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pdf_第1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pdf_第2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pdf_第3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pdf_第4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6 5 0 6 0 0 1 b9 0 中华人民共和 ny 国农业行业标准 n y t1 4 0 8 1 _ 2 0 0 7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第1 部分:种植业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f o rt h el e v e lo fa g r i c u i t u r a l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p a r t1 :c r o pc u l t i v a t i o n 2 0 0 7 0 6 1 4 发布2 0 0 7 0 9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刖吾 n y t1 4 0 8 卜一2 0 0 7 本标准为n y t1 4 0 8 - - 2 0 0 7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系列标准,本部分为第l 部分:种植业。 本部分的附录a 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本部分起草人:白人朴、黄明洲、杨敏丽、刘玉国、吴学金。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第1 部分:种植业 n y t1 4 0 8 卜一2 0 0 7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评价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发展阶段划分。 本部分适用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 1 种植业c r o pc u l t i v a t i o n 指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 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 22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e v e lo ft i l l i n g 。p l a n t i n ga n dh a r v e s t i n g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反映农业机械化在种植业生产中实际作用的大小,表明机械化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达到的 程度。 2 3 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p p o r t i n gc a p a b i l i t i e s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反映农机装备、农机人员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能力。 24 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b e n e f i t s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反映农业机械化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和达到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 25 应耕地面积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指当年实际需要耕作的土地总面积。实施免耕的面积不计在内。 2 6 受专业培训的人员s p e c i a l t yt r a i n e dp e o p l e 指通过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结业并获农机职业技 能鉴定证书的农机人员及中专以上( 含农机中专、农机成人中专) 农机人员总数。 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见表1 。 n y t1 4 0 81 2 0 0 7 表1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指标名称代码指标名称代码权重系数 耕整地机械化程度( )a 1 o 4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a播栽机械化程度( ) a 2 o 3 收获机械化程度( ) a 3 0 3 农业劳均农机原值( 元x ) b l 0 3 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 ) b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 k w h r n 2 )b 2 0 3 受专业培训的农机人员比重( ) b0 4 农业劳动生产率( 元人)c 【 0 2 5 农业劳均播种面积( m f 人) c 20 2 5 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 ) c 农机原值利润率( )c 30 2 5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巴02 5 4 指标计算方法 4 1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a = 0 4 a l + 0 3 a 2 + 0 3 a 3 - - ( 1 ) 式中: a 耕整地机械化程度,; a 2 播栽机械化程度,; a 3 收获机械化程度,。 4 1 1 耕整地机械化程度 q a l = 挚1 0 0 ( 2 ) y g 式中: s 。机耕面积,指本年度内曾经利用拖拉机或其他动力机械( 如机耕船) 带动作业机械耕整过的 自然耕地面积,其面积不能重复统计,如在1h m 2 耕地上,当年不论耕整几次仍做1h m 2 统 计,单位为公顷( h m 2 ) ; s 。应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h m 2 ) 。 41 2 播栽机械化程度 a 2 - 挚1 0 0 ( 3 ) 式中: s i b 机播面积,指当年使用各种播、栽机械实际播种、栽插农作物的总面积,单位为公顷( h m 2 ) ; s 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由于复种指数的差异,播种面积可能大于或小于耕地面积,单位为公 顷( 1 m 1 2 ) 。 4 1 3 收获机械化程度 q a 3 = 半1 0 0 ( 4 ) 2 n y t1 4 0 8 1 2 0 0 7 式中: s ;。机械收获面积,指当年使用各种收获机械实际收获各种农作物的总面积,单位为公顷 ( h m 2 ) ; s 。总收获面积,各种农作物收获总面积。由于遭受自然灾害而绝产的不能计人收获面积。收 获面积等于或小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单位为公顷( h m 2 ) 。 4 2 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 删船( 最+ 受) 1 0 0 + o 4 b ( 5 ) 式中: b l 农业劳均农机原值,单位为元每人,元a ; b 2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单位为千瓦每公顷( k w h m 2 ) ; b 3 受专业培训的农机人员比重,实际值大于参照值时,按参照值计算,单位为; b l 。农业劳均农机原值参照值,单位为元每人,元人; b 2 。单位面积农机动力参照值,单位为千瓦每公顷( k w h m 2 ) 。 4 2 1 农业劳均农机原值 b l = 手3 ”( 6 ) l n y 式中: y 。农业机械原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业机械拥有总量,是指购买和安装农业机械( 设备) 时所 实际支付的金额,以及以后进行各项改造时所增加的价值的合计,单位为万元; l 。农业劳动力数,指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即当年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单位 为万人。 4 22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 b 2 2 嚣( 7 ) 式中: p 。,农机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单位为千瓦( k w ) 。 42 3 受专业培训的农机人员比重 b 3 = 铲1 0 0 ( 8 ) 式中: l 。指乡村农机人员中受过专业培i j i i 的人员数,单位为人; l 。乡村农机人员总数,指县以下( 不含县) 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生产和经营服务的人员,单位 为人。 43 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 c - 0 2 5 ( 最+ 最+ 最+ 告) x 1 0 0 c 。, 式中: c 1 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为元每人( 元人) ; c 2 农业劳均播种面积,单位为公顷每人( h m 2 a ) ; c 3 农机原值利润率,; c a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n y t1 4 0 8 1 2 0 0 7 c 1 ,c 2 ,c 3 实际值大于参照值时,按参照值计算; c 。2 0 时,达标程度为1 0 0 ; c 4 2 0 时,达标程度按! 云 。1 0 0 计算; c 1 。农业劳动生产率参照值,单位为元每人( 元a ) ; c 2 。农业劳均播种面积参照值,单位为公顷每人( h m 2 人) c 3 。农机原值利润率参照值,。 4 3 1 农业劳动生产率 c 1 - l n y ( 1 0 ) 式中: z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 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 果,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为元。 4 3 2 农业劳均播种面积 q 。 c 2 = 产( 1 1 ) l n y 4 3 3 农机原值利润率 c ,= 甓- 0 0 式中: r 。农机经营利润总额,单位为元。 4 3 4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式中: l 全社会从业人员数,单位为人。 5 发展阶段划分 发展阶段的划分见表2 。 c 4 = 譬“1 0 0 表2 发展阶段划分 ( 1 2 ) ( 1 3 ) 评判指标及范围 阶段名称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 初级阶段 4 0 中级阶段 4 0 7 04 0 2 0 高级阶段 7 0 2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评价二级指标参照值 附表a1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级指标参照值 n y t1 4 0 8 卜一2 0 0 7 序号指标名称代码参照值参照值代码 1 耕整地机械化程度( )a i 1 0 0 2 播栽机械化程度( )a 2 1 0 0 3 收获机械化程度( )a 3 1 0 0 全国平均 35 0 0 农业劳均农机原值 北方一熟区30 0 0 4 b lb l c ( 元人) 北方二熟区 40 0 0 南方地区 35 0 0 全国平均7 o 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