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动力。 一项技术的创新、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替、一项新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电动剔须刀发明之初体积很大,携带不方便。于是,有人设计出一种小巧便携式的电动剔须刀。这一设计推动了电机微型化技术的发展。,书写工具的发展 相机的发展,(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课桌需要设计才能制作出来 老师的每堂课需要设计才能传播知识 发型需要设计才让烫发染发技术转化成成果,富有创造性特征的设计使产品具有新的品质,这种新品质的实现要求更先进的技术予以投入和支持,从而使设计在实现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得以发展。 “神州七号”的太空行走,(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设计的实现以技术为基础),(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想到了飞行器等交通工具。但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其设计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的设计终于在今天得以实现。,讨论: 为什么当时没发明?技术对设计有什么影响?,(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术更新为产品的更新换代创造了条件。 阅读灯具 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灯具的设计还将会有什么新发展?,(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 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促使人们考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改进现有产品,3.设计的丰富内涵,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 一般指的是综合设计,包括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等。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 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什么是人机关系,思考学校有哪些地方合理或者不合理?,人机关系: 人在使用物品时,人与物品之间存在的关系。 “机”:是指人使用的物品,如: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劳动保护用具等。还包括环境。,请说出下列人机关系,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农民用锄头锄地 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 司机手握方向盘开车 妈妈拿着拖把拖地,开门时的人机关系:,人与门板,人与门把手,人与门框,讨论:“乘电梯” 时的人机关系,1、人与电梯门的人机关系。 2、人与电梯外按键的人机关系。 3、人与电梯箱体的人机关系。 4、人与电梯内按键的人机关系。,马上行动,说出“人坐在椅子上”时人和椅子间的人机关系 1、人的背部与椅子靠背的人机关系。 2、人的臀部与椅子垫间的人机关系。 3、人的腿部与椅子垫间的人机关系。 4、人的脚部与椅子脚间的人机关系。,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战环境试题及答案
- 监察委面试题及答案
- 现代测井考试题及答案
- 地勘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台球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热风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伴舞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贵港市平南县事业单位选调小学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维生素基础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 隔离开关设备检修(接触网技能培训课件)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 微积分的力量
-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实务(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
- 安徽宇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光伏焊带2000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号线项目tcms便携式测试单元ptu软件使用说明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巩固练习
- YY 0666-2008针尖锋利度和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