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pdf_第1页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pdf_第2页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pdf_第3页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pdf_第4页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7 5. 1 8 0. 9 9 e 1 0 备案号:8 1 8 9 -2 0 0 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 t 5 4 4 0 - 2 0 0 0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n a t u r a l g a s w e l l t e s t 2 0 0 0 一 1 2 一 2 5 发布2 0 0 1 一0 6 一 0 1 实施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 布 s y汀5 4 4 0 - 2 0 0 0 目次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试 井 的目 的、 任 务 和 作 用 . . . . . . . . 1 4 试井工作规定 1 5 试井设计 2 6 资 料 录 取 及 试 井 技 术 要 求 . . . . . . . . . . . . . . . 3 7 试井工艺技术 5 8 试 井 原 始 资 料 的 整 理 与 计 算 . . . . . . . 5 9 经典试井分析 , 5 1 0 现代试井分析 1 0 1 1 试井报告编写 1 2 1 2试 井资 料 与 成 果 的 管 理 . . . . . . . . . . . . . . 1 2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气井基础资料数据表 ( 格式) 1 3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气井试井测试数据表 ( 格式) 1 7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气井井底压力的 计算 2 1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气井试井 分析 解释数据表 ( 格式) 2 2 附录e( 标准的附录) 公式符号注释 2 4 附录f( 提示的附录) 气井产能试井指示曲 线 2 6 附录g ( 提示的附录) 气井不稳定试井诊断曲线常见类型 2 7 sy 厅 5 4 4 0 -2 0 0 0 前言 s y 5 4 4 0 -9 2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已 经公布和使用9 年。由于试井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已 不能 适合试井工作 现状的要求。为使天然气井试井测试技术和解释分析更加规范、实 用, 使天然气 井 试井 技术规范能够 适应当前试井理论、 方法和气藏开发实践, 对s y 5 4 4 0 -9 2 和s y / 1 5 5 9 8 -9 3 砂 岩气 藏探边测试技 术规范进行了修订。 1 本次修订以s y 5 4 4 0 -9 2 和s y / t 5 5 9 8 -9 3 为基础, 在内容上进行合并、 修改、补充和完 善, 基本上保持s y 5 4 4 0 -9 2 的格式和次序。 2 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补充了 千扰试井、 脉冲 试井、 凝析气井试井和 低渗 储层气井试井的相关内容。 - 增加了气井不稳定试井测点间隔及数据录取密度要求。 一 增加了 气井不稳定试井解释中 拟压力、 压力平方等 分析方法和有 关公式。 增加了 气井不稳定试 井对数差值法估算单井控制储量方法和有关 公式。 增加了 现代试井分析中 变量无因 次化及根据匹配参数计算地层参数的 公式。 补充了气井不稳定试井诊断曲线的 常见类型。 在等时试井 部分补充了修正等时试井有关内 容。 删除了三点法求平均地层压力部分内 容。 删除了图版匹配 分析手工 操作过程有关内容。 删除了有 关摩阻系 数的计算部分内 容。 删除了 关于 气体粘度计算 部分内容口 一 一 删除了 试井解释理论模型 有关内容。 - 一 对气井特性初步判别方法和双 对数分析 方法 作了全面 修改和补充, 重新组合成本标准的附录 f和附录 g a 本 标 准 从 生 效 之 日 起 , 同 时 代 替女5 4 4 0 - 9 2 和s y / 1 5 5 9 8 - 9 3 o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 , 附录d 、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f 、 附录g 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 油气田 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伟冯曦张永牛赵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 1 5 4 4 1 卜 一2 0 0 0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 t e c h n ic a l s p e c ifi c a t i o n s f o r n a t u r a l g a s w e l l t e s t 代替s y 5 4 4 0 -9 2 s yn c 5 5 9 8 -9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气井 ( 简称气井)试井测试技术、资 料整理、 计算方法及报告编写的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产气井、产水气井,凝析气井的试井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 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 本标准的 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 y / t 5 1 5 4 -1 9 9 9 油气藏流体取样方法 s y / c 6 1 0 1 -9 4 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确定技术要求 ( 2 0 0,】 年确认) s y / c 6 1 7 6 -1 9 9 5 气藏开发井取资料技术要求 s y n c 6 3 6 3 -1 9 9 8 不稳定试井技术要求 3 试井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3 . 1 试井的目 的 试井是评估气井储层性质、分析气井生产能力、了解气藏动态、进行气藏地质开发评价的重要手 段。试井分析结果是编制天然气田开发方案和指导生产的依据之一。 3 . 2 试井的任务 利用试井设备录取气井压力、温度、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资料,以及井筒内压力、温度随井深 变化关系的资料,运用试井理论方法进行分析,认识气井动态和储层特征。 3 . 3 试井的作用 识别气藏储集类型与 单井渗流模式,获 取地层渗透率、 表皮系数、井 筒储存系数、双重介质储容 比与窜流系数、裂缝长度、边界距离、地层压力等参数。在一定条件下,确定气井合理工作制度,进 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增产措施效果分析。 4 试井工作规定 4 . 1 试井条件 气井井筒内应畅通无阻,以满足仪器起下。井口、井筒和地面管线严密不漏,有地面保温装置。 井口装置和产量计量仪器能正常使用,并能承受关井后井口最高压力。测试仪器标定合格 ,量程合 理。含硫气井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4 . 2 试井的时机和阶 段 4 . 2 . 1 从气藏发现起必 须进行气井试 井, 取得原始 地层压力, 确定气井产能, 测算地层渗流参数和 流体物性参数,分析气水分布和气水界面,并估算储量。 4 . 2 . 2 气藏开发阶 段进行全气藏试井或重点气井试井, 取得全气藏平均地层压力, 了解井间连通情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 0 0 0 一1 2 一2 5批准2 0 0 1 一 0 6 一 0 1实施 s y/ 1 5 4 4 0 -2 0 0 0 况,识别边界特性,核实气藏动态储量,确定不同阶段气井合理工作制度和气藏生产能力,提出增产 措施意见。 4 . 2 . 3 重点气井投产后, 每生产一至二年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安排试井。 4 . 2 . 4 气井生产 过程中出现产量或压力突变、出水或凝析气井气油比明显变化等异常情况时,应及 时 试 井, 诊 断 和 分 析 异 常 现 象的 原因 与 变 化 规 律。 4 . 2 . 5 修井和增 产措施前后进行试井, 为措施决策提供依据, 对措施后效果进行评价。 4 . 3 测试工艺的选择 气井试井应采用井下测试工艺。 纯气井可采用井口 测试工艺, 测试仪器可以选用电子压力计或真 重仪等, 除测量井口 油 压、套压和气、 水、 凝析油 产量外, 还需 测量井口 采气树管柱内 气体温度, 为 计算井底压力提供参数。 4 . 4 取资料要求 4 . 4 . 1 准确测量气、 水、 凝析油产量, 测量要求按s y / 1 6 1 7 6 执行。 4 . 4 . 2 压力、 温度测试精度满足试井分析理论方法的需求, 按5 . 4 . 4 要求执行。 4 . 4 . 3 采用井下测压方式测井时, 应同时测试井筒内的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 4 . 4 . 4 气、 水取样分析。凝析 气井还要在气藏开发初期取样作相态分析。 4 . 5 编写试井设 计书 试井 前由 下达任务单位 ( 或试井单位) 编写试井设计书, 下达任务单位批准执行。 5 试井设计 5 . 1 明确 试井目 的与要求 指出本次试井的目的,阐明本次试井所要解决的问题,对试井工作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5 . 2 选择试井类型 5 . 2 . 1 产能测试方法 选择: a )地层中 高渗透性能的气井用回 压法试井; b )因 某些原因不能 关井求 地层压力的气井用不关井的回压法试井; c )定产量生产时压力难以稳定的低渗透地层气井用修正等时试井。 5 . 2 . 2 不稳定试井方法选择: a )一般情况下采用定产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压力恢复试井; b )技术条件或生产任务不 允许关井, 以及试井的主要目 的是计算单井控制储量时, 采用定产量 生产条件下的 压力降 落试井; c )低渗透地层低产量气井采用变流量压力降落试井; d )了解井间连通性, 采用千扰试井或脉冲 试井; e )确定气藏边界或计算控制储量时采用探边测试。 5 . 3 收集基础资 料 为保证试井施工、试井资料录取和试井解释的顺利进行,需要预先收集整理测试井的相关基础资 料,包括气井井史基本资料、气井打开层位的地质资料、气水常规分析资料、凝析气井高压物性资料 等。资料的内容及填写格式见附录 a ( 标准的附录) 。 测试井的井身结构图、凝析气井的相态分析图也属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 5 . 4 确定试井方案 5 . 4 . 1 制定试井期间 气井的生 产制度 依据所选试井类型,考虑气井的实际情况,确定气井试井期间的生产制度。 5 . 4 . 2 预算试井所需时 间 根据试井目的明确指出所期待的试井曲线特征反映阶段,通过试井理论曲线计算预测这些特征反 一2 一 s y/ t 5 4 4 0 -2 0 0 0 映阶段的出现时间, 计算方法见s y / 1 6 3 6 3 0 5 . 4 . 3 安排试井 进度 根据试 井目 的与试井要求列出 试井期间的 具体工作日 程表。 5 . 4 . 4 确定试井工艺 根据 试井要求及气井实际情况, 选择流量计、 压力计的类型, 配备相应的 试井装备。 5 . 4 . 4 . 1 稳定试井时流量计精度不低于 1 %,压力计精度不低于0 . 5 %o 5 . 4 . 4 . 2 不稳定试井时流量计精度不低于 1 %,压力计精度不低于0 . 2 %o 5 . 4 . 4 . 3 干扰试井、低渗透地层试井或探边测试应选高灵敏度的压力计, 其有效分辨率不得低于 0. 0 0 5 mpa o 5 . 4 . 4 . 4 描述测试工艺流 程, 包括测试内容、 施工步骤、压力计下人位置、 录取数据点的时间间隔 等。提交井身结构与下人仪器的关联图、 井场测试设备的放置图。 5 . 4 . 4 . 5 根据气井井口 压力选用井口防喷装 置; 含硫气井 试井所用设施 应具备相应抗硫指标。 5 . 5 经费预算 包括测试施工费、设备和仪器的折旧费、 设备运转油料费、 材料费、 井场及道路维修费、 施工人 员劳务费、安全措施保证费及试井资料处理费等。 6 资料录取及试井技术要求 6 . 1 现场试井资料录取与整理 6 . 1 . 1 根据选定的试井方法, 填写相应的 测试数据表, 格式见附录b( 标准的附录) 。 6 . 1 . 2 对变产量压力降落测试, 在压力降落 试井测试数据表基础上补充 气、 水、凝析油产量数据。 6 . 1 . 3 对干扰试井, 在压力降 落试井测试基本数据表基础上填写激动井数据, 补充激动井到观测井 的距离 数据; 按压力恢复 试井测试数据表的格式录取观侧井数据,并将 “ 累计关井时间” 改为 “ 激动 井开井时间” 。 6 . 2 稳定试井要求 6 . 2 . 1 选择4 - 5 个工 作制度进行测试, 测点产量由小到大, 逐步递增。 6 . 2 . 2 测点的最大压力降控制在地层压力的2 0 %以内, 各测点之间压力降的 差值应基本一致。 6 . 2 . 3 测量每一个工作制度下的气、水和凝析油产量,同时侧量井口 ( 或井底)压力、 气流温度。 每个稳定测点取气、水样分析。砂岩储层应测定产出流体的含砂量。 6 . 2 . 4 判别纯气井是否达到稳定流动状态的 经验性方法是8 h 内气井井底流压变化量不超过该时间段 初始点井底稳定流压的0 . 5 %, 产量变化小于5 %。 一般条件下, 高产气井开井2 -4 h 后即 能达到稳 定流动状态, 低渗透气藏低产气井则可能超过8 h . 6 . 2 . 5 底水气藏和凝析气藏开采初期应避免生产压差过大。 凝析气藏稳定试井选择工作制度时, 应 考虑凝析气油比的稳定条件。 6 . 3 修正等时试井要求 6 . 3 . 1 主要适用于 低渗透地层低产量气井, 也可以用于产 量较大的 气井。但水产量较大或井筒积液 严重的气井不适用。 6 . 3 . 2 按产量从小到大的方式设计3 一 5 个开 井工 作制度, 最后再安排一个中等 产量的工作制度, 延 长开井时间生产到稳定状态。 最小产量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是能够控制产量稳定 ( 正常带出井筒积 液) ; 最大产量工 作制度的确定方法是生产压差低于地层压力的2 0 % 。对于凝析气藏开采初期, 井底 流压应尽可能控制在露点压力之上。 6 . 3 . 3 每l h 测量一次气产量、水产量、 凝析油产量, 并且 测量对 应时间点、各开关井时刻、最后稳 定生产状态的井口 油压、 套压、 气流温 度、 或者 连续测量整个修正等时试井期间的 井底压力和温 度。 6 . 4 压力恢复 试井要求 一3 一 s y汀5 4 4 0 - 2 a 比 6 . 4 . 1 气井关井测试前应保持连续稳定生产,产量变化幅度不超过 1 0 %. 6 . 4 . 2 测试从关 井时刻开 始, 记录 关井时间以及关井前流动状态和关井后的压力、 温度变化数据。 6 . 4 . 3 根据试井设计方案和 试井实时 诊断图 判定是否结束压力恢复试井。 6 . 5 压力降落试井要求 6 . 5 . 1 测试从开井时刻开始, 记录开 井时间以 及开井前静止状态和开井后的压力、 温度变化数据。 6 . 5 . 2 气井测试产量的 确定方法是生产压差 低于 地层压力的2 0 %,约为无阻流量的2 0 % - - 3 0 % .测 试期间保持连续稳定生产, 产量变化不超过1 0 % 0 6 . 5 . 3 根据试井设计方案和 试井实时 诊断图 判定是否结束 压力降落试井。 6 . 6 干扰试井要求 6 . 6 . 1 设计激动井合理产量。 根据激动井与 观测井的距离、 地层渗透率等参数, 计算激动井生产在 观测井处产生的压力变化, 判断其是否能被现有仪器准确录取, 干扰试井方案是否可行。 6 . 6 . 2 激动井与观测井都要关井至平稳状态, 然后激动 井开井, 观测井 关井测试。 6 . 6 . 3 测试期间激动井保持连续稳定生产, 产量变化不 超过 1 0 %0 6 . 6 . 4 根据试井设计方案或根据观测井压力变化数据实时 诊断图判定是否结束干扰试井。 6 . 6 . 5 观测井测压应选高精度、 高灵敏度压力计, 一般采用井底测压方式。 6 . 6 . 6 气井的脉冲试井仅仅在地层渗透性高、 激动井产量大 ( 2 0 x 1 护 矽/ d 以上) 、观测井到激动井 的距离小于1 0 0 0 m的特殊情况下适用。 6 . 7 井筒压力温度梯度测试要求 6 . 7 . 1 测试静压、 静温梯度的仪器应尽可能下至产层顶部深度;当气井产量较大时, 应防止电缆或 钢丝缠绕, 此时测试仪器应下至产层顶 部井深2 0 0 m以内。 6 . 7 . 2 测试仪器的下人或上提应缓慢、 匀速进行。 6 . 7 . 3 测试井筒压力、温度梯度时,每一测点停留时间不得少于 5 m i n o 6 . 8 不稳定试井压力数据录取密度要求 6 . 8 . 1 采用井口 压力表、真重仪等人工录取数据方式试井时, 每对数周期数据点不少于1 0 个。 6 . 8 . 2 对于电子压力计矛 温度计录取数据,每对数周期数据点不少于 5 0 个。 6 . , 产水气井试井要求 产水气 井试井采用井下压力计的测 试方式。 如果井筒内有积液, 那么压力计应下至液面以 下。 准 确记录井的 气、 水产 量。 保持平稳生产, 产量波动 应控制在 1 0 %以内。 6 . 1 0 凝析 气井试井要求 凝析气井试井采用井下压力计的测试方式,压力计应下至产层中部。 凝析气藏开发初期气井试井应同 时进行井流物取样, 作凝析油气体系相态分析。取样方法按照 s y / 1 5 1 5 4 执行。 6 . 1 1 d s t测试要求 采用二开二关测试流 程, 初流动 期时间 长短的 确定以 排除 井底口 袋中的钻井液为原则, 初关井期 时间长短的确定以 初流动 后压力恢复 基本稳定为原则; 终流动 期时间长短的确定原则是地面产出 地层 流体, 近井区地层中的流 体以 径向流 方式向 井流动。 6 . 1 2 探井测试要求 未接管线的探井应将放空气量纳人气井累计产气量。对重点井应采用高精度电子压力计井下测试 工艺。 6 . 1 3 储层探边测试要求 6 . 1 3 . 1 探边测试的开井及关井时间 要足够长, 至少保证压力扰动传播到 边界。 6 . 1 3 . 2 对于以计算单井供给区域形状系数及计算单井控制储量为目的的 探边测 试, 要求对应的压降 和恢复过程达到拟稳定流动阶段。 一4一 s y/ 1 5 4 4 0 -2 0 0 0 7 试井工艺 技术 7 . 1 准备工作 标校、 检查测试仪表, 检查井口、管线保 持不渗不漏, 井口阀门 操作正常。收集气井的产量、 压 力资料, 检查井场电力供给 情况, 计划和准备 油料。 通井, 标校电 缆或钢 丝深度计数器, 计算所需加 重杆重量和长度。 完成采点编程。 落实 试井工 作人员岗位责任, 制定安全措施及意外事故抢险措施, 安排值班计划。 7 . 2 施工操作要求 7 . 2 . 1 关井测试时应做到瞬时关井, 从关闸门到完全关闭,时间不 超过 l m i n o 7 . 2 . 2 高压 气井井下测试时安装好防喷管, 仪器下入井筒之前, 应该使防喷管内的空气完全被天然 气替换。 7 . 2 . 3 井下测试出现仪器遇阻不能起下时, 应判断遇阻部位及分析 遇阻 原因, 切忌强行上提。 7 . 3 记录资料要求 除按试井设计要求记录压力、 温度数据之外, 还需作好值班记录, 特别需要记录开关井时刻、动 操作情况和试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在进行稳定试井、 等时试井、 变流量压降试井时, 应准确取 得与产量 计量时刻对应的压力、 产量、 温度数据。 7 . 4 井下测试所需加重 杆重量的计算 7 . 4 . 1 根据压力计与 加重 杆的 外径、 长度、气井瞬间最大产量, 按环空产气公式计算加重杆与压力 计连接体上下端的压差。据此压差和加重杆横截面积计算气流产生的上升冲力。 7 . 4 . 2 加重杆的 重量必须 大于上升冲力, 并留一定的安全系数; 对于产水量大的 气井, 应加大安全 系数。 7 . 5 人井压力计的 使用量程要求 采用井下测试方式时,人井压力计的使用量程应低于额定量程的7 0 %-8 0 %. 8 试井原始资料的整理与计算 8 . 1 试井解释所需流体p v t 资料的 计算 按附录a( 标准的附录)中格 式计算并填写流体p v t参数。 凝析 气藏相态特征确定的技术要求按照s y / t 6 1 0 1 执行。 8 . 2 压力数据的 计算 8 . 2 . 1 若采 用井口 测试方法, 需将井口测压数据换算为产层中 部测压数据, 计算方法见附录c( 标 准的附录) ; 若采用 井底测 试方法, 根据实测压力梯度将井底测压数据换算为产层中 部数据。 8 . 2 . 2 拟压力分析是气井 试井解释较为 严格的方法。当井底压力较高或较低 ( 一般为大于2 1 mp a 或 小于o n to 时, 采用压力或压力平方分析也是准确而 且简便的方法。 8 . 2 . 3 压力、 压力平方与 拟压力的 关系图 上的直线关系区间,即 是相应的压 力分析方法和压力平方 分析方法的严格适用范围。 8 . 3 压力数据的筛选 分析 测试数据的异常突变点的产生原因, 然后决定取舍。按每对数周期保留3 0 - - 5 0 点的方式筛 选数据,在试井报告中提交整理好的测试数据表。 , 经典试井分析 9 . 1 稳定试井分析 9 . 1 . 1 产能 试井指示曲 线诊断 气井产能试井指示曲线能反映气井稳定生产情况下的 一些动态特征, 常见的 气井产能试井指示曲 一5一 s y/ t 5 4 4 0 -2 0 0 0 线见附录f( 提示的附录) 。 9 . 1 . 2 求气井产气 方程 9 . 1 . 2 . 1 回压法 用附录d( 标准的附录)表d 1 中 数据点作 二项式产气方程: p r 一 p m q : -q g 指示曲线图,作直线回归分析得到气井 p r 一 p w r 二a q g + b q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公式中有关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见附录 e( 标准的附录) 。下同。 作19 ( p a 一 p w r ) -ig g a 指 示曲 线图 , 作 直 线回 归 分析 得到 气井 指 数 式 生 产 方 程: 、 : =c ( p r 一 .f)“ 9 . 1 . 2 . 2 不关井的回 压法 不关井的回压法 试井对测点的 稳定性、 准确性要求 更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要有4 - - 6 个稳定产量阶段的测点。 用附录d ( 标准的附录)表砚 中数据 气井二项式产气方程。 9 . 1 . 2 . 3 修正等时试井 点 作 p 2 f 一 p er ; q ar 一 q a =- q g . + q 。 指 示曲 线图 , 作直 线回 归 分 析 得 均质地层条件下, 用附录d( 标准的附录)表d 3中 数据,以相同时间间隔的测点为一组, 将各 组 数 据 作 在 p 2 若 cwsg g 一 q : 图 上 , 并 作 直 线 回 归 分 析 , 求 得 气 井 二 项 式 生 产 方 程 。 以 相 同 时 间 间 隔 的 测 点 为 一 组 数 据, 将 各 组 数 据 作 在烤( p 巍 一 p v r ) -ig q 图 上, 分 别 对各 组 数 据作直线回归分析, 求得气井指数式产气方程。 9 . 1 . 3 计算无阻流量 9 . 1 . 3 . 1 气井二项式方程对应的 绝对无阻流量按式 ( 3 )计算: q八 c ff 了 a 2 + 4 b ( p r - 0 . 0 1 ) - - a 2 b ( 3) 9 . 1 . 3 . 2 气井指数式方程对应的绝对无阻流量按式 ( 4 ) 计算: g a o f - c ( p 2 一 0 . 0 1 ) “ 9 . 1 . 4 稳定生 产状态下的产能系数 ( 4) k h _ 2 . 9 3 x 些丛z t ( 1 r e * 0 .4 3 4 5 ) 2 飞一 r- ( 5 ) 9 . 2 不稳 定试井 分析 拟压力分析是气井试井分析的严格方式,但在某些实际情况下可以采用压力或压力平方分析代替 拟压力分析。 采用拟压力分析时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 . 2 . 1 地层渗透率 k 一 42 .42 mh 写 . . . . . . . . . . . . . . . . . ( 6 ) s y/ 1 5 4 4 0 -2 0 0 0 9 . 2 . 2 气井表反系数 气井视表 皮系 数 s 。 按式 ( 7 ) 计算: 压力降落试井: sa=1 5 1 1 p ( p ) - p ( p w t( 1n ) k、。 n 。 一 1 9 k 1 一 不 石 一 万 )一 u . y u 6 v 7 1 0- , r ,; ( 7 ) 压力降落后关井压力恢复试井: s : 一 1 . 1 5 1 f o ( p “. (16 ) ) - 4 ( p w 1) 一 19 ( s k zk z ) 一 。 . 9 0 8 1 r r c作更 g l i , r w j . . . . . . . . ( 8 ) 视表皮系 数等于完井真表 皮系 数与 湍流表皮系数之和: 5 。 =5 。 + s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或写为: s 。 二s , +d q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 基于表皮系数的定义, 引伸出 气井有效井径 ; , 和附加压力降 p , 两个相关概念: ; 。=r ov 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a p s =0 . 8 7 m s . . . ( 1 2 ) 除表皮系数外,流动效率 f e与堵塞比d r也是评价储层污染或改善的指标。 f e = sa ( p r ) 一g ( p , f ) 一0 . 8 7 m s o ( p r ) 一,p ( p w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 压力降落分析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 压力恢复分析时: ( 1 5) 9 . 2 . 3 井筒储集效应分析 一 dr = o(pi) - o(pwroh)m (igg 11+ 0.908) dr 谎篡 者 pal)908) c s = 10 49 gb g (o t )24 a p 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 cd= 0 . 1 5 9 2“ c , h r w ( 1 7 ) 估计井筒储集效应结束时间: t ,; 恤 2 . 2 4 7 c e o . 1 4 s ( k h 华: ) ( 1 8) s y汀5 4 4 0 - 2 0 0 0 9 . 2 . 4 井到断层的距离计算 d 一 1 .4 23 漂 9 . 2 . 5 探测半径计算 r ; 一 3 .7 95 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 当压力波传到边界之后 ,计算探测半径的式 ( 2 0 )不再适用。 9 . 2 . 6 确宁气藏的形状因子 ca= 5 . 4 5 6 m q 2 .3 0 3 ( p ( l h )- p in i) ( 2 1 ) 9 . 2 . 7 压力恢复分析计算地层压力 , . 2 . 7 . 1 外推法 当关井前生产时间t 。 较短且径向 流直线段特征明 显、 未出现边界反映和异常形态时, 在h o m e r 分 析 图 上 将 径 向 流 直 线 段 外 推 至 18 .一 1 处 的 压 力 值, 近 似 作 为 地 层 压 力 值 。 y “ 9 . 2 . 7 . 2 扩展的m u s k a t 法 先给一个p 初值, 用径向 流动阶段之后的数据作1 9 ( p一 p - ) 一 , 曲 线,根据曲 线形态调整p 值, 最终使图中数据呈直线关系, 这时的p即 为地层压力。 该方法要求关井时间较长,压力恢复过程进人拟稳定阶段。当井不处于供给区域中心或供给区域 形状不对称, 压力恢复后期出现上 翘型 边界反应时, 扩展的mu s k a t 法不适用。 9 . 2 . 7 . 3 mb h法 mb h方法适用于关井前开井压力降落过程达到拟 稳态, 并且已知供给区域形状、大小以及井在 供给区域内所处位置的情况。 9 . 2 . 8 井底裂缝分析 9 . 2 . 8 . 1 单一无限导流垂直裂缝 当 一条天然大 裂缝或人丁裂缝穿过 井底井筒时, 地层中的流体向井流动呈向 裂缝的 线性流。 无 限 导 流 垂 直 裂 缝 的 特 征 是 双 对 数 诊 断 图 上 早 期 数 据 呈 斜 率 为 告 的 直 线 , 在 , ( , ) 一 瓜分 析图上早期数据呈直线段。设直线段斜率为 m ,那么裂缝半长度计算公式为: 、 , 1 2 3 . 9 g a 、p . t 厂风, 。 。 、 j a =- - 丁 - - 下 -入 份 一不 石 尸i. . ” ” 二 . ” . 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j 九 仍产9 1 、军 八”. , 9 . 2 . 8 . 2 单一有限导流垂直裂缝 裂缝导流能力较低,地层中流体流动呈先向裂缝流动、然后再沿裂缝向井流动的双线性流。 视毓此麟麟腿酬扮湘牌撇褪瓣蜡舷线 , 在 。 ( , 卜 -a t 分 析图上早期数据呈直线段。设直线段斜率为 m ,那么裂缝导流能力计算公式为: kf w = 1 5 4 5 8x ( q gh . “ 、p . t 1 z 、 厂一 丁 一, 。 。 、 入浮, 入 . i一 一 万 万”. ” ” 二” 、 j) 1 、v 八即 9 li s y/ r 5 4 4 0 -2 0 0 0 9 . 2 . , 压力恢复分析计算单井控制 储量 9 . 2 . 9 . 1 对数差值法 对数差 值法适用于双重介质地层, 关井前压力降落达到拟稳态, 供给区域为圆形, 井处于 供给区 域中心。采用式 ( 2 4 ) 描述关井期间的 压力恢复 过程: p r 一 p -=c e . , a t +d e 0 2 0 t +e ea ,n t( 2 4) 等式右端三项分别代表地层内 低渗介质、高 渗介质、 井底表皮区内形成的压差,c , d, e , a l , a 2 , a 3 是系数, 通过作一次差值图1 g伽r 一p - ) 一 t 、二次差值图19 ( p r 一p 、一c e - . , a ) 一 t 和三次差值图烤( p r 一 p 、一 c e - . , a t 一 d e - , 一 1 . 1 1 6 x 1 。 一 , _q;: x 令x 1 x 1 l t oiuua 2 , “ . . , , . 一 ( 2 5 ) 低渗介质的原始储量为: 。 _, , 、, n 一 5 qg 、bg 、c g 。 一 . 1 1 6 x 1 0 - c t “ 式x d 2 , . 2 . , . 2 封闭外边界压差曲 线法 封闭外边界压差曲 线法适用于井处于圆形封闭 供给区 域中心, 状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 -a 又 关井前的生产阶段达到拟稳定流动 作1 9 ( p r 一 p -) 一 t 图, 对后期直线段作直线回 归分析得到斜率b 和截距a , 则单井供给区域 的原始储量为: 。二 1 _ 1 1 6 x 1 。 - 5 一 4 a - x 李,. . . . . (2 7 ) 甘一工 几 “压 v 1 0 0 b c t 一b , 一 9. 2. 1 0 9. 2. 1 0 压力降落分析计算单井控制储量 拟稳态方法 适用于气井以稳定产量生产, 压力降落达到拟稳定流动状态。 在p f - t 分析图上作直线回归分析求斜率夕 。单井 控制原 始储量为: g 一 4 .16 8 10 -6 x 瓮 (28 ) 9. 2 . 1 0 . 2小稳足晚朋法 适用于气井以稳定产量生产, 压力降落达到 不稳定流动晚期, 即压力扰动已 传到 边界。 假 设拟稳定流动阶 段刚出现时的井底压力为p , 采用不稳定晚期数据作l b ( p - p ) 一, 分析 图, 试凑确定多 , 使图上数据表现出直线关系, 求得斜率b 和截 距a . 单井控制原始储量为: “ 一 .116 x 10 -5 10 0bc , / 瓮 (29 ) 9 . 2 . 1 0 . 3 y函数法 y函数法在拟稳态方法基础上推导而得。 y函数的定义为: 一 d ( p 、 一p w t ) s y/ y 5 4 4 0 - 2 0 0 0 作lg y -l g t 分析图, 拟稳态阶段数据呈水平直线段。 读取水平段的 纵坐 标值而求其对应的 y函 数y s 。 单井控制原始 储量为: 。_ , , 。 、, n 一 6 g _ 、b._ . . . . . . . . . . . . . . . . , 。 , 、 g =一4. 1 6 8 x 1 0 - 0 ; 子 范 共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一” 一 一 y , c , ”b j 一2 9 . 2 . 1 1 凝 析气井试井分析 当气井井底流压高于露点压力时, 可根据凝析油的 气体当 量将地面 分离的 凝析油产量折合为气产 量进行分析。 q , 一q 9 + 1 0 - 4 x g e x q o 9 . 2 . 1 2严水气井试井分析 当 气 井 生 产 的 气 水比 很 小 时, 可 采 用以 下 近 似 分 析。 计算地层条件产量: ( q b ) , = 在半对数分析图上作径向流直线段回归, ( k今) t = ( k 扣) z = 现代试井分析 1 0 0 x q , b , + g w b w 然后计算总流度: 2 .1 2 1 x 10 -3 鲁 ( k 小) , +( k小) w ( 3 5 ) 变量无因次化 . 1 无因次压力 拟压力分析 : 压力分析 : 压力平方分析: 1 0 . 1 . 2 无因次时间 生产井平面径向流分析: 压裂井分析: 观测井分析: p d, , “ x 10 -2 k h xq 9台 , (, ) p d 一 , .42 9 / 10 -2 赢 , p d 一 , .7 14 10 -2款/ 命a p 2 .-(38 ) _ 。 一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