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摘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辅以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国新文学图志以及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等著作,杨义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范式和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系统和范式,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整个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关键词杨义;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本由大洋彼岸流传而来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让国内学界一片哗然和震惊,杨义便是其一。夏著的独辟蹊径让杨义颇为动容,但一股感愤也油然而生,他深感夏著只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毁10余年之后,一个外籍华裔学者充满失落感的历史反思”而已,这样的小说史无疑是对真实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歪曲,是对读者的误导。感乎此,杨义抱着要“把新小说发展的真实的全貌告诉我们的青年,告诉海外的学者”的“时代责任感”,立下“十年治史”的宏愿,决心写出一部崭新的小说史,“以结束夏著在海外风行20年,近日又冲击国内学术界的这段历史”157。便是这番宏愿,成就了后来堪称中国新文学研究领域一座丰碑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小说史成就斐然,但它并非杨义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全部,在小说史写作期间、前后,他相继完成了鲁迅小说综论、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以下简称小说与文化)以及中国新文学图志(以下简称图志)等著作,外加各类专论文章。这些论著和专论的陆续完成,让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充实,研究层次也随之不断攀升。于是我们发现,以小说史为中心,辅以前述等论著专论,杨义方真正形成了一个对于整体的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研究范式和体系。从总体上把握和梳理这一范式和体系,是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中国现代小说史甚至中国新文学史的。一、治史的魄力:在宏阔的视野下与以往的中国新文学研究极度忽视与排拒晚清之际的文学大异其趣的是,杨义的小说史中选择从清末民初写起,并且篇幅可观用力颇多。他敏锐地抓住了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在对清末民初文坛状况和小说创作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寻觅到其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之间的源流与承继关系,得出“现代小说史以清末民初的近代文学、尤其是以戊戌政变以后的近代小说为其先导的”21的论断,并认为现代小说乃是清末民初小说的发展的必然与必要。“只有把晚清至民初的小说观念、小说思潮、小说形式和作家作品的发展线索弄清楚,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小说和整个现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母体中萌生的艰难性和困苦性。”327而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面世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弄清楚了晚清小说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接下来杨义视野大开。以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新民主主义时代小说的伟大开端”为始,他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用三个阶段(每卷一个十年)写尽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开首都以总论为统括,研判十年小说的大势和风貌,接着写流派的总体风格特色和基调,再在流派的旗帜下分节论述代表作家的个人创作,而对于当时影响力巨大的作家,则辟专章详论。比如作者认为第一个十年是现代小说的开端期,是“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的十年。作者肯定了十年中现代小说家们锐意开拓进取的热情和气魄,但也不回避新文学初期无可避免的幼稚病。他指出“在中长篇小说领域,探索多于成功。”也为“短篇小说的创新、成熟与繁荣”击节叫好2140。接下来作者开始逐章探悉人生派、乡土写实派和浪漫抒情派小说的群雄并起,每章首节是对流派所做的总括。而流派旗下的重点作家论,便最能体现作者敏锐而富真知灼见的评析风格了。具体到一个流派的发生、发展以至消散的进程中,杨义著作同样有着出色的史的演绎,比如其专著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为了弄清这两个小说流派的渊源,作者甚至将笔触深入京剧的发展史,他指出“京剧中的京派与海派,和新文学中的京派与海派,具有相同的籍贯,而且后者的称谓是从前者借用和沿用下来的。”3301并进而指出京沪两地迥异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环境,造成了两派小说风格之别。接着作者分别探讨了以沈从文、废名、萧乾等京派作家的创作特色,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京派理论家的理论主张,以及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海派作家的创作特色和理论来源。最后作者落笔于两个流派的分解和重组,将其演变史完整地呈现于读者之前。杨义并未将眼光局限于内地,在小说史中他将视野扩及香港、台湾文坛以及东南亚华语文学,将其包容进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范畴。如作者专章论述了台湾乡土小说的源流与演变,指出“台湾新文学是整个中国新文学一股不可分割、又具有独特风貌的支流”。还在“华南作家群”的总题下,将香港文学自20年代中叶以来的演变和发展纳入研究范围,并且论证了其与内地文学之间的交融互动关系。可见为了“扭转夏志清著作的一个根本弱点,就是缺乏对思潮、流派的宏观(更不用说公正了)的把握”,杨义实践了自己“我主张把点、线、面、体交融起来,对现代小说发展的全部进程作历史的立体的把握和透视”159的主张,开创了一种新的书写小说史的体例,这便是有的学者所持见的“树状体例”,即“以每卷的总论作为主干,流派作家群论作为繁枝,作家论作为密叶,形成一个多层次互补的生命整体,像一株繁茂的大树,把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包括思潮、流派和文体的来龙去脉清晰地梳理出来,突破了以往中国文学史著述中某些单调、平板、封闭的思维定势。”4这样的体例既是对夏志清小说史仅以作家论来敷衍小说史体例的极大突破,也是对严家炎先生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体例的拓展,大大地丰富了小说史的内容含量。二、文化视角的广泛运用:深层次的思考文化视角的广泛运用,对于转变以往单一的僵硬的政治意识形态视角,更好地挖掘深藏于小说潮流、派别以及作家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具有去伪存真的功效。小说史已被公认为运用文化视角的典范,此处不再赘述。本节主要谈谈文化视角在小说与文化一书中的运用。书中,杨义既从宏观方面高屋建瓴地说明时代主潮、小说流派背后的文化动因,也从微观方面论述了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情致与差异,可谓是将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化融于一炉,以一个别致的视角来审视与评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如书中杨义将笔触直指晚清小说在文化上的选择和迷失,这些选择的得与失,共同构成中国现代小说发生的前因。然后他顺水推舟写到中国现代小说观念变革的文化原因和文化深度。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从文化视角分别探讨了五四小说流派、女性小说、左翼小说、三十年代现代派以及光复前台湾小说等具有整体意义的群落,专章论述了鲁迅、郁达夫,又比较了经典作家之间的文化类型与情致方面的差异,如茅盾、巴金和老舍,萧军与萧红,废名与沈从文等。从而以文化的视角观照了整个中国现代小说的脉络,某种程度上同样具备一种史的品格和魄力。如对于鸳鸯蝴蝶派的评价,作者认为科举废除之后,本可走科举之路的作家们成了落魄文人,卖文为生,“他们是封建文化教育出来的,又被封建的轨道抛到荒地上去,简直成了被抛到十里洋场的孔乙己、陈士诚、旧我失去了,新我没有找到,自我尊严迷失了。自我尊严的迷失必然带来了文化尊严的迷失。他们只好玩弄自己的感情,以写男女两性之情作为自己苦闷的排泄口。”335女性文学的崛起“就是现代文化思潮冲击封建女性伦理定型的结果。”398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文化选择,“在横向的对西方文学采取某种封闭性的原则的同时,在纵向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学采取宽容的借鉴的态度。”3248这无疑是“现代中国文学在文化选择上的重大转折。”3248在对于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中,杨义的文化视角运用得更加出神入化。如探讨郁达夫小说的文化心理素质一章中,作者写道因为“人的意识”的觉醒,使得郁达夫充满对抗传统伦常文化与诗教的力量和冲动,而这种异端性与恶魔性又是符合当时的青年思潮的。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体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大反叛。“中国古代传统的自叙传文化,被封建文化传统压抑和扭曲了。”因为礼教的制约,往往只能旁敲侧击托名言志,写意多于写实,“牺牲了自叙传文学很重要的因素:真诚。”3117所以当郁达夫的沉沦无所顾忌地袒露心胸,以“一种追求个性解放的感情的热流来冲击封建礼教的巴士底狱的”3114姿态进入文坛之后,便具有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之功效。杨义还以文化为视点,将一些风格颇似的作家放在一起讨论,并且往往能以简练精妙的论断廓清其间的差异所在。如,作者高屋建瓴指出:“从文化类型着眼,茅盾是个政治、经济型的作家;巴金是个思潮、情感型的作家;老舍是个风俗、文化型的作家。”3153又如,作者看到“沈从文对宗法制农村文化的取向与废名是采取一致的方向的,而他比废名更舒展的地方,是将乡村文化和异化了的城市文化作对立物加以描写,也就是说他的文化参照系比废名更开阔一些。”3195对于“二萧”的从文化视角的考察,作者也有精辟的论断:“萧军像从山里来的人,强悍威猛;萧红是从呼兰河畔来的,似乎感受了水的轻妙灵秀。”3180这种文化视角与文化气质的差异,致使二人创作风格的迥异,“萧红是言志派,萧军是载道派。”3181诚然在这些论断看似轻便而随意,并且有时显得危险而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极强的悟性和概括力,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作者丰厚的文化涵养和底蕴之上的。三、重感悟、重拾审美的标准:睿智而华丽的评述“杨义并不是一个随声附和的人,他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独立思考,客观地作出判断”并得出“创造性的真知灼见”5。正是本着拒绝“平庸的或教条式的解释”、锐意进取的原则,杨义在自己的现代小说研究中,拒绝人云亦云,坚持审美的评判标准。杨义是从王国维那里继承了衣钵的。王国维讲究“意境”和“境界”说,杨义将其延伸成了“感悟”。他指出:“感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批评和研究的方法。深入地研究感悟的本质、功能、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自会成为一个能够激活中国智慧和研究方法的关键点。”6由感悟而至审美,使得杨义得以抛开蔓延已久的习见和桎梏,崛起那些外在的因素,返回文学本身,通过审美的评判,去伪存真,不虚美不隐恶,还现代小说以其真实本原之面貌。诚如评论家所言:“小说史的重要特色,是它对审美价值的重视,审美评价贯穿始终。”7160于是阅读小说史给人最鲜明的感觉是杨义真正进入了文本,他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历程,来深入细致地评点甄别。即使是已被确立为经典作家作品的,他也能从中道出不凡的新解。如张天翼一向被认为仅仅是一个文风幽默滑稽的左翼小说家,而杨义则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指出张天翼的作品“写到平凡得人生,丰富的社会层次,给左翼文学增加了许多介于红色与黑色之间的中间色彩,从而使左翼文学成为更高一级的整体组合系统。”2358因为审美评价的运用,使得作者能够准确地判别出一个小说流派或是一位作家创作的演变,如作者指出随着五四运动高潮的退去,“问题小说由热情地提出社会问题,变为忧虑地探讨人生究究竟的问题,由着重地思考社会的弊端,变为着重地慰藉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心灵。”2235在评述许地山的一节,作者指出许地山先是写传奇的能手,然后逐渐靠近人生派,最后成为现实主义的信徒。也正是审美价值的重拾,使得杨义具有了能够从被埋没于历史的故纸堆里重新发掘出精品的胆识和能力。如前文提到的对于晚清时期小说的重视和分析;另如对上海现代派的重新发掘,指出这一流派对于现代小说技法的革新与创造的积极意义;再如作者大力评价通俗作家张恨水,不但在小说史中给以足够的篇幅,并写有专题论文,冠以“热闹中的寂寞”3585之誉,指出其在两条线索上对传统章回小说形式进行了改造,“在内线上,他兼容多元,把单一的言情、武侠小说,改良成符合的社会言情小说、社会家庭言情小说、或社会武侠言情小说,从复合中扩展了章回小说表现社会人生的深广度。在外线上,他吸收了新文学(包括外来文学)的表现形式,点化传统文学的某些叙事智慧,使他的一些作品在俗的衣装下不失雅的神韵,在旧的外壳里露出新的萌芽。”3585同时,小说史“对成就低一两档的作家也写得眉目清晰、模样完整。”7155这在小说史中更是比比皆是,如第三卷写到“京派的流亡”作家田涛,七月派作家里写到彭柏山,华南作家群中的马宁、司马文森等人,以及东北文选丛派和艺文志派作家等。这些显得颇为陌生的流派与左家,经过杨义的认真发掘与评析,可说是为构建更完善而完整的现代小说史做了极其必要而有价值的工作。杨义著作还有另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与审美标准所对应的作者的妙笔生花。“一般说来,学术著作的文字当应先求逻辑论证的清除、严密。做到这一点已是不易,如能再进而讲究文字的艺术性,表现出作者写作时的从容优裕,亦可视为功力的一种标志。”7165四、在比较中绽放:融会中外古今的雄心与散文颇多继承文学传统不同的是,中国现代小说从狂人日记开始便决然借鉴西方现代小说创作手法,作为对僵化的传统章回小说的反叛。其后陆续出现的人生写实派、浪漫抒情派以及乡土派等流派,以及茅盾、老舍、巴金等经典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过国外小说的影响和熏陶。因而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形成一种开放的眼界。杨义的小说史便是“始终以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意识,把中国现代小说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语境中加以考察,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与西欧、东欧、日本、俄罗斯的作家作品作了大量精彩的比较研究。”8这样的例子在三卷本中可谓比比皆是,精彩纷呈。在小说与文化一书中,这种中西贯通类比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如作者指出“人生派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时多方位的,主要是俄罗斯和弱小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