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水电泵.pdf_第1页
浮水电泵.pdf_第2页
浮水电泵.pdf_第3页
浮水电泵.pdf_第4页
浮水电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6 5 0 6 0 3 5 b9 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 y t1 4 13 2 0 0 7 2 0 0 7 - 0 6 1 4 发布 浮水电泵 f l o a t a t i o nm o t o r - d r i v e np u m p 2 0 0 7 - 0 9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刖昌 n y t1 4 1 3 2 0 0 7 本标准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水泵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山城、陈洪、曾兴宁、林祖权、金成、吴为国。 i 浮水电泵 n y t1 4 1 3 2 0 0 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水电泵的型号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浮水电泵( 以下简称电泵)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7 5 5 旋转电机定额与性能 g b1 9 7 1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 g b5 0 1 3 ,4 一1 9 9 7 额定电压4 5 0 7 5 0v 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第4 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 b1 0 3 9 5 8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8 部分:排灌泵和泵机组 g b1 0 3 9 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g b t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t2 8 2 8 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 b t1 2 7 8 5 潜水电泵试验方法 s c t6 0 0 9 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 j b t5 0 0 8 0 潜水电泵可靠性考核评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浮水电泵f l o a t a t i o nm o t o r - d r i v e np u m p 与电机同轴同体,可浮于水面工作,抽水和增氧两用的泵。 4 型号和基本参数 4 1 型号 4 ,1 1 型号标记 电泵型号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如下: f b 口口一口一口 额定功率,k w 额定扬程m 额定流量,m 确 d 为单相电泵( 三相电泵不标注) 浮水电泵 n y t1 4 1 3 2 0 0 7 41 2 型号示例 额定流量为1 0m 3 h ,额定扬程为7r n ,额定功率为0 5 5k w 单相电泵,其标记为:f b d i o 一7 0 5 5 。 额定流量为2 5m 3 h ,额定扬程为1 2i n ,额定功率为2 2k w 三相电泵,其标记为:f b 2 5 1 2 - 2 2 。 4 2 基本参数 4 2 1 电泵基本参数及性能指标 4 2 1 1 在电源频率为5 0h z ,电压为单相( 2 2 0 v ) 或三相( 3 8 0 v ) 时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电泵的基本 参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4 2 1 2 电泵额定效率、增氧能力和增氧动力效率等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电泵基本参数及性能指标表 基本参数性能指标 序 型号 额定流量 额定扬程额定功率同步转速电泵额定增氧能力增氧动力效率 号 i 一hk w效率 k g hk g “k w h ) 1f b d 21 2 0 2 521 20 2 51 5 6 j o 2 j o 4 2f b d 61 0 0 3 7 6 1 00 3 7 3 1 4 0 30 4 3f b d 8 1 2 0 5 581 23 4 4j o 4 0 4 4f b 8 1 2 0 5 581 23 6 7 j o 4 1 0 4 0 5 5 5f b d l 2 8 0 5 51 283 8 5 j o 5 j o 5 6f b l 280 5 5 1 2 8 4 1 1 j o 5 0 5 7f b d l 0 1 4 0 7 51 01 43 79 0 6 0 5 8f b l o 一1 4 07 51 01 43 9 7j o6 0 5 o7 5 9f b d 2 5 5 0 7 52 554 3 4j o7 j o 6 1 0 f b 2 5 50 7 52 5 5 4 5 5 j o 7 0 6 1 1f b d l 0 1 6 1 1 1 0 1 6 3 9 4 j o 7 j o 4 1 2f b l 01 61 11 01 64 0 5 0 7 04 1 3f b d 2 49 1 12 494 7 0j o 8j o 5 1 1 1 4f b 2 4 9 1 12 49 30 0 0 4 8 4 j o 8 0 5 1 5f m 3 0 7 1 1 3 074 7 5 j o 9 0 5 1 6f b 3 0 7 1 13 074 8 90 9 0 5 1 7f b d l 5 1 6 1 51 51 64 5 10 9 j o 4 1 8f b l 5 1 6 1 51 51 64 6 4 j o 9 0 4 1 9f e d 2 5 1 0 1 52 51 04 9 4 1 1 j o 5 1 5 2 0f b 2 51 0 1 52 51 05 0 8 1 1 0 5 2 1f b d 4 0 6 1 5 4 0 6 4 9 3 1 2j o5 2 2f b 4 0 6 15 4 0 65 0 71 2 j o 5 2 3f b l 52 3 2 21 52 34 5 01 2 j o 4 2 4f b 2 5 1 5 2 22 51 5 2 2 5 2 2 1 3 0 4 2 5 f b 6 552 26 555 2 5 1 5 0 5 2 表1 ( 续) n y t1 4 1 3 _ 2 0 0 7 基本参数性能指标 序 型号 额定流量额定扬程额定功率同步转速电泵额定增氧能力增氧动力效率 号 n f h k w 效率k g h k ( k w h ) 2 6f b 2 52 032 52 05 2 61 60 4 2 7f b 4 01 134 01 l 330 0 0 5 5 8 1 8 0 5 2 8f b 6 5 7 36 575 511 90 5 4 2 1 3 当电泵的额定流量、额定扬程等参数不符合表1 的规定时,电泵额定效率可依据附录a 规定 确定。 42 2 电泵电机基本参数 在输入功率、电压及频率为额定值时,电机效率、功率因数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电泵电机基本参数 额定功率电机效率 功率因数输入功率 k w o d s k w 0 2 5 ( 单相) 5 30 7 4o 5 4 4 0 3 7 ( 单相) 5 80 7 7 0 7 1 6 0 5 5 ( 单相) 6 10 7 90 9 9 7 0 5 5 ( 三相)6 50 8 20 9 2 1 0 7 5 ( 单相)6 50 8 21 2 5 5 0 7 5 ( 三相)6 80 8 41 1 8 7 1 1 ( 单相) 6 9o 8 31 7 0 9 1 1 ( 三相) 7 1o 8 51 6 5 0 1 5 ( 单相) 7 2o 8 3 2 2 1 2 15 ( 三相)7 40 8 521 4 0 22 ( 三相)7 6o 8 630 3 9 3 ( 三相) 7 8 50 8 73 9 8 5 注1 :用额定电压负载法间接计算效率时,电机的损耗包括密封装置的机械损耗和5 m 电缆的铜耗。 注2 :单相电容运转电机的效率比表中相应数提高5 功率因数为0 9 3 。 5 技术要求 5 1 一般要求 5 1 1 电泵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确定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 1 2 电泵在下列使用条件下应能连续正常运行。 a )电泵悬浮在水中工作; b ) 水的温度应不超过4 0 ; c ) 水的p h 值为6 5 8 5 ; d ) 水中含固体杂质的体积比不超过0 1 ,粒度不大于0 2m m ; e ) 电泵运行时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其波动误差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 0 。 3 n y t1 4 1 3 2 0 0 7 5 13 电泵在运行期间,电源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及其对电机性能和温升限值的影响应符合g b7 5 5 的 规定。 514 当三相电源平衡时,电泵电动机的三相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平均 值的1 0 。 5 2 电泵性能要求 5 21 额定流量下的扬程 电泵在额定流量下的扬程应不低于电泵额定扬程的9 4 。 5 2 2 电泵效率 电泵效率应不低于电泵额定效率的9 5 。 5 2 3 增氧能力 增氧能力应符合表1 的规定。 5 2 4 增氧动力效率 增氧动力效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5 3 电机性能要求 5 3 1 输入功率 在0 8 倍1 2 倍额定流量范围内,电泵的输入功率应不大于表2 的规定。 5 3 2 功率因数 在输入功率、电压及频率为额定值时,电机功率因数的保证值应符合表2 的规定。 5 33 堵转转矩 在额定电压下,电机堵转转矩的保证值,对单相电容运转电机应不低于0 5 倍额定转矩;对单相电 阻起动电机应不低于1 1 倍额定转矩,其他类型电机应不低于1 2 倍额定转矩。 5 3 4 最大转矩 在额定电压下,电机最大转矩的保证值,对单相电机应不低于1 8 倍额定转矩;对三相电机应不低 于2 倍额定转矩。 5 3 5 堵转电流 在额定电压下,电机堵转电流的保证值,对单相电阻起动电动机应不超过1 0 倍额定电流,对其他类 型电动机应不超过7 倍额定电流。 注:额定电流用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以及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保证值( 不计容差) 求得。 5 3 6 电机性能容差 电机性能保证值的容差应符合表3 的规定。 表3 电机性能保证值容差表 序号名称容差 l 功率因数( o o s + )一1 6 ( 1 一十) 最小一00 2 ,最大一0 0 7 2堵转转矩 保证值的一1 5 3最大转矩 保证值的1 0 4堵转电流 保证值的+ 2 0 5 3 7 温升限值 电泵应能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连续运行,在表2 规定的输入功率时,电机定子绕组的温升限值( 电 阻法) 应为: a ) 对e 级绝缘为7 5 k ; 4 n y t1 4 1 3 _ 2 0 0 7 b ) 对b 级绝缘为8 0 k ; c ) 对f 级绝缘为1 0 5 k 。 5 4 安全要求 5 4 1 绝缘电阻 电机的定子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冷态时应不低于5 0m 1 2 ,在热态时或温升试验后应不低于 1m o 。 542 定子绕组耐电压 电机的定子绕组应能承受历时1r a i n 的耐电压试验而泄漏电流应不大于3 0m a 。 5 4 3 定子绕组匝间耐冲击电压 电机的定子绕组应承受匝问冲击耐电压试验而不击穿。 5 4 4 过热或过电流保护装置 电泵应配有过热或过电流保护装置,根据用户要求可带漏电保护装置。 5 45 引出电缆 电机的引出电缆应采用g b5 0 1 3 4 1 9 9 7 中规定的y z w 型中型橡胶套电缆或性能相同的电缆。 电缆长度应不少于5m 。 5 4 6 接地线、接地装置和接地标志 电泵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接地线,引出电缆的接地线上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电缆线端标志与旋 转方向应符合g b1 9 7 1 的规定,且转向与泵工作方向一致,并应保证接地标志在电泵使用期间不易磨 灭。 5 47 安全标志 电泵安全标志应符合g b1 0 3 9 5 8 和g b1 0 3 9 6 的规定。 5 5 水压、气压试验 5 51电泵中承受水压的零部件均应进行水压试验而无渗漏。 5 52 电泵组装完毕后,电泵浮筒内腔应进行气压试验而无泄漏。 5 6 装配要求 电泵装配完毕后应转动平稳,无卡滞、碰擦等现象。 5 7 外观质量 电泵塑料件应外形完整,表面整洁,塑化均匀,无冷隔、缩 l 、气泡及穿透性杂质存在。 58 静i 动】平衡 5 81 静平衡 电泵叶轮应作静平衡试验,静平衡允许的不平衡力矩按公式( 1 ) 计算。 m j e m g 1 0 - 6 ( 1 ) 式中: m ,静平衡允许不平衡力矩,单位为牛米( n m ) ; e 允许偏心矩,单位为微米( 脚) ; m 单个叶轮的质量,单位为千克( k g ) ; g 自由落体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 m 詹) 。 5 ,8 2 动平衡 对非轴对称的叶轮应做动平衡试验。动平衡允许的不平衡力矩按公式( 2 ) 计算。 m o e m g 2 1 0 。( 2 ) 式中: 5 n y t1 4 1 3 2 0 0 7 m 。动平衡允许不平衡力矩,单位为牛米( n m ) ; 5 8 3 电机同步转速为30 0 0r m i n 时,e = 2 0 t a n ;当计算的叶轮允许静不平衡力矩小于0 0 3 r ( n m ) 时,则按0 0 3r ( n m ) 计。当动不平衡力矩小于0 0 1 5r ( n m ) 时,则按0 0 1 5r ( n m ) 计。r 为叶轮 去重部位的半径( m ) 。 5 9 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电泵的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5 0 0h 。 6 试验方法 6 1 电泵性能 6 1 1 电泵额定流量下的扬程、电泵效率按g b t1 2 7 8 5 的规定进行。 6 1 2 增氧能力和增氧动力效率按s c t6 0 0 9 的规定进行。 6 1 3 电泵性能均以实际转速为基准,不折算( 即实测值) 。 6 2 电机性能 电机性能试验按g b t1 2 7 8 5 的规定进行。 6 3 安全要求 6 3 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测定按g b t1 2 7 8 5 的规定进行。 6 3 2 定子绕组耐电压 电机的定子绕组耐电压试验按g b7 5 5 的规定进行。 6 3 3 定子绕组匝间耐冲击电压 电机的定子绕组匝间耐冲击电压按g b t1 2 7 8 5 的规定进行。试验电压( 峰值) 对单相电动机为 20 0 0v ,对三相电动机,功率为3k w 及以下者为23 0 0v ,3k w 以上者为26 0 0v 。 6 34 过热或过电流保护装置 目测。 6 3 5 引出电缆 目测,并用钢卷尺测量电缆长度。 6 3 6 接地线、接地装置和接地标志 用绝缘电阻表检测电泵的接地线和接地装置是否可靠,用目测的方法检查电泵是否有接地装置和 明显的接地标志。 6 4 安全标志 目测。 6 5 水压、气压试验 6 5 1 水压试验 电泵中承受水压的零部件均应进行水压试验而无渗漏。试验压力为1 5 倍工作压力,但不得低于 0 2m p a ,历时3m i n 。 6 52 气压试验 电泵浮筒内腔应能承受压力为0 1m p a 、历时3m i n 的气压试验而无泄漏现象。 6 6 装配要求 目测。 6 7 外观质量 目测。 6 n y t1 4 1 3 2 0 0 7 6 8 静i 动) 平衡 在平衡设备上进行,测试3 次,取其平均值。 6 9 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 按j b t5 0 0 8 0 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 1 出厂检验 7 1 1 检验项目 a ) 外观检查; b ) 装配检查; c ) 绝缘电阻的测定( 仅测量冷态绝缘电阻) ; d ) 定子绕组耐电压试验; e ) 引出电缆 f ) 接地线、接地装置和接地标志检查; g ) 安全标志检查; h ) 额定流量下的扬程的测定; i ) 电泵效率的测定。 j ) 输入功率的测定; k ) 增氧能力的测定; 1 ) 增氧动力效率的测定; 7 1 2 对检验项目中的a 、b cde 、f 、g ,每台电泵应全数检验,均应合格。 7 1 3 对检验项目中的h 、i 、j 、k 、l 应进行抽样检验。 7 1 3 1 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按g b t2 8 2 8 1 的规定进行。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为一般检验水平 i ,样本数为1 3 台,抽样基数n = 2 8 1 - - 5 0 0 台。 7 1 3 2 不合格分类 采用逐项考核评定,被检查的项目凡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均称为不合格,按其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严 重程度,分为a 、b 二类不合格,检测项目及不合格分类见表4 。 表4 出厂抽样检验项目及不合格分类表 分类序号检验项目 1 电泵效率 a 2 增氧能力 1 额定流量下的扬程 b2 输入功率 3增氧动力效率 7 1 3 3 判定规则 抽样判定见表5 ,表5 中a q l 为接收质量限,a c 为接收数,r e 为拒收数。若某类不合格数小于拒 收数,则判该类合格,否则判该类不合格,当各类均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7 n y t1 4 1 3 2 0 0 7 表5 出厂检验抽样判定表 项目分类ab 抽样方法 样本项目数 1 3 21 3 x 3 检查水平i a q l 6 5 2 5 合格判定 a c r e2378 7 1 4 电泵检验合格后,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方可出厂。 72 型式试验 7 2 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 投产后在产品结构、材料、工艺上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 当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 2 2 型式检验项目 a ) 出厂检验的全部项目; b ) 功率因数的测定; c ) 温升试验; d ) 热态绝缘电阻的测定; e ) 过热或过电流保护装置; f ) 静( 动) 平衡试验; g ) 水( 气) 压试验; h ) 堵转转矩的测定; i ) 堵转电流的测定。 72 3 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按g b t2 8 2 8 1 的规定进行。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 s1 ,样本量为2 台,样本基数应不低于1 0 台。 72 4 不合格分类 采用逐项考核评定,被检查的项目凡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均称为不合格,按其对质量影响的严重程 度,分为a 、b 、c 三类不合格,检测项目及不合格分类见表6 。 表6 型式试验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表 分类序号 检验项目 1 绝缘电阻 2 引出电缆 3定子绕组耐电压 4 过热或过电流保护装置 a 5 接地线、接地装置和接地标志 6 安全标志 7 电泵效率 8 增氧能力 8 表6 ( 续) n y t1 4 1 3 2 0 0 7 分类序号检验项目 l 额定流量下的扬程 2 输人功率 3 增氧动力效率 b 4 功率因数 5 定子绕组温升 6 水( 气) 压试验 1 外观 2 装配 c3 静( 动) 平衡 4堵转转矩 5堵转电流 7 2 5 判定规则 抽样判定见表7 ,表7 中a q l 为接收质量限,a c 为接收数,r e 为拒收数。若某类不合格数小于拒 收数,则判该类合格,否则判该类不合格,当各类均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表7 型式试验抽样判定表 项目分类 a bc 抽样方法 样本项目数 2 82 62 5 检查水平sl a o l 652 54 0 合格判定 p i er e011223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 1 标志 8 1 1 标牌的材料及标牌上数据的刻印方法应能保证其字迹在整个使用期内不易磨灭。 8 1 2 标牌应固定在电泵的明显部位,至少应标明的项目如下: a ) 制造厂名称; b ) 电泵型号、名称; c ) 额定流量,m 3 h ; d ) 额定扬程,m ; e ) 增氧能力,k g h ; f ) 增氧动力效率,妇“k w h ) ; g ) 配套管内径( 或出水口径) ,m m ; h ) 额定功率,k w ; i ) 额定频率,h z ; j ) 额定电压,v ; k ) 额定电流,a ; 1 ) 同步转速( 或额定转速) ,r m i n ; 9 n y t1 4 1 3 2 0 0 7 m ) 相数; n ) 绝缘等级或温升限值; o ) 出厂编号; p ) 出厂年月; q ) 电泵重量,k ; i ) 产品标准编号。 8 1 3 电泵应在明显的部位标示出浮筒的浸没深度和叶轮的旋转方向。 8 2 包装 8 2 1 包装箱的文字和标志应清楚、整齐,内容如下: a )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b ) 电泵型号及产品名称; c )电泵净重及连同包装的毛重; d ) 包装箱外形尺寸; e ) 在包装箱的适当部位应有必要的文字和图样,其图形应符合g b t1 9 1 的规定。 822 每台电泵应附有下列随机文件和附件: a ) 装箱单; b ) 产品合格证; c ) 使用维护说明书; d ) 必要的随机附件。 8 2 3 包装应能保证在正常的运输条件下不致电泵损坏。 8 3 运输和贮存 8 3 1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碰撞、受压,运输方式及要求可根据需要或按合同确定。 8 3 2 贮存 经检验合格的电泵应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 1 0 附录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