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pdf_第1页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pdf_第2页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pdf_第3页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pdf_第4页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7 7 1 2 0 9 9 h1 4 a 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代替g b t1 6 4 8 4 1 2 1 9 9 6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2 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 c h e m i c a l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so fr a r ee a r t hc h l o r i d ea n dl i g h tr a r ee a r t hc a r b o n a t e - - p a r t12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s u l f a t er a d i c a l 2 0 0 9 - 10 - 3 0 发布 2 0 1 0 - 0 5 - 0 1 实施 宰瞀髁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捉仲 刖昌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g b t1 6 4 8 4 - - 2 0 0 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共分2 2 个部分: 第1 部分:氧化铈量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2 部分:氧化铕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3 部分:1 5 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 部分:氧化钍量的测定偶氮胂分光光度法; 第5 部分:氧化钡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6 部分:氧化钙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 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 部分:氧化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 部分:氧化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 0 部分:氧化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 1 部分:氧化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 2 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 第1 3 部分:氯化铵量的测定蒸馏一滴定法; 第1 4 部分:磷酸根量的测定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 5 部分:碳酸轻稀土中氯量的测定硝酸银比浊法; 一一第1 6 部分:氯化稀土中水不溶物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 7 部分:碳酸稀土中水分量的测定; 第1 8 部分:碳酸轻稀土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2 0 部分: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钍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法; 第2 1 部分:氧化铁量的测定 1 ,1 0 一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 2 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2 3 部分:碳酸轻稀土中酸不溶物量的测定重量法。 本部分为g b t1 6 4 8 4 的第1 2 部分。 本部分代替g b t1 6 4 8 4 1 21 9 9 6 氯化稀土、碳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硫酸根量的测定。 本部分与g b t1 6 4 8 4 1 2 1 9 9 6 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原标准采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修订后采用比浊法和重量法测定; 测定范围从0 0 2 5 0 5 0 调整为比浊法测定范围0 0 2 5 0 5 0 ;重量法测定范围 0 4 0 5 o o ; 根据测定范围调整了称样量; 增加了精密度条款;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控制条款; 对标准文本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两个方法测定范围重叠的部分以方法2 为仲裁方法。 本部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i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本部分方法1 由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起草。 本部分方法1 由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参加起草。 本部分方法1 主要起草人:刘延谟、王琳玉。 本部分方法1 参加起草人:董三立、吴广伟、周晓东、陈云红、杨萍。 本部分方法2 由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起草。 本部分方法2 由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参加起草。 本部分方法2 主要起草人:刘延谟、王琳玉。 本部分方法2 参加起草人:马永亮、张桂梅、董三立、陈云红、杨萍。 本部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t1 6 4 8 4 1 21 9 9 6 。 1 范围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 2 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 比浊法( 方法1 )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g b t1 6 4 8 4 的本部分规定了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中硫酸根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中硫酸根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 0 2 5 t 0 5 0 。 2 方法原理 试样用无水碳酸钠熔融,用盐酸调节酸度至p h l 5 p h 2 o ,在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硫酸根与钡 形成硫酸钡悬浊液,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 0 0n i t l 处测量其吸光度。 3 试剂 3 1 无水碳酸钠。 3 2 无水乙醇。 3 3 盐酸( p 1 1 9g m l ) 。 3 4 盐酸( 1 + 1 9 ) 。 3 5 氨水( 1 + 1 ) 。 3 6 氯化钠溶液( 3 0 0g l ) 。 3 7 丙三醇( 1 + 1 ) 。 3 8 氯化钡溶液( 2 5 0g l ) 。 3 9 硫酸根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 4 7 86g 经1 1 0 。c 烘1 h 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基准硫酸钠,置 于1 0 0m l 烧杯中,加5 0m l 水溶解清亮后,移人10 0 0m 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此溶液 1 m l 含1 m g 硫酸根。 3 1 0 硫酸根标准溶液:移取1 0 0 0 m l 硫酸根标准贮存溶液( 3 9 ) ,置于1 0 0m 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到刻度,混匀。此溶液1m l 含1 0 0p g 硫酸根。 3 1 1 对硝基酚指示剂( 1 9 l ) 。 4 仪器 分光光度计。 5 试样 5 1 氯化稀土试样的制备:将试样破碎,迅速置于称量瓶中,立即称量。 5 2 碳酸轻稀土试样的制备:试样开封后立即称量。 6 分析步骤 6 1 试料 按表1 称取试样,精确至0 0 0 01g 。 1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表1 硫酸根含量范围( 质量分数) 称样量g o 0 2 5 0 0 5 0 2 o o 0 0 5 0 0 1 01 0 0 0 1 0 o 5 00 5 0 6 2 测定数量 称取两份试料进行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6 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6 4 测定 6 4 1 按表i 将试料( 6 1 ) 置于预先盛有4g 无水碳酸钠( 3 1 ) 的3 0m l 铂坩埚中,覆盖4g 无水碳酸 钠( 3 1 ) 。置于10 0 0 。c 高温炉中熔融至流体状,摇匀。继续熔融1 5m i n 取出,冷却。 6 4 2 将坩埚( 6 4 1 ) 置于2 5 0m l 烧杯中,加5 0m l 水。低温加热浸取,微沸数分钟,待溶块完全浸 出后,用水洗出坩埚,再次煮沸后,冷却至室温,移人i 0 0m 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 4 3 移取l o 0 0 m l 上清液( 6 4 2 ) 置于2 5 m l 比色管中,加1 滴对硝基酚指示剂( 3 1 1 ) ,滴加盐酸 ( 3 3 ) 至淡黄色( 开始在每加一滴盐酸时摇动比色管,使二氧化碳充分释放) ,再用盐酸( 3 4 ) 调至黄色刚 消失,用水稀释至1 5 m l ,混匀。 6 4 4 加1 0m l 盐酸( 3 4 ) 、2m l 丙三醇溶液( 3 7 ) 、2m l 无水乙醇( 3 2 ) ,每加一种试剂需混匀,放 置1m i n 。加4m l 氯化钡溶液( 3 8 ) ,用水稀释到刻度。放置1 0r a i n 。 6 4 5 移取部分溶液( 6 4 4 ) 于3c m 比色皿中,以试料空白溶液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 0 0n m 处 测量其吸光度( 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在比色前摇动次数及强度尽量保持一致)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 的硫酸根量。 6 5 工作曲线的绘制 6 5 1 移取0 0 0m l 、0 5 0m l 、1 0 0m l 、1 5 0m l 、2 0 0m l 、2 5 0m l 硫酸根标准溶液( 3 1 0 ) 分别置 于一组2 5 m l 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l o m l ,加5 m l 氯化钠溶液( 3 6 ) ,混匀,以下按6 4 4 进行。 6 5 2 移取部分试液( 6 5 1 ) 于3c m 比色皿中,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 0 0n m 处 测量其吸光度。以硫酸根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7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述 按式( 1 ) 计算硫酸根的质量分数( ) : “ ( s q2 ) 一m , v 0 1 x r l 0 6x1 0 0 ( 1 ) l i v 1 式中: m 。曲线上查得的溶液( 6 4 1 ) 的硫酸根量,单位为微克( p g )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y 0 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 m l ) ; y 。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 l ) 。 8 精密度 8 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 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 r ) ,超过重复性限( r ) 的情况不超过5 ,重复性限( r ) 按表2 数据采用线性 2 内插法求得。 表2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硫酸根质量分数重复性限( r ) o 0 5 0o 0 0 8 0 2 10 0 2 0 5 20 0 6 注:重复性限( r ) 为2 8 x s r ,s r 为重复性标准差。 8 2 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3 所列允许差。 表3 硫酸根含量范围( 质量分数) 允许差 0 0 2 5 0 0 5 00 0 1 0 o 0 5 0 0 1 00 0 2 0 o 1 0 0 3 00 0 4 0 3 0 0 5 00 0 8 9 范围 重量法( 方法2 ) 本部分规定了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中硫酸根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中硫酸根量的测定。测定范嗣:0 4 0 5 o o 。 本方法不适用磷酸根大于0 1 试样的测定。 1 0 方法原理 试样用盐酸溶解,在酸性溶液中氯化钡与硫酸根离子定量地生成硫酸钡沉淀,经过滤灼烧称重后 计算硫酸根离子的量。 1 1 试剂 ”1 盐酸( 1 + 1 ) 。 ”2 盐酸( 1 + 9 ) 。 1 1 3 甲基红溶液:称取0 1g 甲基红,溶于1 0 0 m l 乙醇溶液( 3 + 2 ) 中。 ”4 氯化钡溶液( 2 0 0g l ) :称取2 0g 氯化钡( b a c l z 2 h z o ) ,溶于1 0 0m l 水中。 ”5 硝酸银溶液( 1 0g l ) :称取4 2 5g 硝酸银,加0 2 5 m l 硝酸溶于2 5 0 m l 水中。 1 2 仪器设备 1 2 1 恒温水浴。 1 2 2 高温炉:大于10 0 0 。c 。 1 2 3 瓷干锅:2 0m l 。 1 3 试样 1 3 1 氯化稀土试样的制备:将试样破碎,迅速置于称量瓶中,立即称量。 3 g b t1 6 4 8 4 1 2 2 0 0 9 1 3 2 碳酸轻稀土试样的制备:试样开封后立即称量。 1 4 分析步骤 1 4 1 试料 按表4 称取试样,精确至0 0 0 01g 。 袭4 硫酸根含量( 质量分数) 称样量g 溶液总体积m l移取体积m l io 4 0 2 0 01 0 0 01 0 02 0 0 0 l 2 o o 5 0 05 0 01 0 01 0 0 0 1 4 2 测定数量 称取两份试样进行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1 4 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1 4 4 测定 1 4 4 1 试料溶解 按表4 将试料( 1 4 1 ) 置于2 5 0 m l 烧杯中,加入2 0 m l 盐酸( 1 1 1 ) ,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将溶液移人i 0 0m 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 4 4 2 沉淀分离 1 4 4 2 1 按表4 移取溶液( 1 4 4 1 ) ,移人3 0 0 m l 烧杯中,用水稀释到1 5 0 m l ,加入2 滴甲基红指示 剂( 1 1 3 ) ,滴加盐酸( 1 1 2 ) 使溶液变红后,再过量1 5m l 。 1 4 4 2 2 加热溶液( 1 4 4 2 1 ) 至近沸,在不断搅拌下,徐徐滴加1 0m l 热的氯化钡溶液( 1 1 4 ) ,一直 滴至溶液上部澄清液不再出现白色混浊,再过量2 m l 氯化钡溶液( 1 1 4 ) ,将烧杯放在8 0 。c 9 0 。c 水 浴中,保温2h 以上,取下放置4h 。 1 4 4 2 3 用定量慢速滤纸过滤溶液( 1 4 4 2 2 ) ,将沉淀全部转移至滤纸上,用热水洗涤沉淀。至滤液 中无氯离子为止 用硝酸银溶液( 1 1 5 ) 检验 。弃去滤液。 1 4 4 3 恒重 将沉淀连同滤纸( 1 4 4 2 3 ) 置于预先恒重的瓷坩埚( 1 2 3 ) 内,在电炉上灰化,然后移入高温炉内, 在8 0 0 。c 灼烧1h 。将坩埚放入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称重。重复操作直至恒重。 1 5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述 按式( 2 ) 计算硫酸根的质量分数( ) : 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