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轨迹跟踪精度控制仿真研究.pdf_第1页
机械手轨迹跟踪精度控制仿真研究.pdf_第2页
机械手轨迹跟踪精度控制仿真研究.pdf_第3页
机械手轨迹跟踪精度控制仿真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2 卷第lO 期计算机仿真2 0 1 5 年1 0 月 文章编号:1 0 0 6 9 3 4 8 ( 2 0 1 5 ) 1 0 0 3 1 4 0 4 机械手轨迹跟踪精度控制仿真研究 梁伟平,王佳荣 ( 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河北保定0 7 1 0 0 3 ) 摘要:由于机械手模型具有多自由度的关节机械结构,且关节之间强耦合,为提高跟踪精度,研究有效解除各关节之间耦合, 实现机械手轨迹跟踪控制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将耦合严重的二自由度机械手进行解耦,使之变为2 个二阶积分子系 统。然后对上述子系统设计采用近邻L M 算法的神经网络a 阶逆系统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系统不但可实现 机械手的线性化解耦控制,而且控制过程中仅用位置反馈就可以实现机械手的快速轨迹跟踪,在不需要改变控制器参数的 前提下,能对不同频率、不同波形乃至不同幅值的曲线实现精确跟踪。 关键词:机械手;线性化解耦;神经网络逆系统;轨迹跟踪 中图分类号:T P 2 7 3文献标识码:B S im u la t io nS t u d yo fT r a j e ct o r yT r a ck in gP r e cis io n C o n t r o lf o rR o b o tM a n ip u la t o r s L I A N GW e i p in g ,W A N G J ia r o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o fA u t o m a t io n ,N o r t hC h in aE le ct r ic P o w e rU n iv e r s it y ,B a o d in gH e b e i0 7 1 0 0 3 ,C h in a ) A B S T R A C T :S in cem o s to ft h er o b o tm a n ip u la t o r sm o d e lh a v em u lt ip led e g r e e so ff r e e d o mj o in tm e ch a n ic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s t r o n gco u p lin gb e t w e e nt h ej o in t s ,itisn e ce s s a r yt o r e s e a r chat r a j e ct o r yt r a ck in gco n t r o lm e t h o dw h ich ca ne f f e ct iv e lyr e lie v et h eco u p lin gb e t w e e nt h eJ o in t so fr o b o t T h isp a p e rm a k e st h er o b o tm a n ip u la t o rs y s t e min t oa t w os e co n d o r d e r in t e g r a ls u b s y s t e mb yd e co u p lin gt h et w od e g r e e so ff r e e d o mm a n ip u la t o rs y s t e m s T h e nw ed e s ig n aco n t r o lle rb a s e do nn e a r e s t n e ig h b o rL M a lg o r it h mn e u r a l n e t sd o r d e rin v e r s es y s t e m S im u la t io nr e s u lt s s h o wt h a t ,t h isco m p le xco n t r o l s y s t e mca nn o to n lya ch ie v elin e a rd e co u p lin gco n t r o l,b u ta ls oa ch ie v ear a p idt r a j e e t o r yt r a ck in go n lyw it hp o s it io nf e e d b a ck N on e e dt och a n g et h eco n t r o lle rp a r a m e t e r s ,t h ep r o p o s e dco n t r o lle rC a na - ch ie v ea ccu r a t et r a ck in go fd if f e r e n tf r e q u e n cie s ,d if f e r e n tw a v e f o r m sa n de v e nd if f e r e n ta m p lit u d ecu r v e s K E Y W O R I ) S :R o b o t icm a n ip u la t o r s ;L in e a rco u p lin g ;N e u r a ln e t w o r kin v e r s es y s t e m ;T r a j e e t o r yt r a ck in g 1引言 近年来,机械手在医疗、机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 用- 2 ,但由于其模型是具有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的复杂系 统,其精确控制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3 7J 。目前, 已经提出了很多控制方法用于机械手的轨迹跟踪。文献 8 提出了基于函数滑模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不确定机 械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克服了滑膜控制器容易带来的抖 振。文献 9 提出的在线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器, 用于解决一类具有外界干扰和不确定性的机械手轨迹跟踪 控制问题。文献 1 0 提出了具有I J 2 干扰抑制的鲁棒轨迹跟 踪控制器,实现了对机械手闭环系统的渐进轨迹跟踪控制, 收稿日期:2 0 1 4 1 0 2 8 修回1 3 期:2 0 1 4 1 2 1 7 3 1 4 一 并且对外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的机械手模型具有多自由度的 关节机械结构,且关节之间强耦合,因此,研究能够有效解除 各关节之间耦合的机械手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将耦合严重的二自由度机械手进行解耦,使之 变为2 个二阶积分子系统,然后对这些子系统设计基于近邻 L M ( L e v e n b e r g M a r q u a r d t ) 算法的神经网络d 阶逆系统控 制器。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提出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对机械 手进行线性化解耦控制,而且仅用位置反馈就可以快速实现 轨迹跟踪,在不需要改变控制器参数的前提下,能对不同频 率、不同波形乃至不同幅值的曲线实现精确跟踪。 2 机械手动力学模型 考虑到非连续系统的不确定性,n 自由度机械手的动力 学方程由下式给出C 1 1 : J ( q ) q + c( g ,哥) 叠+ G ( q ) + “g ,i,t ) = 丁( 1 ) q , q 的一阶导数和q 的二阶导数依次为关节的位置、速度与 加速度。J ( q ) R “”是对称、有界正定惯性矩阵。C ( g ,i) E R 4 R “表示离心力和哥氏力矩矢量。G ( q ) 是重力矩矢量, 为一阶可微有界函数,酬g ,香,t ) 是非结构化的动力学不确 定性因素,包括摩擦和其它扰动。丁R “,是输入控制力矩。 其中,职q ,i,t ) 定义为 V A f ( g ,i,t ) = l : ( 2 ) L 馘( g ,每,t ) 将( 4 ) 式变形,令多输入多输出n 自由度机械手动力学方程 F = J ( q ) q + C ( g ,q ) q + G ( q ) + a f ( q ,叠,t ) 一_ r = 0 ( 3 ) 则在某开集D 上,F 对输入输出控制力矩的J a co b ia n 矩阵的 a e t 嘲: 小嗽纛00 1 a e t 芳】- l o ol_ 麓凳淼 L J 、。 由上式可知,d e t 害岳】o ,且在开集D 上处处连续,因此 在机械手运动的工作空间内逆系统都存在m 。可见,应用 逆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3 神经网络d 阶逆系统及解耦原理 由神经网络构成的原系统的逆系统称为神经网络逆系 统。神经网络单位逆系统是很理想的,但当原系统的相对 阶数a # 0 时,神经网络单位逆系统是非正则系统( 逆系统 中输入阶次大于输出阶次) ,需实现微分。只有选择原系统 输出的o 阶导数或更高阶导数作为逆系统的输入,才能使逆 系统中输入的阶次不大于输出的阶次,从而满足正则性与易 实现性的要求。 用输入输出表示的非线性连续系统如下式n 纠 茗= _ ,( z ,u )( 5 ) t y = h ( x ,u ) 其中,u = u l,u 2 , ,“。 7 R 9 为系统输入,Y = Y l,Y 2 , , Y 。 7 R 一为系统输出,戈= 算。,算:, , 7 R “为系统状态 变量。 如果相对阶数为d 、n 为本性阶时,式( 5 ) 的逆系统( 假 定存在) 的表示形式为 j _ 专2 纰+ B j v , j Eq ( 6 ) 【u = 击( 茁,z ,创) 其中,u 为系统输出,”= ”。,”:, , 为系统输入,q ,一叫 = 口,。而 小 010O 0lO 01 0 m 。 ,E = 式中,m = n d q 。 神经网络a 阶逆系统采用静态神经网络加若干积分环 节来实现a 阶逆系统功能 。15 | ,如图l中虚线框所示。其 中静态神经网络仅用来逼近静态非线性函数,各积分环节 s 一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 图1 神经网络逆系统原理图 将所得逆系统与原系统串联,组成复合系统,其输入输 出关系可以表示为1 6 : G ( s ) = d ia g ( G 小) , ,G q ( s ) ) - d 吲者, ,者) ( 7 ) 上式为带有线性积分的解耦型传递函数。此复合系统 与q 个互相没有关联的伪线性积分单变量系统等价,因而完 成了对连续时间多变量系统的解耦。如图2 所示1 7 1 。 图2 神经网络解耦系统原理图 4 改进的L M 算法 4 1 L M 算法 对于一个前馈神经网络有k 个输出和P 个训练对,其平 方根误差定义为 1 PK E ( 埘) = ( d :”一矿) 2 ( 8 ) 一P 2 l- 1 其中y :和d :耵是实际输出和目标输出,埘包含了神经网络 权值和阈值的所有信息。 二阶倒方法的主要思想是,用下面给出的二阶方程去逼 近代价函数 E ( 加。+ d w 。) = E ( w ,) + V E ( w 。) 7 d w 。+ i1 埘。TV 2 E ( w 。) 7 d w 。( 9 ) 其中VE ( w t ) 和V2 E ( w t ) 是代价函数的梯度向量和二阶倒 数矩阵( 或者H e s s ia n 矩阵) 。最佳步距( 或牛顿步距) d ( w t ) 由下式给出: 一3 1 5 d w ;= 一 V 2 E ( W 。) V E ( w 。) ( 1 0 ) 对于( 1 ) 式特定的代价函数( 平方和函数) ,H e s s ia n 矩阵可以 写成: 矿E ( W 。) = ( + s 。) ( 1 1 ) 其中上是残差( “ 一y ) 的一阶导数的J a co b ia n 矩阵| s 。 表示二阶导数V2 E ( w t ) 的信息。如果在上述的H e s s ia n 矩阵 中,简单的去掉s 。,那么方程( 1 1 ) 就变成了G a u s s N e w t o n 方法。然而,由于s 。不可以忽略,并且逼近H e s s ia n 矩阵的 能力比较差,加之J a co b ia n 矩阵的弱点,导致方程( 1 1 ) 的收 敛速度比较慢。 L M 算法是基于一种假设:假定这种逼近是在一个可 信的小区域内。这样就能给出基于H e s s ia n 矩阵的逼近 方程: v 2 E ( W 。) = ( Z + “,) ( 1 2 ) 其中,是单位矩阵地是正的常数并且控制着可信区域的大 小。当地= 0 时,这种方法变成了G a u s s N e w t o n 方 法8 1 9 ,而当地很大的时候,一M 算法就变成了具有小步 距的梯度下降法。通常,在利用一M 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的 时候先选择一个较小的。如果p 选的比较好( 例如:E ( w t + d w t ) E ( w t ) ) ,那么地上升1 0 倍,直到达到期望值。 4 2 改进的L M 算法 受生物智力的启发,不同的神经元在担任着不同的任 务,把神经网络分成不同的邻域。主要思想是:把这些邻域 作为独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利用L M 算法 分别对这些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这样就减少了操作的数量并 减少了内存空间。因此得到了一种局部的训练方法:为了得 到给定神经网络的合适的权值只需要其邻域的性质。 改进的L M 算法的步骤如下: 1 ) 定义神经网络结构,给出网络初始权值,并定义邻域。 2 ) 选择邻域,并采用L M 算法进行训练 3 ) 利用误差方法调整神经网络权值。如果达到预先设 置的要求则停止训练。否则转到步骤2 ) 5 二自由度机械手的神经网络仅阶逆系统控制器 设计机器仿真 将提出的基于L M 算法神经网络a 阶逆系统控制器 用于一个二自由度机械手的位置跟随控制。忽略地球引力 作用,二自由度机械手的不连续参数化模型为: J ( q ) ;+ C ( q ,i) i+ 酬q ,香,t ) = 丁( 1 3 ) 式中: 北,= 2 二= : c( g ,i) = - R R 香q 。2 is n in 9 2 q 2 一尺蟊+ 。q 1 ) s inq 2 一3 1 6 一 抛嚆捌 J l= 9 7 7 ,J 2 = 1 2 6 ,R = 1 0 1 ,D 1 = 4 3 ,D 1 = 0 6 。A f 为库伦 摩擦。其神经网络a 阶逆系统由一个三层前馈网络组成,神 经网络具有6 个输入节点、2 个输出节点和一个隐含层的多 层前馈神经网络,隐含层的节点为1 4 个。 在确定了神经网络d 阶逆系统结构之后,逆系统辨识以 及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如下: 1 ) 给机械手输入具有不同幅值不同周期的正旋信号,以 0 0 1 秒的周期采样控制力矩( 丁。,r :) 和相应的关节角位置 ( q 1 ,q 2 ) 。 2 ) 经过滤去高频噪声后,计算输出( g 。,q :) 的一阶、二阶 数值微分,重组以上数据得到训练数据集 q ,i,i。,q :,寸:, i: 和( - r ,下:) ,用于网络训练。 3 ) 用重置L M 算法训练,得出神经网络逆系统。当逆 系统达到给定的训练精度后,将之与机械手系统相串联构成 复合被控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入P I D 控制器,就完成了整个 跟踪控制器的设计( 见图3 ) 。 图3 完整控制系统图 为了验证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选取( 1 3 ) 式作为参考输 入,得出机械手关节的位置响应曲线如图4 所示。 f 9 1 d 。8 m “ ( 1 3 ) L q 2 d = s in ( t ) 改变目标曲线,选取( 1 4 ) 式作为参考输入,得出机械手关节 的位置响应曲线如图5 所示。 q ld 20 0 8 1 5 卜1 ( 1 4 ) t q 2 d = 3 co s ( t ) 一3 从图4 和图5 中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控制器基本实现 了机械手的线性化解耦;在不改变控制器的参数的情况下, 对于不同频率、不同波形乃至不同幅值的曲线都能精确的跟 踪,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6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机械手轨迹跟踪精度控制方法,将耦合严 重的二自由度机械手进行解耦,使之变为2 个二阶积分子系 1 01 52 0 t s a ) 关节l跟踪曲线 lo1 52 0 t s ( b ) 关节2 跟踪曲线 控制系统跟踪特性 01 01 52 0 t s a ) 关节1 跟踪曲线 0 l,、 、LJ 天二跟踪曲线 圈5 改变目标曲线后控制系统跟踪特性 统,然后对简化后的子系统设计基于近邻L M 算法的神经 网络o t 阶逆系统控制器。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本文方法在整 个控制范围内,可以对不同频率、不同波形乃至不同幅值的 曲线实现精确的跟踪,并且,不需要改变控制器的参数,具有 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艳,曾庆军遥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J 计算机仿真,2 0 0 8 ,2 5 ( 7 ) :1 4 5 1 4 8 2 夏辉丽,刘幺和,宋庭新面向机器人远程控制的本体建模及 应用研究 J 计算机仿真,2 0 0 8 ,2 5 ( 9 ) :8 6 8 8 3 龚发云。袁雷华,汤亮S C A R A 机械手的R B F 神经网络自适应 轨迹跟踪控制 J 机床与液压,2 0 1 4 ,( 3 ) :4 1 - 4 6 4 文双全机器人多指手抓取规划算法研究 D 浙江大 学2 0 1 2 5 赵丹青机器人的柔性关节机械手控制研究 J 计算机仿 真,2 0 1 1 ,2 8 ( 2 ) :2 4 4 2 4 7 6 田颖,等基于模糊P I D 的悬架移动机械手研究与仿真 J 计 算机仿真,2 0 1 4 ,3 1 ( 3 ) :4 0 6 4 0 9 7 王良勇,柴天佑带有神经网络补偿的机械手P D 控制 J 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 0 0 9 ,( 1 2 ) :1 1 0 一1 1 5 8 蔡壮,等基于函数滑模控制器的机械手轨迹跟踪控制 J 计算机应用,2 0 1 4 ,3 4 ( 1 ) :2 3 2 2 3 5 9 胡慧,刘国荣机械手的在线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 J 控制理论与应用,2 0 0 9 ,2 6 ( 3 ) :3 3 7 3 4 1 1 0 李娜,等具有干扰抑制的不连续机械手鲁棒跟踪控制 J 计算机仿真,2 0 0 9 ,( 2 ) :1 7 4 1 7 8 1 1 周游,等基于控制补偿A D R C 对机械手跟踪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