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PPT课件.ppt_第1页
《格律诗入门》PPT课件.ppt_第2页
《格律诗入门》PPT课件.ppt_第3页
《格律诗入门》PPT课件.ppt_第4页
《格律诗入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格律诗入门, 诗词楹联协会 陈礼院 整理,1、什么是格律诗,2、格律诗的兴起与发展,3、格律诗的格律,4、格律诗的坳救,5、格律诗的对仗,6、格律诗的用韵,1、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格律诗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诗的转变有两大关键,一是乐府五言诗的兴盛,二是律诗的兴盛起,其中尤以律诗的兴起最为重要,它是“自然艺术”转变为“人为艺术”,由不假雕琢到有意刻画的转变,这种由自然音节到人为格律,浑厚质朴到精研新巧,乃是文体进化的自然趋势。 格律诗的诗律,简而言之就是由声律和韵律两大因素构成。 声律:主要是指运用声调的平仄来构建诗句的节奏问题 韵律:主要指诗句的韵脚和韵式,韵式,主要表现在韵字的距离和数目上 此外,还有一个对仗的问题。 (1)萌芽期先秦 字声在先秦诗歌中主要表现在韵字的应用方面,出现了声调相同的押韵现象,但是先秦诗歌中的字声只出现韵律方面的萌芽,尚未出现声调的构建。,(2)探索期两汉 在声律上探索“声调的交互”的运用,适应发声歌唱,在韵律上韵式趋于统一 基本是隔句末字用韵,平声字居多,也有仄韵,转韵中有转一次或多次。 (3)停滞期魏晋 (4)诗律的形成期六朝 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 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律式为“对式律”。 沈约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 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 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八病” 具体为何,说法不一。“四声八病”说为后来产生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 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 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永明体诗律,在声律上提出了“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及“四声 八病之说,韵律上尚无创新。 (5)诗律的成熟期初唐 陈、隋之际,诗人在创作中对全篇声律的探讨,越加注重联与联之间的粘合, “对式律”的永明体逐渐向“对粘律”的格律诗靠拢,实现古体诗律化进程中质的飞 跃,终于在初唐时期完成了古体诗的全部律化过程。真正的格律诗才正式出现。,律诗定体过程: 四声的简化、联律的粘合、押韵和对仗 律诗定体中的代表性诗人: 北周庚信:杜诗“清新庚开府”,结齐梁新体之局,下开唐人律诗之盛 唐初“上官体”:上官仪标”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 叠韵对,双拟对。 唐初“四杰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世贞称其“辞旨华丽, 固缘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史。” 沈佺期、宋之问:律诗乃正式成立。,3、格律诗的格律 (1)五言律诗、绝句 平仄的基本格式(格式1):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例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格式2: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例诗: 南山宿雨晴, 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 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格式3: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例诗: 岸芳春色晚, 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 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格式4: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诗: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同句相对,邻居相粘:,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 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 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第一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 杜甫玄武禅师屋壁,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2)七言律诗、绝句,前面说的都是五言诗,现在开始讲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 绝和七律。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 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 格式1: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 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第一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寓意,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清明,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答友人,格式外规则: 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忌孤平 平平仄仄平 3:忌三平尾、三仄尾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即变成如下的样子: 五言: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七言: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4、格律诗的坳救,一般来说,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创作 中出现后就要进行拗救。那么什么是拗救?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 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1)本句自救 孤平坳救 平平仄仄平 变为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为 仄仄仄平平仄平,举例: 宠深还若惊(王禹称五更睡) 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三四字互救,平平平仄仄 变为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变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是平仄格式的一种变格。值得注意的是,它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 口诀。五言的第四个字(七言的第六个字),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这种句式 虽然是变格,但在唐、宋以来的律诗中,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并不比正格用得少, 连应试诗也允许用它。,举例: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崔垣春怨) 朱实出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2)对句相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变成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在这两句中,对句(第二句)的第三个字如果用了平声字,那么在出句 (第一句)中,不仅首字可平可仄,而且第三个字、第四个字都可用仄声 字。这样出句就有可能全部是仄声字。,举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孟浩然裴司事见寻) 以上两例,都是用对句的第三字救出句的第四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杜甫送远) 以上两例的出句都是仄声。唐宋名诗中这样例子很多,在此不多举。,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李商隐落花) 以上两例,不仅出句的第三、四字全是仄声字,而且对句的第一个字也 用了仄声字。对句用了“孤平拗救”的规则。对句第三字的平声字,既救本句的 孤平,同时也起了救上一句的作用。,再举几个七言的例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十”是入声) 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陆游桐庐且泛舟东归) 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七”是入声)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四首)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对句相救”的变格形式,也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所以必须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很确切的,用时须有若干修正。,5、律诗的对仗,1、中两联对仗,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2、首联对仗,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3、尾联对仗与一联对仗(多为颈联),4、长律的对仗 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 用对仗。例如: 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6、格律诗的用韵,中华新韵: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 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 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 对去年公布的两种简表以及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 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 简表,平水韵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