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教之家的家庭对联_第1页
一个科教之家的家庭对联_第2页
一个科教之家的家庭对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一个科教之家的家庭对联 一个科教之家的家庭对联李践行 我父亲李鉴澄一生从事科研事业,母亲杨国香一生的多数时间在做教育工作。母亲已于 98 岁时辞世,父亲今年迎来了百岁生日。 我们这个科教之家有姐弟五人,平时各忙各的,当父母过生日时大家才能聚齐。聚在一起谈论各自的工作和自己小家的情况。谈论最多的还是父母的生日,常常是你一言我一语就凑出一副对联、半行小诗,作为送给父母的贺礼。这些对联和小诗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都围绕着家庭实事,倒也能为祝寿活动平添不少乐趣。现在将我记得的抄录下来,供大家品味 : 携儿女走南闯北,不愧巾帼英雄母 操家务茹苦含辛,换来天伦欢乐情 这是 1994 年母亲 90 寿辰时子女写的。我的母亲毕业于南京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上海万竹小学任教,与我父亲结婚后一面坚持工作,一面照顾家庭。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为护送紫金山天文台的贵重仪器设备先行转移。母亲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在战乱中她携带幼小的子女和年迈的老人,从上海历经千难万苦来到昆明,一家团聚。在此期间她曾在昆明川滇铁路子弟小学和重庆科学仪器厂子弟小学任教。解放战争的炮火尚未停息,首先解放的东北地 区百业待兴。 1949 年 2 月东北解放区的领导到南方招聘2 / 3 人才,父亲带头报名。当南北交通一恢复,即于 1950 年 6月赴长春,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任研究员、东北科学通讯月刊任主编。母亲负责携带子女由南方搬迁到长春。 1957 年我的父亲调北京天文馆工作,先行出发,又是母亲于 1958 年负责携带子女由长春搬迁到北京。她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丈夫、子女、家庭和社会。 巧手烹淡饭,精心沏粗茶。 菜肴生百味,香气飘全家。 这是 1999 年母亲 95 岁寿辰时子女写的。当时我母亲已经做不动饭菜了,但大家一提起妈妈做的饭菜,就觉得口齿留香。我的母亲在外工作兢兢业业,在家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即使是粗茶淡饭,她也要精心烹调,合理搭配。父亲的高寿与母亲的科学膳食密不可分。 天文台地震台台台建功立业 大家庭小家庭家家兴旺发达 这是 1994 年父亲 90 寿辰时子女写的。父亲 1930 年在余青松所长领导下,积极投入和参与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紫金山天文台的创建工作。从图纸的设计、绘制、土木工程的监理到设备的安装调试等每一项工作,他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建起亚洲一流的天文台。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护送紫金山天文台的贵重仪器设备来到昆明,在凤凰山上又建起了天文台。两座天文台是老一代天文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老一代天文工作者艰苦创业的纪念碑,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发祥地。父亲参与了建设两座3 / 3 天文台的全部过程,他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功不可抹。解放后,他在东北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创建了长春和绥化地震台,恢复了哈尔滨、大连地震台的日常观测和研究工作,因此我们说“台台建功立业”。 今年是我父亲百岁华诞,我们送的对联是: 松钦鹤羡天文一代常青树 德厚功高寿星百岁不老人 父亲 在 1982 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受到表彰,被誉为天文界老前辈九老之一。事隔 20年后,其他几位前辈都相继故去,惟有我父亲健在。“松钦鹤羡的常青树”在天文学界传为一句佳话,也是我们做子女的骄傲。父亲为人热情,同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