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 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 语语 文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其 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就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代 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 模拟。人类的文学艺术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思维等相关的 复杂的精神活动,在电脑尚难以具备人脑功能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是无法真正意 义上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性艺术作品,但其在艺术表现力、作品想象力等方 面已向传统的文艺创作形式发出挑战。 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 音乐领域, 由于电脑可有效存储各类声音, 这就使电脑可对音乐音色进行无限制的组合,而音律也可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 从而使得音乐作品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即音色丰富、节奏多样、 序列交叠、微分音细化、声像灵活以及装饰音出彩等。又如,绘画领域,由于电 脑可对三原色进行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进而可合成 256 的三次方种,即 16177216 种颜色,而这就为画家提供了更大的颜色选择空间,从而实现了绘画 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拓展了想象空间。 虽然电脑隶属于机器范畴, 其本身并不具备想象能力, 但由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有机组合了艺术媒介和文艺质素, 极大地摆脱了人类 理性认知的束缚。通过阅读大量的电脑诗作发现,它们的比喻方式和词语组合形 式无不表现出极大的想象力,其创作能力甚至可比肩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本质 上来说,电脑所创作的诗句是具有表征性的文字符号随机拼接的结果,而这种基 于自由组合形成的想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为创作的诗歌意境。可以说, 人工智能在创作格局以及创作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已向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发出 了巨大挑战。 艺术的根本特性就是创作,而电脑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创造能力,其创作能力的 根源仍是编写程序的人类。例如,Aaron 艺术创作软件,被认定为当前世界最具 创造力的软件,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所展示的也只是画家科恩的绘画方式。人类艺 术创作的生命就在于个性化,而计算机艺术创作软件并不具备个性,只要它应用 的程序相同,它所呈现的作品风格也是相同的。但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都 呈现艺术家的情感内涵,且人类的情感也是随时在变动的,而人工智能自身并不 能产生情感或情绪, 更不会出现感情变动, 因而它所创作的作品只是技术的产物。 目前的人工智能创作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发展, 其创作核心是“数据”和 “算法”,只是对某种艺术进行风格化和技术化处理,还未涉及艺术本质中的情 感、想象、感受等重要范畴,更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简言之,人工智能创作还不具备审美的主体感受力。 因此,从发展前景看,人工智能尚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人脑,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还 只是梦想。 (摘编自李云开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其在某些领域已超过人类水 平。 B. 若音乐作品能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音律便可打破传统的音阶 形式。 C. 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想象力,其创造力已超过历史上的著名诗 人。 D. 人工智能无法进入艺术本质的情感范畴,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社会文化 功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应用为前提,论证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不 可行性。 B. 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中的优势,也谈了其在创作中的不足,论证 结构清晰。 C. 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人工智能不具备文艺创作中审美的主体感 受能力。 D. 文章先论述人工智能的正面影响,后论述其局限性,按照先立后破的方式进 行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使艺术家获得更为丰富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艺术创作的表 现力。 B. 电脑可对三原色进行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这就极大地拓宽了进行颜色选择 的空间。 C. 人工智能用自由组合诗句的方式创作诗歌,创作中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大于 人类的。 D. 电脑创作出的只能是技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无法表现艺术作品所应具有的人 性之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把 手 张承志 那一年在玉树的巴塘马场, 我骑着一匹大走马, 在暮色苍茫之际赶路。 骑马驰骋, 是那时的最爱。那是一匹“嘎石德乐”,身躯高大。我跨在鞍上,两脚直直地踩 紧铁镫,姿态舒服。 玉树的巴塘是一道川,宽阔的草滩被两侧的雪山夹着,草高风冷。 十九岁的我没有想到,在暮色四合的巴塘草滩上,我一骑一人误入了沼泽。草疙 瘩地貌是乌珠穆沁没有的,在一堆草疙瘩中央,嘎石德乐在下陷,下陷 蹬着脚镫的靴子下面,就是黑油油翻起的泥巴。 陷入沼泽,不是别人而是我,正在一丝丝地下陷。丑恶的污泥正挣破草皮,凶险 地翻动着从马的膝盖一分分露出头来,我攥着缰绳的手硬了。恐怖像一个魔鬼抱 住了我。我想喊叫,但知道没谁会听。我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我好像从嗓子 眼里呜呜哭了一声, 又不觉止住。 只有胯下的狂傲的河曲走马, 它呼呼喘着粗气, 挣一下,腿拔出来,又停一下,再陷下一点。 我只有竭尽全力,勒住缰绳,嗄石徳乐也借我的拉扯愤怒地高昂马头,一次次奋 力跃起。 它猛地挣扎一跳,两条前腿一霎跃出了泥巴露出来,但落下时又噗咚一声踏回原 地,陷得比刚才更深!时光一刻刻地流逝,我不知是已经绝望还是一念侥幸,脑 子已经不会思索,我唯有死命地抓紧缰绳,扯高马头,好像我只有通过缰绳,为 身下的马助一臂之力。 又是一阵噗噗的雨点落下,天色更加阴沉,四野已昏黑难辨。 又陷下去一层,我的靴子连同马镫,咕的一声没入了泥浆!马绝望了,它罕见地 嘶了一声,在淹到腹部的泥里猛地转了一个身。 我们的眼前,对准了一个草疙瘩。我突然,不,是马突然意识到这个草疙瘩应该 是干燥的。不知是什么使我重重地一扯马缰,仿佛在腔子里喊了声什么。就在那 一刹,马踢起前腿,猛地一跃,两条前腿同时落在了那草疙瘩上。攀住了!那一 瞬仿佛立刻就要再滑回泥里,但那个草疙瘩是神异的,它不仅没垮塌而且意外的 结实。就在马的两腿扒住草丛尚未滑落的一刻,我死命一抖缰绳一磕马腹 胯下的河曲走马, 我生命的私人密友, 前腿抓住草丛, 身躯弓着, 又是一跃! 我们跳出了沼泽,站在了硬硬的草地上。 留意踏着一个个的草疙瘩,我学会了辨别干燥草原和湿地,也学会了寻找生存的 路径。当借助一个个隆起草滩的疙瘩草丛,登上了那道石砬子的山梁以后,我不 禁回头,想寻找刚才救了我们人马两命的,那个草丛。但一望迷蒙,什么也看不 见了。 回到巴塘马场的帐篷, 接过一碗冒着热气的茶。 我看见自己刚才拉着缰绳的左手, 三条指缝都鲜血淋漓。滚烫的奶茶,一口口熨烙般流过肠胃。不知为什么,我没 有对帐篷里的人讲起刚才的险境。按我的毛病本该吹嘘一番的。但那一夜若有所 思,我没有开口。不知是因为那恐怖太丑恶,还是因为那草疙瘩太坚实,包括离 开玉树以后,我一直不愿提起它。 后来偶然一次,我和一个当地人聊起了这件事。他笑着说,这是每一个吐蕃男人 都经历过的事。不仅在巴塘,哪怕你跑到松潘,一直跑到阿里,尤其在若尔盖大 草地,绿油油的草地下面,到处都有暗藏的泥潭。 若是跳不出来呢,人就会陷进去死掉么?我问。 被沼泽吃掉的可怜人有哟,要是他抓不住伸给他的手。 豹皮帽下,安多汉子睁着清澈的眼睛,直视着我。 “仲给他的手”我忘了后来我们谈了什么,也没有多琢磨他的话。 更偶然的一次,在伊犁的夏台山谷,我与一个哈萨克老人同路。看见山麓棋布着 葱绿的草疙瘩,我寻到了话题。 我比划着:有一天在藏族地方我的马一我没词儿了,急得策马跑到 一个草丛旁边,一边指着一边夸张地“噗”的一比划,形容自己连人带马陷了进 去,又忽然一跳蹦了出来,“呜”地跳到了平地上。 那老人哈哈大笑。他威严地白髯一飘,手向上空一挥:Urwat! 我听不懂“乌尔瓦特”是什么。见我茫然,老人指着天空,扯开嗓门重复:乌尔 瓦特! 究竟什么是乌尔瓦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老人迫不及待下马,牵着我的手,大 步走到毡房门前,一把拉开了木门。然后对我指着拉着的门把手,喊道:Urwat! 我一下子懂了:这个词的意思,是“把手”。 实话说,我是最近才忆起早在人生肇始之初的那件体验的。思索安多汉子的 “手”和哈萨克老人的“乌尔瓦特”,也是不久前的事。其实安多汉子和老人的 见解一模一样,“伸给他的手”,就是从天而降的乌尔瓦特。这两大游牧民族, 他们清澈的眼神,深邃的信念,像两部巨大的辞书,伴随我的左右。 就像那天巴塘的独骑,今天我依然胯下骏马,继续着一世一度的长旅。但我已经 不会松开这是最简单的、也是终极的依靠。它是知识在终点之上、也是人在 限界上的抓揽。我常常禁不住失声赞叹:嘿,多么简洁的比喻啊,把它叫作“把 手”! 那一天就是它向我伸了过来。今天我确实抓住了它,结实的把手。 (摘自新华文摘2018 年第 19 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骑马驰骋,是那时的最爱”,后半部分写“今天我依然胯下骏 马,继续着一世一度的长旅”,这说明独自骑行是“我”一生的热爱。 B. “我”走出沼泽地后,回看草丛,“但一望迷蒙,什么也看不见了”,一方 面照应了前文中“暮色苍茫”的时间交代,一方面渲染了恐怖的神秘气氛。 C. 本文写“我一直不愿提起”在巴塘草滩的险境这件事,表露出“我”对这次 经历的刻意回避,并引发下文关于此次体验的谈论、思考及深刻体悟。 D. 面对“我”的百思不解,哈萨克老人“迫不及待下马”“牵着我的手”到毡 房前作解释,这种急切的表现背后,传达出哈萨克老人解决“我”困惑的热情。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把手”含意。 6. 本文在记叙陷入沼泽的经历时,加入了大量的心理独白。这些独白在文中起 什么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 料。 所谓知识付费中的“知识”, 与传统媒体中的“知识”有所不同。 这里的“知 识”,其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 余, 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其形态包括线上 教育、数字出版及咨询业等多种形态。知识付费可以看作“信息付费”,即在信 息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消费差,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和变现。 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知识生产者来 说, 知识付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激励优质内容 的生产;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却相对稀缺。知识付费能够使用户高效地筛选知识,获得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摘编自王国英知识付费对内容为王的反思与重构,新闻论坛2018 年 2 月) 材料二: “知识付费”热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倒影。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接入互联网的同时,也接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互联网技术 所带来的“知识经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知识”成为支撑经济和 经济增长的首要生产力要素,相应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被大大削弱。在今天的 社会中,个人要想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就,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迫使 个人不得不获取更多的“知识”。 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出发,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 费。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网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社会议题如走马 灯般快速变化,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不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讯息,又很容 易与同龄人失去共同话题。 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迫追赶的焦虑感, 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人们追赶时代步伐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即不停地学习以提升自己。 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调查机构的 研究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 0.93 亿人,同比增长 93.8%, 预计 2018 年将达到 2.9 亿人。 (摘编自张程内容付费:知识经济的倒影,记者观察2018 年 3 月) 材料三: 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洗牌 后,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或许只能留下一两个平台,其他知识输出方只能在这些 平台上生存。 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 求,保证客户找到有用的产品,而知识分享者找到能够“听得懂的人”。同时, 平台要想做出声誉,就必须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而知识产出者要想生存,必然 会朝两个方向分化: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更垂直、更深度的道路,在某 一领域深耕细作,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用”是他们的生存依靠;另一个是部 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泛娱乐化的道路,他们提供的东西主要用于陶冶情操,扩大 见识,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总之,所有的知识生产 者都必须提供更专业、更聚焦、更精准的产品。 (摘编自易鹏知识付费还得“洗牌”,环球时报2017 年 11 月 21 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互联网传播,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积累和认知盈余的一种商业现象。 B.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削弱了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 “知识”成为首要生产力要素。 C. 从数据显示来看,2018 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是 2016 年的三倍之多,由此 可见,知识付费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D. 未来知识付费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 客户需求,并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又能给知识付 费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稀缺信息。 B. 知识付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 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 C. 知识付费能够减缓因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所带给人的焦虑感,这说明好的内 容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付费的。 D. 知识产出者需要朝着更垂直、更深度和泛娱乐化两个方向分化,才能在未来 知识付费产业中找到生存之道。 9. 以上三则材料,各自报道知识付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 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 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 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 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 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 川令,发强擿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 属吏皆连坐下狱, 恕独恤其妻子, 如己骨肉, 又面数转运史深文峻诋。 笃好史学, 自太史公所记, 下至周显德末, 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 无所不览, 上下数千载间, 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 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 详。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 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 恕不少屈。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 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恕奋厉不顾,直指其事,得 失无所隐。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以就养,许即官修书。光 判西京御史台,恕请诣光,留数月而归。道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苦学如故, 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官至秘书丞,卒,年四十七。死后七年,通鉴成, 追录其劳,官其子羲仲为郊社斋郎。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 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B.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 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C.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 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D.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 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科,又称大科、特科,科举中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 殊人才。 B. 未冠,尚未加冠,冠礼是古代男性成年礼,一般二十岁举行,但在民间也可 以提前。 C. 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则是对史书字句的注 解。 D. 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 正纲纪。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恕天资聪颖,才学出类拔萃。他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唐书这样的典籍, 一月读毕;应考时他的对答令主考惊异,廷试时他再次拔得第一,被赐进士。 B. 刘恕深明史法,修书最受倚重。司马光对他推崇备至,召他参与编写资洽 通鉴;遇到纷错难治的史实,就委托他进行考证;他尤其熟悉魏、晋及以后的 历史。 C. 刘恕正直刚毅,不为权势所屈。他在钜鹿、和川任职时,就大胆揭发奸佞之 人;王安石变法中想要任用他,他辞而不就,还曾当面指责王安石的过失。 D. 刘恕博览史书,病重苦学不辍。他不但研读史记,还对其他的私记杂说 都了如指掌;出行途中即使患上重病,依然苦学如常,直到病情危急才肯作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 (2)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峻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兵乱,诗人参加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盛大宴会,有 感而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三个“满“字,再现夜宴场面的盛大华丽。 B. “海上神仙窟”竟然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以夸张之笔写出夜宴的豪奢。 C. 诗中写愁的方式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同,都是在以乐衬哀,表现力强。 D. 这首诗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闻,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 15. 请围绕“愁”,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_”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 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_”, 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 (2)李商隐锦瑟中表明作者到老都珍重这份感情,但当时已然是凄迷难辨的 句子是“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总写词人出猎的豪情狂态的一句是 “_”;面对边关战事,形象描绘自己报效国家依然勇武有力的 一句是“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 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 仅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像天龙八部 中的萧峰之死,包含多么丰富深刻、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 心!射雕英雄传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并赞美了郭 靖、 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 正气! 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也是其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 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 对,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 杂心情就是证明。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金 庸小说则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对众多武 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岀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 作者自身的,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又启 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 在精神,(),做到互为启发,。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有神奇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B. 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C. 不仅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 D. 不仅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睚眦必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徐州线条eps施工方案(3篇)
- 西藏诗词朗诵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清水泥施工方案(3篇)
- 红色文创活动方案策划(3篇)
- 综合型建筑施工方案(3篇)
- 施工方案验算怎么解决(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题及答案
- 2025年1-6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心肺复苏测试题目及答案
- 企业法务合同审查标准化流程及要点清单
- 合同未签订提前供货函模板
- 小学必背古诗词182首(带目录及释义)人教(部编版)
- 2024年东南亚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学校食堂食材采购询价方案范文(35篇)
- 2023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保险公司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报告
- 《化妆品技术》课件-化妆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48
- 住宅公共部分装修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 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