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XXXXXXXXX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 (完成时间:2007 年 11 月)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84 号关于印发2005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 划(第一批) 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 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是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性规范, 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编制工作的基本 技术规定、建设项目分类、启动阈值、评价范围与年限、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以及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等。 附录包括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分类和出 行率参考值、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及指标。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 9 号;邮政编码: 100037) 本标准参编单位: 同济大学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目 次 目 次 1 总则.1 2 基本规定.2 3 技术术语.3 4 建设项目分类.5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7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与时段.9 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9 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9 6.3 交通影响评价日与时段.10 7 交通需求分析.11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12 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14 10 附则.15 附录 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内容16 附录 B 建设项目的大、中类划分及出行率参考表19 附录 C 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及指标.21 1 1 1 总则 总则 1.0.1 为统一、规范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城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城市详细规 划交通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等的交通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法定城市规划以及综合交通 规划、专项交通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 调发展的原则。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 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2 2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2.0.1 本标准所指的建设项目为具有交通生成的拟建(新建、改建和 扩建)永久性或临时性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 的法定规划和交通系统状况, 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对评价范围 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 提出对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和评价范围内交通 系统的改善建议。 2.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所需的基础资料应完整、准确、有效。 2.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 (参见附录 A) 1 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 2 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 3 评价范围内现状、规划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分析; 4 交通需求预测; 5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的影响程度评价; 6 提出项目建设方案、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改善措施; 7 提出评价结论。 2.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成果必须内容完整、结论明确。 3 3 3 技术术语 技术术语 3.0.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 新生成交通量对周围交通 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并在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对策,把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量所产生的交通影响消减到可接受范围内。 3.0.2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建设 项目分类是交通出行产生率与吸引率分类的基础。 3.0.3 出行率 不同类别的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 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 3.0.4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值。 3.0.5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衡量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各类交通设施影响程 度的指标。 3.0.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 其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一 定影响的空间范围。 3.0.7 背景交通量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需求外 4 的其他交通需求, 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 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两部分。 3.0.8 混合功能的建设项目 按照建设项目分类, 使用功能包含两种及以上建设项目大类的建 设项目。 5 4 4 建设项目分类 建设项目分类 4.0.1 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交通出行特征和出行强度,建设项目共 划分为 10 个大类,30 个中类以及若干小类,见表 4.0.1。 大类依据建筑物功能确定, 中类在大类基础上按照项目的交通出 行特征进行划分,小类在中类的基础上按照出行率强度划分。 表 4.0.1 建设项目大类、中类划分表 大类 (建筑物类型) 分类代码 中类 T11 宿舍、集体公寓 T12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T13 普通住宅 T14 高级公寓 住宅 T1 T15 别墅 T21 专卖店、小型超市、门面类店铺 销售 T2 T22 综合性超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批发或零 售市场、集贸市场等 T31 银行、保险、证券交易所等 T32 娱乐中心、社区会所、活动中心等 服务 T3 T33 餐饮、酒吧等 T41 普通招待所、旅馆等 旅馆 T4 T42 酒店、宾馆、度假中心等 T51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 T52 商业写字楼 办公 T5 T53 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院所、研发中心等 T61 电影院、剧场等 T62 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 会展中心等 T63 体育馆、体育场、体育训练基地等 场馆与公园 T6 T64 城市公园、休憩广场、游乐场、旅游区等 6 T71 门诊部、诊所、体检中心等 医疗 T7 T72 住院部、疗养院等 T81 高等院校 T82 高中、中专、各类成人与业余学校 学校 T8 T83 初中、小学、幼儿园 T91 客运枢纽 T92 货运站 T93 加油站 交通 T9 T94 停车场、停车楼 T101 工业、仓储、农业建筑 其它 T10 T102 其它建筑 4.0.2 不同建设项目的出行率可按照分类确定(参见附录 B) 。 4.0.3 城市可依据本标准规定的建设项目分类,按照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要求以及项目区位,划分建设项目分类的小类。 7 5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5.0.1 建设项目符合下列第 1 至第 5 款任一规定时, 应进行交通影响 评价。 1 住宅、销售、服务、办公、旅馆类建设项目新增的建设规模达 到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 表 5.0.1 住宅、销售、服务、办公、旅馆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启动阈值取值范围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城市人 口规模 (万人) 项目位置 住宅类项目 销售、服务、办 公、旅馆类项目 城市中心区 3-8 1-3 中心城区除中心区外的其它地区 /卫星城中心区 5-10 2-5 200 其它地区 10-20 4-10 城市中心区 2-5 1-2 100-200 其它地区 3-8 2-5 100 - 2-8 1-5 2 交通设施类项目; 3 机动车配建停车泊位大于 100 个的场馆与公园、学校、医疗以 及其它类项目; 4 混合功能的建设项目,其总建筑面积或指标达到所含建设项目 分类中任一类的启动阈值。 5 管理部门认为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5.0.2 当建设项目的规模达到启动阈值 3 倍以上, 应对项目选址也进 行交通影响评价。 8 5.0.3 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多个相邻建设项目一起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5.0.4 城市应在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城市交通系统状况、建设项目 分类、区位和规模,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9 6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与时段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与时段 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6.1.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参照表 6.1.1 划定。 表 6.1.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规模与启动阈值之比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2 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主次干路围合的范围 2-3 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主干路围合的范围 3 建设项目邻近的主干路外下一条城市主次干 路围合的范围 6.1.2 城市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在表 6.1.1 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评价范围。 6.1.3 重要项目选址阶段的评价范围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周边 交通系统的状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6.2.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研究年限可根据项目区位、 规模与使用 性质,推荐采用表 6.2.1 规定的评价年限。 表 6.2.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评价年限 建设项目规模与启动阈值之比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3 正常使用初年 3 1.正常使用初年 2.正常使用后第 5 年,或总体规划/城 市综合交通规划目标年中的任一年 6.2.2 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其评价年限除应符合表 6.2.1 的规定 10 外,还应评价各分期投入正常使用的初年。 6.2.3 选址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年限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或 综合交通规划的中期或者远期年限确定。 6.2.4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不宜超过正在执行的城市总体 规划或综合交通规划的规划期限。 6.3 交通影响评价日与时段 6.3.1 评价时段的选择: 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 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为交 通影响评价时段;当两者不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 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均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6.3.2 交通影响评价日选择:按工作日、非工作日分别叠加评价时段 的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 交通负荷最大日作为交 通影响评价日; 当难以判断时, 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分别进行评价。 11 7 7 交通需求分析 交通需求分析 7.0.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需求和背 景交通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包含评价范围内动态与静态交通需求。交 通方式应包括与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相关的各种交通方式。 7.0.2 交通需求分析应与评价范围内综合交通规划和专项交通规划 的交通需求分析衔接。 7.0.3 交通需求分析的内容包括: 分析现状影响评价范围内的交通需 求与分布;对各评价年限、时段,预测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评 价范围内背景交通需求与分布。 7.0.4 交通需求分析应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手段, 宜使用目 前成熟的定量分析方法。 7.0.5 混合功能建设项目应综合考虑不同功能之间的内部交通出行 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12 8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8.0.1 在评价范围内,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在 任一地点达到或超过 8.0.2 任一款的指标规定时, 为建设项目的建设 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8.0.2 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1 路段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表 8.0.2-1 路段机动车显著影响指标 路段背景交通饱和度 (V/C) 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路段 饱和度(V/C)的增加值 饱和度0.60 0.04 0.60饱和度0.80 0.02 0.80饱和度 0.01 2 交叉口、项目出入口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交通服务水 平参见附录 C。 ) 表 8.0.2-2 交叉口、出入口机动车显著影响指标 背景交通服务水平 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 服务水平 A B C D、E、F D E、F E F F F 3 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导致评价范围内公交、自行车、步行、停 车等交通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即为显著影响。 8.0.3 处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地区,以及评价年限 13 内交通设施和交通政策规划有重大改变的城市范围(如中心区、公共 交通枢纽周围)的建设项目,其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可由相关部门 另行规定。 14 9 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9.0.1 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时, 必须对评价范 围内相关交通设施提出减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改善措施。 9.0.2 交通改善措施应根据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需求的交通影响程度, 提出对项目出入口、机动车、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停车等设施 的改善措施。 (具体内容参见附录 A) 9.0.3 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下列规定,则 建设项目可接受。 1 机动车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低于表 8.0.2-1 和表 8.0.2-2 规 定的显著影响指标。当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 F 时,改善后交 通运行指标不降低。 2 项目提出的公交、自行车、步行、停车设施改善方案可行, 则建设项目的影响可接受。 9.0.4 交通改善措施实施后, 交通系统运行仍未能达到可接受指标的 建设项目,应对项目选址、建筑规模和使用性质提出调整建议。 15 1010 附则 附则 10.0.1 本技术标准由 负责解释。 10.0.2 各地应根据本标准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10.0.3 本办法自 2008 年 X 月 1 日起施行。 16 附录 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内容 附录 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内容 A.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A.1.1 项目主要规划设计条件、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业态、项目建设方案等。 A.2 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介绍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介绍 A.2.1 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土地利用和交通建设情况,并依据相关规划,对评价 范围内各评价年限的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情况进行分析。 A.3 确定评价范围与年限确定评价范围与年限 A.3.1 按照本标准第六章的规定以及建设项目规模和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确定评 价范围与年限。 A.4 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分析 A.4.1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现状交通设施与交通运行情况, 并对现状交通进行评价。 A.4.2 现状交通调查根据资料情况可包括区位、使用功能类似项目的交通出行特 征调查和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流特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政策及措施调查等。 调查应包括交通建设项目和背景交通的高峰时段,连续调查时间不应少于 2 小 时。 A.4.3 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应对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停车设施、 影响范围对外交通联系等设施的供需情况和饱和度、服务水平、延误、排队、停 车等指标进行分析。 A.5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 A.5.1 利用成熟的交通预测方法,对评价范围内各评价年限和时段的背景交通、 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预测。 A.5.2 背景交通可根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交通模型及交通数据库预测,或根据 交通调查数据和评价范围规划发展情况进行预测。 A.5.3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选择要按照评价指标要求,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评价范围 内交通运行特征。 17 A.6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A.6.1 依照标准第八章的指标,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有无项目建设的情况下, 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设施/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评价由于项目建设新生成交通 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带来的影响程度。 A.6.2 评价包括:评价范围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公共交通、停车等交通 系统,交通设施包括项目出入口、道路路段、交叉口、行人、自行车道、公共交 通线路、站点、场站以及特殊使用的交通设施等。 A.7 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交通系统改善措施 A.7.1 评价范围内交通改善根据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需求的影响程度评价进行。交 通改善的内容可包括:项目内部交通系统与出入口、研究范围内的道路、交叉口 (匝道和道路出入口) 、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停车系统和其它特殊使用的 交通设施的改善措施。 A.7.2 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 优化建设项目内部道路与停车布局,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 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A.7.3 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改善 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完善道路网络,均匀分布交通需求; 2. 拓宽改造交通影响大的相关道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3. 交通影响大的项目和道路出入口或交叉口进行渠化和信号控制改造, 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4. 相邻路口的信号协调控制; 5. 分离不同特征交通流; 6. 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冲突; 7. 优化和改善公共交通站点、 枢纽与线路布局, 提高公共交通通行能力, 18 方便乘客; 8. 优化和改善自行车、行人交通系统,提高设施通行能力与安全性; 9. 优化停车设施布局,降低停车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的影响; 10. 特殊使用交通设施改善,提高特殊使用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A.8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A.8.1 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及建议应包括:评价结论、强制性措施和建议。对评 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为显著影响的建设项目评价结论应包含强制性措施。 A.8.2 评价结论应明确项目建成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明确交通改 善后建设项目新增交通的影响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调整技术经济指标。 A.8.3 强制性措施为建设项目实施必须执行的措施,是保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可 接受的前提条件。 A.8.4 建议包括建设项目内部或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推荐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19 附录 B 建设项目的大、中类划分及出行率参考表 附录 B 建设项目的大、中类划分及出行率参考表 表 B 建设项目的大、中类划分及出行率参考表 大类 (建筑物类型) 分类代码 中类 出行率 参考值 出行率单位 T11 宿舍、集体公寓 4-10 人次/百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T12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T13 普通住宅 0.8-4.0 T14 高级公寓 住宅 T1 T15 别墅 0.5-1.5 人次/户.高峰小 时 T21 专卖店、小型超市、 门面类店铺 5-20 人次/百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销售 T2 T22 综合性超市、百货商 场、购物中心、批发 或零售市场、集贸市 场等 10-40 5-25 人次/百 M 2 营业 面积.高峰小时 人次/百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T31 银行、保险、证券交 易所等 1.5-4.0 T32 娱乐中心、 社区会所、 活动中心等 2.5-6.5 服务 T3 T33 餐饮、酒吧等 3.0-7.5 人次/百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T41 普通招待所、旅馆等1.0-3.0 人次/套客房.高 峰小时 旅馆 T4 T42 酒店、宾馆、度假中 心等 1.5-3.5 1.0-4.0 人次/百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人次/套客房.高 峰小时 T51 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等 1.0-3.0 T52 商业写字楼 2.0-5.5 办公 T5 T53 企事业单位、科研设 计院所、研发中心等 1.5-3.5 人次/百 M 2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20 T61 电影院、剧场等 0.6-1.8 人次/座位.高峰 小时 T62 图书馆、博物馆、展 览馆、美术馆、科技 馆、会展中心等 1.5-3.5 人次/百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T63 体育馆、体育场、体 育训练基地等 0.2-0.8 人次/座位.高峰 小时 场馆与公园 T6 T64 城市公园、 休憩广场、 游乐场、旅游区等 10-100 人次/万 M 2 占地 面积.高峰小时 T71 门诊部、诊所、体检 中心等 150-400 人次/万 M 2 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医疗 T7 T72 住院部、疗养院等 1-4 人次/床位.高峰 小时 T81 高等院校 0.5-1.5 人次/每学生.周 末高峰小时 T82 高中、中专、各类成 人与业余学校 学校 T8 T83 初中、小学、幼儿园 5-20 人次/万 M 2建筑 面积.高峰小时 T91 客运枢纽 T92 货运站 T93 加油站 交通 T9 T94 停车场、停车楼 T101 工业、仓储、农业建 筑 其它 T10 T102 其它建筑 依据调查 数据或相 关专项指 标 21 附录附录 C 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及指标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及指标 表 C-1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标准 服务水平 每车延误(s) A 10 B 1120 C 2135 D 3655 E 5680 F 80 表 C-2 无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标准 服务水平 每车延误(s) A 10 B 1115 C 1625 D 2635 E 3650 F 50 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编制背景 一、标准编制背景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在今后相 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仍将处在土地开发和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 科学协调城镇大型建设 项目开发与交通系统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为此,在 2000 年左右,国内北京等特大城市首先引进了国外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对城 市开发项目新增交通需求, 给周围的交通系统运营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作为土地开发项目 决策的重要内容和协调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重要环节。 并逐步开始在全国推广, 继而成 为“畅通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由于国内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起步时间短,只有在大城市实施的经验,技术尚不成熟,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交通问题考虑薄弱。 为处于下一阶段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 评价遗留了太多的难题和压力, 把很多本来不属于交评范围的工作放在交评阶段解 决,造成规划体系、管理程序的混乱。 ? 各城市缺乏统一、 完善的交通影响评价的标准, 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参数确定随意, 使交通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大打折扣,造成交通影响评价成果的可信度降低。 ? 交通影响评价的管理比较乱,管理体制、程序不统一,相应造成对研究内容、结果 要求的不统一。 ? 交通影响评价的定位与目的不明确。 多数城市只是把交通影响评价作为城市控制性 详细规划容积率调整的依据, 造成交通影响评价随意修改上层法定规划的现象比较 普遍。 2006 年,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作为行业标准,编制 标准的目标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指标、 参数, 在大量调查的基 础上, 建立国内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标准框架和准则, 并提出交通影响评价编制的技术要求。 二、标准编制主要过程 二、标准编制主要过程 2006 年 6 月开始启动标准编制工作,610 月,撰写完成标准编制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