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年 4月 Ap r i l ,2 0 1 2 矿床地质 MI NE RAL DEP OS I TS 第 3 1卷第 2期 3 1( 2 ) : 1 9 5 -2 0 6 文章编 号 : 0 2 5 8 7 1 0 6( 2 0 1 2 ) 0 2 0 1 9 5 1 2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 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吴晓贵 , 徐九华 , 魏 浩 , 林龙华 , 张国瑞 , 惠德锋2 , 董华芳2 ( 1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系, 北京 1 0 0 0 8 3 ; 2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潼关7 1 4 3 0 0 ) 摘要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 , 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一 成矿过程可划分为 4个阶段 : I黄铁矿一 乳 白色石英脉阶段 ; 1 I 灰白色石英一 黄铁矿阶段; 石英一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石英一 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金矿床, 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文章表明, 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 C O 2 一 H2 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 见少量纯液相 C X h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 I 阶段的构造一 成矿流体以中温、 富 C O 2 等挥发分为特征, 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2 2 1 3 9 T C, 盐度 W( N a ) 为 5 5 7 9 , 密度为 0 8 4 -0 9 3 g c m3 ; H阶段和阶段以 C 0 2 一 H 2 OC H 4流体为主, 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2 0 5 3 5 0 ( H 阶段) 和 2 2 4 -2 7 1 ( 阶段) , 盐度 W( N a c l 朗 ) 集中于 5 1 -7 1 , 密度为 0 8 3 -0 9 6 g c m3 ; l V阶段的流体演化 为中一 低温、 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 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 7 5 1 8 5 。文章对该矿床各成矿阶段的压力进行了估算, I、 、 阶段的流体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 1 2 3 1 6 0 MP a 、 1 6 0 -1 7 0 SP a 、 1 7 0 MP a 左右。 关键词 地球化学 ; 流体包裹体; 构造一 成矿阶段 ; 捕获压力; 东桐峪金矿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5 1 文献标志码 : A A s t u d y o f f l uid inc l u s io n s o f Do ng t o ng y u g o l d d e p o s it in Xia o qinl in g a r e a WU Xia o Gu i ,XU J i u Hu a ,WEI Ha o ,LI N L o n g Hu a ,Z HANG Gu o Ru i , HUI De F e n g 2 a n d DONG Hu a n g 2 ( 1 D e p a r t me n t o f R e s o u r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2 To n g g u a n Z h o n g j i n G o l d C o L t d , T o n g g u a n 7 1 4 3 0 0 ,S h a a n x i,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Do n g t o n g y u g o l d d e p o s it i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mi d d l e we s t p a r t o f t h e Xia o q i n l in g g o l d o r e fi e l d Go l d b e a - r in g q u a r t z v e i n s a r e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t h e d u c t il e s h e a r z o n e Ac c o r d in g t o t h e v e in t y p e s a n d t h e i r c r o s s c u t t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mi n e r a l iz a t i o n o f t h e Do n g t o n g y u g o l d d e pos it c a n b e d iv id e d in t o f o u r s t a g e s :I p y r it e wh i t e q u a r t z v e in s t a g e ;1 I g r a y q u a r t z p y r it e s t a g e ;I l I q u art z p o l y me t a l l ic s u l f i d e s s t a g e ;I V q u art z c a r b o n a t e s t a g e Th e ma i n t y p e s o f f l u id i n c l u s io n s i n v e in q u art z a r e c o2 一 H2 O f l u id i n c l u s i o n s a n d a q u e o u s f l u i d in c l u s io n s ,wit h s ma l l a mo u n t s o f p u r e 03 2 f l u id in c l u s io n s Th e f l u id in c l u s i o n s o f s t a g e工 are c h a r a c t e r iz e d b y me s o t h e r ma l 03 2 一 r ic h f l u id s , wi t h h o mo g e n iz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s o f f l u id in c l u s io n s b e in g 2 2 1 3 9 2 2, s a l i n i t ie s W( Na C 1 )5 5 7 9 a n d d e n s i t i e s 0 8 4 -0 9 3 g c m3 T h e f l u id in c l u s io n s a t s t a g e l I a n d s t a g e I l I a r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c o 2 一 H 2 OC H 4 f l u id s , wit h h o mo g e n iz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s b e i n g 2 0 5 -3 5 0 ( s t a g e I I )a n d 2 2 4 -2 7 1 ( s t a g e) , s a l in i t ie s w( Na C 1 )5 1 -7 1 , a n d d e n s it ie s 0 8 3 -0 9 6 g e m3 Th e f l u i d s a t t h e q u a r t z p y r i t e c a r b o n a t e s t a g e are e p it h e r ma l me s o t h e r ma l l o w s a l in it y a q u e o u s s o l u t i o n s , wi t h h o mo g e n iz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s b e in g 1 7 5 * 本文得到全 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典型矿床及成 矿规律 总结研究项 目( 2 0 1 0 9 9 0 3 ) 和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4 0 9 7 2 0 6 6 )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吴晓贵 , 男 ,1 9 8 5年生 , 硕士研究生 ,矿产普查 与勘探专业 。E ma i l :w u x i a o g u i 2 0 0 8 y a h o o c n * 通讯作者徐九华, 男, 1 9 5 1 年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矿床学专业。 E m a i l : j i u h u a x u c e 8 u s t b e d u c n 收稿 日期2 0 1 1 0 9 1 5 ; 改回 日期 2 0 1 2 0 1 0 8 。许德焕编辑。 1 9 6 矿 床 地 质 2 0 1 2往 1 8 5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mi n i mu m t r a p p i n g p r e s s u r e o f f l u id in c l u s io n s a r e e s t i ma t e d t o b e 1 2 3 1 6 0 MPa 1 6 0 1 7 0 MPa a n d 1 7 0 MPa f o r s t a g e I,1 1 a n d I l 1 Th e ma in g o l d mi n e r a l iz a t i o n wa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p o s t o r o g e n i c e x t e n s i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 wi t h t h e e v o l u t io n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c o r r e s p o n d in g t o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s h e a r z o n e s Ke y wo r d s :g e o c h e mi s t r y ,f l u id in c l u s i o n s ,s t r u c t u r e mi n e r a l i z i n g s t a g e s ,t r a p p i n g p r e s s u r e s ,Do n g t o n g y u g o l d d e p o s it 东桐峪金矿位于小秦岭金矿 田西部陕西省潼关 县境内, 是该矿 田内主要的大型金矿之一 。小秦岭 金矿 田的成矿作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已积累了大量 文献 ( 范宏瑞等 , 2 0 0 0 ; 2 0 0 3 ; 陈衍景等 , 1 9 9 2 ; 徐九华 等 , 1 9 9 0 ; 1 9 9 3 ; J ia n g e t a 1 , 1 9 9 9 ; Xu e t a 1 , 1 9 9 8 j 进平等 , 2 0 0 2 ) , 这些文献较详细地记录 了流体包裹 体的类型、 均一温度 、 盐度 、 密度 和成矿压力等多种 物理化学参数 , 主要针对文峪、 东闯、 杨砦峪等位于 河南省境 内的大 型金矿床。而对 于东桐峪金矿床 , 流体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 , 未见有针对该金矿床的 系统 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成果。另外 , 随着矿 山开采 的进行 , 深部地 质情况不断被揭示 , 因此 , 有必要对 东桐峪金矿床 , 特别是其深部样品, 进行细致 的石英 脉世代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的研究 。这对正确认识 其构造一 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概况 小秦岭金矿 田位于豫 陕边界 的东秦岭北 缘地 区, 华北克拉通 的南缘 , 东起河南省灵宝 , 西至陕西 省华县 , 东西 长逾 1 4 0 k m, 南北 宽 7 0 k m。该矿 田 南 、 北以小河断裂和太要 断裂为界 , 构成轴 向为 E W 向的狭长地带。该矿 田内的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深 变质岩系。岩浆岩 以燕山期花岗岩最为发育 , 自西 向东有华山 、 文峪和娘娘 山等岩体( 胡受奚等 , 1 9 8 8 ; 陈衍景等 , 1 9 9 2 ) 。小河断裂南侧主要以蓟县系高 山 河组石英岩和第 四系沉积物为主。轴向为近 E W 向 的复式褶皱以及区域性断裂组成了该矿 田的构造格 架( 图 1 ) 。 东桐峪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田内的大型金矿之 一 。矿区内的地层 主要是太华群 的大月坪组、 板石 山组 、 洞沟组和三关 庙组( 黎世美等 , 1 9 9 6 ) , 其 岩性 主要为片麻岩类 、 斜长角闪岩类、 石英岩类及前两类 岩石经混合岩化而形成 的混合岩类。近 E W 向的大 月坪一 金罗斑复背斜控制 了矿 区内主要含金构 造带 的分布 , 次级断裂、 背斜的隆起或倾伏端控制着石英 脉密集 区及其展布( 图 2 ) 。近 E W 向的脆一 韧性剪切 断裂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 其次为 NN E向张断裂。 该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 受后期热 液的充填和 交代形成了含金石英脉。矿区内已发现叫( Au ) 大于 1 0 1 0 的矿脉近 4 0条, 其中绝大多数呈 E W 向 和 NE向, 主矿脉为 q 8 、 q 1 2 , 其走 向长度大于 1 k m。 q 8矿脉的走 向为 6 0 9 0 。 , 倾 向 S W, 长度为4 4 3 0 m ( 在该矿区内长1 9 0 0 m) ; q 1 2矿脉 的走向为 5 0 。 , 倾 向 S E, 长度为1 5 4 6 m。q 8与 q 1 2矿脉在该矿 区中 部呈“ x” 相交 。矿脉 由石英脉和糜棱岩组成 。石英 脉在构造带 内断续分布 , 长 7 2 8 0 m, 厚 O 0 5 3 0 m。在含矿构造带 内, 金矿体 沿走 向和倾 向具 有膨 胀、 收缩、 尖灭 、 再现 以及矿化 中心近等间距分 布 的 特点。q 8脉矿体还具有明显侧伏规律。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 、 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 , 其 次为绿泥石化 、 碳酸盐化等。硅化 、 黄铁矿化与金矿 化关系最为密切 , 其蚀变分带特征与文峪一 东闯金矿 ( 徐九华等 , 1 9 9 0 ) 似。 矿石的 主要金 属矿物 为黄铁 矿、 方铅矿 、 黄铜 矿、 自然金 、 银金矿 , 次为闪锌矿、 磁铁矿 、 磁黄铁矿 、 辉铜矿 、 斑铜矿、 白钨矿 、 黑钨矿等 ; 非金属矿物主要 为石英 , 次为绿泥石 、 黑云母 、 绢云母 、 碳酸盐类矿物 等。金主要呈包含金、 裂隙金及晶隙金赋存于黄铁 矿、 石英 、 铁 白云石及其他硫化物 中( 王亨治 , 1 9 8 7 ; 范宏瑞等 , 2 0 0 3 ) 。 2 构造 成矿阶段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 、 穿插关系 , 结合 手标本和显 微镜下研究, 可将东桐峪金矿床的构造一 成矿过程划 分为 4个阶段。 I黄铁矿一 乳 白色石英 阶段早期韧性剪切作 用使含矿断裂带的主断裂呈波状起伏 , 并 出现近等 问距的局部 引 张空 间, 形成 了乳 白色 石英 脉 主体 ( QI) ( 图 3 A) , 含少量浸染状黄铁矿 ( P yI) , 而在挤 压强烈的地段则形成了糜棱岩等构造岩, 被后期形 第 3 1 卷第 2期 吴晓贵等: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不含矿 。 3 流体包裹体研究 3 1 包裹体岩相学 本次工作主要对东桐峪矿床 V5 3 1 、 q 8 、 q 1 2号脉 各成矿阶段石英 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 了研究 , 镜下 观察包裹体片 5 0余片, 选取了 1 8 片有代表性的样 品做 了显微测温实验, 选取 了 6件合适 的样 品进行 了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根据常温下包裹体的相态和成分 , 可将本 次研 究的流体包裹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 )c o 2 一 H2 O包裹体该类包裹体是东桐峪矿 床石英脉 中最主要的类型 , 在室温下表现为两相或 三相 ( I 吼o+L ( nVc o) , 呈椭圆形或各种不规则形, 态, 大小一般集中于4 1 5 b t m, c o 2 相气相分数变化 极大 , 从 2 0 到 9 0 均有 , 其中 , 有些 c o2 气相分数 较高的包裹体在片子中已破裂 , 还有很多在显微i贝 0 温过程中爆裂。 ( 2 )纯 I - c o包裹体此类包裹体颜色较深 , 为纯 液相 包裹体 o ,一 般为椭圆形 , 大小一般集 中于 4 1 0 m , 较少产出, 主要在 、 阶段的石英中出现。 ( 3 ) 水溶液包裹体此类包裹体在室温下表现 为两相( L H 0 VHo ) , 气相分数一般小于, 呈不0 5 规则状、 扁平状 , 多小于 7呷 , 主要集 中在 阶段的 石英 中。 不同成矿阶段 的包裹体 的特征有一定 的差别 , 具体表现为: ( 1 )工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数量多 , 个体较大 , 分布较均匀 , 以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为主 ( 图 4 a ) 。可见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共存 于同一视域 , 并且 , 气液包裹体的气相分数变化大( 图 4 b ) , 这可能 是 由于成矿 流体进入断裂扩容部位后发生不混溶 , 捕获 了 c o 2比例 不 同 的流体 造 成 的 ( 卢焕 章 等 , 2 0 0 4 ) 。高温高压下, c t h H 2 O N a C 1 体系为均匀的 流体相 , 成矿流体进入断裂扩容部位后 , 压力降低 , 体积增大 , 造成富 c o 2的气相与富水 的液相分离 , 它 们可能 同时被捕获 , 这就形成 了气相分数相差 十分 悬殊的包裹体 的共存 。此外 , 该阶段常见包裹体 的 后生变化( 图 4 c ) , 一些原 生的富 C O 2 包裹体已经被 破坏( 图 4 d ) , 表明在 I阶段石英 ( 主体石英脉 ) 形成 之后又经历 了构造抬升作用 , 造成包裹体 的内、 外压 差太大而发生 自爆。 ( 2 )阶段石英 中常见 c o 2 一 Hz O包裹体 , 亦 可 见少量纯 包裹体。c o 2 一 H 2 O包裹 体 的 c o2 相 占整个包裹体的比例多大于 5 0 。 ( 3 )H I 阶段石英 中也 以 c o 2 一 H2 O包裹体为主 , 偶见纯 包裹体。c o 2 一 H 2 O包裹体的 c o 2 相比 例也较大, 也可大于 5 O 。此外 , 在该阶段 中, 与金 属硫化物相邻 的石英边部被净化 , 如被黄铜矿包 围 的石英内, 包裹体的分布变得不均匀, 个体大的包裹 体零散分布 , 个体小的包裹体成群集中分布( 图 4 e ) 。 ( 4 )阶段石英 中 以水溶液包 裹体 ( 图 4 f ) 为 主 , 包裹体一般较小 , 小于 3 b t m, 零散分布 。 3 2 显微 测温 研 究 流体包裹体 的显微测温在北京科技大学资源系 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 L i n k a m T HMS 6 0 0型冷 热台 , 其工作温度范 围为 一1 9 6 6 0 0 。均一温度 测试精度为 1 Z ; ; c o 2 部分均一及笼形物熔化温度 测试 精 度 为 0 I C; c o 2三 相 点 的测 试 精 度 为 I C 。 I、 、 成矿阶段内最主要的流体包裹体类型 是原生 c o 2 一 H 2 O流体包裹体 。在 升温过程 中, 该类 包裹体大多数在完全均一前就发生破裂 , 尤其是体 积较大且 c o 2相气相分数 大于 3 0 的包裹体 。获 得了部分完全均一温度数据, 这些包裹体最后都均 一 到 H2 o相。 工阶段石英 内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 的均一温度 变 化较大, 为 2 2 1 3 9 2 , 集 中于 2 3 0 3 3 0 , 但 同一 样品内不同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不大。这可能是 流体发生 了不混溶 , 导致被捕获 的包裹体 的 L c o L H o 比值差别较大。 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 的变化 o Z 也很大 , 为 2 0 5 3 5 0 , 集 中于 2 3 0 2 9 0 。 阶 段的包 裹体 在 均一前 大部 分都 已经 爆裂 , 仅 测得 TY 0 5 2 号样 品的 3个有效均一 温度 2 2 4 、 2 3 0 、 2 7 1 , 较 阶段 的略低。阶段 的包裹体 比较小 , 本次研究选取了 T Y0 3 6 B号样品中的 2个原生包裹 体 , 其均一温度为 1 7 5 和 1 8 5 , 明显低 于前 3个 阶段( 表 1 ) , 代表了矿液活动的尾声 。包裹体均一温 度的数据统计结果见图 5 。 工阶段石英 内 c o 2 一 H 2 O 包裹 体 中 c o 2相 的 固相 融 化 温 度 为 一8 2 1 一 5 7 3 C, c t h 相部分均一 到液相 的温度 为 8 2 3 1 T E; 1I 阶段石英内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中 c 0 2 相的 初 融温度为 一6 0 3 一5 6 7 C, c o 2 相部分 均一 到 第 3 1 卷第 2期 N 2 l n n 卜 2 。 一 O0 卜 I n I n ? O0 0 吴晓贵等 :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摹罨三0,1 喜覃摹嘉摹摹摹 喜 自 8 2 壹 = 半 In ) 。 。 ) ) 、 2 2 2 2 土 卜、 O 0 E H H 卜 O 0 L n 2 0 1 卜 0 卜 0 一 _【 一 0 一 N t , 一 一 _【 N 0 n 一 0 一 L 6 0 n 0 _【 n 一 t , 0 _【 一 0 【 一 _ n 卜 一 0 【 ) _【 n _【 一 一 一 一 0 一 一 一 _【 _【 一 _【 一 0 _【 一 一 _【 _【 一 一 N1【 一 n 0 _【 H 蜒酞 目 譬 如 H 恹 目 0 g 0 N 0 L I J 0 I J H 蟮钛目 岛 d , v 扣柩 H g 0 n 0 N e H 岛 删 妞 H 露 如 g 0 n 0 g _【 0_【 0 L I J 目 咯 岳 H g g_ _【 0 Ll J H 酞 I l H 嚣 扣 H 挺酞 目 g 0 0 n H 0_【 0 目 0 0 I 0 0 g 0 0 n _【 n 0 0 g 0 0 0 0 一 _J 嚣 ) d ( z一 0 一 袁 副 畦妻 _昌 妾 帐 咯 莹a I )p l 品 I l 营3 _ 苔 l0 暑 I I _! 害 I 辄一 罟 I p 口 J 0 l I n 譬 u 互 星 至 I u0 眯好 露挺叫 莹 l f 励 娟 帐 2 0 2 矿 床 地 质 三 卜 N 目 目 g 如 吕 量 善 2 0 1 2 钲 。 避建 n副 N 副 0 z 0 0 _【 。 叁 目 目 l l 目 H H 船椒 u 。 幂糨 一 辄 一 皿簸蛊 露 蚪黎留 船 0 0 一 n 0。 【 1 c ) _【 h t ,N n 一 _【 t , 1【 n _【 一 n 一 一 0 _【 。 一 n _【 一 口 一 n 。 n N n 【 一 N n n _【 一 n 一 一 。 一 , _【 I l 一 _【 一 卜 n _【 寸 n H 0 一 一 一 c ) n n 一 。 _【 一 n _【 一 一 c ) _【 一 ) _ 0 n H 一 。 _【 一 一 n _【 一 N 一 0 n 0 0 n 0 _【 _【_【 一 N n 0 l I 一 _【 N t , N n n H 一 卜 n N n _【 一 _【 h _【 。 _【 n I 。 一 一 n n _【 一 c ) H H 一 寸 一 _ n _【 _【 n H 一 一 n n N n 一 一 _【 目 暮 鸶屡 鸶 皿辞 晕 鸶 皿 畔 鸶 甾蓬踬 萱 皿辞骚畔 g 0 t , g 0 e g 0_【 n 0 g 0 _【 n e 目 0 n L I J 目 0 _【 n e g 0 _【 N n 0 L I J c u J q 9 6 ( 0 芝 一 s j , ( ( I ) ) 一 0 ,J 一 0 。 ) 0 副 叁 聋咯妻 唰迥 唔妻 丑 _ 1 0 U H 第 3 1 卷第 2 期 吴晓贵等: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2 0 3 1 2 l O 8 - 4 2 0 3 0 1 5 0 1 7 0 l 9 0 21 0 23 0 25 0 2 7 0 2 9 0 31 0 33 0 35 O 3 7 0 3 9 0 均 一温 度 I 9 0 21 0 2 3 0 2 50 2 7 0 2 9 0 3 1 0 33 0 3 5 0 均一 温度 图 5 东桐峪金矿 I、 阶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F i g 5 Hi s t o g r a ms o f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f o r fl u i d i n c l u s i o n s i n I a n d 1 I s t a g e q u a r t z v e i n f r o m t h e Do n g t o n g y u g o l d d e p o s i t 7 8 , 主要集 中于 6 8 7 2 ; 计算 出此 阶段 的盐 度 叫( Na C 1 ) 为 4 3 1 2 7 , 主要集 中于 5 3 5 9 ; 流体密度为 0 8 3 0 9 6 g c m3 。 阶段所测得 的有效数据 比较少 , 流体包裹体 笼形物的熔化温度为 3 7 7 2 , 主要集 中于 6 2 - 6 9 ; 计算 出该 阶段的盐度 叫( Na C 1 ) 为 5 3 1 1 0 , 主要集 中于 5 1 7 1 ; 流体密度 为 0 92 0 9 6 g c m3 。 根据流体包裹 体均一 温度与盐 度相 关关 系 图 ( 图 6 A) 可知 , 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呈明显 的负相 关关系 , 同时, 水溶液包裹体和富 C O 2 包裹体共生 的 事实 , 都说 明该 流体在被捕获时 已发生了明显 的相 4 5 0 4 0 0 3 5 0 3 0 0 p 2 5 0 2 0 0 1 5 0 1 0 0 5 O 0 0 5 1 0 1 5 2 0 2 5 3 O w( Na C1 ) 分离作用 , 其结果是 , 挥发性组分分离逸 出, 残液 的 浓度和盐度增大 , 富挥发性组分被捕获而形成 了富 气相包裹体。 包裹体 中 c o 2 部 分的密度是依据 S h e p h e r d等 ( 1 9 8 5 ) 的 C O2 包裹体均一温度与 C O 2 相密度关 系 图解计算 出的, 因 C O 2 包裹体部分均一为液相 , 故求 密度时采用临界点上部的液相密度 曲线。计算结果 表明, 工阶段 C O 2的密度分布范 围较大, 为 0 4 7 0 8 9 g c m3 ,主要集 中于 0 6 5 0 7 3 g c m3 , I I 阶段 09 2 的密度主要集 中于 0 7 1 0 8 3 g c m3 , I I I 阶段 C O 2 的密度为 0 8 3 0 8 9 g c m3 。3个阶段 C O 2的 密度逐渐升高( 图 6 B) 。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7 5 0 8 0 0 8 5 0 9 0 P ( g c m ) 图 6 东桐峪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相关关系图( A) 及 c o 2 密度直方图( B ) F i g 6 C o r r e l a t io n b e t we e n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A)a n d h i s t o g r a m o f P 。 D 2 ( B ) o f fl u i d i n c l u s i o n s i n t h e D o n g t o n g y u g o l d d e p o s i t 4 3 2 l 0 ” 如 加 0 、 5 , 籁聪 矿 床 地 质 2 0 1 2, 芷 3 4 激光拉 曼探 针测 试 为定性了解 c o 2 及其他挥发分 的特点 , 在北京 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教学实验中心进行了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测试仪 器为英 国 R e n i s h a w公 司生产的R M一 1 0 0 0 型拉曼光谱仪; 测试条件为: 5 1 4 n m 激光器 , 计数时间 1 0 S , 分辨率 1 2 c m一, 激光束斑 1 2 m。 6件代表性样 品主要包括 工、 、 阶段 的 c o 2 一 H, o包裹体 , 测试结果如 图 7 所示。 I阶段样 品( TY 0 0 2 、 TY 0 0 8 、 T Y0 1 0 、 T Y0 2 8 ) 中 的 c o2 一 H O包 裹体 的 c o 2相 主要 是 c oz ( 图 7 A、 C) , 同时含有 C H 4 ( 图 7 A) , 与测得的 C O 2 相 的初熔 温度相符( Va n d e n Ke r k h o f e t a 1 , 2 0 0 1 ) 。 阶段样 品( T Y 0 0 5 ) 中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 ( 气相 分数极大 , 仅见包裹体边缘有水膜) 的 c o 2 相也含有 一 定量的 C H 4 ( 图 7 B ) 。 对阶段样品( T Y 0 5 2 ) , 选取了黄铜矿旁边的 c o 2 一 H2 O包裹体 , 测得其气相 中有丰富的 C H4 , 同时 还见微弱的 H 2 O峰 , 液相中也含有一定量得 c o 2 ( 图 7 D) 。 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 明, 东桐 峪矿 区 I、 、 阶段石英脉 中的 c o2 一 H2 O包 裹体均含有 比较 丰富 的 C H 4 。 4 讨论 4 1 成矿压力及深度 根据上述测温及盐度计算结果 , 可采 用 c o2 摩 尔分数法计算出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首先, 根据 c o 2 一 H2 O包裹体的 c o 2 相部 分均一温度和包裹体 完全均一 温度 , 结合 Di a mo n d ( 2 0 0 1 ) 的 c o2 一 H2 O体 系的 V - X相图, 计算 出 c o2 的摩尔分数 , 然后 , 利用 T a k e n o u c h i等( 1 9 6 4 ) 的 P X相图计算出包裹体最小 捕获压力值 。 图 7 东桐峪金矿流体包裹体拉曼测试谱图 AI阶段 C ( ) 2 一 H2 0包裹体 , TY 0 0 2号样品 ; B1 I 阶段 O3 2 一 H2 0包裹体 , T Y0 0 5号样品 ; CI阶段 c o2 一 H 2 0包 裹体 , TY 0 1 0号样 品; D阶段 C ( ) 2 一 H 2 o包裹体 , TY 0 5 2号样品 F i g7 L a s e r Ra ma n a n a l y s i s o f fl u id i n c l u s i o n s i n t h e Do n g t o n g y u g o l d d e p o s it Ac o 2 一 H 2 O fl u i d i n c lu s i o n s o f I s t a g e ,s a mp l e TY 0 0 2; B c o2 一 Ha O fl u i d i n c l u s i o n s o fs t a g e ,s a r n p l e TY 0 0 5 : C C 02 一 H2 O fl u i d i n c l u s i o n s o f I s t age , s a mp l e T Y0 1 0 ; D C 02 一 Ha O fl u i d i n c l u s i o n s o f U I s t a g e , s a mp l e T Y0 5 2 第 3 1 卷第 2期 吴晓贵等: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2 0 5 5 5 0 m q 1 4 5 5 0 m q l 4 5 5 0 m q 8 9 1 0 13 3 q 8 6 4 0 m q 6 4 0 TY 0 5 2 1 I 6 0 0 m q 8 5 0 1 6 6 6 7 7 8 _ 7 6 6 9 6 4 2 7 2 0 2 3 4 2 8 5 1 7 1 1 5 2 1 8 2 2 4 0 2 5 0 25 0 28 5 26 3 2 4 2 2 71 6 37 6 2 0 4 2 6 _ 4 6 2 5 8 6 6 71 1 0 9 1 4 0 1 3 5 9 2 1 4 0 1 3 5 1 1 8 1 4 0 1 6 0 1 4 5 1 2 3 1 7 0 1 6 0 1 7 0 计算结果 ( 表 2 ) 表明, 东桐峪金矿 q 1 4脉 5 5 0 m 标高样品内 工阶段流体的最小捕获压力为 1 0 9 1 4 0 MP a , q 8脉 5 5 0 m标高样品 内 工阶段流体的最小捕 获压力为 1 3 5 MP a 左右 , q 8脉 9 1 0 m 标高样品内 I 阶段流体 的最小捕获压力 为 9 2 MP a左右 ; q 6 4 0脉 6 4 0 m标 高样 品内 阶段 流体 的最 小捕获 压力 为 1 3 5 1 4 0 MP a ; q 8 5 0 1脉 6 0 0 m标高样 品内 阶段 流体的最小捕获压力为 1 1 8 MP a 左右 。 此外 , 利用 S c h wa r t z ( 1 9 8 9 ) 提供的 W( Na C 1 ) 为 6 的c o 2 一 H 2 O N a C 1 包裹体的 X C O、 、 p 和 关, 系图, 以及该类包裹体 的 、 V C Q和 P关 系图, 笔 者选取 ( N a C 1 ) 为 6 左右 的包裹体来计算包裹 体的最小捕获压力 , 计算所得之 I阶段 阶段流 体最小捕获压力都 比据 c o 2 摩尔分数法计算的压力 高( 1 0 ) MP a ( 表 2 ) , 东桐峪 q 1 4脉 5 5 0 m标 高样 品内 工阶段流体的最小捕获压力为 1 4 0 1 6 0 MP a , q 8 脉 5 5 0 m标高样品内I阶段流体的最小捕获压力 为 1 4 5 MP a 左右 , q 8脉 9 1 0 1T I 标高样品内 I阶段流 体的最小捕获压力 为 1 2 3 gP a左右 ; q 6 4 0脉 6 4 0 m 标高样品内阶段流体的最小捕获压力为 1 6 0 1 7 0 MP a ; q 8 5 0 1脉 6 0 0 I T I 标高样 品内阶段流体的最小 捕获压力为 1 7 0 MP a 左右 ( 表 2 ) 。由于成矿流体的 训( Na C 1 ) 为 6 左右 , 因此 , 采用 S c h wa r t z ( 1 9 8 9 ) 的 相图计算出的结果 比较接近真实值 。 由于东桐 峪金矿是韧性剪 切带构造控矿 , 且采 样点石英脉的倾角较缓 , 都小于 4 5 。 , 因此 , 采用静岩 压力来估算成矿 的深度 ( Ro e d d e r e t a 1 , 1 9 8 0 ) 。根 据 S c h w a r t z ( 1 9 8 9 ) 的相图计算出的包裹体最小捕获 压力 , 东桐 峪金矿床 的最小 成矿 深度 为 4 66 3 k m, 与李绍儒等( 1 9 9 7 ) 计算出的小秦岭东闯金矿的 成矿深度( 4 8 -6 1 k m) 相近, 属中浅成矿床 。 4 2 流体演化 东桐峪金矿含金脉石英中记录 了多期流体的成 矿作用 , 早期的热液活动 以形成乳 白色石英大脉为 特征。初始成矿流体属 H2 O c o 2 一 Na C 1 体系 , 流体最 低捕 获 温 度 为 2 2 13 9 2 , 密 度 为 0 8 40 9 3 g c m 3 ,是 一 种 低 盐 度 W ( Na C 1 )为 5 5 7 9 、 富 c o 2的流体 , 同时含 有 C H4等挥发 分。 这种流体在早期韧性剪切一 硅化 阶段被 工阶段石英 所捕获。 在 、 成矿阶段 , 早期的乳 白色脉石英受到剪 切变形 , 富含 C O 2的流体沿构造薄弱带( 石英脉壁附 近) 迁移、 交代 , 热液 中硅质 和黄铁矿等沉淀形成了 条带状和块状石英一 黄铁矿脉体 ; 随后的热液活动再 次叠加在乳 白色石英脉之上 , 形成了网脉和细脉状 石英一 多金属硫化物。剪切带 内早期形成 的石英脉 ( Q I) 产 生 裂 隙, 被烟 灰 色 ( Q 1 I) 或 灰 白色 石英 ( Q1 1 ) 和硫化物填充 。在这些石英中捕获 了一些原 生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 。其中, 阶段流体最低捕获温 度为 2 0 5 -3 5 0 , 叫( Na C 1 ) 为 5 3 5 9 , 密度 为 0 8 3 0 9 6 g c m3 ; 1 1 1 阶段 流体最低捕获温度为 2 2 42 7 1 , 叫( Na C 1 ) 为 5 1 7 1 , 密度 为 0 9 2 0 9 6 g c m3 。由于强烈 的剪切变形 , 早期石 英颗粒( Q工) 被变形成透镜状、 眼球状 。一些原生包 裹体受到破坏 , 同时, 形成 了一些沿裂隙分布的次生 包裹体。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 , 富 c o 2的均质流 体进入到 c o 2 与 H7 O的不混溶区 , 流体发生了广泛 而强烈的不混溶 , 分离成低密度的富 c o 2流体和高 密度的富 H7 O流体 , 这两种流体 以不同 比例被捕获 而形成 了混合型流体包裹体组合 。 在 成矿阶段 , 即碰撞作用的末期 , 主要表现为 石英的脆性变形 , 由于剪切构造带 的抬升 , 流体最低 捕获 温度 降低 ( 1 7 5 21 8 5 0 ( 2 ) , c o 2含 量下 降; 另 外 , 由于碳酸盐的大量沉淀 , 也使此阶段 c o2 含量较 少 , 因此 , 水溶液包裹体在该阶段较为常见 。 勰 岫 一 矿 床 地 质 2 0 1 2焦 5 结论 ( 1 )东桐峪金矿床的构造一 成矿过程可分为 4个 阶段 : 黄铁矿哥L 白色石英阶段 ( 工) ; 灰 白色石英一 黄 铁矿阶段 ( ) ; 石英一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 ) ; 石英一 碳酸盐阶段 ( ) 。 工阶段 发育丰富 的 C 02 一 H2 O包 裹体 , 还 有较 少 的 包裹 体 ; 、 阶段 也发 育 C 02 一 H2 O包裹体和 I m 包裹体 ; 阶段 以盐水包裹 体为主 , C O 2 含量较少 。 ( 2 )东桐峪金矿床 内 C O 2 一 H 2 O包裹体 的均一温 度主要集 中于 2 0 5 3 9 2 。从成矿早期 的 I阶段到 中一 晚期的 、 阶段 , 包裹体 的均一温度逐渐降低 , 叫( Na C 1 ) 变化范围主要为 5 8 , 其中, I阶段 流体的盐度最高 , 而主要成矿阶段流体的盐度则低 于 I阶段 。 ( 3 )通过 S c h wa r t z相 图法 , 计算得到东桐峪金 矿床流体 的最小 捕获 压力 , 主要集 中于 1 2 31 7 0 MP a , 采用静 岩压力估算 的最小成矿深度 为 4 6 6 3 k m 志谢野外工作得到东桐峪金矿地质技术人 员的支持 , 还得到 了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张德会教 授 、 余心起教授的指教 , 以及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谭 俊博士的帮助 , 在此一并志谢。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汀 景 , 富士谷 1 9 9 2 豫两 金矿 成矿 规律 M 北京 : 地 震 出版社 2 3 4页 范宏瑞 , 谢奕汉 , 赵瑞 , 王英 兰 2 0 0 0 小秦岭 含金石 英脉复 式成 因 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J 科学通报 , 4 5 ( 5 ) : 5 3 7 5 4 2 范宏瑞 , 谢奕汉 , 翟 明国, 金 成伟 2 0 0 3 豫 陕小 秦岭 脉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ECS 1269-2023 城市既有社区韧性评价标准
- 什么是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 河南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招聘试题及答案
- 固废处理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
-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 机器人调试工程师招聘题库及答案
- 杭州联合银行招聘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救火面试题及答案
- 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招聘题库及答案
- 国家电投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场货运区安全生产月试题及答案
- 2025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应知应会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升本水处理试卷(含答案)
- 《中国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版)
- 高三试卷: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翅片式换热器生产制造工艺规范》
- 地下管线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中地理期末成绩质量分析
- 科学合理使用手机课件
- 民事检察业务培训课件
- 2024年精神科风险评估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