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_第1页
《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_第2页
《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_第3页
《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_第4页
《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 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思考 陈美兰 一、孝德教育与文化生活教学 1、对孝德的一般理解。孝德指尊祖爱亲的品德。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孝德在公元前 11 世纪之前已具雏形。“孝”是个形象字,“老”字头下有子,意为老人行动不便时,由孩子背着走。孝经中就有对父母之爱的描述。 2、孝德教育是文化生活教学的应有之义。培养学生懂得文化传承、 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所在。而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具可塑性。因此,利用文化生活2 / 6 教学实施孝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孝道文化、提升孝德水准,成为合格公民,这是公民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 二、文化生活教学实施孝德教育的路径 1、挖掘孝德教育的资源 在文化生活教材中,有多处内容与孝德教育有关,如第 41 页传统 思想的继承,中华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孝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和孝德文化。 又如第 43 页关于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的观点辨析。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如今,孝德中的一些重要条目已成文化糟粕:( 1)严父道。从孝慈并举到片面强调子事父,并推及臣事君、妻事夫的单向伦理关系,过分强调家长权利。( 2)厚祭葬。孔子提出“葬之以 礼”,以此表达对已故父母、祖先思念与追忆之情,虽有道德意义,但这种丧祭礼仪后来发展成为一套繁琐、僵化礼节。使一些平民百姓难以承担巨3 / 6 大经济压力,耗费大量资源和财力,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3)重厚嗣。孟子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与当今时代要求相悖,应坚决摒弃。( 4)父子相隐。即父子之间互相隐瞒错误,知情不举,这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对此,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再如:第 53 页关于“孝”文化发展的探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 历来被看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的法律和道德义务,是现代家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等等。孝道文化在文化生活的其他框目也有所体现,需认真研读仔细挖掘。 2、把握孝德教育的特点 ( 1)突出主体性。主体性是指学习、传承、践行孝道的主体是学生。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 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文化生活的教学与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 / 6 比如: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创设三则情境:情境一:孔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蓼莪);孟子:“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家语弟子行。情境二:列举生活中不孝行为遭众人谴责的典型现象。情境三:,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部门发布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略)。据此设计三问:请你概括出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结合身边事例谈谈 不孝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孝道文化如何创新发展?以上设问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学习中理解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以及孝道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积累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 ( 2)强化时代性。时代性是指孝道文化的发展应与时俱进。说到孝道,人们自然会想到作为中国古代重要伦理思想之一的二十四孝:亲尝汤药、百里负米、行佣供母等,这些故事一方面揭示了古人行孝的美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今人不同,一些行为不太符合今人标准,具有时代局限性。如今,新版”二十四孝 ”行动标准新鲜出炉:如经常为父母拍照、教父母学会上网、仔细聆听父母往事等,这些德目体现了孝道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网友5 / 6 说:“只要用心都能做到。”教学中教师可举台湾丁姓男子用花布兜包裹着骨瘦如柴的老母亲等候看诊的事例,结合文化生活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向学生作介绍,教育学生今人如何行孝。同时请学生阅读新二十四孝条目,讨论并补充新的孝道行为准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弘扬孝道文化,传承孝爱美德”的课内外活动中,自觉践行孝德准则。 ( 3)重在实践性。实践性是指培养学生终身践行孝道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把孝德教育和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把孝德教育与感恩教育、责任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现实生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第二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可设计一项“孝心在行动”的作业,请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 说明其意义。一方面培养学生感恩报德的荣誉感,另一方面明确孝德判断和选择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6 /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