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41页1.doc_第1页
某铁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41页1.doc_第2页
某铁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41页1.doc_第3页
某铁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41页1.doc_第4页
某铁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41页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某铁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目目 录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1 1.2 编制原则.3 1.3 编制依据.4 1.3.1 法律法规.4 1.3.2 部委规章及规范性文件.4 1.3.3 技术规程、规范 5 1.3.4 技术资料.5 1.4 目标.5 1.5 服务年限.6 1.6 主要计量单位.6 2 项目概况 .7 2.1 项目简介.7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8 2.2.1 地形地貌.8 2.2.2 区域水文地质.8 2.2.3 区域工程地质.9 2.2.4 气候.9 2.2.5 土壤.9 2.2.6 植被.10 2.3 矿区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10 2.4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10 2.5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10 2.5.1 矿井生产工艺10 2.5.2 项目生产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破坏的影响14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5 3.1 已破坏土地现状.15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15 3.2.1 矿井开拓和开采综述15 3.2.2 地表沉陷的预测16 3.2.3 压占区拟破坏预测16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7 3.3.1 矿井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分析17 2 3.3.2 矿井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分析18 3.3.3 矿井开采污染环境的分析1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18 3.4.1 土地复垦区域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8 3.4.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19 3.5 复垦标准.23 3.5.1 土地平整工程标准23 3.5.2 排水工程标准24 3.5.3 道路工程标准24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24 4.1 预防控制措施.24 4.1.1 预防控制责任范围.24 4.1.2 预防控制措施.25 4.2 工程技术措施.26 4.3 生物化学措施.27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27 5.1 土地平整工程.27 5.1.1 土地平整的要求.27 5.1.2 土方量计算.28 5.2 灌溉排水工程.30 5.3 道路工程.31 6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31 6.1 投资估算依据.31 6.2 投资估算.31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34 7.1 社会效益评价.34 7.2 生态效益评价.35 7.3 经济效益评价.35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36 9 保障措施 .37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附图: 1 土地利用现状图 2 破坏土地现状及分析预测图 3 土地复垦规划图 4 铁矿资源赋存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 其他: 1、群众意见 3 2、权属情况说明 1 1 总则 受采矿权人的委托,我公司根据徐州汇能金属矿产有限公司沛 县姜梨园铁矿初步设计书编制徐州汇能金属矿产有限公司沛县姜 梨园铁矿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受委托后,我公司即成立方案 编制项目组,对矿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实地踏勘,收集了矿区的社 会经济、土地利用规划、自然条件等相关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结 合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特点,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 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81 号文)要求,编制完成该项 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经评审批复后,可作为指导本工程土地复垦 工作的技术文本。 姜梨园铁矿采矿证年限为 2009 年 11 月2019 年 11 月。矿区用 地总面积 9.4319 公顷。矿井生产规模 25 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 10 年。 本项目共破坏土地面积为 9.4319 公顷,复垦土地面积为 9.4319 公顷,土地复垦率为 100%。 本项目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总投资为 143.00 万元,亩均投资为 1.01 万元。矿区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为 13 年。 本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 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本项目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覆土绿化,不 仅减少废渣、废石等矿物垃圾的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而且可以 减少未利用土地,增加土地复垦率。 2 1.1 编制目的 土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各项生产活动赖以实现的重要基石,也是调控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 资源。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土地资源开发支持了各项 生产建设,但也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导致土地 复垦“旧账未还、新帐又欠”。这种情况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 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 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 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造成土地破坏后“谁破坏、 谁复垦”的原则,对铁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因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 取相应的整治措施而使其恢复并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特编制本复垦 方案报告书并完成相应设计工作。 (1)有效遏制矿区地表破坏和水土流失,并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 尽快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保障矿区及周边地区水土资源得到持 续利用。 (2)更好的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精神,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 3 求,切实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 (3)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基于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 负责的态度,切实肩负起对破坏土地的复垦责任与义务。 (4)将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资金等落到实处。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达到发展铁矿生产与水土保持和改善矿区生 态环境相协调,矿区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 济的综合发展相协调的目的。 1.2 编制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本方案从企业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源头上控制工程 建设破坏土地植被面积,视土地复垦为矿区生产建设和矿区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矿山的特点,土地破坏的方式主要 为压占破坏。针对矿山地下开采的实际情况和前期开采对地表没有影 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区地下开采无地表沉陷,但是为防患于未 然,对这部分区域地表沉陷进行动态监测,保证矿区开采不影响地表 的自然状态和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土地复垦方案和复垦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是土地复垦工程初步 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及复垦工程施工的依据。本方案本着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土地破坏时序预测,合理制定复垦施工时序、 优化施工方式、进行资金的阶段安排,使土地复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4 并能真正落实到位。 (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在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及设计过程中,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8)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第 19 号令)。 1.3.2 部委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 发【2007】81 号文); 2)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25 号文);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 5 通知; 5)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 号 文)。 1.3.3 技术规程、规范 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4)全国土地利用分类(过渡期间试用)。 1.3.4 技术资料 1)徐州汇能金属矿产有限公司沛县姜梨园铁矿初步设计书; 2)徐州市沛县姜梨园铁矿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矿山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有关资料; 4)沛县栖山镇栖山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 年)。 1.4 目标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等的文 件精神要求,通过本次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将因沛县姜梨园铁矿项 目而被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地恢复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达 到最有效合理利用状态。 (1)通过编制本土地复垦方案,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 6 要的破坏,遵循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降低本项目破坏的土地面积。 (2)本工程目前处于基建阶段,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已破坏土地的 复垦面积,根据项目初步设计预测铁矿生产期间土地破坏的类型,确 定各类被破坏土地的复垦面积;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 和破坏程度,合理确定填挖范围、复垦时间和复垦利用类型等。 (3)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本项目土 地破坏类型均为压占破坏,可通过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种植防护林、 恢复植被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生产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综合治 理和恢复利用,使该铁矿建设对土地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使项目区 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本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后,农用地面积 公顷,其中耕地 公顷, 土地复垦率为 100%。 1.5 服务年限 按照“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为生产年限或采矿许可证有效 期”的要求,该矿井设计生产服务年限为10年,根据国土资发【2007】 81 号文的要求“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为生产年限或采矿许可 证有效期或其剩余年限”,结合开采现状,然后再加上3年的复垦措施 管护滞后期,确定本项目土地复垦年限为13年。 本方案针对在本复垦方案服务年限内达到复垦要求的选矿场压 占区、尾矿场压占区、矸石场压占区和临时工业场地压占区进行复垦 7 工程设计及投资估算。并且对地下开采对地表的影响范围区进行动态 监测,动态监测费计入估算总投资。 1.6 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公顷;平方公里 长度:米;公里 体积:立方米 产量:吨;万吨;千瓦 单价:万元/公顷;元/吨 金额:万元(人民币)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简介 姜梨园铁矿位于沛县栖山镇姜梨园新庄魏老家一带,坐标极 值为东经11645301165045,北纬343730343930,中心点 坐标为东经1164737,北纬343830,矿区位置见图1。 本矿区位于沛县西南15km,徐州沛县直距65km,徐沛铁路 西距姜梨园14km,沛县有火车站,沛县河口公路横穿矿区南北,矿 区东侧有徐沛公路,西侧有徐丰公路,另有微山湖码头和大运河 相通,水陆交通均较便利。 徐州汇能金属矿产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注册的法人资格企业,现拥 有姜梨园铁矿的开采权,正着手开发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姜梨园铁矿为接触交代式矽卡岩型磁铁矿矿床,矿体为隐伏矿体。 8 开采范围内资源储量503.83104t,平均地质品位tfe44.29%。上层矿 体主要分布于510号勘探线之间,埋深150274m。矿体两端尖灭于 17线西120m,东端尖灭于11线东25m,走向长702m,倾向延深 120202m,矿体总体走向80,倾角056,矿体厚度变化很大。 姜梨园铁矿矿体埋深150274m,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因此宜采 用地下开采方式。设计矿山采矿规模为25万吨/年,产品方案为铁矿原 矿。矿山生产服务年限10年。 图1 姜梨园铁矿矿区位置示意图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 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中部,地形平缓,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地 面海拔标高+41.038.7m,地面坡降3/10000。姜梨园一带地面标高 9 +40.2+40.3m。沛县地区水系较发育、沟渠甚多。姜梨园以南孟庄 张庄、姜梨园以北的北李集蔡庙有两条东西向渠道,姜梨园以东 2.5km处有龙口河,排灌畅通。 2.2.2 区域水文地质 矿体属于隐伏埋藏型,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矿体赋存于奥陶系 肖县组结晶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与闪长斑岩接触带中。矿坑充水 来源为矿体顶板的奥陶系肖县组岩溶裂隙水和与南部矿体直接接触 的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 矿体顶板灰岩东西方向呈条带分布,北部为石炭系砂页岩夹薄层 灰岩相对隔水层,南部为闪长岩体隔水层。灰岩地下水将从东西方向 进入坑道;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将直接从与矿层接触部位进入 坑道。 总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 2.2.3 区域工程地质 矿区第四系松散层的厚度152192m,其中砂类土总厚61m,建 井时全新统、上更新统亚砂土的液化,全新统淤泥分布段软弱层的不 均匀沉降,中、下更新统涌砂。 矿体顶板为肖县组泥质大理石、白云质灰岩为主,部分为矽卡岩; 底板为透灰石化大理岩、矽卡岩、闪长斑岩、泥质大理岩等;顶底板岩 石分为极劣的rqd值25%(v级),劣的rqd值在34%左右(级), 中等的rqd值70%左右(级),总体看顶底板岩性完整性差,不稳固。 10 按其工程地质勘探复杂程度划分,属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类型。 2.2.4 气候 矿区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多年平均气温13.9, 年最大温差52.1。19952005年平均降雨量792.8mm,最大为 290.1mm,最小为517.2mm,多集中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平均蒸发量 1672.8mm。姜梨园矿段多年最高洪水位(1963年)为40.5m。全年以偏 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3m/s。 2.2.5 土壤 姜梨园铁矿矿址所在地栖山镇,在土壤普查中对全镇土壤化验分 析后将其分为三个土类、五个亚类、九个土属、十二个土种。按五个亚 类划分占栖山镇土壤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是潮褐土38.76%、淋溶褐 土33.95%、砂礓褐土15.75%、褐土9.99%和黄潮土1.55%。 2.2.6 植被 矿区内种植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花生、大豆及水果等。自然 生长的植被有侧柏、刺槐林等。 2.3 矿区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矿区所在的栖山镇总人口6.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土 地总面积96.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280公顷,人均耕地1.35亩,当地 居民以从事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6571元。 2.4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土地征地总面积 9.4319 公顷,其中旱地 6.3250 公顷,果园 11 2.8264 公顷,农村道路 0.1538 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0.1267 公顷。矿区 征用土地均属栖山镇姜梨园村集体所有。区内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 等农作物为主。 2.5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2.5.1 矿井生产工艺 (1)开采方式 姜梨园铁矿矿体埋深150274m,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因此宜采 用地下开采方式。 (2)开拓运输方案 矿床采用竖井开拓方式,设计布置主井和风井两条竖井,68线 布置主井,1线布置风井,构成矿山对角式开拓系统。主井和风井相距 约400m,均布置在下盘采矿塌陷范围之外。 矿区移动角按基岩为60、第四系45塌陷角划定范围,主井和风 井能够服务到下层矿体的开采深度。 姜梨园铁矿上层矿体的开采划分-130m、-180m和-230m三个中段。 其中-130m为回风中段,-180m为运输中段,-230m为排水运输中段。 1)主井:净直径4.7m,设计井深294.5m,井底标高-250m,井内设 梯子间,担负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和设备上下的提升任务,该井兼 作进风井。 2)风井:净直径3.5m,井内设梯子间,主要用途是回风、安全出口 和充填管道的入口。 12 3)采区斜坡道:为了使铲运机能够自行和各中段内的分段间通风、 行人、材料运输,在每个中段内设置一条采区斜坡道贯通上下运输平 巷。 4)采区回风斜井:为了使采区的开采形成相对独立的开采系统, 设置一条采区回风井,作为开采的回风通道和安全出口。 (3)采矿工艺 该矿床上覆有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厚度大,流砂层较多。为保 护矿体上部第四系不破坏,保证地表不塌陷,充填采矿法是唯一选择。 充填采矿法有分层充填和嗣后充填两种方案,分层充填采矿法适用于 矿岩,尤其是矿体破碎、稳固性差的情况,嗣后充填适用于矿岩条件 较好的情况。姜梨园铁矿围岩稳固性较差,但矿石条件较好,可采用 下盘布置的嗣后充填法。 姜梨园铁矿属于倾斜矿体,具有岩石夹层多,矿体和夹层厚度变 化大的特点,嗣后充填法可以选择全面留矿法和分段空场法,并按矿 体厚度进行分类。矿体厚度小于6m采用全面留矿法,厚度大于6m采 用分段空场法。 当岩石夹层厚度小于4m时,夹层与矿体混合开采;当夹层厚度大 于4m时,夹层与矿体分采。生产时可以根据采矿方法种类、矿体厚度 和矿岩稳固性情况调整。 采用分段空房嗣后充填法,可避免地表塌陷,但考虑到采空区上 方岩石岩移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加强岩移动态监测,动态监测的范围 13 为42.18公顷。发现塌陷倾向要及时消除山体沉陷威胁。 (4)临时工业场地、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a)临时工业场地分为主井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施工便道及 作业面。主井工业场地设有绞车房、空压机房、高压水塔、变电所、矿 工生活区和办公室等,绞车房、空压机房、高压水塔、变电所和矿工生 活区布置在主井周边以南位置南部,办公室设在主井以东约400m处。 风井工业场地设有绞车房和空压机房,布置在风井周边。 b)选矿场设在主井东北侧约250m处。 c)尾矿场设在主井东南侧约200m处。 d)矸石场设置主井工业场地的西侧,紧临主井工业场地。 矿区内各场地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中的项目现状图。由于临时工 业场地、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在采矿结束后,均失去了原有的功 能,可对其进行复垦。 (5)选矿工艺流程 姜梨园铁矿未做选矿试验,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 1#矿体上 层以氧化矿为主。它占总矿石量的 74.25%,混合矿占 13.16%,原 生矿占 12.59%,根据矿石性质属中等偏软,为此参照吴庄铁矿的 资料,采用二段闭路磨矿,最终产品-0.074mm 达 80%左右,可以 达到单体分离,同时考虑到贫赤铁矿(弱磁性矿)为主,磁性矿所 占比例少,故采用弱磁强磁选选别工艺流程,详见选矿工艺流 程图。 14 27002100 球磨机(格子型) 原矿 浓 缩 300 水力 旋流器 磁力脱水槽 (溢流型) 27002100 球磨机 过 滤 精矿 弱磁选 尾矿 强磁选 强磁选 15 选矿工艺流程图 2.5.2 项目生产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破坏的影响 矿井对地下铁矿的开采,将造成临时工业场地、选矿场、尾矿场 和矸石场等压占的不利影响,以上场地对地面的压占主要是对地表土 壤的硬化从而影响地表植物的正常生长,改变周边农业和生态环境。 总之,临时工业场地、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对地表的损害是 本次土地复垦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 已破坏土地现状 目前铁矿处于基建阶段,已经造成地表破坏的区域为临时工业场 地的办公室,破坏面积为 公顷,破坏方式为压占破坏,破坏程度 严重。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3.2.1 矿井开拓和开采综述 a)矿区主要矿体特征 主矿体为全隐伏,埋深150274m,由西向东埋深有逐渐增大趋 势。矿体总体走向80,北倾046。平面投影范围呈不规则的透镜 状豆荚状,东端分叉,走向长701.81m,倾向宽95205m。矿体倾斜 延深最小为120m,最大为202.04m,平均164m。矿体钻厚最小1.40m, 16 最大43.73m,平均19.41m。 主矿体产于姜梨园岩体北部与肖县组下段“之”字形接触带的上 部,主要赋存于接触带由陡变缓的转折部位的外接触带围岩层间裂隙 中,展布方向与f1断层、岩体北倾的单斜接触带一致。矿体倾角跟随 接触带变化而变化。矿体距接触带之间有厚度不等的矽卡岩、碳酸盐 岩分布。矿体在倾向上由南向北逐渐远离接触带,尖灭或分叉尖灭于 围岩中。走向上由西向东也有逐渐远离接触带的趋势,分叉尖灭于围 岩中。 b)采矿方法 姜梨园铁矿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和全面留矿嗣后充填法。 3.2.2地表沉陷的预测 矿体顶板岩石以热力变质的大理岩为主,个别地段(矿体中部的 zk202、zk203两孔)顶板为透辉石矽卡岩;矿层底板岩性在2线以西 多为矽卡岩,2线以东多为大理岩;本矿的顶底板围岩稳固性都比较差。 因此在采用嗣后充填法采矿的前提下,以类比法确定岩移错动角,基 岩为60,第四系45。地表移动范围的圈定:上下盘地表移动界限按地 质剖面图、不同岩层按各自的移动角自下而上递接画至地表或相应的 中段平面图上,再把相应的点移到地质地形图上。端部移动界限按地 质纵剖面图,按选定的走向角递接画至地表或相应的中段平面图上, 并以相邻地质剖面图划的点予以较正。地表移动范围面积为42.18公 顷,地表移动界线见附图中的项目现状图。 17 矿山地下开采采用空场嗣后充填法,可避免开采过程中产生沉陷, 但考虑到采空区上方岩石岩移的不确定性,依次要加强岩移动态监测, 发现塌陷倾向及时消除山体沉陷威胁,本次复垦在估算中预留动态监 测费。 3.2.3压占区拟破坏预测 根据姜梨园铁矿工程初步设计采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可统 计出,临时工业场地总面积4.5807公顷,选矿场总面积2.3273公顷,尾 矿场总面积为2.0465公顷,矸石场总面积为0.4774公顷。 a)临时工业场地压占拟破坏预测 临时工业场地中除了办公室已建,其他建筑物将相继建成,根据 总平面布置图统计出临时工业场地压占已破坏面积 0.7713 公顷,压 占拟破坏面积为 3.8094 公顷。 b)选矿场压占拟破坏预测 由于采矿还未进行,故目前选矿场压占已破坏面积为 0,场压占 拟破坏面积为 2.3273 公顷。 c)尾矿场压占拟破坏预测 由于在选矿开始过程中才产生尾矿,故目前尾矿场压占已破坏面 积为 0,压占拟破坏面积为 2.0465 公顷。 d)矸石场压占拟破坏预测 由于矿区在地下铁矿开采开始后才会产生矸石,故目前矸石场压 占已破坏面积为 0,压占拟破坏面积为 0.4774 公顷。 18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姜梨园铁矿开采时主要是临时工业场地压占、选矿场压占、尾矿 场压占和矸石场压占的破坏。将破坏地表土壤和地表植被,对矿区周 边环境造成影响。 3.3.1 矿井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分析 坑内每天外排一定量的废水,涌水中含有悬浮物质,不含其它有 害物质,除部分循环作井下生产涌水和消防用水外,其余的可直接排 入地表水沟。其他废水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地面机房冲洗地坪水含 尘量较高,经沉淀池沉淀、澄清后可排入厂区下水道。 (2)设备冷却水 不含有害物质,可直接排入下水道。压缩机房的冷却水可循环使用。 (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沉淀后排入下水道。 (4)厂区废水经下水 道最终排至附近河道,因各类废水均已处理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故 不会对河流及其周边地区造成污染危害。 3.3.2矿井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分析 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量较少,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 对水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矿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水不受污染, 因此地下水也不受污染,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3.3矿井开采污染环境的分析 本项目选矿产生的尾矿每年约10万吨,产生的尾矿临时堆放在尾 矿场,通过汽车运输至砂池,与水、水泥混合后,由钢管自流下井,再 19 经平巷到井下钻孔分流,在每个钻孔内自流到空区充填。尾矿场临时 堆放尾矿时,会产生扬尘污染周边环境。为避免扬尘污染,本次考虑 设置集中除尘系统一套,除尘器选用袋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净化效率 高达98%以上,净化后的排放浓度小于100毫克/m3。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4.1 土地复垦区域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自然因素 矿区为平原地区,基本不产生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 a)生产期间弃渣堆积于地表,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拦蓄或采取 的措施不当,就可能被径流冲刷而产生流失。 b)破坏土地资源、降低生产能力。矿区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 表植被,并形成了人工建筑物,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 低了土地生产力。 3.4.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复垦后的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 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 基本依据。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只对本矿区预测破坏土地范围内的需 要复垦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评定。重点对旱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3.4.2.1 土地适应性评价原则 a)综合效益最佳 20 因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不同,在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承受能力的 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因素,以最小的复垦投入 从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b)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 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中的土壤性质、水 文、地形地貌以及人为因素中破坏程度、利用类型和社会需求等多方 面,因此在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对于不 同区域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在评价时选择其中主导因素作 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c)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 位和破坏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复垦的适宜性,有条件的情况下, 优先复垦为农用地。 d)与地区土地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相协调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 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 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矿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3.4.2.2 本项目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特点 a)时间的未来性及动态性 本复垦方案评价的对象是破坏后待复垦土地,而这种破坏后的土 地在进行评价的时点上还未出现,因此复垦评价是针对未来时空的特 21 定时间点的土地状况所进行的一种适宜性评价,需要基于对破坏土地 以及复垦措施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具有动态性。 b)考虑土地利用的多宜性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考虑土地的多宜性,适宜性评价对于复垦 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复垦措施的选择也是根据适宜性评价的结 果。 3.4.2.3 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过程 a)评价对象的确定 本次土地复垦项目,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所 针主要用途为旱作物耕种,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对象为原有耕地和 园地。主要是临时工业场地 公顷,选矿场 公顷,尾矿场 公顷,矸 石场 公顷。 b)评价方法选择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 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价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并在等 级后加注其代号,作为其限制性因子类型。主要技术要求参见耕地 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200381 实施) c)评价单元的确定 矿区破坏土地中分为临时工业场地压占地、选矿场压占地、尾矿 场压占地以及矸石场压占地,所以矿区一共划分评价单元4 个。具体 评价单元的划分见土地破坏预测图。评价单元的划分见表3-1 。 22 表3-1 评价单元划分情况表 破坏类型评价单元单元数量单元面积 (公顷) 临时工业场地14.5807 选矿场 12.3273 尾矿场12.0465 压占 矸石场10.4774 合计49.4319 d)确定评价因子 耕地评价指标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评价指 标按照土地破坏类型分别确定:待复垦压占地评价因子采用堆积物平 整量、堆积地面坡度和土源保证率三项评价因子。具体见表3-2。 表3-2 待复垦压占地评价因子限制等级 评价因子a1a2a3n 堆积物平整量(m3/m2)10 堆积地面坡度25 土源保证率(%)10080100508050 e)评价分析 1)温度条件。该矿区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多年平 均气温13.9,年最大温差52.1。19952005年平均降雨量92.8mm, 最大为290.1mm,最小为517.2mm,多集中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平均 蒸发量1672.8mm。 2)水分条件。19952005年平均降雨量92.8mm,最大为 290.1mm,最小为517.2mm,多集中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平均蒸发量 1672.8mm。 3)坡度。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坡度限制等级标准规定,矿区为平原 地区,坡度为小于15的区域。 4)水文与排水条件。矿区排水条件较好,不积水。 23 5)盐碱度。矿区无土壤盐碱化,不需要改良。 6)评价过程及结果 据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土地破坏类型及主要评价因子可得到主要 限制因素的农地等级标准(表3-3),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地适宜性评价 结果见表3-4。 表3-3 矿区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农地等级标准表 限制因素及分级指标耕地评价 10n 25n 100a1 80100a2 5080a3 待复垦压占 地评价 土源保证率(%) 50n 表 3-4 矿区复垦土地评价结果表 破坏类型评价单元评价结果分析 临时工业场地复垦为耕地评价结果为 2 个 a1,1 个 a2;复垦成耕地。 选矿场复垦为耕地评价结果为 3 个 a1;复垦成耕地。 尾矿场复垦为耕地评价结果为 2 个 a1,1 个 a2;复垦成耕地。 压占 矸石场复垦为耕地评价结果为 2 个 a1,1 个 a2;复垦成耕地。 3.4.2.4 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综合土地复垦的方向和模式,根据 现场踏勘,广泛征求当地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结合采区的生态环境 特点、植被类型,参考周边矿区矿井治理经验,可得压占地适宜复垦 成旱地。土地复垦前后的地类及面积见表3-5。 24 表 3-5矿区土地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表 其中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 现状地 类面积 (公顷) 已破坏拟破坏 预期复垦 面积 (公顷) 面积增 减(+,-) 耕地旱地6.3250.30396.02118.8931 +2.5681 园地果园2.82640.46742.3590 -2.8264 农村道路0.1538 0.15380.1079 -0.0459 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 农田水利用地0.1267 0.12670.4310 0.3043 合计9.43190.77138.66069.4319 本项目共拟破坏土地 公顷,全部为农用地。其中临时工业场地 破坏土地面积 公顷,选矿场破坏土地面积 公顷,尾矿场破坏土地 面积 公顷,矸石场破坏土地面积 公顷。通过对破坏的土地进行适 宜性评价,确定复垦后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为合理利用土地, 确定土地复垦最佳方案提供依据。 3.5 复垦标准 3.5.1 土地平整工程标准 土地平整对合理灌排、节约用水、改良土壤、保水保土保肥、科学 种田,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作业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 土体和耕作层无砾石和建筑施工垃圾,复垦后不产生水土流失状况, 不产生新的污染和破坏。 根据复垦后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将临时工业场地、选矿场、尾矿 场和矸石场复垦为旱地,复垦时应充分利用土地现状条件,土地平整 应符合小麦等精耕细作的要求。 3.5.2 排水工程标准 排涝工程标准:复垦后,项目区排涝水平不低于破坏前原有排涝 25 水平,即排涝设计标准按日降雨 180mm 两天排出不受涝。 3.5.3 道路工程标准 由于铁矿的开采,原有道路穿过矿区的一段被破坏,本次规划新 建生产路沿着原破坏的道路路线布置,修复项目区周边的道路。 生产路:路面宽 2m,高出地面 0.3m,沿排水沟一侧布置,路面为 素土夯实路面。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 预防控制措施 4.1.1 预防控制责任范围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本矿区地形 地貌、气候、植被条件和土地复垦规划等指标,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及 生产运营期可能影响的土地范围,确定本方案土地复垦防治责任范围 为临时工业场地、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共4 个部分。 a)临时工业场地压占复垦区 临时工业场地压占面积为 公顷,复垦面积为 公顷。 b)选矿场压占复垦区 选矿场压占土地面积为 公顷,复垦面积为 公顷。 c)尾矿场压占复垦区 尾矿库压占土地面积为 公顷,复垦面积为 公顷。 d)矸石场复垦区 矸石场压占面积为 公顷,复垦面积为 公顷。 4.1.2 预防控制措施 26 4.1.2.1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重复利用废水,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 技术改造,实行废水资源化,坚持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对于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废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等技术 进行有效处理,将污染物分离出来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 到净化,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4.1.2.2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a)矸石块度大,堆置范围小,不构成沙尘源。 矸石中不含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害物质,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矸石场在服务期满后,对矸石场采取覆土翻耕的土地复垦措施,将其 复垦成旱地。 b)生活垃圾主要由临时工业场地的办公区、生活区等排放。生活 垃圾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较高,要有组织地排放。矿井配备垃圾筒 和垃圾车,定期排放至矿区或当地政府规划的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 理。 c)尾矿场临时堆放尾矿时,会产生扬尘污染周边环境。为避免扬 尘污染,本次考虑设置集中除尘系统一套,除尘器选用袋式除尘器, 该除尘器净化效率高达98%以上,净化后的排放浓度小于100毫克 /m3。 4.1.2.3 开采塌陷的防治措施 a)在开采过程中,建议预留坚硬的矿柱支撑,采空区设警示网围 27 栏。 b)对地下竖井及运输巷道、硐室进行必要的支护,特别要注意采 空区冒落,影响采矿生产,在不影响采矿的情况下,部分采空区进行 回填。 c)对平硐口和运矿道路切坡较高地段进行工程护坡处理。 方案对可能产生塌陷的范围进行了圈定,在陷落区周围设置明显 标志和栅栏,严禁人、畜入内。并且对这部分区域进行动态监测,这部 分费用计入土地复垦监测费中。 4.2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布局,工程措施部位主要布置 在临时工业场地、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压占区。针对本项目有表 土覆盖,土地翻耕,修建排水沟等工程措施。 本项目临时工业场地复垦区主要为办公区和生活区,地势较为平 坦,原有用地类型为旱地和果园,临时工业场地占地使用结束后,用 简单机械和人工对场地清理建设期留下的废弃土石和垃圾进行清运, 对临时房屋进行拆除;对于临时占地区用后造成地面硬化的土地进行 深翻耕,保水保墒增加肥力。选矿场、尾矿场和矸石场压占地首先进 行覆盖表土,平整土地。为解决复垦后形成的旱地排水问题,在适当 位置设置排水沟。 4.3 生物化学措施 项目区内被破坏土地经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复垦后,恢复了农业生 产的物理面貌,但土壤的熟化程度仍不高,土壤的耕作性能仍处于较 28 低水平。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生物化学改良措施,在工程技术措施基 础上,通过一定的生物措施或施用化学改良物质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主要通过种植绿肥,增加秸草还田数量,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 构,提高土壤肥力。绿肥植物是优质有机肥料,通过绿肥根系的穿透 能力和团聚作用,使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力加强,耕性变好,有利于改 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绿肥鲜草约含有机质 21%,每 1000kg 鲜草可增 加土壤有机质 210kg。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种植 时种植穴内下足基肥,要与土壤从分混匀,表层覆盖耕植土,然后充 分浇水。本项目采用分批喷洒有机肥料的方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据沛县农林局提供的资料,喷洒一次有机肥料标准是 4800 公斤/公顷, 项目区内需喷洒三次肥料,每四个月喷洒一次,土地平整结束后一年 内完成。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1 土地平整工程 5.1.1 土地平整的要求 1)田面平整,能够符合灌水的要求。 2)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土方,就近挖填平衡,运输线路没有交叉 和对流,使平整工程量最小,劳动生产率最高。 5.1.2 土方量计算 土地平整工程包括临时工业场地平整、选矿场平整、尾矿场平整 和矸石场平整四个部分。 (1)临时工业场地平整 29 临时工业场地平整首先需对场地上的建筑物进行拆除,接着进行 表土覆盖,最后进行土地翻耕。根据矿区的种植标准和实际经验,确 定表土覆盖的厚度为 30cm,表层覆土来源于矿区周边河道的清淤, 运距约 1km。 临时工业场地复垦面积为 4.5807 公顷,根据表土覆盖厚度可计 算出表层覆土量为 13742.1m3,表土覆盖后进行土地翻耕,土地翻耕 为临时工业场地复垦面积 4.5807 公顷;建筑物拆除包括混凝土拆除 和浆砌砖拆除两部分,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及结构可计算出混凝土拆除 量为 337.50m3,浆砌砖拆除量为 249.31m3,具体详见表 5-1。 表 5-1 临时工业场地建筑物拆除工程量统计表 拆除建筑物拆除面积(m2)混凝土拆除(m3)浆砌砖拆除(m3) 简易平房2951.00295.10249.31 运动场地848.0042.400.00 合计3799.00337.50249.31 (2)选矿场平整 选矿场平整首先需对场地上的建筑物进行拆除,接着进行表土覆 盖,最后进行土地翻耕。根据矿区的种植标准和实际经验,确定表土 覆盖的厚度为 30cm,表层覆土来源于矿区周边河道的清淤,运距约 1km。 选矿场复垦面积为 2.3273 公顷,根据表土覆盖厚度可计算出表 层覆土量为 6981.9m3,表土覆盖后进行土地翻耕,土地翻耕为选矿场 复垦面积 2.3273 公顷;建筑物拆除包括混凝土拆除和浆砌砖拆除两 部分,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及结构可计算出混凝土拆除量为 30 1861.84m3,浆砌砖拆除量为 392.97m3,具体详见表 5-2。 表 5-2 选矿场建筑物拆除工程量统计表 拆除建筑物拆除面积(m2)混凝土拆除(m3)浆砌砖拆除(m3) 简易平房18618.401861.84392.97 (3)尾矿场平整 尾矿场平整先对其进行表土覆盖,然后进行土地翻耕。根据矿区 的种植标准和实际经验,确定表土覆盖的厚度为 30cm,表层覆土来 源于矿区周边河道的清淤,运距约 1km。 尾矿场复垦面积为 2.0465 公顷,根据表土覆盖厚度可计算出表 层覆土量为 6139.5m3,表土覆盖后进行土地翻耕,土地翻耕为尾矿场 复垦面积 2.0465 公顷。 (4)矸石场平整 矸石场平整先对其进行表土覆盖,然后进行土地翻耕。根据矿区 的种植标准和实际经验,确定表土覆盖的厚度为 30cm,表层覆土来 源于矿区周边河道的清淤,运距约 1km。 矸石场复垦面积为 0.4774 公顷,根据表土覆盖厚度可计算出表 层覆土量为 1432.2m3,表土覆盖后进行土地翻耕,土地翻耕为矸石场 复垦面积 0.4774 公顷。 矿区周边河道清淤主要位于项目区北侧的王店大沟、南侧的栖唐 河。其中王店大沟清淤宽度为 10m,清淤长度 1000m,清淤深度 0.8m;栖唐河清淤宽度 18m,清淤长度 1500m,清淤深度 0.8m。经计 算河道清淤挖方量为 29600m3。 31 本项目选矿过程产生的尾矿放在尾矿场临时堆放后,按一定的配 比与水泥(或搅固粉)拌合后全部用于矿区地下充填,该矿区每年产 生 10 万吨尾矿。本项目在地下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矸石敲碎后用于矿 区地下充填,每挖掘 1000t 的矿石产生 250t 的矸石,由于每年可开采 25 万吨矿石,故每年产生 6.25 万吨的矸石,地下充填余下部分运至 周边乡镇作为道路路基材料。根据姜梨园铁矿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可得, 每年需要地下充填料 15 万吨。因此尾矿和矸石可满足地下充填料的 需求。 土地平整工程量具体详见表 5-3。 表 5-3 土地平整工程量统计表 项目名称 复垦面积 (公顷) 表土覆盖 (m3) 土地翻耕 (公顷) 混凝土拆除 (m3) 浆砌砖拆除 (m3) 临时工业场地平整4.580713742.14.5807337.50249.31 选矿场平整2.32736981.92.32731861.84392.97 尾矿场平整2.04656139.52.0465 矸石场平整0.47741432.20.4774 合计9.431928295.79.43192199.34642.29 5.2 灌溉排水工程 矿区现状为旱地及园地,经实地调查,区内无可利用的地表水进 行灌溉,并结合周边耕地的种植情况,区内进行土地平整后种植小麦 及玉米等旱作物,故本次不规划灌溉渠道。 由于矿区周边农田原有排水沟排水顺畅,故本次在区内新建农沟 排水至新建斗沟,而新建斗沟与周边排水沟相连将涝水排出,即可满 足区内排水的要求。新建斗沟与周边排水沟断面尺寸相同,其上口宽 32 4m,底宽 1m,沟深 1.5m;新建农沟断面尺寸为:上口宽 2.1m,底宽 0.5m,沟深 0.8m。 本次复垦新建农沟 395m,新建斗沟 870m。新建斗沟、农沟均为 土质排水沟。 此外,排水沟与道路交叉处新建涵洞作为过水建筑物,本次复垦 新建 40cm 涵洞 4 座。 5.3 道路工程 本次复垦主要利用矿区南部的外部连接道路(砂石路),在矿区内 与新建农沟相邻新建南北向的生产路与其相连,形成路网。新建生产 路为素土夯实路面,路面宽 2m,高出地面 0.3m,共新建生产路 415m。 6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6.1 投资估算依据 (1)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5) 省造价信息; (6)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 6.2 投资估算 土地平整工程投资估算 33 土地平整工程包括临时工业场地平整、选矿场平整、尾矿场平整 和矸石场平整四个部分。土地平整工程量中表土覆盖 m3,土地 翻耕 公顷,混凝土拆除 m3,浆砌砖拆除 m3。 经估算,土地平整工程投资额 万元,详见表 6-1。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估算 本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排灌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新建。 本次复垦新建农沟 m,新建斗沟 m,新建 40cm 涵洞 座。经估 算,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费为 万元,详见表 6-1。 道路工程投资估算 道路工程主要为新建生产路 m。经估算,道路工程投资额为 万元,详见表 6-1。 其他费用估算 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拆迁补偿 费、业主管理费、土壤改良费和动态监测费。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预算定额标准,本项目前期工作费费率取工程施工费的 5.79%,工程 监理费费率取工程施工费的 1.5%,竣工验收费费率取工程施工费的 3%,业主管理费费率取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 验收费之和的 2%。 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