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Cd、Pb、Hg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pdf_第1页
土壤中Cd、Pb、Hg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pdf_第2页
土壤中Cd、Pb、Hg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pdf_第3页
土壤中Cd、Pb、Hg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pdf_第4页
土壤中Cd、Pb、Hg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8卷第 5 期 2 0 0 9年 5月 地质通报 GEoL0 GI CAL BULLETI N O F CHI NA Vo 1 2 8 NO 5 M a y, 2 00 9 土壤 *c a 、 P b 、 Hg 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 王亚平 , 王 岚 , 许春 雪, 李艳艳 , 安子怡 , 王苏 明 W AN G Ya p in g ,W AN G La n, X U Ch un x u e , LI Ya ny a n, AN Ziy i,W AN G S umin g 国家地 质 实验 测 试 中心 北 京 1 0 0 0 3 7 N a t io n a l Re s e a r ch C e n t e r f o r G e o a n a l y s i s , B e O in g 1 0 0 0 3 7 , C h i n a 摘要 : 研 究 了山西省 3种不 同质地的土壤对 C d 2 + , P b 、 Hg 2 _ 的吸 附、 解吸和 3种 离子在土壤 中的运移特性 。结果表 明, C d 2 + 、 P b 和 Hg 2 在粘粒土壤 中的吸 附能力 大于在砂粒土壤 中的吸 附能力 , 且 3种土壤对 p b 2 + 都 有很 强的吸附能力, 吸 附的 P b 很难在 土 壤 中解吸下来 3种 土壤对 3种金属 离子的吸附能力为 P b C d 2 Hg 2 + , 解吸能 力正好相反 这主要与土壤的不 同性质和 3种 重金属 离子的水合 离子半径、 离子的水合能密切相关。C d 在 3种土壤 中的等温吸附符合 F r e u n d l ich和 L a n g mu i r 方程 , P b 在 3 种土壤 中的吸 附特征 符合 He n r y方程 , 而 Hg 2 在 3种 土壤 中的吸 附符合 L a n g mu i r 方程 。土柱淋滤 实验表明 , Hg 2 在 土壤 中的 穿 透性很 强 , C d z 次之 。 p b z 在 土壤 中的 穿透性 最慢 ,其在 长达 2 ( ) 天的淋滤过程 中仍 然没有 穿透土柱 。3种 不 同质地 的土壤对 c d 2 、 P b 0 和 H 的迁移能力都表现 为: 大 同土壤临汾土壤太原土壤 。 关键词 : 土壤 ; 吸附一 解吸 ; 运移 ; Cd 2 + ; P b ; Hg 2 _ 中图分类号 : X1 4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2 5 5 2 ( 2 0 0 9 ) 0 5 - 0 6 5 9 0 8 W a n g Y P , W a n g L, Xu C X, Li Y Y, An Z Y, W a n g S M S imu l a t io n e x p e r i m e n t o n t h e g e o ch e m ica l b e h a v io r o f ca d miu m, l e a d a n d me r cu r y i o n s i n t h e s o i l G e o l o g i ca l B u U e a n o f C h i n a , 2 0 0 9 , 2 8 ( 5 ) : 6 5 9 - 6 6 6 Abs t r act :Ad s o r p t ion,d e s o r pt ion a nd t r a ns po r t a ti on e x pe r ime nt s o f Cd ,Pb a nd H in t h r e e d iff e r e nt k ind s o f s o il in S ha n xi Pr o v in ce we r e s t u die d in t h is pa p e r r e s pe ctive l y Re s ul t s s ho w t h a t t he a ds o r p ti on ca p a cit y o f Cd 2 ,P b。 a nd H we r e a l l hi g h e r in cl a y s iz e d s o i l t h a n t h a t o f s a n d s iz e d s o i l M e a n wh il e , a l l t h e s e s o il s h a v e s t r o n g a dso rp ti o n ca p a city f o r P b , wh ich wa s v e ry d iff icult t o d e s o r b Th e a d s o rpt io n ca p a city o f t h e t h r e e h e a v y me t a l io n s in a l l t hre e ki n ds o f s o il d e cr e a s e d in a n o r d e r o f P b Cd 2 H , w h e r e a s t h e d e s o r p t io n ca p a ci t y i s j u s t o p p o s i t e T h i s wa s ma i n l y d u e t o t h e cl o s e co r r e l a t i o n o f s o r p t i o n ca p a ci t y wi t h d i ff e r e n t s o i l p r op e r t ie s ,h yd r a t ion e ne r g y a nd h yd r a ti o n ir o n r a d ius o f m e t a l ion s The is o t he m a l a d s o rp tion o f Cd co n f or m e d t o the F r e un d l ich a nd La n g muir e q ua tion in di ffe r e nt s oft s ,t he He nr y e q ua ti on wa s s u it a bl e f or t he Pb a d s o rp t io n,a n d t he L a n gmu ir e qu a ti o n for H Acco r d ing t o t h e s o il co l umn l e a ching t e s t ,pe ne t r a ti o n r a tio o f H t hr oug h s oft s is h ig he s t ,s e cond l y Cd2 + a nd P b is l o we s t whi ch d oe s n t pa s s t he co l umn a f t e r 20 da y s l e a chi ng The t r a n s p or t ca p a cit y o f t hr e e di ffe r e nt ki nd s o f s o il t e x t u r e for Cd2 ,Pb a nd Hg a + d e - cr e a s e d in t he or d e r o f Da t ong s oi l ,Linf e n s o ft a nd Ta iyu a n s oil Ke y wor ds :S oil ;a d s o rp ti o nd e s o rp t ion;t r an s po r t a t io n;Cd 2 ; P b ; H 由于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和非生物降解性 ,其在 土壤 中 的污染 不仅 给生 物 区而且 给人 类造 成严 重 的 威胁。 重金属在土壤 中的积累、 迁移和转化受制于其 在土壤体系中的生物过程、 物理过程和氧化还原、 沉 淀溶解 、 吸附解吸 、 络合解离等化学过程 , 而其在土 壤的固液界面上的行 为却决定于土壤固相 中有机 、 无机 组 分对重 金属 离子 的 吸附一 解 吸特 性【 1 1 。近 十几 年来 。关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的研究格外 受到人们的关注口 _ q , 主要是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 吸附解吸行为。 如于颖等f 7 】 研究了 C u元素在黑土和 收稿 日期: 2 0 0 8 - 0 7 2 3 ; 修订 日期 : 2 0 0 9 0 3 0 2 地调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项 长江流域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 编号 : GZ T R 2 0 0 6 0 2 0 1 ) 资助 作者简介 : 王亚平( 1 9 5 6 一) , 男 , 研究员 , 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及分析测试工作。E ma i l : wa n g y a p i n g ca g s n e t cn 6 6 0 她 质 通 报 G E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A 2 0 0 9年 棕壤土中的解吸行为 ; Ha r t e r 研究 了 Ni 、 C o 和 C u 2 在二元 Ca 溶液和三元 Niz + - Co - Ca 。 等溶液 系 统 中的 吸附行 为 ; 朱 波等 研 究 了 Z n 、 C d在 紫色 土中的竞争吸附。对于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运移的 研究 , 主要是利用间歇法( B a t ch技术) 和同位素标记 法 研究 土 壤 中重 金 属离 子 吸 附 的动 力 学 过 程 1 0 - 1 1 】 , 而用流动法( 柱实验技术) 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 的运移过程的报道却很少 。 笔者通过等温吸附 、解吸和土柱动态运移模拟 实验 分别 研 究 了 C d 2 + 、 P b 和 Hg 2 在 山西 省 3种 不 同地区土壤中的吸附、 解吸及运移特征, 为了解土壤 Cd z + 、 P b z 和 H 的迁移转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 进 一 步为供试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的治理提供 依据 ;同时 也为 中国地调局 开展 的多 目标 地球化 学调查 和农 田 生态系统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技 术支撑 。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 试 土壤 土壤样品分别采集于山西省大同、 太原 、 临汾 3 个地 区 , 取样 深 度 为 0 2 0 cm, 分 别代 表 山西 省 的 3 种典型土壤。 其 中大同采样点的土壤类型为栗褐土 ,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偏高, 主要是 自然原因造成的; 太 原土壤 类型为 潮土 , 土壤受废 水污染 , 污罐 时 间约 为 2 0年 ; 临汾土壤类型为褐土 , 由于采样点位 于煤焦 冶炼工业区附近 , 土壤的污染类型以大气沉降为主。 其基本性质见表 1和表 2 。 1 2 实验 方法 1 2 1 等 温吸 附一 解吸 实验 称 取过 2 0目筛 的土样 5 0 0 0g于 1 0个 1 0 0 mL 的塑料 离心杯 中 ,加 5 0 mL配制好 的不 同质量浓 度 的重金属溶液, 其中 Cd 2 + P b 、 Hg 2 + 的浓度梯度分别 为 0 、 0 1 、 1 、 5 、 1 0 、 2 0 、 5 0 、 1 0 0 、 2 0 0 、 3 0 0 ( mg L ) 。恒 温 ( 2 5 C+ 1 C) 振荡2 h , 在恒温箱内恒温( 2 5 1 ) 静 置 2 4 h后取 出 ,以 4 5 0 0 r min的速度 离 心 1 5 min 取上清液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吸附量的计算见 参考文献 1 3 。随后将平衡液从离心管中倒尽 , 再往 离心管 中加入 5 0 mL 0 1 mo l L的 Na NO。 ( 解吸剂) , 恒温( 2 5 ) 振荡2 h, 在恒温培养箱( 2 5 1 ) 中静置 2 4 h后取出, 以 4 5 0 0 r min离心 1 5 m in , 测定解吸平 衡 液 中 离 子 的 浓 度 。 用 F r e u n d l ich 、 L a n g mu ir 、 T e mk in和 He n r y方程模拟吸附一解吸的特点。 1 2 2动 态模 拟 实验 采用土柱淋滤法。如图 1 所示 , 有机玻璃柱( 直 径 1 5 cm, 高 5 0 cm) 中装满供试 土壤 底部用砂石料 做成 1 0 cm厚的过滤层 ,分别在 2 5 、 7 5 、 1 7 5 、 2 7 5 、 3 7 5 ( cm) 处水平埋人陶土头, 马氏瓶中装测试离子 的溶液 , c d 、 P b 和 H 溶液的浓度都为 3 0 0 mg L ; 通过真空泵 、 抽气系统和瓷头导管采集溶液 从加入 表 1 山西省 3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Ta b l e 1 Ba s ic p h y s ica l a n d ch e mica l p r o p e r t y o ft h r e e k in d s o f s o ft in S h a n x i Pr o v in ce Hg C A P b TOC CE C 土样 。p H值 ? p g g “ L la g 。 毫 l n m a o 1 k g 1 表 2山西省 3种土壤的土粒 级分布 Ta b l e 2 P a rticl e s iz e d is t r ib u t io n 0 f t h r e e ki n d s o f s o il in S h a n x i P r o v in ce 图 i运移实验装置示意图 Fig 1 S ch e ma tic ma p o f t h e a pp a r a t us u s e d in the t r a n s p or t a t ion e x pe ri me nt 叭 8 7 8 7 3 3 H O 1 1 g j B 加 跎 O O O O 0 O 同原汾 大太临 第 2 8卷 第 5 期 王亚平等 : 土壤 中 c d 、 P b 、 Hg 离 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 6 6 1 溶液开始 , 每 1 2 h采样 1次。其 中, C d 和 P b 在大 同土柱 中的实验历时为 8 0 0h ,其余实验历时都 为 4 0 0h。 1 3 测 定方 法 土壤 p H值用 p H计测定 ; 阳离子交换量( cE c ) 用批处理平衡法测定 ; 机械组成用 比重法测定; 土 壤中 Cd 、 P b含量用四酸 ( HC I + HNO + HF + Hc 1 o4 ) 消解, 用光谱法( I C P - A E S ) 、 质谱法 ( I C P - MS ) 测定 ; 土壤 中 Hg含量用 1 : 1王水 消解 ,用 原子荧 光 法 ( A F S ) 测定 ; 吸附平衡液 中的 Cd 、 P b含量 由光谱法 ( I C P - A E S ) 、 质谱法 ( I C P MS ) 测定 ; Hg含 量 由原 子荧光法( AF S ) N定 。 2 结果与讨 论 2 1 土壤中C d 2 + , P b 。 和 H 的吸附一 解吸特点 图 2 、 图 3 ( 插图为原图放大的 1 6 0倍 ) 和图 4分 别表示 了 Cd 2 + , P b 。 和 Hg 2 在 3种土壤 中的等温吸 附图 , 其 中大同土壤 、 太原 土壤 和临汾土壤分别用 DT、 T Y和 L F表示。从 图中可以看出 , 土壤 的吸附 量随着加人重金属离子溶液浓度 的增加而增加 ; 同 时 当加入 3种重金属离子 的浓度 分别为0 mg L 时 , 吸附量都为负值 , 说 明土壤 中原有的重金 属元 素发生 了解吸。3种土壤对 3种重金属离子 的吸附 顺序都为太原土壤 临汾土壤 大同土壤 。 而 3种重 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为 P b Cd 2 + Hg 2 。 4 种等温吸附方程模拟结果表明( 表 3 ) , Cd 2 在 3种土 壤中的吸附行为符合 F r e u n d fich和 L a n g mu ir 方程 , 啵剐平衡时c d 的浓度C rag L 图 2 山西省 3 种土壤对 c d 吸附的S - C关系曲线 F i g 2 S - C cu r v e s o f a d s o r p t i o n f o r Cd 2 + b y t h r e e d iffe r e n t kind s o f s ofl in S ha n xi P r ov ince 相关系数达到 0 9 5以上 , P b 在 3种土壤 中的吸附 特征符合 He n r y方程 , 而 Hg 2 在 3种土壤 中的吸附 特征符合 L a n g mu ir 方程的描述 。 从 3种金属离子在 3种不同土壤中的解吸率来 看( 表 4 ) , 3种土壤对 c d 外 、 P b 和 Hg 2 都有一定的吸 持固定作用 , 尤其是对 P b 针 的固定作用更强 。 解吸率 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同、 I临汾、 太原 , 即砂壤土 粉土 粉壤土。这表明土壤砂粒含量越高 , 有机质、 粘粒等 吸附质的含量越少, 解吸率越大 , 从而使吸附的重金 属元素越容易被去除。在实验设定 的浓度范 围内 , P b 。 的解吸率都非常低 , 说明被土壤吸附的 P b 绝大 部分被吸持 固定在土壤中难 以解吸下来 。而对 于 c d 2 + 和 Hg 2 ,大同土壤吸附态 Cd 2 和 Hg 2 + 的解吸率 吸 附 衡 时P b 的 浓 NC mg L “ 图 3 山西省 3种土壤对 p b 吸附的 S C曲线 F i g 3 S - C cu rve s o f a d s o rpt i o n f 0 r P b b y t h r e e diffe r e nt k in ds o f s o il in Sh a n xi Pr o v in ce 3 0 0 0 2 5 0 0 2 0 0 0 曼 1 5 0 0 丞 莲1 0 0 0 瘟$ 5 0 0 O 0 1 O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吸附平衡 t H g 的浓度C l i n g L 图 4 山西省 3种土壤对 H 吸附的S - C曲线 F ig 4 S - C cu r v e s o f a dso rpt io n f o r H b y t h r e e d ie r e n t ki nds o f s o il in S ha nx i P r ov ince O O O O O O O O D O 0 O 0 0 5 0 5 O 5 3 2 2 1 1 g 捌菠螫 O O O O O O O O O 0 O O O O 5 0 5 O 5 3 2 2 1 1 锄 g 菠整一 地质通报 GE OL OGI CAL B UL L E T I N OF C HI N A 2 0 0 9生 表 3 山西省 3种土壤吸附 C d 2 + , P b 和 H 的等温线拟合方程 Ta b l e 3 Ad s o r p t io n is o t h e r ma l fi t t in g e q u a ti o n o f Cd , P b a n d H o f t h r e e d i r e n t k in d s o f s o il in S h a n x i Pr o v in ce 注 : C为吸附平衡 时各离子 的浓度 , 单位为 mg L; S为各离子的吸附量 , 单位为 mg k g ; K为 吸附常数 ; B为最大 吸附量, 单位 为 mg k g ;KD 为分配系数 ; R为相关系数 ; b为常数 表 4 山西省 3种土壤中Cd 2 + 、 P b 和 Hg 2 + 的解吸率 Ta b l e 4 De s o rp t io n r a t e o f c 、 P b a n d H in t h r e e d iffe r e n t ki n d s o f s o il in S h a n x i , Pr o v in ce C 0 C d 2 + C d 2 + C d P b P b p b 2 + H g Hg H g mg L 。 大 同 太原 临汾 大 同 太原 临汾 大 同 太原 临汾 0 O 1 5 00 l 2 0 l 6 O 36 8 3 2 4 3 2 2 4 68 7 9 8 6_ 3 3 1 1 6O 1 9 O 150 3 62 4 6l 4 21 3 9 3 3 7 7 4 1 0 5 1 3 4 0 80 0 1 O0 1 0 4 083 4 0 9 37 2 7 0 2 21 1 55 l O 1 66 1 1 6 l l 5 0 71 5 0 458 0 87 7 3 6 4 1 9 0 l 8 2 2 O 2 40 1 4 9 154 0 61 3 0 348 0 688 3 28 1 8 6 2_ 38 5 0 4 47 2 3 7 239 0 5 85 0 37l 0 4 45 7 51 2 5l 3 45 1 O O 9 5 6 4 1 8 4 O 6 0 4 4 7 0 4 2 0 0 4 4 2 1 8 2 4 1 0 2 1 l 20 0 23_ 3 8 1 6 849 0 6l 1 0483 0 5 2 4 49 5 l 1 5 2 6 9 3 0 0 2 8 9 1 4 0 l 6 6 0 7 4 2 0 4 9 l 0 5 8 5 5 9 4 2 2 0 4 0 6 注 : C o 分别为试剂中 Cd 2 +P b 和 Hg 的浓度 , 单位为 mg L; 离子的解吸率 以表示 分别为 2 8 9 和 5 9 4 。 明显大于太原土壤( 1 4 0 和 2 2 0 ) 和临汾 土壤 ( 1 6 6 和 4 0 6 9 。 说 明大 同土 壤 中 以静电吸附作用吸附的 c d 2 和 Hg 比太原土壤和 临汾土壤 中多 , 而通过专性吸附机制吸附的 C d 和 Hg 所 占的比例小,太原和临汾土壤通过专性吸附 的 C d 2 + 和 Hg 所 占的比例大 ; 所 以 c d 2 + 和 Hg 在太 原和临汾土壤 中较难解吸。从表 4中可以看出, 3 种 重金属 离子 在土 壤 中的解 吸能力 为 Hg 2 c d 2 P b 抖, 即重 金 属离 子在 土壤 中的吸 附能 力越 强 , 解 吸 能力反而越小。 2 2 土壤和 离子本 身的性 质对 C d 2 + - , P b z + 、 H 吸 附和解 吸的影 响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上的吸附受许多土壤性质的 影响 , 如土壤中的 C E C、 有机质、 p H值等【 1 q 。本实 验采用了 3种不同性质的土样 , 有机质和 C E C含量 在 3种土样中为 :太原土样 临汾土样 大同土样。 同时 ,临汾土样粘粒含量较高 ,而大同土样为砂粒 土 。其中, C E C反映 了土壤胶体的负电荷量 , C E C 越高 , 负电荷量越高 , 通过静 电吸引而吸附的重金属 离子也越多 ; 同时, 重金属离子可与土壤中的有机质 第 2 8卷 第 5期 王亚平等 : 土壤中 C d 、 P b 、 Hg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 实验 发生配位反应而吸附在土壤表面。 所以 , 3种重金属 离子 的吸附能力在太原土壤 中最强 ,其次为临汾土 壤和大同土壤 。 从图 3可以看 出。加入土样中的 P b 几乎被完 全吸附, 其等温吸附线与 C d 和 Hg 2 + 的等温吸附线 在同一尺度上相比, 几乎呈竖直直线变化 , 表明 3种 土样对 P b 的吸附能力都很强。由于不 同的水合离 子半径 、 电荷性质 、 水合能等 ,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表 面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 ; 水合离子半径越小 , 金属 离子在土壤表面的吸附能力就越强。 一般认为 , 对于 价 态相 同的离子 ,离 子半 径 大 。其水 合离 子半 径就 小 。P b 的离子半径为 0 1 3 2n m, C d z 的离子半径为 0 0 9 7 r l m, 而 Hg 2 + 的离子半径 为 0 1 1 0 n m, 所 以 3种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 P b z 最强 ,其次为 H 和 c d 2 + 。在本 实验 中 , 3种 重金 属 离子 在 3 种 不 同土壤 中的吸附能力 的顺序为 P b z C d 2 Hg 2 , 而 从水合离子半径角度考虑的 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 力 中 , Hg 2 + 的吸 附能力 应该 大 于 C d 的 吸附能 力 。 实 验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是土壤 中不同的矿物对重金属 元素不同的吸附能力造成的。武玫玲 1 司 的研究表明, 金属离子水合能的大小对其 亲和力有较大 的影响, 具有低水合能的重金属离子容易产生脱水作用而被 固定 。P b z + 、 c d 2 和 Hg 2 的水合 能分别 为 1 4 8 1 k j mo l 、 1 8 0 7 k J mo l 和 1 8 3 2 k J mo l 。 在 3种离 子 中 , P b 的水合能最小 , Hg 2 + 的水合能最 大。所 以, 3种重金 属离子相 比 P b 在土壤 中吸附后很容 易固定 , 难于 解 吸, 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很差。而 H 吸附后很容 易从土壤中解吸出来 , 在土壤 中的迁移性较强 。 2 3 土柱动态运移模拟实验结果和讨论 2 3 1 Cd 2 + 的动 态运 移 实验 图 5 、图 6和 图 7分 别 表示 了 Cd 2 在 3种 不 同 土壤 中的穿透 曲线 。从 图中可 以看出 , 在相 同溶液 浓度和不同的土壤 中, Cd 的穿透性不 同。大同土 柱 2 5 cm取样点处 。 9 4 h时测得溶液的浓度为 2 1 1 1 mg C, 4 0 6 h时测 得溶 液浓 度 为 2 9 0 mg L, 基本 达 到 了表层溶液的浓度 。在 7 5 cm 取样点处 , 3 9 4 h时出 现浓度上升 , 为 8 4 6 mg L; 实验运 行到 7 7 0 h时 , 浓 度达到 2 0 3 6 mg L 。太原土柱直 到实验运 行 4 0 0 h 时 , 2 5 cm取样点处都没有出现浓度升高的现象 。 临 汾土柱 2 5 cm 取样点处土壤溶液浓度在 1 0 6 h时开 始上升 , 为 6 6 mg L, 实验运行到 4 3 2 h时, 其浓度值 达 到 2 2 9 8 mg L 。 4 0 0 3 5 0 3 0 0 一2 5 0 2 0 0 1 5 0 1 0 0 5 0 0 5 0 叠 越 进 0 1 O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时 阅, h 图 5大同土柱不 同深度 C d z + 的浓度曲线 F ig 5 Cd co nce nt r a t io n cu r ve s o f t he Da t on g s oft co l umn a t d iffe r e n t d e p t h s O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时 问 h 图 6 太原土柱不同深度 c d 2 十 的浓度曲线 Fig 6 Cd conce nt r a t io n cur v e s o f t he Ta iy ua n s oil co l u mn a t d iffe r e n t d e pt h s 大 同 、 太 原 、 临 汾 3种 土 壤 粒 径 为 1 0 0 5 mm, 砂粒 的含量 分别 为 4 7 8 2 9 、 2 2 0 5 0 和 1 6 5 5 6 。 其平均孔隙流速分别为 2 7 8 cm h 、 0 4 0 cm h和 1 0 4 cm h 。从图中数据可 以看出, 孔隙流速越大 , 穿透速 率越快 。 在临汾和太原 2 种土壤中, 2 种土样干容重 基本相 同,太原土样砂粒含量大于临汾土样的砂粒 含量 , 粉粒和粘粒含量太原土样均小于临汾土样 , 但 太原孔隙流速明显小于临汾 ,说明影响其孔隙流速 除粒径成分外还有其他主要因素 ,可能由于太原土 壤为污灌土壤。本次实验在历经 8 0 0 h后 , 穿透速率 最快 的大同土柱也仅 在 7 5 cm处 c d 2 的浓度 开始 O 0 0 O O O 0 O O O 柏 : 8 ; ; 加 侣 5 地质通报 G EO LO G1 C AL BU L L E Tl N OF C HI N A 2 0 0 9焦 4 00 3 5 O 3 0 0 25 0 2 00 盎1 5 O 蛏1 00 5 O 0 5 0 0 1 00 2 0 0 3 00 4 0 0 5 00 时问, h 图 7 临汾土柱不同深度 C d z 的浓度曲线 Fig 7 Cd2 conce nt r a t ion cu r v e s o f t h e Lin f e n s o il co l u mn a t diffe r e n t d e p t h s 上 升 。 表 明 c d 2 的迁 移 性 较差 , 大 部 分停 留在 土 壤 的表 层 。 2 3 2 P b 抖的动 态运移 实验 P b z 在 3种 不 同土壤 中的穿 透 曲线见 图 8 、 图 9 和 图 1 0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 , 土壤 对 P b 。 的吸 附能力 非常强 , 实验进行 4 0 0 h后 , 只有大同土柱 2 5 cm处 土壤溶液中 P b 。 的浓度才开始上升 ,为 5 5 6 mg L, 7 7 8 h时 达到 2 2 4 mg L 。太原 、 临汾 土柱 2 5 cm处 土 壤溶液 中P b 的浓度在实验运行 4 0 0 h后仍接近于 0 。同时 , 3个土柱表层水样浓度均有缓慢增加的趋 势 可能是由土样表层吸附的重金属溶质和土样表层 沉淀溶解于表层水样造成的。 土壤对 P b 斗 的强大吸附 能力表明 P b 在土壤中有很高的环境容量 , p b 。 进入 土壤后绝大部分被土壤吸附, 其有效性大大降低。 2 3 3 Hg 2 + 的动 态运移 实验 图 1 1 、 图 1 2 和图 1 3为Hd 在 3 种不同土壤中 的穿透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Hg 2 在大同砂壤土中 的穿透能力较强。当实验进行到 4 0 0 h时 ,在土柱 1 2 5 cm处测得土壤溶液中H d 的浓度接近表层溶 液 的浓度 ;太原 土柱实验运 行 1 7 8 h时 ,在土柱 2 5 cm取样点处土壤溶液的浓度开始上升 ,测得浓 度 为 4 2 7 mg L ,实验运行 3 2 2 5 h后 ,浓度达 到 7 9 8 5 mg L ; 临汾土柱实验运行 2 5 h时 , 在 2 5 cm 取 样点处土壤溶液浓度迅速上升 , 达到 1 3 1 1 mg L , 实 验运行 3 2 2 5 h后 , 浓度达到 2 6 9 mg L 。在 3个土柱 中, 表层溶液中 Hg 2 的浓度基本保持在 3 0 0 mg L左 右 , 大量的 H 在土壤表面富集 , 这可能是含 H 40 0 35 0 30 0 、 25 0 2 0 0 1 5 O 嵌 1 O O 5 O 0 5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时 f l h 图 8 大同土柱不同深度 P b 的浓度曲线 Fig 8 Pb co nce nt r a t io n cu r ve s of t he Da t on g s o il co l u mn a t di ffe r e n t d e p t h s O 1 O 0 2 00 3 0 0 4 0 0 5 0 0 时 闻m 图 9 太原土柱不同深度 P b 的浓度曲线 F ig 9 P b co nce nt r a tion cu r v e s o f t he Ta iyu a n s o il co l u mn a t diffe r e n t d e p t hs 的污染 物直 接污染 表层土 壤或 向大气排放 。然后通 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表层的缘故。 3 种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 中的穿透性能为 Hd Cd P b , 而对于不同质地的土壤 , 重金属离 子在砂土中的迁移性最强, 砂质壤土中次之 。 粉壤土 中最 差 。 关于最大穿透深度的论述 , 本次实验历经 4 0 0 h 后 。穿透速率 最快的大 同土柱虽 然在 1 2 5 cm 处 H 的浓度接近表层溶液的浓度 , 但在 1 7 5 cm处还 是没有出现大量 Hg 2 , 说明 H 大部分停留在土壤 的表层。从 3种重金属离子在不同土柱中的运移实 验可 以看到,迁移最快的离子在穿透速率最快的土 柱中的迁移也没有超过 2 0 cm,这就验证了中国地 O O O O O O O O O O 倡 侣似 他 们8 6 4 2 、 l1 、 斟蛙 第 2 8卷 第 5 期 王亚平等 : 土壤 中 c d 、 P b 、 Hg离子 的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 3 5 0 3 0 0 2 5 0 警 2 0 0 赵 强1 5 0 1 O O 5 O O O 1 O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时 闻 h 图 1 0临汾土柱不 同深度 P b z 的浓度 曲线 F ig 1 0 Pb co nce nt r a ti o n cur v e s o ft he Lin f e n s o ft C o l umn a t d iffe r e nt d e p th s O 5 0 1 O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时问, J1 图 1 1 大 同土柱不同深度 H 的浓度 曲线 Fig 1 1 H co nce nt r a ti o n cu r ve s o f t he Da t on g s o il co l umn a t d iffe r e n t d e p t hs 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 0 0 5 0 1 多 目标 区 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的规定 , 即表层土壤的采样深 度 ( 第 二 环境 ) 为 0 2 0 cm, 深 层 土壤 的采样 深 度 ( 第 一 环境 ) 为 1 5 1T I 。 2 3 4 影响 Cd 2 + - P b 、 Hg 2 在 土壤 中迁移 的 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主要由土壤 中重金属的 沉淀溶解平衡 、络合解离平衡 、吸附解吸平衡等控 制 。由于土壤中的无机有机配合物与 P b 形成的络 合物难于溶解而吸附于土壤表层 ,同时土壤 中腐殖 质的含量与土壤中的 P b 浓度成正相关 , P b 可与土 壤 中的胡敏酸和富啡酸形成稳定 的络合物 ,所以一 4 0 0 3 5 0 3 0 0 2 5 0 磬 2 0 0 1 5 0 1 0 0 5 O O _ 5 O l一 : o 告 巷 强 0 5 0 1 O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时 问, l1 图 1 2太原 土柱 不同深度 H 的浓度曲线 F ig1 2 H conce nt r a tion cur v e s o f the Ta iyu a n s o il co l umn a t diffe r e nt de pt h s O 5 O 1 0 O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时问, h 图 1 3 临汾土柱不同深度 H 的浓度 曲线 F ig 1 3 H co nce nt r a ti o n cur v e s o ft h e Lin f e n s o il co l un -ln a t d iffe r e n t d e p t h s 般外 源 P b进 入 土壤 后 就 被 固定 在 表 土层 中 。水平 移动和垂直移动都很 困难1 。而 Hg 2 + 与大多数无机 离子形成 的配合物容易溶解 ,以至于在土壤中难于 形成沉淀且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腐殖酸对土壤 中溶 解态 Hg的沉淀作 用 具有 抑制 效应 。 研究 表 明 , 土壤 腐殖酸是使土壤 中的 Hg向水相释放并稳定于土壤 溶液 中的主要因素。 所以, 外源 Hg 进入土壤中多以 离子态形式存在 , 很容易在土壤中迁移。 对于 C d 。 在土壤 中的迁移 , Hir s ch等 预测 了土 壤溶液 中 一 系列 Cd的络合物 , 包括 Cd 、 C d OH 、 Cd S O4 、 C d HC O。 等的形成情况 , 结果发现 , 自由 Cd 往往 O 0 0 O 0 O O O 0 : 5 ; 筋 佰们5 O O O O O O O O O O : 8 箱 加 侣 们 5 一 _ 1 g _, 鞋 6 6 6 地质通报 GE OL OGI C AL BUL L ET I N OF C HI NA 2 0 0 9钲 只占溶液可溶性 Cd的 4 0 4 5 。C d 2 与不溶有机 质结合 不会迁移 ; 但是 , 如果 c d 2 与 自然有机质结 合 , 并且 自然有机质能够在土壤中移动 , 有机质将会 增 加 C d z 的移 动性 【2 1 1 。这说 明外源 C d进 入土壤 后 , 一 部分可能和土壤中的有机无机物结合 另一部分以 自由 C d离子的形式存在而在土壤中迁移。由上述 3 种重金属离子的水合能的大小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 论 , 即 H 在土 壤 中的迁移性强 , 而 P b 在 土壤 中 的 迁移性差 。 P b 人土壤后很容易被土壤固定。 对 于不同质地 的土壤 , 由于大同土壤为砂土 , 土壤颗粒 间孑 L 隙大 , 小孔隙少 , 通透性 良好 , 所 以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 中容易迁移 。而太原土壤为粉 壤土 , 其性质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 , 土粒之间缺少 大孑 L 隙 通气透水性较差 ,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 中的 迁移性较差。临汾土壤为粉土 , 属于砂土和粘性土 的过渡类 型 , 其物质组 成 、 结构构造 、 物理 力学性 质 接 近 于砂 土 重 金 属 离子 在 粉 土 中 的迁 移 性 不 如在砂土 中的迁移性强 , 但强于粉壤土。 所 以, 3种 重金属离子在 3种不同土壤 中的穿透性为 :大 同 土壤 临 汾土 壤太原 土 壤 。 3 结论 ( 1 ) Cd 2 + , P b 抖、 Hg 在 3种不 同质地 土壤 中的吸 附趋势都一样 ,吸附量都随着加入离子浓度的增加 而增加。各土样对这 3 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顺 序为 : P b 。 Hg Cd 2 , 3种土壤对 3种重金属离子 的吸附顺序都为太原土壤 临汾土壤 大同土壤。 而 3种重 金 属 离 子在 不 同土 壤 中 的解 吸 与 吸 附 却 相 反 , 吸 附量 大 的解 吸量 小 , 吸 附量小 的解 吸量大 。 ( 2 ) 4种吸附模式拟合 3种重金属离子在不同土 壤 中的吸附 , 结果表明, C d 在 3种土壤 中的吸附特 征 符 合 F r e u n d 1 ich和 L a n g mu ir 方 程 , P b 在 3种 土 壤中的吸附特征可用 He n r y方程描述 而 L a n g mu i r 方程符合 H 在 3 种土壤中的吸附。 ( 3 )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穿透 曲线是重金属 元素在土壤 中的吸附、 解 吸、 络合 、 迁移等作用 的综 合体现, 因此 c d 2 、 P b 和 H d 在不同土壤中的穿透 曲线也不同。C d 、 P b 和 H d 在不同土壤中的动态 运移实验结果表明 3种不同质地 的土壤对不 同的 重金属离子的穿透率为大同土壤 临汾土壤 太原 土壤 ,即沙壤土 粉土 粉壤土 : 3种不同的重金属 离子在土壤中的穿透能力为 Hg 2 + C d P b z + 。 参考 文献 f 1 1 杨金燕 , 杨 肖娥 , 何振立 , 等 土壤中铅的吸附一 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 生态环境, 2 0 0 5 , 1 4 : 1 0 2 1 0 7 f 2 A 血s M, P e r e z No v o C , Os o r i o F, e t a 1 Ad s o r p t i o n a n d d e s o rptio n o f co p p e r and z i n c i n t h e s u r f a ce l a y e r o f a ci d s o i ls J J o u mal o f Co l - l o id an d I nte rfa ce S cie n ce ,2 0 0 5 ,2 8 8 :2 1 2 9 3 S i lv a n a A M Crit t e r , Cla u d i o A i r o l d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