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北部铜(金)多金属矿深部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pdf_第1页
宁芜北部铜(金)多金属矿深部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pdf_第2页
宁芜北部铜(金)多金属矿深部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pdf_第3页
宁芜北部铜(金)多金属矿深部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pdf_第4页
宁芜北部铜(金)多金属矿深部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7卷第 4期 2 0 1 6 年 1 2月 华 东 地 质 EAST CHI NA GEOLOGY Vo 1 37 No 4 De c 2 Ol6 宁芜北部铜 ( 金) 多金属矿深部找矿地质与 地球物理模型研究 李双喜 , 郭坤一 , 宋世 明 , 张 景 , 周 小栋。 ( 1 江 苏省地 质矿 产局 第 六地质 大 队 连 云港 2 2 2 0 0 0 ) (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 中心, 南京 2 1 0 0 0 2 ) (3 福建 省地 质调 查研 究院 , 福 州 3 5 0 0 1 3 ) 摘要 : 宁芜地 区产有与 中基性 陆相火 山岩有关 的“ 玢岩型铁矿” 和多个铜金多金属 矿床( 点 ) 。通过选 取的 4个 典型矿床 , 讨论该类矿床 ( 点) 的成矿作用 、 勘查方法和地质一地球物理特征 , 总结 该类矿床 ( 点) 勘查方法 的组合与 流程 、 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 提出 了地质找矿标志 。建立 了宁芜北部深部铜 多金 属矿的找矿模 型 , 为下一步选 择找 矿靶 区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 宁芜北部 ; 深部找矿 ; 找矿模型 ; 南 门头铜矿 ; 铜 ( 金) 多金属 矿 中图分类号 : P 6 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6 - 1 8 7 1 ( 2 0 1 6 ) 0 4 2 6 6 - 0 9 宁芜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 盆地 内产有 与 中基性岩浆岩相关 的“ 玢岩型” 铁矿 , 已有学者对 “ 玢岩型铁矿” 的地质特征、 与岩浆岩的成矿关系、 成 矿 作用 、 找 矿标 志及 找矿模 式 等进行 了研 究 l】 。宁 芜盆地除“ 玢岩型铁矿” 外 , 在岩体或距岩体稍远的 火山岩、 沉积岩构造裂 隙中发育呈脉状或透镜状的 铜 金矿 ( 化 ) 和铅 锌矿 化 。铜金 矿 ( 化 ) 主要 为 中温 热 液 细 脉浸染 型 ( 大平 山 、 皇姑 山) 与 中低 温 热 液 充 填 交代型( 铜井、 谷里 、 大岭 岗) E s O。自2 0 0 9 年在梅山 铁矿旁侧发现金铜钼等多金属矿体以来 6 , 学者们 普 遍 认 为 宁 芜 地 区 的铜 金 矿 床 具 有 较 好 的 找 矿 前 景 。 宁芜地 区铜金矿床与长江 中下游成矿带其他矿 床在成矿作用 、 成矿系列 、 矿床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 性 7 。周涛发等 ( 2 0 1 0 , 2 0 1 1 ) E io 1 1 将 长江中下 游 成 矿带 划分 为 1 4 5 1 3 6 Ma的矽卡 岩 型一 斑岩 型 铜 金 矿化 、 1 3 5 1 2 7 Ma的玢 岩 型 铁矿 化 和 1 2 6 1 2 3 Ma 与 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 、 金矿化三个成矿系列 。 研究区玢岩型铁矿化可归于第二个成矿系列 , 与之 伴生的脉状铜金多金属矿( 化) 可能发生在 1 2 9 Ma 1 2 7 Ma , 在成矿时代上与玢岩型铁矿相同。林刚 等( 2 0 1 0 ) l1 。 认 为宁芜 盆地作为长江 中下游成矿 带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在 深 部 应 发 育 并 可 能 存 在 与 带 内其他地 区类似 的成矿 系统 和矿床 。综 上 , 宁 芜 地 区 除铁 矿 外 , 铜 ( 金 ) 多 金 属 矿 亦 具 有 较 好 的 找 矿 前 景 。 目前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找矿 已进入攻深找盲 阶段, 探索寻找深部 隐伏矿。采用合适 的勘查技术 方法对深部隐伏矿的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 已有众 多 学者研 究 并总结 了长江 中下游地 区找 矿方 法与 经 验 l1 。 。重 磁法 勘探 主要应 用 于玢岩 型铁 矿 的找 矿 勘查 , 对多金属矿床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如安庆 地区接触交代型东马鞍山铁矿边部 的月 山岩体边缘 带上有磁高异常显示 、 安徽狮子山矿 田的磁场和重 力 场具有 良好 的反 映l1 。长 江 中下 游 金 属 矿 勘 查 方法、 流程与组合等方面已有诸多实践经验 , 比如磁 法、 重力 、 化探 、 激电等对矽卡岩型铁铜矿 的勘查具 有 良好的效果( 铁山、 铜碌 山、 武山、 狮子山等) ; 斑岩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1 2 0 2 改回 E l期 : 2 0 1 6 0 2 2 6 责任编辑: 谭桂丽 基金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 质矿产调查专项“ 长江 中下游地区深部矿勘查方法技术示范” ( 项 目编号 : 1 2 1 2 0 1 0 7 8 1 0 1 4 ) 。 第一作者简介 : 李双喜 , 1 9 8 7 年生 , 男 , 矿物学 、 岩石学 、 矿床学专业 , 主要从事地 质一地球物理综合找矿研究工作 。 2 6 8 华 东 地 质 2 O 1 6 正 NNE向断裂 的交 汇部 位是构 造 薄弱 区 , 是 火 山一 岩 浆 作 用 、 成 矿作 用 的有 利 部 位 。近 E W 向断 裂 主要 表现为右行剪切 , 姑 山和娘娘山旋 回发育 的花岗岩 类主要受该组断裂控制E 1 9 2 1 。 2矿床 特征与成矿作用 研 究 区铜 ( 金 ) 矿 主要 分 布 在 白头 山一娘 娘 山 、 谷里一大岭岗、 大平 山等地 。金矿类型主要 为中低 温热液石英脉型( 铜井 、 老坟山) , 与成矿有关的侵入 岩体主要为闪长玢岩 、 石英二长斑岩、 正长斑岩等 , 含 矿 围岩 多 为 大 王 山 旋 回的 安 山玢 岩 。蚀 变 以硅 化 、 高 岭土 化 、 碳 酸盐 化 、 绿 泥石 化 为主 , 其 中硅 化 与 金 矿 密切 相关 。铜 ( 金 ) 矿 床呈 NES W 带 状分 布 , 受 北北 东 、 北 西 向 大断 裂 、 火 山机 构 控 制 , 储 矿 断裂 以北 西 向或 北北 西 向 次级 断裂 为 主 ( 铜 井 铜 金 矿 ) , 北东向次之( 谷里铜矿) o。宁芜盆地火山喷发带或 火 山 构造呈 北 东 向展 布 , 在 火 山喷 发 晚 期 “ 收缩 ” 阶 段 , 北 西 向断裂 获 得 张应 力 , 而北 东 向多 紧 闭 , 导 致 北 西 向矿 脉发 育 。 国外 一些 学 者 将 富 含 大 量 铁 氧 化 物 、 伴 有 铜 、 金 、 稀 土 矿 化 的 一 类 矿 床 称 为 I OC G( ir o n o x id e co p p e r g o l d d e p o s it s ) 一 , 国内一些学者也介绍了 此类矿床的地质特征 。瑞典的基鲁纳矿床为一 套富 纳质 并 含磷灰 石 、 与 中基 性 火山岩 、 火 山碎 屑岩 及 侵入岩 有 关 的 磁铁 矿 、 赤铁 矿 , 一 些 学 者 将 该 矿床与宁芜地区的玢岩 型铁矿对 比【 3 圳, 发现两者 在矿床 特征 、 产 出等方 面具有 相似性 。毛景 文等 ( 2 0 0 8 ) 通 过 分 析 国 内外 典 型 的 I O C G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将 宁芜 与庐枞 盆 地 玢 岩 型铁 矿 与 国外典 型 的 I ( ) C G矿床对比, 认为宁芜 与庐枞盆地玢岩型铁矿 也 可归 为这一 类矿 床 。对于 宁芜北 部铜矿 床 的成 因 及流体特征, 赵玉琛( 1 9 9 4 ) 纠 通过研究火山岩地球 化学特征 , 认为金矿化是深源火山岩浆及其热液在 雨水参与下形成的; 周小栋等( 2 0 1 3 ) l3 认为宁芜北 部热 液型 脉状 铜矿 的成矿 流体 是浅成 环境 下 的中低 盐 度 中高 中低 温流 体 , 早期 与大 王 山旋 回中基 性 岩有 关 , 晚期 以姑 山一娘 娘 山旋 回的花 岗岩类有 关 。 3 宁芜北部典型铜 ( 金 ) 矿床勘查方法实例 3 1 谷 里铜 矿 位 于谷 里镇东 金牛 洞 、 大 小铜 山一带 , 为 中低 温 热 液交代 充 填 小 型 铜 矿 床 ( 图 2 a ) 。矿 体 主要 产 于 大王山旋 回次火山岩体及熔岩中, 个别产于姑山组 英 安岩 及前 火 山岩 系沉 积 岩 的裂 隙 中 , 矿 脉 主 要 受 北东 3 0 。 3 5 。 、 少量受北西向或北东东 向断裂控制 , 矿体呈复脉或单脉作平行或雁行排列。矿石为细脉 浸 染状 、 不规 则状 、 蜂 窝状构造 。主要矿 物共 生组 合 为石英一黄铁矿一黄铜矿或 石英一赤铁矿一黄 铜 1 1 。 ( ) p ( Q m) 图 2 谷里铜 矿地 质简图( a ) 及 地质一 地球物理综 合平面图( b ) ( 据资料o0修 改) F ig 2 Ge n e r a liz e d g e o lo g ic ma p ( a )a n d g e o lo g ica l g e o p h y s ica l in t e g r a t e d p la n ma p( b )o f t h e Gu ll co p p e r d e p o s it 1 一 第 四系; 2 - 大王 山旋 回闪长玢 岩; 3 - 铜矿脉 ; 4 - 断层 第 3 7 卷第 4 期 李双喜 , 等 : 宁芜北部铜 ( 金) 多金属矿深部 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 2 6 9 矿 。围 岩蚀变 以硅 化 、 高岭 土化 为主 , 铜矿 与硅 化有 关 。属 此类 铜 矿 的 有郑 家 村 、 石 头 山 、 公 鸡 山 、 东 大 山 、 耿 家 等矿 ( 化 ) 点 。 通过 谷里 铜矿 区 化探 次 生 晕 和 激 电 工 作 图 ( 图 2 b ) 可知 , 在主矿带上方具有明显的 s 高值 异常 , 高 值异常中心与矿脉 中心大体对 应。矿脉上方 p s表 现为 高阻 异常 , 可能 由近 矿 围岩蚀 变及 石英 脉引起 。 在 矿脉 位 置上 方 有 铜 晕 高值 异 常o, 说 明 近 地 表 铜 ( 金) 矿脉体可引起 明显的激 电异常 , 而 电阻率 因受 硅 化 、 蚀变 、 破碎 带 、 矿脉 等 因素影 响 , 电阻率 并非 一 定 仅 为低 阻异常 。 3 2铜 井铜金 矿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洪幕山、 铜坑山、 娘娘 山一 带 , 矿 床位 于宁 芜 火 山 构造 洼 地 西 侧 的娘娘 山 破火 山 口。区域 性北东 向安德 门一娘 娘 山断裂 喷发 带 与北 西 向断裂 分 别 控 岩 、 控 矿 。铜 矿 脉 产 于黝 方 霓辉正长( 斑) 岩 、 粗面斑 岩附近的娘娘山组碱性火 山岩 中, 少数产于岩体中。矿区见多条铜金矿脉, 以 铜坑 山一铜南 ( 娘娘山) 矿脉为主 , 矿体主要赋存 于 地下 一3 O 一3 2 0 m, 呈 单脉 或 复脉 状 , 有尖 灭再 现 、 膨胀 收缩 、 分 叉复 合现 象 。矿物成 分 为黄铜 矿 、 自然 金、 斑铜矿 、 黄铁矿、 镜铁矿等 , 脉石矿物以石英 、 菱 铁矿 为 主 , 次 为重 晶石 , 玉髓 、 方解 石 。铜 、 金 由地表 向深部逐渐变贫。围岩蚀变有硅化、 高岭土化、 绢云 母化 、 碳酸盐化 。同类 型矿 床 ( 点) 有小铜 山、 小 山 岘等 。 从铜井 1 O线原始电阻率及充 电率曲线 ( 图 3 a ) 可知 , 1 0线 长 4 8 0 m, 剖 面 方 向 4 9 。 , 位 于 马脚 山一 猴子 山矿段 0号勘探 线 , 已知 Au 、 C u矿 脉在 地表 处 位于 2 0 6 、 2 0 8号 测 深 点 之 间 , 且 已有 钻 孔 Z KO O l、 Z K0 0 2揭 示 深部 有 一倾 向北 东 东 , 倾 角 约 7 O 。 的 Au 、 C u矿脉 。由 1 0线二维反演视 电阻率 等值线断 面图( 图 3 b ) 可知, 由地表 向下, 电阻率表现为“ 低一 高一 低 ” 的特征 。 中段 高 阻带 可能 由岩体 引起 , 已知 矿 脉为 含铜 ( 金 ) 石 英 脉 , 矿 脉 对应 剖 面 位 置 有 相应 的高阻异常 , 测线 2 1 6 0 2 2 2 0 r n , 地表 以下约 3 0 0 m 处见视电阻率等值线较周围有升高的趋势, 同时 极化率曲线明显上凸, 对应 已知高极化特征的矿脉 。 测线 2 0 8 0 I T I , AB 6 2 5 m 以 内亦 有较 明显 的相对 高阻异常, 对应地表矿脉 , 可能由具有高阻特征的石 英脉引起, 此处极化率曲线 同样向上凸起 , 但该形态 特征在整条测线浅表处较常见 , 不能作为明显的矿 致异 常标 志 。 由上 可 知 , 多 金 属 矿床 ( 化 ) 具有 较 好 的极化率高值异常, 而对应 的电阻率异常并非一定 低值 。 3 3大 岭 岗铜矿 位 于谷里 镇 南 4 5 k m 处 , 矿 床 位 于 吉 山朱 门断 裂 喷发带 西侧 , 北北 西 向断 裂 破 碎 带 为 区域 性 控矿构造 。基岩出露少 , 仅在南部出露早 白垩 系大 王 山组火 山岩 。含 矿 围岩 以大王 山组 中段 安 山岩为 主, 其次为安山质角砾熔岩及辉石安山玢岩或辉石 闪长 玢 岩 。矿 脉 受 大 岭 岗一 林 木 山 北 西 向 断裂 控 制 。矿带 走 向与破 碎带 一 致 , 倾 向北 东 , 倾 角 7 2 。 8 6 。 。矿石为 自形 、 半 自形 、 他形粒状结构 、 次文象环 距离,m p m 回1 固2 3因4回s 6 图 3 铜井 1 O 线原始电阻率及充电率曲线( AB 6 ) ( a ) 及测深二维反演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 b ) 。 Fi g 3 Or i g i n a l r e s i s t i v i t y a n d ch a r g i n g r a t e e u r v e s ( AB 6 ) ( a )a n d i s o li n e s e ct io n o f 2 D a p p a r e n t r e s i s t i v i t y i n v e r s io n( b )in e x p l o r a t i o n l i n e 1 0 i n To n g j i n g 1 一 视极化率 等值线 ; 2 一 视 电阻率等值线 ; 3 - 含金铜矿高阻脉 ; 4 - 推断地质界线 ; 5 - 娘娘 山组 ; 6 - 断裂 O O 0 0 O 0 O O 啪 枷 m墨 曼 m墨 耋 伽 枷瑚。 钳 如 如 如 如 o 胛 犀 雕 华 东 地 质 2 0 1 6 正 带结 构 , 块 状 、 脉 状 、 细 脉浸 染状 , 局 部 为 角 砾 状 。 矿石 矿物 为 黄铜矿 、 斑 铜矿 、 辉铜 矿 和黝铜 矿 。蚀 变 要为硅 化 、 绢云母 化 、 碳酸 盐化 、 钠 长石 化 , 次 为高 岭 土化 和绿 泥石化 。 从 大岭 岗铜 矿 1 2 3线 C R 法地 质 地球 物理 综 合 削 自 i图( 图 4 ) 口 r 知 , 已知 矿 脉 对 应 的视 电 阻率 为 中低 阻 电 阻 率 值 3 2 , 视 时 间常 数 ( r s ) 为 0 6 s 视 频 率 相 关 系 数 ( C s ) 为 0 0 5 0 3 5 , 与剖 面其 余 位 置未 有 明 显 小 同 。从 地 质 图 看 , NW 向铜 矿 脉 主 要 赋 存 于大 王 山组 破 碎 带 中 , 穿 过 C Rl2 3线 1 8 5 0点 与 1 9 0 0点 之 间 , 倾 向 NE E, 从高 程约 一5 0 m 延 伸 至高 程 3 0 0 m 以深 , 推 断该 处极 化率 高值 异常 应是铜 矿 脉 向深 部延 伸 的反 映o 关 于 ( 、 R法剖 面深 度 , 笔者 对 比长江 中下游 地 I X南 勘查 示范 C R法 剖面 与钻孔 测井 曲线 o, 发现 C R法 削面 的 电 阻 牢 异 常 、 视 充 电率 异 常 在 测 蚌曲线 卜均有 较好 的刈 应 , 但 深度 不能较 好 的对 应 , 这 【 J f 能 由 t 反演 过程 中参数 选取 不 当引起 的 。而 大岭 岗地 区 1 2 3线 C R法 视 充电率 高 值异 常 主要 位 于地下 一2 0 0 一5 0 0 I T I , 与地下 一5 0 一3 0 0 m 的矿 体 对 应较好 , 因电法 剖 面 深部 是 否 准 确 对应 实 际深 度还有 待进 一 步研 究 , 该 处 高值 异 常 也 可能 是 已知 矿体 的 直 接 反 映 。 由 此 可 知 , 该 已 知 矿 脉 对 应 的 C R 法 异 常 主 要 为 明显 的视 充 电率 高 值 异 常 , 其 它 电性 参数 异常 作为参 考 。 3 4南 门头铜 矿 位 于南 京 市 江 宁 区陆 郎镇 一 带 。2 0 0 9 2 ( ) l4 年南 京地 质 调 查 中心 在 该 区进 行 了大 量 物 化 探 工 作 结 合 钻 探 进 行 深 部 找 矿 验 证 和 技 术 示 范 , 在 Z K4 0 0 1 、 Z K 4 0 3 1 、 Z K4 3 3 1钻 孔 不 同深 度 见 多 个铜 矿 体o。矿体 以脉状 、 细 脉 浸染 状 矿 石 为主 , 次 为 团 块 状矿 石 。由于裂 隙发 育 和 矿液 局 部 富 集 , 浸 染状 矿 石常 过 渡 为 脉 状 矿 石 , 两者 与 围 岩 呈 渐 变 关 系 。 矿 石 以脉状 、 碎裂 状 、 浸 染 状 为 主 ; 自形或 半 自形 粒 状 结 构 、 填 隙结 构 、 包 含结 构 、 交 代 结 构 等 。主要 金 属矿物为黄铁矿 、 黄铜矿、 镜铁矿等。黄铜矿含量约 3 , 呈 规 则粒 状 分 布在 脉 石 矿 物 裂 隙或 晶 隙 中 。 脉 石矿 物 主要 为( 角 闪) 安 山岩 、 安 山质 角砾 岩 、 安 山 质角砾凝灰岩、 ( 含角砾) 安山质晶屑( 沉) 凝灰岩等。 岛程( m)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2 0 0 0 2 2 0 0 2 4 0 0 2 6 0 0 2 8 0 0 3 0 0 0 3 2 0 0 NE 一 一 高程 一 lO 0 - 2 0 0 3 0 0 4 0 0 高程 0 1 0 0 - 2 0 0 - 3 0 0 4 0 0 5 0 0 ( m) 6 6 0 5 6 0 46 0 3 6 0 2 6 0 1 6 0 ( m r 6 0 4 大岭 岗铜矿 1 2 3 线 C R法地质 地球物理综合剖面图0 I ig 1 CR ( ; e o lo g ica l g e o p h y s ica l in t e g r a t e d s e ct io n s o f e x p lo r a t io n lin e 1 2 3 in t h e Da lin g g a n g co p p e r d e p o s it p q 纪 t g 2 - ; 2人 王t l! 组 中段 ; 3大 EIlI 组闪长玢岩 ; 4 已知铜矿体 ; 5 一 断裂破碎带 ; 6钻孔及编号 ; 7 C R法异常及编 号 2 4 O 6 2 O 9 一3 0 癌m 。 嚏 , m 叭 。 第 3 7卷第 4期 李双喜 , 等 : 宁芜北部铜 ( 金) 多金属 矿深部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 2 7 1 矿体 主要 赋存 于安 山 质火 山岩 的构造 破碎 带及 伴 生 裂 隙 中 , 围岩 主要 为 大 王 山组 中段 安 山质 火 山岩 及 闪 长玢 岩脉 , 在矿 体下 部见 正长 花 岗岩侵 入 。 从南 门头铜矿 地 质一重 磁 异常 综 合 图 ( 图 5 ) 可 知, 铜矿脉体 所在平面位置 整体表现 为重磁 同高。 图 5 南 门头铜矿地质一重磁 异常综 合图 Fig 5 Ge olog ical a n d gr a vit y ma gn et ic a no m a ly in t e gr at e d map s o f t he Na n m e n t ou cop pe r de p os it 1 一 姑山组 ; 2大 王 山组 ; 3闪 长玢 岩 ; 4 - 推测 矿 体 平 面 分 布 ; 5重力异常及 编号 ; 6岩相 界线 ; 7 一 钻孔 及 编号 ; 8 一 断 裂 及 编 号 布格 重力 异 常为大 片高 值 区 , 经 匹 配 滤 波 之后 的剩 余重力异常 , 表现为儿处似环状或不规则状 的高值 异 常 , 反 映 本 区 古 火 山 喷 发 区 内 火 山 岩 分 布 区 。 T磁 异 常形态 杂乱 , 无 定性 排列 , 由多 个椭 圆状 或 不规 则形 状异 常组 成 , 是 火 山岩 分 布 区 典 型 的磁 异 常 ; A T化极 深 源场 表现 为 明显 的椭 圆状 高值 区 , 反 映 了古火 山喷 发 区内大 王 山组 火 山岩 与次 火 山岩 的 分布 。因该 区 脉 状 铜 矿 与 火 山 机 构 周 围 张扭 性 断 裂 、 环 状或 放射 状断 裂关 系密 切 , 因此重 磁 异常 在铜 矿 勘 查 的意 义主要 在 于 对 地层 、 断 裂 的划 分 和 火 山 机 构 的识别 。 由南 门头铜 矿 区 5线 C R法 电磁 电阻 率 、 C R法 视 充 电率 , C S AMT视 电阻 率与地 质 推 断剖 面 图 ( 图 6 ) 可知 , Z K4 0 0 1与 Z K4 3 3 1钻孑 L 铜矿体对应 C R法 视充电率为不规则半椭圆形组成的高值异常, 高值 范围为 8 1 2 , 相应 电阻率为低 阻向高 阻的过 渡 带 , 值 为 6 0 0 9 0 0 f 2m。 电磁 电阻 率 剖 面 在 地 下 8 O 0 1 5 0 0 m 为 明 显 的 高 阻 异 常 , 经 钻 孔 验 证 高阻 异常 为大 王 I 【 1 组 下段 弱 蚀变 的( 辉 石角 闪 ) 安 山岩 类 或 中酸 性 侵 人 岩 。从 C S AMT 二 维 视 电 阻 率 反演 断面 图 ( 图 6 ) 看 , 地 表 以下 0 一4 0 0 m 为低 阻 , 电 阻 率 范 围 约 为 6 0 3 1 6 Q m;地 表 向 下 4 0 0 6 0 0 m处仍存在一较明显的电性分界面 , H ( )l8 2 z K 4 0 o 1 z K 4 O 3 1 1 9 0 1 9 4 1 9 8 z K 4 3 3 l 1 8 2 1 8 6 1 9 0 1 9 4 1 9 8 电磁 电阻率 p啦 呐 C R法 电磁电阻率 l2 0 0 j 4 o 0 1 6 0 0 1 8 0 0 2 0 C 0 2 2 0 0 2 4 0 0 2 6 0 0 2 8 0 0 3 0 0 0 弛o 0 CS AMT 视 电阻率( Q m) C R法视充电率 囤1 圃2口3固4田5 团6 回7囤8 圃9 口1 0囡1 1 图 6 南 门头铜矿 5线 C R法剖 面及地质 推断剖面图 Fig 6 C R s e ct io n s a n d in f e r r e d g e o lo g ica l s e ct io n o f e x p lo r a t io n lin e 5 in t h e Na n m e n t o u co p p e r d e p o s it 1第 四系; 2安 山岩; 3 - 安 山质凝灰 岩 ; 4安 t h质沉凝 灰岩 ; 5 - 安 【 l J 质角砾熔岩 ; 6 - 闪 长玢岩 ; 7 - 正长花 岗岩 ; 8姑 山组 ; 9大王 山组 ; 1 0 一 断裂 ; l1 一 黄铜矿脉 n “ 8 6 4 2 l _ _ 丁 圈I 枷 伽 瑚 枷 枷 H一 一 一 1 1 1 1 0 0 0 Hl 二二 二 冒 枷 啪 瑚 枷 鲫 华 东 地 质 陔 I fl J 能 反映 火 旋 小 性 的分 界皿 。 界面 2 8 0 O : l( ) 【 点 处较 低 卜为 商阻 层 【 、 R法 川川 , I 卜 刈 人 l I li绀 卜 段弱 蚀 变的 ( 辉 角 I 凡 J ) 炙I lI fI l ,l 或 t I I 艘 他 入 。 矿体 对 应 位 置 的 电 样 低 I5 f I m 岛 的 过 渡 , 约 4 0 0 0 6 0 0 0 D , m 休 行 ( R泼 I j C S AMT 电阻 卒 剖 ( 电磁 电 或 I U ) 对 火 地 柑性 的 划分 J 较 的效 。 陔, J 范 验 ii l ( 钻 孔 ; 部 署 C R法 “ 高 允电 率 、 低 或 低 f f ( I岛 过 渡 带 ” 舛常 , 化 J 。 霞磁 同高 ( 或 利 成矿 I x : ) “i l i I x i 、根据 铺孔 揭 , J j , 钻 孔 见铜 矿 化的f j【 、 I t法 尚 允电 具 有 较 好 的 对 应性 。 陔l x i战铁 矿 化蚀 带 遍 发 育 , C R 法 常 带 对 黄 铁矿 化 t j 於铜 矿化 难 以I 分 , 敞 钶 可 矿勘 查中 , 需 综 分 折 J 他 地 质 、 地 球物 殚 资料 。 f J 勘 I 发现 的铜 矿 j 川边 的 人 岭 岗铜 矿 、 f J 锌 Ij 矿 r 人杨 i J 铜矿 、 施 iI i 铡 1 I J 铜 矿 均 化 J : 术 J ; 火1 1 1 唢 发 内或 外 构 造 I 均 受 匕 、 北 匕 p L 断 裂控 制 , 该组断 裂 l 1 能 为 牛 代 火喷 发 t , 心 外 的 放 射 状 断 裂o。 姑 I l i、 千 I 柑 火 【 l及旁侧 的北 断 裂群 为铜金 矿 的找矿 利地段 、 4 宁芜北部铜 ( 金) 多金属矿勘查模型研究 ( 1 )热 液脉 锏 金 矿 找 矿 选 : 【 x = 域 内热 液 细 脉 , 铜 金矿 j 人 J l纰 长玢 岩 、 姑 山旋 回 正 长花 、 K 类 、 娘娘 1 I J 旋 叫碱性 火 山岩在 空 间和成 l I lt - 4 i 切联 系 , 受 张扭 性 断裂控 制 , 因此应 分析 研 究 类 休 的展 及 含矿 建造 属 性 。J t L , t , Ix : l J 锏 金矿 受 火 I li机 构 范 围 内放 射 状 或 环 状 断 裂 控 t i 0 J 1 系统分 析研 究 【 ) ( 地质 构造 , 选择 有利 成矿 的断 裂卡 勾 造 f ( 2 )地 球物 勘 j 标 体 : 寻 找 与铜 金 成 矿 有 火的化 岗 ( IX K) 斑 柑 体 , 硅 化带 、 黄铁 矿 化 、 黄铜 矿 化 蚀 变带 亦 l 作 为冬 l X深部 找矿 的线 索 。 ( )助 法组 合 j 流 : 商精度 面积性重 磁洲 1 。通过 处 雨磁 数据 , 分 析研 究 火 山岩 、 侵 入 的分 推 断 火 I I I 机 构 和 构 造特 征 。 根据 重 磁解 释结 , 选择 仃 利 成 矿 岩体 及断 裂 位 置 进行 电 法 洲 f J! IJ 。 盖 I x = 选 择 ( : S AMT 法 与 C R 法 l 小 I 体 、 矿 化 体 及 火 L I 1 岩 地 层 电性 差异 分 的 础 I , 根 槲 电法 削 资料 , 初 步推 断研 究 区 地质 结构 , It 4 r 利 综 合 常 。 钻探 验 证 。对 引 起 j l u法 蚌常 段 的 心物 性 定 量 测 量 , 结 合井 中 物探 测 f _ 及 心 样光 薄 片 定 、 化学 分析 等 。 对 钻孔 进行 全 面评 价 。分 析验 证后 的钻孔 、 地 质 、 物 探 、 测 井 、 实验 等 资料 , 结 合 区域地 质背景 , 建 地质物 探综 合找 矿模 型 。 ( 4 )地质 找 矿标 志 : 控 制 铜 ( 金 ) 矿 术的北 北 尔 、 北 两向 、 北北 两向断裂 、 火山喷 发 区、 火山 u外 旧 放射 状或 环状 断裂 是铜 金矿勘 查 的构造标 志 。 、岩体 特征 , 如娘 娘 山旋 回 的黝 方 石 响 柑 、 黝 力 霓 辉 岩 、 h头 山旋 回的 石英 二 长岩 及龙 王 旋 回的 闪 长玢岩 和部 分火 山岩 。铜 金矿 的物 化探标 志 。具 f f i i型 、 分带 性 的极 化 率异 常 并伴 有 面 的 、 具分 带 的 C u 、 As 、 Ag等 多 元 素 化 探 异 常 ; 有 1 然 金 重 砂 l 异常 及 以 C u为 主 , 伴 有 P b 、 Z n 、 Ag 、 B a化 探 异 常 ” 。 岩 体 外 围 的褐 铁 矿 、 软硬 锰 矿 、 菱铁 矿 石 脉 是 寻 找 金 、 铜 矿 的 J训接 标 志 之 一 。深 色 蚀 变 带 1 人 】 部 的 浅 色 蚀 变 和 钾 化 是 浸 染 状 铜 矿 的 找 矿 怀 忐 。 ( 5 )异常 : 扰 分析 : 电 法勘 查 标 体 为黄 铁 矿 化 、 黄 铜矿 化等 金属硫 化物 蚀 变带 , l f扰 因素 为碳 质 地层 、 尢矿 黄铁 矿化 。 y -0 断 靖铁矿 化 、 黄 铜矿 化带 蚀变带 分 布后 , 难 以 准 确确 定 矿 体 位 置 。部 分 电法 测量仪器埘黄铁矿化、 黄铜矿化等有强 化、 放大作 】 , 影 响对 异常性 质 的判 断 。 ( 6 ) 法 有 效 性 分析 : 重 磁 异 常 是第 四 系覆 盖 I 必、 火山 岩覆盖 区 的主要选 择 重磁 异常对 区 内不 同 性质 体 的分 布及构 造特 征具 有指示 意 义 。但 重磁 异常 受第 四系覆 盖 、 火 山岩 分 布 、 磁 性 变化 等 影 响 。 C R法 电磁 电阻率、 视充电率、 视电阻率对区内深部 隐伏岩体分布具有较好的指示 , 在岩体 上部显示较 好 的视充 电率 异常 、 电磁 电阻 率异常 , 岩体 显示 为高 视电阻率异常 。接触带外围发育的视充电率异常与 高 电磁 电阻率 异常 叠合 , 指示带 状 、 面状发 育的硅化 ( 硅质 岩 ) 、 黄铁 矿化 。蚀 变带 内视充 电率 异常 、 低 电 磁电阻异常、 低视 电阻率异常叠加 可能 指示矿体。 C S A MT法在划分 电阻率差别较大的电性层具有较 好 的效 果 ( 如岩 体 、 沉 积地 层 、 火 山岩 地层 ) 。在 电阻 率差 异显 著 区优 先 选择 C S AMT 剖 面测 量 , 对极 化 率差 异显 著 区选 择 C R法剖 面测 量 。 5 结论和建议 ( 1 )宁芜 北 部铜 ( 金 ) 多 金 属矿 勘 查 过 程 中 , 高 精度重磁数据对推断勘查区火山岩 、 侵入岩的分布 、 火山机构 和构造 特 征 提供 依 据 , 甚 至可 指 示 矿体 位 置。但重磁异常受第 四系覆盖 、 火山岩分布、 磁性变 化等 多重 影响 。 ( 2 )重 磁对 隐伏 岩体 的识 别具 有重 要作 用。 第 3 7卷第 4期 李双喜 , 等 : 宁芜北部铜 ( 金) 多金属矿 深部 找矿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研究 2 7 3 C R法 、 C S AMT法 可 获得 深 部 电性 特 征 , 可 了解 深 部地质体和具有一定规模 的矿体分布, 是深部找矿 的有效方法 。矿体对应位置的极化率往往表现为高 值异常 , 电阻率因硅化带、 破碎带、 岩体隆起 等因素 可能表现为不 同的异常。 ( 3 )南 门头 勘查示 范 区在 深部 矿 勘查 工 作 中运 用“ 高极化率” “ 低电阻率或高低阻过渡带” 异常组合 对本区铜 ( 金) 多金属矿勘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由 于物探异常受多种 因素控制 , 尤其黄铁矿化 的广泛 分布会造成类似矿体 的极化率异常, 在实际运用 中 要综合 考 虑 , 辩证 分 析 , 以区 分有 用 异常 和 干扰 异 常 。 ( 4 )本次宁芜北部铜( 金) 多金属矿勘查模 型仅 参考 4个典型矿床 , 未 系统总结本区所有矿床勘查 过程及物探异常, 因此在参考时应综合考虑各个矿 床产出位置、 矿床特征等 。 注释 。江苏地质矿产 局第 一地 质 大 队江 宁镇 幅 ,江 宁县 幅 ( 西) , 慈 湖 幅,柘 塘 幅 ( 西 ) ,小 丹 阳 幅 ( 北 1 3 ) 1 : 5 0 0 0 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内部资料) 。1 9 8 6 0 江苏 冶金 地质 勘探 公司 宁芜北段有色金属矿床 物化探 异 常特征与找矿效果初步研究( 内部资料 ) 1 9 8 3 o江苏 省地质 勘查 技术 院 江苏 省南 京市 江 宁 区铜井 金 ( 铜)矿 接替 资源勘查物 探专 题工 作成 果报 告 ( 内部 资 料 ) 2 0 1 3 o江苏省地 质勘 查技 术院 大岭 岗铜 ( 金 )矿 深部普查 复 电阻率 ( C R )法勘探成果报告 ( 内部资料) 2 0 1 3 0 南京地质 调查 中心 长江 中下游地 区深部矿勘查 方法技 术示 范成 果报告( 内部资料) 2 0 1 3 参 考文献 E li宁芜研究项 目编写组宁芜玢岩铁 矿 M 北 京 : 地 质 出版社 , 1 9 7 8 2 陈毓川 , 盛 继福 ,艾永 德梅 山铁矿一 个矿浆 热 液 矿床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 9 8 1 ,2 ( 1 ) : 1 - 4 5 高道 明 ,赵 云 佳玢 岩铁 矿 再 认 识 J 安 徽地 质 , 2 0 0 8 ,1 8 ( 3 ) :1 6 4 1 6 8 赵 玉琛宁芜 地 区 中生 代 火 山岩地 层 划分 及其 特 征 J 地质科 学 , 1 9 9 0 , 3 ( 3 ) :2 4 3 2 5 8 侯龙海 浅析 宁芜 北段铜 矿地 质特 征、 找矿前 景与 方 向 J 地 质学刊 , 2 0 0 8 ,3 2( 4 ) : 2 6 3 2 7 0 孙 喜华 , 高 丽坤 ,张 龙生 ,等梅 山铁 矿外 围金 、 铜 、 钼多金 属 矿 地 质 特征 J 地 质 学 刊 ,2 0 1 4 , 3 8 ( 1 ) : 1 2 8 1 34 毛景 文 ,余 金 杰 ,袁 顺 达 , 等铁 氧 化 物 一铜 一 金 ( I OC G)型矿床 : 基本特 征、 研 究现状 和找矿勘 查 J 1 矿床地质 ,2 0 0 8 , 2 7 ( 3 ) : 2 6 7 2 7 8 8 胡文碹 ,胡受奚宁芜 和庐枞 地区钠 长石化 的钠质来 源新探 J 1 地 质找矿论 丛 , 1 9 9 1 ,6 ( 2 ) :3 4 4 6 9 Z h o u T a o f a , Ya h F e n g ,Y u e S h u ca n g T wo s e r i e s o f co p p e r g o ld d e p o s it s in t h e mid d le a n d lo we r r e a ch e s o f t h e Ya n g t z e Riv e r a r e a ( M LYRA) a n d t h e h y d r o g e n, ox yg e n,s ulf ur a nd le a d is o t op e s o f t he ir o r e - f or m ing h y d r o t h e r ma l s y s t e ms J S cie n ce in C h in a S e r i e s D: Ea r t h S cie n ce ,2 0 0 5,4 3 ( 2 ):2 0 8 2 1 8 1 O 周涛发 , 范裕 ,袁峰 , 等 庐枞盆地侵入岩 的时空格架 及其对 成 矿 的 制 约 J 岩 石 学 报 ,2 0 1 0 ,2 6 ( 9 ) : 2 69 4 2 71 4 1 1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等 长江 中下游成矿带火 山岩盆 地的成岩成矿作用 J 地质学报 ,2 0 1 1 , 8 5 ( 5 ) :7 1 2 7 30 1 2 1林刚 , 朱纯六 ,许德 如宁芜南 部成矿 模式 及对深 部 找矿的思考 J 大 地构 造 与成 矿 学 ,2 0 1 0 ,3 4 ( 3 ) : 3 68 37 7 1 3 1林 刚 , 许德如在宁芜玢岩铁 矿深 部寻找 大冶式铁 矿 的探讨 以 宁 芜 铁 矿 南 段 为 例 J 矿 床 地 质 , 2 0 1 0,2 9 ( 3 ):4 2 7 4 3 6 1 4 刘 因 , 李功成长江中下游 地 区铜 矿体综合 找矿模 型 J 资源调查 与环境 , 2 0 1 l,3 2 ( 1 ) :l7 2 2 1 5 刘 勇长江 中下游成矿带湖北 段深部找 矿的几点建议 J 资源环境与工程 , 2 0 0 8 ,2 2 ( s 2 ) : 7 - 1 0 1 6 赵 文津 长江 中下游金属 矿找矿前景 与找矿方 法 J 中国地质 , 2 0 0 8 ,3 5 ( 5 ) : 7 7 1 8 0 2 1 7 1杨用彪 ,黄顺 生 ,黄建平 , 等江苏 宁芜北 段 自然 重 砂 异常特 征 及 其 对 铜 金 矿 的 响应 J 地 质 通 报 , 2 0 1 4 ,3 3 ( 1 2 ):1 9 6 1 - 1 9 6 7 1 8 周 涛发 ,范裕 , 袁 峰宁芜 ( 南京一芜湖)盆地火 山岩 的年代 学及其 意义 J 中 国科 学 ( D辑 : 地 球科 学 ) , 2 O1 1 ,4 1 ( 7 ) :9 6 0 9 7 1 1 9 1 曾健年 ,王思源 ,陈津华 , 等长江 中下游重 要矿集 区 成矿地 球动 力 学背 景及 构 造一 成矿 响应 R 武 汉 : 中国地 质大学 , 2 0 1 0 2 O 姜波 ,徐嘉炜 一个 中生 代的拉 分盆地 宁芜盆地 的形成及演化 J 地质科学 , I 9 8 9 ,( 4 ) : 3 1 4 3 2 2 2 1 1张景 , 陈国光 , 张 明, 等 宁芜盆地 白象 山矿 区物化探异 常特征及 找 矿 意义 J 1 华 东 地质 , 2 0 1 6 , 3 7 ( 2 ) : 1 4 7 一 l51 2 2 赵玉琛宁芜火 山岩型铜金矿类型和成因探讨 J 黄 金 ,1 9 9 4 , 1 5 ( 1 1 ) : 1 3 - 1 9 2 3 Hi t z ma n M W,O r e s k e s N, E i n a u d i M T G e o lo g i ca l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 a n d t e ct o n ic s e t t in g o f P r o t e r o z o ic ir o n o x i d e( C u U Au RE E)d e p o s i t s J P r e ca mb r ia n R e s e a r ch,1 9 9 2,5 8 ( 1 4 ) :2 4 1 2 8 7 2 4 S i ll it o e R HI r o n 0 x i d e - co p p e r _ g o 1 d d e p o s i t s : An An d e a n v ie w J Mi n e r a li u m D e p o s it a ,2 0 0 3 ,3 8( 7 ) : 2 7 4 华 东 地 质 2 0 1 6 芷 7 87 81 2 2 5 P o l la r d P J E v i d e n ce o f ma g ma t i c f l u i d a n d me t a l s o u r ce f o r F e o x i d e C u Au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C P o r t e r T M H y dr ot he r ma l ir o n ox ide cop pe r - go ld a n d r e la t e d o r e d e p o s it s Ad e la id e : Au s t r a lia n M in e r a l F o u n d a t ion, 2 00 0:27 41 E 2 6 P o l l a r d P J An in t r u s i o n r e la t e d o r i g i n f o r C u Au min e r a liz a t io n in ir o n o x id e co p p e r g o ld ( I OCG)p r o v i n ce s J Mi n e r a li u m D e p o s i t a ,2 0 0 6 ,4 1 ( 2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