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_第1页
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_第2页
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_第3页
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 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 曹光鑫 在江西省一个偏远小山村,年逾七旬的王久寿老人面前,摆放着五口临时制作的简易棺木,里面静静地躺着他五个年幼的孙子和孙女。王久寿老人和他的老伴万万没有想到,原举活蹦乱跳的五个孩子,瞬间就殒命于村后的一口水塘。 眼下,农村外出打工潮流越来越盛,许多村庄都沦为了“空巢村”。那些跟着老人生活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着实令人担忧,尤其是他们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问题更为值得关注。试想,假如这 5个孩子都在父母身边,也许他们就不 会遭此厄运;假如当时村里能够随时叫到年轻人营救,也许后果就不会如此悲惨。 “空巢村”留守儿童安保问题的严峻性,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以为,当务之急,各级各部门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2 / 4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要“给力”。各级党委、政府应倾斜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部署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专门组织,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逐一建立档案,实施结对帮扶,由“爱心妈妈”向他们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帮助,弥补留守儿童缺少的父爱与母爱,使留守孩子都能心有人爱、身 有人护、难有人帮,真正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建立留守儿童安保机制。客观上说,“空巢村”现象无法避免,但留守儿童安保问题却是万万不可忽视的。针对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增多的实际,村级组织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保机制,以村民组为单位,通过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聘请关爱留守儿童信息员等形式,加强重点时段、关键时期的值班和巡逻工作,力求常态化,不留空白点,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留守儿童溺水等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像江西留守儿童溺亡的悲剧不再发生。 加强监护人安全教育。“全巢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 ,要么是爷爷、奶奶,要么是外公、外婆,这些监护人大多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的老人,他们对安全重视不够,或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平时对孩子更是疏于安全教育。基层组3 / 4 织应利用当地组建的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开设流动课堂,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办安全教育讲座,强化其安全意识,帮助其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让他们教育孩子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确保“空巢村”留守儿童安全监管不出现断层。 七嘴八舌话安全 这个事件暴露了该村安全意识缺失与管理的疏 漏。按说,该村在村内挖了这口池塘,就应该考虑到它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应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周围都要安放一定高度的栅栏,并尽量安排专门人员维护,同时要设立警示标志,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注意看管孩子,让他们远离水塘。如果衬里尽到了应尽的管理责任,或许这样的悲剧就可以避免。(王平) 要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各级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及时启动问责制,明确问责范围,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落实自查、问责、处罚三举措,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工作。切实采取“三包”措施:包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 动,教育留守儿童不要擅自到水库、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游泳,不要在饥饿、疲劳时游泳,游泳时应当配备救生设施;包监管,以村为单位,建立监督小组,4 / 4 实行责任制,看好自家塘,不让留守儿童随便到池塘边玩耍游泳;包指导,掌握各村居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确保辖区内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除。(汪代华) 农村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应长期停留在理论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