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pdf_第1页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pdf_第3页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pdf_第4页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6 卷第 7期 2 0 0 7年 7月 地 质 通 报 GEOLO GI CAL BULLETI N O F CHI NA Vo 1 26 No 7 j u 1 , 2 0 0 7 技术 方法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 小石人金矿勘查 中的应用 王诗元, 范继璋 , 刘亚剑, 徐 山 WANG S h i y u a n ,F AN j i z h a n g ,L I U Ya - j i a n ,XU S h a n 吉林 大学综合信 息矿 产预测研 究所 , 吉林长春 1 3 0 0 2 6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y n t h e t i c I n f o r m a t io n Min e r a l R e s o u r ce s P r e d i c t i o n ,J i li n U n i v e r s ,C h a n g ch u n 1 3 0 0 2 6 ,J il in ,C h in a 摘要 : 在小石人金矿勘查 中, 视 电阻率法 、 激发极化法 、 高精度磁 测法和伽 马能谱法均 为有效的地球 物理探测方法。以视 电阻率 信 息为主要标志 , 可以建立 高阻、 高极化 、 低磁 、 低K、 低 总计数率 的地球物理模 型, 且该模 型在 空间上与硅化蚀 变带相对应 。在 植被覆 盖的条件下 , 该模型在此类金矿勘 查 中起到先导作用 , 可用于推 断硅化蚀 变带的规模和指导勘探 工程的布设。 关 键 词 : 地 球 物 理探 测 ; 地 球 物 理模 型 ; 金 矿 勘 查 、 石 人 金矿 ; 吉林 中 图分 类号 : P 6 3 1; P6 1 8 5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2 5 5 2( 2 0 0 7) 0 7 0 9 0 9 0 7 W a n g S Y,F a n J Z,L iu Y J,Xu S Ap p l ica t io n o f g e o p h rs ica i me t h o d s i n e x p lo r a t io n o f Xi a o s h ir e n g o ld d e p o s it , J i a n y u a n ,J fli n ,C h i n a G e o l o g i ca l B u l le t in o f C h in a,2 0 0 7 ,2 6 ( 7 ) : 9 0 9 - 9 1 5 Ab s t r a ct :Ap p a r e n t r e s i s tiv i t y ,in d u ce d p o la riz a tio n,h ig h p r e ci s i o n ma g n e t o me t r y a n d 一 e n e r g y s p e ct r o me t r y a r e a l l e ff e ctiv e g e o p h y s ica l me t h o d s f o r g o ld e x p lo r a t io n i n t he Xia o s hi r e n g o ld d e p o s it W it h a p p are n t r e s is ti vi ty in f o r ma tio n a s t h e ma in in - d ica t o r , we ca n co n s t r u ct a g e o p h y s ical mo d e l o f hi g h r e s is ti vi ty , hi g h p o la ri z a ti o n, lo w ma g n e ti s m , lo w K a n d lo w t o t a l co un The mod e l co r r e s po nds t O s ilicic al t e r a ti o n z o ne s Unde r t he con d iti o ns o f ve g e tion co ve r a ge, t he mod e l ca n pla y a gn idi ng r ole i n go ld e xp lo r a ti on a n d ma y b e us e d t O d e du ce t h e s iz e s of s i licic al t e r a ti o n z one s a n d g uide t he de s ign o f t he e x p lo r a tio n p r o j e ct K e y w o r d s :g e o p h y s i cal e x p l o ra tio n ;g e o p h i cal mo d e l;g o l d e x p l o r a tio n ;X ia o s h i r e n g o l d d e p o s i t ;J i l i n 小石人金矿位于吉林 省白山市江源县境内 , 面 积约1 6 k m 。区内林木茂密 、 杂草丛生 , 植被覆盖严 重 , 天 然 露头 少 见 , 仅 在 沟 谷底 部 或 陡崖 处 可 寻 , 这 给地质观测和矿产勘查带来 了困难 。针对此种情况 在实际勘查 中, 根据地质条件和技术上 的可能性I 卜 2 1 将地质 、 物探 、 化探3 类探测方法匹配使用 , 取得较理 想的勘查效果 。在所使用 的众多方法 中 , 地球物理 测量 方法 起到 了先 导作 用 。 1 矿区地 质 矿 区 在 地 质 上 处在 老 岭 成 矿 带 北 西 侧 ,大 镜 沟一大石棚 子 北 东 向构造 带 的 中段 , 为 岩浆 活 动 、 构 造运动均较发育的地段o ( 图1 ) 。 1 1 地层 矿区内发育的地层较简单 ,出现有古元古界老 岭群 , 中生 界侏 罗 系 、 白垩 系及第 四系堆积 。 收稿 E t 期 : 2 0 0 7 0 2 0 8 ; 修订 E t 期 : 2 0 0 7 0 4 1 6 作者简介 : 王诗元( 1 9 6 9 一 ) , 男, 在读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方面的研究 。E m a i l: wa n g s h iy u a n o k 1 6 3 co m o 吉林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1 : 5 7 Y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 9 8 9 维普资讯 9 1 0 她质通报 GEO L OGI C AL BU L L ET I N O F C HI NA 2 0 0 7正 老岭群分布在矿区中部 , 是一套含镁 质碳酸盐岩 ,主要岩性为角砾状大理岩、 白云 质大 理 岩 和透 闪石 大 理 岩 , 1 : 2 0 万 区 调定 为珍珠 门组 侏罗系分布在矿区西部 , 依据岩石组 合分 为3 个组 , 即马达 岭组 、 林 子头 组 和石 人组 。马达 岭组 由含砾 长石 砂 岩组成 。 林 子头组为一套绿色酸性凝灰岩 , 与马达岭 组或 为不 整合 接触 或为 断层 接触 。 石 人组 出现在 砬 子 沟 一带 , 由凝 灰 质 砂 岩 、 黄 褐 色 砂砾 岩组成 , 未 见其与 下伏 地 层 的接触 关 系 。 白垩系 广泛 出现在 矿 区南部 、 东部地 区, 主要岩性为砾岩、 粉砂岩及角砾岩, 与 下伏 地层 珍珠 门组 呈角 度不 整合 接触 。 第 四系沿沟谷分布 , 由现代冲积粘土 砂 砾组 成 。 1 - 2 构造 和侵 入岩 矿 区构 造较 复杂 , 断裂 构造 是 主要 的 构 造形式 。多 方向断裂构造在 测区 内均有 发现 , 其 中北 东 向和北西 向断 裂最为发 育。 北 东 向 断 裂 出 现 在 矿 区 中 部 冷 水 沟一 大西 沟 子 一带 , 贯穿 全 区 , 是 大 石 棚 子一 大镜 沟 断裂带 的组成 部 分 。此 断裂 多 为珍 珠 门 组与 侏 罗 系或 侏 罗 系 与 白垩 系 的接触 界线 , 亦 控制 了矿 区 内石英 斑岩 体 的展布 与就 位 。 北西 向构造有多条 ,对北东 向断裂 和地层的分布起到破坏作用 ,显示此方 向 构 造 的 发 生 时 间 晚 于北 东 向构 造 , 应 在 白垩 纪 晚期 。 近东 西 和 近 南北 向构 造 相 对 较 弱 。 实测 及推测地质界 线 团实测 及推 测逆断 层 匡 三 整合 地 质 线圜 英 斑 岩 目一【 范 图1 小石人金矿区地质图 Fig1 Ge o lo g ica l ma p o f t he Xia os hir e n g old d is t r ict Q一第 四系冲积粘土砂砾 ; K 一 白垩系下统榆树桥子组砾岩 、 砂岩夹 薄层砂砾岩及粘土岩 ; J 3 f 一 上侏 罗统林 子头组灰绿色酸性凝灰 岩 ; 一上侏罗统石人组凝灰质砂岩 、 黄褐色砂砾岩; Qn m一青 白口系 马达岭组上部紫色长石石英砂岩 , 下部灰 白色长石石英砂岩 ; P t z 一古元古界 老岭群珍珠 门组 角砾状大理岩 、 白云质大理岩 、 透 闪石大理岩 矿 区 内侵入 岩 仅见 于 小 石 人 山地 段 ,规模 小 , 约0 2 k m2 , 岩性 为石英斑 岩 , 侵入 时 间为燕 山 晚期 。 1 3矿化 特 征 矿产 普查成果揭示 ,矿 区内产有与 赤铁矿化 有关 的金 矿 ,目前认为该矿床 为超细粒浅 成低温 热液型金 矿床 。矿化发 生在珍 珠 门组 碳酸 盐岩 中 , 以含金蚀 变岩带产 出 , 矿体赋 存于蚀 变带 中, 二者产 状 一 致 。蚀 变带 呈北 东 向展 布 , 与 区域 构造 。 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 1 : 2 0 7 i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e 范继璋 吉林省白山市小石人金矿普查报告 2 0 0 4 : 1 3 1 7 线 方 向一致 。已发 现 了南 北2 个 矿 化蚀 变带 , 控 制长 度 大 于3 5 0 m, 宽度北 带 为2 6 8 I 1 “ 1 , 南带 大 于 1 5 0 n l。 共 发现矿体6 个, 平均品位2 4 8 g t 。 , 围岩蚀 变 以硅化 为 主 ,蛋 白石 是 主要 的蚀 变 矿 物 , 另可见黄铁矿化 、 赤铁矿化 、 斑铜 矿化 、 硅酸盐 化 、 孔 雀石 化 。金 的品位 变化与 赤 铁矿 化 、 铜 矿化有 密 切 的关 系 , 呈 共 消长 。 矿 石类 型 比较 复杂 , 根据 矿石 的矿 物组 成 , 可将 其 划 分 为硅 质 矿石 、 铁 质 矿石 、 铜砷 质 矿石 、 碳 质矿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7期 王诗元等 :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 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9 1 1 石 、 钙质矿石等几种类型。 硅 质 金 矿 石 : 主 要 由红 色 石 英 组 成 , 其 次是 赤 铁 矿 、 褐 铁 矿 、 黄 铜 矿 、 黄铁 矿 、 孑 L 雀 石 、 白云 石 、 方 解石等。该类矿石 占矿石总量的5 0 左右 , 矿石品位 一 般在 3 1 2 8 g t , 最 高为2 2 3 g t 。 铁质金矿石 : 主要 由赤铁矿 、 黄铁矿 、 褐铁矿所 组成 , 其次 为石 英 、 黄铜 矿 、 白云石 、 方 解石 等 。该 类 矿石品位一般为3 1 0 g t , 最高可达1 0 0 g t 以上。 钙 质 金 矿 石 : 主 要 由 白云 石 、 方 解 石 、 石英 、 黄 铁矿 、 黄铜矿 、 褐铁矿等组成 , 属 于贫矿石 , 矿石品 位 一般 小于3 g t 。 铜 ( 砷 ) 质金 矿 石 : 矿 石 主要 由黄 铜 矿 或铜 的 其 他 矿 物所 组 成 , 还 有石 英 、 黄铁 矿 、 方 铅 矿 、 闪锌 矿 、 毒砂等 , 该类矿石品位较高 , 一般在1 5 g t 左右 , 分布 于 矿化强 的部 位 。 碳质金矿石 : 矿石富含有机碳 ( 含量 1 5 , 长春 科技大学测试中心 , 1 9 9 7 ) 大于卡林 型金矿 ( 含有 机 碳1 左右) , 另外还有微量的其他 的碳。所以小石人 金 矿石 为富 含碳 的矿 石 。 小 石人 金 矿 的 矿石 物 质组 成 比较 复杂 , 主要 组 成 矿 物有 石英 、 黄 铜矿 、 黄铁 矿 、 毒 砂 、 闪锌 矿 、 斑 铜 矿 、 方解石 、 辉银矿等 。矿石构造 有脉状构造 、 角砾 状构造 、 条带状构造 、 块状构造 、 浸染状构造 等。矿 石结 构 比较 简 单 , 主要 为侵蚀结 构 、 压 碎结 构等 。 2 地球物理探 测方法试验及有效方 法选择 为选 择 出在 金 矿 评 价 中有 效 的 地 球 物 理 探 测 方法和方法的配套使用 , 首先在地形条 件相对较好 的1 : 5 万水 系沉 积物 测 量 地 球 化学 异 常 范 围 内开展 了剖面性的地球物理综合测量 , 以考查各种方法的 有效性及所起 的作用1 2 1 。使用的方法有视 电阻率 、 激 发极 化法 、 高精度 磁测 、 伽 马能谱 等 。 电法 测量采 用 中梯 装置 :激 电发 射 机D J F 一 1 0 , 额定功率1 0 k W , 最高电压1 0 0 0 V, 最大电流强度1 0 A。 发射 波 形 占空 比 为 1 : 1 ( 2 、 4 、 6 、 8 ) 。 激 电接 收 机 DWJ 一1 A 微机激电仪 , 一次电位分辨率为1 V, 电位 测量精度正负2 、正负一个字 。极化率分辨率为 0 0 0 1 , 精度正负2 、 正负一个字。 磁法测量采用I QS 一 2 MP 一 4 原子磁力仪 ,精度 为1 n T, 分辨 率为0 1 n T。 o 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 1 : 2 0 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 e 范继璋 吉林省白山市小石人金矿普查报告 2 0 0 4 : 1 3 1 7 2 1 剖面综 合 测量试 验 试验布设在0 线 , 方向1 3 0 3 1 0 。 , 长 1 4 0 0I ll, 测点 距 离 1 0 n l。各 种方 法测 量结 果 见 图2 。 ( 1 ) 电阻率测量 地 形 干扰 是地 球物 理测 量 中要 考虑 的 问题 。为 此利用导电纸模拟测量较正方法对0 线测量结果进 行了地形干扰研究 ,结果显示地形改正前后 电阻率 的趋势、 形态均吻合 , 表明地形对测量的干扰较小 , 可 以不计 。 剖面上 电阻率有较 大的变化 , 最小值为5 0 I lm, 最大值为9 0 0 m, 离差大 。曲线形态复杂 , 但有较强 的规律性 。 依据 曲线变化、 形态特征等标志可 以将其 分为3 段 。 在4 0 - - 1 0 6 号点之间 , 曲线 以微弱跳动为特征 , 视 电阻率变 化 在 1 0 0 “ - 3 0 0 D m之 间 。 在1 0 6 2 4 4 号点之间 , 曲线 以强烈 的起伏变化为 特征 , 电阻率变化在5 0 9 2 0 D m之间 , 是 全线离差最 大的地段 。在此段 内 , 根据 电阻率值 的大 小 、 变 化 趋势 , 可 以分割出3 个高阻异 常和1 个低阻带 。高阻 异常分别 出现在 : 1 0 6 1 1 6 点间 ,由6 5 “ 测 点组 成 , 最 大 值 为4 6 0 D m, 宽 5 0 m; 1 4 0 1 6 2 点 间 , 由1 2 个 测 点组 成 , 宽 1 1 0 m, 强 度 为 5 5 0 I lm, 形 态 规 整 , 曲 线光滑 ; 1 9 6 2 1 3 点间 , 由8 个测 点组成 , 宽7 0 r n , 强度 9 2 0D m , 单 峰 , 形 态 规 则 。低 阻带 出现 在 1 6 2 1 9 6 点间 , 由1 7 个点组成 , 宽 1 6 0 I ll, 变化平 稳 , 变化 在5 0 - - 2 0 0 D m之间 。 2 4 4 3 2 0 点 之 间 为平 稳 段 , 其 值 变 化 在 2 0 0 4 0 0 1 - m之 间 。 由此结果还可以得出: 低阻异常区的电阻率值小 于2 0 0 D m ,背景 异 常 区的 电 阻率 值为 2 0 0 3 0 0 D m, 高阻异常区的电阻率值大于3 0 0 D m。 ( 2 ) 激 发极 化法测 量 视极化率值比较低 , 但变化趋势规律性强。 自北 西 向南 东可 以分成3 段 。 4 0 - - 1 6 2 点之 间为 平稳 的背景 区, 值在0 3 上下波动。1 6 2 2 5 8 点之间为起伏低值 异常区, 2 5 8 3 2 0 点之间为高极化率异常区 ,最大值 为0 8 。 ( 3 ) 地 面磁 法 磁法 曲线 简 单 , 两侧 有 一定 的波动 起伏 , 中部变 化平 稳 , 呈 现 明显 的分 段现 象 。 自北 西端 向南 东端 可 维普资讯 9 1 2 她 质通 报 G EOL OG I C AL BUL L ET I N OF C HI NA 2 0 0 7正 目 5 0 3 O l0 0 g 0 a 0 0 q 0 u 小 石 人 金 矿0 线 p s , s 剖 面 ,、 一 一一 p S - _ 9 7 5 3 : 小石人金矿0 线l 3 6 - 1 6 6 点地质剖面 ) m J , M l # c M b c M K b M K b 2 8 0 。 K ( ) ( ) ( K) ( K) ( )L 。 Fig2 I nt e g r a t e d g e op h 3 ; s ica l p r o fi le o f line 0 in t he Xia o s h ir e n g o ld d e p os it 分 解 出4 0 - 9 0 点 、 9 0 - - 2 3 0 点 和2 3 0 3 2 0 点 3 个 区 间 。其 中4 0 9 0 点和2 3 0 3 2 0 点 区间起伏变化 大 , 9 0 2 3 0 点 区间变 化较 小 , 为相对 平稳 区间 。 ( 4 ) 伽马能谱测量 伽马能谱测量获得4 个参数 , 即K、 U、 T h 和总计 数率。由曲线可以看出 , U、 T h 无明显变化 , K和总计 数率有较强的规律性。以K为例 , 曲线总体上为南东 高 、 北西低 , 变化在0 2 4 0 之间。 依据强度 , 变化趋势 和形态 可 以分成3 个 区段 。4 0 1 2 6 点 , 曲线 有一 定 的 波动 , 出现全线最低值 。 1 2 6 2 3 2 点为高异常带 , 平均 强 度在 3 左右 , 异 常带两 侧 为负 异 常带 。以负 异常 带 为 观察 目标 ,则 该段 可 以看成 由2 个鞍 状异 常构 成 。 北西侧负异常位 于点 1 3 4 1 6 0 点之 间( 1 3 0 1T I ) , 南东 侧负异常位于2 0 2 2 2 0 点之间( 9 0 13 3 ) 。 负异常带外侧 亦为高异常段。 - ( 5 ) 地质雷达测量 地质雷 达测 量 时采 用 了1 m的点距 , 完 成 的测 量 为0 线1 4 4 “- - 2 2 0 号点之 间。由于金矿体与围岩没有明 显的介 电常数差异 ,利用地质雷达直接寻找金矿体 尚存在 问题 。 2 2方 法选择 几种方法中以电阻率变化最为特征 , 规律性强 ,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7期 王诗元等 : 地球物 理探测方法在 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9 1 3 即高阻、 背景 、 低阻可区分性极强 。这一结果与矿区 岩石、 矿石样品物 性标本测定结果相吻合 。硅化大 理岩电阻率约为2 0 0 0,Qm,石英斑 岩电阻率均值为 1 5 0 0 ,Qm左右。据此可 以认定高阻异常是硅化 的反 应 , 背 景 异 常 为 大 理 岩 的 反 应 , 低 阻 异 常是 斑 岩 的 反应I2 。 以电阻率信息为标准 , 将其他方法所提供 的信 息与之相 比较 , 可 以总结 出高 阻 、 低K、 低 总量 、 低 磁 、 低阻和高K、 高总量 、 高磁2 种信息样式 , 前者为 硅化带的地球物理模式 , 后者 为石英斑岩的地球物 理模 式 。 据以上试 验结果 , 可 以确定 电阻率 、 高精度地 面磁法 、 伽马能谱 、 激发极化是小石人金矿评价可 以选择的有效方法 。方法的使用原则是以电阻率信 息为主、 其他信息为辅。 3 地球物理测量。 在 方 法 试 验 的基 础 上 , 在小 石 人 山工 区开 展 了地球物理测量。在0 线两侧 , 以5 0 m为线距 , 以2 0 0 号点北东4 0 。 方 向为基线 ,分别设置 了1 、 3 线和2 、 4 线 。各线长度 : 1 线1 1 0 “ - 2 6 0 点 , 长7 5 0 I T I ; 3 线1 5 0 2 5 0 点 , 长5 0 0m; 2 线 1 3 0 2 6 0 点 , 长 6 5 0 m; 4 线 1 3 0 2 6 0 点 , 长6 5 0 m; 5 线1 0 0 - 2 5 0 点 , 长7 5 0 m。 各线点距都为 1 0 m, 共3 3 5 个 测点 。 3 1 1 线剖面 综 合物探 测量 ( 1 ) 电阻率测量 曲线以强烈的跳跃为特征 , 但在2 1 8 点向南东方 向, 至2 6 0 点为平稳缓变地段。2 1 8 点 向北西方向 , 曲 线变化大, 其值变化在1 5 0 “- 1 5 5 0 ,Qm之间。在此段出 现2 个高阻异常和1 个低阻带。 1 1 0 1 6 4 点之 间的高阻异常为多峰状 ,强度为 1 3 5 0 ,Q m, 异常宽度大于2 1 0m。 1 8 2 2 1 4 点 之 间 出现 异 常 ,强 度 为 1 5 5 0 llm, 异 常北缓南陡 , 宽1 2 0 IT I 。 1 6 4 1 8 2 点之间 出现1 个宽9 0 m的低阻带 ,最小 值 为 1 4 0 ,Qm。 ( 2 ) 高精度 磁测 剖面上曲线显示南低北高 , 在1 5 8 1 7 6 点之间和 1 3 6 1 5 0 点之 间 出现2 个 弱 的磁 异 常 。 ( 3 ) 伽 马能谱 测 量 。 范继璋, 吉林省 白山市小石人金矿普查报告 2 0 0 4 : 1 3 1 7 K和u曲线变化较强烈。K曲线表现为幅度不大 的起伏变化形态 , 最大强度 为2 3 , 在1 4 0 1 8 3 点之 间出现 1 个K异 常 。 3 2 3 线剖 面 综合 物探 测量 ( 1 ) 电阻率测量 3 线曲线 以强烈跳动 为特征 ,其值变化在2 6 0 1 9 0 0 ,Qm之间。2 3 0 点 以南 出现平稳变化 的区段 。可 分出1 个高阻体异常, 出现在1 8 6 - - 2 1 0 点之 间, 强度为 1 9 0 0 ,Qm, 宽约 1 2 0 IT I 。 ( 2 ) 高精度磁测 曲线变化平缓 ,在1 8 0 “- 1 5 0 点之间出现1 个弱的 磁异 常 , 强度 1 2n T 左 右 , 宽 1 5 0 I T I 左右 。 ( 3 ) 伽 马能谱测量 K曲线有一定的变化 , 由于测线较短 , 难于确定 背景。 依据变化特征, 在1 5 4 1 8 6 点之间分解 出1 个鞍 状异常 , 宽1 6 0i n; 手2 1 8 2 2 6 点之间分 出1 个单峰 的、 宽约3 0IT I 的K 异 常 , 其 与 电阻率 异 常对 应 。 3 3 2 线 剖面 综 合物探 测 量 ( 1 ) 电阻率测量 曲线 以起伏变化大为特征 。依据变化可以分割 出2 个高阻异常和1 个低阻带 。 1 3 4 1 6 2 点之间出现1 个强度为1 8 0 0 ,Qm的高阻 异 常 , 宽 1 4 0 1 1 1 。 1 8 8 2 1 6 点之间出现1 个宽 1 4 0 IT I 、 强度 为 1 6 0 0 ,Q m 的高阻异常。异常两侧变化相似。 2 1 6 2 4 8 点之间出现1 个宽缓低强度异常 ,异常 强度 7 4 0 ,Qm, 宽 1 7 0 I T I 。 1 6 4 1 8 8 点之间为一低阻带 , 最小值 为2 4 0 ,Q m, 宽 1 2 0I T I 。 ( 2 ) 高精度磁测 曲线无明显起伏 ,在2 0 2 2 3 6 点之间 出现低值 区间 , 在 1 4 8 2 0 0 点之 间出现相对 高值 区 , 为4 5 n T 左 右 。 ( 3 ) 伽 马 能谱 测量 仅K变 化大 ,在1 5 8 2 0 6 点之间可分 出1 个K异 常 , 强度2 5 , 宽2 4 0 IT I 。 3 4 4 线 剖面 综 合物探 测量 ( 1 ) 电阻率测量 曲线起伏大 , 可分解 出3 个异常和1 个低 阻带。 1 4 2 1 6 2 点 之 间 出现 1 个强 度 为 1 7 0 0 Qm的高 阻 维普资讯 9 1 4 她 质通 报 G E O L O G I C AL B 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A 2 0 0 7年 异常 , 宽1 0 01 T I , 异常北缓南陡 , 1 9 0 2 0 8 点之间出现 另一高 阻异 常 , 强度 为 1 6 5 0 t lm, 宽9 0 0 1T I , 两 侧变 化相 似 。 2 1 4 , - 2 5 8 点之间出现1 个双峰高阻异常, 强度 1 0 0 0 1 ) m左 右 , 宽 度 为 1 8 0 1 T I 。 1 6 2 1 9 0 点之间出现低 阻带 ,最小值2 8 0 Qm, 宽1 4 0 I ll。 ( 2 ) 高精度磁测 测试结果 显示 , 磁性仅有弱的变化。 ( 3 ) 伽马能谱测量 K曲线 有 较 明显 的变 化 ,在 1 6 6 2 2 4 点 之 间 出 现高值 区间 , 于1 8 6 2 0 0 、 2 0 4 2 1 2 和2 1 6 2 2 6 点之 间 分解 出规 模 较 小 的弱 异 常 。u异 常 出现 在 1 4 8 1 8 2 点之 间 。 4 地球 物理信息综合分 析o I31 4 1 电阻率 信 息的 空 间分 布 将5 条剖 面电阻率测量结果用剖面平 面图的形 式给予表达( 图3 ) , 可以显示 出电阻率信息的空间分 布特征 。 以3 0 0 Qm左 右 为标 志 的背 景 分布 在2 1 4 点 连 线 的南东 部 , 但 在3 线 、 2 线 、 4 线 出 现低缓 的局 部 叠 加异 常, 以无明显的起伏为特征。电阻率值大于6 0 0Qm 的高 阻异常呈 北 东 向带状 出 现 了2 个 。 第 一个 带 出现 在 1 8 6 2 1 4 点 之 间 , 宽 1 4 0 I ll左 右 , 带 的南 东 侧 陡 , 北 西侧相对较缓 。第二个带出现在1 6 4 点连线北 西一 侧 , 受 工 程 限 制 , 带 的北 西边 界 不 能 准 确 地 确 认 , 估计在1 3 0 点 附近 , 宽度在1 5 0 1T I 以上。2 - 高阻带的 共性是在0 线位置上 电阻率值都低 , 且宽度亦窄 。以 小于2 0 0 Qm为代表的低 电阻带 出现在2 个高阻带之 间 。第 二个 高 阻 带 北 西 侧 为 起 伏 不 大 的 、强 度 在 3 0 0 Qm左右的背景区 ,可圈 出较 高阻异 常 , 如0 线 1 0 6 - 1 0 8 点之 间 的局部 异常 。 4 2其他 信 息 与 电阻率信 息 的关联 分析 0 线 剖 面 显示 磁 、 极化 率 、 K和 总 计数 有 显著 的关 联 性 。 极 化率 在 区 内具 有 与 电阻 率 相 似 的 特征 : 自南 东 向北 西 依 次 出 现 高一 低一 高一 低一 高 的信 息带 。 极化 率带 与 电阻率 带 的空 间关 系明 显 , 在高 阻带 上 出现 极化 率值 高带 。 从5 条剖面的伽马能谱测量结果来看 , 异常的连 续性较好 , 特征 比较突出的是K道和总计数率。在K 道的平剖图上 , 1 6 0 1 8 6 号点之间为相对较高的异常 带 , 对应电阻率为低值异常带。在该带的两端 , 为相 对低值带 , 2 个低值带的宽度为1 0 0 1 T I 左右 , 在低值带 的外侧为背景值区。在总计数率平剖图上 , 与K道有 相似的特征, 异常值相对比较平滑。 但 中间高值带的 边界有所变化 , 11 1 1 3 、 1 线高值异常的东边界偏西。 地 面磁测 在平 剖 图上 的显 示为 , 0 线 的磁 异 常变 化较大 , 两端 ( P , P 4 0 lO 0 号点和2 8 0 3 2 0 号点) 为变化 较大的磁异常值 , 中间( 1 0 0 2 8 0 点 ) 为低值变化带 , 与 1 、 2 、 3 、 4 线 测 量结 果 相 当 。2 0 0 - 2 4 0 点 之 间为 磁力 低 , 1 5 0 1 8 0 点之间也为相对的较低值带。从磁性来 看 ,各测线1 0 0 - 2 5 0 点之 间磁场幅值变化相对较小 , 与该区岩石 ( 大理岩 、 石英斑岩 、 硅化大理岩) 的磁化 率 较低 有关 。 由上述可见 ,多种信息在空间上有较密切的关 系, 可 以总结 出高阻 、 高极化 、 低磁、 低钾 、 低总计数 值和高磁 、 高钾 、 低 阻 、 低极化2 个信息集合模式I 。 前者为硅化大理岩的显示 , 后者是石英斑岩的反映。 5工程验证 5 1 槽探 工 程验证 依 据 地 球 物 理 的 信 息 模 型 和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在 地 形 条 件 良好 的 地 段 布 设 了槽 探 工 程 对 模 型进 行验 证 o 。 沿0 线 剖 面的槽 探 工程 跨越 了2 个 规模 较 大 的 电 阻 率异 常 , 由1 3 6 点 至2 1 4 点 , 长 达3 9 0 1 T I 。 槽 探素 描显 示 : 地质特征相对简单 , 主要是 白云质大理石 、 硅化 大理岩 、 赤铁矿化大理岩和石英斑岩。 石英斑岩出现 3 线 l线 。 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 1 : 2 o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 图3电阻率平剖 图 F ig3 P la ne p r o file o f r e s is ti v it y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7期 王诗元等 :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 江源地 区小石人金矿勘查 中的应用 9 1 5 囹镁 质 火 理 岩 圈石 英 斑 岩 图禽 金 许 化 蚀 变 带 图4硅化蚀变带的地球 物理推 断 Fig 4 Ge o ph y s ical de d u ct ion o f s il icic a lt e r a t io n z on e s 在1 6 0 点到2 0 0 点之间, 与低阻带相对应。2 0 0 点 以南 和1 6 0 点 以北为大理岩 ,矿化蚀变带赋存在大理岩 中。 出现在1 4 2 1 5 8 测点之间和1 9 8 2 1 2 测点之间 , 分 别为北侧高阻带和南侧高阻带。 沿 1 线剖面槽探工程北起1 8 4 点 ,南止于2 1 4 点 , 长1 4 0 IT I , 跨越了1 线南侧高阻带。 所揭露的地质情况 表 明 , 硅 化蚀 变 带 出现 在 1 8 6 点 11 2 0 6 点 之 间 , 含 有4 条矿 脉 。 上 述 工 程 验 证 , 高 阻 带 对 应 硅 化蚀 变 带 , 低 阻 带 对 应 石 英 斑 岩 , 背 景 与 白 云 质大 理 岩 对 应 , 证 明 利 用地 球 物理 探 测方 法 寻 找硅 化 蚀 变带 是 有 效 的 , 并可作为工程布设的依据。 3 2 地 球物 理信 息 的推 断 利用5 条综合剖面的实际资料及认识 , 对小石人 矿 区所 控 部分进行 了推断 , 结 果如 图4 所示 。硅 化蚀 变带出现在石英斑岩两侧 , 称 为南带和北带 。南带 位于1 9 0 点 1 2 1 2 点之 间 , 宽8 0 mN1 7 0 m, 北带南边 界在4 线 的 1 6 2 点到3 线 的 1 6 8 点连线 上 ,北 界未 能控 制 , 最 大宽 度大 于2 0 0 1 1 1 。 6 结论 勘 查 实 践表 明 , 地 球 物 理探 测 方 法 可 以应 用 于 小 石 人 矿 区勘 查 中 , 有 效 方 法 是 视 电 阻 率 法 、 激 发 极化法 、 高精度磁测法和伽马能谱法。以电阻率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