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SC 1064-2003 大口牛胭脂鱼》标准主要针对大口牛胭脂鱼的养殖与管理,从多个方面规定了相关要求。该标准首先界定了大口牛胭脂鱼的定义、种类及其生活习性等基本信息,为后续内容提供基础。接着,在养殖环境上,明确了水质、水温、光照条件以及适宜生长的地理区域等具体指标,确保鱼类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此外,还详细列出了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方法,包括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成分比例及每日推荐摄入量,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繁殖技术,《SC 1064-2003 大口牛胭脂鱼》也给出了明确指导,包括亲本选择原则、孵化条件设置及幼苗培育流程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同时,针对疾病防控,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措施,帮助养殖户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3-07-30 颁布
  • 2003-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SC 1064-2003 大口牛胭脂鱼.pdf_第1页
SC 1064-2003 大口牛胭脂鱼.pdf_第2页
SC 1064-2003 大口牛胭脂鱼.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SC 1064-2003 大口牛胭脂鱼.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 SB 5 26 7 . 1 2 0 . 3 0S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产 行 业 标 准S C 1 0 6 4 - 2 0 0 3大口 牛 胭 脂 鱼B i g mo u t h b u f f a l o2 0 0 3 - 0 7 - 3 0 发布2 0 0 3 - 1 0 - 0 1 实施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 布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C 1 0 6 4 - 2 0 0 3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和第6章为强制性的, 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佳喜、 胡少华、 管敏、 汪纯一、 韩育章、 张琳。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C 1 0 6 4 - 2 0 0 3大口 牛 胭 脂 鱼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 大口 牛胭脂鱼 I c t i o b u s c y p r i n e l l u s ( V a l e n c i e n n e s ) 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生长与繁殖、 遗传学特性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口牛胭脂鱼的种质检测与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 成协 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8 6 5 4 . 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 部分: 检验规则 G B / T 1 8 6 5 4 . 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 2 部分: 抽样方法 G B / T 1 8 6 5 4 . 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 部分: 性状测定 G B / T 1 8 6 5 4 . 1 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 1 2部分: 染色体组型分析 S C 1 0 3 7 - 2 0 0 0鱿名称与分类3 . 1 学名 大口 牛 胭脂鱼 I c t i o b u s c y p r i n e l l u s ( V a l e n c i e n n e s ) , 又名大口 水牛 鱼。3 . 2俗名 美国大口胭脂鱼。3 . 3分类位里 属鲤形目( C y p r i n i f o r m e s ) , 亚口鱼科( C a t o s t o m i d a e ) , 水牛鱼属( I c t i o b u s ) .4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4 . , 外部形态特征4 . 1 . 1 外形 体呈纺锤形。吻部较钝, 无须。口端位, 口裂较大, 无领齿。身体被鳞, 鳞较大, 背鳍基部左右各有一列反光鳞片。侧线中位, 平直完整。头部橄榄色, 侧线上部褐绿色, 后下部青绿色, 腹部白色无腹棱。鳃孔较大, 鳃膜不发达。 尾柄短。 背鳍较长, 鳍边缘成“ V , 形凹陷, 臀鳍近似三角形, 尾鳍浅叉 形, 上下叶对称 。 大口牛胭脂鱼的外部形态见图 t o4 . 12 可数性状4 . 1 . 2 . 1 背鳍鳍式 背鳍鳍式为D . i i i- 2 3 -2 7 e4 . 1 . 2 . 2 臀鳍鳍式 臀鳍鳍式为A . i i i - 9 ,4 . , , 2 . 3 侧线鳞 t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C 1 0 6 4 - 2 0 0 3鳞 式 为 3 7 琴架 4 1 0 r,4 . 1 . 2 . 4 第一鳃 弓外侧鳃耙数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6 0 - - - 8 0 .图 1大口牛胭脂鱼外形图4 . 1 . 3 可f性状 体长为体高的 2 . 6 -3 . 8 倍, 为头长的 3 . 5 -4 . 4 倍, 为尾柄长的8 . 9 - 1 3 . 9 倍; 尾柄高为尾柄长的1 . 1 -1 . 8倍; 鳃丝 1 2 0 - - 1 6 0 ,4 . 2 内 部构造特征4 . 2 . 1 绷 镖具缥管, 二室, 前后相通, 前室钝圆, 后室锥形。后室具四根管状物, 彼此以细微管相通。4 . 2 . 2 脊椎骨 脊椎骨数共3 2 节3 4 节。5生长与繁殖5 . 1 生长 大口牛胭脂鱼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生长情况见表 1 , 表 1 各年龄组鱼的体里年 龄 / 龄0 .1 十2 体重/ 95 5 8 6 3 47 28 - -1 57 41 7 7 0 3 7 0 4体 长 / c m2 6 , 8 - 2 8 . 42 9 . 4 - 3 7 . 64 3 - 5 15 . 2繁殖5 . 2 . 1 性成熟年龄 雌鱼为 3 十 龄, 雄鱼为2 十 龄。5 . 2 . 2 产卵类型 性成熟个体性腺一年成熟一次, 一次产卵型。5 . 2 . 3 怀卵f 3 龄 - 4 龄鱼的相对怀卵量为每千克体重 2 5 X1 0 粒.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C 1 0 6 4 - 2 0 0 3遗传学特性6 . 1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二倍数: 2 n =1 0 0 。 核型公式: 6 m +1 0 s m + 2 4 s t +6 0 t , 大口牛胭脂鱼的染色体组型见图2 . 1 1 1 ti I1 今 . 二卜 舀二犷 右协 1白 曰 . 认. 。 .二肠 肠口 二 二 . i. 协食 吸1 1 I 自 自: 口 . 曰:臼舀 . 口加月 几 二口 .A . 口 口 . t 今 . . 从二图 2 大口牛胭脂鱼的染色体组型6 . 2 生化遗传学特性6 . 2 . 1 心脏组织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有四条酶带, 其 L D H 同工酶酶谱见图3 , 酶带扫描图见图 4。:.J,.滋峨心图 3 心脏组织 L DH同工酶电泳图谱图 4心脏组织 LD H 同工酶改带扫描图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C 1 0 6 4 - 2 0 0 36 . 2 . 2 心脏组织 L DH同工酶酶带的活性强度见表 2 . 表 2心脏组织 LD H 同工酶酶带 的活性 强度酶带活 性 强 度LMLD H ,16 7L D HL DH7检测方 法7 . 1 抽样 按GB / T 1 8 6 5 4 . 2 的规定执行。7 . 2 性状的测定 按 G B / T 1 8 6 5 4 . 3 的规定执行7 . 3 年龄的测定 按 S C 1 0 3 7 -2 0 0 0的规定执行。7 . 4 染色体检测 按 G B / T 1 8 6 5 4 . 1 2的规定执行7 . 5 同工酶检测7 . 5 . 1 样品提取 取大口牛胭脂鱼 2 0 尾, 同时去鳃、 放血, 随后解剖迅速摘取心脏组织, 用 4 生理盐水洗净, 然后转人玻璃匀浆器中, 按 1: 5 ( 质量 , 体积) 的比例加人冷却样品缓冲液( p H8 . 9 ) , 在冰浴中匀浆。匀浆液置于4 冰箱中放置 Ih -2h后, 以 1 8 0 0 0 r / m i n在离心机中离心 3 0 m i n ,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5 0 低温冰箱中保存, 供同工酶电泳分析使用。7 . 5 . 2 聚丙烯酞胺凝胶平板电泳 分析 L DH同工酶采用分离胶的浓度为 5 . 6 . 电极缓冲液为三经甲氨基 甲烷( T r i s ) 一 甘氨酸( p H 8 . 9 ) 系统( 见附录 A ) 利用多用电泳仪系统进行电泳。电泳温度设立在 4 C, 预电泳 3 0 mi n , 电流为5 0 m A; 加样后, 前电泳 1 0 min , 电流为2 0 m A; 正式电泳, 定电流为 4 0 mA,7 . 5 . 3 酶谱分析 L D H同工酶染色液( 配方见附录B ) 置于3 7 恒温生物培养箱内恒温染色。染色时间为 6 0 m i n ,染色完毕后用去离子水漂洗 2次一3 次, 将胶带用 7 %乙酸溶液固定, 于 7 %的乙酸与2 0 %的甘油组成的保存液中保存。 同工酶胶带采用双波长扫描仪扫描, 以确定酶带数目。最后确定各种组织的酶带分布和同工酶电泳 图谱 。7 . 6 检测结果判定 按 GB/ T 1 8 6 5 4 . 1的规定执行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S C 1 0 6 4 - 2 0 0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缓冲液的配制A. 1 电极缓冲母液 3 7 . 7 3 g甘氨酸加。 . 6 2 8 g 叠美钠同时注人约1 . 5 L蒸馏水中, 用T r i s 调p H值8 . 9 , 定容到2 . 5 L .临用时与蒸馏水按 1 11 的比例稀释。A . 2 样品缓冲液1 9 稀释 T r i s 一 甘氨酸缓冲母液。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L O H同工酶染色液的配制氯化硝基四 哇蓝( N B T ) 3 0 0 m g辅酶I ( N A D ) 5 0 0 m g吩嗓甲基硫酸盐( P M S ) 2 0 m g氯化钠 2 9 0 m g加蒸馏水至 1 0 0 mLB . 2 B液1 m o l / L乳酸钠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