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_第1页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_第2页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_第3页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_第4页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 提要:中学历史学科考试的重大改革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能力,要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应有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还应具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关键词: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一 材料解析题自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事实证明,这种题型是能够大面积地测试学科能力的。从年到年的材料解析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论从史 出的原则。所选材料都很精到,都可以从中引出一些观点进行评价,同时题目中注意引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用材料中的信息支持特定论点。 几年来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方式在不断变化,难度也在逐年提高。引用的材料也由年的一段增加到四段,问题也由一问增加到多问。如年高考的第题、年旧高考的第、题,年新高考的第2 / 8 题和年新高考的第题等都是四则材料组成。分数也由年的分,增加到年、年、年的分,年提高到分 ,会考后的新高考增加到分。 从年以来,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选材方法不断变化。年以前材料解析题选材内容是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而所要求的答案,也是考生在历史课中学过的。从年老科目组材料解析题开始,有的史料所述内容则是课本中没有出现的,所要求的答案也是考生在历史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材料解析题第题的材料: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摘自胶滨语录)材料较之另外三则材料,较之年 的其它材料解析题所引的材料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选材方法方面,材料提及的均田之制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的北魏和唐朝部分,而在明朝部分没出现过。在考查目的方面,材料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能运用在其他历史时期中学过的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所引另一历史时期的材料并回答问题的能力。材料在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的出现,发出了选材方法改革的一个信号,那就是选材不受历史时期的约束,这一历史时期涉及的知识,可以推及到另一历史时期3 / 8 的材料中去。 年新科目组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在选材上又向前跨了一步,如年新科目组高 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第题:阅读下列材料: 据雍正二十三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各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职,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府决定)嗣后如有无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索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敬。 上述材料中关于叫歇和永禁叫歇的有关内容,历史课本中完全没有 涉及到,考生在课本中完全没有学过。从年以来,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选材方法和能力趋势看,从年和年材料解析题选材方法要求的比较来看,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推出了一种新的更高要求的选材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选材不局限于教材,大胆选取教材中没有涉及过的知识,选材更灵活、更富有弹性,这就是材料解析题选材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但是,命题人员在4 / 8 材料中还是提供了一些与课本有关,供考生开拓思路的知识条件。如年新科目组高考试题第题中机匠机户等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考生在中 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学过的,这就为阅读和分析以上材料提供了知识条件。 二 材料解析题的考测性能侧重于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初步的史学研究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鉴别、批判和利用与历史有关材料的能力。它的出现是历史学科考试的重大改革,它必将促进历史教学的重大改革,最终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材料解析题考查的能力具体分为: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综合能力。 如年高考历史试题 第题中的问题,要求考生从两则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得出唐太宗与张玄素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取得的共识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的结论。 5 / 8 说明、论证的能力。如年高考历史试题第题第问:“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 怎样的局面?解答时不能从材料本身获取有效信息,需要进行发散思维,然后将思维集中指向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即是以材料为思维起点引发的知识迁移成果。 年高考历史试题第题,考查考生从所给出的年近卫内阁发表的声明摘录近字的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是“不承认国民政府,谋图另立亲日伪政权”。 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能力。如年高考 第题要求考生对有关唐太宗在位时的两则材料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得出唐太宗的统治由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的结论。 三 材料的难度除与材料本身有关外,关键取决于问题 的设置。按照历史学科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年到6 / 8 年以来材料解析题设问的实际,其设问方式大致有: 一问“魏主是指谁? 第题第三问该条约主要调整的是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需要调整?年第题第四问年月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第五问中国共产党采取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以及年第题第一问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中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第题第 一问材料体现的观点源于什么著作等。 这种情况多,难度也大一些。如年第题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等三个问题。年第题第四问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第题在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根据材料和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年月认为抗日7 / 8 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参照材料,说 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采犬逼蒋抗日的方针等三个问题。所有这类问题都有一个提示语,如读后请回答、本诏令提出、马士认为、材料中引用的等,掌握了这一特点,就不会到别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了。 有 知识的结合,而不仅仅是材料或仅仅是已有知识。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把教材中获得的能力和知识,根据设问的要求,把教材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加以归纳和提炼。这种问题的难度最大,要求的能力层次最高。如年第题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 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年高考历史试题第题材料中的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年第题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宪法的这些条文规定应如何评价等。 四 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还应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8 / 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材料解析题,都没有脱离课本的重点内容。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上都是考查测试的典型点,只要掌握了扎实的书本知识,历史双基过关,回答起来 是没有问题的。如年高考历史第题共四段材料,前三段材料可适用于多个朝代,叫人如坠雾中。第四段材料出现福王常洵,而在试题开头已告诉考生,四段材料是反映同一朝代的。熟悉书本知识的考生都会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