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pptx_第1页
氧化石墨烯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pptx_第2页
氧化石墨烯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pptx_第3页
氧化石墨烯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pptx_第4页
氧化石墨烯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氧化石墨烯超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答辩人:滕冲 学号:1206020126 专业:应用物理学 指导老师:范晓彦,青岛科技大学,目录,contents,01,简单介绍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及其分离膜的结构,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石墨烯的三维结构图,石墨烯的二维结构图,二维石墨烯片层演变成C60、碳纳米管和石墨,理想石墨烯被认为是单层二维无限大的平面结构,看成是被剥离的一个原子厚度石墨分子层。其中每个碳原子的杂化方式都是sp2,并且都把p轨道上的一个剩余电子拿出来共同结合成一个大键。在实际中,石墨烯的表层有很多十分微小的起伏和褶皱,是一种“准平面”结构。,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图:,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一种衍生物,如图所示,它的结构与石墨烯大体一致,其与石墨烯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表面连接有很多含氧官能团。正是因为这些含氧官能团的存在,使得氧化石墨烯具备了一些新的特性,如亲水性、分散性和兼容性等。,氧化石墨烯分离膜中无规则的褶皱构造形成的半圆柱通道,01,氧化石墨烯薄片层与层之间的缝隙,02,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结构特征,氧化石墨烯超滤分离膜是由许多的单层原子厚度的GO薄片紧紧地平行堆叠而形成的层状构造分离膜,GO分离膜的厚度可由GO分散液体积来控制。GO分离膜的过滤通道是由两部分构成的:,02,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制备的具体实验过程,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一,石墨的预氧化,a、称量2g K2S2O8和2g P2O5,加入到9.6 mL浓硫酸中搅拌混合,再将1.2 g石墨粉(325目)加入到上述2 g K2S2O8、2g P2O5,和9.6 mL浓硫酸混合物中,在80摄氏度下搅拌混合,保持4.5小时。 b、初产物自然冷却到室温,加200 mL水,泡一晚上。用0.45微米滤膜,将水滤掉。再用水过滤2遍。产物在干燥箱中干燥,60度左右。,预氧化的石墨再氧化,a、初产物中加入48 mL浓硫酸,搅拌,浸在冰水浴中的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再缓慢加入6g KMnO4(如果是15g KMnO4须时间约30分钟,此步重要,务必缓慢加入KMnO4),水浴35摄氏度下搅拌保持2-3小时,产物为黄绿色,再加入100 mL水搅拌(缓慢加水),温度保持在80摄氏度以下(或冰水浴50摄氏度以下)(此步重要,须插温度计,倒水过程注意控制温度),红棕色(血块颜色),此过程搅拌2小时,之后加入280 mL水,保持5分钟,之后,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8 mL 30% H2O2,(第一次中,使用移液器每次0.1 mL,颜色瞬时变为橙汁颜色)保持15分钟。 b、把溶液进行酸洗(加入400 mL 10 wt%盐酸3000转离心,1次),再水洗(加入水8000转离心4-5次,每次5分钟),最后PH值到达4-5。 c、干燥。,45 mL浓硫酸和5 mL浓磷酸混合于烧杯中,在室温下并磁力搅拌下向烧杯中缓慢加入2.25 g高锰酸钾和0.375 g石墨粉。,01,混合均匀之后50摄氏度水浴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02,将产物缓慢地倒入加有冰块的烧杯中,再向其加入适量分数为30 %的过氧化氢0.5 mL,直到溶液变为亮黄色。,03,向反应烧杯中加入20 mL质量分数为12 %的盐酸,然后冷却至室温。,04,把产物离心十次以上,然后水洗,直到其PH值为6。,05,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二,真空抽滤系统,抽滤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制备,真空抽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室技术,其装置如右图所示。该系统的组成装置主要有滤杯、滤瓶、多孔陶瓷片、滤膜、金属夹和真空泵,其主要的用途就是液相分离。,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制备过程,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将0.2 gGO粉末,加入到1000 mL去离子水中,室温下超声处理2 h,即得到均匀稳定的GO分散液,再将其pH调节至7.0左右。 用移液器分别取不同梯次体积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到已经装有PC膜的滤杯里,然后启动真空泵,当滤杯中的液体被抽干后,即能得到厚度不等均匀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03,不同厚度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分离性能,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对伊文思蓝溶液的分离性能,我们所配置的GO分散液的质量分数是0.02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GO分离膜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了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35 mL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抽滤成膜。然后,用这些不同厚度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对浓度为10 mg/L的伊文思蓝溶液进行膜的分离性能的测试,我们采取固定体积的伊文思蓝溶液,其体积为20 mL。,伊文思蓝原溶液和滤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伊文思蓝溶液吸光度-浓度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浓度分别为2 mg/L、3 mg/L、4 mg/L、5 mg/L、6 mg/L、8 mg/L、10 mg/L的伊文思蓝标准溶液,然后Lambda 35 型分光光度计对上述伊文思蓝标准溶液进行扫描,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伊文思蓝对光的吸收,做浓度-吸光度标准工作曲线并拟合,得浓度-吸光度方程。,伊文思蓝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标准拟合曲线,计算出该曲线的方程式:y=0.06878x+0.02282,该拟合曲线作用为:伊文思蓝溶液经过不同厚度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过滤之后,会产生不同浓度的滤液,该滤液的浓度无法直接测量,需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出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然后,与伊文思蓝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标准拟合曲线对比得出其浓度大小。从而,下一步能够计算出该厚度的GO分离膜的截留率大小。,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对伊文思蓝分离性能随其膜厚度的变化,随着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厚度增大,其对伊文思蓝溶液的水通量不断减小,但是其对伊文思蓝溶液的截留率不断增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红黑两条曲线的交点,即横坐标约为13 mL,其表示用于抽滤成膜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体积为13 mL(质量分数为0.02 %)。在此处的膜厚度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同时兼备较好的截留率(58 %)和水通量(58 Lh-1m-2bar-1)。,氧化石墨烯分离膜对罗丹明溶液的分离性能,配置的罗丹明溶液浓度为50 mg/L,每次用于进行测试的溶液体积为20 mL,而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质量分数依旧是0.02 %。分别取体积为5 mL、10 mL、15 mL、20 mL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抽滤成膜,然后分别进行测试。,罗丹明原溶液和滤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罗丹明溶液吸光度-浓度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准确配制浓度分别为1.5 mg/L、2 mg/L、2.5 mg/L、3 mg/L、3.5 mg/L、4 mg/L的罗丹明标准溶液,然后Lambda 35 型分光光度计对上述罗丹明标准溶液进行扫描,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罗丹明对光的吸收,做浓度-吸光度标准工作曲线并拟合,得浓度-吸光度方程。,罗丹明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标准拟合曲线,计算出该曲线的方程式:y=0.20154x-0.02744,罗丹明溶液经过不同厚度的氧化石墨烯分离膜过滤之后,会产生不同浓度的滤液,该滤液的浓度无法直接测量,需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出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然后,与伊文思蓝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标准拟合曲线对比得出其浓度大小。从而,下一步可以计算出该厚度的GO分离膜的截留率大小。,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对罗丹明分离性能随其厚度的变化,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厚度增大,其对罗丹明溶液的截留率增大,对罗丹明溶液的水通量减小;反之,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厚度减小,其对罗丹明溶液的截留率减小,对罗丹明溶液的水通量增大。由此图可以看出,用质量分数为0.02 %,体积为5 mL的GO分散液抽滤成的GO分离膜对浓度为50 mg/L的罗丹明溶液的分离性能较好,此时,膜的截留率为80%,水通量也达到了约72.5 Lh-1m-2bar-1,GO 的形貌分析: 为了获得GO的形貌特征,我们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GO进行表征。右图为GO的透射电镜图,四张图片的放大倍数不同。 从右图可以看出,氧化石墨在乙醇溶液中超声后已经很好地剥离,形成接近单层的氧化石墨烯,呈无序分布状态,表面有褶皱。,氧化石墨烯的表征分析,氧化石墨烯的表征分析,GO的物相分析: 右图为优选条件下制备的GO的X射线衍射图谱(XRD)。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横坐标为10和42两处的峰为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表征分析,GO的光谱分析: 为了测定出GO表面有哪些含氧官能团,我们对制备的GO测定了它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右图为GO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左表为GO的FT-IR吸收峰对照表,对照此表和GO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可以知道GO表面有哪些含氧官能团。,04,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石墨烯作为一种“准二维”的平面结构,从其2004年被发现到2011年获得诺贝尔奖,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创造了最短获奖记录,这充分说明了研究者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GO是石墨烯的一种重要衍生物,也是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原料,所以对GO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 GO超滤分离膜是氧化石墨烯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具有分离性能好,制备过程简单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