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pdf_第1页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pdf_第2页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pdf_第3页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pdf_第4页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 地 质 论 评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 V o lJ 5 9 N o 6 NO V 201 3 伏 牛 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 任 升 莲 , 宋 传中 , 李 加 好 , 林 寿 发 , , 江 平 , 黄 鹏 , 张 妍 , 胡 达 , 刘 国 厅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合肥 , 2 3 0 0 0 9 ; 2 )滑铁卢大学 , 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 , N 2 L 3 G 1 ; 3 )合肥工业大学档案馆 , 中国合肥 , 2 3 0 0 0 9 内容提要: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韧性剪切带组成, 剪切带中广泛发育同构造变质流体形成的脉体。脉体矿物成 分以石英为主, 石英脉中石英晶体内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和气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成分以含中高盐度水溶液 、 低 C O : 、 低 6 OB D以及少量有机质为特征, 包裹体 的均一温度为 1 7 0 6 3 3 7 8 , 白云母压力计计算出的压力为 0 2 7 0 8 7 G P a 。整个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和同位素均继承了原岩海底火 山喷发的地化特征。伏牛山构造 带变质程度以绿片岩相为主, 压力较大, 具有俯冲带的特性。包裹体的特点均反映了宽坪岩块和-t l 坪岩块依次向 华北板块下俯冲、 汇聚时产生了强变形, 弱变质的构造作用。 关键词: 秦岭; 伏牛山构造带 ; 石英脉; 包裹体成分; 同构造分异 伏牛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 山带北缘 , 地质构造 复杂 , 前期研究表明: 该区存在多条韧性剪切带 , 把 该地区分成多个近平行 的构造变形带 ( 宋传 中等, 1 9 9 9 , 2 0 0 9 ) 。野外观察发现变形带中广泛发育同构 造石英脉 , 它们是岩石 同构造变形分异 的变质流体 在岩石裂隙中流动 、 沉淀而形成的 , 它的出现不仅说 明该处是构造剪切作用的强烈地带 , 也是变质流体 活动 的通道 ( 任升莲 等 , 2 0 1 3 ) , 对此处脉体成分 的 深入研究 , 利于解析变质流体来源 、 形成及构造活动 和构 造 过 程 ( E t h e r id g e e t a 1 , 1 9 8 4 ; F y f e e t a 1 , 1 98 5; Fe r r y,1 98 6;0 h a r a,1 98 8;Gl a a z n e r e t a 1 , 1 9 9 1 ; S m it h e t a 1 , 1 9 9 9 ) 。 1 区域地质概况 伏牛山构造带位 于河南 省南召地 区, 呈 N w s E向展布 , 其南北界分别为瓦穴子一乔端断裂带和 洛南一栾川断裂带 , 两条 断裂 之间为一变形带 ( 图 1 ) 。洛南一栾川断裂带是北秦岭 和秦 岭北 缘的界 线 , 宽几千米至十几千米不等 , 其北侧 为太华群、 栾 川岩群 、 陶湾岩群 , 南侧为宽坪岩群。该断裂带在石 人山南部的产状为 3 2 0 。3 5 5 。 L6 7 。一8 0 。 , 在石 人山西南部的产状为 8 。 2 1 。 L7 1 。 7 4 。 , 具有左 旋斜 向汇聚的特征 , 经历 四期构造活动 , 变形非常强 烈( 裴放 , 1 9 9 4; 任升莲等 , 2 0 1 1 , 2 0 1 0 ) 。瓦穴子一 乔端断裂是 中型推覆韧性剪切带 , 产状较 稳定 , 为 3 5 0 。 1 0 。 4 5 。一5 5 。 , 其北侧宽坪岩群逆 冲在南 侧二郎坪岩群之上 , 主要有三期构造活动。这两条 断裂带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 多期变形的叠加 , 但都有一期强烈的塑性变形 , 并形成了大量 的糜棱 岩 ( 任升莲等 , 2 0 1 3 ) 。强烈的糜棱 岩化产生 了大量 变质流体 , 并以脉体形式存在于糜棱岩及构造片岩 中, 这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变质流体。 通过野外精细观察发现伏牛山构造带脉体的分 布有一定规律, 近剪切带的强变形域脉体多且大, 变 形弱的地方脉体少且小。对这些变质流体的矿物成 分 、 形成温度 、 压力等特征进行研究利于掌握 同期构 造活动的性质 、 程度 、 物质来源等信息 。 在伏牛山构造带常见的变质流体脉体 以石英脉 为主 , 含少量长石石英脉 、 方解石脉。脉体形态多为 透镜状 , 少数为条带状 、 弯曲褶皱状。脉体从几毫米 的微型脉到 2 0多米长 的巨型脉均有发育。这些脉 与围岩的界线清晰 , 脉体基本平行围岩的面理 , 一些 脉体具有 拖尾, 反映出这些脉体是 同构造变形的 产物 。 2 石英脉中的包裹体特征 2 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同构造脉体中, 除少量的白云母在脉体边部以 注 : 本文为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批准号 4 1 2 7 2 2 1 3, 4 1 0 7 2 1 6 1 ) 、 博士点基金资助项 目的成果 。 收稿 日期 : 2 o 1 3 - o 6 - 2 6; 改回 日期 : 2 o 1 3 1 0 1 5; 责任 编辑 : 章雨旭。 作者简介 : 任升莲 , 女 , 1 9 6 3年生 。副教授 , 博士。主要从 事矿物学 、 岩 石学的教学和研究 。E m a i : r e q l o t u s 1 2 6 C O rn。 地质论评 带上的脉体的数量 比瓦穴子一乔端断裂 带多 , 也 间 接说 明洛南一栾川断裂带 的剪切作用大于瓦穴子一 乔端断裂带 , 与其它方法分析 的结果一致 ( 任升莲 等 , 2 0 1 3 ) 。 总之 ,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是一个复杂的构 造 、 物理 、 化学过程 , 存在着力学 、 热 、 化学和流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 B o t t r e l l e t a 1 , 1 9 9 0 ; C e s a r e , 1 9 9 4 ; 何 绍勋等 1 9 9 6 ; 徐启东 , 1 9 9 6 ; 杨巍然等 , 1 9 9 6 b ; 邓 军 等, 2 0 0 0 ; 彭训才等 , 2 0 0 0 ; 沈昆等 , 2 0 0 3 ; 卢焕章 等, 2 0 0 4 ; 郑永飞 , 2 0 0 4; 盛英 明等 , 2 0 1 1 ) 。它不仅影响 岩石的变形特性和变质作用 , 也促进了构造变形的 发生 、 发展 , 同时还控制着物质 的活化 、 迁移和沉淀 ( 戴塔根等 , 1 9 9 0 ; 陈柏林等 , 1 9 9 8 ; 范宏瑞等 , 2 0 0 0 ; 黄德志等 , 2 0 0 1 ; 李曙光等, 2 0 0 1 ; 李晓峰等 , 2 0 0 6 ) 。 本区变质岩是在海底火山沉积岩的基础上变质 而成 , 岩石在形成过程 中封存 了海底火山喷发时 的 水( 高山等 , 1 9 9 0 ) 。虽然 , 沉积物在成岩过程 中会 排出一部分 , 但在岩石 中仍有 相当数量的岩浆水保 留, 并在以后的岩石演化中发展成为变质流体。 表 4伏牛 山构造带石英脉 中石英晶体 内原生流体 包裹体 o、 H 同位素成分表 Ta b l e 4 O 、 H is o t o p ic c o m p o s it io n o f in c l u s io n s in q uar v e ins of t he Fun ius ha n t e c t o nic be l t 6 0v o w 8 Dv s M O w 样品编号 盯 ( 。 ) ( 。 ) ( 。 1 XN7 3 7 2 7 7 7 1 1 9 0 2 8 2 XN1 0 7 6 41 8 3 8 3 4 0 0 8 8 XN1 1 7 1 O 2 8 7 6 8 2 0 0 2 78 XN1 2 9 l 0 3 9 6 5 6 5 0 0 2 0 0 XNl 3 O 1 4 9 7 71 4 7 1 O 1 1 2 5 结论 洛南一栾川和瓦穴子一乔端断裂带这两期糜棱 岩化作用形成 的同构造变形脉 , 真实地记录 了北秦 岭产生的两期韧性剪切活动 , 这些同变形石英脉具 有 以下特征 : ( 1 )变质流体的宏观形态诠释了这两期构造活 动均为左行剪切 。近断裂带脉体数量多且大 , 远则 少而小, 其中洛南一栾川断裂带 的脉体多于瓦穴 子一乔端断裂带 , 反 映出洛南栾川断裂带 的剪切 作用大于瓦穴子一乔端断裂带。 ( 2 )石英脉形成的温度为 3 3 0 4 5 0 C, 显示 石英脉形成的温度达 到了中、 高绿片岩相。利用 白 云母压力计计算出伏牛山构造带的压力为 0 2 7 0 8 7 G P a , 且瓦穴子一乔端断裂带压力大于洛南一 栾川断裂带 。说明这两条断裂带形成于较低温度和 相对较 大压力 条件下 , 具有俯 冲带 的特性。且洛 南一栾川断裂带 的俯 冲具有较大的斜 向剪切分量 , 说明宽坪岩块向北俯 冲、 汇聚时 , 斜 向分量大 ; 而二 郎坪岩块向北俯冲时以挤压为主 , 而瓦穴子一乔端 断裂带虽然形成压力很大 , 但剪切分量很小 , 说明二 郎坪岩块 向北俯冲时近乎垂直。 ( 3 )石英脉 中石英 晶体的包裹体气体成分 以 H 2 0为主, 其次为 C O 和 N , 部分样 品中含有一定 数量的 C H 、 C : H6 、 H : S 。C O 含量 的特点是越靠近 东部越高 , 反映 出东部 的变质变形程度 高于西部。 有机质成分 的存在也说 明沉积岩形成时的有机质在 变质过程 中分解得不够彻底 , 表明伏 牛山构造带 的 变质温压条件没有达到高级变质程度。 ( 4 )石英脉中石英晶体的包裹体液相成分以水 为主, 其它成分变化很大。近石人山岩体 的包裹体 液相成分含盐量较少 , 整个伏牛 山构造带 的样 品含 盐量均较大, 且 c a “、 s 0 : 一 、 K 含量也较高。总体 反映出包裹体液相成分来源于围岩 , 很大程度上继 承了围岩的海底火山喷发岩石的地化特征。 ( 5 )所有石英包裹体 的 8 1 8 0 。 w、 8 D 删。 w 组 成均相 对 较 低 , 其 8 D 刚。 w 为 一8 3 8 3 4 o 一 6 5 6 5 0 0 , 而流体 8 1 8 0 驯。 w 变化较大 , 为6 4 1 o 1 4 9 7 e 。在 8 0 8 D同位素图上均投在岩浆水及 其附近 , 说明研究区的变质流体主要来源于原岩的 海底火山沉积岩中, 继承 了围岩的氧同位素特征。 通过对伏牛山构造带 同构造石英脉石英颗粒中 包裹体形态 、 成分及形成条件研究认为: 构造带变质 流体成分和同位素均继承了原岩成分特点 , 说 明这 两条断裂带变质程度以绿片岩相为主, 压力较大 , 具 有俯冲带的特性。包裹体的特点均反映了宽坪岩块 和二郎坪岩块依次向华北板块下的斜 向俯 冲、 汇聚 时产生了强变形 , 弱变质 的作用 。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陈柏林 , 董法先 , 李 中坚 1 9 9 8 矿物中元素迁移变化的高温高压实 验 研究 地质力学学报 , 4( 1 ) : 7 27 7 戴塔根 , 刘成湛 1 9 9 0 构造应力与元素迁移关系初探 桂林 冶金地 质 学院学报 , 1 0 ( 3 ) : 2 4 7 2 5 0 邓军 , 杨立强 , 孙忠实 , 彭润民, 陈学明 , 杜子 图 2 0 0 0 构 造体制转换 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 地球科学 , 2 5 ( 4 ): 3 9 7 4 0 1 范宏瑞 , 谢奕汉 , 赵瑞 , 王英兰 2 0 0 0 小秦 岭含金石英脉 复式成因 的 流体包裹体证据 科学通报 , 4 5: 5 3 7 5 4 2 高山 , 张本仁 , 谢千里 , 郭孝明, 宋子季 1 9 9 0 秦岭造山带元古宙陆 内 裂谷作用的沉积地球化学证据 科学通报 , 1 9: 1 4 9 41 4 9 4 郭涛 , 吕古 贤, 邓军 , 李学军 , 孙 之夫 , 郭初 笋 2 0 0 3 构造应力 对元素 第 6期 任升莲等: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 1 0 7 5 分配的控制作用以焦家金矿床为例 地质力学学报, 9 ( 2 ) : 1 8 31 9 O 何绍勋 , 段嘉瑞 , 刘继顺 , 张 曾荣 1 9 9 6 韧性剪 切带与成 矿 北京 : 地 质 出版社 黄德志 , 高俊 , 戴塔根 2 0 0 1 俯冲带流 体作用 的地球化学 示踪 地 学 前缘 , 8 ( 3) : 1 3 11 3 8 李晓峰 , 陈振字 , 王汝成 , 王平安 , 朱和平 2 0 0 6 江苏东海水 晶矿床成 因初探 : 流体包裹体和硅氧同位素证 据 岩石学报 , 2 2 ( 7) : 2 0 1 8 2 0 2 8 李曙光 , 侯振辉 2 0 0 1 大陆俯 冲过 程中的流体 地 学前缘 , 8 ( 3 ): 1 2 3 l 2 8 李文, 李兆麟, 石贵勇 2 0 0 0 云南哀牢山变质流体特征 岩石学报, 1 6 ( 4 ) : 6 4 9 6 5 4 梁晓 , 王根厚 , 杨广全 2 0 0 9 滇西景谷地 区澜沧江沿岸早古生代构造 片岩中石英脉的成因与变形 地质通 报 , 2 8 ( 9 ) : 1 3 4 21 3 4 9 梁业恒 , 孙晓明 , 徐莉 , 翟伟 , 梁金龙 , 汤倩 , 李 爱菊 2 0 0 7 变质岩 中石 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 岩石学报 , 2 3 ( 1 2) : 3 2 8 03 2 8 6 卢焕 章 , 范宏瑞 , 倪 培 , 欧 光 习, 沈 昆 , 张 文淮 2 0 0 4 流体 包裹体 北 京 : 科 学出版社 , 1 8 42 0 9, 2 3 2 2 3 4 裴 放 1 9 9 5 河南南 召地 区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变形相 中国区域地质 , ( 4): 3 2 33 3 3 彭训 才 2 0 0 0 离子地质学研究地壳 中离子运动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 用 地质地球化学 , 2 8 ( 4) : 8 8 9 5 戚学祥 , 李海兵 , 吴才来 , 陈松 永 2 0 0 5 韧性剪 切变形 对岩石地球 化 学行为 的制约 以北阿尔金 巴什考供 韧性剪切 带为例 地 质 通报 , 2 4 ( 3 ): 2 5 2 2 5 7 任升莲 , 宋传 中, 李加好 , 陈泽超 , 黄文成 , 张浩然 , 张华 2 0 1 0 秦岭石 人 山岩块 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 意义 中 国地质 , 3 7 ( 2 ): 3 4 7 3 5 6 任升莲 , 宋传 中, L i n S h o u a , 李加 好 , 张浩 然 , 涂文 传 , 章骏 杰 2 0 1 1 秦岭伏牛 山构造带 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与流变学分析 地质科学 , 2 0 1 1 , 4 6 ( 2 ) : 3 7 63 9 1 任升莲 , 宋传 中, L in S h o u f a , 李加好 , 涂文传 , 马涛 , 宫龙 , 黄鹏 , 颊 建 , 杨帆 , 刘乐 2 0 1 3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变形 特征及 构造 意义 地质科学 , 4 8 ( 3 ) : 3 7 63 9 1 沈昆 , 张泽明 ,v a n d e n K e r k h o f A M, 肖益林 , Ho e f s J 2 0 0 3 a 江苏东 海预先导孔 ( C C S D P P 1 ) 超高压 岩石 变质流体及其演化 地质学 报 , 7 7 ( 0 4 ) : 5 2 2 5 3 2 沈昆 , 张泽明 , v a n d e n Ke r k h o f A M, 肖益林 , 许志琴 ,H o e r s J 2 0 0 3 b 南苏鲁超高压榴辉岩 中罕见的原生 高密度盐 水溶液 包裹体 科 学通报 , 4 8 ( 1 0 ): 1 0 7 61 0 8 1 沈昆 , 张泽明 , 孙晓明 , 徐莉 2 0 0 5 超高压变质流体 的组成与演化 : 中 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 岩心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岩石学报 , 2 1 ( 2 ): 4 8 9 5 0 4 沈昆 , 张泽明 , 黄太岭 , 赵旭东 2 0 0 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C C S D) 主孔 超高压变质岩副矿物 锆石 中的流 体包裹 体研 究 岩 石学 报 , 2 2 ( O 7 ) : 1 9 7 51 9 8 4 沈昆, 倪培, 刘斌 1 9 9 8 国外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地质科 技情 报 , 1 7 ( s u p p 1 ) : 2 2 2 7 盛英 明, 郑永飞 , 吴元保 2 0 1 1 超高 压岩石 中变质脉 的研 究 岩 石学 报 , 2 7 ( 2 ) : 4 9 0 5 0 0 宋传 中, 张国伟 1 9 9 9 伏牛 山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控制 地质论 评 , 4 5 ( 5 ) : 4 9 24 9 7 宋传 中 , 任升莲 , 李 加好 , 陈泽 超 , 连芸 , 蔡志川 2 0 0 9 华 北板块 南缘 的变形分解 : 洛南一栾川 断裂带与秦岭北缘强变形带研究 地学 前缘 , 1 6 ( 3) : 1 8 1 1 8 9 孙贺, 肖益林 2 0 0 9 流体包裹体研究: 进展、 地质应用及展望 地球科 学进展 , 2 4 ( 1 O) : 1 1 0 51 1 1 7 孙晓明, 徐莉 ,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梁金龙, 张泽明, 沈昆 2 0 0 6 C C S D H P -U H P变质岩中石英脉和东海水晶流体包裹体惰性气体同 位素组成及其 成因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 , 2 2( 0 7 ) : 1 9 9 92 0 0 8 唐红峰 , 刘丛 强, 倪 培 2 0 0 0 庐山星子 群变质流体 的包裹体 研究 矿 物学报 , 2 0 ( 2 ): 2 8 62 9 0 唐 红峰 , 刘丛 强 2 0 0 1 变质流体作用的元 素地球化学研究 地球科学 进展 , 1 6 ( 4 ): 5 0 85 1 1 肖思 云, 张维吉 , 宋子季 1 9 8 8 北秦岭变质地层 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 , 4 55 8 , 2 5 6 2 8 3 徐莉 , 孙 晓明, 翟伟 , 梁金龙 , 梁业 恒 , 沈 昆, 张泽明 , 汤倩 2 0 0 5 中 国 大陆科学钻探( C C S D )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 初步研究 岩石学报 , 2 1 ( 2 ) : 5 0 5 5 1 2 徐莉 , 孙 晓明, 翟伟 , 梁业恒 , 汤倩 , 梁金龙 , 沈昆 2 0 0 6 中国大陆科学 钻探 ( C C S D) HP -U HP变 质岩 中石 英脉流体包 裹体 6 D 一 8 1 8 0 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岩石学报 , 2 2 ( 7 ): 1 9 2 71 9 3 2 徐启东 1 9 9 6 变质岩流体包裹体 研究 的几个 基本 问题综 述 地 学前 缘 , 3 ( 34 ) : 2 1 6 2 2 0 杨 国清 1 9 9 0 构造地球化学 广西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 I 1 9 杨巍然 , 张文淮 1 9 9 6 a 断裂性质与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 地球科 学 , 2 1 ( 3 ) : 2 8 5 2 9 0 杨巍然 , 张文淮 1 9 9 6 b 构造流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地学前缘 , 3 ( 3 4) : 1 2 41 3 0 游振东 , 钟增球 周汉文 2 0 0 1 区域 变质作用 中的流体 地学前缘 , 8 ( 3 ) : 1 5 71 6 3 翟伟 , 孙 晓明 , 徐莉 , 张泽 明, 梁金龙 , 梁业恒 , 沈昆 2 0 0 5 苏北青龙 山 超高压变质榴辉岩流 体包裹体 特征 与流体 演化 岩石 学报 , 2 1 ( 2 ) : 4 8 2 4 8 8 翟伟 , 孙 晓明 , 梁金龙 , 徐莉 , 汤倩 , 梁业恒 , 苏丽薇 2 0 0 6 青龙 山超高 压变质榴辉岩绿帘石化学成分与流体包裹体特征 岩石 学报 , 2 2 ( 7): 2 0 2 92 0 3 8 张寿广 , 万渝生 , 刘 国惠 , 丛 日祥 , 赵子然 1 9 9 1 北秦岭宽坪群变质地 质 北京 : 北京科学技术 出版社 张泽明, 沈昆, 赵旭东, 石超 2 0 0 6 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 中的流 体来 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岩 石学 、 氧 同位素和流体 包裹体 研究 的限定 岩石学报 , 2 2 ( 7 ): 1 9 8 51 9 9 8 张宗 清, 张旗 1 9 9 5 北秦岭晚元古代宽坪 蛇绿岩 中变质基性火 山岩 的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报 , 1 1( 增刊 ) : 1 6 51 7 7 郑永 飞 2 0 0 4 深俯冲大陆板块折返过程 中的流体活动 科学通报 , 4 9 ( 1 O) : 9 1 79 2 7 周喜 文, 魏春景 , 卢 良兆 2 0 0 3 高温变泥质 岩石 中石榴石黑云母温 度计 的应用 以胶北荆山群富铝质岩石 为例 地学 前缘 , 8( 3 4 ) : 3 5 3 3 6 3 N e w t o n R C 1 9 9 0 深部地壳 中的变质流体 许 碧燕译 国外地 质科 技 , 8 : 11 0 Bo t t r e l l S H, Gr e e n wo o d P B, Ya r d l e y B W D, S HEP HERD T J , S P1 RO B 1 9 9 0 Me t a mo r p h ic a n d p o s t - me t a mo r p h ic fl u id fl o w in t h e l o w- g r a d e r o c k s o f t he Ha r l e c h Do me n o r t h Wa l e s J Me t a mo rph ic Ge o 1 , 8: 1 3 11 4 3 Ce s a r e B 1 9 9 4S y n me t a mo rph ic v e in in g : o r ig in o f a n d a l u s it e b e a r in g v e in s in t h e Ve d r e t t e d i Rie s c o n t a c t a u r e o l e, E a s t e r n Al p s, I t a l y J Me t a mo rph ic Ge o 1 , 1 2: 6 4 3 6 5 3 Da r l in g R S 1 9 91 An e x t e n d e d e q u a t i o n t o c a l c u l a t e Na C 1 c o n t e n t s f r o m f in a l e l a t h r a t e me l t in g t e mp e r a t u r e s in H 2 0一 C02 一 Na Cl fl u id in c l u s io n s :I mp l ic a t io n s f o r P is o c h o r e l o c a t io nG e o c him Co s mo c h im Ac t a , 5 5: 3 8 6 93 8 7 1 E t h e r id g e M A, Wa l l V J, C o x S F1 9 8 4Hig h fl iu d p r e s s u r e s d u r in g r e g io n a l me t a mo rph is m a nd d e fotr n a t io n:imp l ic a t io n s for ma s s t r a n s p o r t a n d d e for ma t io n me c h a n is m J Ge o p h y s Re s , 8 9: 4 3 4 4 1 0 7 6 地质论评 2 0 1 3正 4 3 5 8 F e r r y J M 1 9 8 6 I n fil t r a t i o n o f a q u e o u s fl u i d a n d h i g h fl u id r o ck r a t i o s d u ri n g g r e e n s ch is t f a ci e s me t a mo r p h is m: A rep l y J P e t r o 1 , 2 7: 6 9 5 71 2 F y f e W S, Ke T ich R 1 9 8 5 Fl u id a n d t h r u s t in g Ch e m Ge o 1 , 4 7: 3 5 3 3 6 2 Gl a a z n e r A F1 9 9 1 Vo l ume l O S S ,fl u id flo w a n d s t a t e o f s t r a in s in e x t e n s i o n al my l o n i t e s f r o m t h e ce n t r a l Mo j a v e D e s e r t , C a l i fo r n i a J o u r n a l o f S t ruct u r a l G e o l o g y , 1 3 ( 5 ) : 5 8 75 9 1 J o h n s o n E L, Ho l l is t e r L S 1 9 9 5 S y n d e forumt io n a l fl u id t r a p p in g in q u a rtz :de t e r min in g the p co n d it io n s o f d e f o rm a t io n f r o m flu id in cl u s io n s a n d t h e f o r ma t io n o f p u r e CO2 fl u id in cl u s io n s d u r in g g r a in b o u n d a r y mig r a t io n J Me t a mo r p hi c Ge o 1 , 1 3: 2 3 92 4 9 O h a r a K 1 9 8 8 F l u id fl o w a n d v o l u me l o s s d u r in g my l o n iz a t io n: a n o ri g in f o r p h y l l o n it e in a n o v e r - t h ru s t s e t t in g, No rth Ca l l ifor n ia T e ct o n o p h y s ics , 1 5 6 ( 1 ) : 2 1 3 6 P u t l it z B, Ma t t h e ws A a n d Va l l e y J W 1 9 9 8 O x y g e n is o t o p e co mp o s it io n o f q u a rtz A1 2 S iO5 v e in s o n Na x o s a s in d ic a t o r s o f t h e fl u id t e mp e r a t u r e h is t o ry o f h ig h - gra d e me t a mo r p h is m Min e r a 1 Ma g , 6 2 A: 1 2 2 0 1 2 2 1 S in h a K A,Ha w wit D A,Rims t id t J D1 9 8 6F l u id in t e r a ct io n a nd e l e n l e n t mo b il it y i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h r a my l o n it e s G e o l o gy , 1 4: 8 8 3 8 8 6 S n fi t h M P a n d Ya r d l e y B W D 1 9 9 9 F l u id e v o l u t io n d u ri n g me t a m o r p h i s m o f t h e O t a g o S ch i s t ,N e w Z e a l a n d :(I)E v i d e n ce fro m flu id in cl u s io n s J Me t a mo r p h ic Ge o 1 , 1 7: 1 7 31 8 6 Va n d e n Ke r k h o f , Ul ri ch F H 2 0 0 1 F l u id in cl u s io n p e t r o g r a p h y L it h o s , 5 5 2 7 4 7 Xia o Yil in, J o ch e n Ho e r s, Al fon s M v a n d e n Ke r k h o f , J e n s F ie b ig , Yo n g f e i Z h e n g 2 0 0 0 F l u id h is t o r y o f UHP me t a mo r p h is m in Dah ie S h a n, Ch in a : a fl u id in cl u s io n a n d o x y g e n is o t o p e s t u d y o n t h e co e s it e b e a ri n g e c l o g it e f r o m Bix il in g Co n t r ib Min e r al P e t r o 1 , 1 3 9:1 1 6 Xn L i, S u n Xia o min g , Z h a i We i, L ia n g J in l o n g, L ia n g Ye h e n g, S h e n Ku n, Z h a n g Z e mi n g a n d T a n g Q i m 1 2 0 0 5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i e s o f fl u i d in c l u s io n s in q u a r t z v e in s o f HP UHP me t a mo rph ic r o ck s C CS D A ct a P e t r o l o g i ca S i n i ca , 2 1 ( 2 ) : 5 0 5 5 1 2 Xu L i, S u n Xia o min g , Z h a i We i, L ia n g J in l o n g , L ia n g Ye h e n g, S h e n Ku n, Z h a n g Z e m i n g a n d T a n g Q i a n 2 0 0 6 F l u i d i n cl u s i o n s i n q u a rt z v e i n s f r o m HP UHP me t a mo r p h ic r o c k s C h in e s e C o n t in e n t a l S c ie n t ifi c D ri l l i n g (C C S D)p r o j e ct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G e o l o gy R e v i e w, 4 8 ( 7 ) : 6 3 9 6 4 9 Ya r d l e y B W D an d B o t t r e l l S H1 9 9 2S i l ica mo b il it y a n d fl u id mo v e me n t d u ri n g me t a mo r p h is m o f t h e Co n n e ma r a s ch is t s , I r e l a n d J Me t a mo rph ic Ge o 1 , 1 0:45 3 4 6 4 Z h a n g Z e min g, S h e n K u n, Xia o Yil in, v a n d e n Ke r k h o f A M , Ho e f s J a n d L io n J C2 0 0 5 F l u id co mp o s it io n and e v o l u t io n a t t e n d in g UHP me t a mo rp h is m: S t u d y o f fl u id in cl u s io n s fro m d ri l l c o r e s s o u t h e rn S u l u b e l t , e a s t e rn Ch in a I n t e rn a t io n a l Ge o l o gy Re v ie w, 4 7:2 9 7 3 0 9 Zh e n g Yo n g f e i, Ch e n Re n x u a n d Z h a o Z 2 0 0 9 a Ch e mical g e o d y n a n fi cs o f co n t in e n t al s u b d u ct io n z o n e me t a mo r p h is m: I n s i t s f r o m s tu d ie s o f t h e C h in e s e Co n t in e n t a l S cie n t ific Dril l in g f CCS D) co r e s a mp l e s T e c t o n o p h y s i c s , 4 7 5: 3 2 7 3 5 8 Zh e n g Yo n g f e i2 0 0 9 bF l u id r e g ime in co n t in e n t a l s u b d u ct io n z o n e s : P e t r o l o g ica l i n s ig h t s fro m u l t r a h ig h p r e s s u r e me t a mo rph ic r o ck s J Ge o 1 S o c L o n d o n, 1 6 6: 7 6 37 8 2 Z h a o Z i f u , Z h e n g Y o n g f e i, C h e n R e n x u , X i a Q i o n g x i a a n d wu Y u anb a o 2 0 0 7El e me n t mo b il it y in ma f ic a n d f e l s ic u l t r a h ig h - p r e s s u r e me t a mo r ph ic r o ck s d u ri n g co n t in e n t al co l l is io n Ge o ch im C o s mo ch im Act a, 71: 5 2 4 4 5 2 6 6 Cha r a ct e r is t ics o f Co mpo s it io n o f M e t a m o r ph ic Fl u id in Fun iu Te ct o n ic Be l t a nd I t s Te ct o n ic S ig n ifi ca nce s REN S h e ng l ia n , S ONG Ch ua n z h o n g , L I J i a h a o , L I N S h o u f a ,J I ANG P in g ,HU ANG P e n g , ZHANG Ya n , HU Da , LI U Gu o t in g ) 1 ) S ch o o l o fR e s o u r ce s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 e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f T e ch n o l o g y , H ef e i, 2 3 0 0 0 9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e n t o fE a r t h S ci e n ce s ,U n i v e r s i t y of W a t e r l o o , O n t , N 2 L 3 G 1 , C a n a d a ; 3 ) T h e A r ch i v e of 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t 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