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分析与仿真研究.pdf_第1页
汽车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分析与仿真研究.pdf_第2页
汽车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分析与仿真研究.pdf_第3页
汽车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分析与仿真研究.pdf_第4页
汽车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分析与仿真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0 卷第6 期计算机仿真 2 0 1 3 年6 月 文章编号:1 0 0 6 9 3 4 8 ( 2 0 1 3 ) 0 6 0 1 9 4 0 4 汽车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分析与仿真研究 刘孟祥1 2 ,周乃君2 ( 1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2 0 5 ; 2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3 ) 摘要:在三效催化转化器特性的研究中,为解决发动机台架实验的断油劣化、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并为开发高效长寿低排 放的汽车T W C ,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提出在分析T W C 劣化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包含劣化过 程化学反应、储放氧反应、催化剂颗粒直径、反应速率、烧结速率及转化率的T W C 劣化特性数学模型,对影响T W C 的劣化的 排气温度场、浓度场及表征劣化性能的P t 颗粒直径、失活因子及转化效率等参数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研究表明可为预测 T W C 劣化特性的变化,提高T W C 抗劣化性能与制定T W C 抗劣化对策提供依据,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效催化转化器;劣化;机理;失活因子;仿真建模 中图分类号:T K 4 1文献标识码:B D e t e r io r a t io nM e ch a n is mA n a ly s isa n dS im u la t io nR e s e a r ch o nA u t o m o b ileT h r e e W a y C a t a ly t ic C o n v e r t e r L I UM e n g x ia n 9 1 2 ,Z H O U N a i j L I B 2 ( 1 C o U e d g eo fM e ch a n ica lE n g in e e r in g ,H u n a n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E co n o m icsU n iv e r s it y ,C h a n g s h aH u m a n4 1 0 2 0 5 ,C h in a ; 2 S ch o o lo fE n e r g yS cie n cea n dE n g in e e r in g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v e r s it y ,C h a n g s h aH u n a n4 1 0 0 8 3 ,C h in a )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d e v e lo ph ig h lye f f icie n t ,lo n g e v o u sa n dlo w e m is s io na u t o m o t iv eT W C ,s h o r t e nd e v e lo p m e n tcy cle sa n ds a v ed e v e lo p m e n tco s t s ,int h isp a p e r ,t h eT W Cd e t e r io r a t io nch a r a ct e r is t icm a t h e m a t ica lm o d e lw a s b u iltb yu s in gn u m e r ica ls im u la t io nt e ch n iq u e s ,w h ichin clu d st h ed e t e r io r a t io np r o ce s sch e m ica l r e a ct io n ,o x y g e n s t o r a g ea n dr e le a s er e a ct io n ,t h ed ia m e t e ro ft h eca t a ly s tp a r t icle s ,t h er e a ct io nr a t e ,t h es in t e r in gr a t ea n dco n v e r s io n e f f icie n cy T h ee x h a u s tt e m p e r a t u r ef ie lda n dco n ce n t r a t io nf ie ldw e r es im u la t e da n da n a ly z e d ,w h icha f f e ct st h eT W C d e t e r io r a t io na n dt h ep a r a m e t e r sch a r a ct e r iz in gt h ed e t e r io r a t io n ,s u cha st h eP tp a r t icled ia m e t e r ,t h ein a ct iv a t io n f a ct o ra n dco n v e r s io ne f f icie n cy T h er e s e a r chco n clu s io n sh a v eg r e a tp r a ct icea n da p p lica t io nv a lu einp r e d ict in gd e - t e r io r a t io nch a r a ct e r is t icsch a n g e s , im p r o v in ga n t i d e g r a d a t io np e r f o r m a n cea n df o r m u la t in ga n t i d e t e r io r a t io n m e a s u r eo ft h eT W C K E Y W O R D S :T h r e e w a yca t a ly t icco n v e r t e r ;D e t e r io r a t io n ;M e ch a n is m ;I n a ct iv a t io nf a ct o r ;m o d e lin g 1 引言 三效催化转化器( T W C ) 是在P t 、R h 、P d 等催化剂的作用 下,将发动机排气污染物中的碳氢化合物( H C ) 和一氧化碳 ( C O ) 氧化成水蒸气和氧气,将氮氧化物( N O 。) 还原成氮气 和氧气的净化装置,是满足汽油车国I V 排放法规必备技术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lJ J 6 0 3 6 ) ;湖南省“十二 五”车辆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 湘教发 2 0 1 1 7 6 号) ;湖南省 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1 0 C 0 9 0 7 ) ;湖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湘科计 ( 2 0 0 2 ) 8 7 号) 收稿日期:2 0 1 3 一O l一0 6 修回日期:2 0 1 3 0 2 2 8 - - - 1 9 4 - - 措施之一。 T W C 催化剂分布在微孔内,属微晶型L l- 2 1 ,其活性主要 取决于化学成分、比表面积、活性金属分散度、反应环境的温 度与浓度。在恒定反应条件下催化反应转化率随时间增长 而下降的现象,称催化剂失活( 劣化) 。 T W C 劣化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催化剂配方 与制备、发动机工况、T W C 结构等因素有关,其中,高温烧 结、活性中毒、表面结碳、排气恶化、振动和碰撞是T W C 劣化 的主要原因。 国内学者从2 0 0 0 年开始开展了T W C 老化试验与劣化 因素研究,普遍采用断油劣化法口J ,建立了断油和A R L 一1 0 2 两种常用的劣化试验装置和方法H 。5 ,此方法开发周期长, 成本高。 国外学者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对T W C 老化数值模拟 进行研究。最早由M a t s u n a g a 等人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中毒 机理以及劣化性能峥。 文献 7 中建立了T W C 传热传质模型,但未考虑劣化因 素。本文通过分析T W C 劣化机理,建立了基于表征劣化特 性的参数的劣化特性模型,用数值仿真的方法代替传统的台 架实验来研究劣化特性,对于具有省时省力等优点。 2 汽油车T W C 劣化机理分析 2 1 高温烧结 高温烧结喁。1 叫是催化剂T W C 主要劣化因素。T W C 在 高温氧化环境下,较小的固体催化剂晶粒P t 、R h 或P t R h 重 结晶为较大R h 、P t 氧化物及氧化涂层,使化学反应活性中心 大幅度减小;涂层中的1 一A 1 :0 ,在高温下转化为旺一- y A I :O ,使物理表面积大幅度下降,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当 微晶粒径平均达到1 5 n m 以上,催化剂基本失去活性。 2 2 活性中毒 活性中毒分为化学吸附中毒和选择中毒。选择中毒是 指催化剂在过量的毒物作用下对某反应失去活性。 化学吸附中毒是指吸附在催化剂晶粒表面的毒物( 如制 备杂质;汽油中的S 与P b 、润滑油中的P 与z n 等有害元素) 形成钝性表面化合物,致使催化剂与无法发动机排气接触而 失去催化作用的现象,是影响T W C 寿命最为严重的物理 现象。 2 3 表面结碳 发动机排气在缸内及T W C 内燃烧形成的催化剂表面碳 沉积物附着在催化活性位,使活性下降的现象称为表面结 碳。分为非催化积碳( 气相结碳或非催化表面上生成焦油或 固体碳质物) 与在催化活性中心上由副反应生成的催化积碳 两种类型。 2 4 排气恶化 T W C 对排气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有一定的限度。发动机 排气过浓或总量过大会加大T W C 转化负荷,影响其转化能 力,降低其转化效率。混合气的空燃比周期性浓稀交替冲击 也会加速催化剂的劣化。此外,发动机不完全燃烧产物H C 和C O 在T W C 中继续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热将使T W C 温度 过高而劣化。 2 5 振动与碰撞 汽车多变的运行工况及复杂的道路行驶使T W C 催化剂 颗粒不断受到摩擦、排气冲蚀与振动冲击,造成T W C 堵塞, 汽车动力下降,油耗增加,排气恶化和表面结碳,造成T W C 劣化。 3 包含劣化过程的T W C 劣化特性建模 3 1T W C 化学反应速率建模 考虑劣化因素的T W C 反应速率表达式可用( 1 ) 一( 6 ) 式来表示 R = D F 雕矗。e ,c0 C , , 0 2 G + 叩册k c砖乞砖M 1 3 s ( 1 ) R c3 = D F 册后2 e ,c3 H 6 C , ,0 2 G ( 2 ) R 池= D F 舢如e ct t 4 C , o J G ( 3 ) R N o = D F ,耽k q :岛C :乞t 品s ( 4 ) R 地= D F r w 后5 e ,眈c棚2 G ( 5 ) R 0 2 = 0 5 R co + 4 5 R c3 6 + 2 R cH 4 + O 5 R u 2 ( 6 ) 式中,肼册为化学反应失活因子。催化剂失活既降低催化 反应活性与废气转化效率,又缩短催化转化器的使用寿命。 规定新T W C 的失活因子为1 ,劣化的T W C 失活因子小于1 ; e 。、e c3 蚝、e ,C H 4 、e o 、G 也、cI ,0 2 分别表示催化剂表面 C O 、C 3 瓯、C H 4 、N O 、也、0 2 的浓度,m o m 3 ;t ( i= 1 5 ) 可用 A r h e lliu s 方程表示: k l= 1 0 0 5 1 0 “e x p ( 一1 6 5 7 4 1 “ , ) k 2 = 1 3 9 2 1 0 ”e x p ( 一1 9 2 5 0 t ) k 3 = 7 3 2 1 0 ”e x p ( - 2 5 0 8 0 瓦) k = 1 0 0 5 1 0 “e x p ( 一1 6 5 7 4 L ) k 5 = 6 6 9 9 1 0 ”e x p ( 一2 0 0 0 t ) t 为载体温度,K ;S 、G 分别为吸附、脱附作用对化学反 应的阻碍常量:S = ( 1 + 墨e 脚) 2 ,G = t ( 1 + K e c0 + 琏e , C 3 H 6 ) 2 ( 1 + Kc2 , C O c2 “,) 2 ( 1 + K C :孟) 2 。 上式中的吸附平衡常数K I = 6 5 5 e x p ( 9 6 1 T , ) ,局= 2 1 X1 0 3 e x p ( 3 6 1 t ) ,玛= 4 0 e x p ( 1 1 6 1 1 E ) ,墨= 4 8X 1 0 e x p ( 一3 7 3 3 t ) ,恐= 1 9 8 6 e x p ( 6 5 4 5 r , ) 。 3 2 储放氧反应速率及失活因子模型 劣化过程储放氧反应速率计算式为: R 1 = D ,蚴矗6 0 2 】05 ( 仉一一Q 。) Q 。一 ( 7 ) R 2 = D F 咖k 7 N O ( Q 。一一Q 。) I Q 。一 ( 8 ) R 3 = D k “C O Q 。Q 。一 ( 9 ) R 4 = k 9 c3 风 0 仉Q 。 ( 1 0 ) 式中,Q 。一、Q 。分别为最大与实际储氧量;k b 为储放氧 反应速率常数;肼淼为储放氧反应失活因子,由下式确定 D F 咖= m ( D o D ) 2( 1 1 ) 其中,D 。、D 分别为R 颗粒老化前后的平均直径,鼻;m 为 常数。 3 3 储放氧反应速率频率因子 对于储放氧反应,N a o k iB a b a 等人指出储氧量与催化剂 颗粒直径的平方成反比,储放氧反应速率的频率因子定义 如下: 一】9 5 A 刊,彻= D A M ,瓣 ( 1 2 ) 式中,A M 咖、A 刊,咖分别为劣化前、后储放氧反应的频率 因子。 3 4 三效催化剂颗粒直径 三效催化剂涂敷在载体表面上,属于负载型催化剂,其 颗粒尺寸为贵金属晶粒或二次粒子尺寸。颗粒数目较多的 催化剂颗粒直径符合高斯分布 Y = e x p 一( d d o ) 2 2 0 - : ( o - 。以_ )( 1 3 ) 式中,Y 为催化剂颗粒量概率密度;d 为催化剂颗粒直径;刁。 为概率密度为5 0 的颗粒直径算术平均值;矿。为标准偏差。 3 5 烧结速率 磷中毒对R 颗粒烧结起抑制作用。P t 的吸附和脱附可 以表述为: 凡+ x 0 2 9 甘n o h f ( 1 4 ) A 颗粒平均直径变化速率d D d t 为 警= 百A 0 2 1c面苊恃( 1 5 ) 式中,c为浓度指数;E 为活化能,k J m o l; 0 : 、 匕 分别 为氧、磷的质量分数矗田为常数。 设温度r 和 0 : 为常数,则由式( 1 5 ) 可得到烧结后n 颗粒的平均直径为 比一噬= 蒜篙熹黔, 式中,D 。为第凡次R 颗粒平均直径仿真值;A t 。为第n 次仿 真时间步长。 3 6 排气污染物转化率 排气污染物转化率田是T W C 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定 义为 田“= ( cP c4 。X 1 0 0 ( 1 7 ) 式中,c:“、c:。分别为第i种排气污染物在催化器进、出口处 的体积分数。 4 劣化特性数值仿真 4 1 仿真基本参数 已知圆柱形蜂窝陶瓷载体T W C 参数为:圆管,入口、出 口管径均为5 0 m m ,长2 0 m m ;扩张角4 5 0 ,孔密度4 0 0 cp i,长 1 5 0 m m ,宽1 1 0 r n m ,催化剂P t 和R h 的质量比为5 :1 。进入 T W C 的C O 、0 2 、C 3 H 6 、C H 4 、N O 、H 2 、C 0 2 、N 2 的体积分数分别 为1 6 、4 3 、0 2 5 、0 2 5 、0 1 、0 2 3 、1 0 和8 3 2 7 。 4 2 仿真流程 图1 为T W C 的劣化过程数值仿真流程图,其中i- l 1 0 ,分别表示第i万公里仿真。 4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1 ) 温度场与氧浓度场仿真 T W C 劣化后的载体内温度场与氧浓度场分布如图2 与 图3 所示。 - - - 1 9 6 - - - - 图1T W C 劣化仿真流程图 图2 表明在9 1 0 万k m 里程内,载体温度沿轴向方向 逐渐升高,这是因为气流从入口管流入载体前端,在载体壁 面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催化反应,放出大量的反应热,使载 体前端的温度立即升高。载体中后部催化反应继续进行,反 应热使载体温度进一步升高,加上热量逐渐传至下游以及后 部的反应放热,导致载体温度继续上升,但变得缓慢。 图2T W C 温度场分布 由图3 可见,氧浓度沿轴向方向逐渐降低,这是由于进 入载体的气体与载体前端的催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排气 中的氧因参加反应而被消耗掉,因此浓度开始降低,到了中 后部,催化反应继续进行,但是下降速度变慢。这与温度场 变化情况相吻合。 图3T W C 内氧浓度分布 2 ) P t 颗粒直径变化 图4 ( a ) 、( b ) 、( c) 分别表示l万k m 、5 万k m 与1 0 万k m 时P t 颗粒直径的仿真值。图4 表明,随着里程增加,P t 颗粒 直径逐渐增大,并且中前部的增大量明显小于中后部。这是 因为载体中前部剧烈反应放热量大,温度高;中后部反应虽 然较中前部弱,但由于受前部和中部排气加热而温度较高。 ( a ) 1 万k m _ 詈 ( e ) 1 0 刃i k m 圈4 劣化过程P I 平均直径分布 3 ) 失活因子分布 图5 ( a ) 、( b ) 、( c) 分别表示1 万k m 、5 万k m 与1 0 万I o n 的失活因子分布。图5 表明,随着行驶里程增加,失活因子 减小,这是由于T W C 使用时间增长引起劣化加速;径向载体 中部失活因子小于周围失活因子,这是由于载体中部化学反 应较剧烈,温度高于周边区域导致劣化程度剧烈;载体前部 轴向失活因子小于其中后部,这是由于催化剂受高温热老化 以及受毒物中毒的影响,载体前部毒物沉积量大,中毒程度 比中后部要深,失活因子减小很快,而载体中后部毒物的沉 积量较小,失活因子在轴向方向的变化相比载体前部要小。 4 ) 废气转化效率的变化 图6 ( a ) 、( b ) 、( c) 分别表示T W C 劣化前、后H C 、C O 、N O 的转化效率与起燃时间t ( 单位:8 ) 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 比。由图可以看出,劣化前、后的H C 、C O 、N O x 转化效率仿 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劣化前T W C 的废气转化效率 可达9 5 。起燃时间约3 0 秒;劣化后废气转化效率低于 7 0 ,起燃时间约8 0 秒。 5 结论 1 ) 高温烧结、活性中毒、表面结碳、排气恶化、振动和碰 撞是T W C 劣化的主要原因。表征劣化特性的参数有:失活 因子、三效催化剂颗粒直径、反应频率因子、烧结速率、转化 畛。, 爱 a ) l万k m 塑 ( c) 1 0 万k m 图5 劣化过程失活因子分布 图中: l一劣化后实验结果 2 一劣化后仿真结果 3 一劣化前实验结果 4 一劣化前仿真结果 图6 废气转化率随起燃时间关系 率等。 2 ) 基于劣化机理分析,通过仿真,得出沿T w c轴线方 向,氧浓度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升高;随着里程增加,P t 颗粒 直径逐渐增大,失活因子逐渐降低;随着劣化程度增加,转化 效率逐渐降低,起燃时间增加。研究结论可预测T W C 劣化 特性的变化。 3 ) 仿真结论为提高T W C 抗劣化性能与制定T W C 抗劣 化对策提供依据,如改进催化剂、优化催化剂分布等。 ( 下转第3 3 4 页) - - 1 9 7 图3 脱氯槽串级控制动态响应图 开度会逐渐平稳,最终液位平稳于3 5 左右。 5 结论 通过对合成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P I D 控制器参数的动 态调整与优化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 I D 控制 参数动态寻优算法,在三维空间中对影响P I D 控制器的调节 参数进行全局寻优,并利用合成氨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对该 算法的执行效率进行了测试。由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对比 传统P I D 控制器参数调整系统而言,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和 稳定性,同时考虑到粒子在搜索时的局部极值解和全局极值 解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算效率,采取了具有凹函数特征的惯性 权函数来进行调节函数映射,使得粒子群优化算法的P I D 控 制参数在动态调整时,能快速的进入局部收敛,从而提高系 统的响应。测试证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控制算法在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可以保证工艺流程的有效和平稳操作,具 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文彬一种非线性P I D 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J 计算机仿 真,2 0 1 2 ,2 9 ( 4 ) :2 6 8 2 7 1 2 徐澎波,王伟杰,黄晓童采用神经网络:模糊P I D 的换热站控 制器设计与仿真 J 节能技术,2 0 1 2 ,3 :2 2 4 2 2 7 ,2 3 2 3 师黎,王江涛模糊预测一P I D 复合控制在高速列车制动中的 应用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 0 1 0 ,4 6 ( 3 1 ) :2 2 8 2 3 1 4 傅晓云,方旭,杨钢基于遗传算法的P I D 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2 ,5 :1 5 5 王伟,张晶涛,柴天佑P I D 参数先进整定方法综述 J 自动 化学报,2 0 0 0 ,2 6 ( 3 ) :3 4 7 3 5 5 6 陈贵敏,贾建援,韩琪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惯性权值递减策略 研究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 0 0 6 ,4 0 ( 1 ) :5 3 5 6 【作者简介 张春( 1 9 7 0 一) ,女( 藏族) ,四川康定人,硕士,副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应用、计算机 教学。 ( 上接第1 9 7 页) 参考文献: 1 G DY a d a v ,PK G o d E x p e r im e n t a la n dt h e o r e t ica la n a ly s iso f8 e - le e t iv eh y d r o g e n a t io no fP - n it r o a n is o let oC le a nT e e h na n dE n v i - r o nP o f icy J D a lt o nT r a n s a ct io n ,2 0 0 1 ,4 ( 4 ) :2 2 7 2 3 4 2 CB ia n ch in i,AM e li,WO b e r h a u s e r C a t a ly s td e s ig na n dm e ch a - n is t ic a s p e ct so ft h ea lt e r n a t in gco p e ly m e r is a t io no fe t h a n ea n dca r - b o nm o n o f id eb yd ip h e s p h in e m o d if ie dp a lla d ica t a ly s is J D a lt o nT r a n s a ct io n ,2 0 0 3 ,( 1 3 ) :2 6 2 7 2 6 3 5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