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连盆地深层地球物理特征和上古生界的地质结构.pdf_第1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深层地球物理特征和上古生界的地质结构.pdf_第2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深层地球物理特征和上古生界的地质结构.pdf_第3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深层地球物理特征和上古生界的地质结构.pdf_第4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深层地球物理特征和上古生界的地质结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0卷第 2 - 3期 2 0 1 1年 3月 地质通报 GEoLo GI CAL BULLETI N OF CH I N A Vo 1 3 0 NO S 2 3 M a r 201 i 内蒙古二连盆地深层地球物理特征和上古生界 的地质结构 崔永谦, 刘喜恒, 孙朝辉, 姚 欢, 韩春元 CUI Yo n g q ia n,L I U X ih e n g ,S UN Zh a oh ui, YAO Hu a n, HAN Ch un y ua n 中 国石 油华 北 油 田公 司 河 北 任 丘0 6 2 5 5 2 Hu a b e i O ilfi e l d C o m p a n y , S I NO P E C , R e n q iu 0 6 2 5 5 2 , He b e i , C h i n a 摘要 : 二连盆地上古生界 经历海西、 印支、 燕 山等 多期构造改造 , 现今 残存泥盆 系、 石炭 系、 二 叠系等 , 其分布主要 受区域深部 大 断裂的控制。针 对上 古生界重新处理地震 资料 , 提 高深层信噪 比, 增强深层反射 能量 , 地震反射特征较为清晰 ; 对重力资料联 片 处理 , 整体研究 区域地质特征 , 采用小子域滤波和 图像增强处理 , 准确确定深大断裂的位置。 综合地球物理资料 、 地质调 查资料 。 认为二连盆地发 育近 东西 向、 北东向 5条深大断裂, 发育规模 大、 活动 时间长 , 对二连盆地不 同时期 大地构造 演化 、 沉积建造 、 岩 浆活动、 变质作用等起 明显的控制作用 。地震资料 显示, 上古生界 在二连盆地发 育较普遍 经长期褶皱隆起剥蚀 总体表现为西 部 剥蚀 较严 重, 东部 残留厚度较 大; 泥盆 系主要分布 于贺根山断裂北部 , 南部缺失 ; 石炭 系、 二 叠系在盆地 内分布广泛, 东部和 北 部厚度 大, 其它地区局部 残留, 厚度差异较 大, 最大厚度近 万米 。 关键词 : 二连盆地: 地球 物理特征: 上古生界: 地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 : P 5 3 4 4 : P 3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2 5 5 2 ( 2 0 1 1 ) 0 2 0 3 - 0 2 3 5 0 8 C u i Y Q, L i u X H, S u n Z H, Y a o H, Ha n C Y T h e D e e p p h y s ic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 a n d N e o p ale o z o ic g e o l o g ic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E r l ia n b a s i n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 C h in a D 泐 Z B u l l e t in o f C h i n a , 2 0 1 1 , 3 0 ( 2 3 ) : 2 3 5 - 2 4 2 Abs t r a c t :The N e o pa l e o z on ic o f Er ha n ba s in is r e bu il t b y po l y pha s e t e c t o nic mo ve m e nt s ,s u c h a s He r ni a n,I nd oCh in e s e e po c h, Y a n s h a n ia n I t r e ma in s ma n y s e ri e s o f s t r a t a( De v o n i a n , Ca r b o n i f e r o u s , P e r mi a n e t c ) n o w, wh ic h d is t r i b u tio n s a r e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r e g i o n a l d e e p s t r uc t ur e s Aiming a t r e h a n di ing t he s e is mic da t a o f N e o pa l e oz on ic ,we c a n impr o ve t he d e e p S N r a ti o ,e n ha nc e de e p e ne r g y r e fl e c ti o n,S O t ha t t he s e is mic r e fle c tion f e a t u r e s a r e mor e c l e a r l y W e c a n d e t e r min e t he l o c a t ion o f de e p s t mc mr e s a c c ur a t e l y t hr o ug h c a r r y o n t h e g r a v i t y d a t a o v e r l a p p i n g p r o c e s s , r e s e a r c h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is t ic s i n t e g r a l l y , u s e s ma l l s u b fie l d fil t e rin g me t h o d s a nd ima g e e nh a n c e me n t t e c h no l ogy I nt e g r a t e d g e o ph -y r s ic al d a ta a n d t he g e ol og ic a l s u r v e y da t a we t h i1 1 k t h e Er l ia n b a s in g r o w fi ve d e e p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E W NE, wh ic h h a v e c o n t r o l l e d c l e a r l y t h e g e o s t r u c t u r e e v o l u ti o n , t h e s e di me n t a r y f o r ma tio n , t h e ma g ma t ic a c tiv i- t y,t he me t a m o r p hi s m f u nc ti on ,be c a us e t he y h a v e a wid es c a l e gr o wth a nd m o ve f o r a l o ng t ime I t S di s pl a y e d by s e is mic da t a t h a t t h e Ne o p a l e o z o n ic o f E r l ia n b a s in g r o ws g e n e r a ll y t h r o u g h l o n g t e r m d r a p e u p l if t a n d e r o s io n , t h e r e is a mo r e s e ri o u s e r o s io n a t we s t , a c o n s id e r a b l e r e mn a n t s t h ic k n e s s a t e a s t in a l 1 Th e De v o ni a n d is t ri b u t e s p r ima ri l y a t n o r t h o f He g e n mo u n t a in s t ru c t u r e s wh il e mis s e d a t s ou t h,Ca r bo n if e r ou s a nd Pe r mia n d is t r ibu t e wid e l y t hr ou g hou t t he ba s in,whic h ha ve a l a r ge t h ic kne s s a t e a s t a nd no r t h,a n d in o t he r z o ne s , 山 e y ha ve a t hi c k ne s s di ve r s it y o f l oc al r e s id ue wh ic h t he ma x imu m c l os e s t o 1 00 0 0 m e t e r s Ke y wo r d s :E r l ia n b a s in ; g e o p h y s ic a l f e a t u r e s ; Ne o p a l e o z o n ic ; g e o l o g ic a l s t r uc t u r e 收稿 日期 : 2 0 1 0 1 1 - 2 6 ; 修订 日期 : 2 0 1 0 1 2 2 9 资助项 目: 国土资源部油气专项 ( 第二批 ) 二连盆地上古生界石油地质特征及 战略选 区 ( 编号 : 2 0 0 9 GY XQ1 2 0 3 ) 作者简介 : 崔永谦( 1 9 6 6 一 )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从事油气勘探及综合研究工作。E ma i l :wt y _ c y q p e t r o c h i n a c o rn c n 2 3 6 地 质 通报 G E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A 2 0 1 1年 二连盆地位于 内蒙古 中部 , 是不 同时期 、 不 同 类型盆地叠合成的大型沉积盆地I 1 _ 4 I 。盆地演化具 有 明显的阶段性 , 构造活动非常复杂 , 多期构造作 用相互叠加改造 ,不 同时期构造格局不断发生迁 移改变 9 1 。以往油气勘探集 中在中生界 , 上古生界 作 为中生界沉积的基底 , 资源潜力研究相对较少 。 同时 , 利用重磁 资料 、 地震资料对上古生界 地质结 构的研究 , 也非常缺乏。2 0 0 7年 , 盆地西部赛 5 1井 在石炭系碳酸盐岩 中发现油气藏并获高产工业油 流 证 明上古生 界是一套具有较大潜力 的油气勘 探层系 。对地球物理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和解释 , 更深入地研究深部构造 的特征 和上古生界 的地 质 结构【 1 1 】 , 对评价二连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具 有 重 要 意义 。 1 重力 、 磁力特征 以往二连盆地的重力 、磁力资料为不同年度采 集的 , 不同区块 的测量精度不 同, 一致性较差 , 分块 资料不能满足上古生界整体研究需要 。笔者对二连 盆地 6 x 1 0 4 k m2 重力 、 磁力资料进行联片处理 , 在此 基础上利用小子域滤波方法处理研究区内的深大断 裂。此方法具有速度快、 无边界损失等优点 1 2 1 3 。由 此得到二连盆地及周边剩余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 图、 深部线性异常图等 , 通过解释 , 可 以研究 区域构 造的总体特征: 盆地区域重力场东高西低, 本区变 化梯度约为 i reg a l 2 0 k m 反映西部地区埋藏深度较 大( 图 1 ) 。 重力异常的走向具有明显的分区特点, 表明区内存在大型的调节断层 ( 见后边图 6 ) 。磁 异常遍布全 区, 主要呈东西 向、 北东 向带状分布 , 反 映火成岩沿深大断裂分布 ( 图 2 ) 。 2 地震反射特征 二连盆地上古生界埋藏深度相对较大,且经历 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 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以往的 地震资料主频低 、 频带窄 、 能量弱、 信噪 比较低 , 成像 质量不 高, 多解性强 , 开展对上古生界分布 、 构造研 究等难度较大 。为此利用原始地震资料拼接区域大 剖面 ( 图 3 ) ,以上古生界为主要 目标进行针对性处 理, 提高深层信噪比和反射能量。利用叠前去噪、 振 幅补偿、 精确速度分析等技术, 大大提高 了深层地 震反射 的品质( 图 4 ) 。 从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可以看出,上古生界顶 面表现为 中强振幅、 中低频 、 中等连续反射特征 , 与 中生界形成鲜 明的对比; 石炭系顶面表现为中频 、 较 弱振幅 、 差连续反射特征 ; 泥盆 系顶面表现为中频 、 较弱振幅 、 差连续反射特征( 图 5 ) 。 3 上古 生界的地 质结构 3 1 断裂特征 对于区内的部分深大断裂,以往曾有过一些讨 论l 1 5 q 。本次根据重力异常走 向、 强度 、 形态 , 结合地 震资料重新处理与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综合分析 , 可 对二连盆地贺根山、 西拉木伦河 、 楚鲁图、 查干敖包 、 康保等深大断裂 的位置 、 性质 、 延伸长度 、 走向等开 展研 究 ( 图 6 ) 。 ( 1 ) 贺根山断裂。位于盆地中北部 , 走向北东东 向。由苏尼特左旗、 贺根山、 东乌珠穆沁旗延伸到大 兴安岭附近 , 延伸长达 7 5 0 k m 以上。结合地质调查 资料和地震资料 , 该断裂倾 向北西方 向, 为一条超岩 石圈断裂。沿断裂出露海西期 、 印支期花岗岩 、 超基 性岩体及古陆核残片。其中超基性岩体是经多期构 造运动残留下来的残片, 即所谓的蛇绿岩套 其 同位 素地质年龄为 3 4 6 3 8 0 Ma , 相应于晚泥盆世 2 。 J 。无 论在地层沉积还是生物种群划分中此断裂均是极为 重要的分界线 , 该断裂活动对 于盆山格局变化 、 盆地 发育、沉积演化及关键的地质事件都有明显的控制 作用 。 ( 2 ) 西拉木伦河断裂。位于盆地中南部 , 由额仁 淖尔西南向东经苏尼特右旗 ,沿西拉木伦河谷伸展 进入吉林省界 内, 延伸长达 7 0 0 k m 以上 , 为一 总体 走向近东西、 倾 向正北的超岩石圈断裂。 断裂两侧有 明显的差别 ,推测为加里东俯冲带 ,其北侧为俯冲 带 、 弧前带 , 南侧为岛弧带。 该断裂在晚古生代 、 中生 代为逆冲断裂, 新生代为张性断裂 。 ( 3 ) 楚鲁图断裂 。位于西乌旗北至陶斯图、 那 日 图一线 。 断裂近东西走向, 延伸近 6 0 0 k m。断裂南侧 有 巨大的海西期花 岗岩体分布。晚古生代为加里东 褶皱带与海西褶皱带的分区界线。 ( 4 ) 查干敖包断裂 位于盆地西南端满都庙至 白 音查干、 查干敖包一线 , 延伸近 1 5 0 k m, 走 向北西西。 该断裂西端有海西期花岗岩和蛇绿岩混杂体 。在重 力、 磁力异常图上为一异常走 向分界线 , 断裂东北侧 异常走向为北北东向, 西南侧为北东东 向。 推测该断 裂为一海西期形成的基底大断裂 ( 图 1 、 图 2 ) 。 2 4 2 地质通报 GE oL oGl C AL B UL L E Tl N OF CHI N A 2 0 1 1正 参考文献 1 裴荣富, 吕凤翔, 范继璋, 等 华北 地块北缘及其北 侧金属矿床成矿 系列与勘查 Ira1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8 : 1 6 - 1 7 2 】 张兴洲 , 周建波, 迟效 国, 等 东北地 区晚古生代 构造一沉积特征 与 油气资源册 吉林大学学报, 2 0 0 8 ,3 8 ) : 7 1 9 7 2 5 f 3 1 葛 肖虹, 任收麦, 刘永 江, 等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 的复位研究与油气 资源战略选 区预测 地质通报, 2 0 0 6 , 2 5 (9 1 0 ) : 1 0 2 2 1 0 2 7 4 1 C h e n z G, Z h a n g L C, Wu H Y, e t a 1 A r Ar a g e , g e o c h e m is t r y a n d p e t r o g e n e s is o f L a t e M e s o z o ic v o l c a n ic r oc k s in t he n o r t h e r n ma r g in a l r e g io n o f E r lia n b a s i n , I n n e r - Mo n g o lia 1 A c ta P e t r o l o gi c a S i n i c a , 2 0 0 9 , 2 5 ( 2 ) : 2 9 7 5 卢进才, 魏仙样, 魏建设, 等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 区石炭 系一 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初探 】 _地质通报, 2 0 1 0 , 2 9 ( 2 3 ) : 3 3 0 3 4 0 【 6 】 于英太 二连盆地演化特征及油气分布 1 _石油学报,1 9 9 0 ,1 1 0 ) : 1 2 - 2 0 7 】 王瑜 中国东部 内蒙古 一 燕山造 山带晚古生代晚期一 中生 代的造 山作用过程 MI 北 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6 f 8 周安朝 华 北地块北缘 晚古生代盆 地演化及 盆地耦合关 系 M 北 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 0 0 2 9 】 王成文, 金巍, 张兴洲, 等 东北及邻 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 属性新认 识 地层学杂志, 2 0 0 8 , 3 2 (2 ) : 1 1 9 1 3 6 【 1 0 1 赵 贤正, 金风鸣, 赵志刚, 等 二连盆地基底石炭系碳酸盐岩油藏的 发现及地质特征U 】 海相油气地质, 2 0 0 8 , 1 3 ( 4 ) : 1 2 1 8 1 1 】 刘 元龙, 郑建 昌 用重 、 磁 、 地震及地质 资料研究 深部构造 及其地 质 意义f C 1 9 9 3年 中国地球物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