成物或孔径3 0m m 的高强度塑料网等。 1 1 鼋趣 。萝 g b t2 6 5 4 3 2 0 8 84 尺寸 根据鸟类的正常习性、自由运动必需的空间来决定容器的尺寸。容器的规格尺寸大小满足所有鸟 类同时转身、卧下并完全伸直情况下站立活动的要求。但活动空间不应过于宽松,以防鸟类自伤。 当鸟站立时,所有鸟的头部上方至少应留出1 0 0m m 空间。其结构见图8 , 图8 大型无飞翔能力鸟类动物容器 8 8 5 边框 使用2 0m m 5 0i n t n 的硬木制作并用螺丝、钉子加固,胶黏剂枯接并应提供加固板条。 8 86 器壁 由厚度为2 0m m 的胶合板或其他强度相似的材料制成。 可以用网具罩在器壁上部已固定的框架结构上。 容器上部使用板条或网具时,其中部整块器壁的高度应与鸟体上部等高。 8 87 通风 当使用带有最小直径为2 5m m 通风孔的整体容器时,通风孔的面积至少应占包装箱四壁总表面积 的2 0 。为防止粪便等杂物溅出,下部的开口应当高出吸收性垫料5 0m l n 。此外,可将隔板的边角削 去,以改善空气流动。 8 8 8 底板 应使用带有防滑覆盖物、厚度为2 0m m 的胶合板。 8 8 9 顶板 应使用整板或在木框上覆盖网具,且应衬有泡沫、橡胶等耐破坏的衬垫物。如使用网具运输平胸类 幼鸟时,孔径应小到可以避免幼鸟跳跃时将头部钻人网孔中。运输易紧张的鸟类时,可在网上加盖轻质 材料帘。 8 8 1 0 门 容器的一端应由拉门组成,拉门关闭后应用螺丝固定,门上附带加固板条。 1 2 g b t2 6 5 4 3 - - 2 0 8 8 1 1 食具、水具 容器内应当提供可从外部添加食物或水的食具和水具,并将其固定在底板上。水具宽度的尺寸不 小于3 0 0m m ,以方便鸟类饮水。 8 81 2 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在容器四面器壁外侧上应安装厚度为2 5m m 的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8 8 1 3 叉车垫木 容器与内装物合计质量超过6 0k g 时,应有叉车垫木。 89 鸵鸟容器 8 9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批量鸵鸟。 8 9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81 的相关要求。 89 3 材料 采用金属、舍金、2 0m m 厚的胶合板、硬质木材、玻璃纤维、合成板和孔径3 0m m 的高强度塑料 网等。 894 尺寸 容器底部的尺寸,不应超过所使用集装器所规定的尺寸。 容器的尺寸应适合所要装载的航空器的尺寸。 容器的强度应足以将其固定在航空器集装板上,结构性容器除外。如使用结构性容器,则应符合 集装器技术手册的规定。 装载成鸟的容器,内部高度至少达到19 5 0m m 。 装载幼鸟的容器,其头部上方应留有1 0 0m m 的空间。其结构见图9 。 # 自n g 目 对自m 援式 宴女目度自2 0 m m 胶w 盘月 告和术 图9 鸵鸟、成鸟类动物容器 895 边框 使用2 0m m 5 0m m 的木质或金属材料做边框并使用横梁来辅助支撑。 8 9 6 器璧 由厚度为2 0m m 的胶合板或金属材料制成。木质容器的各器壁还应有起加强作用的斜拉杆,并设 置预防边框变形的角箍。 1 3 g b t2 6 5 4 3 - - 2 0 装运成鸟的整块器壁,高度应达到12 0 0m m 。 装运幼鸟容器的整块器壁及分隔物的高度应与鸟体上部等高,使鸟类之间站立时相互问能够 看到。 器壁上部使用板条或框架结构,并覆以合适的网具以保证通风。 容器内部不应有尖锐的边缘及突起物以防鸟类自伤。 8 97 通风 最小直径为2 5m m 的通风孔、天窗及槽口分布在容器四壁上,其面积至少应占四壁总表面积的 2 0 。制作天窗或槽口时,应考虑防止排泄物溢出。 下部的开口应高出吸附垫料5 0m m ,以防止溅撒。塑料布不应盖住这些开口。 898 底板 使用整块、防渗漏的金属板或带有防滑覆盖物,厚度为2 0m m 的胶合板制作。 8 9 9 顶板 使用板条或罩网覆盖在固定的框架上,以保证良好的通风。运输平胸类幼鸟时,如所用网具的孔应 足够小,以防止幼鸟的头部卡在网孔上。 当运输神经敏感的动物时,应在容器外边覆盖合适的轻质材料,以降低容器内光亮程度,但不应影 响容器内的空气流通。 8 91 0 门 容器的一端应由拉门或转门组成,门关闭后能从上至下进行固定并使用加固板条。 8 91 1 食具和水具 每个分隔室的底板上,应放置食具和水具。分隔室壁上应设有从外面添加食物和水的拉门,以备紧 急情况下使用。 8 9 1 2 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应在容器的四面器壁外侧安装厚度为2 5m m 的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8 91 3 叉车垫木 容器与内装物台计质量超过6 0k g 时,应有叉车垫木。 9 幼禽类动物容器 9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禽类及雉鸡类雏鸟( 其他泛指的雏禽) 一日龄雏鸡、鸭苗、鹅苗、雏雉鸡、雏火鸡等。 9 2 材料 采用波纹瓦楞纸板、硬塑料、塑料、玻璃纤维及合成物等。 9 3 尺寸 使用单壁波纹瓦楞纸,容器应隔成二个或四个分隔室。容器内部的高度应不小于1 0 0m m 。其结 构见图1 0 、图1 1 。 g b t2 6 5 4 3 2 0 可不贴l a r 标签,但应贴“向上”标签 圉1 0 禽类动物容器( 1 ) # 镕柱离自i d 禽雏自装月 图1 1 禽类动物窖器( 2 ) 94 制作要求 94 1 一般要求 94 1 1 概述 容器设计应满足第s 章要求。 9 4 1 2 通风 容器四壁、顶板上应设有直径不超过1 0m m 的通风孔。内部分隔物上也应设有足够的通风孔,以 l5 g b t2 6 5 4 3 - - 2 0 确保容器内部空气流通。 容器应适于垫木摞放。箱子底部可以附有垫木( 木质或纤维板) ;也可以设有向上伸出的垫脚,以保 证容器在摞放时每一层都有空气流动。 94 1 3 底板 底板应使用整板制作且防渗漏。 9 414 顶板 坚固并带有直径不超过1 0m m 的通风孔。 9 415 堆码 容器摞放应能确保其在空运途中不致散开或变形。摞放时,不应与集装板捆绑过紧,以免将顶部外 侧的箱子损坏。 1 0 灵长类动物容器 1 0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长尾猴、狐猴( 大型) 、猕猴等。 1 02 材料 采用木料、金属、金属编织网、细布和其他轻质材料等。 1 03 尺寸 应考虑各国家对容器尺寸及所装载灵长类动物的数量的要求制作容器,同时应考虑航空器舱门大 小及货舱面积。其结构见图1 2 。 f * n 1 离杆 图1 2 猴类动物容器 1 0 4 制作要求 1 0 4 1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应满足第5 章要求。 1 0 4 2 边框 使用螺丝或钉子及胶黏剂粘接的木板、金属和塑料制作。 1 0 4 3 器壁 使用木板、金属或塑料制成。容器前面是金属编织网和带有通风口可上下拉动的整板,板三分之一 部分为金属编织网,其余的三分之二部分应设有通风口。 1 6 g b t2 6 5 4 3 - - 2 0 1 04 4 通风 沿容器两长侧底部和各器壁及前端的上三分之一处应设有直径为2 5m m 的带网通风孔。使用纱 网覆盖在包括前端在内的所有通风孔时,应注意容器内部不应出现尖锐边缘,全部边缘应覆以可防损坏 的光滑材料。 应使用细布帘或类似物覆盖全部通风孔。 1 0 4 5 】面板 应使用带有通风口的整块板材。 1 04 6 底板 容器的底部应使用整板制作且防渗漏。容器的底部应设有能方便拉出的带有锁定装置的掉落物承 接盘,在承接盘上设置隔栅,隔栅底板的尺寸为2 5m m 2 5m m ,间距为5m m 1 0m m ,隔栅上铺以吸 收性辅料。当容器底部未设掉落物承接盘时,底部的前后应设有防止排泄物溢出的档木。 1 0 4 7 门 容器的前面应由拉门或后轴转动门构成,门应与容器等高。门上应设有防止动物开启的锁扣装置。 1 0 4 6 休息架 运输丛猴或狐猴时,应在容器内的上部设置牢固的树枝形木棍,以方便动物的攀爬和安全栖息。运 输某些动物时,应在容器内后部设置占容器三分之一长度的休息架。 1 0 4 9 食具、水具 应当提供旋转式或固定式单独食具和水具,将其固定在容器内,其高度应合适,防止动物坐在上面。 容器应设有可以由外部向食具、水具进行添加或清空的开口,但应保证动物不会由此逃出。水具里应添 加适量的水,且饮后清空。 1 041 0 搬运隔离杆或把手 在窖器箱的三面器壁外安装搬运隔离装置。 1 1 爬行、两栖类动物客器 1 11 制作要求 1 11 1 容器设计应满足第5 章要求。 1 1 1 2 设计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容器时,应考虑这类动物的一般习性。通常应使用带有通风口的封闭 性容器装运。容器应能够经受住其他货物对其产生的破坏或由此引起的结构性弯曲。容器应由无害材 料制成,不应使用经化学液体提泡的木材。 1113 容器应适合在任何时间内均能把这些物种关闭在里面,并保护其免受非授权人员的接近。制 作容器的门或盖时,应考虑其不会被意外从里面或外面开启。 1 1 1 4 容器应清洁、防渗漏。重复使用的容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灭菌。托运人应提供符合物 种需要的吸附性垫料。所有两栖类动物( 除纯水栖动物) 及一些爬行类动物在运输全程中,均需依靠潮 湿的垫料提供必要的湿度。 1 115 应在容器底部设置垫术,以防止容器直接接触过冷或过热的地面。垫木应与容器的边框和底 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且不应阻挡通风口。纸板箱内有聚苯乙烯容器的,可以不使用垫木。需要使用叉 车垫木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 0m :r t l 。在计算容器尺寸时,应考虑由此产生的额外高度。 1 11 6 容器应设有容易开关的盖板。如使用木制容器,应用螺丝钉固定,所用材料应能够经受反复开 关。不应将容器与同批货物中的其他容器绑、钉、拧或粘贴在一起( 家养绿蜥蜴除外) 。如果容器的主结 构是木制的,其厚度不应小于6m m ,且木箱不应使用胶带。如果使用纤维板或瓦楞纸板作为容器的主 结构,则应经过防潮处理,瓦楞纸板应经过加强处理。 1 117 如果聚苯乙烯箱是放在纸板箱内使用的,则聚苯乙烯箱的器壁厚度不应小于2 0m m 。如果使 用聚苯乙烯作为隔离板,则应与主结构紧密衔接,不应留有缝隙,以防止动物逃逸或受伤,纸板结构容 1 7 g b t2 6 5 4 3 - - 2 0 器可以不设置隔离杆,但应保证容器的通风口不会被其他垂直平面物阻塞。 1 1 1 8 金属材料容易传热而对动物造成伤害,因此不应用于制作容器的外包装、主结构和直接与动物 接触的内包装。 1 1 1 9 用于海龟、龟、鳄鱼、两栖类动物的外包装容器或主结构的底板应使用整块且防水的材料制作。 容器内的任何隔板应牢固地固定在容器的基部及器壁上,以防止因容器倾斜或偶然馥转而造成倒塌。 1 1 11 0 主结构最多三层,按底板计算层数。分层应用螺丝固定在主结构的器壁上,不应使用钉子。 每一层的结构都应可靠且里面的动物都容易接受检查。 1 11 1 1 容器的尺寸应依据所装载动物的实际大小,保证内装动物具有足够的趴卧空间以防止动物发 生挤压。容器的高度应保证动物上方的通风,一般在动物身体的上方留出3 0m m 的空间,装运大型动 物时,可多留出一些空间。其结构参见图1 3 、图1 4 、图1 5 、图1 6 和图1 7 。 图1 3 鳄蜥、蜥蝎类、龟类动物窖器 4 一# o 十# w 娄世物* 碍物 图1 4 鳄鱼类、蛇类动物窖器 g b t2 6 5 4 3 2 0 图1 5 两栖类动物窖器 防水质纤镕板 周1 6甲壳4 5 姗以下水龟幼体殛龟苗类动物窖器 g b t2 6 5 4 3 2 0 多目# $ 图1 7 甲壳长度1 0 0m m 以上水龟类复式动物容器 1 1 2 通风及温度要求: 爬行类、两栖类为冷血动物,耗氧量比鸟类、哺乳类动物低,通风及通风孔尺寸应根据环境温度 而定。此类物种在冷空气环境中所需要的通风孔的尺寸应比其在热空气环境中所需要的尺 寸小。 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承受温度变化的能力较低,宜使用隔温或带衬的容器,以使这些物种在有 温度变化的运输过程中得到较好保护。这些物种不应暴露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中。在温度过 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冰块放在聚苯乙烯或防水塑料袋内,再装在容器内以保持低温。在温度过 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发热装置。用于降温或升温的物品不应直接与动物接触。不应使用 干冰。 通风孔尺寸应能防止动物逃逸。外容器上应有带网通风口以防止内容器通风r n 被外容器阻挡 住。通风孔的网罩应固定在外包装器壁的内侧面上。 2 鳄蜥类、蜥蜴类容器 2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冠蜥、变色龙、普通东方水蛇、壁虎、毒蜥、操蛇、北美水蛇、斑点楔齿蜥等。 2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1 1 1 的相关要求。 2 3 装载密度 装载密度( 见表1 ) 。 g b t2 6 5 4 3 - - 2 0 表1 鳄蜥类、蜥蝠类装载密度( 不包括变色龙及养殖的路嘎纳鬣蜥) 体长体宽 袋子的最小尺寸 每个袋内动物的最多数量 m n lm m 2 0 0 5 0 按动物大小尺寸设计 1 5 0 ( 含) 2 0 0 2 5 ( 吉) 5 0 1 0 0 ( 含) 1 5 0 蜥蜴、鳄蜥的体长为动物鼻尖到排泄孔的距离,体宽为动物身体的宽度,见图1 8 图1 8 蜥蝠类动物图 蜥蜗,可使用硬容器代替袋子。与蛇的要求一样,每个容器内动物的最多数量为2 5 只。 使用硬容器装载树栖壁虎时,其装载量可根据硬容器内的底板和器壁内侧面积计算。其结构见 图1 3 。 1 12 4 规格要求 1 12 4 1 所有的容器及袋子内应有包装衬垫材料( 如:皱纹纸) 。装在同一容器或袋子内的动物应是 同一尺寸级别的,以避免小一些的动物受到伤害。 1 12 42 当蜥蜴的体长范围为9 0 0 m m 12 0 0 m m 时,应使用双层袋运输。当蜥蜴的体长为12 0 0 m m 或更长时,应按鳄鱼的包装要求( 见1 1 35 1 ) ,对其嘴部实施捆扎,其头部应对着容器出口。 1 12 43 如果采用悬吊式袋子包装,则应将袋子的两头水平方向悬吊,其结构见图1 8 。每个袋子内 的动物数量应减半。 1 1 2 5 特殊要求 蜥蝎类动物具有攻击性、同类相食行为并高度敏感,应单独装运。 1 1 3 鳄鱼类窖器 1 1 3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鳄鱼、食鱼鳄、凯门鳄等。 1 1 3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接1 1 1 的相关要求。 z 1 g b t2 6 5 4 3 2 0 11 1 133 装载密度 装载密度见表2 表2 鳄鱼类装载密度 体长 每个容器内的最多动物数量包装要求 m m 6 0 0 不需要内包装 2 0 0 允许使用的内包装最小尺寸 1 2 5 ( 含) 2 0 0 为四个细布袭或硬塑料盘 鳄鱼的体长是指从鼻尖到排泄孔的距离,见图1 9 图1 9 鳄鱼类动物圄 1 1 3 4 规格要求 1 1 3 4 1 鳄鱼的体长为6 0 0 m m 或更长时,内包装的尺寸大小应限制其自由活动,容器的器壁内侧与 鳄鱼腹部最宽部分的距离不应大于1 0 0m m ,容器的总长度不应超过鳄鱼长度的3 0 0m m 。 1 1 3 4 2 体长为6 0 0n l l z l 或更长的鳄鱼,在不使用内包装时,其外包装的盖应设计成三个独立部分, 且每个部分都能单独打开或关上,同时当箱盖关上后,采用防逃逸的紧固装置将箱盖保持在牢固状态。 1 135 特殊妻求 1 1 351 在包装体长为6 0 0m m 或更长的鳄鱼时,可用胶布将其嘴部捆扎起来。运输任何嘴部被捆 扎的鳄鱼,在运输前7 2h 不应给鳄鱼喂食。 1 1 3 52 载运大于2 0 0m n l 的鳄鱼时,应采用干包装 载运小于2 0 0m m 的鳄鱼时,在包装里面应放 置一些潮湿物,通过使用增温、降温或保温物质使内包装内鳄鱼的温度保持在这些动物能接受的范围 内。其结构见图1 4 。 1 14 蛇类窖器 1 14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载鼍类、蟒蛇、巨蜥、巨蟒、双领蜥、大型水蛇等。 z 2 g b t2 6 5 4 3 2 0 1 1 4 2 一般要求 容器设计按1 1 1 的相关要求。 1 14 3 装载密度 1 14 3 1 每个袋子或容器内装载蛇的数量按表3 的要求放置,即使使用大尺寸的袋子或容器,也不应 增加蛇的数量。其结构见图1 4 。 表3 蛇的装载密度( 在平直放置的袋子内) 体长体宽袋子的最小尺寸 每个袋子内动物的最多数量 m m m m 12 0 0依照动物尺寸 4 0 4 0 4 0 3 0 0 7 5 4 0 1 1 4 32 如果袋子是采用悬吊式包装,则应将袋子的两头水平方向悬吊,且每个袋子内的最多蛇的数 量应减半。其结构见图2 0 。 1 14 33 蛇的长度为身体的总长,宽度为身体最宽部分,见图2 0 。 图2 0 蛇类动物及包装 1 1 44 规格要求 1 1 4 4 1 所有的硬制容器内应附带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提前履行协议书
- 合伙生意打包协议书
- 医药机构解除协议书
- 厦门放弃落户协议书
- 后勤主任聘用协议书
- 医院开展体检协议书
- 工业互联网平台漏洞扫描技术2025年创新成果与产业转化报告
- 劳务合同居间协议书
- 协商解除顾问协议书
- 取消银行还款协议书
- 防晒知识科普课件
- 煤矿安全生产协同管理系统
- 铁路段扩能改造站房及生产生活房屋工程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四年级美术国测知识竞赛题库(104题附答案)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 2025至2030中国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2024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春专任教师辅导员招聘考试真题
- 运输公司汛期管理制度
- 2025年瑜伽教练资格证考试题库:瑜伽教练基础瑜伽动作详解试题
- 情绪管理小学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