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应急电源.pdf_第1页
逆变应急电源.pdf_第2页
逆变应急电源.pdf_第3页
逆变应急电源.pdf_第4页
逆变应急电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2 9 2 0 0 k8 5 香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12 2 5 - - 2 0 0 7 2 0 0 7 - 1 2 - 0 3 发布 逆变应急电源 e m e r g e n c yp o w e rs u p p l yw i t hi n v e r t e r 2 0 0 8 - 0 5 - 2 0 实施 宰瞀鳃紫瓣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 1 1 目次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前言- 1 范围-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产品分类和特征参数6 5 技术要求8 6 试验方法1 3 7 检验规则2 0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2 2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e p s 的类别及其适用环境2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e p s 中间直流电路和蓄电池电路的技术要求2 5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e p s 在海拔高度10 0 0m 以上使用的降额系数2 6 附录d ( 规范性附录) 由购买者确定的特殊条件2 7 附录e ( 资料性附录) 使用导则( 电路配置) 2 8 参考文献2 9 刖 置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和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6 0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国彪应急电源有限公司、青岛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隋学礼、孙毅彪、华宁、李炳华、张振声、张海波、王敖生、曹仁贤、周观允、杨国栋、 管恩灼、蔚红旗。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逆变应急电源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逆变应急电源( 简称e p s ) 的定义,产品分类和特征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民用等场所在应急状态向照明、动力等及其混合负载提供交流电能 的e p s 。 本标准适用于输出单相或三相工频正弦波,额定电压不超过10 0 0v ,功率0 5k w lm w 的e p s 。 注1 :输出电压超过1o o o v 或功率超过1 m w 的e p s 、输出频率不是工频( 5 0 h z 或6 0 h z ) 和或非正弦波e p s 应 由供货者与购买者协商确定要求, 注2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0 m s 转换等专门负载用途的e p s 除满足本标准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供货者与购买者协 商确定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1 9 1 2 0 0 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e q vi s o7 8 0 :1 9 9 7 ) g b t2 4 2 3 12 0 0 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z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i d ti e c 6 0 0 6 8 2 1 :1 9 9 0 ) g b t2 4 2 3 22 0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i d ti e c 6 0 0 6 8 2 2 :1 9 7 4 ) g b t2 4 2 3 5 1 9 9 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 a 和导则:冲击 ( i d ti e c6 0 0 6 8 - 2 - 2 7 :1 9 8 7 ) g b t2 4 2 3 8 一1 9 9 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 d :自由跌落( i d ti e c 6 0 0 6 8 2 3 2 :1 9 9 0 ) g b t2 4 2 3 9 2 0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 b :设备用恒定湿热 ( i d ti e c6 0 0 6 8 - 2 5 6 :1 9 8 8 ) g b t2 9 0 0 1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 b t2 9 0 0 1 1蓄电池名词术语 g b t2 9 0 0 3 3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 g b t2 9 0 0 3 3 2 0 0 4 ,i e c6 0 0 5 0 5 5 1 :1 9 9 8 和 i e c6 0 0 5 0 5 5 1 2 0 :2 0 0 1 ,i d t ) g b t3 7 9 7 - - 2 0 0 5电气控制设备 g b t3 8 5 9 1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 g b t3 8 5 9 1 1 9 9 3 ,e q vi e c6 0 1 4 6 1 一l :1 9 9 1 ) g b t3 8 5 9 4 半导体变流器包括直流直流变流器的半导体自换相变流器( g b t3 8 5 9 4 - - 2 0 0 4 ,i e c6 0 1 4 6 2 :1 9 9 9 ,i d t ) g b4 2 0 8 外壳防护等级( i p 代码) ( g b4 2 0 8 - - 1 9 9 3 ,e q vi e c6 0 5 2 9 ;1 9 8 9 ) g b t4 3 6 5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g b t4 3 6 5 - - 2 0 0 3 ,i d ti e c6 0 0 5 0 1 6 1 :1 9 9 0 ) g b7 2 5 1 1 2 0 0 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 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 1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备( i e c6 0 4 3 9 :1 9 9 9 ,i d t ) g b t7 2 6 0 2 2 0 0 3 1 9 9 9 ,m o d ) g b t7 2 6 0 3 2 0 0 3 6 2 0 4 0 3 :1 9 9 9 ,m o d ) 不问断电源设备( u p s ) 第2 部分:电磁兼容性( e m c ) 要求( i e c6 2 0 4 0 2 不间断电源设备( u p s )第3 部分:确定性能的方法和试验要求( i e c g b9 2 5 4 - - 1 9 9 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i d tc i s p r2 2 :1 9 9 7 ) g b l 6 8 9 5 1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1 部分: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 g b1 6 8 9 5 1 1 9 9 7 ,i d ti e c 6 0 3 6 4 1 :1 9 9 2 ) g b t1 6 8 9 5 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 4 2 部分:安全防护热效应保护( g b1 6 8 9 5 22 0 0 5 , i d ti e c6 0 3 6 4 4 4 2 :2 0 0 1 ,i d t ) g b t1 6 8 9 5 3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 5 4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 保护联结导体( g b t1 6 8 9 5 3 2 0 0 4 ,i e c6 0 3 6 4 5 5 4 :2 0 0 2 ,i d t ) g b t1 6 8 9 5 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 3 章:开关设备和控制 设备( g b t1 6 8 9 5 4 1 9 9 7 ,i d ti e c6 0 3 6 4 5 5 3 :1 9 9 4 和i e c6 0 3 6 4 5 5 3 7 :1 9 8 1 ) g b t1 6 8 9 5 5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 部分:安全防护第4 3 章:过电流保护( g b t1 6 8 9 5 5 2 0 0 0 ,i d ti e c6 0 3 6 4 - 4 - 4 3 :1 9 7 7 ) g b t1 6 8 9 5 6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 2 章:布线系统 ( g b t1 6 8 9 5 62 0 0 0 ,i d ti e c6 0 3 6 4 5 5 2 :1 9 9 3 ) g b t1 8 0 3 9 3 电磁兼容 环境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及信号传输的兼容水平 ( g b t1 8 0 3 9 3 2 0 0 3 ,i e c6 1 0 0 0 2 2 :1 9 9 0 ,i d t ) 3 术语和定义 g b t2 9 0 0 3 3 、g b t3 8 5 9 、g b t7 2 6 0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3 2 3 3 有) 。 3 4 3 5 2 应急电源e m e r g e n c yp o w e rs u p p l y 在主电源中断或电压低于规定值时,为负载提供应急供电的静止式电源装置设备。 逆变应急电源e m e r g e n c yp o w e rs u p p l yw i t hi n v e r t e r 一种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将直流电能转化成正弦波交流电能的应急电源。 变流器c o n v e r t e r 电力电子变换的运行单元,包含一个或几个电子阀器件、变压器,必要时还有滤波器和辅助装置( 如 g b t2 9 0 0 3 3 2 0 0 4 蓄电池充电器b a t t e r yc h a r g e r 变交流为直流,用于蓄电池充电的设备。 g b t7 2 6 0 32 0 0 3 ( 电力) ( 电子) 逆变( e l e c t r o n i c s ) ( p o w e r ) i n v e r s i o n 直流到交流的变流。 g b t2 9 0 0 3 32 0 0 4 g b t2 1 2 2 5 2 0 0 7 3 6 直流系统d cs y s t e m 由单个或多重器件( 典型的是蓄电池) 构成,用于应急时间内提供直流电能的系统。 3 7 ( - - 次) 蓄电池( s e c o n d a r y ) b a t t e r y 能量恢复后。可重复使用的可充电电池。 g b t2 9 0 0 1 1 1 9 8 8 3 8 转换装置t r a n s f e re q u i p m e n t 由一个或几个开关类器件组成,用以从一个电源供电转换到另一个电源供电的装置。 3 9 主电源p r i m a r yp o w e r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持续向e p s 提供交流电能的电源。一般指电力公司供电的公共电网,但有时 由用户自行发电。 3 1 0 正常运行方式n o r m a lo p e r a t i o nm o d e 在满足下列情况供电时,最终达到的稳定运行状态: a ) 主电源存在,并处于规定的允差之内; b ) 蓄电池( 组) 已充满电,或者蓄电池( 组) 充电已超过规定的能量恢复时间; c ) 连续运行或可连续运行; d ) 负载在给定的范围内; e ) 输出电压在给定的允差内。 3 ” 逆变应急运行方式 i n v e r t e re m e r g e n c yo p e r a t i o nm o d e 在满足下列供电情况下运行: a )主电源中断或超出规定的允差; b ) 直流系统的电能开始供电; c ) 负载在给定的范围内; d ) 输出电压在给定的允差内。 3 1 2 电磁干扰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i n t e r f e r e n c e ;e m i 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g b t4 3 6 5 - - 2 0 0 3 3 1 3 可移动设备m o v a b l ee q u i p m e n t 不被固定的设备,或者具有车轮、脚轮及其他便于让操作者搬动以完成原定用途的设备。 3 1 4 静置设备s t a t i o n a r ye q u i p m e n t 不移动的设备。 3 1 5 固定设备f i x e de q u i p m e n t 予以紧固或者用其他方法固定安装于指定位置的静置设备。 g b t2 1 2 2 5 2 0 0 7 3 1 6 绝缘试验d i e l e c t r i ct e s t 为检验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和绝缘距离,施加高于额定电压值的电压且持续规定时间的试验。 3 1 7 绝缘强度d i e l e c t r i cw i t h s t a n ds t r e n g t h 规定的电压或电位变化梯度曲线。低于此值时,绝缘材料应能持续阻止电流通过。 3 1 8 额定值r a t e dv a l u e 通常由供货者为元器件或设备针对规定运行条件而选定的量值。 g b t2 9 0 0 11 9 9 2 3 1 9 标称值n o m i n a lv a l u e 用于指明或识别元器件或设备的适当近似值。 e g b t2 9 0 0 11 9 9 2 3 2 0 限值l i m i t i n gv a l u e 在技术条件中为某一个量所规定的最大或最小允许值。 - g b t2 9 0 0 1 1 9 9 2 3 2 1 额定电压r a t e dv o l t a g e 由供货者规定的输入和输出电压( 对于三相电源,指线电压) 。 3 2 2 电压变化范围v o l t a g ev a r i a t i o nr a n g e 由供货者规定的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 3 2 3 表观功率a p p a r e n tp o w e r s 在一个端口上的电压方均根值与电流方均根值之积。 - g b t2 9 0 0 1 1 9 9 2 s u i 3 2 4 频率变化范围f r e q u e n c yv a r i a t i o nr a n g e 由供货者规定的输入或输出频率的变化范围。 3 2 5 应急供电时间e m e r g e n c yt i m e 储能供电时间s t o r e de n e r g yt i m e 直流系统的蓄电池已充分充电,当主电源故障,e p s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能确保负载电力连续性 的最短时间。 3 2 6 逆变应急供电能力p o w e rs u p p l yc o m p e t e n c eo fi n v e r t e re m e r g e n c ym o d eo p e r a t i o n e p s 在逆变应急运行状态向负载提供符合要求的连续性电力的能力( 即持续时间) 。 4 g b t21 2 2 5 - - 2 0 0 7 3 2 7 截止电压c u t o f fv o l t a g e 认定蓄电池终止放电的规定电压。 - g b t2 9 0 0 1 1 9 9 2 3 2 8 能量恢复时间r e s t o r e de n e r g yt i m e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e p s 按3 2 5 规定的程度放电之后,为保证具有另一次同样放电的电量,储 能装置再充满电所需要的最长时间。 注;该时问是指在应急供电时间( 储能供电时间) 的放电之后,为保证满足重复进行应急供电时问( 储能供电时间) 的放电要求而充分恢复到原储存能量所需的时间。 3 2 9 总谐波畸变率t o t a lh a r m o n i cd i s t o r t i o n ;t h d 电压波形失真度v o l t a g ew a v e f o r md i s t o r t i o n ( 电压) 谐波含量的方均根值对交流量的基波分量或基准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 3 3 0 输入值i n p u tv a l u e s 3 3 0 1 输入电压允差i n p u tv o l t a g et o l e r a n c e 在正常运行方式,稳态输人电压的与基准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3 3 0 2 输入频率允差i n p u tf r e q u e n c yt o l e r a n c e 在正常运行方式,稳态输入频率的与基准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3 3 0 3 输入功率因数i n p u tp o w e rf a c t o r 额定输出表观功率,在正常运行方式下,输入有功功率对输入表观功率之比。 3 3 0 4 额定输入电流r a t e di n p u tc u r r e n t 在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出表观功率和额定输出有功功率下,直流系统完全恢复时,在正常方式下 运行的输人电流。 3 3 0 5 最大输入电流m x i m u mi n p u tc u r r e n t 在所允许的过载和输入电压允差的最不利条件下,以及直流系统电能耗尽时,e p s 运行的输人 电流。 3 3 1 输出值o u t p u tv a l u e s 3 3 1 1 输出电压o u t p u tv o l t a g e 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压方均根值( 另有规定除外) 。 3 3 1 2 输出电压允差o u t p u tv o l t a g et o l e r a n c e 在正常运行方式或逆变应急运行方式时,稳态输出电压的与基准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3 3 1 3 输出频率允差o u t p u tf r e q u e n c yt o l e r a n c e 在正常运行方式或逆变应急运行方式时,稳态输出频率的与基准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5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3 3 1 4 输出电流o u t p u tc u r r e n t 输出端子的电流方均根值。 3 3 1 5 过载能力o v e r l o a dc a p a b i l i t y 输出电压保持在规定的变化范围,在正常运行方式或逆变应急运行方式下,在给定的时间内,输出 电流超过所规定额定电流的能力。 3 3 1 6 负载功率因数l o a dp o w e rf a c t o r 在假定理想的正弦波电压下,用有功功率对表观功率之比所表示的交流负载特性。 注:为实用需要,在供货者的技术参数表中,可规定包含谐波分量的总负载功率因数。 3 3 1 7 输出裘观功率o u t p u ta p p a r e n tp o w e r 输出电压方均根值对输出电流方均根值之积。 3 3 1 8 额定输出表观功率 r a t e do u t p u ta p p a r e n tp o w e r 供货者申明的,持续输出的表观功率。 3 3 1 9 额定输出有功功率r a t e do u t p u ta c t i v ep o w e r 供货者申明的输出有功功率。 3 3 1 1 0 转换时间t r a n s f e rt i m e 输出电压波形开始突变( 瞬间) 到开始恢复( 瞬间) 的时间间隔。 3 3 1 1 1 不对称率u n b a l a n c er a t i o 三相交流系统中,电流或电压基波分量的最大和最小方均根值之差与对应的三相基波分量的平均 方均根值之比。 e g b t3 8 5 9 4 2 0 0 4 3 3 1 1 2 不平衡负载 u n b a l a n c e dl o a d 三相负载的任一相的电流或功率因数存在差异的情况。 e g b t7 2 6 0 32 0 0 3 4 产品分类和特征参数 4 1 产品分类 4 1 1 按输出方式 a ) 单相输出; b ) 三相输出。 4 1 2 按输入方式 4 1 2 1 按输入相数 a ) 单相输入; b ) 三相输人。 6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4 1 2 2 按输入路数 a ) 单路输入; b ) 双路及多路输入。 4 1 3 按安装方式 a ) 可移动设备; b ) 静置设备; c ) 固定设备。 4 1 4 按适用环境 a )c 1 类e p s ; b )c 2 类e p s ; c ) c 3 类e p s ; d ) c 4 类e p s 。 4 2 特征参数 4 2 1 输入参数 4 2 1 1 由供货者确定的输入参数 供货者应规定e p s 输入特性的如下特征参数( 但不限于此) : a ) 额定交流输人电压,单位为伏( v ) ; b ) 交流输人电压允差,用百分数( ) 表示; c ) 额定输入频率,单位为赫( h z ) ; d ) 输入频率允差,用百分数( ) 表示; e ) 相数( 若非单相) ; f ) 输入路数; g ) 额定输入电流,单位为安( a ) ; h ) 最大连续输人电流( 最严酷状态下,即包括蓄电池进行充电、电源的允差和允许的过载) ; i ) 输人中性线要求; j ) 对地漏电流要求( 若超过3 5m a ) ; k )所涉及的电力系统结构( 按g b t1 6 8 9 5 的定义) 。 4 2 1 2 由购买者确认的输入参数 购买者应确认与4 2 1 1 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需要特殊设计和或专门的保护特性及防护措施。 a ) 电压超出6 1 4a ) 的要求; b ) 频率超出6 1 4b ) 的要求; c ) 瞬态电压或其他电噪声( 如由雷电、电容性投切或电感性投切所引起的) ; d )输入电源保护装置的特性; e ) 所有电极的绝缘要求( 按国家布线规程的要求) 。 4 2 2 由供货者确定的输出参数 供货者应规定e p s 输出特性的如下参数( 但不限于此) : a ) 额定输出电压; b ) 额定输出电压允差; c ) 相数和相序; d ) 标称频率和频率允差; e ) 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度; f ) 允许的负载不平衡; g ) 输出电压不对称率; 7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h ) 效率( 额定负载时) ; i ) 短路保护功能; j ) 过载能力; k ) 储能供电时间( 环境温度2 5 和额定有功功率条件下) ; 1 ) 转换时间; m ) 能量恢复时间( 若需要) ; n ) 容量、功率因数。 5 技术要求 5 1 环境条件 5 1 1 概述 除非供货者与购买者之间另有协议,符合本标准的e p s 应在5 1 2 5 1 4 的规定条件下达到 要求。 5 1 2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 5 1 2 1 大气条件 a ) 户内使用大气条件 空气清洁,e p s 周围空气温度范围为一5 + 4 0 ,且其2 4h 内的平均温度不得超过+ 3 5 。在 温度+ 4 0 时,空气相对湿度不得超过5 0 。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例如:+ 2 0 “ c 且 相对湿度为9 0 时,可能会偶然产生适度的凝露。 b ) 户外使用大气条件 e p s 周围空气温度范围为一2 5 + 4 0 ,且其平均温度在2 4h 内不得超过+ 3 5 。在温度 + 2 5 时,相对湿度短时可高达1 0 0 。 注1 :在严寒地区户外使用的e p s 的周围空气温度下限值由供货者与购买者协商确定。 注2 :e p s 在周围空气温度极限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但可能会影响某些储能组件的寿命和储能时间。相关情况可 参阅供货者对寿命限度的详细说明。 5 1 2 2 污染等级 e p s 一般在污染等级3 的环境中使用。 5 1 2 3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不超过10 0 0 m 。 在海拔高度10 0 0m 以上,e p s 应降额使用。供货者可依据附录c 的规定说明降额使用的要求。 5 1 3 贮存环境和运输条件 若无其他规定,贮存和运输过程温度范围为- - 2 5 + 5 5 。有特殊要求的,由供货者与购买者协 商确定。 由于包含蓄电池( 组) 的再充电要求,贮存期可能受到限制。供货者应说明这些要求。 5 1 4 正常使用的电气条件 与公用低压供电电源兼容。若无其他规定,符合本标准的e p s 连接至符合下列条件的输入电源 时,应能正常方式运行: a ) 输入电压允差:输入电压允差的上限值为额定电压的+ 1 0 ,下限值为额定电压的一1 5 ; 注:输入电压允差的上限值仅对使e p s 可靠运行而设。 b ) 输人频率允差:输入频率允差为额定频率的5 ; c ) 三相输入电压不对称:不对称率应不超过5 。 5 1 5 由购买者确定的特殊环境条件 见附录d 。 8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5 2 性能和功能 5 2 1 一般要求 5 2 1 1 配置图 e p s 电路结构的配置图参见附录e 。 5 2 1 2 设备标记和说明书 a ) 符合本标准的e p s ,其安装、操作、运行及其控制、信号指示和设备外表面等应有明显的标记 ( 例如:操作开关的通、断,仪表显示的输人电压、电流,输出电压、电流,保护接地标志,输入和 输出端的相序等) 和相应的说明。 b ) 符合本标准的e p s 应有产品说明书,说明安装、操作、维修、运输或贮存e p s 的注意事项和需 要采取的特别预防措施,以避免导致危险。由用户安装的e p s ,应提供安装说明书。 5 2 1 3 显示功能要求 e p s 应能显示主电源电压、逆变输入直流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并应设主电源、充电( 如有) 、 故障和应急状态指示。 5 2 2 输出 5 2 2 1 概连 在中间直流电路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情况下,应满足下述规定: a ) 输出电压允差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e p s 稳态运行,中间直流电路电压不低于额定值时,输出电压允差不超过额 定输出电压的士5 。 b ) 输出电压不对称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空载或平衡负载条件下,e p s 三相输出电压的不对称率应不超过5 。 c ) 输出频率允差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e p s 输出频率允差不超过额定输出频率的土1 。 d ) 总谐波畸变率( 电压波形失真度)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e p s 满载时的总谐波畸变率( 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度) 应不超过5 n 。 e ) 三相负载不平衡度 允许的三相负载不平衡度为o 1 0 0 n 。最大一相与最小一相的负载基波电流方均根值之差不超 过e p s 额定电流的1 0 0 。 5 2 3 过载能力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e p s 输出表观功率为额定值的1 2 0o 时,在正常情况下,应能正常工作 3m i n ;在紧急情况下( 如火灾、抢险等) ,应能继续工作不少于3 0r a i n 。 5 2 4 逆变应急运行供电能力 环境温度为2 5 和额定表观功率时,且以逆变应急运行方式供电,e p s 应具有满足不同行业使用 场所规定要求的应急供电时间。 注:若要求考核e p s 配套蓄电池的供电时间,即为对应急供电时间( 储能供电时间) 的要求。若不要求考核蓄电池 的供电能力( 如配置其他形式的直流系统) 则为对逆变应急运行供电能力的要求。 5 2 5 转换时问 当主电源中断或电压低于规定值时,e p s 从正常运行方式转换到逆变应急运行方式的转换时间应 保证使用场所的应急要求。 5 2 6 噪声 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应满足国家环境噪声的有关规定。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e p s 噪声水平应不超过6 5d b ( a ) 。 5 2 7 能量恢复时间( 如有) 蓄电池( 组) 电压低于截止电压后,e p s 应能对蓄电池( 组) 按蓄电池供货者的规定自动恒流、自动 9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恒压充电,直至充满。对于不超过1 0 0k w 的e p s ,所需时间应不超过2 4h ;对于超过1 0 0k w 的e p s , 所需时间应不超过7 2h 。 5 2 8 效率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下,对于额定输出功率不超过l ok w 的e p s ,效率应不低于8 5 ;对于额定输 出功率为1 0k w 1 0 0k w 的e p s ,效率应不低于9 0 ;对于额定输出功率超过1 0 0k w 的e p s ,效率应 不低于9 z 。 5 2 9 容量、负载功率因数 a ) 负载功率因数为1 时,e p s 的容量应达到额定值; b ) 对于表观功率5 0k v a 及以上的e p s ,功率因数在0 4 1 的范围内,应能满足负载正常工作 的需要。 5 3 安全要求 5 3 1 概述 一般安全要求应符合g b7 2 5 1 1 的有关规定。 用于操作人员可触及区和或可由操作人员安装的e p s ,除非另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应符合适用的 安全要求和g b7 2 5 1 1 要求。 5 3 2 爬电距离 最小爬电距离应符合g b7 2 5 1 12 0 0 5 的7 1 2 及其表1 6 的规定。 5 3 3 电气间隙 e p s 一次电路的绝缘以及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闻绝缘的最小电气问踪应符合g b7 2 5 1 1 2 0 0 5 的7 1 _ 2 及其表1 4 的规定。 5 3 4 外壳防护 外壳防护应满足使用场所的防护要求。供货者应按g b4 2 0 8 的规定选用相应的防护等级。 一般情况下,e p s 的防护等级至少应为i p 2 0 。如有特殊要求,由制造厂商与购买者协商确定。 5 3 5 保护接地措施 e p s 内部应设置具有抗腐蚀措施的保护接地端子,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发生单一故障可能会 带来危险电压的可触及零部件应与保护接地端子可靠连接。接地端子与需要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 电阻应不超过0 1o 。 5 3 6 绝缘电阻 应符合g b t3 7 9 7 - - 2 0 0 5 中4 8 1 的规定。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关规定。 5 3 7 绝缘强度 e p s 应能承受表1 规定的试验电压。试验电压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5 0h z 或6 0h z 。 表1 绝缘试验电压单位为伏 工作电压( u 。- ,压)试验电压( 方均根值) 6 0 5 0 0 1 2 510 0 0 2 5 015 0 0 5 0 0 20 0 0 5 0 0 10 0 0 + 2 u 。| 托 a u 。是e p s 任意一对端子问预期的最高峰值电压。如果e p s 对地电压高于两端子问的电压,则使用较高的 u 。值。 5 4 蓄电池检测功能 当串接蓄电池( 组) 的额定电压高于或等于1 2v 时,应对蓄电池( 组) 分段检测。每段蓄电池( 组) 额 定电压应不高于1 2v ,且在蓄电池( 组) 充满电时,每段蓄电池( 组) 电压应不低于额定电压。 1 0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5 5 强制启动功能 有特殊规定时,应设置只有专业人员可操作的强制应急启动装置。强制启动后,e p s 应不受过放 电保护的影响。 5 6 保护功能 a ) e p s 输入端和输出端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b ) e p s 在逆变运行方式下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输出表观功率为额定值的1 2 0 时,正常情况下 能正常工作3m i n ,超过3m i n 时能保护;紧急情况下应能继续工作。 c ) e p s 的中间直流电路电压低于截止电压值时,应能报警并自动关机。 e p s 对蓄电池( 如有) 应具有过放电保护功能:蓄电池( 组) 电压降到截止电压时,应能报警并自 动关机。 d ) e p s 应具有防止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同时向负载供电的可靠措施( 互锁功能) ,防止转换装置误 动作,避免向电网馈电。 5 7e p s 中间直流电路和或蓄电池电路 见附录b 。 5 8 内置充电器 e p s 内置充电器应满足5 2 7 的要求,同时具有直流过电压、直流过电流保护功能。 注:外配充电器亦应满足该要求。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照使用场所相关行业的有关标准执行,或由供货者与购买者 协商确定。 5 9 电磁兼容性 5 9 1 传导发射 a ) 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根据e p s 的类别和额定输出电流,骚扰电压不应超过表2 或表3 的限值。 表2c 1 类和c 2 类e p s 在0 1 5m h z 一3 0m h z 频率范围内的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限值d b , v 频率范围 c 1 类c 2 类 m h z 准峰值平均值准峰值平均值 0 1 5 o 5 06 6 5 6 5 6 46 i 7 9 6 6 0 5 0 5 0 6 5 6 4 6 7 3 6 0 5 0 3 0 o 6 0 5 0 7 3 6 0 a 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b 在过渡频率应采用较低的限值。 表3c 3 类e p s 在0 1 5m h z 3 0m h z 频率范围内的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额定输出电流频率范围 限值d b “v a m h z 准峰值平均值 0 1 5 0 5 0 6 1 0 09 0 1 6 1 0 00 5 0 5 0 08 67 6 5 0 3 0 09 0 7 0 8 0 6 0 1 0 1 5 0 5 0 1 3 01 2 0 1 0 00 5 0 5 0 61 2 51 1 5 5 0 3 0 01 1 51 0 5 a 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b 在过渡频率应采用较低的限值。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分别采用平均值检波接收仪和准峰值检波接收仪测量时,按g b7 2 6 0 2 2 0 0 3 的a 5 的方法测 量,e p s 应既满足平均值限值要求也满足准峰值限值要求。 采用准峰值检波接收仪测量时,如果满足平均值限值要求,则认为其也满足准峰值限值要求,不必 再采用平均值检波接收仪测量。 如果显示的读数在限值附近波动,则在每个测量频率下观测读数的时间应不短于1 5s ,记录最大读 数,但任何孤立的瞬间大读数应忽略不计。 b ) 交流输出骚扰电压限值 表2 和表3 规定的限值适用。 除电流超过1 0 0a 的c 3 类e p s 外,表2 和表3 规定的输出端传导骚扰限值的允差规定为1 4d b 。 这些限值只适用于供货者在其使用说明书中声明的e p s 电缆长度超过1 0m 的情况。 限值采用g b7 2 6 0 2 2 0 0 3 的a 1 3 所述的电压探头测量。 5 9 2 辐射发射 a ) 电磁场 受试e p s 应满足表4 的限值。如果显示的读数在限值附近波动,则在每个测量频率下观测读数的 时间应不短于1 5s ,记录最大读数,但任何孤立的瞬间大读数应忽略不计。 尚无限值适用于低于3 0m h z 的辐射发射。 测量方法见g b7 2 6 0 2 2 0 0 3 的a 1 1 ,资料性限值参见表5 和表6 。在过渡频率应采用较低的 限值。 表4e p s 在3 0m h z 10 0 0m h z 频率范围内的辐射发射限值 频率范围准峰值限值d b ( p v m ) m h z c 1 类c 2 类c 3 类 3 0 2 3 03 0 4 05 0 2 3 0 10 0 03 74 76 0 注1 :测量距离为1 0m 。如果存在高的环境噪声电平或其他原因不能在1 0m 处测量,则可以在较近处( 如3m ) 测 量( 见g b9 2 5 41 9 9 8 中1 0 2 1 的注) 。 注2 :测量中出现干扰时,应采取附加措施。 表5 额定输出电流小于或等于1 6a 的e p s 的电磁发射限值 频率范围 准峰值限值d b ( “v m ) m h z c 1 类c 2 类 0 0 1 0 1 54 0 o 1 6 5 5 2 o 2 8 5 0 1 5 1 01 6 5 02 8 5 1 2 o 1 0 3 0 00 1 091 2 0 1 9 a 1 5 0k h z 及以下是非强制性的。 注:在所有频率范围,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表6 额定输出电流大于1 6a 的e p s 的电磁发射限值 频率范围准峰值限值d b ( u v m ) m h z c 1 类c 2 c 3 类 0 0 1 0 1 55 2 0 2 8 5 46 4 0 4 0 5 0 1 5 1 02 8 5 1 2 04 0 9 2 4 0 1 0 3 0 01 2 0 1 5 2 4 0 1 3 5 a 1 5 0k h z 及以下是非强制性的。 注:在所有频率范围,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b ) 磁场 尚无限值适用于磁场发射。 测量方法见g b7 2 6 0 2 2 0 0 3 的a 1 1 ,资料性限值参见表5 和表6 。 5 1 0 防浪涌和雷电冲击功能( 有要求时) e p s 应根据要求加装专用装置,以防止浪涌和雷电冲击。 5 1 1 机械性能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e p s 应能承受g b t2 4 2 3 5 1 9 9 5 规定的冲击、和g b t2 4 2 3 8 1 9 9 5 规定 的自由跌落试验( 不含蓄电池) 。试验后,其外观、结构不应有损伤,且能正常工作。 6 试验方法 6 1 性能特性试验 e p s 性能特性试验项目如表7 所示。 6 1 1 输入特性试验 在正常运行方式,e p s 应承载额定输出表观功率。 输入由频率电压可变发生器供电,其输出电压波形保持在g b t1 8 0 3 9 3 的限值范围内。若无频 率电压可变发生器,允许使用替代的试验方法。 6 1 1 1 输入电压允差试验 在正常运行方式,输入频率置于标称频率,调节输入电压到供货者规定的允差值,e p s 应保持主电 源输出。 在规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内,测量输出电压,并记录输入电压允差。 该试验可以与能量恢复时间试验( 6 1 7 3 ) 结合进行。 6 1 1 2 输入频率允差试验 将输入频率调节到供货者规定的限值,结合6 。1 1 1 进行。 注:试验肘,频率下降不会与主电源电压升高周肘发生。反之亦然。 6 1 2 反向饿电试验 见g b t7 2 6 0 3 - - 2 0 0 3 附录f 。 6 1 3 控制和监铡信号检查 显示功能、指示和信号的运行情况属常规检查,可结合各项试验实施。 表7e p s 性能特性试验 序号 性能特性条号 输入特性 6 1 1 1 1 ) 输入电压允差 6 1 1 1 2 ) 输人频率允差 6 1 1 2 2 反向馈电试验 6 1 2 3 控制和监测信号 6 1 3 输出特性稳态条件 6 1 4 1 ) 正常运行方式空载 6 1 4 1 2 ) 正常运行方式满载 6 1 4 2 4 3 ) 逆变应急运行方式空载 6 1 4 3 4 ) 逆变应急运行方式满载 6 1 4 4 5 ) 输出电压不对称 6 1 4 5 g b t2 1 2 2 5 - - 2 0 0 7 表7 ( 续) 序号 性能特性条号 输出特性过载与短路 6 1 5 1 ) 过载正常运行方式6 1 5 1 52 ) 过载逆变应急运行方式6 1 5 2 3 ) 短路正常运行方式 6 1 5 3 4 ) 短路逆变应急运行方式 6 1 5 4 6 运行方式转换电阻性负载 6 1 6 应急供电时间、逆变应急供电能力和能量恢复时间 6 1 7 1 ) 应急供电时间 6 1 7 1 7 2 ) 逆变应急供电能力 6 1 7 z 3 ) 能量恢复时间 6 1 7 3 8 效率和功率因数 6 1 8 9 电磁兼容性6 1 9 6 1 4 输出特性试验稳态条件 6 1 4 1 正常运行方式空载 e p s 在正常运行方式工作,测得的空载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应相等。 6 1 4 2 正常运行方式满载 在输出端连接1 0 0 额定输出表观功率的阻性负载,在稳态条件下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按下 式计算空载对满载的电压允差。 u :迎哞望1 0 0 u “ 式中: u 电压允差5 u 一最大电压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 u 最小电压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 玑电压额定值。 6 1 4 3 逆变应急运行方式空载 e p s 在逆变应急运行方式工作,输出空载,测量输出电压、输出频率,并与额定输出电压、额定输出 频率进行比较,其值应符合输出电压允差和输出频率允差的要求。 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