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pdf_第1页
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pdf_第2页
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pdf_第3页
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pdf_第4页
南海南部120k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Bu l l e t in o f M ine r a l o g y, P e t r o l og y a n d Ge o ch e mis t r y Vo 1 2 9 No 2, Ap r 2 0 1 0 南海南部 1 2 0 k 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 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 梅 西 , 张训华 , 郑洪波 , 刘 锐 , 谢 昕 , 黄恩清 1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 6 6 0 7 1 ; 2 国土资源部 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 6 6 0 7 1 ;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 北京 1 0 0 0 4 9 ; 4 南京 大学 地球科 学系 表生地球 化学 研究所 , 南 京 2 1 0 0 9 3 ; 5 同济大学 海洋地质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 0 0 0 9 2 摘 要: 利用 XR F岩芯元素扫描仪对南海南部 MD 0 5 2 8 9 6孔 岩芯样 品进 行 l cm 问隔的元素 测试。该 孔底部年龄 约为 1 2 0 k a 。研 究表 明, 南海南部 间冰期夏季风 活动增 强, 上 升流发育; 夏季风和 降雨带来 的陆源有机物输入增 加, 提高 了表层的生产 力; 冰期夏季风减 弱, 陆源有机 物输入减少 , 表层 生产力 降低 。海洋表 层生产力在 MI S 3早 期( 6 0 4 O k a ) 较高, 指 示该 时有特 强的夏季风 , 上 升流作用增强。B a T i值表明东亚夏季风 的强弱变 化, 并 与北半球夏季 日射量基本呈线性关系, 体现 了东亚夏 季风演化的天文驱动机制。 关键词 : 南海南部 ; 晚第 四纪; 元素地 球化学; 东亚夏季风 ; 生产 力 中图分类号 : X 1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2 8 0 2 ( 2 0 1 O ) 0 2 0 1 3 4 0 8 El e me nt Ge o che m is t r y Re co r d in So u t he r n S o ut h China Se a Se dime n t s du r ing t he Pa s t 1 2 0 ka a nd I t s I mpl i ca t i on s f o r Eas t As ia n Su m me r M o n s o on Va r ia t io n M EI Xi 。 ,ZH ANG Xu n h ua ,ZHENG H o n g_ b o ,LI U Ru i , XI E Xin ,H UANG En - q in g 1 I n s t it u t e o fOce a n o l o g y,Ch in e s eAca d e my S ci e n ce s ,Q n g d a o 2 6 6 0 7 1 , Ch in a; 2 K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Ma r i n e Hy d r o ca r b o n Re s o u r ce s a n d En v ir o n me n t a l G e o l o g y,Min is t r y o f La n d a n d Re s o u r ce s ,Qi n g d a o 2 6 6 0 7 1 , C t ffn a; 3 Gr a d u a t e S ch o o l , C h in e s e Aca d e m y o f S cie n c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9 , C h in a ; 4 I n s t it u t e o f S u r f ici a l G e o ch e mis t r y,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in e r a l De p o s it Re s e a r ch,De p a r t me n t o f Ea r t h Scie n ce s ,Na n j in g Un iv e r s it y,Na n j in g 2 1 0 0 9 3 ,C h i n a; 5 S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Ma r i n e Ge o l o g y, To n g j i U n iv e r s i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2, C hi n a Ab s t r a ct : El e me n t co n t e n t s in e v e r y l cm in t e r v a l o f t h e s e d ime n t co r e M D0 5 2 8 9 6,wh ich wa s co l l e ct e d i n t he s o u t he r n a r e a o f S o u t h Chi n a S e a,we r e a n a l y z e d b y XRF Co r e Sca n n e r Th e r e s u l t s in d i ca t e d t h a t t he a g e o f t h e b o t t o m s e d ime n t wa s 1 2 0 k a ,a n d e l e me n t a r y r a t i o s a r e o f s ig n i f i ca n t i nd ica t i o n s in t h is co r e Th e co n t e nt o f Ti ca n b e u s e d a s a n in d ica t o r f o r t h e v a r ia t io n o f t e r r ig e n o u s d e b r is co n t e n t s ;t h e r a t i o o f B a Ti in d i ca t e s t h e p a l e o p r o d u c t i v it y ch a n g e in t h e s u r f a ce l a y e r o f t he s e a I t is s h o we d t h a t ,d u r i n g t h e i n t e r g l a cia l p e r io d,t he s u mme r mo n s o on wa s i n t e n s i f i e d a n d u p s t r e a m wa s d e v e l o p e d,me a n wh il e ,t he t e r r i g e n o u s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i n p ut b r o u g h t b y s u mme -r mo n s o on a n d r a in f a l l wa s in cr e a s e d a cco r d i n g l y,wh ich ca u s e d t h e in cr e a s i n g o f s u r f a ce p r o d u ct i v i t y;d u r i n g t h e g l a cia l pe r i o d,s u mme r mo n s o o n wa s we a k e n e d,t h e t e r r ig e n o u s o r g a n ic ma t t e r i n p u t wa s d e cr e a s e d,t h e r e f o r e ,t h e p r o d u ct iv it y in t h e s u r f a ce l a y e r wa s co r r e s p o n d in g l y d e cr e a s e d Pr o d u ct i v it y i n t he s u r f a ce l a y e r wa s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d u r in g e a r l y M I S3 ( 6 0 4 O k a) r e v e a l e d e x t r e me l y s t r o n g s u mme r mo n s o o n a n d e nh a n ce me n t o f t h e u p s t r e a m e f f e c t Th e a p p r o x ima t e l in e a r c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i nt e n s it y v a r ia t i o n o f Ea s t As i a S u mme r M o n s o o n e v o l u t io n, wh i ch co u l d b e i n d ica t e d b y t h e r a t io o f B a Ti,a n d s u mme r in s o l a t i o n o f t h e n o r t h h e mis p h e r e r e v e a l s t h e a s t r o n o mi ca l d r i v in g me ch a n i s m f o r t h e Ea s t As i a S u mme r M o n s o o n e v o l u t i o n Ke y wo r d s : s o u t he r n S ou t h Ch i n a Se a;La t e Qu a t e r n a r y;e l e me n t g e o che mis t r y;Ea s t As i a s u mme r mo n s o o n; p r o du ct iv it y 收稿 日期 : 2 0 0 9 一 n一 2 3牧到, 2 O l O O l 1 8改回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4 0 6 7 6 0 3 3 ) ;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 2 0 0 7 CB 8 1 5 9 0 6 ) ; 创新研究 群体科学基金( 4 0 6 2 1 0 6 3 ) 第一作者 简介 : 梅西( 1 9 8 1 ) , 男 , 博士生 , 专业方向 : 海 洋沉积与古海洋学 , E ma i l : me a s s y g ma i l co m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作 为亚洲 大 陆和 西 太 平 洋 之 间 的半 封 闭 海 盆 , 南 海保存 有连 续 的深 海 沉 积 物 , 其 中 以 陆 源碎 屑 物 质 最多 _ 1 , 主要 是陆壳 在 冬 、 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下风 化 作用 的产 物 , 由河流 或 风搬运 至 南海 沉 积_ 2 而成 。 暖 、 湿 的夏季 风使陆 壳化 学风 化增 强 , 降雨量 的增 大 提高 了河 流 的搬 运能 力 ; 干 、 冷 的冬 季风 使 陆壳物 理 风化 增强 , 也增 强 了风 的 搬运 能 力 6 。随 着冰 期 问冰 期旋 回的 变化和 纬度 的改 变 , 冬 、 夏 季风 的强 弱 和对 陆地影 响 的变化 , 导 致不 同地 区陆 壳 的母 岩发 生不 同类 型 、 不 同程度 的风 化作 用 , 并 被 搬运 至边缘 海 沉 积 。这 些过 程都 会在 陆源 沉积物 的某 些元 素或 同位 素 上 有 所 反 映L 2 。 因 此 , 用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沉 积物 , 有 助 于辨别 陆源 物质 源 区 , 探讨 季 风气候 下 的 风化作 用类 型 、 强 度 , 了解搬 运介 质及 其搬 运 能 力 的变 化 , 揭 示 冬 、 夏 季 风 的变 迁 。冬 、 夏 季风 还 会 影 响海洋 上 升流 和陆 源 营 养 物质 的输 入 , 导致 古 海 洋 生产力 的变化 , 并 在 海 洋 沉 积 物 中 记 录 了某 些 微 营 养元 素 ( 如 B a 、 P 、 C d等 ) 的成 分 变 化 g 。 由此 可 获 取大陆 风化 、 河流 或风 力搬 运变 化 , 以及古 海洋 生 产 力变化 等信 息 , 揭 示冬 、 夏季 风 的演化 规律 。 元素 地球化 学方 法 已成功 地揭 示 了黄土 中的东 亚 季风变 迁 一 , 以 及 印 度 洋 、 大 西 洋 等 海 区深 海 沉 积物 的季 风 变迁 1 4 1 7 3 。前 人 工 作 多 集 中于 南 海 北部 , 并获取了气候替代性指标 ( 如粘土矿物 ) 的参 考性 、 对 比性数 据 2 。如南 海 北 部 l 1 4 4站 岩 芯 主量 、 微 量元 素研究 【 2 , 反 映 了冰期 间冰期旋 回 , 指 示 陆源 区在冰 期有 较弱 的化 学风 化和 间冰期 较 强 的化学 风 化 。南 海 北 部 1 1 4 5站 岩 芯 的研 究 表 明 , K S i和 B a A1 分别 可指 示夏 、 冬 季风 的变 迁 4 。 但 南 海 南 部 和 西 部 更 多 地 受 到 夏 季 风 的 影 响 。南 海西 部 越 南 岸 外 有 上 升 流 , 古 生 产 力 变 化 幅度 大 。因 此 须 在 南 海 南 部 建 立 可 靠 的地 球 化 学指标 , 深 入研究 夏 季风 的 变迁 。 本 研究 用 X R F岩 芯 元 素扫 描 仪 研 究南 海 南 部 MD 0 5 2 8 9 6孔 柱 状沉 积 物 的 高 分 辨 率元 素 地 球 化 学 , 探 讨 了东 亚 夏 季 风 的 变 迁 和 海 洋 古 生 产 力 的 变 化 。 1 材料和 方法 南海南部 MD 0 5 2 8 9 6孔处于西太平洋暖池 内, 适合进 行低 纬热 带地 区气 候 变化 的研 究 。地理 坐标 为 0 8 。 4 9 0 5 N, 1 1 1 。 2 6 4 7 E( 图 1 ) 。水 深 1 6 5 7 IT I , 岩芯 长 1 1 0 3 m。钻 孔 主要 由均一 的灰 色一 绿 色粘 土组成 , 无 明显 浊流 沉积 ; 沉 积序 列相 对连续 且 未受 扰动。样品采集和物理参数见文献- 2 2 。 1 3 5 E1 0 0 1 O 5 】 l 0 。 l l 5 。 l 2O 。 l 2 5 。 实线黑箭头示夏季风 , 虚线 黑箭 头示冬季 风; 灰色虚线箭头示夏 季表层环 流, 灰色实线箭头示 冬季表层环 流。1 0 0 m 等深线为冰期 时海岸线的大致位置; 图中还标 出了珠江 、 红河 、 湄公河 流域和其他 有 关 钻 L 位 置 Gr a y s o l id ( d a s h e d ) a r r o ws in dica t e t h e s u r f a ce cir cu l a t io n cu r r e nt s in win t e r ( s u mme r ) Th e dr a in a g e a r e a o f Pe a r l Riv e r , Re d Ri ve r a n d M e k o n g Riv e r ,a n d l o ca t io n s o f s o me o t h e r c o r e s me n t io ne d in t h e p a p e r a r e a l s o d is p l a y e d 图 1 MD0 5 2 8 9 7孔 的 位 置 Fig1 Loca t ion of Co r e M D0 5 2 89 7Bl a ck s o l id ( d a s he d)a r r ows ind ica t e s u mme r( win t e r ) mon s o o n 测量 仪器 为 AVAATE C H 公 司的 X RF岩芯元 素扫 描仪 ( X RF C o r e S ca n n e r ) 。有 效 分 辨率 为 0 5 cm, 以 co u n t s ( 记 数 器 的 记 数 ) 为 含 量 单 位 ( cp s ) 。 该仪器 测 试质 量高 q , 能 获取热 带海 区沉积 物 中 快速气 候 变化 信 息 2 a , e 6 。本研 究 采 用 合适 的模 型 提取 元素 。采 用 的 电压 为 1 O 、 3 O和 5 O k V; 分 别 用 来测试 三 组 元 素 : Al 、 S i、 P 、 S 、 C 1 、 K、 C a 、 T i、 C r 、 Mn、 Fe 、 Rh; Cu、 Z n、 Br 、 Rb、 S r 、 Y、 Z r 、 Nb 、 Mo 、 P b 和 B i; Ag 、 S n 、 Te和 B a 。测 量 分 辨 率 为 1 cm, 有 效数据 点 共 1 0 8 2 个 。由于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 , 部分元 素 的含量 可能误 差 较大 , 不能 用作 古气 候变迁 指标 。 剔 除平 均 含 量 小 于 1 0 0 0 cp s的 元 素 ( P 、 S 、 C r 、 C o 、 Z n 、 B r 、 Rb 、 Y、 P b 、 S n和 T e ) 。另 外 , C l 含 量 较 高 , 可能是 由贴近 薄膜 部位 的表层 样 品含海 水量 较高所 致 , 也予 以剔 除。 2 年代框架 的建立 MD O 5 2 8 9 6孔 与 MD 0 5 2 8 9 7孔 位 于 同 一 站 1 3 6 梅西等 南海南部 1 2 0 k 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 位 , 分别为 方 柱状 样 和 圆柱状 样 。前 者 柱 长 1 1 0 3 m。MD 0 5 2 8 9 6 孑 L 缺乏氧 同位 素数据 , 但 由 XR F测 定 的 C a 含 量 与 MD 0 5 2 8 9 7实 测 C a C O。的 含量 对 比 良好 ; MD 0 5 - 2 8 9 7孔 的年龄 已通 过 氧 同位素 曲线 与天文调谐的 S P E C MAP r 2 曲线进行形态对 比, 选 取 了时 间控 制 点 3 。通 过 MD 0 5 2 8 9 6孔 的 C a相 对含 量 与 MD 0 5 - 2 8 9 7的 C a C 0 。含 量 对 比 ( 图 2 ) , 结合 MD0 5 2 8 9 6上部 6个 AMS C测年( 黄恩清未 发表数据 , 位置见 图 2 ) , 获得 MD 0 5 2 8 9 6孔 的年 龄 , 底部正龄选取控制点后根据沉积速率插值获得 , 底部年龄约 1 2 0 k a 。南海南部 1 1 4 3站 C a C O 。 含量 和堆 积速率 领先于 氧同位 素变化口 , MD0 5 2 8 9 7孔 也与其一 致 , MI S 5 e 峰值对 应为 1 2 5 k a ; MD 0 5 2 8 9 6 C a曲线形态 确定 的底部 年龄为 1 2 0 k a , 距离 峰值 年 龄仅 5 k a , 应该 是可信 的 。 3 结果 与讨论 3 1 元 素分析 结果和 东亚夏 季风代 用性指 标 海洋 沉积 物 的物 质 来 源 为 陆 源 物 质 和 生 源 物 质 。前者 包括河 流 携带 物质 的沉 积 、 海 流对 沉 积 物 年龄 k a 0 2 0 4 0 6 0 8 0 1 0 0 1 2 0 1 4 0 l 6 0 R 0 , 0 0 A M S “ C I J n l l 40000 20000 0 2 0 4 0 6 0 8 0 1 0 0 l 2 0 】 4 O l 6 0 l 8 0 2 O O 年 龄 k a 图 2 MD O 5 2 8 9 6 孔 C a曲线与 MD 0 5 2 8 9 7孔 C a C O。 含量 、 氧同位素曲线 和 S P E C MAP曲线对 比 Fig 2 Comp a r is on f igu r e o f Ca con t e nt s a t co r e M D05 2 89 6 p l a n kt o nic f or a miniI e r a O,ca r b on a t e con t e nt s at cor e M DO 5 - 2 89 7 a nd SPECMAP cu r v e 的改造 和风携 尘埃 的沉 降等 ; 或 者 来 自生 物 生 长 和 死亡产物, 如生物死亡后壳体 的沉积和生物产生的 有机质的沉降 。本次主要讨论沉积物中含量相对较 高 的 C a 、 B a 、 T i三 种元 素 ( 图 3 ) 。亚 洲 大 陆及 周 边 岛屿有十多条水系注入南海, 包括径流量较大 的湄 公河、 珠江和红河等。它们的流域面积广 , 处于季风 区和构造上升区, 风化剥蚀作用强烈, 每年向南海输 送大 量 的物质 。成为南 海沉积 物 的主要来 源 。深海 钻孔 调查 表明 , 全 新世 和末次 冰期 的沉积物 中 , 陆 源 物质 分别 占了 8 6 和 9 3 3 。 此外 , 冰期时南海 的平均沉积速率为冰后期 的 两倍 , 主要是 因为陆源输 人物增 加 了两 倍 , 而 生源碳 酸盐 通量在 冰期旋 回中几 乎没有 什么 改变 。这 种现 象在 南海南 部尤 为突 出 , 冰期 时沉 积 速率 可 以达 到 全新世 时 的 3倍 。一种 显而 易见 的解 释 是 : 冰期 时海平面下降, 大陆架遭受强烈风化剥蚀 , 古河系可 将大量陆源物质直接输入南海深水区 3 。 图 3显示 MD O 5 2 8 9 6孑 L T i相 对 含 量 表 现 为 冰期一 问冰期 的旋回特征。在氧同位素 1 、 2期呈现 低 值 , 到 4期 时 为 相 对 高值 , 氧 同位 素 3 、 5期 值介 于前两者之 间。Ti含量 的变化 与陆源 碎屑含 量 紧 密 相关 , 可 以 大致 代 表 陆 源 碎 屑 含 量 的变 化 。在 以往 的 研 究 中 也 是 用 Ti含 量 来 指 示 陆 星 源碎屑物的含量的 9 。为更好地与 T i相对含量 对 比, 本 文用总 含量去 除碳酸 钙 和有机 碳 的百 分 含量 的计算方法, 估算 了同一站 位 MD 0 5 2 8 9 7 重 孑 L 陆源碎屑物质的百分含量, 碳酸钙和有机碳数 据见文献E 3 5 3 。 T i的相对 含量 与陆 源碎 屑物 质 的百 分 含量 萤 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图3 ) , 说明T i含量与陆源碎 屑物 质含量 高度相 关 。 ca的相对 含量 与氧 同位 素 曲线 对 比 良好 , 呈现 较 明显 的 冰 期一 间 冰期 旋 回 的周 期 性 , 总体 墨 表现为冰期早期低 、 冰消期高和间冰期整体较高 昌 的特 点 。B a的变 化在 冰期 间 冰期 旋 回尺 度 上与 C a相似 , 只是 c a的变化非常平滑 , B a呈现高频 的变化 ( 图 3 ) 。 MD O 5 2 8 9 6孔 C a含 量 曲 线 与 S P E C MAP 及 各大 洋的对 比良好 ; 形态 上基 本与 底栖 有孔 虫 氧 同位 素 曲线 平 行 ( 图 2 ) , 即 C a高 值 对 应 氧 同 位素轻 值 , 呈 典型 的“ 大西 洋型 ” 分 布模式 。此结 果与前人研究一致 , 即在碳酸盐溶解面 以上, 无 , 论是南海南部还是北部, 均呈冰期时碳酸盐含量 低 、 间冰期 碳 酸 盐 含量 高 的 特 点 , 主要 受 陆 源 物 质 稀释作 用控 制 3 。 4 3 2 1 如 如 加 O 一 0u嚣 u卜 j 0 0 1 0 2 一 。 9 6 Qd) 0 山 苫u山 31 O O 3 2 3 0 0 矿物 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年 龄k a 0 2 O 4 0 6 0 8 0 1 O 0 l 2 0 l 40 1 8 0 0 1 4 00 4 0 6 0 8 0 1 O O 1 2 O 1 4 0 年 龄 k a 图 3 MD0 5 2 8 9 6了 L l 2 O k a以来 Ti、 B a 、 C a相 对 含 量 和 MD0 5 2 8 9 7孑 L 陆 源 碎 屑 物 含量 变 化 Fig 3 Va r ia t ion s o f Ti,Ba,Ca co nt e nt s in co r e MD05 289 6 ov e r t he p as t 1 37 如在 赤 道 太 平 洋 海 区 B a循 环 利 用 率为 7 O , 其余 则 转 换 成 B a S O 而 保存 到海 底沉 积物 中 4 。估计 大西 洋和 太平 洋 的 海 底 沉 积 物 B a的 保 存率约为 3 0 r 4 , 相对 而言 , 沉 积 物 中 有 机 碳 的 保 存 率 不 足 0 1 3 , 生 物 硅 大 约 5 , 碳 酸 盐 为 1 0 左右 。利用 B a指 示 海 洋 的生 产 力 , 可 能 优 于 有 机 碳 和碳 酸 钙 等 指 标 。海 洋 沉 积 物 中 的 B a 分 为 陆 源 碎 屑 B a和 生 物 成 因 B a , 为 了消 除 陆 源 碎 屑 中 B a含 量 对 海 洋 生 产 力 估 算 的影 响 , 在 诸 多 研 究 中往 往使 用 B a与 陆 源 物 质 元 素 的 相对 含 量 来 指 示 生 产 力 的 变化 ; 少 量 Al 可 能 来 自 自生 富 集 , 全 部 Ti 来 自陆 源物 质输 入 , 用 T i校 正后 的 元素 比值 变化 可 以消 除 生 物 和粒 度 变化 的 影 响 , 更 能 真 实 地 反 映 元 素 含量 的 变 化 9 。基 于 以上 分 析 , 在 选 取元 素 指 标 时 , 可 以 用 B a T i 值 来 反 映 海 洋 表 层 生 产 力 的变 化 , 并 推导东 亚夏 季 风的演 化 。 3 2元 素 地 化 揭 示 的 东亚 夏 季 风 变迁 1 2 0 k a a n d t h e co n t e n t o f t e r r i g e n o u s s e d i m e n t in co r e M D 0 5 2 8 9 7 。 图4 显 示 了1 2 0 k a 以 来 夏季 风对 南海 南 部海 区 的一 个 重 要 影 响 , 是 南 海上 升流 系统 变化 , 从而 引起 生产 力 的变化 , 并通 过 生物 成 因元 素 记 录 在沉 积 物 中 。现 代 南 海 1 1 4 3站 附近 的越南 东 岸 ( N1 2 1 4 。 ) , 夏 季 出现 冷 涡 , 被认 为 是夏 季风驱 动 引发 的上升 流 。因此 , 海洋 生 产 力 的变化 可用来 推 导 上升 流 的强 弱 , 并 追 踪 季 风 的 演化 。 1 1 4 3站近 l 6 0 0 k a的 钙 质 超 微 化 石 l_ 4 l _ 和 蛋 白石 4 “ 的 丰 度 与 堆 积 速 率 显 示 , 间 冰 期 生 产 力 高 , 冰 期时 下降 , 表 明夏季 风引 起 的上升 流在 间冰 期 时强 化 , 使 生产 力升 高 。 1 1 4 3站 附近 NS 9 3 5孔 末 次 冰 期一 间 冰 期 旋 回 高分 辨率元 素分 析显 示_ g , C a 、 S r 、 B a 、 P 、 和 C d在 问 冰期 高 , 指示 高 的生产 力 。 因此 , 通 过分 析沉 积物 中 的 B a 、 P等可 以探 索 海 洋生 产 力 的 变 化 , 进 而 获得 东 亚 夏季 风 的 演 化 信 息 。生 物 成 因 的 有 机 物 分 解 时 , B a常 以 B a S O 微 晶形 式 保 存 在 海 底 沉 积物 中 。 因此 , 生 物 成 因的 B a通 量 可 以反 映 海 洋 表 层 的 生 产 力变 化 : 海 洋生 物繁 盛 时 , 生 物成 因 的有 机 物分解 产 生 的 B a增多 高 。大 部分 B a可 被 生物 重 新利 用 , MD 0 5 2 8 9 6孔 B a T i 随 年 代 的 变 化 。可 以 看 出 , B a T i值 在 间 冰期 ( MI S 1 、 MI S 3和 MI S 5 ) 较 高 , 而 在 冰期 时 ( MI S 2和 MI S 4 ) 相 对 较低 , 显 示 出海 洋 表 层 生产 力在 间 冰期高 、 冰期 低 的特 点 ; 这 个结 果与前 人 在 南 海 南 部 NS 9 3 5 孔 的 研 究 结 果 2 一 致 。 OD P 1 1 4 3站位 的矿物 学 和地球 化 学 、 浮 游有 孔 虫群 和 气候 变化 、 蛋 白石 和钙质 超微 的 含量 , 以及 堆积 速 率 的研 究显 示 , 南 海南 部 问冰期 夏 季风 活动 的加强 , 上 升流 发育 , 夏 季风 和 降 雨带 来 的陆 源 有 机 物 的输 入增 加 , 提高 了表 层 生 产 力 ; 冰 期 时 夏 季 风减 弱 , 陆 源 有机 物输 入减 少 , 表 层 生产力 就 降低 “ 卜 。 B a Ti值对 海洋 生 产力 的 反 馈 , 反 映 了上 升 流 强 度和东 亚 夏 季 风强 度 的变 化 , MD0 5 2 8 9 6孔 B a Ti值 在 MI S 3时 的高 值 基 本 与 MI S S期 相 当 , 表 明 东 亚夏 季风 较强 盛 。 目前 已有 多 个记 录显示 , MI S 3 期 阶段 是一个 夏 季 风异 常 强 盛 的阶 段 , 如 青 藏 高 原 出现高 湖面 和异 常强盛 的夏 季风 _ 4 ; 阿 拉伯 海 的记 录 也显 示 了当时 南亚夏 季 风 特别 强 盛 4 , 季 风 气候 在 MI S 3期 的 反常 , 表 明气 候 系统 的复 杂性 。 王I) 。 | 2 7 藩 甍 童跨肆 一 一 鲫 1 3 8 l O_ 8 0 6 日 0 4 0 2 梅 西等 南海南部 1 2 0 k a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东亚夏季风变迁 年龄 k a 2 0 4 0 6 0 8 0 l 0 O 1 2O l 4 O l 40 烃 协 皿 0 Z j 年 龄 k a 图 4 MD 0 5 2 8 9 6 B a T i值与北半球夏季 13射量的对比 F i g 4 C o mp a r i s o n b e t we e n Ba Ti r a t i o a n d s u mme r i n s o l a t i o n o f t h e n o r t h h e mi s p h e r e a t co r e MD 0 5 2 8 9 6 研究 表 明, MI S 3晚 期 ( 4 0 3 0 k a ) 青 藏 高 原处 于 特殊 的 暖 湿 气 候 阶 段 : 年 均 温 度 高 出 现 在 2 4 “C, 降雨量 增加 4 O 1 0 0 , 大量 湖 泊扩 张 , 湖平 面 比现在 高 出 3 O 2 0 0 m。种种 迹 象 表 明 , 这个 时 期青藏高原 的夏季风极为强盛 5 钉 。更广泛 的调 查表 明 , MI S 3晚期 时 中 国大 部 分 地 区都 比现 在 更 加温 暖和湿 润 , 特 别是西北 地 区 , 现代 沙漠地 区发育 有古 湖泊r 4 。 。然 而 , 并 不 是所 有 地 质记 录 都 有这 次“ 高 温大 降水” 的记载 。中 国内陆地 区大部 分 的黄 土一 古土 壤 序 列 中没 有 出现 这 样 的 一 个 “ 暖 湿 期” _ 5 。 。此外 , 印度洋 夏季 风 的海 洋 记 录 中 , 也 没 有任何证 据表 明南 亚 季 风在 MI S 3晚期 时增 强_ 5 引。 中 国亚 热带地 区 的石 笋记 录 显 示 , 夏季 降 雨 在整 个 MI S 3期都 很 强 盛 , 虽 然 被许 多 千 年 尺 度 的 事 件 所 打断, 但 MI S 3早期 的季风 降雨强度超过 MI S 3晚 期 L 5 。南海 西南 部 1 7 9 5 4孑 L 海 洋 生 产 力 的元 素 记 录 B a ( Z r +R b ) 的峰 值也 出现 在 MI S 3早期 5 , 说 明在 MI S 3 时 的表层 生产 力确 实较 高 。南 海南 部 生 源蛋 白石 的百分 含量 在 这一 时期 显 著增 加 , 指 示东 亚 夏季 风 的 增 强 4 。MD 0 5 2 8 9 6 B a T i 值 反 映 的 生产力 在 MI S 3早 期 达 到 高 值 , 表 明此 时夏 季 风强 盛。同一钻孑 L 的其他替代性指标也确认了强季风降 雨 : 沉 积物 中陆源 物质 的 1 5 2 5 m 组分 显 著增 加 , 说 明降 雨造 成 河 流搬 运 量 的加 大, MDo 5 2 8 9 6 9 7和 0D P 1 l 4 3站位 的 M 0( P o b l iq u il o cu l a t a G r u b e r ) 记录 没有显 示 4 O 3 O k a时 出现所 谓 的“ 高温 大 降水 ” 事件 ; 相 反 , 显示 季 风 降雨 在 MI S 3 早期显著增强 , 且降雨强度可与末次间冰期和早全 新 世 相 比拟 5 。夏 季 日照 量 加 大 时 会增 强 海 陆 受 热对 比 , 提高 了陆地 的降雨量 、 径流量 和海 陆间的风 力 。我们用 6 5 。 N 夏 季 平 均 日照量 r 5 妇对 比 MD O 5 2 8 9 6孔 B a Ti指 示 的 晚第 四纪 东 亚 夏 季 风 的演 化 过 程 , 发现它 们基本 呈线性 关 系 ( 图 4 ) , 日照 量 的最 大值对应于东亚夏季风的指数 B a T i值的最大值, 表 明东 亚夏季 风演 化的天 文驱动 机制 。 4 结 论 ( 1 )T i 含量 可以作为陆源碎屑物质输 入的替 代性 指标 。 ( 2 ) MD 0 5 2 8 9 6孔 C a含 量 曲 线基 本 与 底 栖有 孔 虫氧 同位素 曲线平 行 , 呈 现典 型 的“ 大 西 洋 型” 分 布模 式 , 表明在碳 酸盐 溶解面 以上 , 无 论在南 海南部 还是 北部 均有 冰期 时碳 酸 盐 含量 低 、 问 冰期 碳 酸盐 含量 高 的特点 , 主要受 陆源物 质稀释作 用控 制 。 ( 3 ) B a T i值 指 示 的海 洋表 层 古 生 产 力 在冰 期 时 降低 , 问冰期 时增 加 , 表 明 间冰 期 时夏 季 风增 强 , 导致 上升流 的加 强和 营 养物 质 的增 加 , 进 而 促使 表 层生 产力提 高 。海 洋 表 层 生产 力 在 MI S 3早 期 ( 6 0 4 O k a ) 较高 , 指 示该 时 期 特 强 的夏 季 风 和 上升 流 作用 的增强 。B a Ti值 与北半 球夏 季 日照 量基 本呈 线 性关 系 , 表 明东 亚夏季 风演化 的天文 驱动机 制 。 致 谢 : 本 文研 究的样 品 由“ 国际海 洋全球 变化 研 究 ( I MAGES ) 计 划 2 0 0 5年 MARCO 航 次提 供 , 在 此表 示感谢 。 鲫 如 5 5 4 4 3 参 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e s )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 黄维 渐新世 以来 南海沉积物分布格局 及其 演变 D 上海 : 同 济大学 , 2 0 0 5 2 3 4 5 6 7 8 9 I O 1 1 Hu a n g W e i S e d ime n t d is t r ib u t i on a l p a t t e r ns a n d e v o l u t io n in t h e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s i n ce t h e Ol i g o ce n e D S h a n g h a i: To n g j i Un iv e r s it y,2 0 0 5 ( in Ch in e s e wit h En g l is h a bs t r a ct ) we i G。L iu Y,L i X,S h a o L, F a n g DMa j o r a n d t r a ce e l e me n t v a r ia t io n s of t h e s e d ime n t s a t ODP S it e 1 1 4 4S o u t h Ch i n a S e a ,d u r in g t h e l a s t 2 3 0 k a a nd t he ir p a l e o cl im a t e imp l ica t i o n s J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 ,P a l a e o cl i ma t o l o g y ,P a l a e o e co l o g y,2 0 0 4,21 2:3 3 1 3 4 2 C l if t P ,L e e J I ,C l a r k M K,B l u s z t a j n J E r o s io n a l r e s p o n s e o f So u t h Ch in a t o a r c r if t in g a n d mo n s o o n a l s t r e n g t h e n in g:A r e co r d f r o m t h e Sou t h Ch i n a S e a J Ma r i n e Ge o l o g y , 2 0 0 2 , 1 8 4: 2 O 7 2 Z 6 We ha us e n R,Br u ms a ck H J As t r o n o mica l f or cin g o f t h e Ea s t As ia n mo ns o on m ir r o r e d b y t he co mp o s it io n o f Pl io c e n e So u t h Ch i n a S e a s e d i me n t s J E a r t h P l a n e t S ci L e t t ,2 0 0 2 , 2 O1 :6 2 1 6 3 6 Liu Z, Tr e n t e s a u x A ,Cl e me n s S,Co l in C, W a n g P,H u a n g B,Bo u l a y SCl a y min e r a l a s s e mb l a g e s in t h e n or t h e r n So ut h Ch in a S e a :I m p l ica t i on s f o r Ea s t As ia n mo n s o o n e v o l u t io n o v e r t h e p a s t 2 mi l l i o n y e a r s J Ma r i n e Ge o l o g y ,2 0 0 3 ,2 0 1 : 1 3 3 1 4 6 W a n g L,S a r nt he in M ,Er l e n k e u s e r H ,Gr ima h J,Gr o o t e s P, He il ig S, I v a n o v a E , Kie n a s t M ,P e l e j e r o C,P f l a u ma n n U Ea s t As ia n m o ns o o n cl ima t e d u r in g t h e La t e Pl e is t o c e n e: h ig h r e s o l u t i o n s e d i me n t r e co r d s f r o m t h e So u t h Ch i n a S e a J Ma r in e Ge o l o g y, 1 9 9 9 , 1 5 6: 2 4 5 2 8 4 Ta m b u r in i F,Ad a t t e T ,FOl irai K , B e r n a s e o ni S M , S t e in ma n n P I n v e s t ig a t in g t he h is t o r y of Ea s t As ia n m o n s o o n a n d cl i m a t e d u r in g t h e l a s t g l a cia l in t e r g l a cia l p e r io d (0 - 1 4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