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doc_第1页
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doc_第2页
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doc_第3页
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doc_第4页
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 太极拳的基本功主要是腰腿功。首先是各种步型的正确定型。每天在走架时,必须走一趟来专门注意脚下各种步型的正确性及领略一下要领,不断加深体会,加以提高。其次是桩功的练习。桩功包括弓步桩、虚步桩、浑圆桩及三体式桩等,以及独立抱膝等练习。在走架时间以外,经常练习这些桩步,使下肢力量日渐加强,内气和内劲日渐充足。每天不论早晚,抽一点时间站桩,每天站30分钟以上。每次桩式可以不同,但必须坚持一种。不应在同一次练习中频频更换桩式或双腿轮换太快,要使每侧下肢有足够的静力负荷量。 下面简单地介绍4项与太极拳锻炼有关的武术基本功,提供给读者作参考。 (1)肩臂功。 1)耸肩沉肩: 垂手开立步站立;双肩同时向上耸提;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 叉腰开立步站立;双肩同时向前裹合;恢复原状;双肩同时向后展开;恢复原状。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 前转肩: 叉腰开立步站立;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 叉腰开立步站立;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 叉腰开立步站立;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 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如此按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2)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前俯: 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直体挺腰双手上举。按以上,反复运动;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 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 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上身回至动作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 双脚开立,双手叉腰;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双脚不能移动。 3)扭腰: 双手叉腰,开步站立;向左(右)扭腰,同时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直;向右(左)扭腰,同时重心移回右(左)侧,右(左)膝略屈曲坐实,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动作反复轮换做。还原。 要求:双脚基本不动。 (3)腿功。 1)压腿: 正压: 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还原休息。双腿轮换锻炼(图3-31)。 侧压: 侧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将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上跷,近肋木内侧之臂垂于裆前,外侧之臂屈肘上举,手心朝上;上体侧屈下压,用上举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压腿的脚尖,然后还原。双腿轮换练习。 压腿的要求:双腿挺膝伸直;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压腿的脚尖向上跷;压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压: 左(或右)仆步下蹲,双手按于大腿近膝端。重心下落,平铺腿压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压;如果反复数次以后,换成另一侧的仆步,同样反复做动作后起立。 要求:仆步步型要正确,上体正直;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体不要前俯;平铺腿要伸直,脚掌缘不可外翻,下蹲腿脚跟应着地站实。 2)耗腿: 一腿直立,将另一腿抬高搁在体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体上),静置数分钟,双腿轮换。 要求:双腿不可屈膝、上体自然正直。 3)扳腿: 前俯扳脚: 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脚尖上跷,脚跟着地,双手扳住右(左)脚前掌;双臂屈肘,上体前俯,尽量贴靠向右膝盖,然后还原。 要求: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体尽量前探;初练时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独立抱腿: 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紧贴胸部,然后立正还原,双腿轮换练习(图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撑腿挺膝伸直,上提腿应尽量提高。 4)前控腿: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侧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脚尖绷直或上跷。控制左(右)腿在平伸的状态,直立一段时间(数分钟),轮换另一侧(图3-33)。 要求:挺胸、直背,双腿伸直。前控腿前伸时要缓缓伸出。 5)踢腿: 前踢: 双手侧平举或叉腰;一腿支撑,另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眉间踢起;前踢腿下地后, (前进一步)即支撑体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双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进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后转身继续练习(图3-34)。 要求:挺胸、直背、平肩、收胯,双腿挺膝伸直;前踢腿用力在脚,支撑腿脚趾抓地。 斜踢: 双手侧平举或叉腰;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前、向上,向异侧的耳际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撑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弹踢: 双手握拳于腰或叉腰;一腿支撑,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关节,小腿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 要求:挺胸直背;弹踢有力、迅速。 外摆腿: 双手侧平举;一腿支撑,一腿脚尖勾紧从下向异侧踢起,经面部向同侧外摆落下。双腿轮换。 要求:挺胸、直背、平肩、松胯、双腿伸直;外摆腿踢腿要高,外摆的幅度要大。 (4)桩功。 1)浑圆桩: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腿屈膝略蹲;双臂屈肘平举于体前,成弧形,双手心向内,虎口张开(图3-35)。 要求:沉肩、垂肘、松腰、松胯,尾闾中正,悬顶正容;呼吸自然,最好能做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 2)弓步桩: 双手叉腰;左(右)脚向前一步,左(右)腿屈膝半蹲;右(左)腿在后挺膝伸直,右(左)脚尖外撇,双脚掌俱着地(图3-36)。 要求:挺胸、直背、塌腰,保持腹式呼吸;双脚抓地,脚跟不离地, 图3-36弓步桩 后脚脚掌外缘不得掀起;初时静站23分钟,以后逐渐 延长。 3)虚步桩: 双手叉腰,右(左)脚转向右(左)斜前方与左(右)脚成450角,上体随之向右(左)半转;左(右)脚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以脚尖或前脚掌虚贴地面,双腿均屈膝半蹲(图3-37)。 要求:右(左)腿支持全身的重量,左(右)脚不能踏实;直体、宽胸、敛臀,自然腹式呼吸;初时静站l2分钟,然后逐渐延长。 4)三体式桩: 立正预备,右(左)脚转向右(左)斜前方与左(右)脚成450角,上身随之半面向右(左)转。左(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膝微屈,全脚扣地;右(左)腿屈膝半蹲;左(右)手直出,肘微屈,高与胸平;右(左)手屈肘位于腹前;双手心均朝下,眼看前手(图3-38)。 要求:虎口撑圆,5指微屈,松肩,垂肘,头顶要平,颈要竖直,胸要松,背要舒,腹要舒松自然,腰、脊正直,臀要自然内收,膝要略为内扣;身体重心线落于后腿,脚跟前后相对,用鼻呼吸,意气下沉于丹田。初时静站23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双腿应轮换位置练习。站桩的作用 在练太极拳之前,我们都要站桩其作用是增强对太极拳的整体认识,使我们进入拳架之后不犯毛病。站桩的要求在于对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呼吸的协调一致以及走劲的完整,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和贯彻行功要领。站桩的意义(为什么要练站桩):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大多数对站桩的功法作用缺乏认识,尤其是不明白太极拳理论和功法的人。他们认为练太极拳站桩枯燥无味,又吃苦。一开始练拳便急于练拳架,好像拳架动作就是一切,以为只要有拳架就是懂得太极拳了。有的虽也按功法站桩,但只走过场,不肯认真下功夫。他们视站桩为初级功,视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为中高级功。对站桩只是一个过渡,便只知往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方面研究。所以进入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之后,不再回头练站桩了。凡不重视站桩的作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由于缺乏桩功基础。一旦进入走架、推手。上身很容易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紧张,致使走架、推手不能便利从心,进入散手、发放手之后问题更为突出,处处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太极功法的发挥。如练太极拳者不练站桩就会走很多弯路,结果还得费更多的时间来补练站桩。实践证明,有桩功者与缺乏桩功者相比,他们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差别,前者沉着、自然,后者飘浮、别扭,缺乏太极拳的拳味,所以认为站桩是枉费功夫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须知站桩虽与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有形式的不同,但都是太极拳功法的组成部份,它们只有深浅之分,没有止境的,都是练拳者终生的追求。) 1、调身 (1)抱球式。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头部正直,似有线上提,似顶非顶;下颏微收;舌自然置放,不抵上腭;双眼轻轻闭合;双肩自然下垂,不可耸肩;双手慢慢移至胸前,高与肩平,距离约30厘米手心向内呈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曲,两手约离两三拳远,腋下虚空,胸背自然垂直,心窝微收;伸腰沉跨,臀部略向后坐;双膝微曲,不过足尖;足以自然涵虚,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应在自虚,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应在自然中逐步形成,最终达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势。 (2)扶按式。保持上述球式,而后两手翻掌,手心向下,缓缓下降到与腰带同高的位置,两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手掌似乎轻轻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重心稍偏前掌,身体略前倾。 (3)休息式。同抱球式,只是两臂自然背于身后,两手背腕关节置于腰髋部,双手五指自然分开,如各握一小纸球状。 2、调心(1)抱球式。设想胸前怀抱一个极薄的纸球,若用力抱,纸球会瘪;若无心抱,则纸球会飘去。要求似用力而非用力,纸球既不会瘪,也不会抱掉。注意当以双手臂和胸腹来感受这个球的存在,用意念而不用力。 (2)扶按式。设想双手扶按漂浮在水中的木板,稍觉用力按时,身体略有向上伸拔之意,木板则下沉;双臂放松不用力时,木板浮起,身体似略向下坐和回缩,随手下的木板起浮,体会周身的伸缩吞吐之势。注意这一切仍须用意念而不用力去做,不可露于外形。 (3)休息式。设想身处海边,两脚如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全身沐浴于温暖的阳光下,微风吹拂,心旷神怡。双手所抓的纸球既不紧也不松,抓之用意念不用力。3、调息无论取上述何种姿势,均要求自然呼吸。既不提气,也不沉气。可以鼻呼鼻吸,也可以鼻吸口呼或口鼻同时呼吸。久而久之,呼吸自然达到深长柔细,也会自然形成腹式呼吸,此过程不可人为造作,要自然形成。太极拳站桩分为无极桩、马步桩、川字桩、踩腿法四种。站桩要站的时间根据练习者自己的身体情况来站。 站桩怎么练、如何练站桩、 无极桩: 无极桩也就是太极拳的预备式。从外表看,它是极其自然地垂手站立着,两脚左右平行分开,距离与肩宽相等;膝关节不要用力挺直,要放松微屈,两膝坚实点、韧带、肉、骨只是轻轻相会。对胯部要求尾闾自然中正,整个躯干要自然放松,既不挺胸收腹,也不弯腰驼背。两肩的坚实点、韧带、肉、骨放松自然下沉,肘部不要用力伸直,任其保持坚实点、韧带、肉、骨的自然的略微弯曲;两掌轻轻向前翘起,掌心朝下,有如坐腕下按之形态;手指坚实点、韧带、肉、骨自然分开前伸,但勿用力伸直;掌心在全掌坚实点、韧带、肉、骨舒展的状态下略为内凹,整个掌指如贴在一个大圆球上。两臂勿贴身,有分向左右松开的思想,两腋有空虚的感觉。按照以上姿势站定之后,全身的重量应落承在两脚跟和两脚的外圆上,脚掌和趾不要过分的着力,只是轻贴地面即可,如果掌、趾过分着力,定是身体前俯所致,应予纠正,否则影响全身各部坚实点、韧带、肉、骨的松弛。 无极桩是在坚实点、韧带、肉、骨、满体松弛的状态下,全身一副骨架子完全要符会力学支点的原理,安定得则像搭积木一样稳置的摆放着,不要过分依赖肉的着意紧张来支持,然后把全身的皮、肉尽量放松,安放在全身的骨架上。使之犹如一件衣服搭在一个安定的衣架上那样。 无极桩的重点部位是躯干。躯干的松弛要在立身中正、安舒的状态下才能办到。而立身中正、安舒,首先要求脊柱的姿势要端正。脊柱,它作为躯干的中轴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整个脊柱(颈椎、胸椎、腰椎)由24块零碎而不规则的骨头所组成,动摇性很大,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腰椎韧带调节好后。它和全身的坚实点、韧带、肉、骨,松静稳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