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5卷第 1 期 2 0 1 0年 3月 V0 1 2 5 N o 1 M a r 2 0 1 O 0 引言 挤 压 域 构 造 变 换 带 内部 构 造 类 型 研 究 以 准 噶 尔 盆 地 南 缘 中段 构 造 变 换 带 为 例 程 光锁 , 陈安玉。 , 胡来龙。 , 周 军 , 王 英。 , 王秀凤 ( 1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地球科 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2 山东地质科学 实验研 究院, 济南 2 5 0 0 1 3 ; 3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济 南 2 5 0 0 1 3 ; 4 山东省 第七地质矿产勘 查院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6 ) 摘要 : 挤压域构造变换带 的类型前 人有许多分类 方法 , 文章从分 析构造变换 带的基本 特征人 手 , 结合准噶尔盆地 南缘 中段地 区地质构造特点 , 初步划分 出红车 巴音沟传递带 、 乌鲁木齐一阿 克苏传递带 、 然热克萨依调节带 、 玛纳斯调节带 。 关键词 : 挤压域 ; 构造变换带 ; 传递带 ; 调节带 ;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8 1 3 0 2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 号 : 1 0 0 1 1 4 1 2 ( 2 0 1 0 ) 0 1 0 0 6 0 0 5 在近年 来 的裂 谷 盆 地 和逆 冲 推覆 构 造 的 研 究 中 , 人 们把 目光 逐渐投 向构造 的沿走 向变 化 , 而且 由 于这类构造是固体矿产的潜在 目标 区、 油气常见 的 聚集 区 以及 地震 灾 害 的易 发 区 , 国内外 许 多 学者 对 这类 构造进 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 并 分别 提 出 了传 递 带 (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 、 调 节 带 ( Ac c o mmo d a t i o n z o n e ) 、 构 造变 换 ( t r a n s i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s ) 、 横 向带 ( t r a n s v e r s e z o n e s ) 等概 念l 1 。 Mo r l e y等 ( 1 9 9 O ) 、 S c o t t 等 ( 1 9 8 9 ) 、 F a u l d s 和 Va r g a 等 ( 1 9 9 8 ) _ 4 将褶 皱 一冲断带 中传递 带的概 念分别 应用 于研 究 东非 裂 谷 系 、 北海 维 京 地堑 和 盆 岭 区伸展构 造 。在 裂 谷发 育 期 间 , 控 凹 的一条 主正 断层 沿走 向通过 其他 型式 的构造 ( 如分支 正断层 、 凸 起 和走 向斜 坡等 ) 传 递 到 或 变换 为 另一 条 控 凹 的主 正断层 。首 尾主 正断层 和它们 之 间其他 型式 的构造 在初期 位移 量 是 逐渐 变 化 的 , 后来 趋 于 守恒 。对 于 这类 构 造 ,Mo r l e y等 称 之 为 传 递 带 (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 ,S c o t t等 称 之 为 调 节 带 ( a c c o mmo d a t io n z o n e ) 。Mo r l e y等将传递 带分为共 轭型和同 向型, 分别代 表调 节倾 向相反 和倾 向相 同的断层 之间传 递 位移的构造 。这 些同向型和共轭型传递带和 B o s wo r t h等_ 5 、 R o s e n d a h l _ 6 提 出的调节带 相似 。 在上述 概念 中, 无 论构造 变换带 之间 的叠覆 、 弥 散性 连接或 走滑 断层连 接都是 由区域 性 主干构造 决 定 的 , 因此 以构 造解析 为基础 , 从整 体 区域 构造 上考 虑不 同的传递带或调节带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 作用 及 意义就 显得格外 重要 。 1 挤压域变换构造 的构造类型 从学 者们 的研究 中可 以看 出 , 构 造 变换 带 的系 列概念是在研究区域上整体 的断层 、 褶皱 的相互联 系 和 相 互 作 用 中 逐 渐 导 入 的 , 因 此 构 造 变 换 带 ( t r a n s f e r s t r u c t u r e z o n e ) 的 中心 涵义 应该 是 某个 构 造变 形 区具 体 的构 造层 中调节 应力在 时空分 布上 差 异 的构造 , 强调 的是有 差异 的守恒 , 或者是 构造有 规 律 的变化 。构 造变 换 带是 一 种 构造 体 系 , 强调 的是 在 整体 背景下 局部 ( 分 区、 分 带 等 ) 之 问 的相 互关 系 组合 ( 叠覆 、 交 接 、 相 连 等) 。在 挤压 收 缩 地 区 , 构 造 变换 带一般 包括 3个部 分 , 即变换构 造 、 变换 构造 之 间的联结( 传递带) 、 对它们起到调节均衡作用的区 带 ( 调节带 ) 。 1 1 变换 构造 ( t r a n s it io n s t r u c t u r e s ) 在某一 地质 构造 区块 的构 造层必 然有一 个 主导 收稿 日期 : 2 0 0 8 1 2 1 6 作者简介 : 程光锁 ( 1 9 6 9 一 ) , 男 , 山东单县人 , 高级工程师 , 博士研究生 , 从 事构造和矿产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信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历 山 路 5 2 号 山东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 邮政编码 : 2 5 0 0 1 3 ; E ma i l : c h e n g g u a n g s u o 1 6 3 c o rn 第 2 5卷第 1期 程光锁等: 挤压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 6 1 构 造格架 的应 力场 , 因此 从 主 导应 力 场 人 手 就容 易 发 现构造 的规 律性 。在垂 直于 最大 主压应 力 的方 向 上 ( 平行 于区域 构造走 向) 往 往形 成一 系列成 排 的构 造 带 , 地势 上往 往 表现 为平 行 区域 构 造 走 向狭 长 的 隆起或 凹陷 ; 正 是 这些 主导 性 构造 控 制 了构造 区 的 构 造格局 , 反 映了 区域 最大 主应力 , 因此可 以把 这些 主 导性构造 定义 为变 换构造 。 1 2 传 递带 (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 Mo r l e y等 的传 递 带 与 国 内一 些 学 者 l l 的 转换 带 、 变 换带 或变换 构造 的涵义 基本 一致 , 均 采用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来表示这类构造; 而 F a u l d s 等 的传 递带 是具有 大量走 滑运 动分 量 的横 断层 。以上不 同 的概 念均指 成 因上 有 联 系 的 、 走 向上 接 近平 行 的构 造首尾 之 间的在应 力域 中运 动学 的差异 造成几 何 学 上 的不连续 、 不协 调 , 通 过褶 皱 、 断 层位 移互补 转 变 、 传递 、 叠覆来 调节 侧列 构造之 间应 变和 位移 的变 化 , 并 且最 终形成 了区域构 造分段 的格 局 。但 区域 上 褶 皱 、 断层 的伸 展量 、 缩短 量近 似守恒 。 在 变换构 造联 结部 位的相 互接触 关 系通 常有 发 散 的撕 裂断层 、 弥散 性 断层 、 断层末端 叠覆 或转 换斜 坡 等来保 持缩 短 量守 恒 或 者 有规 律 地 变 化 ; 受 最 大 主压应 力 的影 响 , 垂 直 ( 或近 似 于垂 直 ) 于 区域 构 造 走 向 , 不 同排 的传递 构 造 的部 位也 具 有 线 状特 征 分 布, 并具有成 因上的相互影响, 往往形成垂直变换构 造走向的有一定宽度的区域横向带包含着有不同的 构造 样 式 。基 于 这 一 事 实 , 应 采 用 统 一 传 递 带 (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 表示 包含 所有 垂直横 向传 递 构造 的 线 状分 布 区域 。挤压 地 区传 递 带构 造 样式 主要 为 弥 散 性分 支 断 层 、 转 换 斜 坡 ( r e l a y r a mp ) 、 走 滑 断 层 、 撕 裂 断裂 、 侧 断 坡 等 。伸 展地 区变 传 递 带构 造 样 式 主要 为弥散 性分 支 断 层 、 叠 覆 断层 之 间 的转 换 斜 坡 ( r e l a y r a mp ) 、 走 滑断层 等 。 传 递带 构造 内部 的构造则 按参 考伸 展 区域 的变 换构造样式命名 , 按变换构造的倾 向划分为同向型、 反 向型 , 其 中反 向型 再 根 据 主干 构 造 沿倾 向上 的 相 对 位置 细分 为聚敛 型 、 背离型 , 同时按照 主干构 造 沿 走 向位 置的 特点 ( 接 近 、 重 叠 、 相 同) 划分 为 趋进 型 、 叠 覆型 、 共 线 型 ( 图 1 ) 。 1 3 调 节带 ( Ac c o mmo d a t io n z o n e ) B o s wo r t h等 _ 5 的 Ac c o mo d a t io n z o n e概 念 和 R e y n o l d s 等 提 出 的“ 高地 势 ( h i g h r e l ie f ) 调 节 带 ” 概念 基 本 一 致 。 S c o t t 和 R o s e n d a h l ( 1 9 8 9 ) l 3 将 术 反向 型 同 向 型 聚 敛 型 背 离 型 趋 近 型 叠 7 l 覆 型 1 l 共 线 型 图 1 传 递带主要构造样式图解 Fig 1 St r u c t ur a l s t y l e p l ot o f t r a ns f e r z on e o f t h e t r a n s it io n s t r uc t u r a l z o ne in t h e c o m p r e s s e d r e gion ( 箭头所指方 向为区域构造走 向) 6 2 地质找矿论丛 2 0 1 O年 背 斜调节 带 向斜 调节 带 复 合调节 带 凸 起 型 凹 陷 型 图 2 调节带 的主要构造样式图解 Fig 2 St r u c t ur a l s t yl e pl ot of a c c ommod a t ion of t r a ns is on s t r uc t u r a l z one in t he c omp r e s s e d r e g ion ( 箭头所指方向为区域构造走向) 语“ 低地 势” 和“ 高 地势 ” 调节 带 分别 修 订 为 “ 干 涉 型 ( in t e r f e r e n c e ) ” 和“ 孤 立 型 ( is o l a t i o n a 1 ) ” 调 节带 , 同 时使用 “ 走 滑 ( s t r ik e s l ip ) 调 节 带 ” 这 个 术 语 来 描 述 倾 向相 反 的半 地堑 和正断 层之 间完全 没有叠 覆 的那 些带。F a u l d s 等的调节带与 Mo r l e y等的共轭传递 带相类 似 , 其 中 的 同 向 型 调 节 带 ( s y n t h e t i c a c c o m mo d a t i o n z o n e ) 是 由倾 向一 致 的 、 叠 覆 的正 断 层 组 所组成 , 与 B o s wo r t h 5 的提 法一 致 , 与 Mo r l e y等 所 说 的同 向传 递带 相对应 。 我们 建 议 将 调 节 带 ( a c c o mo d a t io n z o n e ) 定 义 为位 于 变 换构 造 和 传 递 带之 间并 且 对 它 们起 到调 节作用的格状地质区带 ( 或断块) 。 该 区带调 节 四周 应力 的变 化 、 挤 压 量 的差 异 , 包 含 褶 皱 和 次 级 断 层 。 调 节 带 大 多 通过 褶 皱 和 次 级 断层 来调 节 , 构 造在各 种 物质 和 时间规 模 上是 可 以对 比的。 调节 带 根 据 几 何 形 态 划 分 为 凸起 型 、 凹陷型 , 是针对地形 的相对 变化来区别 的。凸起是 指与地质概 念上的背斜有相似几何 形态的高地 势带 , 而凹陷则相应 的指低地 势带 。 包括背斜 调 节带 、 向斜 调 节带 、 ( 背 斜、 向斜) 复合调节带( 图 2 ) 。 2 实 例 ( 准 噶 尔 盆 地 南 缘中段 ) 准 噶尔 盆 地 南 缘 中段 构 造 区 划上包括 自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北部 至 昌吉 凹陷 腹 部 的地 带 ( 图 3 ) 。该 区洋 一 陆转 换 时 限 为 早 石 炭 世 末 , 经 中一晚石 炭世 的裂 陷海 槽 至石 炭 纪 末 的挤 压 作 用 , 造 成 了海 盆 的 闭 合 , 结束了本 区海相发育的历史 , 形 成 了南 缘 盆地 的 基 底 ; 从 二 叠 纪 至 第 四纪 进入 陆 内裂 陷 一坳 陷 一前 陆 盆 地发 育 阶 段_ 1 , 并 经 历 了海 西 末 期 、 印支 期 、 燕 山期 和 喜 马拉 雅 期 的 多期构造运 动, 尤其 喜马拉雅期 的 陆 内俯 冲, 在北天 山山前形成多排 褶 皱 一逆 冲 断层 带 1 , 平 面 上具 有 明显 的构造 分带性 1 。 在野 外地 质 调 查 和综 合 以往地 质成果 的基 础上 , 以挤压 域变换 构造 的类 型 、 构造 样 式 的差 异 为依据 , 分 析 准 噶尔 盆 地南 缘 中段 的传 递 带 、 调 节带 的特征 , 将 准 噶尔盆地 南缘 中段地 区构 造 变换带划分为 2 个传递带和 2 个调节带。现将各带 的构 造特征 分述 如下 。 2 1 变换构 造 本 区的变换 构 造有 2个 : 亚 马特一 拜辛 德 达 板 大 断裂 ( F ) 和 达 子庙一 齐 古 大断 裂 ( F z ) , 总体 走 向 图 3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 变换构造示意图 Fig 3 St r uc t u r a l s ke t c h ma p of t r a ns is io n s t r uc t u r a l z on e a t t he m id dl e o f s o ut he r n mar g in of Zu ng e r b a s in 1 背斜 2 隐伏背斜 3 逆冲断层 4 其他断层 F 1 亚马特一拜辛德达板 大断裂 F z 达子庙 齐古大断裂 T 红车一 巴音沟传递带 T z 乌鲁木 齐 阿克 苏传 递带 A1 然热克萨依调 节带 A 玛纳斯调节带 第 2 5卷第 1 期 程光锁等: 挤压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 6 3 为 NW 向 , 基本 平行 于 区域 构 造走 向 。 2 1 1 亚马特一 拜 辛德达 板 大断裂 ( F ) 构成 造 山带 的石 炭系地 层推覆 在 中一新 生 界之 上 。3 个 左行 走 滑 断层 将 其 分 割 成 4段 , 其 中 巴音 沟 、 乌 苏老吴 沟 高 泉 南逆 冲推 覆构 造 的推 覆 断 距 较大 , 石炭 系推覆 在新 近系 之上 , 且 新 近系地 层发 生 了倒转 ; 庙 尔沟 、 清 水 河子 南 、 牛 圈子一 头 道 河 子 构 造 的推 覆断距 相 对 较小 , 石 炭 系地 层 推覆 在 三 叠 一 侏罗 系之上 。 2 1 2 达 子庙一 齐古 大断 裂( F ) 该 断裂断 面 S倾 , 反 映为 冲 向前 陆 的叠 瓦 状逆 冲断层 将古近 系 、 新 近 系甚 至 白垩 系推 覆 于 新 近 系 和第 四系之上 , 在 深 部则 是 和 反 向 冲 向后 陆 的逆 冲 断层 共 同夹持 , 构成 三角 带构造 。 2 2传 递带 本 区的传递 带可 以初 步划分 为红 车 巴音 沟传 递带 和乌 鲁木 齐 阿 克苏 传 递 带 , 这类 传 递 带 的走 向与区域构 造走 向呈 直交 或 大 角 度相 交 , 其类 型 主 要为 同 向趋 近 型 , 主要 由右行 走 滑 断层 、 捩 断 层 、 侧 断坡 、 横 向与斜 向褶皱 等构造 样式 组成 。 2 2 1 红 车 巴音 沟传 递 带( T。 ) 在 巴音 沟和安 集 海 附 近 , 以红 车 斜 滑 隐伏 断层 带和 巴音沟右 行走 滑断层 为 主的传 递带其 走 向与 区 域 构造线 呈直 交或大 角度 相交 。红 车断裂 带控 制 了 西 侧的车 排子 隆起和 东侧 的 昌吉 凹陷 自晚 古生代 以 来 的沉积 一构 造演 化 格 局 , 因而控 制 了准 噶 尔南 缘 地 区中段 和西段 的 以喜 马拉 雅期 构造变 形 为主 的显 著构造差异 ; 巴音沟右行走滑断层将其东西两侧近 E w 向的 2条 山前 逆 冲 断 裂 ( 巴音 沟 逆 冲 一推 覆 构 造) 错 断 , 地质 图上 显示 东西两 侧 山前断层 错开 距 离 约 2 0 k m。 2 2 2 鸟鲁 木 齐 阿 克 苏传递 带( T ) 该传 递带 呈 NNE 向, 向南 与 乌 鲁 木 齐 隐 伏 构 造带 相连 , 控制 了准 噶尔 南 缘 东段 和 中段 构造 变 形 的差 异 。变 换构 造带南 部表 现为 2条 NE 向的右 行 走滑 断层错 断逆 冲推覆 构造带 和基 底卷 人型褶 皱 一 冲断带 , 并且在庙尔沟 附近形成侧断坡 。其东部为 永 丰次 凹构造 单元 , 构 造走 向为 NE S W 向 , 西 部 构 造 为近 E W 走 向 , 以乌 鲁 木 齐一 阿 克 苏传 递 带 为界 形 成 2 个 迥然 不 同的构造单 元 。 2 3调 节带 依据变换构造和传递带的分布, 本区有 2个调 节带 : 然热 克 萨依 调 节 带 和玛 纳 斯 调 节带 。其 中然 热克 萨依调 节带是 调节 亚马 特拜 辛德 达板 大断 裂 ( F ) 和达 子庙 齐 古 大断 裂 ( F 。 ) 之 间 应力 的变 化 、 挤 压量 的差异 而形 成 的以晚 古生界 和 中生界 为 主 的 山地 凸起 型复合 调 节 带 ; 而 玛 纳斯 调 节 带 则 是调 节 达 子庙一 齐古 大断 裂 和其北 部准 噶尔盆 地腹 部构 造 稳定 地带 形成 的 以新生 界为 主的低 山丘 陵 凸起 型复 合 调节带 。 2 3 1 然 热克 萨依 调 节带 ( A ) 该调 节带 西起 巴音 沟 , 东 至 头 屯 河 、 乌 鲁 木齐 , 南界 和北 界分 别受 亚马特拜 辛德 达板 大断 裂和 达 子庙 一齐 古 大 断 裂 限制 , 呈 NWw 向展 布 , 东西 长 1 5 0 k m, 南北 宽 1 0 1 5 k m。地层 出露 侏罗 系 、 白垩 系 , 部 分地 区 出露三 叠系 。总 的来说 , 该带 的变 形样 式 由西 至 东 , 各 段 有 着 明显 差 异 。从 南 安集 海一南 玛纳斯 段发 育反 向逆 冲断层 , 形成 对 向向斜 断块 、 清 水河子齐古段 发 育 的齐 古 背 斜楔 人 体 、 昌 吉一喀 拉 扎段 发育 的喀 拉 扎 背斜 , 反 映 了反 冲断 层从 不 发 育到 向南反 冲 的位 移 逐 渐增 大 、 反 冲断 层 所 滑脱 的 层 位亦 逐渐加 深 ( 古 近 系一 中侏 罗 统 一 下 侏 罗统 ) ; 该 特征 与逆 冲推覆 体在推 覆 时主应 力 面在 平 面上 并 非 水平 而是 向 E倾 斜 ( 西 高东 低 ) , 以及盆 地 基底 构 造所产生的红 车一巴音沟传递带、 乌鲁木齐一阿克 苏传递 带 密切关 系 。 2 3 2玛纳斯 调 节带 ( A ) 玛 纳斯 调节 带 以复合 调 节 带 为 主 , 在 霍 尔果 斯 一 玛纳 斯一 吐谷 鲁背斜 之 间夹有 向斜 。霍 尔果 斯一 玛纳斯一 吐谷 鲁 背斜群 是典 型 的多期叠 加滑 脱 冲断 背 斜带 。在 剖面 上 一般 具 有 三 层 构造 : 浅层 为 断 展 背斜 , 逆 冲断层 的断面 自上 而下变缓 , 沿 古近 系泥 岩 层 面滑脱 ; 中层 也 为断展 背斜 , 分 布于 冲向前 陆 的吐 谷鲁 北逆 冲 断层 与其 反 向分 支 逆 冲 断 层 组 成 Y 字 型 冲起 构造 , 逆 冲断 面 自上 而下 变缓 , 沿下 白垩 统 泥 岩层 面滑脱 ; 深 层为侏 罗 系组成 的背斜 , 可 能为 简单 的断层 滑脱 褶 皱 。该 段 内 的 构 造 强 度 由 北 向南 减 弱, 地层接触关系从角度不整合渐变到整合 。 3 讨论 和结论 构造 变换 带 的分 析 主要 是 建 立 在 几 何 学 解 析 上 , 从 区域 构造 趋 于 平衡 的规 律 建 立 相关 的构 造 或 型式 , 为运动学解析和动力学解析提供 良好 的基础 。 挤压 域构造 变换 带在 区域地 质 构造活 动 中是相 互联 系、 相互作用 的, 是基 于一个区域的整体构造作用趋 于平衡 ( 或有 规律 的变 化) 的角度来 考虑 变换 构造 各 部 位之 间 的联系 和对 它们起 到调 节作用 的区带 。其 中心思想 是从 某一 构造 层整体 活 动对地 层 的作用 来 6 4 地质找矿论丛 2 0 1 0拄 考 虑构 造活 动保持 缩短量 守恒或 者有 规律变 化而 产 生的调 节构造 。 挤 压域 构造 变 换 带 的 类 型 前 人 有 许 多 分 类 方 法, 本文从分析构造变换带的基本特征人手 , 结合准 噶尔盆 地南缘 中段地 区地 质构 造 特点 , 初步 划 分 出 红车巴音沟传递带 、 乌鲁木齐 阿克苏传递带、 然 热 克萨依 调节 带 、 玛纳 斯调 节带 。 参 考文 献 : 1 D a h l s t r o m C D A S t r u c t u r a l g e o l o g y i n t h e e a s t e r n ma r g i n o f t h e C a n a d i a n R o c k y mo u n t a i n s J B u l l o f C a n a d i a n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g l o g y,1 9 7 0,1 87 :3 3 2 4 0 6 2 Mo r l e y C K,Ne l s o n R A, P a t t o n T L Tr a n s f e r z o n e s i n t h e Ea s t Af r ic a n Rif t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ir r e l e v a n c e t o h y dr oc a r b o n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r i f t s J AAP G,1 9 9 0 ,7 4 :1 2 3 4 1 2 5 3 3 S c o t t D L ,R o s e n d a h l B R N o r t h Vi k i n g g r a b e n :A n E a s t Af r ic a n p r o s p e c t i v e J AAP G B u l l ,1 9 8 9 ,7 3 ( 2 ) : 1 5 5 1 6 5 4 F a u l d s J E,Va r g a R J T h e r o l e o f a c c o mmo n d a t i o n z o n e a n d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i n t h e s e g me n t a t i o n o f e x t e n d e d t e r r a n e s c I n : F a u l d s J E,S t e wa t t J H Ac c o mmo n d a t io n z o n e s a n d t r a n s f e r z o n e s :Th e r e g io n a l s e g me n t a t io n o f t h e b a s in a n d r a n g e p r o v in c e s Ge o l o g y S o c ie t y o f Ame r ic a S p e c i a l Pa p e r ,1 9 9 8,3 2 3:1 - 4 5 E C B o s w o r t h WGe o me t r y o f p r o p a g a t i n g c o n t i n e n t a l r i f t J Na t u r e ,1 9 8 5,3 1 6:6 2 5 - 6 2 7 6 Ro s e n d a h l B R A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r i f t wi t h s p e c i a l r e f e r e n c e t o E a s t Af r i c a J An n u a l R e v i e w o f E a r t h a n d P l a n e t a r y Sc ie n c e Le t t e r s ,1 9 8 7,1 5:4 45 - 5 0 4 E 7 陈发景调节带( 或传递带) 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J 现代地质 , 2 0 0 3,1 7( 2 ):1 8 6 8 陈发景 , 贾 庆素 , 张洪年传 递带 及其在 砂体 发 育 中的作用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 0 0 4 , 2 5 ( 2 ) :1 4 4 1 4 8 9 邬光辉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 的特征与成因 J 石油与 天然气地质 , 1 9 9 9 , 2 0 ( 2 ) :1 2 5 1 2 8 1 O 刘德来,王伟 , 马莉伸展 盆地转换构造分析以松辽盆 地北部为例 J 地质科技情报 ,1 9 9 4 ,1 3 ( 2 ) :7 1 0 1 1 周建生,杨池银 ,陈发景 ,等黄骅坳 陷横 向变换 带的构造 特征及成 因 J 3 现代地质 ,1 9 9 7 ,1 1 ( 4 ) :4 2 5 4 3 2 i2 蔡 忠贤 ,陈发 景,贾 振远准噶尔 盆地 的类 型和构 造演化 E J 地学前缘 , 2 0 0 0, 7 ( 4 ) :4 3 1 - 4 4 0 1 3 罗志立 , 宋鸿彪 , 赵志刚C型俯冲带及对 中国中西部造 山带 的形成作用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 9 9 5 , 2 2 ( 2 ) : l _ 7 1 4 刘 和甫 ,梁慧社 , 蔡 立国 , 等天 山两侧 前陆 冲断系构造模 式与前陆 盆地 演化 阳地球科 学 中国地 质大 学学报 , 1 9 9 4,l 9 ( 6 ):7 2 7 - 7 4 0 1 5 刘 和甫前陆盆 地类 型及褶 皱一 冲断层 样式 J 地学 前缘 , 1 9 9 5,2 ( 3 4 ):5 9 - 6 8 STRUCTURAL STYLE ANAL YSI S I N THE TRANSI TI ON ZONE OF THE COMPRE SSE D REGI ON A CASE STUDY OF THE MI DDLE TRANSl TI ON ZONE OF SOU THERN MARGI N OF J UNGGAR BASI N CHENG Gu a ng - s u o 一, CHEN An y u 。, HU La i l o ng , ZHOU J u n , W ANG Yin g 。, W ANG Xiu f e ng ( 1 Fa c u l t y o f E ar t h S c i e n c e a n d Min e r a l Re s o u r c e s ,C h in a Un iv e r s it y o f Ge o s c ie n c e s ,Be i j in g 1 0 0 0 8 3 , Ch i n a; 2 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t u t e a n d L a b o r t o r y o f Ge o l o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七課 中日経済の展望教学设计新编日语第四册重排本-新编日语
- 河北省河北省南运河河务中心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活动4 美化版面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黔科版
- 2025年煤炭生产经营单位开采爆破安全管理人员新版试题附答案
- 会计学原理考试题及详解
- 英语学习报纸模板设计与制作
- 一、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沪科版
- 中级经济师金融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莆田市2025福建莆田市春季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4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 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表
- 《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课件-项目一 任务1-4知识点10-关于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 《中国诗词大会》必背经典古诗词100首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垃圾渗滤液处理调试方案
-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后测试卷班附有答案
- 武汉龙泉社区规划方案
- 2024年罗非鱼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