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工具与应用.ppt_第1页
QC七大工具与应用.ppt_第2页
QC七大工具与应用.ppt_第3页
QC七大工具与应用.ppt_第4页
QC七大工具与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qc七大手法的内涵,根据事实,发掘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性方法 首创于美国,1960年代于日本采用,19701980年代开始普遍在全世界工业界使用 常用于品管部门,以协助品管问题的解决,1.何谓特性要因图,明确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间的关系 系统化表示 使人一目了然 因状似鱼骨,又称鱼骨图 为石川馨教授提出之方法,也称石川图,特性要因圖(案例),为何要用特性要因图,有效防止落入思考障碍,是解决问题之好工具 自我限制 想原因与作判断同时进行 思考与记忆互相干扰 想原因与想对策混杂 未系统化而无法专注,为何要用特性要因图,联想力互动以激发想象 深入掌握问题的因果,并彻底的分析原因 用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各种原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何制作特性要图,步骤1. 明确问题的评价特性 评价特性:能具体衡量事项(含事、物)的指标、尺度。,评价特性-例,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步骤2. 记上背骨 由左向右划一粗的箭号并于右侧写评价特性后围以口号,评价特性,步骤1,步骤2,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步骤3.记上大骨(大要因) 大骨个数以4-8个较适当,通常以4m1e(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来分类,并可依工程(流程)别来分类 大要因以口圈起来,并加上箭号到背骨、大骨与背骨相交一般取60较洽当 为避免要因遗漏,可加其它项,评价特性,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60,其它,60,步骤3,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步骤4.各大骨依序记入中骨、小骨 反复“为何?为何?为何?”追至较具体之小要因 应用脑力激荡(brain storming),評價特性,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環境,60,其他,60,小要因,中要因,步驟4,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圖,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步骤5.挑出影响目前问题较大的要因为主要因(红笔圈选) 全员参与圈选 4-6项为宜 整理并记录必要事项,评价特性,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60,其它,60,小要因,中要因,步骤5,特性要因图的分析(次料),特性要因图的分析(设备),绘制特性要因图应注意事项,集合全员之知识与经让有关人员如前后制程人员、技术人员等能真心诚意参与说真话者 思考重点放在”为什么”而不是”如何解决” 小要因若是无法采取对策,须再深入 若怕要因遗漏,可于隔天再进行一次(应用潜意识活动),绘制特性要因图应注意事项,若以4m分类方式绘制不理想时,可考虑以工程(流程)别绘制 要因的表示要具体、简洁(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特性若可细分时,最好细分,再分别绘制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之应用,改善解析用 追查异常原因 检讨作业标准 教育训练及经验之交流,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何谓柏拉图,将某一期间所收集的数据,按某一角度作适当分类而依各类出现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是20-80原则应用的图形,何谓柏拉图,何谓柏拉图,把握重要要因或问题重点的有效工具以收事半功倍效果。 了解各项目对问题的影响度占多少。 可明确重点改善项目是什么,大小顺序的内容是什么,占大多数的项目又是什么。 订定改善目标的参考。 可发掘现场之重要问题点。,如何制作柏拉圖,步骤1.从已收集数据的查检表决定分类的角度, 如决定分类角度为不良项目。 步骤2.整理数据,作成如下的统计表,统计表(例),步骤3.于图表用纸画纵轴及横轴,纵轴给予适当刻度(此刻度能包含总不良率) 步骤4.将数据划成并列柱状形并于横轴上记下项目名称 步骤5.数据的累积数打点,并画上折线 步骤6.于右端画纵轴与折线终点之交点定为100%于0-100%分10等分 步骤7.记上柏拉图名称、据收集期间、目的、记录者。,如何制作柏拉圖,注意事项,横轴依大小顺序排列,其它项最末位。 横轴各柱形距离要相同 纵轴的最高尺度应含盖合计数且隔距应一致 累积折线依正确画法 拍拉图需标示累积影响度,注意事项,勿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一起分类 尽量以金额表示 一般把欲优先解决之项目标示出(累积影响度占70-80%之项目) 柏拉图a项若难采取措施,则从b项开始,顺位虽低,但易改善,亦可采取措施,柏拉图之应用,改善前后分别划图,可掌握分类项目重要度之位移情形及改善成果。 层别应用,可收对症下药的效果。,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何谓查检表,为收集某期间的数据(数据或语言)而事先设计 能在同一张表上以简单的方式作连续记录 可以很容易地把握整体的状况,为何要用查检表,有效解决问题依据事实收集资料查检表。 避免观察与分析同时进行之kkd(直觉kanji、经验keiken、胆识doukyou)的管理方式。 以记录代替记忆使观察深入。 避免收集数据时,渗入情绪文字叙述等不具体明确因素。,查检表的分类,记录查检表 一般型-分类项目有原因别、设备别、不良项目别、人员别、缺点别等。 次数分配表 点检用查检表,如何设计查检表,步骤1.明确目的-了解问题? 证明假设? 要因解析? 则数据收集的对象范围,以利解析及解释。 步骤2.决定层别的角度 步骤3.决定查检项目 步骤4.决定查检表的格式,如何设计查检表,步骤5.决定数据记录方式 步骤6.决定数据收集方式-用5w1h明确下列事项: (a)收集人员 (b)测定、检查判定方法 (c)收集数据之期间、周期、时间 (d)检查方式:抽验或全检 (e)如何抽样及样本个数,如何设计点检表,步骤1.明确点检项目 明确工作步骤 就各步骤分别检讨4m(人、机、材料、方法)所需条件 针对影响工作结果较大的条件(要因)设定为点检项目 步骤2.决定点检顺序 步骤3.决定点检周期 步骤4.决定点检表格式,应注意事项,设计时查检项目之用词和方式尽量简要具体明确,其它项列入。 设计时能参照多数人意见,并让使用人共同参与。 设计时尽量考虑多角度层别。 尽量以简单符号数字等填写,使能正确迅速的记录。 数据履历要清楚并考虑数据可靠性。 人员教育训练。,应注意事项,和相关单位同一数据相互比对。 收集资料时可考虑不同来源以利比较及相互检定。 对原因别分类,若数据不易归类应改用现象来查检。 和相关单位同一数据相互比对。 收集资料时可考虑不同来源以利比较及相互检定。 对原因别分类,若数据不易归类应改用现象来查检。,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何谓层别法,就某角度针对调查事象分类(分层),并收集各类数据(数据)以为相互比较,为何要用层别法,以qc历程而言,问题显在化比较层别,缩小问题范围比较层别,改善前、中、后比较层别,对策评价比较层别,发 现 问 题,明 确 问 题,原 因 分 析,提出对策与实施,效 果 确 认,标准化与检讨,掌握重要要因比较层别,透过比较改进本期缺点与订定未来方向,层别,层别角度,人组、班、年龄、服务年资、教育程度、性别、熟练度、职称。 原材料批别、供应厂家别、产地别、成分、等级、零件别。 机械与工具机号、型式、速度、位置、新旧、治具。 作业条件压力、温度、速度、回转速、湿度、气温、顺序、作业 方法。 测定与检查测定者、检查员、检查方法、量测仪器。,层别角度,测定与检查测定者、检查员、检查方法、量测仪器。 产品批、品种、新旧制品。 不良与错误状况不良项目别、错误项目别、发生位置 别、发生地点别、发生工程别。 时间时别、日别、周别、月别、上、下午别、年别、 改善前后别、正常班与加班别。,层别法的运用无所不在?,应注意事项,层别角度的选择依目的并配合专业知识考虑。 层别分类需符合周延互斥原则。 层别时勿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分类。 尽量将层别观念溶进其它手法,如查检表、柏拉图、推移图、直方图、散布图、管制图等。 层别后应进行比较(或检定)各作业条件是否有差异。,层别不当 将使问题难以发掘!,已经做过一次层别 是否还需要做第二次的层别!,层别法范例一-不良统计表,层别法范例二,关于标签打印不良现状掌握查检表,请问您(贵公司) 是否有用过层别法?,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何谓散布图,为了解两种数据间的关系,而将此两种数据以有序成对数据的方式在查角坐标上点绘成图,两种数据可为,要因与特性 焊锡温度与焊点不良,反应温度与收量 要因与要因 反应温度与反应液浓度,反应温度与压力,两种数据可为,特性與特性 身高與體重、體育成績與數學成績,散点图的作成方法,散点图的作成方法,硬度与抗拉强度的散布图,硬度与抗拉强度的散布数据,散点图的作成方法,身高与体重 高重 ? 矮轻?,散点图的作成方法,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1.何谓管制,当推移图加上管制界限时,可将产品实际的特性值在图上打 点,并与管制界限比较,以掌握制程变动的情形。,ucl cl lcl,2.制程变动的原因,制程必定会有变动,无法做出完全同样的产品,其 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为偶然原因,另一为异 常原因。,2.制程变动的原因,如以数据打点来看两者的区别,偶然原因引起的变动,异常原因引起的变动,3.管制图的种类,计量值x r,x rs ,x r,x等。 计数值 p:不良率管制图,样本大小不一定。 pn:不良数管制图,样本大小一定。 c:缺点数管制图,制品大小一定,且 样本大小一定。 u:单位缺点数管制图,制品大小不一定。,xr管制图的作法,步驟1.收集100个以上数据 步驟2.數據分組,並記於管制圖紙上,組的 大小以4或5較佳。 步驟3.計算各組x,r 步驟4.計算x, r x管制圖cl = x ucl = x + a2r lcl = x a2r 步驟5.計算管制界限,x r管制图的作法,x管制图 cl = x ucl = x + a2r lcl = x a2r,r管制图 cl = r ucl = d4r lcl = d3r (n 6,不考虑),(a2,d3,d4查系数表可求得),在管制图用纸划上管制制界限,并将数据打点, 点间以折线连接。 判断是否为管制状态,x r管制图点变动的含意,x图看组间变动 r图看组内变动 须掌握组间及组内的构成份子,如例,成一组(乙),成一组(甲),x r管制图点变动的含意,甲的分组方式: 组内变动主要为ab机台间 组间变动主要为上下午间 乙的分组方式: 组内变动主要为上下午间 组间变动主要为ab机台间 管制图希望组内变动是偶然原因引起的。,6.以管制图作制程管制的条件,制程在管制状态下制程稳定大部份 为偶然原因变动,很少异常原因变动 制程能力足够?,7.p管制图的作法,步骤1.决定每组抽样数(n),使每组约含有1-5个不良品。 步驟2.收集數據使組數為20-25組。 步骤3.计算各组的不良率p 步骤4.计算平均不良率p ( p各组不良率,p的平均) 步骤5.计算上下管制界限(各组n不一样大小时,分 别计算之) 步骤6.绘图并把各组p值点入 步骤7.判断是否为管制状态,8.其它管制图的作法,步骤与x r ,p管制图相同 其它各管制图的管制界限,管制系数表,9.管制图的看法,管制状态的判定基准 a.没有点超出管制界限外 b.点的出现没有特别排列 点的出现为特别排列,则不能判定制程正常 a.连续7点以上在中心线单侧 b.中心线单侧的点出现较多 c.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倾向 d.点出现在管制界限近旁 e.点成为周期性变动,如何制作特性要因图 如何制作柏拉图 查检表的介绍及应用 层别法之应用 如何制作散布图 管制图的应用与判断 直方图的应用与分析,qc七大工具与应用,9.直方图的看法,何谓直方图 将某期间所收集的计量值数据(如尺寸、重量、硬度等) 经分组整理成次数分配表,并以柱形予以图式化,以掌握这些 数据所代表的情报。,直方图的作法,步骤1.搜集50个以上的数据(计量值) 步骤2.决定组数k。,b. n,直方圖的作法,步驟3.決定組距 a. r k全 距組 數求全距 r 最大值a 最大值 b(除去異常值) b.求擬組距 c c.從測定單位的整數倍之數據中,找出最接近c值之適 當數據為組距。,全 距 組 數,r k,直方圖的作法,步驟4.決定各組的組界 取數據測定單位的1/2為境界值單位 最小值 1/2測定單定 第一個境界值 第一個境界值 組距 第二個境界值 第二個境界值 組距 第三個境界值 ,其他依此類堆。,直方圖的作法,步骤5.求各组之中心值 中心值 ,各该组之上组界(较大境界值) 各该组之下组界(较小境界值) 2,直方图的作法,步骤6.作次数分配表,直方图的作法,步驟7.依次數分配表作直方圖,橫軸為特性,縱軸為次數,次數,50.5 52.5 54.5 56.5 58.5 50.5 62.5 64.5,直方图的功用,由图较易了解分配的型态,a.中心趋势 掌握制程全貌 b.离散趋势 c.分配形状 可了解制程的安定或异常 与规格比较可判断制程能力,直方圖形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