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学生体质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其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其智能资本转化的前提条件。对中学生实施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体质干预策略,不仅是体质研究中实践领域的有益尝试,也是践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能够使他们成为改变现状的力量,影响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状况。我国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5次综合性、大规模的学生体质调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系统调查研究多,而综合实践干预少。本研究依据我国经典的体质概念1,结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研究平台,采用运动处方的教育形式进行了系统的学生体质干预研究。1研究方法1.1实验研究法本研究于2003年2月28日至2003年7月30日开展实验。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石家庄市师大附中、第40中学、第9中学3所中学初二、高二年级145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5.733.42)岁。1.1.1主要运动处方及教学方法教育干预前,研究者在多次征求教育理论专家及中学高级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实验地的经济、文化背景、学校教学情况、实验课教师的特长及学生的兴趣,选取体操(含健美操)、武术、球类(篮排球为主,结合各种小球的选修)为主体课程资源,结合素质练习和各种体育游戏,设计型健身(身体素质)系列运动处方和型健身(运动技能及健康教育)系列运动处方,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1.1.2实施方略根据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凯尔曼的“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将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在体育课上学习新知(技),发展能力;在俱乐部中巩固技能,提高素质。使两个学段的体育活动相衔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兴趣逐渐养成。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处方的教育目的以及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将不同内容的体育课程资源按比例分配到体育课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1)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综合体质测试。采用身体素质测评法,对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4项素质进行测试,并按体质标准分和学生性别,将试验班学生分成6组,即男/女体质优组、男/女体质中等组和男/女体质弱组,每组1012人。由学生选出组长并进行同伴教育。教师按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质状况安排每一锻炼单元练习的强度和密度。(2)实验中,各实验班按每周2次课、2次俱乐部活动、每月12次讲座的进度进行教学,并安排因地制宜的实践活动。对照组学生与本年级其他班学生一样,仍按照原体育教学计划上课。(3)教学内容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在教育干预过程中,把课程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68周;其中穿插理论和知识介绍的室内课6次,开展全校性健康讲座6次。理论课教案全部制成PowerPoint、Flash或Action课件的形式,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4)探索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和健康传播。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性,干预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未来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后续效应,所以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认识的程度、掌握强健身心的方法、提高自我锻炼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开展小范围社会调查、健康知识技能传播等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些活动,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程度。(5)与相关学科教师开展横向的综合教育。本研究开展学科联合教育,以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对试验组学生进行多角度综合教育。主要包括与班主任配合,组织以体育与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开展校际体育与健康作文竞赛和学生漫画展;与生物教师一起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在校报上设立“体质与健康论坛”,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方法等。1.2调查法(1)本研究中所用测量工具见表1。干预前、后、回3次测量的有效问卷数共1250组。有效率分别为85.46、86.37、86.26,平均有效率分别为86.03。本研究用于定量分析的资料符合测量学统计要求。表1各量表(问卷)基本信息一览表量表名称研制者项数同质性信度相关报道效度测量目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王极盛1997600.650.840.720.910.79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北师大辅仁应用心150.720.850.730.850.84评定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整体发展水平理发展中心体育锻炼感觉量表GauvinRejeski1993120.720.850.760.820.82测量体育锻炼心理效应及锻炼后心理(EFI)感觉体育与健康KAP问自编780.650.790.650.790.89评价目标人群体育与健康的知、信、行卷状况(2)目标人群访谈与调查。在干预教育前、中及回测时分别对学生、教师、家长3大目标群体进行座谈和访谈,同时采用电话、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形式与重点目标人群保持联系,了解干预进程及效果。(3)专家访谈。干预教育前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研究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专家和部分中学体育高级教师,就中学生身心健康研究的现状、方法、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走向、运动处方的设计和实验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咨询和求教。(4)数理统计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F检验的两两比较,One-wayANOVA、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2.1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体质干预效果的评定2.1.1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由表2可见,干预后试验组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由实验前的10.03提高到18.73,良好率由26.99提高到45.13,不及格率由16.96下降到8.11。对照组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没有试验组大,实验后两组的测试结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回测时,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有一定的下降,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仍然显著。从后测和回测的身体素质分级情况来看,试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表现为由干预前在“及格”水平聚集上升为在“良好”水平聚集的现象,而对照组学生的3次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均表现为在“及格”水平聚集的现象。这也说明干预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效应,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使身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和保持。表2干预后、回测时中学生身体素质分级比较干预后回测内容等级试验组对照组P试验组对照组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A优秀598.70417.17527.67376.4750mB良好32648.0816228.32*31546.4615426.92*C及格23234.2230553.3224636.2831454.90D不及格588.556411.19659.596711.71A优秀568.26284.90497.23264.551000/800mB良好36053.1013523.60*35652.5113523.60*C及格19028.0231054.2020029.5031154.37D不及格7210.6210017.487410.9110117.66A优秀14721.689516.6114020.659115.91立定B良好30845.4319233.57*30344.6918432.17*跳远C及格17726.1124142.1318627.4325444.41D不及格46.78437.52487.08447.69A优秀24736.439316.2624135.558514.86引体向上/B良好23234.2215627.27*22132.6015426.92*仰卧起坐C及格15623.0121437.4117125.2222439.16D不及格446.4910818.88446.4910818.88A优秀12718.736411.1912017.705910.31合计B良好30645.1316128.15*29944.1015627.27*(平均)C及格18927.8826746.6820229.7927648.25D不及格558.117913.81578.418114.16(注:*:P0.05;*:P0.01)干预后的锻炼感觉测试表明(见表3),试验组学生在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两个维度的比较中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安静感均值下降而疲劳感上升,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学生积极的锻炼感觉表明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表3干预后、回测时中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变化比较后测(MSD)回测(MSD)维度PP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精神振作感8.362.805.342.67*7.813.095.322.64*安静感5.402.475.472.474.712.324.602.57疲劳感5.752.845.142.945.353.024.912.75积极参与感7.883.536.602.71*7.723.505.942.59*(注:*:P0.05;*P:0.05)2.1.2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表4表明,实验组学生干预后知识得分增长最为显著。与前测得分相比,干预后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7.15提高到84.19;信念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7.98提高到92.03;健康行为的参与率由干预前的35.97提高到88.17。表4干预后中学生KAP问卷知晓率比较测试内容实验组(MSD)对照组(MSD)知晓率知晓率率检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男女男女健康观5.591.365.501.4592.332.11.652.251.2436.33*生理7.401.437.741.7284.112.83.362.911.7231.89*知识身体素质5.491.575.801.8880.712.421.342.281.3433.57*奥运4.821.684.741.9095.601.981.591.771.5837.60*一般运动常识4.681.554.861.1495.403.241.073.061.2763.00*体育与学习5.520.505.890.2183.004.651.385.500.6282.50*信念体育锻炼误区7.651.877.731.3382.896.581.396.721.3784.22*体育与心理健康13021.9413.232.3687.476.572.236.432.4742.53*锻炼态度与兴趣8.521.788.822.0296.335.862.185.992.1264.56*运动频度6.021.745.921.9385.295.851.995.302.1779.43*行为运动处方6.021.436.7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