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1页
我国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2页
我国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我国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王 璨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00) 收稿日期:2017 -01 -03 作者简介:王璨(1992 - ),女,湖北天门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摘 要:我国产业型城区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过分注重 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本质,产城一体化发展才是正 确的城市化发展路径。 我国产业型城区的规划发展应该更 加体现“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 本文分析了国内产业型 城区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产城融合发展先进经验, 提出国内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型城区;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TU984. 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4011(2017)02 -0182 -03 DOI:10. 3969/ j. issn. 1672 -4011. 2017. 02. 085 0 前 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产业园区经历了一系列快速 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产业型城市空间的 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 1。 然 而,这些产业型城区的布局规划往往立足于产业需求对城市 空间资源进行组织,忽视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协同,普 遍存在“重产业、轻城市”的问题,导致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 需求不匹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分割、离散甚至相冲突 2。 2014 年 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 年) 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 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 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 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业一体化的双向 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 3,其含义是城市发展要以产业为(经 济)基础,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空间)载体,城市化与产业 化要有相对应的匹配度 4。 1 国内产业型城区存在的问题 1 1 产业类型滞后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相对成熟的产业型城区由于其单 一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地区工业发展的普遍疲软,面临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空间优化发展的迫切任务。 我国现行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缺少工业研发用地, 除上海在其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中增加了工业研发用地 M4 和科研设计用地 C65 两类,深圳增加了产业研发用地 M0 一类外,大部分产业园区在空间布局中没有明确的研发用 地,产业类型仍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 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 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产业型城区应当为产业 发展的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1 2 城区职住分离 受传统功能分区规划理念的影响,产业型城区主导功能 是生产,往往连片布置工业用地。 由于传统工业企业的噪音 或污染问题,使得居住用地被布置在远离产业区的地方。 这 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企业员工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 之间,造成上下班时期交通拥堵,提高了人们在交通上所耗 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且汽车的大量使用对环境产生了 不利影响。 1 3 公共配套不足 城区公共配套设施的供给量和覆盖面是衡量该区是否 宜居的重要标准。 产业型城区在建设初期以“招商引资”为 主要发展目的,往往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传统产业发展所需的 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中。 随着产业升级,生产所需的基础 设施已供应不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加缺 乏。 前者导致产业型城区发展后劲不足,后者使得城区人才 流失,且对主城区公共配套设施造成巨大压力。 1 4 生态环境差 产业型城区在建设初期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虽然 绿化率能达到控制性指标,但绿地布局不成系统,难以形成 连续的观赏景观或供人们游憩的公园景观。 有些产业型城 区甚至不考虑自身地形地貌特色,盲目复制其他地区建设得 较好的景观模式。 2 国内外优秀产业型城区发展经验 2 1 美国纽约硅巷 有美国“东部硅谷”、世界“创业之都”之称的纽约硅巷, 是一个无边界的高科技园区,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群,已成 为纽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被誉为继硅谷之后美国发展最 快的信息技术中心地带。 硅巷新创企业以广告、新媒体及科技金融等领域为主, 包括 DoubleClick 和 IAC 等。 为适应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发 展需求,政府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推行数字化纽约计划。 实施管线改造计划,通过对曼哈顿 34 大街的南面和布鲁克 林商业区的地下总计长近 280 km 的旧管道的利用,安装光 纤线路,进行高速数据传送。 如加强地铁站 Wifi 和移动信 号建设,打造“科技地图” 5。 2014 年,纽约市政府与 IBM 公司一起发起了“数字纽约”计划,打造了一个在线创业服务 中心,能为新创企业和技术生态系统汇集纽约所有技术部门 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公司、新创企业、投资者、事件、工作、博 客、视频、工作间、创业孵化器、资源和组织机构等相关利益 281 万方数据 涉及者。 2 2 西班牙巴塞罗那 22 创新产业园 巴塞罗那 Poblenou 区在 19 世纪曾是工业区,进入 21 世 纪,22 创新产业园项目将该区200 亩(1 亩666. 67 m2)工 业用地转化为各类知识密集型活动的聚集区,使 Poblenou 地 区社会与经济活力复苏,促使该地区转型成为科研、技术和 文化的重要平台,创造了一个多样而平衡的区域环境。 22 创新产业园重新定义了 Poblenou 旧工业区的功能, 创造了城市规划的新模式,取代了旧城区的城市划分,建立 起独特的产业用途。 全新的 22 的生产活动是无噪音零污 染的,1953 年开始兴建的社会住房得到规范化并得到修复。 过去几年,巴塞罗那已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商务与投资地 点,这归因于办公空间的高性价比、接触市场与客户的便捷 程度、社会与商务活力、宜人的气候、城内与城际便捷的交 通、教育、文化和商业设施的完善及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等。 园区建筑面积约 400 万 m2,80% 的土地用于生产活动,园内 优秀项目 Media - ITC 大楼、TMC 总部大楼和 CAC 大楼都代 表了时代最尖端的高新技术;另外 20% 的土地用于提供住 宅,发展高等教育以及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用途。 2 3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2000 年,在重点发展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新加坡提出了 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发展知 识密集型产业,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活力与稳定的 知识性产业枢纽。 纬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西南的 Buona Vista,距 CBD 约 20 min 车程,占地面积 200 公顷。 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纬 壹科技城运用适当的再利用和插建将历史和新加坡文化的 保护融入到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利用场所和地形创造独特的 城市景观,在建设环境和开放空间之间建立内在联系,构成 独特的标示性。 平衡分配土地,同时具备商务区和生活区, 兼备高密度写字楼和低密度住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促 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4 日本筑波科学城 日本筑波科学城借助 1985 年筑波世博会的举办,通过 不断完善各种生活设施和商业设施,吸引了大量民营科研机 构以及相关企业进驻。 筑波科学城定位为东京都市圈以教育、科研为主的业务 核心城,一方面,集聚了大量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和 大学,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研究学园区;另一方面,同步建设了 完善的生活和商业设施,构建了完整的城市系统设施和优美 的居住环境。 筑波科学城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维持研究学园 区、居住区、工业区等与周边田园环境的协调,限制城市化的 无序发展,并不断完善对外交通系统建设和沿线地区开 发 6。 日本政府按照现代化标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 城市功能,丰富生活配套,使筑波科学城完成了从最初的科 学园区向现代化城市的转型。 2 5 我国苏州工业园 我国国内产城融合发展较为成功的苏州工业园,现状围 绕金鸡湖密集布局商贸服务业,形成环金鸡湖 CBD,再向外 围依次布局居住区和产业区,大大缩短了生活区与就业和休 闲购物的空间距离,充分体现了居住、商业、工业平衡发展的 规划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采用混合布局模式,充分实现“以 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在园区成立之初,先进行基础设施和 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随着工业人流的入驻植入居住功能, 当工业继续发展到一定规模、汇集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后, 进行商业设施的配套建设,一步步为在园区工作的人提供居 住和公共服务设施,最后随着园区产业和人口的进一步集聚 和园区规模的扩大,适时引入商务、科研、旅游服务功能,促 使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新城的转变 7。 从 1994 年成立为国家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对新加坡建设理 念的借鉴、传承、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产 城融合之路。 3 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3 1 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型产业为导向 2015 年,全国两会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 之一,这充分肯定了创新型产业对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 影响。 我国产业园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需向研 发创新型产业转型升级,可通过深入的产业发展基础评价和 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借鉴西班牙巴塞罗那 22 创新产业园等 转型升级先进经验,对现状产业进行优胜劣汰的判别。 因地 制宜、找准定位,具备产业优势的,以科技创新引领,做强现 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转变思路,利用“互联网 + ”等新的 发展方式,吸引总部机构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着力发展新 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升综合 实力。 3 2 空间布局合理 以职住平衡为核心 产城融合的实质,首先应该是职住的融合 8。 运用“多 规合一”的规划思想,将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 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统一。 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合理分 配用地比例,平衡布局生产用地与居住用地,完善城市生活 配套,改善以往的“鬼城”“空城”现象。 根据城区实际情况, 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提升安置统建房的档次,建设 新型居住小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区环境。 3 3 服务设施完善 以多元化、网络型为目标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型城区改善生产生活的必要条 件,应参考合理的服务半径网络化布置在城区内。 生活性服 务设施指居民生活所需的城市公共配套,完善生活性基础设 施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网络化设置、不同层级医 院的合理分布、文化体育场馆的布局、商业集中区及大型商 业综合体的建设和招商等内容。 生产性服务设施指企业生 产所需的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生产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体系 的网络化、信息沟通的数字化、学习交流平台的多元化等 内容。 381 万方数据 3 4 生态环境优化 以环保、宜居为蓝图 2016 年 11 月,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 划进一步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产业型城区需 积极改善城市风貌,修复城区以往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加强 环境治理能力。 重新梳理城区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要 素,采取塑造整体景观风貌、改造重要地段建筑立面、改良设 计重要街道等不同方式,打造优美的城区风貌;通过运用海 绵城市等绿色生态技术,修复受破坏的河道水系等生态景 观;构建绿色化产业结构,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大 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区环境保护 治理工作,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建设。 4 总 结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产业型城区必须做到产城一体 化。 产业通过创造就业岗位,带来居民安居,从而决定园区 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园区职住平衡布 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环境良好的产业型城区,才能达 到“产 - 城 - 人”的高度互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ID:003879 参 考 文 献: 1 李文彬,陈浩.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 刊,2012,56(S1):99 -103. 2 贺传皎,王旭,邹兵. 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J. 城市规 划学刊,2012,56(5):30 -36. 3 向乔玉,吕斌.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 划引导J. 规划师,2014,29(6):17-24. 4 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产城融 合”J. 党政视野,2016,58(4):60. 5 成珞. 硅巷 VS 硅谷:谁将引领信息技术新潮流? N. 解放日 报,2012 -7 -28(4). 6 唐晓宏. 上海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与新城融合发展研究D. 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 王亚丹.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研究D. 济 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 8 孙丽敏.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探究J. 经济论坛,2014,28 (1):94 -96. (上接第 179 页) 3 2 现代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发展趋势 根据当下我国的国情来看,许多人为购房而努力存钱, 购买房后又要花许多钱来装修。 在装潢上,不论是资金还是 精力人们都投入太多,因此,很多人对装修的考虑很仔细,标 准也相应地提高了。 都希望所装修出来的房间能体现出独 特个人的生活品味,突显出审美情趣。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国内的装饰水平和风格正逐步向国际水平发展, 软装饰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碳环保”的 设计理念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软装饰中我们尽可能地不 用含胶、甲醛的板类材料,尽量使用其他的材料来代替,从而 降低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倡导使用棉、麻质材料,不仅 可以降低装饰成本,也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并且合理搭配 也能给人很好的视觉效果和质感。 绿色环保的物品对人体 没有任何伤害,在室内增加绿色植物的种植也是室内设计的 一个主体元素。 在室内装饰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注 入高分子材料,将科技融入生活,让人更好地感受到科技带 来的好处及科技的力量。 千篇一律的室内设计风格远远 不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提升所带来的需求,简简单单的装修 更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所以现代人们对于装修看重的不是 形式,而是整体构架和层次在修饰上的体现,是设计反映出 来的审美观和文化修养。 将空间规划和室内设计和谐统一, 可以弥补建筑在某些地方的不足,是众多室内设计师思考和 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安全健康的新型材料的应用及空 间结构布局上的研究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潮流,但未来的室 内装饰更多地体现在室内环境的空间布局再构造上。 更多 的设计师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对软装饰和整体结构 布局的调整,使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