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1页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2页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3页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4页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结课作业学生姓名: 专 业: 学 号: 任课教师:成 绩: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O一三年十一月江西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0引言 两千年前的中国,全国各地都设有驿站,供国家信件、物资的转运,提供帮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近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扩大,以前的驿站也就是现在的邮政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随即物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特别是江西物流业,这个地处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对全国的物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江西物流发展迅速,已成为江西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十一五”期间,江西物流业孕育着蓄势待发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江西物流业起步晚,与发达省市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大,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物流基础数据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地方。要实现非线性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需要寻找合适的路径。 本文在对江西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西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好物流园区、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农业优势以及运用资本市场加速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出分析建议。1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1.1发展现状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组成的较完备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此外,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互联网在物流业得到逐步运用,物流信息化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止,11个设区市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2000余户,据对其中79户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这些物流企业年实现营业额、利税均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同时,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在增强,服务水平在提高,代表着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开始涌现。江西省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多种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2006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运输量达到36759万吨,其中铁路完成5330万吨、公路完成3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4%、10.9%、9.7%和14.8%;货物周转量达14280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5.5%。 江西现代物流业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主要表现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企业“多、小、弱、散”现象突出,服务水平低,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专业的物流人才。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特别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相互孤立,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提高。同时,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这几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措施的实施,加大对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组成的较为完备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营运能力大幅提高。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734公里,其中复线里程1670公里;随着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成功实施,我省率先在中东部地区进入准铁时代;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大型养路机械等进入批量运用时期,由此释放出了强大的运输能力。全省公路运输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09亿元,同比增长56.1,首次突破300亿元;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6618公里,比上年增加6021公里,其中,全省一、二级公路达到10892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里程从3088公里增加到3603公里,增长16.7,全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近年来,通过加强航道养护、严格经营资质审查等措施,航道条件明显改善,着力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加快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全省内河能航进程达到5638公里。随着江西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对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已发展为集货物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现代物流集团。截止2011年6月,全省达到国家A级标准的物流企业共有20家,其中5A级1家,4A级12家,3A级6家,1A级1家。 近两年,我省物流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从目前建设与运行情况看,逐步实现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要求。19个物流园区和中心中,位于南昌的9个,占二分之一,上饶3个,新余2个,赣州2个,九江、萍乡、宜春各1个。省会城市园区比较集中,符合区位发展和集群优势。1.2交通运输 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时,江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见表1)铁路、公路、和民航四大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已初具规模,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九八四年与一九八九年相比,公路长度增长九倍,铁路长度增长一倍,民用航空和远洋运输从无到有。1958年就实现了县县通公路。通公路的乡达99.4%,村达83.6%。1984年民用汽车保有量689821,为1949年的1035辆的近六十七倍。内河机动船的吨位19846吨,80%的市和1/3的县都通了火车。民用航空以南昌市为中心,开辟了7条国内航线,班机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惠阳、九江和景德镇市。江西省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分为中央交通和地方交通两大块。铁路和民航由中央主管部门下属单位经营管理。公路和水运由各级地方交通部门经营管理。铁路属铁路部上海铁路局南昌分居和鹰潭分居管辖。民航由国家民航总局系统江西民航管理局管辖,下设南昌、赣州、吉安和景德镇民航站。公路和水运由省交通厅管辖,下设公路局、航道处、汽车运输公司、航运公司和远洋公司,拥有职工六万名,两亿元固定资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境内搞活,对外开放,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运输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旅客运输和内河运输增长较快。1984年与1980年相比、旅客运输和内河运输增长很快。1984年与1980年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70%,境内河运输猛增近3.5倍,公路运输增长84%。“十一五”以来,江西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网络,为全省的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表一运输方式1 9 4 9年1 9 8 4年 1984年与 1949年比 线路长度 (公里所占比重 ()线路长度 (公里)所占比重 ()(+-)倍公路3,10033.59 31,22l82.95+9.07铁路731 7.921,4813.93+1.03水运 5,39858.49 4,93713.12-0.09合计9,22910037,639100+4.08江西铁路方面。1996年通车的京九铁路,穿越江西26个县、市、区,在江西境内长达700余公里,占全线总长近1/3,铁路运输大幅增长。2006年末,铁路运营里程2424公里,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可靠的运力保证;2007年上半年,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314.2万人、旅客周转量251.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0%、10.0%;2007年上半年,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2783.3万吨、货物周转量327.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5%、9.1%。江西公路方面。1983年公路线路的长度,江西省占铁路、水路和公路一三大运输方式线路长度的比例为826l;低8506的水平。按人口每万人拥有公路长度,我省为91公里,低于全国平均92公里的水平。按国土面积,每平方公里,我省公路长度为0191公里,低于江苏0210公里。一级公路我省是空白。二级公路长度,只有江苏一、二级公路长度的1/230。养路费平均每公里每年只有l,800元,是全国最低的。等外公路占通车里程的56,为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5倍,江苏的23倍。1984年平均好路率只有40.7。1983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与1949年相比增长275倍,而公路里程仅增长9倍,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比例。还有11个乡,164的村不通公路。危险桥梁有358座,占公路桥梁的5。2005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为623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8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比重为17.14%;昌九、昌樟、昌北机场、南昌新八一大桥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省公路建设进入了以高速公路主骨干架初具规模,一个以省会南昌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骨架,省、地市、县、乡相连接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并发挥整体效益。2007年上半年,全省公路完成客运量2.0亿人、旅客周转量117.0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6%、4.63%;2007年上半年,公路完成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120.5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4%、7.0%。江西水运方面。2007年上半年,全省水路完成客运量196万人、旅客周转量3190万人公里,同比下降6.44%、0.96%;水路完成货运量1981万吨、货物周转量44.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42%、11.98%。1971年以来,由于治理工作没有跟上,造成航道严重萎缩。在航道上修建134座闸堤,86设有过船设施。我省出入长江的航道鄱阳湖,枯水季节只能通航100吨级船舶。现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液修河水系、鄱阳湖区和长江在江西境内的通航里程只有4,937公里,仅为1968年曾经达到n,159公里的33,而且,其中常年通机动船的航道只一半。船舶运力发展很快。35年来,仅江西造船厂就建造船舶近千艘,产品遍及全省各地航道。1983年与1950相比,全省机动船吨位增长近42倍,省交通系统1984年完成航运任务,与1950年比较,旅客周转量增长225倍,货物周转量增长ll倍。1983年成立了省远洋运输公司,揭开了我省远洋运输新篇章。现有“新安”和“浔阳”号两艘远洋货轮,载运能力8,860吨。与过去相比,航运效率有增长。1984年与1953年比,省航运公司客位年产量增长325倍,达18,739人公里;驳船吨位年产量增长75,为8,506吨公里;拖推轮马力年产量增长1,为39,718吨公里。以赣江及鄱阳湖航线为水运主通道,联通抚州、信阳、上饶、修水等62条通航河道,通航里程为571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为42.46%;全省现有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1690个全长55452米,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港口有56个,其中年吞吐量超过百万吨的港口有九江、南昌、吉安、赣州、波阳、蛤噗石、瑞昌、都昌、永修、丰城、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共十三个。十三港口之首的九江港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结合、内外沟通的港口群体。2存在的问题2.1人均GDP较低 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关联性,GDP总量越大,物流总量越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地区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能力。2002年以来,江西省GDP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9%的年均增长速度。但是由于GDP总量小,江西的人均GDP一直较低,经济规模仍属国内中下游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是一种循环互推关系,两者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其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会导致另一方面发生变化。比如GDP越高,物流总量越大;而物流的发展会带动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进一步支持经济的增长。因此,国内物流需求弹性逐年增高,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2005年我国每一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6,到2010年扩大到3.2。物流需求弹性系数正不断增大,如果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增长速度若不加快,势必影响江西GDP的增长。 2.2没有大的物流企业,设施太过落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全国2010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50强,排名首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46亿元,最低的企业为12亿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而居江西物流企业首位的江西京九物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仅3.75亿元,江西物流企业差距明显。此外,我省物流仓储设施多为老旧的仓库,现代化的大型仓储设施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省物流企业的发展。2.3物流业没有自己的主营业务 目前沿海城市,传统的物流模式正在改变,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和依托信息化的第四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模式渐成气候。由于江西长期以来服务业发展缓慢,加上物流是新兴产业,经营范围边界不清,江西省物流企业的业务多数还只停留在运输、仓储搬运、货运代理等方面,服务内容单一,综合化程度、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水平较低,能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或物流全过程服务的企业很少,难以适应中高端物流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要求。2.4缺乏物流管类的人才物流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方物流企业(3PL)的出现。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增加,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江西省出现了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像长运物流、邮政物流、商储物流、福盛物流、宏浩物流、大众物流等,但总的说来,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员还是很少,大部分都是有多年经验者或从别的专业转过来的人在从事物流工作。2.5硬件交通运输需要完善 公路,完善一些偏远山村的道路,使山民的财富走出来,商家的财富走进去,另外一些道路,太过狭窄,跟不上现在交通的需求。铁路,一些地方没有直达的列车,大型矿业缺少铁路直通;车速慢仍成为物流业的诟病。水运,河道需要清理,避免堵塞、搁浅。3结束语“东西南北中,交通大流通,两通皆突破,城市(经济)全盘活”,这四句话是对物流的概括。交通是物流的“大动脉”,流通是物流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