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案例分析.doc_第1页
侵犯名誉权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侵犯名誉权案例分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2款的规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维护互连网安全的决定第6条第2款中的规定,判决被告停止对原告的侵害,向原告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现如今我们对法律知识了解的越来越多,我们都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名誉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侵犯名誉权的事件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小编针对侵犯名誉权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侵犯名誉权案例一、首部(一)裁判文书字号一审: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一中民四初字第75号二审: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津高民三终字第2号(二)案由:名誉权侵权案(三)诉讼双方原告(被上诉人):张永琛,男,42岁,天津电视台编剧,户籍所在地天津市河西区绍兴道,现住天津市南开区广开中街台北花苑。被告(上诉人):王庆祥,男,62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住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被告:(上诉人):东亚经贸新闻报社。住所地,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法定代表人:段弘毅,社长。(四)审级:二审(五)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一审审判机关: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李国忠;审判员:韩志芬、薄淑媛。二审审判机关: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黄耀建;审判员:张妍;代理审判员:李华。(六)审结时间一审:2004年10月11日二审:2005年4月27日二、一审诉辩主张原告张永琛诉称:原告独立创作完成了30集长篇连续剧末代皇妃剧本。2003年该剧本被拍摄成36集电视连续剧,获得观众和艺术界普遍好评。被告王庆祥据闻是从事溥仪研究的人员,著有淑妃文绣等书。电视剧末代皇妃播出后,王庆祥以该剧部分内容失实为由向出品方发难,并上书广电总局要求停播该剧。未果后,在被告东亚经贸新闻等媒体上公然指责原告创作系抄袭他的作品淑妃文绣,该言论在“新浪网”等国内大型网站转载、传播,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影视界、投资商对原告的职业道德、艺术品质等产生负面评价,致使原告与案外人辽宁华艺影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半路夫妻二十集电视剧剧本的“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解除,直接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和可得利益的丧失。二被告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故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一、二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的名誉权侵权行为,并在东亚经贸新闻等报纸上以同样篇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二、二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20万元人民币;三、二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为本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80万元人民币;四、二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被告王庆祥辩称:被告对末代皇妃的批评意见主要是涉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历史人物名誉等重大历史改编的“五大硬伤”,至于在东亚经贸新闻等媒体公然指责张永琛创作系抄袭,并非其直接实施。且张永琛编写末代皇妃剧本,确实是在未经其同意、授权的情况下,参考并使用了其相关著作,内含抄袭情节。因此,并未侵犯张永琛的名誉权,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东亚新闻辩称:被告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在对王庆祥提供的素材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后,依据王庆祥提供的新闻素材,作了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与王庆祥的陈述内容完全相同,并未作任何形式的夸大其辞,因此不侵犯张永琛的名誉权。追加东亚经贸新闻报社为第二被告显属错告,且东亚贸新闻报社的行为与张永琛所受经济损失之间也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张永琛要求东亚经贸新闻报社赔偿经济损失,没有法律根据。三、一审事实与证据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张永琛是天津电视台编剧,其创作的多部电视剧作品,曾获得电视剧作品“飞天奖”、“金鹰奖”,并有作品入选国家“五个一工程”。被告王庆祥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历史研究工作,著有溥仪的后半生、淑妃文绣、末代皇后与皇妃等文字作品。2004年4月,署名张永琛编剧的36集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妃,先后在江苏、上海、广东、四川等地方电视台播出。该电视剧播出后,王庆祥认为存在诸多历史问题,遂向长春市政协和国家广播电视管理局反映,引起有关媒体关注。此后,东亚经贸新闻报社记者周春野采访了王庆祥。采访后,王庆祥又以电子邮件方式向记者周春野发送了评张永琛的文稿。2004年5月11日,东亚经贸新闻在a13版“追踪王庆祥教授怒批末代皇妃” 系列报道中,发表了采编为周春野的叹! 史学家心血 愤! 名编剧剽窃一文。东亚经贸新闻报社编辑发稿时加有大字标题“叹! 史学家心血 愤! 名编剧剽窃”和“创作灵感源于旧报纸?开玩笑!”、“翻阅上千字史料?说谎话!”、“别人劳动成果据为己有?太荒唐!”、“耗费多年查阅原始资料岂容侵权?”等小字标题。该文内容与王庆祥的评张永琛的一文基本相同,其中有“末代皇妃剧编剧有什么权利把别人几十年辛苦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据张永琛介绍为了拍电视剧他翻阅了几千万字的资料,包括天津文史资料,足有上千万字,这些资料大都没有公开发表过那么此种解释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这些资料的搜集耗费了我几十年的时间和人生的大部分精力,所有有关的书籍都是我心血的结晶,现在却被人无端地据为己有,无论如何我要讨回一个说法。”、“试问末代皇妃的剧作者,你有什么理由把我的淑妃文绣等融入了辛勤劳动的作品含糊地斥之为资料呢?”等词句。另查明,张永琛与案外人辽宁华艺影业发展有限公司,曾签订电视剧剧本半路夫妻的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合同约定:甲方(辽宁华艺影业发展有限公司)向乙方(张永琛)支付编剧稿酬为每集人民币33,000元,共计人民币660,000元。合同签订7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人民币150,000元,乙方在向甲方交付大纲时,甲方向乙方支付人民币200,000元,乙方根据甲方意见于2003年8月底交付初稿,完成剧本初稿时,甲方向乙方支付人民币200,000元,尾款于开机前一次支付。2002年11月29日,辽宁华艺影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合同上盖章,并有张颖与张永琛签字。履行期限自2002年11月29日至2005年11月29日止。2004年6月12日,张永琛(乙方)与辽宁华艺影业发展有限公司(甲方)签订补充合同,约定:乙方已完成剧本的创作,该剧本原定于9月底开拍,开拍前应结清全部稿酬660,000元,但因近期甲方得知乙方的末代皇妃剧本侵权,故使甲方对乙方所创作的半路夫妻剧本的著作权失去信任,为避免造成投资损失,现甲方决定放弃该剧本,不再投拍。乙方应于补充协议签订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甲方已付给乙方的稿酬定金15万元退还甲方。因甲方已将半路夫妻申报题材规划,故乙方的剧本以后不论发表或投拍均不得署名半路夫妻,否则视乙方严重侵权等。2004年7月7日,张永琛按照补充合同约定退回稿酬定金150,000元,汇入双方约定的名为张杰的信用卡账户。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供的获奖证书、东亚经贸新闻报纸、被告东亚经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