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试验与研究 广东建材2 0 1 5 年第1 期 影响桩承式路堤临界填土高度因素的分析 曾国强史宏彦 (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摘 要】临界填土高度是桩承式路堤设计计算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 因素,本论文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填土内摩擦角、桩的弹性模量、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加筋体抗 拉刚度、桩间距五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填土内摩擦角、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桩间距影响 临界填土高度,其余没有影响。基于前人研究,笔者还提出了能指导工程实践的临界填土高度计算公 式。 【关键词】桩承式路堤;等沉降面:临界填土高度 1 引言 桩承式路堤 1 1 是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一种新型不 良地基处理技术,其由桩下硬土层、刚性桩( 一般穿过软 土层而作用于持力层上) 、桩间软土、作用于桩帽上的位 于路堤底部的土工布( 格栅) 、路堤填土材料构成。这是 一种由桩一加筋体一桩间软土协同工作,荷载主要由刚 性桩承担,但桩间土仍然发挥一定承载作用的路基处 理技术。由于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桩、网、土三者 的潜力,具有沉降变形小、工后沉降容易控制、稳定性 高、工期短、施工方便、施工组织设计容易组织等特点, 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结 论。一般认为,路堤填筑完成后,由于刚性桩的模量远远 大于桩间软土,故在同样的路堤荷载作用下,桩帽平面 位置处桩间软土沉降量要大于桩帽,从而使桩间软土上 部填土相对于桩顶填土产生一个向下滑动趋势,在填土 中产生剪切作用使土中应力重新分布,导致桩顶承担荷 载增加,桩间软土承担荷载减少。这种由于填土中的差 异沉降引起的荷载转移现象属于太沙基 2 提出的土拱 效应。S p a n g l e r ,M G H a n d y ( 1 9 7 3 ) 3 1 在论文中提到: M a r s t o n 最早发现在土拱效应作用下,随着填土高度的 不断增加,这种差异沉降也在逐渐变小,当高度增加到 某一值时,差异沉降消失,剪应力也会在填土中这个水 平位置消失,这一平面被其称之为等沉降面。后来,英国 规范B s8 0 0 6 ( 1 9 9 5 ) 提出了临界填土高度H c r 的概念: 临界填土高度即为桩间软土上表面到等沉降面的高度。 在桩承式路堤的实际应用中,若填土高度低于临晃 填土高度H c r ,土拱效应难以发挥,桩与桩间软土的差 异沉降会反射到路面,出现蘑菇状高低起伏的现象,因 一6 2 一 此路堤临界填土高度H c r 也是桩承式路堤设计计算中 的一个重要指标。 2 现有关临界填土高度研究 国内外学者有关临界填土高度H c r 的结论尚未统 一,主要观点 4 1 如下: T e r z a g h i ( 1 9 3 6 ) 通过卸门试验,假设等沉降面位 于2 5 倍屈服条带净间距高度位置处。c a r l s s o n ( 1 9 8 7 ) 提出在二维平面中,认为填土中土拱形状为三角形,其 顶角为3 0 。根据上述假设,其认为在任意超载下等沉 降面位于1 8 7 倍相邻桩帽净间距高度位置处。 H e w l e t t R a n d o l p h ( 1 9 8 8 ) 5 3 根据模型试验结 论提出了半球形拱,认为等沉降面位于1 4 倍相邻桩帽 净间距高度位置处。 B S8 0 0 6 ( 1 9 9 5 ) 是在M a r s t o n 的平面应变拱改进到 3 维空间所形成的球形拱基础上,假设等沉降面位于 1 4 倍相邻桩帽净间距高度位置处,即认为临晁填土高 度为对角桩帽净间距。 R u s s e l le ta 1 ( 2 0 0 3 ) 6 1 建议在分析临界填土高 度时,假设填土中产生屈服的填土由加筋体承担,剩余 的未发生屈服的填土荷载由土拱效应直接传递给桩,并 提出在最大极限状态下,临界填土高度就是填土高度。 K e m p f e r te ta 1 ( 2 0 0 4 ) 根据模型试验与数值模 拟结果,提出等沉降面位于1 4 倍相邻桩间距高度位置 处。 P J N a u g h t o n ( 2 0 0 7 ) 假设由于土拱效应,在填土 中其竖向剪切面形状为对数螺旋曲线,其等沉降面位于 高度位置处,其中巾表示填土内摩擦角。 3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万方数据 广东建材2 0 1 5 年第1 期工程试验与研究 P L A X I S 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岩土工程问题中变形和 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计算程序,故本论文采用P L A X I S 8 5 版本进行数值模拟。 3 1 模型建立 桩承式路堤填土中土拱效应实际为三维问题,但在 合适的桩间距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平面应变问题是合理 可行的。由于桩承式路堤一般采取对称布桩形式,桩间 距中心位置与桩中心位置处所在竖直面无剪应力,故可 采用单桩轴对称模型进行模拟。如图1 所示,基础计算 模型桩间距取2 m ,桩间软土厚度l O m ;桩帽厚度t = 0 3 m , 直径d = 1 m ,桩的杨氏模量E = 2 0 G P a ,泊松比u = 0 1 5 ,重 度Y = 2 5 k N m 3 ,并按线弹性模型分析;加筋体选用土工 格栅单元,加筋体刚度J = 1 2 0 k N m ,铺于桩帽上2 5 c m 处;填土,砂垫层及桩间软土选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摩尔 一库仑模型,其材料参数见表l 。加筋体与砂垫层接触面 所取折减系数R 。r 为0 6 ,刚性桩与软土接触面所取 折减系数R 。为O 4 。在桩顶刺入条件下,一般有限元 计算所使用的小应变条件己不再适用,在P L A X I S 计算 中使用了大变形 7 ( U p d a t e dm e s h ) 计算方法。 O O 如l l 艇幢帽中心蠢一I 图1 单桩数值模型 。棚I 距柱十心距囊,- 图2 填土沉降等值线图 表1 基础模型材料参数 3 2 计算模型方案选取 根据工程中典型的土质标准和路堤情况选取材料 参数值,表1 给出了基础模型中选取的材料参数的详细 情况。 为了研究桩承式路堤等沉降面的影响因素,本论文 探讨了以下五个主要因素:填土的内摩擦角巾( 1 0 。、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 ,桩的弹性模量E ( 1 G P a 、1 0 G P a 、2 0 G P a 、3 0 G P a 、4 0 G P a ) ,桩间软土侧限压缩 模量E s ( 1 M P a 、2 M P a 、3 仲a 、4 M P a 、5 M P a ) ,加筋体抗拉刚 度J ( 6 0 k N m 、1 2 0 k N m 、2 0 0 l ( N m 、5 0 0 k N m 、1 0 0 0 k N m ) , 桩间距S ( 1 4 m 、1 5 m 、1 6 m 、1 8 m 、2 0 m 、2 2 m ) 。 3 3 结果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允许路面产生一定的差异沉 降。故只要平面沉降差在一定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认 为其是等沉降面。本论文取1 5 的相对误差,如图2 所 示,G 为等沉降面。 3 3 1 填土内摩擦角由的影响 图3 可知,填土内摩擦角中在小于2 5 。时,路堤 临界填土高度随着内摩擦角中的增大而减小;当填土 内摩擦角由在大于2 5 。后,路堤临界填土高度随着内 摩擦角由的增大有一定增加,并且在3 5 。后不变。这 说明在填土中存在着一个合适的内摩擦角,当小于这个 内摩擦角时,随着巾的增大调节差异沉降的能力增加; 当大于这个内摩擦角时,随着巾的增大调节差异沉降 的能力反而减小。在实际工程中,填土内摩擦角巾一般 在2 0 。3 8 。之间,故对于实际工程,填土内摩擦角中 对其路堤填土高度设计有一定影响,必须给予考虑。 2 2 星2 1 斟2O 要1 9 蓦18 1 7 16 1 S 1 01 52 02 53 03 S4 0 填土内摩捧角 图3 填土内摩擦角由对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 3 3 2 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E 。的影响 图4 可知,随着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值的增大, 路堤临界填土高度也在减小,但其影响作用大小在不断 减弱,当桩问软土侧限压缩模量值在4 M P a 左右时,其对 路堤临界填土高度几乎没有影响。 】2345 啻j 限压缩横量E 、n 皿3 图4 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E s 对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 3 3 3 加筋体刚度J 的影响 一6 3 一 撕 I,越挺叫蓦曩叠 万方数据 工程试验与研究 广东建材2 0 1 5 年第1 期 图5 可知,加筋体刚度J 值在6 0 5 0 0 k N m 之间增 大时,路堤临界填土高度无任何变化,当增加到1 0 0 0 k N m 时,路堤临界填土高度值才略有减小。而在实际工 程中,加筋体刚度J 值一般在2 0 0 k N m 左右,故实际工 程中,加筋体刚度对路堤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不需要考 虑。 遗1 ,9J 跨弋、 崃 墨1 7J 1 t 1 2 02 0 05 0 01 0 0 0 加筋体刚鹿J ,l 【N ,m 图5 加筋体刚度I 对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 3 3 4 桩弹性模量E 的影响 图6 可知,桩弹性模量在小于1 0 G P a 时,随着加筋 体刚度J 值在6 0 5 0 0 k N m 之间增大时,路堤临界填土 高度无任何变化,当增加到1 0 0 0 k N m 时,路堤临界填土 高度值才略有减小。而在实际工程中,桩承式路堤所选 用刚性桩的桩弹性模量一般在2 0 4 0 G P a 之间,故实际 工程中,桩弹性模量对路堤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不需要 考虑。 1 6J 1 r 一一 11 0 Z 03 04 0 拄弹性模量,E ( 6 Pa 1 图6 桩弹性模量E 对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 3 3 5 桩间距S 的影响 桩帽一般取l m 1 m 的混凝土方块,由图7 可知,随 着桩间距的增大,路堤临界填土高度基本呈线性增加。 通过与图3 、图4 的对比可知,在影响路堤临界填土高 一6 4 141 51 61 82 0 2 2 桩间距s 加 图7 桩间距s 对临界填土高度的影响 度的三个因素中( 填土内摩擦角、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 量、桩间距S ) ,桩间距为主要影响因素。 3 3 6 与前人研究对比 太沙基通过卸门试验,认为土拱效应的形状为一条 从桩帽边缘发展而来的对数螺旋曲线。故对于桩承式路 堤,可以假设土拱形状也为一条对数螺旋曲线。实际工 程中,当桩采取方形布置,填土内摩擦角取值为2 5 。 3 8 。,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取值为l 5 M P a 时,通过 曲线拟合,如图8 所示,可以得到考虑了填土内摩擦角、 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净间距S n e t 因素的路堤临界 填土高度计算公式: H 。= 1 5 ( S a ) + 0 1 5 e x p t a n ( 巾2 E ;) 模拟值 一模拟值 E s = 2 M P a ,女= 2 5 E s = 2 M P a ,$ = j o E s = 2 M P a ,6 = 3 5 E s _ 3 M P a 击= 3 0 E s = 1 M P a 6 e o E s = 4 M P a ,6 :3 矿 E s = S M P a ,出= 3 0 图8 曲线拟合值与模拟值对比 4 结论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P L A X I S ,分析了影响临界填 土高度的五个可能因素:填土内摩擦角、桩的弹性模量、 桩问软土侧限压缩模量、加筋体抗拉刚度、桩间距。结论 表明,只有填土内摩擦角、桩间软土侧限压缩模量、桩间 距影响临界填土高度。其中填土内摩擦角、桩间软土侧 限压缩模量大小只在某一范围时才对临界填土高度有 影响,且影响较小,而桩间距影响较大,临界填土高度基 本随其线性增加而变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还提 出了能够指导工程实践的临界填土高度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 余闯,刘松玉,杜广印,桩承式加筋路堤理论及应用 M 同济 大学出版社,2 0 l O 2 T e r z a g h iK T h e o r e t i c a ls o ilm e c h a n i c s J 1 9 4 3 3 S p a n g l e rMG ,H a n d yRL S o ile n g i n e e r i n g M H a r p e r R o w 1 9 8 2 4 N a u g h t o nPJ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c r i t i c a lh e i g h t i nt h ed e s i g no fp il e de m b a n k m e n t s J P a r to fG e o D e n v e r 2 0 0 7 :1 3 2 3 万方数据 广东建材2 0 1 5 年第1 期 工程试验与研究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钢屋架 施工组装模拟分析 李思璐叶茂2 ( 1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 广州大学一淡江大学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 【摘要】大跨度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可能失去平衡而倒塌、或因局部构件、节点强度不足而 破坏,需要对施工各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及性能进行分析计算,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 文以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钢屋架为例,应用A N s Y S 有限元分析其结构组装施工各阶段,总结出结构 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 【关键词】钢屋架:施工模拟:A N s Y s 有限元 1 工程概况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钢屋盖,采用钢桁架结构, 由主、次桁架及屋面支撑和钢梁等连系杆件组成,其中 主桁架共1 0 榀,H 型钢,下弦呈水平,上弦呈弧形,主桁 架最大跨度长达1 0 7 m ,单榀桁架最重达2 6 0 t ;次桁架2 榀,边桁架4 榀。 2 施工方案 本工程钢结构屋架总体施工路线“分段吊装,先主 后次、区域安装、同步卸载”,先安装主桁架,再次桁架, 最后连系杆件。采用3 5 0 t 履带吊和8 0 t 汽车吊进行吊 装,施工顺序为从两边往中间安装,分5 个区( 安装顺序 依次为A B C D E ) 进行安装,分区示意图如图1 。 妒 C 区域 _ f EI 羞域1 B 区 i 。、。Z,妪 戈 吣干呵璋沙 图1 钢结构施工分区图 3 计算模型的建立 3 1 模型建立的原则 大跨空间结构的受力状态是衡量结构是否处于正 常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结构的几何形态、受力特 征均随着建造施工过程而变化,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 安装过程进行施工模拟,可采集施工变形和应力的控制 数据,确保结构构件的应力与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1 。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 N S Y S ,采用正装动态分 析方法,按照钢结构施工阶段的前后顺序,建立合理的 钢屋架施工计算机仿真分析模型 2 :采用空间杆单元 b e a m l 8 8 ,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且不考虑详细节点状况: 考虑钢结构杆件自重。根据以上模拟原则可满足工程精 度的要求,又能提高经济性,达到“双赢”。 , 钢材采用Q 3 4 5 B ,弹性模量E = 2 0 6 1 0 5 N m m 2 ,泊松 比为0 3 ,质量密度为7 8 0 0 K g m 3 。主次桁架的上下弦杆 及腹杆均使用H 型钢,在A N S Y S 中采用各向同性线弹性 分析模型,并运用生死单元法按照施工步骤进行施工 模拟分析口 。 3 2 仿真分析模型 由于施工环境和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在仿真模拟 分析中,无法对其进行实时模拟,故选取主要施工工况 进行仿真分析 引,按照施工顺序分解为5 个分析模型, 见图2 ,并计算其在自重作用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归还房权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宅地永久买卖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迁建项目赔偿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海外采购委托协议书
- (2025年标准)韩国分摊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接亲板婚前协议书
- 个人众筹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新钢棚搭建协议书
- 销售合同折扣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标准)民警调节协议书
- 婚礼准备清单(仅供参考)
- 八年级下册美术提纲
- 内部准驾证管理办法
- 2023年单螺杆泵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全套图纸
-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 GB/T 20481-2017气象干旱等级
-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课件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 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
- 房建监理平行检查记录表格模板(参考版)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