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膜和脑室系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科 刘建仁 博士 副主任医师,脊髓的被膜 脑的被膜 脑室系统 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硬膜 dura mater 致密的结缔组织膜 蛛网膜 arachnoid 半透明薄膜 软膜 pia mater 薄而富有血管, 紧贴脑、脊髓表面,脑和脊髓的被膜Meninges,蛛网膜和软膜间的间隙 为蛛网膜下隙,充满脑 脊液。 被膜和蛛网膜下隙的脑 脊液水垫对脑、脊髓有 支持和保护作用。 脑、脊髓通过被膜的血 管获得营养。,2.蛛网膜 上与脑蛛网膜相续, 下达第2骶椎平面 形成间隙:蛛网膜下隙,3.软脊膜 紧贴脊髓表面, 并伸入沟裂中。 齿状韧带,4.脊膜腔: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 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椎内静脉从、淋巴管,有脊神经通过。 此隙略呈负压。,硬膜外麻醉 临床上,可将药物注入硬膜 外隙,以阻滞神经根的神经 传导。 注入部位可在L3L4或 L4L5棘突间或者在骶管裂 孔、骶管进行。,由两层合成, 外层为颅骨内 面骨膜, 两层间有丰富的血 管和神经。 在某些部位, 两层分开,内面 衬以内皮细胞, 构成硬脑膜 窦。 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 易于分离; 在颅底则与颅骨结合紧密, 颅骨骨折, 易将硬脑膜与蛛网 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 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均 较为丰富,(二) 脑的被膜meninges 1.硬脑膜特点:,(1)硬膜外隙 硬脑膜外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颅骨内面之间,最多见于 颞部,多数属于急性颅外伤(颅骨骨折),使颅骨与硬脑 膜分离,同时发生脑膜中动、静脉及其分支出血所致 发病急剧。 除有脑皮质局部受压症状外, 随着颅内压增高,常在数小时 内出现天幕疝症状,并可出现 脉搏变慢、血压升高、呼吸变 慢、加深等现象。,Tentorial hernia Tonsil hernia 大脑镰疝危害性较小 小脑幕裂孔上疝(小脑蚓疝)较少发生,Tentorial hernia 当小脑幕上发生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位于小脑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可经幕切迹而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或钩回疝。 首先导致动眼神经和大脑脚 受压,出现动眼神经受累的症 状,即上睑下垂、眼外斜视和 瞳孔开大。,大脑镰疝 (扣带回疝),小脑幕裂孔疝 (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硬膜下隙subdural space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潜在间隙,宽仅20nm。其标志:一层扁平 细胞、少许液体及硬膜下出血形成的血肿(subdural hamatoma) 功能意义不清 常由于脑挫伤皮层静脉时或 动脉破裂时,血液直接或间 接流入硬脑膜下腔所致 占各型颅内血肿的35.8% 病情一般多较严重,早期即 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受压 或脑疝等症状。,(2) 硬脑膜膈,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切迹,鞍膈,大脑镰 cerebral falx 为硬脑膜内层在正中矢状位向大脑纵裂内突出褶叠而成的隔扳。 从前向后依次附于鸡冠、上矢状窦沟两侧、枕内粗隆和小脑幕上面的中线处 31的大脑镰有一自然缺口,呈圆 形或卵圆形,颅内压升高时,少部 分脑组织经缺口挤入对侧,形成脑疝。 在横断层中,大脑镰有两种表现: 一种为全长大脑镰,出现于胼 胝体以上的各断层中;另一种 为前、后段大脑镰,出现于胼 胝体及其以下的断层中,前段 纵行于左、右半球额叶之间, 后段居两侧大脑半球后部之间。,(2) 硬脑膜膈,小脑幕 cerebellar tentorium 幕顶恰在胼胝体压部下, 构成颅后窝的顶 上面在中线处与大脑镰结合;后外侧缘附于横窦沟、颞骨岩部上缘和后床突;前内侧缘游离称幕切迹,向前延伸,止于前床突。 此切迹与鞍背围成小脑幕裂孔,内有中脑通过 幕上结构 幕下结构,(2) 硬脑膜膈,小脑幕切迹 tentorial incisure 小脑幕裂孔: 前后径4556mm ,平均43mm; 横径2532mm,平均28mm 通过脑干;中脑与小脑幕裂孔间的环状间隙为CSF循环的必经之路,Tentorial hernia 当小脑幕上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和钩可经幕切迹与中脑间的间隙而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或钩回疝。 幕下内压增高时,小脑蚓 或前叶经此间隙而被挤入 幕上,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阻断CSF循环出现脑室外脑 积水;还可首先导致动眼神经 和大脑脚受压,出现动眼神经 受累的症状,即上睑下垂、眼 外斜视和瞳孔开大。,大脑镰疝 (扣带回疝),小脑幕裂孔疝 (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2) 硬脑膜膈,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位于枕骨大孔后方,为一呈矢状位短小硬膜襞,自小脑幕下面正中伸入小脑后面两半球之间,其附着缘含有枕窦。,(2) 硬脑膜膈,鞍膈 diaphragma sellae 位于蝶鞍上方,是一略呈水平位的硬脑膜板,连于前、后床突之间,封闭垂体窝,中央有一小孔,为膈孔(foramen of the diaphragma sellae),通过漏斗,连结鞍膈下面的脑垂体。 膈孔正常为圆形(70)或椭园形(30)。 有的鞍膈极薄(10),经蝶窦垂体手术时起不到防止器械损伤的作用; 有的鞍膈极不完整,仅为宽2mm或更窄的硬膜环,脑垂体几乎完全暴露。,(2) 硬脑膜膈,三叉神经腔(trigeminal cave or Meckels cave) 是位于颞骨岩部尖三叉神经压迹处硬膜内层折叠所形成的间隙 内有三叉神经和三叉神经节, 软脑膜和蛛网膜也凸入腔内,蛛网膜下腔围绕三叉神经根直达神经节。,(3) 硬脑膜窦 由分开的硬脑膜内、 外两层或内层折叠、 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所 构成 导流脑和颅骨的静脉 血液。 窦壁无平滑肌,不能 舒、缩;也无瓣膜, 破损时出血难止,易 形成颅内血肿。,后上组:上、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枕窦等; 前下组:有海绵窦、海绵间窦、岩上窦、岩下窦、蝶顶窦和基底窦等,(3)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上缘,起于盲孔,止于窦汇,在枕内隆凸附近向两侧与横窦相通(68);也可偏向右续右横窦(30)或偏左续左横窦(2)。 上矢状窦侧壁可向外膨隆扩张,形成外侧陷窝,在成人每侧约有3(16)个,多见于上矢状窦的中1/3(80),前、后1/3较少见(各占10)。,每个外侧陷窝处,常有13个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有许多蛛网膜粒突入 其内,脑脊液经此进入静脉血流。外侧陷窝的外侧缘距正中线的距离一般 在1.5cm范围内,故手术时剪开硬脑膜应在距正中线2cm之外,以免损伤而 发生出血。,(3)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上矢状窦除接受大脑上静脉外,还接受脑膜中静脉(66);通过盲孔中的导静脉与鼻腔和面部静脉交通;通过顶导静脉与头皮静脉及枕静脉交通。 此外,大脑上外侧面和内侧面的静脉血大部注入上矢状窦,从前向后上矢状窦所收集的静脉越来越多,窦也逐渐变粗,故手术时不能结扎上矢状窦的后半部,必要时仅结扎其前1/3部。,头皮外伤感染后,炎症可循导静脉蔓延,引起上矢状窦血栓,出现颅内高 压症状、偏瘫或四肢瘫,也可发生失语症和精神障碍。,(3) 硬脑膜窦,B. 下矢状窦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后1/22/3 段的下部, 距游离缘约1.0cm,其走向与上矢状 窦一致,向后至大脑镰与小脑幕 连接处与大脑大静脉汇合成直窦。 下矢状窦接受大脑半球内侧面和 额叶下部的小静脉。,(3) 硬脑膜窦,C. 直窦 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结合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汇合而成 在大脑镰与小脑幕的连结线内向后行,分流入左右横窦(76%)或注入窦汇、左横窦或右横窦。 直窦沿途接受小脑幕和小脑上面的静脉。,(3) 硬脑膜窦,D.窦汇confluens of sinuses 位于枕内隆凸处,在正中线的稍右侧。 一般认为窦汇是上矢状窦、直窦、枕窦及左右横窦的汇合点,但据国人材料,上述诸窦在此处汇合者仅占22;,上矢状窦和直窦各分为左右两支,两窦的右支合为右横窦,左支合为左横窦者占26;直窦偏入一侧横窦者约占20;上矢状窦移行于右横窦者约占30。,(3) 硬脑膜窦,E.横窦(横静脉窦) transverse sinus 位于小脑幕后外侧缘附着处的枕骨横窦沟内,由枕内隆凸行向前下方,续乙状窦。通常右侧大于左侧(60 70); 右侧横窦的上界也较左侧的高约1.0cm。 大脑下静脉、小脑半球的静脉及小脑幕的静脉注入横窦。,(3) 硬脑膜窦,F.乙状窦(乙状静脉窦)(sigmoid sinus) 为颅内最粗大静脉窦,位于颞骨 岩部的乙状窦沟内,在颞骨岩 部基部起自横窦,在颈静脉孔 处续为颈内静脉。 该窦借乳突导静脉与头皮静脉交 通;在近终止处,借交通支连 接枕窦和岩下窦。,乙状窦及横窦在临床上合称为外侧窦,与乳突及中耳关系密切,容易因 中耳炎而继发感染性血栓。而且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仅隔一层薄板,乳突手 术时不要误伤。 当外侧窦的感染和血栓扩散到上矢状窦时,可影响脑脊液注入上矢状窦而发生脑积水。总的说来,右侧乙状窦及横窦粗大,引流大脑皮质的大部分静脉血;而左侧细小,主要引流脑内基底节的血液。,(3) 硬脑膜窦,G.枕窦(枕静脉窦)(occipital sinus) 位于小脑镰附着缘和枕内 嵴附近的硬脑膜内,由左 右两支围绕枕骨大孔后缘 的缘窦组成(占87),缘窦 与椎内静脉丛交通。 枕窦向后上沿枕内嵴注入,左横窦(45)、右横窦(38)或窦汇(17) 枕窦有时较粗大,或偏于一侧(44),在行颅后窝手术时, 应予注意,以防损伤而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枕窦与乙状窦 及基底静脉丛相交通。,(3) 硬脑膜窦,H.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位于蝶鞍两侧。呈前、后狭长的不 规则形,前方达眶上裂的内侧端(83 ),后方至颞骨岩部尖(83),长 约20.0mm,宽约10.0mm。 为硬膜两层间被许多纤维小梁分隔 的不规则腔隙,形似海绵而得名。 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和 窦有广 泛的交通 血液通过窦腔时,流速减慢,容易 形成血栓。,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1 眼神经,2 上颌神经, 外展神经,1. 颈内动脉,海绵窦位置及通过结构,(3) 硬脑膜窦,H.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交通: 前端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连结 小的蝶顶窦; 后端借岩上窦和岩下窦分别连结横窦 和颈内静脉; 内侧借海绵间窦与对侧海绵窦交通; 上方接受大脑中浅静脉和额叶下面的 静脉 向下通过圆孔、卵圆孔和破裂孔的静 脉与翼丛静脉相通。 由于海绵窦交通广泛,尤其是面部的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造成海绵窦的炎症和血栓形成,若通过海绵窦内和窦壁的神经受损,则出现神经痛、眼肌瘫痪、眼睑下垂以及静脉回流受阻等症状。,(3) 硬脑膜窦,H.海绵间窦(海绵间静脉窦)(intercavernous sinuses) 位于鞍膈边缘的小间隙,分别 于垂体前、后将海绵窦连结起 来 海绵间前窦位于前床突前方, 出现率为64 位于后床突后方的称海绵间后 窦,出现率为32。 两侧海绵窦及海绵间窦合称为 环窦,(3) 硬脑膜窦,I.岩上窦(岩上静脉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 位于小脑幕前缘附着处和 岩上窦沟内,前起于海绵 窦,后开口于横窦与乙状 窦交界处。 行经三叉神经腔开口的上 方、下方或分两支包围此 开口 接受大脑下静脉、小脑上 静脉及脑干的静脉。,(3) 硬脑膜窦,J.岩下窦(岩下静脉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 位于颞骨岩部下缘的岩下 窦沟内,较岩上窦略短粗。 前起海绵窦 行程中不断接受小脑下静 脉、内耳和脑干的静脉, 在颈静脉孔处汇入颈内静 脉。,(3) 硬脑膜窦,K.蝶顶窦(蝶顶静脉窦)(sphenoparietal sinus) 位于蝶骨小翼后缘,起自 脑膜中静脉,汇入海绵窦 前端 接受颞骨板障静脉和大脑 中浅静脉 此窦很小,可缺如。,(3) 硬脑膜窦,L.基底窦(基静脉窦)(basilar sinus) 又称基底静脉丛(basilar venous plexus) 位于枕骨斜坡上面的硬脑 膜内,上与海绵窦、岩上 窦及岩下窦相连,下与椎 内静脉丛交通。,M. 硬脑膜窦与颅外静脉的交通,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下矢状窦,海绵窦,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硬脑膜的动脉 有数个来源,最主要的是脑膜中动脉 1)脑膜中动脉: 多数发自上颌动脉(94),本干平均长17.0mm,外径1.6mm,经棘孔入颅腔,向上、外、前行约20.0 45.0 mm,分为额支和顶支。,额支较粗,约自颧弓中点行向前上方,沿蝶骨大翼至顶骨的前下角分成数支,有的到颅顶,分布于颅前窝外侧壁处硬脑膜;有的到达枕部,分布于硬脑膜。 通常额支在经过翼点(pterion)附近行经长的骨管内(60),骨管平均长10.0mm,此处骨质最为薄弱,是额、顶、颞和蝶骨大翼会合处,受到直接外力打击时,易受损伤而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顶支稍细,沿颞鳞行向后上方,经顶骨后下角的前方,至顶骨及枕骨的范围内,沿途分支分布于该部的硬脑膜。,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2)脑膜前支是眼动脉发出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经筛前孔和筛后孔由眶入颅后分出小前支,分布于颅前窝底的硬脑膜。,3)脑膜副动脉或支主要起于脑膜中动脉(75.71%),或上颌动脉(23.57%),系主干外径平均为1mm的小支,大多经卵园孔(73.08%) 入颅,主要分布于颅中窝三叉神经节、海绵窦附近的硬脑膜。 4)脑膜后动脉数支,主要分布颅后窝的硬脑膜。包括:枕动脉的脑膜支,经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入颅腔;椎动脉的脑膜支,经枕骨大孔入颅后窝;咽升动脉的脑膜支,经破裂孔和舌下神经管进入颅后窝。,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硬脑膜的神经 颅前窝硬脑膜的神经主要是筛前神经,是眼神经发出的鼻睫神经的分支,与筛前动脉伴行,经筛前孔入颅。与脑膜中动脉伴行的棘孔神经的小支也分布于该处硬脑膜。 颅中窝硬脑膜的神经完全由三叉神经三个分支所发出的小支分布。 颅后窝硬脑膜的神经为迷走神经返支和舌下神经返支,2.蛛网膜 Arachnoid 特点: 薄而透明,无血管、神经 蛛网膜小梁对脏有支撑和固定作用,使蛛网膜不会贴在脑回表面;若颅内占位病变或CSF失去过多,脑和软脑膜直接与蛛网膜接触,并与硬脑膜贴近,产生严重的摩擦性头痛。 形成间隙、结构: 蛛网膜下隙 小脑延髓池等 蛛网膜粒,3.软脑膜 Pia mater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 于脑表面,并深入其 沟裂内,对脑的营 养起着重要作用。 紧贴脑的表面在脑室 的一定部位,软脑膜 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 室壁的室管膜上皮共 同构成脉络丛 choroid plexus,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 内充满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底或脑背外侧面的 血管破裂时,血液流 入蛛网膜下腔 多见于脑底部大脑动 脉环分叉处的先天性 动脉瘤破裂和脑上外 侧面的血管畸形血管 壁破裂。,蛛网膜颗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软脑膜和蛛网膜本身病变,或者颅内其它结构病变,如颅内压增高、脑炎和脑水肿等,均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Kernig征为重要的症状和体征。,脑池 半球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间隙)相当狭窄,而在脑底某些部位或大的沟裂内则较宽畅或扩大,这些区域被命名为“脑池” (蛛网膜下池)。它实际上是蛛网膜下腔的一部分,脑池绝大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底面或巨大脑沟附近。,小脑延髓池(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最大,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平均高度为28.0(15.060.0)mm,在枕骨大孔附近的平均深度为6.0(2.010.0)mm 临床上可在此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腹侧脑池 正中不成对: 延池 桥池(内含基底动脉) 脚间池 交叉池:视交叉下方、外为颈内动脉 终板池(终板前方)内有听神经 旁正中成对: 桥小脑角池(即桥池侧突) 大脑脚池(大脑脚二侧) 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脑池分腹、背侧组 有成对与不成对,背侧脑池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 由正中、外侧孔通脑室 小脑上池:小脑幕下方 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 上胼胝体池 后小脑小池 前帆间池 两侧环池 帆间池(第脑室上池、 中间帆腔):室顶部 胼胝体池:大脑前动脉,前连终板池 纵裂池: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二侧 旁正中: 环池:本部(环池) 翼部(丘脑后池):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膜前、后动脉、 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 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中动脉,脑池按幕上、下分为: 位于幕上腔者的颅内较重要的脑池有:终板池、 视交叉池、外侧窝池、胼胝体周池、四叠体 池、环池等; 位于幕下腔者有:环池、脚间池、桥池、小脑 脑桥角池、小脑延髓池等。,(一) 头下部水平断面 此部断面是指 Reid 基线以下到第 2 颈椎椎间盘之 间的部分 1.头部第 1水平断面,扁桃体,头部第 1 水平层面 CT,小脑延髓池,枕骨基底部后方可见延髓下端和其背侧的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穿剌时 需严格要求穿刺针处于正中位置,以免伤及两侧的小脑扁桃体。 枕内嵴:产生向前方呈辐射状致密线条伪影;,2.头部第 2 水平断面 ( 经Reid 基线),头部第 2水平层面 CT,颅后窝 二岩部中央相连后缘,斜坡后方为脑桥,脑桥前 方有呈向后低密度弧线, 此为桥池,向二旁外后方延伸变宽,即为桥小脑角池,二池环绕脑桥前、 侧缘。,头部第 2水平层面 CT,第脑室:两侧小脑半球前内侧与脑桥下部之间处的低密度影,前缘凸,后缘 凹,CT值为脑脊液密度,正中其后为小脑蚓部。小脑蚓小结造成后缘凹。 颅后窝的桥池、桥小脑角池及、对脑神经的池段。在CSF的 衬托下都能清楚显示颅后窝的脑组织,包 括小脑和脑干。,(二) 头中部的水平断面(其特点是均可见到脑室) 3.头部第 3水平断面 (经 Reid 基线上方 1 cm),蝶鞍垂体层面,头部第 3 水平层面 CT,鞍背:横行骨影或“V”形,其上二骨点为后床突;其后方为桥池,池内脑 桥前方有一呈致密圆点,为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可位于桥池中心,也可不 位于中央; 颞叶内有时可见侧脑室下角。,头部第 3 水平层面 CT,颅后窝: 第脑室呈卵圆形的低密度影位于脑桥与小脑之间,室 大而宽,界限清 楚,呈马蹄形;,头部第 3 水平层面 CT (4),后方中线可见纵行低密度带(小脑谷47%)其二旁有密度高结构,为小脑 扁桃体。 小脑谷之前见脑室,后见枕大池。,4.头部第 4水平断面 ( 经 Reid 基线上方 2 cm),头部第4 水平层面 CT,鞍上池(基底池):CT显示率90%,位居颅中窝之中央略偏前,蝶鞍上方。其形态因扫描角度不同而表现不一,可以呈四角、五角或六角形, 四角星形状:前角为前纵裂池,两侧角通外侧裂池,后角为脚间池; 五角星形状(头略前屈、层面低些):前角为前纵裂池,两外侧角为外侧裂池,两后角 为桥小脑角池; 六角星形状:前角前纵裂池,两前外侧角为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为环池;后角脚间池。,头部第4 水平层面 CT,鞍上池位于中线,对称。池内可见“V”视交叉,其前方二圆点为视神经,其后近正中有一圆点为漏斗或垂体蒂。 鞍上池前角二侧为颞叶,颞叶前界为侧裂池,其后方有脑干、小脑幕、小脑半球,中脑借环池与颞叶和小脑分开。环池与脚间池环绕着中脑。,头部第4 水平层面 CT,环池:由鞍上池后外侧角向后绕过中脑,在后方脑干背侧连成一凹向前的槽形低密度影(四叠体池)与中脑前方的鞍上池后缘(大脑脚池、脚间池)形成一完整的低密度环,其后部内可见一对小突起致密影(上丘),上丘间的凹窝属于四叠体池下部(上丘池),此池前方为中脑水管。,5.头部第 5 水平断面(经 Reid 基线上方 3 cm),头部第5 水平层面 CT (1),影像正常结构表现 前部:纵裂池分隔额叶 侧脑室:前角下部,呈蛾眉状低密度影分居中线二侧,其外侧缘内凹邻接尾状核头。,头部第5 水平层面 CT (2),中部:后方为脑室(中间块,分成前、后二透亮腔),为纵行低密度条带 影(宽38mm),其二侧为丘脑,后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 四叠体池(90%):呈凹面向前的新月形或马鞍形低密度影,二端接环池、脚间池,其外后方有时见侧脑室后角。,6.头部第 6 水平断面(经 Reid 基线上方 4 cm ),头部第 6 水平层面 CT (1),影像结构正常表现 此层面基底节开始出现。尾状核头部呈卵圆形略高密度,位于额叶后部两 侧侧脑室前角下部的外侧。豆状核呈楔形略高密度。 侧脑室前角呈弯角状对称分居透明隔和穹窿旁,其后外缘内与尾状核头相邻。,头部第 6 水平层面 CT (2), 脑室前尖后宽,二侧丘脑在前正中线处已邻接。 内囊显示对称于中线的“X”形低密度带或呈“人”字形。基底节的尾状核、豆状 核,丘脑内含铁、钙较多,血液丰富,因而密度高于内囊。,头部第 6 水平层面 CT (3),上池(大脑大静脉池)由一前一后二个三角形低密度区组成: 脑室后 部+脑室上池(中间帆腔); 大脑大静脉池. 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分别在 池中线前、后部,头部第 6 水平层面 CT (4),其两侧见到丘脑后池(环池翼部)低密度影通向侧脑室三角区,但二者并不 直接通连。 三角区常见二侧对称的脉络丛钙化斑。,7.头部第 7 水平断面(经 Reid 基线上方 5 cm ),头部第 7 水平层面 CT (1),影像结构正常表现 (1)大脑纵裂池、大脑镰;,头部第 7 水平层面 CT (2),(2)此层面是惟一同时出现脑质的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4个叶的层面,边缘有脑沟和脑回。4叶由中央沟、顶枕沟和侧裂分隔:中央沟位于大脑半球凸面中点、两侧脑室体前端连线水平;侧裂位于凸面中点,向后内延伸至侧脑室三角区平面;顶枕沟始于中线后1/3处,划分顶枕叶。,头部第 7 水平层面 CT (3),(3)此层面显示中线两旁呈低密虔的镰刀状的侧脑室体部(凹缘向外),中间隔以透明隔,体部向后延伸为侧脑室三角区,再向后为侧脑室伸入枕叶的后角。后角可不对称,侧脑室内有脉络丛钙化和增强时的明显强化。二侧脑室间为胼胝体膝部(前),压部(后)、体部(中)。,8.第 8 水平断面 ( 经Reid 基线上方 6 cm),头部第 8 水平层面 CT (1),影像结构正常表现 1.此层面可见额叶、顶叶和枕叶。大脑镰、纵裂池纵贯二大脑半球间; 2.脑皮质沟、回明显,沟宽5mm;,头部第 8 水平层面 CT (2),3.脑实质为表面略高密度的灰质和半卵圆中心的略低密度的白质,即皮质 下髓质,密度略低于皮质;,头部第 8 水平层面 CT (3),4.两侧脑室体位于中线两侧,呈低密度,中间隔以胼胝体和扣带回。两侧 脑室呈“ )(”形。 5.此层面一般无基底节成份显示。,基底池: 视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合称,位于蝶鞍 上方,是脑底的中心位置,向前可连终板池和胼 胝体周池,前外连外侧窝池,后外连小脑脑桥角 池,后连桥池,影像学上称此综合脑池为鞍上池, 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低密度影。 基底池与顶盖背侧的四叠体池之间,借环池相交通。 四叠体池环池大脑脚池脚间池围成一圈, 沟画出中脑的轮廓。,终池 terminal cistern 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 脊髓圆锥以下至第二骶水 平间隙较宽大,称为终池。 临床上常在L3-L4或L4- L5间进行穿剌,以抽取脑 脊液或注入药物(腰麻) 而不伤及脊髓。,终池,三、脑室系统,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第五脑室 Fifth ventricle 第六脑室(又称 Verga 腔) Sixth ventricle,1. 脑室系统,侧脑室的体积 平均为7cm 3 ,两侧体积等大者占37,左侧较大者占48,右侧较大者占15。 据国人统计资料表明,左右侧脑室前角的外上角间距为4.0cm,两侧下角间距为9.0cm,侧脑室宽7.5cm,中央部宽3.5cm,前角长3.5cm,中央部长4.5cm。 侧脑室各部与脑表面的距离有一室的临床意义,侧脑室 侧脑室内脉络丛在室间孔处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向后经中央部进入下角,后角内没有脉络丛。 通过脑室造影,根据脑室形态和位置的变化,可以判断颅内疾患及其定位。,如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的占位性病变可分别引起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及下角变形和移位;如侧脑室内有肿块阴影,则表明脑室内有肿瘤或脑室附近肿物向脑室内侵犯。,第三脑室 成年人前后径平均为21.660.08(19.5025.00)mm,宽为3.830.22 (1.207.00)mm;上下径为5.790.63(12.30 20.50) mm;室间孔的前后径左为3.83(0.809.60) mm、右为3.47(0.607.60) mm,上下径左为4.21(0.50 7.0)mm、右为4.13(0.60 7.40)mm。 冠状断层和横断层较易显示,但在正中矢状断面上最易察及四壁,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一个腔隙,形如帐篷。 底为菱形窝,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小脑上脚及上髓帆组成,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 第四脑室上接中脑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脉络组织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第四脑室 正中孔或Magendi孔不成对,位于菱形窝下角尖部的正上方; 外侧孔或Luschka孔,成对,开口于第四脑室的外侧尖端。外侧孔为半月型者占45,圆形或卵圆形者占52,闭锁者仅占3。 第四脑室脉络丛经正中孔向外突出05.0mm者占16,突出6.010.0mm者占40,突出11.015.0mm者占18,突出16.020.0mm者占14。,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脉络丛的一部分经外侧孔突入脑桥小脑角池,邻近绒球。 第、对脑神经位于外侧孔脉络丛的上前方,而第、对脑神经则位于其下方。 气脑造影测定国人第四脑室的高为17.0(1123)mm,宽为19.0(1223)mm,第四脑室至斜坡的距离为34.0(3035)mm。,第四脑室 经第四脑室的正中矢状断面呈尖向后的三角形,可观察到其顶和底 冠状断层可显示呈菱形。横断层中将第四脑室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多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CT图像上表现为凹面朝向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呈菱形或三角形。 。,中脑水管(mesencephalic aqueduct) 又称大脑水管 纵贯中脑的细长管道 向上、下分别与第三、四脑室相续。 横断面上易于显示,呈圆形,但在正中矢 状断面上易察其全貌。 长15.0(1718)mm,宽2.0(12)mm。 宽度变化最大,中部最宽,上下端稍窄 横断面积约4.015.0mm2。,第五脑室 即透明隔腔。 第六脑室 又称 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 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四、脑脊液产生及循环,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 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来源: 主要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 成人130140ml,压力 是70180毫米水柱,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 葡萄糖、微量蛋白;细胞很少,每 毫升细胞数不超过15个,主要为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其稳定的理化性质与细胞外液接近。 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支持、缓 冲、保护、物质转运(运输代谢产物) 、营养、提供理化环境和调节维持 正常颅内压等作用。 脑室、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脑脊液,脑室、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将脑和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神经组织与脑脊液分隔开。但在CNS的脑室周围器神经元可借突起与CSF接触,称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内蒙古煤化工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胺基化工艺作业-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货物运输协议书
- 全国卷二新高考数学试卷
- 宁波高考三模数学试卷
- 南侨中学分班考数学试卷
- 攀枝花初二统考数学试卷
- 2025年建筑工程类建筑三类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3证)-项目负责人(B证)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名校测试卷答案数学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大学语文-政治经济学(财)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车务段培训课件
- 新一年VR虚拟现实体验馆商业计划书与运营方案41
- 2025-2030中国体外诊断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古代水利工程奇迹:都江堰教学课件》课件
- 上海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二模英语试题试卷与答案含答案
- 2023+ES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
- 子宫内膜类器官构建与临床转化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课件
- 邢台2025年河北邢台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肿瘤患者VTE预防治疗
- 南京科远KD200变频器使用手册
-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