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缺失行为及改进策略.doc_第1页
师德缺失行为及改进策略.doc_第2页
师德缺失行为及改进策略.doc_第3页
师德缺失行为及改进策略.doc_第4页
师德缺失行为及改进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德缺失行为与改进策略“正人者必先正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传承文明,肩负培养下一代重任的教师,言传身教,自身的师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成长。目前,师德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件屡屡发生,部分教师还对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反应冷淡,师德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中有哪些师德缺失行为,应该如何改进呢?经过调研,这些不和谐的因子引起了我对师德建设深深地反思。(一)不能公正对待学生。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是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有的教师偏袒学习好的学生,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即使做了好事,有了优点也不重视、不表扬。有些教师给学生贴上了各种标签,如:某某意识坏,某某笨,某某品学兼优等等,当学生做了一件错事,教师首先用既定的框子去套,心中的好学生就是一时糊涂或是过失,心中的坏学生就是不可救药。这样发展下去,大大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自然会降低教育效果。(二)依法执教观念淡薄。当前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况比较严重,学生在没有完成作业、迟到、违反课堂纪律时,动辄被罚站、罚款、打耳光等。这些行为也许真的是教师恨铁不成钢,也许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待提高,遇到问题已经黔驴技穷,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教师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怎样保护自己,就是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依法执教。”(三)使用暴力语言频繁。有一位教师对我说过“我们班三分之一学生脑子有问题,三分之一学生脑子正常,三分之一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试问,孩子上学之初都是活泼可爱,都是聪明伶俐的,为什么经过我们多年的教育,没有进步反而都成了问题学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学生心理发育的忽视,特别一些教师对于学习、行为差的学生,动不动使用辱骂、威胁、讽刺、讥讽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攻击,轻者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重者导致学生为此而轻生。(四)师德淡化消极怠岗。部分教师只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根本没有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教育教学中,厌岗怠业、不思进取。在应付完工作之后从事赌博、炒股、酗酒成了家常便饭,自然产生了“麻将老师”、“喝酒老师”、“股票老师”、“彩民老师”等。另外,现在个别教师还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入学校,对学生及其家长“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乱收费、强性征订教辅资料吃回扣等。有一所初中,家长领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时,带着一箱箱牛奶,拿着一张张超市卡,我以为是家长的一份心意或是谢意,后来才知道,某些班主任这一次收不到谁的东西,下一学期的补助就没有了。还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家长发感慨:“某某班主任又把我孩子放最后一桌,可能是又想要东西了吧,上一次把我孩子放最后一桌,我给办了一张超市卡就调到第二桌了,真行啊!”这些行为不仅仅是让家长对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让学生看不起某些教师,这样他的教育教学行为会有什么效果呢?师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这一职业的热爱,离不开教师过硬的职业技能是外部要求内化的结果。回头来看我们多年来进行的师德建设,仅仅就师德建设谈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与其他影响师德形成的因素割裂开来对待,也仅仅从外部环境着手进行师德建设,因此师德要求很难被教师内化,师德建设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怎样改进上述师德缺失的行为呢?从师德建设的角度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内因抓起,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据调查,现在的学生只要估计自己能考上清华北大,他绝不会选择报考师范!所以师范院校的学生,既有真正热爱教育的,更有只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他们一开始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职业,心里并不认同教师职业。加上教师收入的微薄,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他们更加难于安心工作。而部分中老年教师,多年的从教生活使他们认同了自己的职业。但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职业倦怠悄悄地笼罩着他们的心头,让他们逐渐丧失了职业追求。因此,只有调动了心理动力,解决了心理问题,职业道德才会在教师身上根深蒂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追求教育。而这两种教育应在不同年龄的教师身上有不同重点。对年轻教师应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可从师范院校开始延续至教师参加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对中老年教师则应重点进行职业追求教育。应把营造激励教师不断成长的环境纳入师德建设规划的范畴,统筹安排。二、从技能抓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曾经有这样一位老教师,工作负责,教学成绩突出,关心学生,甚至在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家中经济情况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长期资助班上一个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上学,可她却每每因为体罚学生而受到家长的指责、学校的处理,为什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实,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的使命。然而在培养教师的学校里,但在师范院校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专门培训德育方法的课程开设。大多数教师既不了解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又缺少工作方法和经验。所以才有了因学生“顶牛”而“黔驴技穷”的体罚,才有了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虽然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我们注重了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可是关于继续教育从上到下重视程度又有多高?再加上对于教师的过激行为,我们只是一味地处理、警示,却从来没有很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更没有把它和师德修养联系起来。为消除教师“被学生所逼”违反职业道德现象的发生,师德建设还应化大力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协同提高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关部门应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务实的调查,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统一规划,制订培训计划逐步解决。三、从疏导抓起,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目前,在教师身上存在着四重主要压力:质量的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质量评价量标,教师心头时刻绷着一根质量弦;师德要求的压力,教师要为人师表,时刻要克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班也如此;耐心的压力,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大人一下就能听明白的事情,教师要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讲;安全的压力,社会夸大了学校和教师的安全责任,即使放学后发生的安全事故,教师也脱不了责任。教师就这样压抑着自己,一点一点的积累。而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教师心理的疏导机制,部分教师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影响着教师的健康,有的以不正确的方式发泄出来,造成了违反职业道德,甚至是犯罪。主管部门应把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将此作为师德建设考核的一项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师德培训应把心理辅导作为专门的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