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pdf_第1页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pdf_第2页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pdf_第3页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pdf_第4页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8 卷第1 l期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2 年6 月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t h eC h in e s eS o c ie t yo fA g r ic u lt u r a lE n g in e e r in g 、,o I 2 8N o 1 l J u n 2 0 1 21 8 9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霍丽丽1 ,一,孟海波2田宜水2 ,赵立欣2 ,侯书林1 (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 0 0 0 8 3 ; 2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 0 0 1 2 5 ) 摘要:为分析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物理特性,该文选取自然晾晒后( 全水分8 左右) 的6 种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5 种 不同种类秸秆,细粉( 粒度0 4 1 0m m ) 后进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范同分别在 3 7 4 3 1 4 0 和4 8 4 0 2 0 0k g m 3 之间,静态和动态堆积角分别在4 4 。5 lo 和1 7 0 3 l。之间,与金属、橡胶材料的最人静 摩擦系数分别存0 4 5 0 5 5 和0 5 lO 6 2 之问,内摩擦系数在0 5 3 O 7 3 之间。不同地区乇米秸秆和不同种类秸秆的堆 积密度和堆积角均不同,秸秆品种和原料的均匀度对堆积密度有影响,不同种类秸秆堆积密度差异较大。原料的全水分 越高,堆积角越大。摩擦特性和流动特性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在秸秆原料的压缩、输送、储存等相,) 乏装备及工艺路线的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秸秆原料堆积特性的差异性。该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利用提供基础数 据支撑。 关键词:秸秆,物理特性,试验,堆积密度,堆积角,摩擦系数,流动特性 d o i: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2 6 8 1 9 2 0 1 2 1 1 0 3 1 中图分类号:T K 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2 6 8 1 9 ( 2 0 1 2 ) 一1 1 0 1 8 9 - 0 7 霍丽丽,孟海波,田宜水,等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J 农业工程学报,2 0 1 2 ,2 8 ( 1 1 ) :1 8 9 - - 1 9 5 H u oL ili,M e nH a ib o ,T ia nY is h u i,e ta 1 E x p e r im e n t a lm u d yo np h y s ic a l p r o p e r t yo fs m a s h e dc r o ps t r a w J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t h e C h in 雠S o c ie t y o f A g r ic u lt u r a lE n g in e e r in g ( T r a n s a c t io n s o f t h e C S A E ) ,2 0 1 2 ,2 8 ( 1 1 ) :1 8 9 1 9 5 in C h in e s e w it h 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0 引言 中国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相关调杏研究显示, 2 0 0 6 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为4 3 3 亿t 。 其中,可利用资源量约1 7 6 亿t D l。如何将农作物秸秆有 效利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目前,秸秆的能源化、 饲料化、基料化和肥料化等利用方式是研究热点【2 叫。而 这些都离不开秸秆的基本物理特性,其为秸秆类生物质 原料的加工、储存、输送等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目前,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绝大多数都是将其粉碎预 处理后再进行利用,不同利用方式其粉碎粒度差别较大, 本研究主要针对秸秆类生物质颗粒燃料( 颗粒直径6 1 0r a m ) ,原料的粉碎粒度小于等于1 0m r r l。粉碎后的 秸秆类生物质原料属于松散原料。国内外对松散原料物 理特性的研究中,针对农业粮食作物种子和谷粒研究较 多,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0 1 。还有针对木屑的 研究,如木质散碎物料研究得出物料的水分对堆积密度和 堆积角有一定影响 1 1 - 1 3 】。关于秸秆,孟海波、孙占峰等对 整根秸秆的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学特性进行分析I l“, 为收获机械和粉碎机械等提供基础参数;饶应昌给出外 摩擦系数参考数值,内容只分粗细2 种秸秆原料,并没 有给出具体粒度【16 】:隋美丽获得粒度在1 0 3 0m m 范围 收稿日期:2 0 1 1 0 7 1 l修订 j 期:2 0 1 2 - 0 5 0 2 基金项目:公盏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 2 0 1 0 0 3 0 6 3 - 0 3 ) 作者简介:霍昕晤( 1 9 8 5 一) ,女,博士生,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方向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1 0 0 0 8 3 。E m a il:h u o lili6 6 6 1 2 6t o n i 通信作者;侯书林( 1 9 5 9 - - ) ,男,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 造方面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lO 0 0 8 3 。E m il:h s l0 1 0 1 2 6 c A ) in 内玉米秸秆的粒度与堆积角、内摩擦角和滑动摩擦角的变 化规律,以及静堆积角、内摩擦系数、滑动摩擦系数的范 围 1 7 ;李永军发现陶瓷颗粒和玉米秸秆粉混合物和斜管 的滑动摩擦系数与各成分的体积系数旱线性关系f 1 8 1 。田 宜水对粒度为5 3 0m ill的切碎秸秆进行了理化特性研 究 1 9 】。现有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内容不够具体。 本试验选取5 种不同种类秸秆和6 个不同地区的玉 米秸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堆积密度、堆积角、原料 与外界物的外摩擦系数、原料内部之间的内摩擦系数、 流动特性等物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原 料的压缩、输送、储存等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选型提 供基础性参考数据,对实现生物质原料的规模化应用具 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设备 9 3 Q S 1 6 0 型铡草机( 固安县双桥农牧机械厂) 、 H L P 粉碎机( 筛孔径1 01 1 1 1 1 1 ,北京环亚天元机械有限公 司) 、1 0 1 I A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河南省鹤壁市天弘仪 器有限公司) 、P L 2 0 0 2 0 1 型电子天平( 精度0 0 lg ,瑞 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B S A 2 2 3 S C W 型分析天平( 精 度0 0 0 0 1g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G Z S 1 自 动标准振筛机( 河南省鹤壁市天弘仪器有限公司) 、标 准样品分析筛( 方孔,筛孔尺寸分别为0 4 5 ,0 6 ,l, 3 3 ,6 ,1 0m m ,河南省鹤壁市天弘仪器有限公司) 、堆 积密度测量仪( 容积为5L ,自制,有效直径为1 6 7m m , 有效高度为2 2 8 m m ) 、堆积角测量仪( 自制, 4 0 L ) 、 H Z J 型振动平台( 新乡伟达振动设备有限公司) 、外摩 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2 年 擦系数测定仪( 自制,3 5 0 m m x 6 5 0 m m x l0 0 0 m m ) 、集 料框、角度尺、试验用平板( 规格3 0 0m m x 6 0 0m in x 6 F ilm ) 、Z J 2 型等应变直剪仪、游标卡尺、钢板尺、百 分表、角度尺、计时器、托盘等。 1 2 试验方法 1 2 1 试验原料 本试验选取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 安徽6 个地区的玉米秸,以及河北地区的玉米秸、小麦 秸、大豆秸秆、棉秸和花生壳5 大类生物质原料作为研 究对象。 将采集的各类秸秆自然晾晒达到水分平衡后,首先 用铡草机粗粉( 2k g ) ,再用细粉机细粉,然后取约5 0 0g 秸秆原料测试全水分( 见表1 ) 和粉碎后的原料粒度,其 余保留作为其他物理特性测试样品。粒度筛分用自动筛 分机,振动3 0s 后,采用一系列不同尺寸的分析筛进行 筛选,称质量,并对原料粒度分布进行分析,并计算均 匀度,试验重复3 次取平均值,原料粒度分布,如表2 , 原料的均匀度由原料6 0 通过的筛孔宽度与lO 通过的 筛孔宽度之比计算,数值越小,均匀度越好。 表1 不同秸秆原料全水分测定 T a b le1T o t a lm o is t u r eo fd if f e r e n tc r o ps t r a w sm a t e r ia l 表2 不同秸秆原料的粒度分布 T a b le2 G r a n u la r it yd is t r ib u t io no fd if f e r e n tc r o ps t r a w sm a t e r ia l 絮” ! :三鲨垦垦兰亘竺些 均锨 地吒0 4 5 0 61 03 36 01 0 0 1 0 0 内蒙玉米秸4 46 41 3 03 0 55 1 31 0 01 0 01 1 7 黑龙江玉米秸 5 81 0 01 5 93 9 I6 3 51 1 0 09 7 河北玉米秸6 7lI 91 9 04 2 86 7 01 0 01 0 08 3 河南玉米秸 9 01 4 81 9 I3 0 87 8 31 0 0 | 0 011 I 山东玉米秸4 28 01 2 ,72 8 24 2 81 0 0 t 0 01 0 0 安徽玉米秸 1 0 11 7 52 5 45 3 97 3 31 0 01 0 01 0 7 河北小麦秸 2 23 34 01 1 52 1 38 01 0 02 4 河北豆秸3 55 07 32 0 33 7 41 0 01 0 09 0 河北棉秸 5 58 61 2 42 8 94 9 07 01 0 01 0 0 河北花生壳4 07 71 4 22 2 8 3 7 56 5t 0 09 5 1 2 2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与参照标准 1 ) N Y 厂r1 8 8 1 2 - 2 0 1 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 法第2 部分:全水分 2 ) 腰厂r9 0 1 4 3 1 9 9 9 连续输送设备散粒物料粒度 和颗粒组成的测定 3 ) ( ( N Y T1 8 8 1 6 - 2 0 1 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 法第6 部分:堆积密度 4 ) O B T9 0 1 4 7 1 9 9 9 连续输送设备散粒物料堆积 角的测定 5 ) ( J B T9 0 1 4 9 1 9 9 9 连续输送设备散装物料外摩 擦系数的测定 6 ) ( J B T9 0 1 4 8 1 9 9 9 连续输送设备散粒物料抗剪 强度的测定 7 ) 流动特性评价方法 流动特性表征原料的流动性,分为剪切类和流动类。 剪切类主要测原料的内摩擦系数。流动类最常用的方法 C a r t 流动性指数法,采用堆移l角( 静态) 、压缩率、板 勺角、均匀度4 个指标来评价原料的流动性能,满分为 1 0 0 分,4 项指标分别为2 5 分,具体评分参见文献【2 1 1 。 其中静态堆积角度数评价流动特性等级见表3 f 2 0 1 。压 缩率是原料( j 然堆积时和振实后的体积变化率,通常用自 然堆积密度与振实堆积密度来表示,由( 1 ) 式计算得出。 板勺角是将埋在原料里的板勺垂直向上提起,在板勺上 原料堆积,测其底角即为板勺角。其值用板勺提起后的 角度和板勺受到冲击落料后的角度平均值来表示,见公 式( 2 ) 。 K :鱼二1 0 0 ( 1 ) 氏 式中,K 为压缩率,;肌为振实堆积密度,k m 3 ;风 为自然堆积密度,k g m 3 。 伊:堑鱼( 2 ) 。 2 式中,只,为板勺提起后的角度,( 。) ;B :为板勺受冲击落 料后的角度,( o ) 。 表3 静态堆积角对流动性评价 T a b le3F lo wp r o p e r t ye v a lu a t io no na c c u m u la t e da n g le 静态堆积角”)时流动性件价 2 5 3 0 3 l3 5 3 6 4 0 4 1 4 5 4 6 优 良 一般 差 极蔗 流动性指数为4 个指标评分总和,从O 1 0 0 ,分7 个等级,由低到高表示原料流动性的好坏e2 1 1 ,见表4 。 表4 流动性评价指标 T a b le4 F lo wp r o p e r t ye v a lu a t io n 流动性指数对流动性评价 9 0 1 0 0最好 8 0 8 9 7 0 7 9 好 般 4 0 5 9 2 0 3 9 差 最差 第1 1 期 霍丽丽等: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1 9 l 2 结果与分析 2 1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物理特性 不同地区粉碎后玉米秸秆数据分析见表5 。自然、 振实堆积密度和动态堆积角有一定差异,其他指标无显 著差异。 表5 不同地区粉碎后玉米秸秆数据分析 T a b le5A n a ly s iso f c o r ns t r a wf r o m d if f e r e n t a r e a 汪蕴备表参照值F 0 0 5 = 3 11 ;m ,m 分别为原料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 西,d 咕分别为原料的静态和动态堆积角;卢小掣1 分别为原料与金属材料的 最大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2 、舭2 分别为原料与橡胶材料的最大静 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西为原料的内摩擦角( 。) ,t a n O 为原料的内摩 擦系数,下同。 2 1 1 堆积密度特性测试 为消除水分对堆积密度的影响,将堆积密度数值换 算为干物质堆积密度。粉碎后玉米秸秆的自然堆积密度 在6 3 2 4 9 4 4 7k g m 3 之间,振实堆积密度在6 9 2 0 1 lO 9 3k g m 3 之间。据表2 分析,用同一粉碎机粉碎不同 地区玉米秸秆原料,堆积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内蒙古和 河南地区玉米秸秆堆积密度最小,山东和安徽地区其次, 黑龙江和河北地区最大,如图l所示。 口自然堆积密度口振实堆秘密度园均匀度 1 2 lI 1 0 9 姜 8 霹 7 6 内譬翼,_ 汀阿北妒向J _ _ 尔宜徽 图l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的堆积密度 F ig 1 B u lkd e n s it yo f c o r ns t r a wf r o md if f e r e n ta r e a 对于同一种类秸秆,均匀度对堆积密度有较大影响。 由表2 可知,同一粉碎机粉碎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粉碎 后的原料存在一定的粒度差异,黑龙江、河北玉米秸均 匀度较好,均小于lO ,粉碎原料较均匀,内蒙、河南玉 米秸秆均匀度较差,均大于1 l。 均匀度越好的原料,堆积密度越大,如图l所示。 因为,粉碎的玉米秸秆粒度越均匀,原料粒子之间的间 隙越少,排列越紧密,堆积密度越大。 堆积密度对原料的仓储设计具有直接参考价值,不 同地区玉米秸秆原料仓储和输送设备的设计中应充分考 虑到地区性差异,内蒙古、河南地区的相应设备尺寸应 加大,以适应原料的空间需求。 2 1 2 堆积角特性测试 不同地区粉碎后玉米秸秆的静态堆积角在4 8 0 5 1 。 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且均大于4 6 。,属于流动 性极差的原料。粉碎玉米秸秆属于轻质疏松原料,极容 易堆积。 动态堆积角在1 7 0 3 lo 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P ( o 0 5 ) , 内蒙地区的玉米秸秆动态堆积角比其他地区略小。这是 由于内蒙玉米秸秆的均匀度差,振动时,原料较大粒径 的粒子更容易滑落。 对于不同地区粉碎后玉米秸秆,原料的全水分直接 影响静态和动态堆积角的变化,如图2 所示。随着全水 分增大,动态堆积角越大。原因是含水量增大,原料颗 粒之间黏聚力增大,导致堆积角随湿度增加而增大。 6 0 5 0 f 4 0 ¥ 萋3 0 等 2 0 1 0 0 1 0 O 9 , 5 9 0 述 丧 8 , 5 芒 刹 8 0 75 7 0 山茹黑龙 一河北河钉lh 乐安徽 图2 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的堆积角 F ig 2 A c c u m u la t e da n g leo f c o r ns t r a wf r o md if f e r e n ta 托a 2 1 3 摩擦系数挎| :生测试 不同地区粉碎后玉米秸秆的内外摩擦系数变化均不 显著( 尸 0 0 5 ) ,见表5 ,不同地区玉米秸秆与金属的 最大静摩擦系数胁l在0 4 9 0 5 5 之间,滑动摩擦系数服l 在0 4 3 O 4 7 之问;与橡胶的最大静摩擦系数,2 在 O 5 8 O 6 0 之间,滑动摩擦系数F 鸵在0 4 5 O 5 6 之间; 原料的内摩擦系数t 姐西在0 6 2 0 7 3 之间。玉米秸秆的 内摩擦系数大于原料与橡胶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原料 与金属材料的摩擦系数,如图3 所示。 口内颦口黑龙江日河北口河南口山东口安徽 图3 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的摩擦系数 F ig 3 F r ic t io nc o e f f ic ie n to f c o r ns t r a wf r o md if f e r e n ta r e a 外摩擦系数对确定秸秆原料加工设备的动力功率、 摩擦副材料的选用,对摩擦表面加工工艺的确定,对摩 擦磨损机理的研究等都有参考价值。不同地区的粉碎后 司lq望0000席镰撞靠镰立,lJlll蝴园越锄氏三三陵懿基收姣心艇心日F卜卜卜上 所 舀q & a蝴国周銎斟,i0【概。;l,翔潮嗣凇盟粕,i障箧静西96i拣嫠一国目随口一圜登,一00嵯 加 肋 柏 加 O “ o 粤赫峨鞲誊 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2 芷 玉米秸秆的内外摩擦特性基本一致,这简化了秸秆类压缩 机具的设计,可将同一型号的秸秆压缩机具适应不同地区 的玉米秸秆,只需根据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的堆积密度不 同,调节进料量,以满足压缩机具的生产率要求即可。 静态堆积角和内摩擦角都能反映出原料的内摩擦特 性。静态堆积角表示单粒物料在物料堆上滚落能力,是 内摩擦特性的外观表现。内摩擦角反映散粒物料层与层 间的摩擦特性。数值上堆积角始终大于内摩擦角,对无 黏聚力的散粒物料,堆积角等于内摩擦角。粉碎后玉米 秸秆的内摩擦角中在3 lo 3 6 0 之间,比静态堆积角小, 可见,玉米秸秆原料自身存在一定的黏聚力。 2 1 4 流动特性测试 不同地区粉碎后玉米秸秆的流动性差异不大,采用 静态堆积角判断玉米秸秆的流动特性极差,如前所述。 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的内摩擦系数在0 6 2 O 7 3 之间,摩 擦系数较大,属于不易流动原料,这与堆积角评价流动 特性相吻合。而采用C a r r 指数法评分后,流动性指数范 围在6 3 6 8 之间,流动性能为一般,如图4 所示,与堆 积角评价流动性有差异,原因是C a r r 指数法中的4 个指 标中,压缩率指标评分较高。秸秆原料属于极松散原料, 振实后原料仍然疏松,存在较大的空隙,使得压缩率对 流动性指数的评分值较高,从而流动性指数法评价流动 性为一般,建议适当降低C a r r 指数法评价流动性级别, 以便更好评价松散原料的流动特性。 山筘型坛r l忙1 柏 、奠徽 图4 不同地区玉米秸秆的流动性指数 F ig 4 F lo wp r o p e r t yo f c o ms n a wf r o md if f e r e n ta r e a 2 2 同一地区不同种类秸秆 不同种类粉碎后秸秆测试数据分析见表6 。自然堆 积密度和振动堆积密度有很大差异,静态、动态堆积角 以及滑动摩擦系数差异显著,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表6 不同种类秸秆原料的数据分析 T a b le6 A n a ly s iso f d if f e r e n tc r o ps t l a w s 指标 笔慧 方差, 嚣 极差RF 值显著性 p , ( k g 。m 1 1 0 7 7 41 9 4 0 8 l3 4 0 01 0 5 0 36 6 8 “ p 以k g n 1 1 ) 1 4 2 4 94 0 5 8 2 75 0 2 61 5 0 4 78 0 0 ” 嘶K 。) 4 7 6 01 2 3 02 8 87 0 06 0 3 鲋t 。) 2 5 4 01 8 3 03 6 89 肿1 1 3 儿lO 4 90 0 0 1 00 0 20 0 91 6 9 m IO 4 30 0 0 0 80 0 2O 0 71 7 8 胁2 O 5 70 0 0 2 00 0 30 1 2 2 3 9 “n O 4 70 0 0 3 40 0 50 1 34 2 5 t a n 西0 6 00 0 0 2 2O 0 30 1 22 3 6 注:经查表参照值F oo s - 3 3 6 。 2 2 1 堆积密度特性测试 不同种类粉碎后的秸秆,堆积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 P O 0 5 ) ,见表6 。小麦秸秆的堆积密度最小,自然和 振实堆积密度分别为3 7 4 3 和4 8 4 0k g m 3 。大豆秸秆和 棉秸的堆积密度最大,自然堆积密度约为1 4 0k g m 3 ,振 实堆积密度可达2 0 0k g m 3 左右,如图5 所示。 采用同一粉碎机粉碎秸秆,不同种类秸秆的均匀度 相差较大,粉碎后小麦秸的均匀度最好,但堆积密度最 小。这是因为小麦秸秆为空心茎,仅由外部表皮构成, 内部中空,且外表皮本身密度较小,使得小麦秸秆的堆 积密度比其他秸秆要小得多。玉米秸秆由表皮和髓构成, 髓部所占空间较大,且髓质地疏松,孔隙多,致使玉米 秸秆本身密度较小,堆积密度也较小。大豆秸秆、棉秸 均为实心茎,本身结构较密实,其堆积密度也较大。可 见,仅关注均匀度对不同种类秸秆的堆积密度影响是不 够的。不同种类秸秆的堆积密度与秸秆自身组成结构直 接相关。 口自然堆秘带膻口振实堆税密鹰囵均匀膻 f : 、 :t 、 |l匡:脯。匡冀雾 二 t : 、 : 据图5 分析可知,堆积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类原料, 花生壳、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所需体积分别是大豆秸秆 和棉秸的1 1 5 倍、1 5 倍和近4 倍,因此,为避免玉米 和小麦秸秆等原料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储存时应考虑将 其预压处理。 2 2 2 堆积角特性测试 不同种类粉碎后的秸秆,静态堆积角在4 4 0 5 lo 之 间,存在一定差异( P O 0 5 ) 。小麦和花生壳静态堆积 角小于4 6 。,属于流动性差的原料,而玉米秸、大豆秸 口动奄坩髟i墙口艘态堆髟:角囵个水分 一,iiliil, J 、“,t ,n愉n 佗c 图6 不同种类秸秆的堆积角 F ig 6A c c u m u la t e da n g leo f d if f e r e n tc r o ps t r a w s | | IJ | | | | | | | | | | | | | i 丽豳蘑弼洲捌捌辆翻娴煎0丽燃燧鳓躐-oo_xx_1H墼燃网豳避 刚酗 一 删冈黼黼隧 黼 一 觚翮删蕊嬲潮隅雠燃网麟豳燧0网图麟ch“u_凹 砌蚰加如m如撕m 0 峥求乓辞 蛐 躺 鲫 “ 加 第1 1 期霍丽丽等: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秆和棉秸属于流动性极差的原料。动态堆积角在2 2 。 3 1 0 之间,存在差异( P 0 0 5 ) 。秸秆类粉碎后原料与橡胶材料的最大静摩擦 系数触在0 5 lO 6 2 之间,滑动摩擦系数触在0 4 1 O 5 4 之间,不同种类粉碎后秸秆原料略有差异( 户( 0 0 5 ) , 小麦秸秆的滑动摩擦系数最低。不同种类秸秆的内摩擦 系数t a n O 在O 5 3 O 6 5 之问,无明显差异。同种秸秆原 料的内摩擦系数均大于其与外界材料的摩擦系数,如图 7 所示。 口小麦秸Q 玉米秸目,秸目棉秸a 花z 扛先 图7 不同种类秸秆的摩擦系数 F ig 7 F r ic t io nc o e f f ic ie n to f d if f e r e n tc r o ps 仃a w s 不同种类粉碎后秸秆原料的摩擦特性对相应的生物 质压缩成型机具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秸秆原 料与金属材料的摩擦系数数值的测定可直接为环模式生 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的关键部件环模和压辊的材料及热 处理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保证关键部件的耐磨性 和硬度,延长使用寿命。 采用橡胶类皮带输送设备输送秸秆类原料时,不同 地区的玉米秸秆与橡胶材料的摩擦系数变化不大,为保 证原料的输送量,可设计同一材质的皮带输送设备,只 需考虑原料的堆积密度不同,所需输送空间不同即可。 而不同种类的秸秆为保证输送量,不仅考虑原料的堆积 密度,还需考虑与输送皮带材料的摩擦作用,小麦和花 生壳可归为类,设计相同材质皮带。玉米秸、大豆秸 秆和棉秸为另一类。 粉碎后不同种类秸秆的内摩擦角西在2 8 。3 3 。之 间,比静态堆积角小。可见,不同种类的秸秆原料自身 均存在较大的黏聚力。全水分最小的小麦秸秆,其堆积 角最小,内摩擦角也最小。 2 2 4 流动特性测试 粉碎后秸秆类原料的流动性指数在5 9 7 2 之间,如 图8 所示。不同种类秸秆的流动特性有所不同,大豆秸 秆和棉秸的流动性指数分别为6 l和5 9 ,流动性能较差; 其次为花生壳,流动性指数7 0 ;小麦流动特性指数为7 2 , 流动性能较好,从内摩擦系数也可看出,小麦的内摩擦 系数最小,流动性能相对较好。 采用C a r r 指数法评价级别比堆积角对流动特性评价 级别高,如前所述。对于秸秆类轻质松散原料,建议将 流动特性指数对应的评价降低一级,以便更好地反映出 秸秆原料的流动特性。 l、米桔 小麦聃,秸馆砧 托jo 图8 不同种类秸秆的流动性指教 F ig 8 F lo wp r o p e r t yo f d if f e r e n tc r o pS W a w s 设计秸秆类原料输送和仓储装备时,应考虑不同种 类秸秆流动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原料设计与之适应的相 关设备。 3 讨论 不同地区的玉米秸秆的各指标中堆积密度和动态堆 积角有差异,原因可能与玉米种植品种有关,不同品种 的秸秆粉碎后原料的均匀度有一定差异。内蒙古地区玉 米秸秆粉碎后的均匀度最差,堆积密度最小,河南、山 东和安徽地区其次,黑龙江和河北地区玉米秸秆粉碎后 的均匀度最好,导致堆积密度最大。粉碎后原料的均匀 度不同,也对动态堆积角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同地区的 玉米秸秆的摩擦特性和流动特性均无显著差别。 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类秸秆的各指标中堆积密度、堆 积角、流动特性以及与橡胶的滑动摩擦系数有一定差异 ( p O 0 5 ) ,特别是堆积密度差异非常大,玉米秸秆、花 生壳、大豆秸秆和棉秸的自然堆积密度分别约为小麦秸 秆的2 5 倍、3 3 倍、3 8 倍和近4 倍,这不仅与秸秆的 粉碎均匀度相关,而且与秸秆本身的结构组织更为密切 相关,小麦秸秆茎杆中空,只有外表皮层,因此堆积后 孔隙较多,堆积密度最小。玉米秸秆虽然含有中间层。 但中间为髓质部分,质地较轻,堆积密度也不高,花生 壳自身的组织致密程度也不及棉秸和大豆秸秆,棉秸和 大豆秸秆的组织结构最密实,堆积密度相应最高。由于 粉碎的均匀度和全水分影响,小麦秸秆的动态堆积角最 小。秸秆类原料均属于流动性差的范畴,小麦和花生壳 流动性差,玉米秸、大豆秸秆和棉秸流动性极差。原因 是与秸秆自身的结构组织相关,秸秆类原料不如沙石、 土或粮食种子等其他散粒体结构密实,秸秆原料属于松 散类原料,这可能是导致其流动性差的根源。 如柏如柏m 0 们 ” 们 o 晕龋嚼鹭蚩 1 9 4农业T 程学报 2 0 1 2 住 4 结论 1 ) 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分别为3 7 4 3 1 4 0 和4 8 4 0 2 0 0k g m 3 之间,静态和动态堆积角分别在 4 4 。5 l。和1 7 。3 1 。之间。不同秸秆原料,堆积密度差 异显著,内蒙古和河南玉米秸秆堆积密度较小。秸秆品 种和均匀度对堆积密度影响较大,秸秆品种远大于均匀 度对堆积密度的影响。玉米秸秆、花生壳、大豆秸秆和 棉秸的自然堆积密度分别约为小麦秸秆的2 5 倍、3 3 倍、 3 8 倍和近4 倍。均匀度好的原料,堆积密度较大。不同 地区玉米秸秆动态堆积角有一定差异,河北、河南两地 的玉米秸秆最大。不同种类秸秆堆积角不同,玉米秸秆 最大,小麦秸秆最小。同种原料的堆积角随原料全水分 的增加而增大。 2 ) 摩擦特性中,与金属、橡胶材料的最大静摩擦系 数范围分别为0 4 5 0 5 5 和0 5 l0 6 2 ,内摩擦系数为 0 5 3 - 、,0 7 3 ,不| - J 地区粉碎玉米秸秆和不同种类粉碎秸秆 的最人静摩擦系数差异均不大。秸秆类粉碎原料属丁- 流 动性差的原料,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差异不大,大豆秸秆 和棉秸的流动性能较差,小麦秸秆的流动性能略好。 3 ) 秸秆原料的压缩、输送、储存等相关装备及工艺 路线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粉碎秸 秆原料之间物理特性的差异性,特别是堆积密度和堆积 角差异较大。 4 ) 流动特性缺少相应的测试方法,该文用堆积角、 内摩擦系数及C a r r 指数法分别对流动特性进行评价,表 明对秸秆松散类原料,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流动特性的评 价级别存在一定差异,建议降低C a r r 指数评价级别,以 便更好反映出粉碎秸秆的流动特性。 本试验只针对粉碎后粒度小于1 0iT lm 的秸秆类原料 进行分析,建议下一步针对不同粉碎粒度的秸秆类原料 物理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为秸秆的能源化、饲料化、基 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础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崔明,赵立欣,田宜水,等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 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J 农业工程学报,2 0 0 8 ,2 4 ( 1 2 ) :2 9 1 2 9 6 C u iM in g ,Z h a oL ix in ,T ia nY is h u i,e t a 1 A n a ly s isa n d e v a lu a t io no ne n e r g yu t iliz a t io no f m a in c r o p s t r a w r e s o u r c e sinC h in a J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t h eC h in e s eS o c ie t y o fA g r ic u lt u r a l E n g in e e r in g (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t h eC S A E ) , 2 0 0 8 ,2 4 ( 1 2 ) :2 9 1 - - 2 9 6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2 霍丽丽,孟海波,田宜水,等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 饲料的对t L lJ 中国农学通报,2 0 1 1 ,2 7 ( 8 ) :3 2 8 - - 3 3 3 ( in 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H u oL ili,M e n gH a ib o , T ia nY is h u i,e ta 1 C o m p a r is o no f b io m a s s p e lle t o fs t r a wa n d p e lle tf e e d J C h in e s e A g r ic u lt u r a lS c ie n c eB u lle t in ,2 0 1l,2 7 ( 8 ) :3 2 8 3 3 3 ( in 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3 田宜水,赵立欣,孙隔英,等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分析与 评价【J 】中国工程科学,2 0 11 ,1 3 ( 2 ) 12 4 2 8 T ia nY is h u i,Z h a oL ix in ,S u nL iy in g ,e ta 1 A n a ly s isa n d e v a lu a t io no na g r ic u lt u r a lb io m a s sr e s o u r c e s J E n g in e e r in g S c ie n c e s ,2 0 1l,1 3 ( 2 ) :2 4 2 8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 a b s t r a c t ) 4 】杨中半,郭康权,朱新华,等秸秆资源工业化利用产业 及模式【J 农业工程学报,2 0 1l,1 7 ( 1 ) :2 7 - - 3 1 r a n gZ h o n g p in g ,G u oK a n g q u a n ,Z h uX in h u a ,e ta 1 S t r a w r e s o u r c e su t iliz in gin d u s t r ya n dp a t t e r n J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 t h eC h in e s eS o c ie t yo fA g r ic u lt u r a l E n g in e e r in g ( T r a n s a c t io n s o ft h eC S A E ) ,2 0 1 l,1 7 ( 1 ) :2 7 3 1 ( inC h in e s ew it h 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5 】管小冬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 0 0 6 2 2 ( 增刊1 ) :1 0 4 1 0 6 G u a n X ia o d o n g A n a ly s iso fc r o ps t a lku t iliz a t io n J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 t h eC h in e s eS o c ie t yo f A g r ic u lt u r a lE n g in e e r in g (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t h eC S A E ) ,2 0 0 6 ,2 2 ( S u p p 1 ) :1 0 4 一1 0 6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6 】冯伟,黄力程,李文才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 济分析:一个理论框架【J 】生态经济,2 0 1l( 2 ) :9 4 - - 9 6 F e n gW e i,H u a n gL ic h e n g ,L iW e n c a iAt h e o r e t ic a lf r a m e w o r k f o re c o n o m ica n a ly s iso fc r o p sr e s id u e su t iliz a t io nin C h in a J E c o lo g ic a lE c o n o m y ,2 0 1l( 2 ) :9 4 9 6 ( in 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7 】 M o le n d aM ,T h o m p s o nSA ,R o s sLJ F r ic t io no fw h e a tO n c o r r u g a t e da n ds m o o t hg a lv a n iz e ds t e e ls u r f a c e s J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c u lt u r a lE n g in e e r in gR e s e a r c h ,2 0 0 0 ,7 7 ( 2 ) :2 0 9 219 【8 】S h in o jS u b m m a n ia n ,RV is w a n a t h a n B u lkd e n s it ya n d f r io r io nc o e f f ie ie n t so f s e le c t e dm in o rm ille tg r a in sa n d f lo u r s J J o u r n a lo fF o o d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7 ,8 1 ( 1 ) :1 1 8 1 2 6 9 】S j n g hTl( G o s w a m iM e c h a n ic a lp r o p e r t ie so fc u m ins e e d ( C u m in u mc y m in u mL in n ) u n d e rc o m p r e s s iv elo a d in g J J o u r n a lo f F o o dE n g in e e r in g ,1 9 9 8 ,3 6 ( 3 ) :3 1 l一3 2 1 1 0 R o s e n t r a t e rKA ,R ic h a r dTL ,B e r nCJ ,e ta 1 E c o n o m ic s im u la t io nm o d e lin go fr e p r o c e s s in ga lt e r n a t iv e sf o rc o r n m e s a b y p r o d u c t s【J 】R e s o u r c e s ,C o n s e r v a t io n a n d R e c y c lin g ,2 0 0 3 ,3 9 ( 4 ) :3 4 1 - - 3 6 7 11 R a g la n dKW ,A e n sDJ ,B a k e r AJ P r o p e r t ie so fw o o df o r c o m b u s t io na n a ly s is J B in - r e s o u r c eT e c h n o lo g y ,1 9 9 1 , 3 7 ( 2 ) :1 6 1 1 6 8 1 2 】H a y k m - A c m a LC o m b u s t io n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o fd if f e r e n t b io m a s sm a t e r ia ls J E n e r g yC o n v e r sM a n a g e , 2 0 0 3 ,4 4 ( 1 ) : 1 5 5 1 6 2 1 3 周捍东,徐长妍,丁沪闽木材散碎物料基本堆积特性的 研究 J 木材加工机械,2 0 0 2 ( 6 ) :7 1 7 Z h o uH a n d o n g ,X uC h a n g y a n ,D in g h u m in S t u d ie so nt h e b a s ic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o fw o o d e nb u lkm a t e r ia ls J W o o d P r o c e s s in gM a c h in e r y ,2 0 0 2 ( 6 ) :7 1 7 ( inC h in e s ew it h 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14 孟海波,韩鲁佳秸秆物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 与应用前景 J 中围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3 ,8 ( 6 ) :3 8 4 1 M e n gH a ib o ,H a nL u j ia A n a ly s is o fa p p lic a t io na n d p r o s p e c t sa n ds t u d ys t a t u so ft h ep r o c e s s in gp r o p e r t ie so f s t r a wm a t e r ia ls J J o u r n a lo fC h in aA 鲥c u lt u r a l U n iv e r s it y 2 0 0 3 ,8 ( 6 ) :3 8 - - 4 1 ( inC h in e s e 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第1 1 期 霍丽丽等: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1 9 5 【1 5 】孙占峰,蒋恩臣稻草秸秆力学特性研翘J 】东北农业大 学学报2 0 0 7 ,3 8 ( 5 ) :6 6 0 - - 6 6 4 S u n Z h a n f e n g , J ia n gE n c h e n S t u d y o nm e c h a n ic a l p r o p e r t ie so ff ic es t r a w J 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A g d c u lt u r a l U n iv e r s it y ,2 0 0 7 ,3 8 ( 5 ) :6 6 0 - - 6 6 4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 a b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