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议论文素材.doc_第1页
杨绛议论文素材.doc_第2页
杨绛议论文素材.doc_第3页
杨绛议论文素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绛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7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2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人物点睛:淡定而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尾声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作为一代名人,她的人生并不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生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钱钟书这才溘然长逝,杨绛内心之沉稳、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近90岁时,她翻译了斐多,借以惕厉修养自己;在人生边上,她淡定而郑重地写下她自己的尾声一一92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3岁,出版洗澡之后。以上著作皆风靡海内外。此外她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手稿和中外文笔记,出版钱钟书手稿集;向清华大学捐出钱钟书和自己的著作版税千万元,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如此巨量工作,完成于女儿和丈夫离去后、一个人生活的18年里!105岁的杨绛先生,将丈夫和女儿留下的“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稳稳当当地走个人的收场结束得如此漂亮,世间少见,也让人钦佩。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结束一生的行修,终成正果的杨绛先生,是这个喧嚣躁动时代的一个温润的慰藉。【解读与活用】常规角度:家的安稳,在于她的坚忍和付出。杨先生的一生,为默存而“默存”,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钟书的生前身后名,用一人之力成就了“我们仨”活用示范:当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这位百岁老人时,她有时也会哺喃自语:“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但从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起,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她把这叫作“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在她身上,人们往往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5年无情而漫长,而这位女性一如既往柔韧、乐观、独立,充满力量。核心角度:面对时间,她如堂吉诃德般愈战愈勇时间、价值,总被我们用来检测生命的意义但在杨绛先生这里,对时间、生命、价值的叩问,已然显得滥俗。送走女儿和丈夫之后,面对时间这位严厉的判官,她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愈战愈勇,以百岁之躯,完成了巨量工作。活用示范;“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钱钟书逝世后,已近90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2003年,我们仨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人。96岁高龄的杨绛又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手稿和中外文笔记,杨绛却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人叹服!创新角度:时代喧嚣,她自静好不爱车马喧,她说她“甘当一个零”,正是这种自白,她得以静守家园、静坐书斋,笔耕不辍,“打扫现场”,尽她应尽的责任。她是这个喧嚣时代的一个温润的慰藉。活用示范:晚年的时候,杨绛已把一切身外之物放下,她的境界愈发冲淡平和。她曾翻译过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首诗,一直被杨绛钟爱多年。大概是因为兰德的诗照见了杨绛的心,仿佛是她今生今世的注脚。所谓“隔世知音”,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岁月轮回,静水流深,她这一生,如同明灭之中划过的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着茫茫苍穹。人物深读:杨绛的“慢”功夫1970年,杨绛和同事叶口十廷芳等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们,被下放到河南的干校改造。繁重的劳动结束后大家就拿出随身带的外文书籍进行翻译、学习。一次,大家聊起翻译问题,互相询问一天能译多少字。年轻人的一般回答都是2000字左右。作为令大家钦佩不已的前辈,杨绛却回答说:“我想平均起来每天也不过500字左右吧。”大家听后根本不信,觉得她在开玩笑。她见大家愣在那里,又补充说:“我翻译其实是很慢的,我首先要把每段话的原意弄清楚,然后把每个原文句子统统拆散,再按照我们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句子把整段话的原意表达出来。”叶廷芳将杨绛这段话记在心里。多年后,了解到翻译堂吉诃德全过程,他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杨绛的“慢”功夫1957年,杨绛接受翻译任务后,决心从西班牙文直译堂吉诃德,此前她根本不懂西班牙文。那年她已46岁,这样的年纪再开始学习一门外语困难可想而知。为翻译一本书而决心学会门语言,古今中外,实属罕见。杨绛谈起这段翻译经历时说:“我这个人特别认真,既然把任务接下来,我自己便摸索着学,无师自通。每天读呀,背呀,到底也搞不清学的是西班牙语还是东班牙语。”诙谐幽默的言语中透出的是轻松。21年后,1978年,堂吉诃德终于出版。1984年,73岁高龄的杨绛又将堂吉诃德这部巨著重新校订了一遍。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贡献。【解读与活用】核心角度:慢工出细活。杨绛的“慢”功夫,就是决不拿时间换产量,她追求“神似”而彻底摒弃“形似”。虽然译得慢,但她的作品都是精品。创新角度:做学问要慢下脚步,沉下心。在追求效率,一切都要“短平快”的今天,不乏那些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学者”。做学问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有扎扎实实的成果,面子工程是撑不起祖国未来温婉下的倔强杨绛性格温婉,但绝不怕事,面对屈辱和不公,严守底线。抗日战争末期,在离家很远的工部局半日小学教书的杨绛,每日乘车之后还要步行很久,才能改坐有轨电车抵达学校。其间,曾遭遇日本人上车突袭检查。全车人都要起立,只有杨缘起来得最慢。有个日本兵便来找她麻烦,用手抬起她的下巴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杨绛不卑不亢,竟大喝一声“岂有此理”。此言一出,全车人都吓得目瞪口呆,觉得杨绛小命不保。也不知是何缘故,听完杨绛一声怒吼,那名滋事的日本兵竟退了回去,未再纠缠,实属侥幸。杨绛想想也后怕,次日,便更改了上班路线。对于名誉荣辱,杨绛一向看得很淡,她更在乎的是身边人如何,生活能否有尊严地继续。知识分子改造大会开始。杨绛被控诉一场,她的内心却也淡定。第二天,她还特地打扮了一番,拎着菜篮去了校内菜市。那是学校人最多的地方,倔强的杨绛想着,她倒要看看诸人的嘴脸,看看大家如何嫌弃并避开她。有人视若无睹,有人假装客气。有故人避之不及,也有陌生女子愿意伴她同行。人性是无法被消灭的,哪怕一百个人昧了良心,也总会有一个站出来扛起自己的良心。一如杨绛所讲:“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解读与活用】核心角度:温婉淡然,但该“争”则“争”。应该说,“不争”是杨绛先生一輩子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但是,在敌人面前,杨绛是“争”的。她的“争”,是由家国恨民族仇所激发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不争”,是我们力求的为人处世的境界。但是遇到不能不“争的情况时,那就得义无反顾地“争”创新角度:世事艰难,唯以风骨抗时殇。杨绛是一位择善固执的知识分子。中国当代的风云变幻没有削弱她的良知,个人命运的阴晴圆缺没有动摇她的平和。传统的教养和留洋的经历,造就了她清幽、雅致的文风,她身上俱是民国书香闺秀天生的矜持和礼貌的操守。“最才的女”才华毕现杨绛初露写作才华是在年,出国留学前夕,为了赶时间师朱自清同意杨绛用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代替大考,结果这篇小说被朱先生投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杨绛第一篇创作并公开发表的小说还被林徽因编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在上海“孤岛”时期,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重负,杨绛一方面给阔小姐做家庭教师,还做了一段时期的上海振华女校的校长,这时期杨绛也开始致力于创作,写作剧本来补贴家用;另一方面辞退保姆,甘当“灶下婢”。1942年,陈麟瑞、李健吾两位戏剧专家在与钱钟书、杨绛聚餐时建议杨绛写剧本。杨绛写出了称心如意,被大导演黄佐临看中,一炮打响。1943年到1945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等相继公演,一日时盛况空前,以至于1946年,围城在郑振铎主编的文艺复兴上连载后,人们问:“钱钟书是谁?”有人答:“杨绛的丈夫。”称心如意得到剧作家李健吾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世纪著名剧作家丁西林之后中国现代文学中喜剧的第二个里程碑”。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解读与活用】常规角度:伯乐和千里马之辩。基于陈麟瑞、李健吾两位戏剧专家的建议,杨絳开始写剧本,并一写成名。这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