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doc_第1页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doc_第2页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doc_第3页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第一章 绪 论(一)选择题1有效成分是指 CA. 含量高的成分 B. 需要提纯的成分 C. 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D. 一种单体化合物 E. 无副作用的成分2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B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3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4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B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6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B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7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D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8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C A. 煎煮法 B. 分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盐析法 E. 冷冻法9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C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浸渍法D. 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 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10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 D A水蒸气蒸馏器 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 D索氏提取器 E水蒸气发生器1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B A比重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分离系数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12 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 D A. 乙醚 B. 醋酸乙酯 C. 丙酮 D. 正丁醇 E. 乙醇13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E A. 乙醇 B. 甲醇 C. 正丁醇 D. 醋酸乙醋 E. 苯14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 AA. MeCO (丙酮) B. EtO C. CHCl D. nBuOH E. EtOAc15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 BA. 铅盐沉淀法 B. 乙醇沉淀法 C. 酸碱沉淀法D. 离子交换树脂法 E. 盐析法1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 A硅胶的含水量 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 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 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 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17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E易挥发的先流出18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 什么有关 AA极性 B溶解度 C 吸附剂活度 D熔点 E饱和度19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D A醛基 B酮基 C酯基 D酚羟基 E甲氧基20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 C A醛基 B酮基 C酯基 D酚羟基 E醇羟基21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 C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 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22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 EA. 固定项为聚酰胺 B. 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C. 在水中吸附力最大 D. 醇的洗脱力大于水 E. 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23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E易挥发的先流出24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E易挥发的先流出25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 E A以水为主 B酸水 C碱水 D以醇类为主 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26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27凝胶色谱适于分离 EA. 极性大的成分 B. 极性小的成分 C. 亲脂性成分 D. 亲水性成分 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28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 EA. 生物碱 B. 生物碱盐 C. 有机酸 D. 氨基酸 E. 强心苷29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BA. 分馏法 B. 透析法 C. 盐析法D. 蒸馏法 E. 过滤法30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 C A羟基有无 B胺基有无 C不饱和系统 D醚键有无 E甲基有无31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 E 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 C核磁共振氢谱D核磁共振碳谱 E质谱32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AA. UV B. IR C. MSD. NMR E. HI-MS33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 D A. UV B. IR C. MSD. NMR E. HI-MS 37D. -OH E. Ar-OH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 E 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C38A. B. C. D. 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 D 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 B 39A浸渍法 B煎煮法 C回流提取法 D渗漉法 E连续提取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 A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宜使用的是 B 40 A硅胶色谱 B氧化铝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聚酰胺吸附色谱 E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E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D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C(3) 填空题 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 离子交换树脂法 、 溶液法 、 分馏法、 透析法 、 升华法、 结晶法及 层析法等。2. 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多糖等常用 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分离。3. 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 有关,溶剂可分为 非极性溶剂、 中等极性溶剂和 极性溶剂 三种。4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 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化合物的 分配系数 差异越 大 ,分离效果越 好 。5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 硅胶、 氧化铝。6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 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 酚类 、 酸类 、和 醌类 等化合物。7凝胶色谱法是以 凝胶 为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 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其中分子量 小 的成分易于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柱色谱分离时 后 被洗脱;分子量 大的成分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 先 被洗脱。第二章 苷类A型题 1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AA. 碳苷 B. 氮苷 C. 氧苷 D. 硫苷 E. 氰苷2水解碳苷常用的方法是 EA. 缓和酸水解 B. 强烈酸水解 C. 酶水解 D. 碱水解 E. 氧化开裂法3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CA. 硫酸 B. 酒石酸 C. 碳酸钙D. 氢氧化钠 E. 碳酸钠4Smith裂解法属于 DA. 缓和酸水解法 B. 强烈酸水解法 C. 碱水解法D. 氧化开裂法 E. 盐酸-丙酮水解法 (三)填空题 1-8 1按苷键原子不同,苷类可分 O- 苷、 S- 苷、 N- 苷、 C- 苷,最常见的是 O- 苷。这是最常见的苷类分类方式。2苷元与糖结合成苷后,其水溶性 增大 ,挥发性 降低 ,稳定性 增强 。 第三章 醌类1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A. B. C. D. E. 2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B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3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DA. B. C. D. E. 4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f值大小顺序为 DA. B. C.D. E. 5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 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 E A. pH梯度萃取法 B. 氧化铝柱色谱法 C. 分步结晶法 D. 碱溶酸沉法 E. pH梯度萃取法与硅胶柱色谱结合法6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 D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D. 磷酸氢钙 E. 葡聚糖凝胶7某成分做显色反应,结果为:溶于Na2CO3溶液显红色.与醋酸镁反应显蓝紫色.与-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在NaHCO3中不溶解。此成分为 CA. B. C. D. E. 填空题 1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醌 、 萘醌 、 菲醌 、 蒽醌 四种类型。 3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 大黄素型和 茜草素型 两种类型。 5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羧基 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酚羟基 基团;可溶于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a酚羟基 基团;第四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一)选择题 A型题1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AA. 苯骈-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E苯骈-吡喃酮2异羟肟酸铁反应的作用基团是 BA. 亚甲二氧基 B. 内酯环 C. 芳环 D. 酚羟基 E.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3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C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 酮基4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可用 A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s试剂反应 C. Molish试剂反应D.水饱和的正丁醇或异戊醇(三)填空题 1.香豆素的基本骨架是:苯骈-吡喃酮。2.游离香豆素,在 稀碱溶液 中可水解开环,形成易溶于 水 的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加 酸酸化 又环合成难溶于 水 的 内酯 而沉淀析出。此反应具有 可逆 性。可用于香豆素及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3.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成分时,必须注意所加碱液的 浓度不宜太浓 、 碱度不宜太强 ,加热的 时间不宜太长 、 温度不宜太高 ,以免破坏内酯环。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A型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 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 C B-吡喃酮C2-苯基色原酮D2-苯基苯并-吡喃酮 E2-苯基苯并-吡喃酮2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D具苯环 E为离子型3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E 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 EC环为非平面型4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 C A乙醚 B氯仿 C乙醇 D水 E酸水5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D 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6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 D A四氢硼钠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 D盐酸-镁粉反应 E二氯氧锆反应7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8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 BANaHCO3NaOHNa2CO BNaHCO3Na2CO3NaOH CNaOHNaHCO3Na2CO3 DNaOHNa2CO3NaHCO3 ENa2CO3NaHCO3NaOH9柱色谱分离具3-OH或5-OH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不宜用的填充剂是 D A活性炭B硅胶C聚酰胺 D氧化铝 E纤维素 (三)填空题 1-71.一般黄酮类苷元难溶于 水 ,易溶于 乙醚 等有机溶剂,二氢黄酮、异黄酮等 非平面 型分子,水中溶解度稍大。黄酮苷由于结合了糖,水溶性 增加 ,一般易溶于 甲醇 、 乙醇 、 热水 等极性大的溶剂,难溶于 氯仿 、 乙醚 、 苯 等极性小的溶剂。2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4-二OH 大于 7或4-OH 大于 一般酚羟基 大于 5-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因7-或4-OH处于4-位羰基的 对位 ,故酸性 较强 ;而5-位羟基因与羰基形成 分子内氢键 ,故酸性 最弱 。3黄酮类化合物因多具酚羟基,可溶于 碱 水,加 酸 后又可沉淀析出。利用游离黄酮混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可用 pH梯度萃取 法分离。第七章 生物碱(一)选择题1 生物碱的味多为 CA. 咸 B. 辣C. 苦 D. 甜E. 酸2. 表示生物碱碱性的方法常用 DA. pkbB. KbC. pH D. pkaE. Ka3. 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DA. 伯胺生物碱B. 叔胺生物碱C. 仲胺生物碱D. 季铵生物碱E. 酰胺生物碱4.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 EA. 伯胺生物碱B. 仲胺生物碱C. 叔胺生物碱D. 两性生物碱 E. 季铵生物碱5. 溶解脂溶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是 DA. 乙醚B. 甲醇C.乙醇D. 氯仿E. 水6.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的介质通常是 A A. 酸性水溶液B. 碱性水溶液C. 中性水溶液D. 盐水溶液E. 醇水溶液7.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生物碱时,常选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 AA. 强酸型B. 弱酸型C. 强碱型D. 弱碱型E. 中等程度酸型9. 从CHCl3中分离酚性生物碱常用的碱液是 BA. Na2CO3B. NaOHC. NH4OH D. NaHCO3E. Ca(OH)210. 生物碱酸水提取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BA. 阴离子交换树脂 B. 阳离子交换树脂 C.硅胶柱色谱吸附D. 大孔树脂吸附 E. 氧化铝柱色谱吸附11.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 CA. 简单萃取法 B. 酸提取碱沉淀法 C. pH梯度萃取法D. 有机溶剂回流法E. 分馏法12. 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法常用的显色剂是 BA. 碘化汞钾B. 改良碘化铋钾C. 硅钨酸D. 雷氏铵盐E. 碘碘化钾13.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 B A. 吲哚类 B. 异喹啉类 C. 吡啶类D. 甾体类 E. 大环类14. 下列三个化合物碱性大小顺序为 D(a) (b) (c)A. abcB. cbaC. cabD. acbE. bca15. 碱性最弱的生物碱是 EA. 季胺碱 B. 叔胺碱C. 仲胺碱 D. 伯胺碱E. 酰胺碱17 A. B. C. D. E. 上述化合物碱性最强者 D上述化合物碱性最弱者 E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二位者 A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三位者 B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四位者 C填空题 1. 生物碱按化学结构通常分为 有机胺类生物碱 、 吡啶类生物碱 、 莨菪烷类生物碱 、 异喹啉类生物碱 、 吲哚类生物碱 、 其他类生物碱 等六大类。2. 植物体内,大多数生物碱与 有机酸 结合成生物碱盐;少数生物碱与 无机酸 成盐;还有的生物碱呈 游离 状态存在。3. 生物碱结构中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易接受 质子 而显碱性。生物碱根据pKa值分为 弱碱性生物碱 、 中强碱性生物碱 和 强碱性生物碱 。4.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 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 诱导效应 、 共轭效应 、 空间效应 以及 分子内氢键 等因素有关。5生物碱按其溶解性可分为 脂溶性生物碱 和 水溶性生物碱 。6. 能与生物碱产生沉淀的试剂称 生物碱沉淀试剂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一般在 酸性 条件下进行。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 碘-碘化钾试剂 试剂、 碘化铋钾试剂 试剂、 碘化汞钾试剂 试剂、 硅钨酸试剂 和 苦味酸试剂 试剂。11. 将生物碱总碱溶于酸中,加入碱水调节pH值,由 低 到 高 ,则生物碱按碱性由 弱 到 强 依次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若将生物碱总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pH值由 高 到 低 的缓冲液依次萃取,生物碱按碱性由 强 到 弱 被萃取出来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A型题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DA.(CnH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2.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E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4.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E A. 糖类 B. 有机酸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E. 萜类X型题 91-1001. 挥发油主要由下列哪些类型化合物组成 BCD A. 环烯醚萜 B. 脂肪族 C. 芳香族 D. 萜类 E. 香豆素2. 挥发油具备的性质 ABDE A. 难溶于水 B. 具挥发性 C. 升华性 D. 易溶于有机溶剂 E. 能水蒸气蒸馏3. 提取挥发油可采用的方法是 ABCDA. 水蒸气蒸馏法 B. 压榨法 C. 吸收法 D. 溶剂提取法 E. 升华法4. 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萜类化合物是 AB A. 单萜 B. 倍半萜 C. 二萜 D. 二倍半萜 E. 三萜(三)填空题 1.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中 异戊二烯单位数 进行分类,根据各萜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 链状 萜、 单环 萜、 双环 萜、 三环 萜等。开链萜烯一般符合 (C5H8)n 通式,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 增加 ,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 减少 。2.萜类化合物一般为亲脂性成分,难溶于 水 ,易溶于 亲脂性 有机溶剂,可溶于醇。但萜类化合物若与糖成苷,则具 亲水性 ,易溶于 水 ,难溶于 亲脂性 有机溶剂。3.挥发油又称 精油 是一类具有 芳香 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4.挥发油是一种 混合 物,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其中往往以某种或某数种成分占较大的份量。按化学结构将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分为 萜类化合物 、 脂肪族化合物 、 芳香族化合物 ;此外,在少数挥发油中还存在一些含 硫 和含 氮 的衍生物。5.气相色谱是研究挥发油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已广泛用于挥发油的 定性 和 定量 分析。第九章 强心苷(一)选择题1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 D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 B. C10位取代基不同 C. C13位取代基不同D. C17位取代基不同 E. C5-H的构型3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 CA. 甾体母核 B. C/D环顺式稠合 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C18、C19均为-构型 E. C17连接五元不饱和内酯环5-去氧糖常见于 AA. 强心苷 B. 皂苷 C. 黄酮苷D. 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