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_第1页
“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_第2页
“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_第3页
“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_第4页
“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 一、插问追索。在学生作课堂交流时,常有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状况,这时教师常以插问的形式给学生以帮助。插问不是提问,学生一般不存在被动应答的情况,确切地说,是以“问”的形式给学生以启发帮助,让他更有信心说下去。插问的话语比较简短明快,因为是顺着学生交流的语境提出的,必须考虑到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和语流。插问还常带暗示、启发的成份,具有亲和力和鼓励性,要避免使用生硬、找碴儿的口吻。教学赵州桥一课,在学生课堂交流“这座举世闻名的石桥在构造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时,请看教师是怎样插问追索的: 生:它的特点是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 师:这算不得独特,是个五孔桥吗?(板画:) 生:不对。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两边还有两个小桥洞。 师:“两边两个”那就是一边一个,是座三孔桥吗?(板画:) 生:不对,应该说大桥洞两边还有四个小桥洞。 师:这也是两边四个呀,是这样吗?(板画:)要说准确可不容易。 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应当说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2 / 8 小桥洞。 师:这个“各”字用得好。(板书:“各”)但小桥洞的位置还没表述清楚。(板画:)是这样吗?书上是怎么说的 ? 生:“两边”是大桥洞和桥面中间的那个“两边”。应当是大桥洞顶上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书上也是这么说的。 师:(板书:顶上)别看这词很平常,用在这里十分贴切,说“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才不会引起误解。(板画:) 这里教师的插问追索,用语不多,但字字点在要害处,并巧妙地以图示应证指谬。正是在这样的暗示帮助下,学生才体会到“大桥洞顶上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这一句具有一字不易的准确精当。 二、应和连接。学生有课堂上交流研读的心得,是主体的学习行为,教师既不宜喧宾夺主,无端地去打断学生的发言,但又不能完全 以旁观者的身份无动于衷,而应当以简短的话语,如“说得好”、“真棒”、“听懂了”或“嗯”、“噢”之类的叹词,或以微笑、点头的体态语言等,给学生的发言以应和、鼓励。这是顺水推舟、随波逐流式的应对,以避免学生交流时冷场。如对方在发言中途“卡壳”,或关键处言不由衷时,教师则需要以片言只语予以连接,避免学生的窘困和尴尬。所以,应和连接也是课堂交流时教师重要的言语技巧。如一位老师执教小蝌蚪找妈妈时,在学生交流讨论中的应和连接: 3 / 8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 生: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想象力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蹦蹦跳跳,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观察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 生:青蛙肉很好吃。 (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哦,你吃过? 生: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蚊子就怕我了,不敢叮我。 师:是吗? 生:你吃了青蛙,也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怕你呢? 生 :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一天能捉很多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呢? 生: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吗?到时,我们人类还吃什么? 4 / 8 师:青蛙肉可不能吃,你们说得真好,真懂道理! 生:(不好意思)那,我以后也不吃青蛙肉了。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的应和连接,看似随口而出、毫不在意,可实际上态度明朗、分寸适当,时时引领着学生的交流讨论向正确、健康方向推进。 三、巧拨释疑。学生的课堂交流并不完全正确,有些内容(如难以理解的地名、物名、人名、专用词等)别的学生也不易听懂。这时教师就要以片言只语 来作必要的点拨释疑。这种在临场语境中的插语相似于在书面表达中的括号说明。由于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对方,不仅插说要简短,而且最好找准一个语意的转换点,一个段落处或学生说不下去时,且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干扰学生交流的思路与情绪。如上海市特级教师万永富教学麻雀一课,在课堂讨论时以片言只语的巧拨释疑,启发学生读懂了课文内涵: 师:那么麻雀妈妈又是怎样跟猎狗搏斗的呢? 生:这只老麻雀一定是母的吗?会不会是公的? 生:我想,可能是爸爸,如果不是公的它不会这样勇敢。 师:妈妈保护孩子就不会勇敢吗? 生:妈妈为了保护孩子是会拼命的。我看可能是麻雀妈妈。 师:在我们很幼小的时候,常常是妈妈带着还是爸爸带着? 5 / 8 生:我们小时候总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妈妈给我们喂奶,爸爸在外头工作。我想麻雀也是一样的。 生:总是由妈妈养护孩子,养护小麻雀的当然是麻雀妈妈。麻雀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舍得拼命。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生:应该是麻雀妈妈。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书读活了。看来应该是麻雀妈妈了。 教师在这里的巧拨释疑,妙在只用片言只语的反洁,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引而不发,跃如也 ”,保护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 四、点睛强调。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学生的发言常常或内容芜杂,重点不清;或说了不少,不得要领;或还缺一点点,到喉不到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点睛强调十分必要,或作些概括,或提出要点,或补上重要一句。当然,教师的这些话语都必须十分精练,都只能以片言只语的形式,有临场即兴的色彩,才不致影响学生课堂交流、畅谈体会的积极性。 一位教师在导读麻雀一课时,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师:当猎狗张开大嘴要吃小麻雀时,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落下来,想拯救小麻雀。假如你 是老麻雀,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6 / 8 生甲:不会。 师:为什么? 生甲:(脸红)怕怕死。 师:你很诚实。其他同学呢? 生乙: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多搭上一条性命。 师:有人把这个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觉得这种牺牲是不必要的。 生丙:我会想,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只小麻雀。 (众哄堂大笑。) 师:这该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挺会保存自己,就不顾小麻雀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好,有没有同学要像老麻雀那样做呢? (有学生 举手。) 师:为什么? 生丁: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就输定了;去试试,才可能战胜对手。 生戊:论身体、体力,老麻雀不是猎狗的对手当时她肯定不会想得那么多,救小麻雀要紧呀。这就是母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7 / 8 生巳:这样做是伟大的母爱的表现。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亲骨肉被吃掉。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我就要以死相拼! 师:说得多有道理呀!母子情深,还能顾得那么多吗?你们有胆有识,勇气可嘉! 五、幽默激趣。在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只要不是在很严肃的语境里,就应当具有幽默风趣的格调。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 交流的气氛,增添内容的情趣,而且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融洽师生情感。幽默激趣,可以为课堂的讨论交流加一点“味精”,同样一个意思,说得巧妙一点,动听一点,风趣一点,效果就大不一样。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教得好,其中一个方面是得益于他特别能吸引儿童的教学语言。当学生在课堂交流时,他常以幽默睿智的短语,时而穿插其间,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形成一种特别活跃,特别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狐假虎威这一课,学生交流: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想:“哎呀,百兽还真害怕狐狸呢!怎么搞的,我又没犯什么 错误,老天爷怎么就不叫我当大王呢?”于老师就插上一句:“再说,我又没到退休的年龄!”恰到好处的引逗,使全场爆发出一片笑声。 六、期待暗示。学生交流发言时的“中止”,教师不应马上去接腔帮助,应当以期待和暗示,鼓励学生说下去。即使不得已需要教师插话,也只用“半截子话”加以暗示。如一8 / 8 位教师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是这样组织讨论交流的: 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当然不是我们的客人,他自己都说了,书上不是就有“我不是你们的客人”这句话吗? 生:那是他谦虚,要我们不要待他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