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劝学解说 作者 李春芳 /山西 内容 荀子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历来都很重视它对学生学习的启迪作用。但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和交谈时,发现一些教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讲劝学,往往只讲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注意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这样讲不符合劝学的原意,掩盖了文章内容最重要的方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妨碍学生理解文章的词句和文理,把握它的写作技巧。 劝学的主旨是什么?荀子在文中作了明确的回答: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说,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这就是劝学的主旨。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2 / 7 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又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主张学习圣贤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实到行动上,一言一行要能成为人们的法则。荀子认为,古代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而后来人们学习圣贤之道只是装样子给人看,取悦于人。对于后人这种脱离思想品德修养的学习态度,荀子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荀子十分重视向良师益友学习,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 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荀子认为,学习圣贤之道最方便的办法是接近贤人,以贤人为榜样,处处向贤人学习,其次才是学习礼法条文。荀子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接近贤人,爱慕贤人,向贤人学习,又不能学习礼法,以礼法约束自己,那么他不过是学了些杂乱的知识,会训释诗、书的句子罢了。这种人一辈子不过是“陋儒”而已。 3 / 7 由此可见,劝学的主旨并不是讲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着重阐发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问题。 劝学篇幅很长,中学课文只选了三段。它是劝学前面六个自然段中的第一 、第三和第六段。单从这三段很难把握作者的思路和用意,所以这里把中间删去的段落也连带作些介绍和分析。这样做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把它讲得更准确些,更透彻些,可以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写作上的教益。下面我们便对这六段文字作简要解说。 劝学开头三个自然段,阐述学习的重要性。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而后以一组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和提高人的素质的道理。接下来说,按照绳墨木头才能锯直,经过磨砺刀剑才会锋利,借以比喻通过学习并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人才会聪明起来,少 犯错误。注意,这组比喻主要是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在荀子看来,学习的第一要义就是做一个思想品格高尚的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改造自己,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二自然段,“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一组排比句,借天高地厚的比喻,说明先王遗言之博大精深。学习先王遗言,也即是学习儒家所崇奉的经典。荀子认为,学习不学习先王之道,关系着培养什么样人的重大问题。地处4 / 7 东南的吴越与地处北方的夷貉,他们的孩子落地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呱呱啼哭,长大以后语言和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同 所造成的。可见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因此,荀子接着援引诗经的话,勉励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而要克尽职守,向正直的贤人学习看齐,这样神明会审察一切,赐给你大福的。荀子说:“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意思说,最高的智慧就是按先王之道来立身行事,最大的福分,就是没有灾祸。这就说明学习可以使人聪明起来,免灾远祸。 第三自然段,用一系列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增加人的才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谓“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善于学习罢了。 第四自然段,谈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文章先以蒙鸠、射干、蓬蒿、白沙、兰槐之根等物的遭遇,启发人们重视环境影响的问题。其中兰槐之根的例子更具典型意义。“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兰槐之根称为芷,芷本来是君子所爱佩带的饰物,可是如果芷浸泡在臭水之中,君子就不会接近它,连老百性也不愿佩带它。这个比喻告诫人们,不可不注意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荀子最后概括说,人们应当选择环境好的居处,应当选择贤士交游,这样才能防止5 / 7 受到邪恶小人的影响,才能受到正直君子的感化熏陶。 第五自然段,讲一个人的荣辱祸福取决于德行的高下。“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一个人是获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必定反映他德行的好坏。“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鱼、肉腐败,必定长蛆生虫,一个人不检点自己的言行,恣意贪图淫逸荒乐,必将灾祸临头。道理说得十分浅近而又中肯。通过一连串比喻,最后归结说:“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注意品德修养,这样才能避免蒙受耻辱和灾祸。 第六自然段,讲学习应当循序渐进 ,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积土成山,圣心备焉。”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崇高的德行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一个人不断行善,就会形成美德,就会得到高度的智慧,就会具备圣人那样崇高的思想道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组排比句,更生动地说明了不断积累的重要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以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通过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专心致志是多么重要。荀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是故6 / 7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冥冥”、“”都是专心致志的样子。不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就不会将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昭然若揭;不专心致志地做事,就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建立显赫的业绩。荀子接着又用比喻从反面说明用心不专一者,往往一事无成,陷入困境。最后引用诗经中鸠一章,归纳出本段的论点:“故君子结于一也。”勉励人们以贤人君子为榜样,始终如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 在前面解说的基础上,还应当说明以下一些问题。 一、劝学的主旨在于鼓励人们诵经、礼,“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也就是说要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接班人。它所鼓吹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目的,都打着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显然是不能无批判地接受的。但是封建时代的学者重视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十堰市城发集团及所属子公司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河南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招聘160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公开招聘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1号(2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黄山屯溪区消防救援局面向社会招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西安航天基地公办学校高层次人才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安徽合肥市骨科医院招聘4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合肥庐阳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佰特冶金建材有限公司发布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核集团中核基金社会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 新概念第一册单词默写表
- 近三年投标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书面声明
-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
- 【教学设计】圆锥曲线的方程 大单元教学设计
- GB/T 27689-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
- 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 GB 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 医疗机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正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专家讲座
-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