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分析.pdf_第1页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分析.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建 材装 饰 2017 年 1 月 与建 材装 饰 建设方案, 观察在每种方案下, 房屋建设完成后的整体观感, 这 样会让房屋设计给人的整体感受更直观的展现出来,设计上是 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以及任何隐患, 也都能第一时间察觉出来, 这是对结构设计最有利的。 2.4 注重人员筛选培训, 保证设计人员队伍专业性 设计人员的质量, 决定着结构设计环节最终的质量, 这是无 法否认的事实, 但对于人力成本的重视以及业务外包的盛行, 所 以许多企业都并不重视对自身内部设计人才的培养,但业务外 包会导致企业内部无人对结构设计有深入的了解,使得设计质 量受影响,而自身进行设计人才筛选及培训则需要企业付出一 定的人力成本, 所以许多企业并不重视这一环节, 但设计人员的 思想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应当更重视对设计人才的 筛选及培训。筛选人才应注重其思维创新性及结构设计的专业 能力, 培训时也应当更局针对性的培养人员结构设计能力, 以保 证结构设计工作发挥作用3。 3 结 语 房屋结构设计, 在房建工程当中, 是决定着整体质量的存在, 是一项需要充分重视、 细致规划、 创新思考并独立落实的重要环 节。因此企业应当将其作为整个工程当中决定性的工作去落实, 并保证将结构设计工作看做一个独立的环节,才能让建筑当中 每一间房屋的结构都更加合理, 符合住户的居住需求。这对于工 程质量的提升、工程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建筑领域的整体发展 都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无论是相关企业还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 都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才能够保证结构设计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村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23) : 1213. 2刘 妍.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 2014 (12) : 294+306. 3王 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 2013 (35) : 142+144. 收稿日期: 2016-12-28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宋 利 (仙桃市规划局湖北 仙桃433000) 摘要:在国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国内在这一方面起步相对比较晚,同时技术还处在 一个探索阶段。 当前大多数都是通过传统水利措施来对河流进行治理,从而将水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得以实现,但是它同生 态环境景观以及栖息地建设没有进行有机的结合。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传统河流治理对生态的影响,接着深入分析了河 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要点,并指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河流治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 (2017) 03-0064-02 引 言 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河流治理的新技术, 这一技术的应用将 大自然对水质进行净化的治理理念得到了增强,同时也突出了 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观念,这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必然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推动其更快的发展。 1 传统河流治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在传统河流治理过程当中, 主要是对河流的航运以及抗洪等 功能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处理岸坡方面比较注重防坍塌和抗冲 刷的措施, 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河流本身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通 常情况下都是通过一些硬质材料建造护岸工程,比如说砌石以 及混凝土等等, 这样能够将其抗腐蚀性以及抗冲能力明显提升, 但是这种的措施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些硬质材料 将生物、 土壤以及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了切断, 使得生态系 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传统河流治理过程当中, 自然河流的渠 道化是其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渠道化主 要包括河床材料的硬质化、横断面积几何规则化以及形态直线 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会减少或者切断了的地下水同地表水之 间的有机联系通道,破坏原有存在的粘土以及沙土中的大量微 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湿生生物以及水生生物都不能够很好地 进行生长,这样就会导致昆虫以及鸟类等生物没有了生存的条 件; 横断面几何规则改变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结构, 降低 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改变了鱼类的产卵条件, 同时也改变了昆 虫以及鸟的栖息环境,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消亡或 者数量的减少;形态直线化对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进行了改 变, 将弯道、 急流以及浅滩之间的格局消灭。这也就是说传统的 治理方法存在着很多的消极影响,它会使得食物链在一些关键 环节或者是物种当中出现断裂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生物群落 的多样性。 2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要点分析 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 生态修复技术成功实施的要点主要包 括实施前的调查、 植物筛选以及检测评价三个方面。 2.1 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设计好的相关建设方案, 在选取之前要进行认真的调 查工程区,这样就能够对确定所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是否科学 规划与设计 64 与建 材装 饰 2017 年 1 月 与建 材装 饰 合理。在实施前主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 题以及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施工场地的河流变化趋势以及水 文条件和气候条件、 工程的管理状况、 工程区的关键物种分布和 现场比较容易获得或者是可用的施工材料等等方面。在这些影 响因素当中,进行水文调查时的重点是要了解当地的正常水位 以及最低和最高水位,同时对于季节变化中水位的规律进行掌 握;在调查工程管理状况时应该包括是否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 预防动物或者人类的破坏。另外, 调查关键物种时, 应该将不同 植物类型对于河流采光所造成的影响要进一步的明确。 2.2 植物种类的配置 对于项目而言, 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它同时 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植被进行护岸时, 很大程度上不同植 物的有效性都取决于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水位。在实际 过程当中, 应该与当地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 按照水位的不同, 将河流岸坡分为三个或者更多的区域,然后在不同的区域进行 合适植物种类的配置。 (1) 流水处, 选用芦苇以及水葱等水生植物, 使得水流通过柔 韧的枝叶而得到缓冲, 从而将船行波的冲刷减缓。 (2) 浅水处, 选用水紫林及水杉等耐水性比较好的植物, 通过 发达的根部来固土护坡, 同时对于河道两岸土方的坍塌现象。 (3) 岸坡上, 通过野生地被植物和一些灌木组成复式植物群 落, 从而将雨水对堤防的冲刷减弱, 使得表层土流失现象减少, 并且对于堤顶冲刷下来的外来土壤进行稳固。 2.3 实施后的监测与评价 完成项目以后, 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以及监测工作, 在工 程完成后的一天之内, 应该使得植被的成活率有足够的保证, 同 时对于洪水以及干旱等恶劣天气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提 前的合理评估。同时还应该进行监测计划的制定, 其中主要包括 有监测对象、 监测方案以及目标、 数据收集和整理几个部分。 3 河流生态修复的内容分析 在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的时候, 其主要目标就是在人类需求 得以满足的条件下, 使得工程结构冲击河流的生态系统最小化, 不仅仅要做到对水的流速、流量以及环境外观等带来的影响最 小,同时还要创造适合于植物生长以及动物栖息所需要的多样 性生活空间。河流生态多样性修复主要包括生物、 植物以及河流 形态多样性三个方面。 3.1 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 对河流形态多样性所采用的措施是将河流纵向以及横向的 连续性进行恢复, 避免岸坡以及河床材料出现硬质化的问题。在 纵向方面, 主要是对河流的蜿蜒性进行恢复, 使得河流弯曲多变 的形态尽可能的保持, 在横向方面, 主要是进行护堤地以及河槽 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的构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 还应该对 “季节性道” 进行广泛的推广。 在需要进行护岸的位置, 应该通过生态混凝土等相关的岸坡 防护结构,还要对于柳树以及乱石等天然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利 用, 防止河流岸坡出现硬质化的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态 护坡断面如图 1 所示。 3.2 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对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选择而言, 包括两个方面: 选择植 物的种类, 保证所种植的植物对土壤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是具有 较好的成活率以及固土护坡能力,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本土植 物;植物类型的搭配,应该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以及生长季 节, 对于植物的营养、 水分以及光照的不同需求进行充分考虑, 从而使得群落结构达到最优化程度。 3.3 营造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在生物群落构建方面, 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通过生态系统食 物链的原理来进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营造。一方面是利用植物 措施延伸到水中,对于微生物繁衍以及生存的必要条件进行创 造; 另一方面是通过投放河蚌以及虾类、 鱼类等动物来进行食物 链的构建, 从而将水体净化的目的真正实现。这一过程中常常使 用的方法就是水位变化区域以及岸坡中种植更新相对比较发达 的植物, 比如说香蒲及睡莲等等, 通过植物的根须以及枝干来将 水体净化能力大幅度提升, 并且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环境, 同时 能够将边坡抗冲刷能力提升,还可以在水中进行鲤鱼以及鲫鱼 等鱼类的投放或者是水生动物的养殖等等,这些措施都能够将 水体净化能力大幅度的增强。 4 结束语 在我国, 生态修复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 为此在实际工作当 中要同我国的国情进行紧密的结合,对于先进的经验和成果进 行借鉴, 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修护措施。基于此, 在河流防洪 安全得到满足的条件下, 因地制宜地来开展河流的生态修复, 在 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用生物与河流形态多样性目标成为未来持续 利用水资源以及科学治水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洪营, 何 苗, 朱铭捷, 管运涛, 李睿华, 林岩清.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 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J.给水排水, 2005, 04: 19. 2黄 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