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培训」.doc_第1页
「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培训」.doc_第2页
「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培训」.doc_第3页
「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培训」.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眩晕)络病辨证论治中医学传统文献中并无“高血压”这一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领域里,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强调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副作用相对较轻,且药价便宜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治疗原则高血压病的治疗应通过采用调营卫气血、气机升降、协调阴阳等治疗方法,气逆阳亢者使之下降,气机不升者使之上升,但治疗升降气机,不应仅着眼于一脏一腑,还应体察病后对全身气机的影响,尤其应重视脾胃升降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血压自会恢复正常。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很多,根据体内阴阳盛衰脏腑虚实、舌苔、脉象、体型以及发病诱因等的不同,临床一般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肾精亏虚,痰浊上犯等不同证型,但细究其证,则不出虚实两端。实证多以肝风痰火为主,而虚证则以肝肾阴血亏虚多见。但虚实二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虚证可转化为实证,实证可转化为虚证,或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或虚实互见。千万不可用对号入座的方法,生搬硬套,临证时务必详审,孰先孰后,主次标本,缓急轻重,都需分辨清楚,立法组方,必须权衡准确,才不致贻误病机,犯虚虚实实之戒。(一)肝火上冲,脑络失和【证候】体盛性刚,形气俱实,头胀头痛,口苦而干,烦躁易怒,面赤烘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燥,脉弦数有力。 【证候分析】禀赋刚强,形气俱实之人,最易情绪激动,五志过激,扰动肝火,逆乱气机,使络脉失和不柔。头部络脉失和,则见头胀头痛;肝失疏泄,热邪伤津,肠道气机不利,津液失于濡润,则有大便干结;火性炎上,故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干,舌红苔黄或燥;肝火上冲,脉失柔和,则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通脉和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黄12g,车前子10g(包),木通9g,白芍12g,大黄12g(后下),蜈蚣2条,甘草3g。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脏上炎之火,生地滋补肝肾之阴而敛肝之亢阳;车前草、木通使肝火从小便而出,大黄通大便使肝火自肠道而下;白芍养肝阴而柔和络脉,蜈蚣剔络脉而平肝风;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相伍,又有酸甘化阴,柔和络脉之效。【加减】兼有痰火、咳嗽、气急、痰稠者,加黄连、竹茹、胆南星;头痛剧烈者,加石决明、钩藤;火盛动风震颤,甚或抽搐者,加全蝎、代赭石。 (二)痰浊阻络,清阳不展【证候】头晕头重,困倦乏力,心胸烦闷,腹胀痞满,呕吐痰涎,少食多寐,手足麻木,舌淡苔腻,脉弦滑。【证候分析】痰浊阻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则头晕头重,多寐等;痰浊阻滞胸部,胸阳不展则心胸烦闷;痰浊中阻,脾失健运则腹胀痞满,呕吐痰涎;痰浊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手足麻木;舌淡苔腻,脉弦滑皆为痰浊内盛之象。【治法】祛痰通络,升清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石菖蒲12g,远志10g,陈皮10g,茯苓15g,姜竹茹15g,枳实15g,甘草6g。【方解】半夏、竹茹、枳实、远志祛痰降浊;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天麻通络熄风;石菖蒲、远志祛痰通络开窍。诸药共奏祛痰通络,升清降浊之效。【加减】腹胀、纳呆便溏者,加砂仁、藿香;若痰浊化热,舌苔黄腻者,加黄连。(三)肝阳上亢,脉络绌急【证候】眩晕、耳鸣、头胀痛,失眠多梦,易怒,面颊红赤,舌红,脉弦。 【证候分析】肝阳亢于上,扰乱晴空,故眩晕、耳鸣;肝疏泄太过,故见急躁易怒;肝阳上扰,心神不宁,则见失眠多梦;肝阳扰动脉络,血行滞而不畅,故见面颊红赤、头胀痛;舌红为肝火之象,脉弦乃肝阳上亢之征。【治法】平肝潜阳,通脉活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5g,桑寄生15g,栀子12g,黄芩9g,石决明15g,夜交藤15g,怀牛膝15g,生牡蛎30g,杜仲15g,白芍12g,益母草15g。 【方解】方中以天麻、钩藤平肝阳而通络脉;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过亢;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润肝燥而补肝经之虚;牛膝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功;石决明、生牡蛎镇肝潜阳,夜交藤安神定志;益母草活血通经利水,白芍柔肝通络;诸药共奏平肝潜阳,通脉活络之效。【加减】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阳亢化风、手足颤动,加羚羊角、代赭石;手足发麻者,加桑枝、豨莶草;胸闷加薤白、瓜蒌皮。 (四)阴虚阳亢,脉络瘀滞 【证候】头晕、目糊,耳鸣口干,面红,心悸失眠,四肢麻木,头重肢轻,步履不稳,舌质红干少苔,脉弦细。 【证候分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阴虚不能滋潜,虚风上扰清空,故见头晕、目糊、耳鸣;虚火上扰则口干,阴液不养心神,故见心悸失眠;肢体脉络绌急,血瘀运行不利,故见四肢麻木;脑部脉络之血瘀而不行,则有面红,头重肢轻,步履不稳;虚火伤津则舌红少苔, 阴虚阳亢,脉络瘀滞故脉弦而细。 【治法】滋阴潜阳,通络行瘀。 【方药】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枸杞子10g,菊花10g,生地黄15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山茱萸8g,白芍15g,丹参18g,怀牛膝15g,龟板(醋制)20g,生龙牡各20g,鸡血藤18g。 【方解】方中以枸杞、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滋补肝肾之阴;菊花、龟板、生龙牡镇潜亢盛之阳;怀牛膝引血以下行;白芍、丹参、鸡血藤养肝阴而通络行瘀。诸药合用,则有滋阴潜阳,通络行瘀之效。 【加减】腰酸腿软者,加桑寄生、杜仲;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心前区闷痛、活动后加剧者,加红花、川芎;后脑部或颈项发紧者,加葛根、川芎。(五)肾精亏虚,脑络失荣【证候】头晕,头空痛,耳鸣目糊,腰腿酸软,夜尿频多,下肢痿软无力,舌淡红,脉沉细无力。【证候分析】肾精亏虚,精不化血,血亦不足,不能上荣充脑,髓海不足,脑络失荣,故见眩晕、头痛、耳鸣、目糊;肝肾不足,外府失养,则见腰膝酸软;下元不固,气化失司,则见夜尿频多。舌淡红,脉沉细无力皆肾精亏虚,血失荣养之反应。【治法】补肾填精,养血荣脑。【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12g,山茱萸30g,麦冬12g,五味子9 g,肉苁蓉12 g,菟丝子30 g,枸杞子12g,巴戟天9g,肉桂3g,远志9g,石菖蒲9g,砂仁6g,【方解】方中熟地滋肾以填真阴,枸杞益精而明耳目;山萸肉、肉苁蓉温补阴阳,涩精缩泉;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肉桂、巴戟天温补元阳,取其少火生气,阳生阴长之意;远志、石菖蒲祛痰开窍。诸药相伍,共奏补肾填精,养血荣脑之效。【加减】下肢痿软者加杜仲、怀牛膝;耳鸣重者加磁石;中气不足者,加黄芪、白术;兼有痰浊者加姜半夏、橘红。(六)肝阳暴张,脑络瘀阻(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证候】剧烈头痛,口歪舌强,肢体麻木,甚或突然昏仆,手足抽搐,半身不遂,舌红少苔,脉弦而长。 【证候分析】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加之情绪过激或剧烈运动,致使肝阳暴张,血逆于上,脑络弛张,脉络血满,故见剧烈头痛,甚或突然昏仆;血瘀阻络,脑络瘀滞,舌窍不利则口歪舌强,周围络阻则肢体麻木,甚至半身不遂;肝阳风动则手足抽搐。 【治法】解痉潜阳,祛瘀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g,代赭石30g,生龙牡各30g,龟板20g,天门冬15g,白芍药15g,元参15g,钩藤15g(后下),天麻10g。另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