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1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2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3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4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解读,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背景知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什么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包含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 1农业的起源; 2生产工具的进步; 3水利设施的完善; 4耕作方式的进步。,探究学习一:农业的起源,结合以下图文资料思考:农业起源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有哪些特点? 1、原因: 1)东亚大陆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 2)生产工具的发明; 3)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2、特点: 1)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2)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地区发展,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形成规模,形成“北粟南稻”的局面; 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东亚大陆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1多高原山地; 2丘陵集中在东部沿海; 3地势西高东低; 4季风气侯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从以上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农业的始祖:神农氏,探究学习二: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资料,按照图片中农业生产工具出现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列表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情况。分析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特点。,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1石质、木质、骨质; 2制作和用途简单。,铁农具、牛耕出现,犁壁,牛耕推广,曲辕犁、筒车,1金属生产工具不断推广; 2农具种类增加,牛耕出现。,图三:牛力犁耕,图二铁犁头,图四:铁犁壁,图五:曲辕犁,图一:石镰,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什么?,探究学习三:水利设施的完善,都江堰,郑国渠遗址,战国时期,西汉时期,汉朝时期西域地区,曹魏时的翻车,唐朝的筒车,灌溉工具的发明进步,自主学习:古代水利建设,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坎儿井,列表归纳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王景治黄,千载无患,(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探究学习四: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结合以下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思考: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自耕农经济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如何评价?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3春秋以来:自耕农经济。 1)产生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点及评价:,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脆弱性,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后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规模狭小; 2简单的性别分工。,落后性,1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2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1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不必外求。,自给自足性,评价,表现,特点,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氤。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粥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知能综合,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概括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