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pdf_第3页
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pdf_第4页
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2 3 0 c 6 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8 1 5 4 -2 0 0 0 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a u t o ma t i c d u s t e x p l o s i o n s u p p r e s s i o n d e v i c e s 2 0 0 0 一 0 7 一 2 4发布2 0 0 0 一 1 2 一 0 1实施 国 家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 g s / t 1 8 1 5 4 -2 0 0 0 目次 前言 ” ” 1 范围 “ “ “ “ 一 2 引用标准 ” ” ” ” ” ” ” ” 3 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4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5 试验方法 ” 6 检验规则 “ “ “ “ “ “ “ ” 7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 “ “ “ “ “ “ “ “ ” g s / t 1 8 1 5 4 -2 0 0 0 前言 监控式抑爆装置是用来抑制可燃粉尘燃烧和爆炸的安全装备。为了规范监控式抑爆装置和指导监 控式抑爆装置研究和生产, 促进粉尘防爆技术的 发展, 依据我国现有监控式抑爆装置的技术水平, 参照 国外相关标准, 充 分考虑标准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制定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粉尘防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夏 自柱、 蔡周全。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 g b / t 1 8 1 5 4 - - 2 0 0 0 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a u t o ma t i c d u s t e x p l o s i o n s u p p r e s s i o n d e v i c e s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控式抑爆装置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与标志、 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抑制可燃粉尘燃烧与爆炸的各种型式的监控式抑爆装置的设计与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 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2 4 2 3 . 1 -1 9 8 9 电 工电子产品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 验a: 低温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2 -1 9 8 9 电 工电子产品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 : 高温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4 -1 9 9 3 电 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 b :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 b / t 3 8 3 6 . 1 一1 9 8 3 爆炸性环境用防 爆电气设备 通用要求 g b 4 2 0 8 -1 9 9 3 外壳防护等级( i p代码) g b / t 1 0 1 1 1 -1 9 8 8 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 b 1 2 4 7 6 . 1 -1 9 9 0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 爆电 气设备 粉尘防 爆电 气设备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监控式抑爆装置 a u t o m a t i c e x p l o s io n s u p p r e s s i o n d e v i c e s 在爆炸发生的初期 , 依靠快速 自动探测爆炸信息和自动用物理化学方法, 将火焰扑灭或阻隔的装 传感控制器件s e n s o r a n d c o n t r o l d e v i c e 探测和处理燃烧、 爆炸信息, 迅速触发抑爆器的器件。包括传感器、 控制仪。 抑爆器 s u p p r e s s o r 贮存和快速喷撒抑爆剂的部件。 传感器响应时间 s e n s o r r e s p o n s e t i m e 由触发源作用于传感器到传感器输出信号之间的时间。 喷撒滞后时间 s p u r t d e l a y t i m e 抑爆器接受到动作信号到喷出抑爆剂的时间间隔。 成雾时间 m i s t f o r m i n g t i m e 抑爆器从喷出抑爆剂到形成有效雾面状态的时间间隔。 雾面持续时间mis t s u s t a i n e d t i m e 曰月.0门乙,j 3置3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 0 0 0 一 0 7 一 2 4批准2 0 0 0 一 1 2 一 0 1 实施 i g b / t 1 8 1 5 4 -2 0 0 0 有效雾面的持续时间。 8 喷撒率 s p u r t e f f i c i e n c y 抑爆器喷撤出的抑爆剂质量与原贮存抑爆剂质量之比。 9 阂值温度 t h r e s h o l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传感器对可燃粉尘的最低响应温度。 1 0 闭 值压力 t h r e s h o l d p r e s u r e 传感器对可燃粉尘的最低响应压力。 4 技术要求 4 . 1 装置应符合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 4 . 2 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 一2 0 0c - 4 5 0c ;相对湿度: 9 8 %以下;大气压力: 8 x 1 0 p a -1 . 1 x 1 0 p a . 4 . 3 传感控制器件 4 . 3 . 1 传感器响应时间: 5 0 只 1 0 1 5 0 0 i . 9 8 x 1 0 6 本安电路接线端子 与外壳之间 5 00) 2 0 x 1 0 5 0 0 妻1 只1 0 本安电路与非本安 电路之间 1 6 0 0 5 0 x 1 0 、 1 5 0 0 1 . 9 8 x 1 0 4 . 3 . 5 传感控制器件经g b / t 2 4 2 3 . 4 交变湿热试验后, 应满足4 . 3 . 1 , 4 . 3 . 2 , 4 . 3 . 3 , 4 . 3 . 4 的要求。 4 . 3 . 6 传感控制器件按g b / t 2 4 2 3 . 2 的规定进行高 温试验, 试验结束后, 应满足4 . 3 - 1 , 4 . 3 . 2 , 4 . 3 . 3 , 4 . 3 . 4 的要求。 4 . 3 . 7 传感控制器件按g b / t 2 4 2 3 . 1 的规定进行低温试验, 试验结束后, 应满足4 . 3 . 1 a. 3 . 2 a. 3 . 3 , 4 . 3 . 4 的要求口 4 . 3 . 8 传感控制器件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 b 4 2 0 8 -1 9 9 3 中i p 5 4的规定。 传感控制器件试验后, 应满足 4 . 3 . 1 , 4 . 3 . 2 , 4 . 3 . 3 , 4 . 3 . 4的要求。 4 . 3 . 9 传感控制器件的防 爆性能应符合g b / t 3 8 3 6 . 1 与g b 1 2 4 7 6 . 1 的有关规定。 4 . 4 抑爆器 4 4 . , 抑爆器技术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 : gb / t 1 8 1 5 4 -2 0 0 0 a ) 喷撒滞后时间: 小于1 5 m s ; b )成雾时i可: 3 m 面积小于 6 0 ms ; c )有效雾面持续时间: 大于 5 0 0 ms ( 除气体抑爆剂外) ; d )喷撒率: 大于 8 0 % 4 . 4 . 2 抑爆器在安全性试验中应不引 起c h ; 与空 气混合气体的爆炸。 4 - 5 监控式抑爆装置( 以下简称装置) 4 . 5 . 1 装置应有显示或检查工作是否正常的功能。 4 . 5 . 2 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 工作1 0 0 h 后, 应满足4 . 3 - 1 , 4 . 3 . 2 , 4 . 3 . 3 , 4 . 3 . 4 , 4 . 5 . 1 的 要求 4 . 5 . 3 装置应进行抑爆试验, 并满足下列要求: a )对用于管道的装置, 进行 3 次试验, 爆炸火焰均不得超过抑爆器 3 m; b )对用于设备内的抑爆装置, 进行 3次试验, 每次压力不得超过相同爆炸试验( 即无抑爆装置) 时 的 5 0 % . 4 . 5 - 4 装置应进行模拟运输试验, 试验结束后, 应达到下列要求: a )装置各部分的紧固件及电缆接头不应松动、 脱落; b )通电后, 装置工作正常 4 - 5 . 5 装置的外观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a ) 表面整洁, 标牌字迹清晰, 外观结构不应有明显脱落和裂痕; b )观察窗口透光良好, 不应有油污和擦痕; c )按键灵活可靠, 接插件及螺栓安装连接牢固; d ) 装置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电缆应绑扎整齐 , 必要时应另加保护套。 5 试验方法 5 . 1 试验用主要仪器如表4所示。 5 . 2 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 传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触发源和传感器输出端与数字分析仪测试系统相联, 由数字分析仪测试 触发源输出的时间和传感器输出的时间。 5 . 3 火焰传感器灵敏度测试 将火焰传感器置于光具座上,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窗口距黑体炉限制光栏 4 0 0 mm, 黑体炉升温到 阂值温度一1 5 k时, 取下传感器窗口 前的遮光板, 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 黑体炉温度再升到闭 值温度+1 5 k, 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 5 . 4 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试验 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静压标定装置上,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静压标定装置加祛码到闺值压力 -0 . 5 k p a , 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 再加祛码到闺值压力+0 . 5 k p a , 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 输出。 表 4试验 用主要仪 器表 仪器仪表名称一量程 精度 数 字 分 析 仪 一采 样 率 大 于1 0 0 k s p s , 通 道 数 大 于4 1 2 b t 数 字 万 用 表 i 1 0 0 p v - 1 0 0 v一5 . 5 位 压 力 传 感 器 9 8 k p 。一 非 线 性 士 0 . 5 % , 重 复 性误 差0 . 5, 迟 滞0 . 5 % 空 间 粉 尘 浓 度传 感 器一1 01 5 0 g / m一2 g / m 兆 欧 计一( 1 0 0 0 , 5 0 0 , 2 5 0 ) v 01 0 0 m 。 一2 . 5 级 中 温 黑 体 炉 3 0 0c - 1 3 0 0 c士 1c 光 具 座2级 高 速 摄 影 机 5 0 。 幅 / 。i 一 静压标定装置 1 k p a - 1 0 k p a一一0 . 1 k p a g b / t 1 8 1 5 4 -2 0 0 0 5 , 5 传感控制器件按g b / 丁3 8 3 6 . 1 - - 1 9 8 3 中的规定按表3 的要求, 进行绝缘电阻与耐压测试试验 5 . 6 传感控制器件交变湿热试验按g b / t 2 4 2 3 . 4 -1 9 9 3 试验d b 方法进行。 5 . 了 传感控制器件的高温性能试验按g b / t 2 4 2 3 . 2 -1 9 8 9 试验方法b b 进行 5 . 8 传感控制器件的低温性能试验按g b / t 2 4 2 3 . 1 -1 9 8 9 试验方法a b 进行 5 - 9 传感控制器件防护性能试验按g b 4 2 0 8 -1 9 9 3 中i p 5 4 规定进行。 5 . 1 0 传感控制器件的防爆性能检验按g b / t 3 8 3 6 . 1 -1 9 8 3 , g b 1 2 4 7 6 . 1 -1 9 9 0 规定进行。 5 . 1 1 喷撒滞后时间、 成雾时间、 雾面持续时间和喷撒效率测试试验 a )试验步骤 将装有已称量抑爆剂的抑爆器安装于有 3 m“ 的背景前, 装置高 1 . 2 m,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用模拟 爆炸信号触发, 使抑爆器动作; 用高速摄相机拍录抑爆器喷撒过程( 不小于 2 5 0幅/ s 拍摄) , 用台秤称量 抑爆器中剩余的抑爆剂。 b ) 结果处理 1 )由 高速摄相机拍录的胶片计算喷撒滞后时 间、 成雾时间和雾面持续时间; 2 )喷撒率由下式计算: , 一 m a m 岁x 1 0 0 %x 1 0 0 % 式中: 7 -喷撒率, %; m o 抑爆器充装抑爆剂质量, k g ; 。一一抑爆器剩余抑爆剂质量, k g . 5 门2 抑爆器安全性试验 将未装抑爆剂而组装好的抑爆器安装于容积大于 2 m 爆炸装置内, 充入c h; 气体, 得到c h、 体积 浓度为 8 . 0 %-8 . 6 %的 c h; 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然后触发抑爆器。试验 3 次。 5 门3 装w通电后, 检查是否有显示或检查装置工作正常的功能。 5 . 1 4 装置工作稳定性试验 a )装置置于正常工作状态, 用模拟爆炸信号( 如火焰温度闹值压力+0 . 5 k p a ) 触发, 重复 a ) 试 验。 c ) 装置置于正常工作状态, 工作 l o o h后, 重复a ) 和 b ) 试验。 5 . 1 5 装置抑爆性能试验 5 . 1 5 . 1 管道用装置抑爆性能试验 a ) 试验条件: 1 )抑爆剂用量: 用b c粉作抑爆剂时, 其用量按断面面积计算, 不大于 1 0 k g / m ; 其他抑爆剂用 量参照 b c粉确定; 2 ) 爆炸试验管道: 长 2 0 m, 直径 。 . 6 m-0 . 8 m,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管道。管道两边每隔 2m 安装 1 只火焰传感器; 3 ) 点火源: 两只8 # 工业电雷管引火 药头; 4 ) 起爆气体: c h 体积浓度为 8 . 0 0 , -8 . 6 0 , 的 c h 与空气混合气体, 体积 1 . 。 m ; 5 )传爆粉尘: 煤尘( 挥发分4 0 %, 灰分1 0 0 0 , 水分5 %, 粒度分布: 8 5 %以上0 . 0 7 5 mm, 全 部40%, 灰分10%, 水分5 %, 粒度分布: 85%以上。 . o 75 mm, 全 部。 . 175 m m) , 煤尘量按体积浓度 15o 9 / 砰 计算, 由底部引射管引射人罐内, 引射气体为空气, 压力 。 . smp a , 由电磁阀控制, 点火延时 。 . 35 b ) 试验步骤 1) 传感控制器件和抑爆器安装在罐体上, 窗口和喷口对准罐体中心; 2) 向罐内引射煤尘, 点爆煤尘, 试验 3 次。 5 . 1 6 装置运输试验 将装置包装后, 固定在强化模拟运输振动台上, 加速度20m /s, , 频率50 h 2 , 试验1 . 5 卜 。 5 . 1 7 装置外观检验 用 目测和感观检 查 。 6 检验规则 6 门出厂检验 6 门. 1 装置应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出厂 检验分逐台检验和抽样检验, 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 证后方 可出厂。 6 . 1 . 2 按表 5 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 表 5 检验项目表 序 号技 术 要 求 检 验 项 目试 验 方 法 出厂检验 型 式 检 验 逐 台 检 验 一 抽样检验 1 一 传 感 器 。向 应 时 间一 5 2 一 、一 丫 2 一 火 焰 传 感 器 灵 敏 度一 一 5 3 丫一一一 了 3 压 力 传 感 器 灵 敏 度一 5 . 4 丫一一 丫 4 传感控制器件绝缘电阻与耐压 4 . 3 . 45 . 5丫丫 5 传感控制器件交变湿热一 一一一 丫 6 传感控制器件高温 一 4 . 3 . 。 一 丫 7 传感控制器件低温一一一 一 丫 8 传感控制器件外壳防护 一 一一一 一 丫 9 传 感 控 制 器 件 防 爆 一 4 3 . 。 一 一一 、 l o 抑爆器技术指标 一 一一丫一一 丫 l l 抑爆器安全性 一 一 5 t 1 2 一 一丫一一 丫 1 2 一 装 置 的 自 检 功 能一 4 . 5 . 1 一一 州 一 一一一 丫 1 3 一 装 置 工 作 稳 定 性 一 4 . 5 . : 一一 、一一 丫 l 4 一 装 置 抑 爆 一一一一一 丫 l 5 装置运输 4 . 5 . 45 1 6 一一一一 丫 l 6 装 置 外 观 一一、一一 一一 丫 注: “ 甲” 表示必须检验; “ 一” 表示不必检验 g b / t 1 8 1 5 4 -2 0 0 0 6 . 2 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