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公开课(888).ppt_第1页
胃痛.公开课(888).ppt_第2页
胃痛.公开课(888).ppt_第3页
胃痛.公开课(888).ppt_第4页
胃痛.公开课(88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 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熊文生教授,目的要求,掌握:胃痛的定义,基本病机,病证鉴别要点,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代表方药。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了解:胃痛历代沿革,现代医学的范畴,胃痛的转归预后和调护,以及现代研究进展。,2,胃炎相关,病案(一),患者某,女性,36岁,工人,1992年4月4日初诊。胃脘胀痛3月余,心情郁闷、饮食不慎即诱发或加重,服多种中、西药无效,或症虽暂缓而复作。一周前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刻下见:胃脘胀痛, 痛有定处,按之痛显, 食后1小时即感腹中灼热、嘈杂、痛增, 剧时泛呕黄色酸涎,口苦而渴, 烦躁易怒, 小便黄, 舌红, 苔黄, 脉弦滑数。 该患者的主要不适(主症)是什么? 根据主症,本病的中医诊断(病名)是什么?,3,胃炎相关,开始不错呀!有信心了吧!,4,胃炎相关,什么是胃痛?,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胃痛,又称胃脘痛。 胃脘部? 脘指胃腔,分上、中、下三脘。 胃脘部胃居于膈下,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 疼痛的性质? 绞痛、灼痛、闷痛、刺痛、隐痛,常伴食少、腹胀、嗳气、泛酸、嘈杂、甚至恶心、呕吐等症。,5,胃炎相关,胃脘部系指上、中、下三脘部位。,6,胃炎相关,7,胃炎相关,胃居于膈下,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8,胃炎相关,源流,1.内经即载有“胃脘痛”之名,并论述了病位、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3.金元以后,开始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4.明清时期,重点论述了胃痛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对胃痛进一步阐发,使胃痛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理论逐渐系统化。,9,胃炎相关,范围,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癌 部分肝胆胰的疾病,10,胃炎相关,慢性胃炎,11,胃炎相关,慢性胃炎,12,胃炎相关,消化性溃疡,13,胃炎相关,胃癌,14,胃炎相关,胃痛是怎么发生的?(病因病机),患者某,女性,36岁,工人,1992年4月4日初诊。胃脘胀痛3月余,心情郁闷、饮食不慎即诱发或加重,服多种中、西药无效,或症虽暂缓而复作。一周前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刻下见:胃脘胀痛, 痛有定处,按之痛显, 食后1小时即感腹中灼热、嘈杂、痛增, 剧时泛呕黄色酸涎,口苦而渴, 烦躁易怒, 小便黄, 舌红, 苔黄, 脉弦滑数。,15,胃炎相关,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 饥饱失调 寒热不适 偏嗜烟酒 药物伤胃,伐伤胃气 气机升降失常,不通则痛,胃痛,16,胃炎相关,病因病机,2.外邪犯胃:以寒邪最易犯胃。,寒邪袭胃 暑热犯胃 湿浊客胃,气机壅滞 胃失通降,不通则痛,胃痛,寒性凝滞,绞痛,暑热急迫,灼痛,湿性粘腻,闷痛,17,胃炎相关,病因病机,3.情志不畅:主要责之于肝脾,气郁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日久,肝胃不和 肝脾不和,气郁化火 肝胃郁热,久病入络 气滞血瘀,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胃痛,18,胃炎相关,病因病机,3.情志不畅:主要责之于肝脾,忧思焦虑伤脾,思则气结,土虚木贼 胃腑受克,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胃痛,19,胃炎相关,病因病机,4.脾胃虚弱:主要责之于肝脾,劳倦太过 失血过多 久病不愈 素体亏虚,脾胃气虚,脾胃阳虚 阴寒内生,胃阴亏虚,运化无权,胃失温养,胃失濡养,不通则痛 气机失调,胃痛,20,胃炎相关,病因病机,小结 病机: 病位: 病性: 病初起多属实,病位主要在胃,间可及肝; 病久常见虚证,病位主要在脾; 实证:胃气壅滞,肝胃气滞,胃中蕴热,肝胃郁热,瘀血阻滞。 虚证:胃阴不足,脾胃虚寒。,不通则痛,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虚实,21,胃炎相关,胃痛病证的诊断思路,1.主症,症状特点 2.伴随症状 3.诱因 4.病史 5.辅助检查:X线、胃镜、B超、CT等,22,胃炎相关,病例(一)特点,1.主症:胃脘胀痛,痛有定处,按之痛显, 食后痛增 。 2.伴随症状:泛呕黄色酸涎。 3.诱因:情志、饮食。 4.病史:反复发作3月余。 5.辅助检查: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23,胃炎相关,病案(二),患者某,男,38岁,形体偏胖。部队文职干部。2006年4月18日9:15pm因“心下闷痛不适近2小时”于急诊就诊。平素无慢性胃病史。患者当晚7:50pm饱餐之后出现心下近鸠尾处闷痛不适,压迫感,呈持续性,并觉左背部憋闷欲窒,伴汗出,自服保济丸症状不能缓解,后呕吐胃内容物一次。 刻下见:心下闷痛不适,压迫感,伴左背部憋闷欲窒,身大量冷汗出,四肢不温,情绪紧张,恶心欲呕,无气促,无心悸,无嗳气,无泛酸,无腹胀腹泻,二便正常。,24,胃炎相关,补充背景资料,该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好饮高度白酒,吸烟2040支/日。近日家中装修,烦劳甚。当日购买建材,并亲自搬运建材上楼。因觉饥渴甚,未及休息即饱餐一顿,继之发生前述诸症。 该患者的主症是什么? 本病的中医诊断(病名)是什么? 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应做何检查?,25,胃炎相关,病例(二)特点,1.患者男性,38岁,部队文职干部。 2.主症:心下近鸠尾处闷痛不适1小时,压迫感。 3.伴随症状:左背部憋闷欲窒,汗出,情绪紧张。 4.诱因:平素嗜烟酒,喜食肥甘厚味;此次烦劳、饱餐为其诱因。 5.病史:突发,病情较急。 6.辅助检查:心电图、肌钙蛋白、心酶等。,26,胃炎相关,4月18日21时20分心电图表现,V1 V4 高 尖 T 波,27,胃炎相关,4月18日23时心梗二项结果,28,胃炎相关,4月19日12时心酶五项结果,29,胃炎相关,4月20日9时30分心电图表现,V1 V4 呈QS 波改变,30,胃炎相关,鉴别诊断,1.与真心痛的鉴别,31,胃炎相关,鉴别诊断,2.与胃痞(痞满)的鉴别 鉴别点: 痞满以满闷为患,病及胸膈; 胃痛以疼痛为主。,疼痛!,32,胃炎相关,辨证要点(以虚实为纲),1.辨虚实 虚久痛,隐痛,喜按 实暴痛,剧痛,拒按 2.辨寒热 寒绞痛,喜暖 热灼痛,喜冷,33,胃炎相关,景岳全书心腹痛“痛有虚实,辨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病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腔胁经络,不干中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滞多虚。脉与证参,虚实自辨。”,34,胃炎相关,辨证要点,3.辨气血,35,胃炎相关,辨证要点,4.辨在胃、在肝、在脾 在胃:多属初发,多由外感或伤食所致;实痛。 在肝:常反复发作,每与情志不遂有关;气痛。 在脾:多属久病;虚痛。,36,胃炎相关,治疗原则,基本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古有“通则不痛”之治痛大法,应如何理解“通”字? 1.“通”非单纯“通下”法。 2.解除致痛原因,以达止痛之效,即为“通则不痛”。,37,胃炎相关,对于慢性胃痛,当注意四法的应用,1.调理肝气通用之法 2.活血化瘀要着之法 3.消解郁热变通之法 4.健脾养胃固本之法,38,胃炎相关,分证论治,1.胃气壅滞实证 外感所致:伴表证,苔薄或腻,脉浮或濡 伤食所致:伴食积证,苔厚腻,脉滑 治法: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香苏饮仅陈皮草, 感伤内外且堪施。,39,胃炎相关,临证应用,1.风寒直中加高良姜 2.风热外感加薄荷、金银花 3.暑湿外感加藿香、佩兰 4.伤食加焦三仙、焦槟榔,40,胃炎相关,分证论治,2.肝胃气滞实证 主症:肝胃同病,气痛特点 兼次症:肝郁症状 舌象:苔薄白 脉象: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41,胃炎相关,分证论治,3.胃中蕴热实证 主症:热痛 兼次症:胃热症状 舌象:舌红,苔黄少津 脉象:滑数 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42,胃炎相关,分证论治,4.肝胃郁热实证 主症:热痛 兼次症:胃热症+肝经郁热症状(泛酸嘈杂,口苦,烦躁易怒)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 化肝煎用青陈皮,芍药栀子与丹皮, 再加泽泻与贝母,肝胃郁热此方宜。,43,胃炎相关,本型用药应注意:,1.疏肝理气之品“忌刚用柔”,防香燥伤阴,多选香橼、佛手、素馨花之类; 2.苦寒之品不可过量,以防苦寒败胃和伤及脾阳。,44,胃炎相关,分证论治,5.瘀血阻滞实证 主症:瘀血痛 兼次症:病程久,瘀血症 舌象:舌暗有瘀斑 脉象: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失笑五灵及蒲黄,瘀血阻滞此方良。 丹参饮用檀香砂,理气活血效堪夸。,45,胃炎相关,分证论治,6.胃阴不足虚证 主症:虚痛,或虚热痛 兼次症:胃阴虚症 舌象: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 脉象: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46,胃炎相关,本型用药应注意:,1.在滋阴生津的基础上,要加酸甘化阴药; 2.养胃阴勿忘滋肾阴养肝,胃阴亦根于肾阴,补肾以资化源,养肝柔肝则肝不犯胃,可用生地、女贞子、当归、白芍等; 3.配伍行气止痛之品可加强止痛疗效,但应注意“忌刚用柔”。,47,胃炎相关,分证论治,7.脾胃虚寒虚痛 主症:虚寒痛 兼次症:脾气虚症,或脾胃虚寒症 舌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48,胃炎相关,分证论治,寒热虚实错杂证 治法:调和脾胃,清上温下 方药:半夏泻心汤 黄连理中汤 乌梅丸,49,胃炎相关,总结:,寒热错杂证: 一般说,病者既有寒象又有热象,主要有下述2两项表现,具备其中一项即可: 1.上热下寒:如既有口干口苦,泛酸,舌质红,又兼有脘腹喜暖喜温,大便溏薄,甚至完谷不化,小便清长; 2.上寒下热:如既有清涎自涌或呕吐清水,口淡,又兼有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小便短赤。,50,胃炎相关,总结:,寒热虚实夹杂证: 除必须具备寒热错杂的辨证要点外,其中: 偏虚者其病程长久,多呈隐痛,空腹痛显,得食痛减或缓解,脘腹喜温喜按,大便溏薄甚至完谷不化,舌质偏淡,脉细弱等虚寒性证候突出; 偏实者胃脘痛多为胀痛或痛势较甚,食后加重,有明显压痛,心下痞满,嗳气食臭,脉弦有力等实性证候突出。,51,胃炎相关,转归预后,预后一般较好。 实证治疗较易,邪去则胃安。 虚实夹杂,或正虚邪实者,则治疗难度较大,易反复发作。 久病伤及血络,可至呕血便血,有时可危及生命。,52,胃炎相关,预防及护理措施,注意饮食起居,保持情绪乐观。 有胃出血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53,胃炎相关,病案(一),患者某,女性,36岁,工人,1992年4月4日初诊。胃脘胀痛3月余,心情郁闷、饮食不慎即诱发或加重,服多种中、西药无效,或症虽暂缓而复作。一周前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刻下见:胃脘胀痛, 痛有定处,按之痛显, 食后1小时即感腹中灼热、嘈杂、痛增, 剧时泛呕黄色酸涎,口苦而渴, 烦躁易怒, 小便黄, 舌红, 苔黄, 脉弦滑数。,54,胃炎相关,本病例特点,1.患者女性,36岁,工人。 2.主症:胃脘胀痛,痛有定处,按之痛显, 食后嘈杂、灼热、痛增。 3.伴随症状:泛呕黄色酸涎,口苦而渴, 烦躁易怒, 小便黄。 4.舌象:舌红, 苔黄。 5.脉象:弦滑数。 6.诱因:情志、饮食。 7.病史:反复发作3月余。 8.辅助检查: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55,胃炎相关,病案分析,诊断:胃痛(肝胃郁热) 方药:化肝煎加减。 处方如下: 土贝母9g,白芍6g,青皮6g,陈皮6g,丹皮5g,栀子5g,泽泻6g,百合30g, 乌药15g, 川楝子10g , 延胡索10g , 丹参20g , 砂仁6g, 黄连8g,吴茱萸4g。,56,胃炎相关,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