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pdf_第1页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pdf_第2页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pdf_第3页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pdf_第4页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6年 1 月 J a n u a r y 2 0 1 6 岩矿测试 R0CK AND MI NERAL ANALYS I S Vo 1 3 5No 1 828 9 文章编号 : 0 2 5 4 5 3 5 7 ( 2 0 1 6 ) 0 1 0 0 8 20 8 D O I :1 0 1 5 8 9 8 j cn k i 1 1 2 1 3 1 t d 2 0 1 6 0 1 0 1 4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 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王 结 , 谭科艳 ,陈燕芳 , 刘斯文 , 朱晓华 , 刘久臣 , 汤奇峰 , 袁 欣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 北京 1 0 0 0 3 7 ; 2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 中心 ,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0 3 7; 3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7 ) 摘要 : 解析大气总悬浮颗 粒物( T S P ) 的重金属来 源可为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和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 了中国南方某工业城 市冶炼厂周边冬季 T S P和表层土壤 ( 0 2 0 e m) 中的重金属环境效应。采用 大气主动采样技术收集 T S P样品 , 原子 荧光光谱 法和 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质谱 法测定其 中重金属的含 量, 结 合富集因子法和 P e a r s o n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 研 究区 T S P中z n 、 P h 、 C d含量最 高达到 3 0 8 0 9 0 61 0 、 9 9 0 2 9 11 0 I 、 1 0 1 1 2 1 1 0 , 分别是 中国土壤背景值的 2 0 1 4 3 、 2 2 2 5 3 、 5 6 1 6 2 0 倍, 属于污染严重级别; N i、 C r 含量分别是 中国土壤背景值的 1 8 3倍和2 9 6倍。冶炼厂、 火力发 电厂和4 - z - 厂等人 为源是 z n 、 P b 、 C d 、 H g 、 A s 等重金属富集的主导因素;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 T S P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 关 , 可判定研 究区土壤的重金属来源主要 为大气沉降。 关键词:工业区;总悬浮颗粒物 ; 重金属;富集因子 ;土壤质量 中图分类号 : X 5 1 3 ;S 1 5 1 9 3 文献标识码: A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T S P ) 是存在于大气 中微小 颗粒物 , 其粒径一般 1 0 0 m。重金属是大气颗粒 物污染的重要组成之一 , 对人体健康所产生 的危害 已受到国际社会 的共 同关注 J 。重金属通过人体 的呼吸系统 、 消化系统和表皮直接接触进入人体 中 大量累积 , 同时又与人体 内的有关物质 ( 如有机物) 相结合 , 转化为毒性更强 、 成分更复杂的金属有机化 合物 , 导致 人体 功 能性 障碍 , 引 发一 系列 伤 害效 应 J , 其 中以致癌 、 致畸、 致突变“ 三致作用” 最受 关注。粒径越小的大气颗粒物吸附的重金属离子越 多 , 危害就越严重 J 。因 T S P粒径 较小, 在 大气 中 没有雨水冲刷的作用下 , 较长时间 内不会沉降到地 表 , 所以 T S P除了对地球表面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 以外 , 更重要的是通过光化学反应或协同作用产生 间接 的化学危害 ,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造成大气 的二 次污染。 大气 中重金属 的来源可分为地壳元 素、 污染元 素两大类 J , 又分 为 自然背 景来 源和人 为来 源两 种。地壳 中的污染元素包括 c d 、 cr 、 P b 、 cu、 N i、 H g 、 A s 等 ; 自然背景来源包括火 山灰 、 自然力作用下 的 沙土扬尘等 ; 人为来源包括工矿企业生产 、 机动车尾 气排放和汽车橡胶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含重金属 的尘土等。除了上述颗粒物来源 , 在大气 中经过复 杂的相互作用或协同反应衍变而成 的二次污染物也 是大气重金属 的重要来源 。开展 T S P的来 源解 析和沉降分析对于探究重金属污染对水土 、 人体的 危害有重要 的溯源作用 , 尤其是针对重金属污染高 风险地 区, 厘清 T S P的重金属来源是人 为源还是 自 然背景 , 对于研究重金属污染 的生态风险评价 和土 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大气 T S P的重金属来源 与大气重金属沉 降分析 , 在重点地区开展相关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9 2 2 ; 修 回 日期 : 2 0 1 51 2 2 5 ;接受 日期 : 2 0 1 6 0 l 一 0 9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稀土矿山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2 0 1 2 1 1 0 7 8 ) ;国际合作项 目课题有机质形态对 土壤重金属稳定性 的影响 ( 2 0 0 2 3 5 1 3 0 0 0 0 6 ) 作者简介:王醅, 硕士研究生, 从事地球化学研究。E m a il: 4 9 5 9 5 3 1 1 6 q q co rn。 通讯作者: 谭科艳 ,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和环境污染修复方向的研究。E ma il: t a n k e y a n 2 6 3 n e t 。 一 8 2 第 1 期 王醋, 等 :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 3 5卷 欧美国家 叫和部分亚洲国家 卜 研究得 比较多 且深入 , 中国则相对较少。国际上对于细颗粒物的 分析方法已逐渐成熟 , 长时间尺度上也开展 了相 关监测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 , 本文选取中国南 方典型工业 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法检测 大气 T S P中的重金 属含量 , 应用富集因子法和 P e a r s o n系数法分析重金 属元素的来源 , 进而通过 T S P与表层土壤 中重金属 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大气 中重金属的沉降对当地土壤 质量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拟为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和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罗霄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的低凹峡 谷地带 , 气象上属于气流交汇的地区 , 从空气动力学 来说该地形不利于大气 中污染物的远距离流动。该 省大多数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 的开采 、 冶炼集 中分布在湘 江流域 , 随着 有色金属 矿产长达 6 O 年的采集和冶炼 , 大量 的工矿企业废渣 、 废水不断地 被排放到周围环境 中, 造成附近流域水 系重金属污 染 问题突出 , 厂矿企业 周边土壤 中的 A s 、 cd 、 P b 等重金属累积严重 。该地 区大气 中的污染物沿 南北走向的峡谷地形随之扩散 , 形成 大气 污染 的相 互叠加 ; 风向秋冬季 多西北风 , 夏季多正南风 , 大气 中的 s 0 : 等有害物质在干湿沉降的作用下易形成酸 沉降。 2 实验部分 2 1 样品采集 研究 区具体位于城区西北部 , 北东部 临近冶炼 厂, 南临湘江 , l6平方公里范 围内密布一百多家冶 炼厂及化工企业。在研究 区布设大气 采样点 3个 ( 如图 1 所示 ) , 均位于湘江北侧 , 自西 向东依次排 列 , 在秋冬季节这 3个采样点均位于该市某大型冶 炼厂的下风向。本研究采用 K C一1 2 0 H 中流量 T S P 大气综合采样器采集 T S P样 品, 配备 T S P一1 0 0切 割器 , 设 置 流量 为 1 0 0 L mi n , 气 流 入 口速度 0 3 m s 。采样器放置在距离地面约 1 0 m 的屋顶平 台, 采样点 四周 ( 3 0 m x3 0 m) 无遮挡物 , 而且避开了居 民、 工业烟 囱和交通 干线等点 、 线 污染源 的局部污 染 。采样时间为冬季 1 1月 1 0 、 1 1 、 1 2 、 1 3日, 每次连 续取样 2 4 h 。 2 2 样品分析 称重后将样 品 ( 携带 大气悬 浮物的大气膜) 和 空白( 空白采样膜 ) 粉碎后放人洗净 的聚四氟乙烯 坩埚加酸消解 , 冷却静置后再在 1 1 0 下加热 消解 2 h , 酸挥发 直 至烟 冒尽。取 下 冷 却后 用 1 5 m L 5 0 的盐酸和 0 5 mL硝酸将坩埚内的结 晶物溶解 , 图 1 研究区大气 T S P采样点位图 Fig 1 Sa mp ling lo ca t io n o f TS P in a t mo s ph e r e 一 8 3 第 1 期 岩矿测试 h t t p f f w w w y k cs a c cn 转入 2 5 m L比色管中, 用蒸馏水定容 , 摇匀 , 待测。 用 A F S一3 1 0 0双道 原子荧 光 光度 计 、 T h e r mo XS e r ie s 1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体 质 谱 联 用 仪 ( S N 0 1 4 2 6 C ) 检测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检测 过程 中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 监控。各重金属测试精密度均控制在 4 左右 ; 并 抽取 了2 0 的样品进行 重复性检 验 , 相对双差 约 2 0 , 均小于4 0 的允许限, 分析合格率达到 9 0 以上 。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应用 S P S S 1 7 0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 3 研究 区大气 总悬浮颗粒物 中的重金属 含量特征和来源解析 3 1 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特征 根据监测情况 , 采样点总悬浮颗粒物 中的重金 属元素含量与分布见图 2与表 1 。 由图 2可知 , A s 、 cu 、 C d 、 P h 、 C r 、 N i元素在 1 、 2 、 3采样点整体上浓度分布较为一致 , 含量状况相 当, 各采样点位样 品的 T S P重金属元素含量仅存在细 微差别 。这是由于三个采样点均在该市大型冶炼厂 的正南方( 下风 向) , 与污染源 的距离大体一致 , 呈 现较为一致的重金属浓度富集规律。由于三个采样 点平均分布于冶炼厂下风 向的居 民村 中, 因此该 区 域居民受到的重金属影 响程度基本 一致。表 1所 示, P h和 Hg的偏度为0 0 4和 0 0 5 , 接近正态分布 , A s 、 cr 、 cd元素分布为左偏态 , cu 、 z n元素分布为右 偏态 ; N i、 P b 、 C d含量的均值低于 中位数值 , 其余元 素的均值均高于中位数值。偏度 的变化说明不同采 样点位的 T S P化学组成具有一定 的差异性 , 原 因是 采样受时空分布 、 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对 T S P样 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数 据统计分 析 , A s 、 C u 、 cd 、 P b在 1号采样点 的浓度最高, z n在 2号采样点的浓度最高, C r 、 Mo 、 H g 、 N i在 3号采样 点的浓度最高( 图 2 ) 。1号点位 的 cu存在异常高 值 , 可能是该点存在检测方法的偏差。该地 区 T S P 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 从高到低依 次为 z n 、 P h 、 C u、 A s 、 C d 、 C r 、 N i、 H g ( 表 1 ) 。 3 2 研究区重金属含量与中国背景值的比较 将研究 区 T S P的重金属含量与 中国土壤 和该 省土壤背景值进行 比较 , 如表 2所示 , 该地区T S P中 的主要 目标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大超过中国和该省土 壤背景值 。具体表现在 N i、 cr 的含量与中国土壤背 景值相对接近 , 分别是其 1 8 3倍和 2 9 6倍 , 是该省 一 8 4 一 图 2 大气 T S P中汞铬镍镉砷铜锌铅的含量 Fig 2 Co n t e n t s o f Hg, Cr,Ni, Cd, As, Cu, Zn, Pb in a t mo s p he r e TSP s a mp le s 表 1 大气 T S P中重金属含量统计 Ta b le 1 He a v y me t a l co n ce n t r a t io ns in a t mo s ph e r e TS P s a mple s 含量( m g k g ) 元素 方差 偏度 极 小值极大值平均值 中 值 标准 差 注: 方 差( )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 量 ( 一 x ) 2 。 n i =1 兰( 一 ) 偏 度 ( s k e w n e s s )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s k ew n e s s = 一兰 。 一 , 暑 哪)嘲如懈 一 )咖 懈 一 )唧舡 第 1期 王酷, 等: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 3 5卷 表 2 研究区 T S P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背景值的比较 T a b le 2 C o mp a r is o n b e t we e n co n ce n t r a t io n o f h e a v y me t a ls in T S P wit h b a ck g r o u n d v a lu e s 含量( m g k g ) 研究区与中国 研究区与本省 元素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 平均值 中国土壤背景值 省土壤背景值 的倍数 的倍数 土壤背景值的2 7 8倍和 1 6 7倍 ; 而 z n 、 P b 、 cd 、 A s 分别达到中国土壤背景值 的 2 0 1 4 3倍 、 2 2 2 5 3倍 、 5 6 1 6 2 0倍 、 5 7 6 4倍 , 是该省土壤背景值的 1 6 8 6 9 倍 、 2 1 1 9 4倍 、 7 1 0 9 1 1倍 、 4 7 4 7倍。表 明该地 区 T S P中 z n 、 P b、 C d 、 A s四种重金 属元素 的含量与 当 地土壤组分没有直接的密切关 系, 主要受外来人 为 活动的影响, 即来 源于附近大型冶炼厂 、 火力发 电厂 和化工厂的大气排放物。 3 3 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 富集因子法和 P e a r s o n系数法用来对大气颗粒物 的污染物来源进行判别 、 解析与评价。每种污染源识 别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 , 往往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区别 ( 如土壤尘和燃煤尘) ,故应用多种方法相互对 照进 行综合分析。本研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 P e a r s o n系数 法同时分析数据 , 相互验证和相互补充。 3 3 1 富集 因子法 富集 因子法是一种双重归一化 的计算方 法 , 该 方法用来表示大气颗粒物 中元 素的富集程度 , 能够 判断和评价颗粒物 的元 素来源是人 为源还是 自然 源 , 也能消除大气颗粒 物采样 、 分析 、 风 速、 风 向及与污染源距离等各种不确定 因素的影 响, 所 以 该方法 比通常应 用浓度 ( 即绝对浓度 ) 进行 比较 的 结果更为可靠。以 i元素为例 , 其富集 因子 ( E F ) 的 计算方法如下。 E F=( C i C ) 颗 粒 ( C i C ) 背 景 式 中: C i为 i元素的浓度 , C 为被选定 的参考元素的 浓度。对于大气 , ( C i C ) 颗 粒为颗粒 中元素 的相对 浓度 ;( C i C ) 背 景 为地壳 中相应元素的相对浓度。 当 E F1 时 , 表 明该元素有外来 污染源 , 而且 E F值越大 , 受 到人 类 活 动 的影 响 越 大。一 般 意 义 上 来 说 , 若 E F1 0, 则可认为该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源。 参 比元素一般选用地壳 中普遍存在的, 而人为 污染来源较少 、 化学稳定性好 、 分析结果精确度高的 低挥发性元 素 , 本研 究选择 Mo作为参 比元素。经 过数据统计分析获得采样点 T S P中各重金属元 素 的富集 因子 ( E F ) , 其 中 cr 、 N i、 cu的 E F均值小 于 1 , 表明这三种元素 的来源途径不单一 , 属于 自然源 和人为源的共同作用 ; P b 、 C d 、 H g 、 A s 、 Z n的 E F均值 明显大于 1 , 说 明这些元素主要来 自人为源 , 受人为 影响作用较大 , 尤其是 cd的 E F均值达到了 5 6 6 6 , 表明 T S P中 C d的来源基本来 自人类活动。 3 3 2 P e a r s o n系数法 P e a r s o n系数法是用来衡 量两个 数据集合是否 在一条直线上 , 该方法一般用来判定定距变量 间的 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越 接近于 1或 一1 , 相关性 越 强 ; 相关系数 越接近 于 0 , 相关性 越弱。通常情 况 下 , 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依据 以下范 围来判 断: 0 8 1 0为极强相关 , 0 60 8为强相关 , 0 4 0 6 为中等程度相关 , 0 20 4为弱相关 , 0 0 0 2为 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 利用 P e a r s o n系数法统计 分析本研究区 T S P中 各元素之 间的相关性 , 如表 3所示 , T S P各元素之 间 存在明显 的相关性。其中 A s 、 H g 、 cr 、 N i、 cu 、 z n 、 P h 、 C d之 间具 有 极 显 著 的相 关 性 ( r0 5 , P= 0 0 1 ) , 说 明这些 元素 可能来 源 于 同一 种污染 源。 特别是 P b和 C d、 P b和 z n之 间的相关性达到 0 9 8 以上 , P b和 A s 的相关性也达到了0 8 5 , 这与该地区 附近的大型冶炼厂有密切关系。采样点区域的东侧 有炼铟厂 , 铟 的冶炼 回收方 法主要是从 cu 、 P b 、 z n 的冶炼浮渣 、 熔渣及 阳极泥中通过富集加 以回收 , 所 排放的废气 中含有大量的 C u 、 P h 、 z n等元素。采样 点区域的北部是大型锌 、 铅及合金冶炼厂 , 综合 回收 铜 、 金 、 银 、 铋、 碲 、 镉 、 铟等多种稀贵金属。本次研究 的采样季节集中在秋冬季 , 采样点位置均坐落于冶 炼厂区的下风向,T S P样 品中的 Z n 、 P b 、 C d含量极 高( 见 3 2节 ) , P b 、 z n 、 cd 、 A s 之问极高 的相关性 , 应与附近密集的冶炼厂排放 的含铅 、 锌等重金属颗 粒物的烟气有直接的关系。 以上通过富集因子法和 P e a r s o n系数法分析重金 属元素的来源 , 均表明研究 区范围内 P h 、 z n 、 cd 、 A s 元素 的来源一致 , 为当地人为影 响即冶炼活动所引 起 , 该结论与 3 1 节的数据分析结论一致, 互为印证。 一 85 第 1 期 岩矿 h t t p f f 测试 v kcs a e cn 2 01 6拄 As 1 0 0 0 s e 0 7 4 2 1 0 0 H0 Hg 0 8 8 6 0 9 4 2 1 0 0 0 Cr 0 7 4 5 0 9 8 1 0 9 5 3 1 0 0 0 Ni 0 6 2 8 0 9 7 0 0 8 9 9 0 9 8 0 1 0 0 0 C u 0 61 7 0 7 9 1 0 7 5 0 0 8 2 3 0 7 8 5 1 0 0 0 Z n 0 8 4 6 0 9 3 9 0 9 6 8 0 9 5 4 0 9 0 3 0 8 2 2 1 0 0 0 Mo 0 6 2 3 0 9 7 3 0 8 9 5 0 9 7 7 0 9 8 7 0 7 71 0 8 8 8 1 0 0 0 P b 0 8 48 0 9 4 9 0 9 7 7 0 9 6 2 0 9 1 9 0 8 2 0 09 8 6 0 91 2 1 0 0 0 Cd 0 8 43 0 9 4 7 0 9 7 6 0 9 7 0 0 9 2 6 0 8 3 5 0 9 7 5 0 9 2 0 09 9 5 1 0 0 0 注:表格中的 表示显著性水平 0 0 1 。 4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为了评价大气 T S P中重金属对 当地土壤环境质 量 的影响, 对 T S P和表层土壤 ( 02 0 cm) 中的重金 属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野外采样记 录, T S P和土 壤样品采集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 0 0 i n , 从 区域尺度 上来看可以认为土气采样点位一致 。 l6 0 0O 1 4 0 00 g 1 2 0 00 嘲 1 0 0 0 0 缸 8 0 o0 a _ 导6 0 0 0 翁4 2 0 0o O O ( a ) TS P和表层土壤中 P b的相关关系 如图 3 ad所示 , 研究 区大气 T S P中的重金属 含量与表层土壤中累积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的正相 关性 , 如 P b 、 z n 、 C d 、 A s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 9 4 、 0 7 4 、 0 5 5 、 0 9 2 , 即 T S P和表层土壤 中的 P b与 A s 显著相关 , z n和 cd也有较强的相关性 , 说明在该地 区由大气沉降输入土壤中的重金属不能忽视。已有 l8 0 00 1 6 0 00 1 4 o o0 嘲 1 2 0 0 0 如l0 0 0 0 8 0 00 墓6 00 0 40 0 0 2 0 0 o O 0 ( b )T S P 和表层土壤中Z n的相关关系 0 0 5 0 0 0 0 l0 o 0 0 0 l5 O 0 o 0 2 0 0 0 0 0 2 5 0 0 0 0 3 0 0 0 0 0 3 5 0 0 0 0 00 3 0 0 2 5 0 2 0 0 l5 O lO O 5 0 O O T S P中 P b 含量 ( m g k g ) ( C )T S P 和表层土壤中C d 的相关关系 25 0 0 2 0 00 l5 OO 1 0 0 0 5 0 O O O 2 o o o 00 4 0 0 0 00 6 O o o OO 8 0 o o oO 1 0 o o 0 O0 T S P中 Z n 含量 ( m g ) ( d ) T S P和表层土壤中 As 的相关关系 0 o 5 0 0 o 1 o 0 0 0 1 5 0 o 02 0 0 0 o2 5 0 0 0 3 0 0 0 0 3 5 0 0 04 0 0 0 04 5 0 0 0 0 0 T S P中 Cd 含量 ( mg k g ) 图 3 大气 T S P和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 Fig 3 Th e r e la t io ns h ip be t we e n t he co n ce n t r a t io n o f he a v y me t a ls in TS P wit h s o il 一 8 6 5 0 00 l0 0 0 0 l5 0 0 0 2 0 o o0 T S P中 As 含量 ( mg k g ) 一 ) I i ; 一删如 岳群卅备 f 一 ) l s 暑 一疆如 u哥j | 嗵 第 1 期 王酷, 等: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 3 5 卷 研究以该地区市场大米和污染 区生产 的稻谷样品为 例 , 分析稻米 中 As 、 P h和 C d的含量, 并对成年人食 用这些稻米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发现稻米中的 cd 是主要 的健康 影响 因子 卜 J 。也有研究指 出当地 根茎类 和叶类蔬菜 对人体 健康存 在严重 的健康 风 险 引。在冶炼 厂 、 工矿企业 的周边 , 不仅大气 T S P 的重金属沉降会影响作物 中重金属 的富集 , 废水 、 废 渣排放也存在相同问题 卜 。而在所有重金属中, P b 、 C d 、 A s 对人体健 康有严 重影响 , 甚至能够 与 持久性有机物结合产生更具毒性 的复合污染 , 对 人 体健康造 成更大 的危 害 。因此该地 区大气 重 金属 的沉 降 对 当地 土 壤 及生 态 系统 的影 响 不 容 忽视 。 5 结论 研究 区秋冬季大气 T S P的重金属含量水平从高 到低依次为 z n 、 P b 、 cu 、 A s 、 c d 、 cr 、 N i、 H g , 其 中 z n 、 P b 、 C d 、 A s 含量极 高 , 属于严重 污染 ; 重金属含量 特 征表现为在工业区下风向范 围内的村民受重金属影 响的程度 基本一致 , 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与 当地 的土 壤组分没有直接关系。T S P和表层土壤( 0 2 0 C B) 中的 P b 、 z n 、 c d 、 A s 体现为强正相关 , 表 明其来 源主 要是 当地大型冶炼厂、 火力发 电厂和化工厂 , 大气重 金属干湿沉降是导致当地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极高 的主要因素。此结论为制定研究 区水土气环境污染 的源头控制和污染修复技术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 针对该地 区 T S P高浓度重金属 的现状 , 建议进 行大气沉 降通量 的监测和计算 , 加强对土壤和水 体 中重金属元素 的监测与分析 , 为该地 区土壤和水体 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水土修复技术提供充分的 依据 。基于大气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 更大 的危 害 , 因此 应 该 着 重研 究 超 细 颗 粒 物 ( 如 P M 。、 PM ) , 将其 成分分析纳 入常规监 测项 目, 建 立长时 间尺度 的研究 , 进 一 步进 行人 体健 康 风 险 评 价 。 6 1 2 参考文献 Hu S H, He r n e r J D, S h a f e r M , e t a 1 Me t a l s E mi t t e d f r o m He a v y d u t y D ie s e l V e h icle s E q u ip p e d w it h Ad v a n ce d P M a n d N O E m is s i o n C o n t r o ls J A t m o s p h e ri c En v ir o n me n t , 2 0 0 9, 4 3: 2 9 5 02 9 5 9 张春艳 , 韩宝平, 王晓, 等 典型城市工业区 T S P中重 金 属污染研 究 J 中国环境 监测 , 2 0 0 7 , 2 3( 2 ) : 7 1 7 4 Zh a ng C Y,Ha n B P,W a n g X,e t a 1 S t u d y o n He a v y Me t a l P o llu t io n in T y p ica l At mo s p h e ri c C it y I n d u s t ri a l Z o n e T S P J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 o n i t o ri n g in C h i n a , 2 0 0 7 , 2 3( 2 ): 7 17 4 3 P a lm e r K T, McN e i l l L o v e R M, P o o le J R, e t a 1 I n fla - mma t o r y Re s po n s e s t o t he Occu p a t io n a l I n h a la t io n o f M e t a l F u m e J E u r o p e a n R e s p ir a t o r y J o u r n a l, 2 0 0 6 , 2 7 ( 2): 3 6 63 7 3 4 S e r g io R, E m il i o C, Y e n n y G, e t a 1 I n flu e n ce o f S e a Br e e z e Cir cu la t io n a n d Ro a d T r a f f ic Emis s io n s o n t h e Re la t io n s h ip b e t we e n Pa r t icle Nu mb e r ,Bla ck Ca r b o n, PM 1 PM2 5 a n d PM2 51 0 Co nce nt r a t io n s in a Co a s t a l C i t y J A t m o s p h e ri c E n v ir o n m e n t , 2 0 0 8 , 4 2 : 6 5 2 3 6 53 4 5 王秋衡, 王淑云 , 刘美英 湖南湘江流域污染的安全评 价 J 中国给水排水 , 2 0 0 4, 2 0 ( 8 ) : 1 0 41 0 6 Wa n g Q H, Wa n g S Y, L iu M Y S a f t y E v a l u a t io n o n P o l lu t i o n o f X i a n g R iv e r V a l le y i n Hu n a n P r o v in ce J Wa t e r a n d Wa s t e w a t e r , 2 0 0 4 , 2 0 ( 8 ) : 1 04 1 0 6 6 方凤满 中国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行 为研究 J 生态环境学报 , 2 0 1 0, 1 9 ( 4 ) : 9 7 9 9 8 4 F a n g F MR e s e a r ch o n En v ir o n me n t a l Ge o ch e mis t ry o f M e t a l E le m e n t s in A t m o s p h e ric P a r t i cl e s in C h i n a J E co lo g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i e n ce s , 2 0 1 0, 1 9 ( 4 ) : 9 7 9 9 8 4 7 刘爱明, 杨柳 大气重金属离子的来源分析和毒性效 应 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 0 1 1 , 2 8 ( 9 ) : 8 3 98 4 2 “u A M Ya n g LSo ur ce a n d To x ic Ef f e ct s o f He a v y M e t a l I o n s in A t m o s p h e r e J J o u rna l o f E n v ir o n m e n t a n d H e a lt h , 2 0 1 1 , 2 8 ( 9 ) : 8 3 9 8 4 2 8 C h e s t e r R, N im m o M, F o n e s G R, e t a 1 T r a ce M e t a l C he mis t r y o f Pa r t icu la t e Ae r o s o ls f r o m t h e UK Ma in la nd C o a s t a l R im o f t h e N E I ri s h S e a J A t m o s p h e ric En v ir o n me n t , 2 0 0 0, 3 4: 9 4 99 5 8 9 D a v i d O, P h il ip K H, L im i n g Z, e t a 1 S o u r ce A p p o r t io n me n t o f B a h imo r e Ae r o s o l f r o m C o mb in e d S iz e D is t r ib u t i o n a n d C h e m i c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D a t a J At mo s p h e ri c E n v ir o n me n t , 2 0 0 6, 4 0: $ 3 9 6一$ 4 1 0 1 0 L i s a D S , K e n n e t h C S D ry A t m o s p h e ric D e p o s it i o n R a t e s o f Me t a ls al o ng a Co a s t a l Tr a ns e ct in S o ut h e r n Ca lif o rnia J A t m o s p h e ric E n v i r o n me n t , 2 0 0 8 , 4 2 : 6 6 0 6 6 6 1 3 1 1 汤奇峰, 杨忠芳, 张本仁, 等 成都经济区 A s等元素大 气干湿沉降通量及来源研究 J 地学前缘, 2 0 0 7 , 1 4 ( 3 ) : 2 1 3 2 2 2 T a n g Q F , Y a n g Z F , Z h a n g B R, e t a 1 A S t u d y o f Ele me n t s F lu x a n d S o u r ce s f r o m At mo s p h e ri c Bu lk D e p o s i t io n i n t h e C h e n g d u E co n o mi c R e g i o n J E a r t h S ci e n ce F r o n t i e r s , 2 0 0 7, 1 4 ( 3 ) : 2 1 3 2 2 2 一 8 7 第 1 期 岩矿测试 h t t p : w w w y k cs a c C n 2 0 1 6正 1 2 Wo n g C S C, L i X D, Z h a n g G, e t a 1 A t m o s p h e r ic De p o s it io n o f He a v y Me t a ls in t h e P e a r l Riv e r D e lt a, C h i n a J A t m o s p h e ric E n v i r o n me n t , 2 0 0 3 , 3 7 : 7 6 7 7 76 1 3 K a r a n a s i o u A A, S i t a r a s I E , S i s k o s P A, e t a 1 S i z e Dis t r ib u t io n a nd S o u r ce s o f Tr a ce Me t a ls a nd n a lka n e s in t h e A t h e n s U r b a n A e r o s o l d u rin g S u mm e rJ A t m o s p h e r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 2 0 0 7 , 4 1 ( 1 1 ) : 2 3 6 8 2 3 8 1 1 4 Ma r i a R, R o s a C, Ma r i a M, e t a 1 T r a ce E le m e n t s i n D a il y Co lle ct e d Ae r o s o l:L e v e l Chara ct e r iz a t io n a n d S o u r ce I d e n t i f ica t io n i n a F o u r y e a r S t u d y J A t m o s p h e r i c R e s e a r ch , 2 0 0 8 , 8 9 ( 1 2 ) : 2 0 6 2 1 7 1 5 S a m u e l M, V e r n o n M, D h a r m a r a j R, e t a1 S e a s o n a l Va ri a t io n o f He a v y Me t al s in Amb ie n t Air a n d P r e ci p it a t io n a t a S i n g le S it e in Wa s h i n g t o n , D C J En v ir o n men t a l P o llu t io n。 2 0 08, 1 5 5: 8 89 8 1 6 陈咏淑, 吴甫成, 吕焕哲, 等 近 2 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 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 0 0 4 , 1 3 ( 5 ) : 5 0 8 51 2 C h e n Y S, W u F C, L t i H Z, e t a 1 An a ly s is o n t h e W a t e r Q u a l it y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X i a n g j ia n g R iv e r f r o m 1 9 8 1 t o 2 0 0 0 J R e s o u r ce s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 i n t h e Y a n g t z e B a s i n , 2 0 0 4, 1 3 ( 5 ) : 5 0 8 5 1 2 1 7 郭朝晖, 朱永官 典型矿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 及有效性含量 J 生态环境 , 2 0 0 4, 1 3 ( 4 ) : 5 5 3 5 5 5 Gu o Z H, Zh u Y GCo n t a min a t io n a n d Av a ila b le Co n t e n t s o f He a v y Me t a ls in S o ils in t h e T y p ica l Min in g a n d S m e l t i n g C i r cu m j a ce n t D is t r i ct s J E co l o g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2 0 0 4 , 1 3 ( 4 ) : 5 5 35 5 5 1 8 郭朝晖, 肖细元 , 陈同斌, 等 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 蔬菜的重金 属污染 J 地 理学报 , 2 0 0 8 , 6 3( 1 ) : 311 Gu o Z H ,Xia o X Y,Ch e n T B,e t a 1 He a v y Me t a l Po llu t io n o f S o ils a nd Ve g e t a ble s f r o m Mid s t r e a m a n d D o w n s t r e a m o f X i a n g j ia n g R iv e r J A ct a G e o g r a p h ica S i n i ca , 2 0 0 8 , 6 3 ( 1 ) : 31 1 1 9 姬亚芹 , 朱坦, 冯银厂, 等 用富集因子法评价我 国城 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污染 J 南开大学学报, 2 0 0 6 , 3 9 ( 2): 9 49 9 J i Y Q, Z h u T , F e n g Y C, e t a 1 A p p l ica t i o n o f t h e Enr ich me n t Fa ct o r t o Ana ly z e t h e Po llut io n o f Ele me nt s i n S o i l Du s t i n C h in a J A ct a S e i e n t i a r u m Na t u r a l iu m U n iv e r s i t a t i s N a n k a ie n s i s , 2 0 0 6 , 3 9 ( 2 ) : 9 4 9 9 2 0 汤洁, 韩维峥, 李娜, 等 哈尔滨市城区大气重金属沉 降特征 和来源研 究 J 光谱 学与 光谱 分析 , 2 0 1 1 , 3 1 ( 1 1 ): 3 0 8 73 0 9 1 Ta n g J , Ha n W Z, L i N, e t a 1 Mu l t i v a r i a t e An a l y s i s o f He a v y Me t a l Ele me n t C o n ce n t r a t io n s in At mo s p h e r e 一 8 8 一 D e p o s i t i o n i n Ha r b i n C i t y ,N o r t h e a s t C h in aJ S p e ct r o s co p y a n d S p e ct r a l A n a ly s 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