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_Kc的验证及应用.pdf_第1页
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_Kc的验证及应用.pdf_第2页
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_Kc的验证及应用.pdf_第3页
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_Kc的验证及应用.pdf_第4页
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_Kc的验证及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7 卷第2 期 2 0 1 1 年2 月 农业工程学报 T r a n s a ct io n so f t h eC S A E 、,0 1 2 7N o 2 F cb 2 0 1 l8 9 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D u a l K c的验证及应用 赵娜娜1 ,刘钰瞅,蔡甲冰1 ,L S P e r e ir a 2 (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 0 0 0 4 8 :2 葡萄牙里斯本技术大学高等农学院,里斯本,1 3 4 9 0 1 7 ) 摘要:为了将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有效地分开,该文利用3a 冬小麦的田间实测数据( 土壤含水率和实际腾发鼋) 。率 定和验证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D u a lK c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并计算各生育阶段以及整个生育期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占作 物腾发量比例。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土壤含水率及实际腾发量的效果均比较好,拟合度较高。模型所模拟的棵间蒸发变 化过程趋势明显,与作物生长阶段密切相关,整个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占作物腾发量比例在1 7 2 2 左右变化,此模型 在华北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模型,蒸发,蒸腾,作物腾发量,作物系数 d o i:1 0 3 9 6 9 0 is s n 1 0 0 2 6 8 1 9 2 0 1 1 0 2 0 1 4 中图分类号:S 1 6 1 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2 - 6 8 1 9 ( 2 0 1 1 ) 一0 2 一0 0 8 9 加7 赵娜娜,刘钰,蔡甲冰,等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D u a lK c的验证及应用 J 】农业工程学报,2 0 11 ,2 7 ( 2 ) :8 9 9 5 Z h a oN a n a ,L iuY u ,C a iJ ia b in g ,e ta 1 V a lid a t io na n da p p lica t io no fd u a l cr o pco e f f icie n tm o d e lS I M O u a I _ K c J T r a n s a ct io n so f t h eC S A E ,2 0 1I ,2 7 ( 2 ) :8 9 9 5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0 引言 作物需水量是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数据,是研 究农田水分变化规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和 计算灌溉用水量等的重要依据。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一般 采用作物系数法,即用作物系数( 疋) 乘以参照腾发量 ( E T o ) 得到作物需水量( E 疋) 1 - 3 。确定作物系数大多采 用时段平均单值作物系数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农田灌 溉规划设计及灌溉制度的制定,而对于农田水分变化规 律研究、精细的灌溉管理,采用双作物系数法可以得到 更精确的疋估算值 4 J 。双作物系数法将作物系数疋分 为基础作物系数疋6 和土面蒸发系数砭2 部分,可以将土 面蒸发与叶面蒸腾分开,并且考虑了降雨和灌水对土壤 湿润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保持部分土壤干燥或用覆盖物 来控制土面蒸发的影响。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利用双 作物系数法估算作物需水量的精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地 表覆盖度比较小的时候 4 - 1 2 】。 灌溉制度的模拟模型一般有2 种,一是基于R ich a r d 方程的水动力学模型,二是根区土壤水量平衡模型【”l。 S I M D u a lK c模型是利用双作物系数方法来计算作物需 水量和模拟土壤水量平衡,根据每日的土壤水量平衡来 制定灌溉制度的模拟模型。该模型已经在中亚以及葡萄 牙的一些地区得以验证和应用【悼1 7 1 。 本文主要采用大兴地区2 0 0 6 1 0 - - 2 0 0 9 0 6 冬小麦田 收稿日期:2 0 1 0 - 0 3 - 0 3 修订日期:2 0 1 0 - 1 2 0 3 基金项目。国家“9 7 3 ”计划课题( 2 0 0 6 C B 4 0 3 4 0 5 ) :国家“8 6 3 ”计划课题 ( 2 0 0 6 A A l0 0 2 0 8 - 4 ) 作者简介:赵娜娜( 1 9 8 5 一) ,女,主要进行农田作物耗水规律研究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 0 0 0 4 8 E m a il:j in g s h u il9 8 5 1 6 3 e o m 通信作者:刘钰( 1 9 5 5 一) ,女,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主受从事节 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 0 0 0 4 8 E m a il:liu y u iw h r co m 间实测资料率定和验证S I M D u a l K c双作物系数模型在 华北地区的适用性,利用该模型计算冬小麦的作物需水 量,并得到基础作物系数和土面蒸发系数,从而计算冬 小麦生育期内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的分摊比例。 1 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 0 0 6 - 1 0 - - 2 0 0 9 ,0 6 在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中国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灌溉试验站进行。该试验站地处北 纬3 9 0 3 7 2 5 7 ,东经1 1 6 。2 5 5 1 ,海拔4 0 1m 。属于半湿润 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试验站土 质为沙壤土,1m 深平均田间持水率( ) 为0 3 2 6m 3 m 3 , 凋萎点( O w e ) 为0 1 2 8m 3 m 3 。大兴试验站的气候和土壤 条件在华北平原区具有代表性。 1 。2 观测项目与方法 1 ) 气象要素( 降水、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 总辐射和净辐射等) :用位于田间的自动气象站测定, 每0 5 h 采集一次; 2 ) 作物腾发量( E 瓦) :用位于田间的大型称重式 蒸渗仪测定。其尺寸规格为2m 2m X 2 3m ,测量精度 感应量为0 0 2t u n a ,测定时间间隔为lh ; 3 ) 土壤含水率:采用T R I M E - T 3 I P H 土壤水分测量 仪测定,平均每4 d 观测一次,从表层至lm 深处每隔 2 0cm 一个测点,灌水或降雨后加测; 4 ) 作物生态指标:作物株高以及叶面积指数利用米 尺测其植株高度及叶片的长和宽,根据折算系数计算作 物叶面积指数,平均每5d 观测一次;冻土期结束后小麦 开始返青时开始数据监测; 5 ) 灌水时间和水量:灌水由通往田间每个小区的聚 氯乙烯( P V C ) 管道及管道首部的流量计控制。灌水量 根据实际土壤含水率和平均田间持水率的差值乘以实验 9 0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1 年 2 0 0 6 - 2 0 0 7 定2 0 0 6 - 11 - 1 8 2 0 0 7 - 2 0 0 8 定2 0 0 7 - 11 - 1 5 2 0 0 8 - 2 0 0 9 年2 0 0 8 - l1 1 8 9 0 7 0 6 0 2 0 0 7 - 0 4 - 0 6 2 0 0 8 - 0 4 - 0 5 2 0 0 9 _ 0 3 。2 9 3 0 3 0 6 0 2 0 0 7 0 4 - 2 1 2 0 0 7 - 0 5 - 0 7 2 0 0 9 0 4 _ 2 0 2 0 0 9 旬5 1 0 2 0 0 9 - 0 5 1 8 6 0 6 3 7 0 印 5 0 2 0 0 7 - 0 6 - 0 4 2 0 0 8 - 0 6 0 3 2 0 0 9 0 5 3 0 6 7 6 0 6 0 6 ) 冬小麦生育期内每日参照蒸发量( E T o ) 和降雨 量如图1 所示,3a 内冬小麦生育期降雨量分别为:1 1 2 6 、 2 0 8 6 和11 4 6m r f l。其中2 0 0 7 - - 2 0 0 8 年降水偏多,其余 2a 降雨量相对较少,E 死年际间差异较小。参照作物腾 发量( E 死) 根据F A O 推荐的P e n m a n M o n t e it h 公式计算 ( A lle n1 9 9 8 ) ,当有数据缺失时采用F A O 推荐的气象数 据缺失时的P e n m a n M o n t e it h 公式计算,这种方法已在许 多地区得以验证【l引,两者之间的误差很小,相关性很高。 1 3S lM D u a ll( c模型 S I M D u a lK c模型是依据F A O 双作物系数法来模拟 土壤水量平衡的软件,模型应用了3 个等级结构:1 ) 用 户绘图界面( G U I ) ,2 ) 数学模型,3 ) 数据库。数据库 储存的信息有:土壤参数、作物参数、地表覆盖特征、 径流参数、气象数据、灌溉系统特点等。该模型已经在 葡萄牙、地中海沿岸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得以验证。模 型计算E 瓦及模拟土壤水量平衡的过程如下: 1 ) 土壤特性、气象、作物、径流、覆盖物、地面覆 盖以及灌溉系统数据的获取; 2 ) 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密度等修正所选 定的表中的基础作物系数点乙值,并根据作物生长阶段来 计算生育期每日的如值; 3 ) 计算每日的匠值,包括土壤覆盖度 f A 、土壤 湿润度( 丘) 、裸露的湿润土壤比( 厶) 、蒸发递减系数 ( 墨) 以及水分胁迫系数( 墨) ; 4 ) 计算每目的E 瓦和土壤水量消耗。 需要输入的数据有: 1 ) 气象资料,包括最大和最小温度Z k 和Z t 眦,o C ; 日最小相对湿度雕,孟,:2m 高处风速2 ,m s :参照 作物腾发量E T o ,r a in ;有效降雨量只,蚴: 2 ) 作物数据,包括种植日期、作物生长阶段天数L , d :各阶段基础作物系数如;根深Z ,m ;最大株高I I 咖, m ;无水分胁迫条件下各生长阶段的土壤耗水量0 ,m 3 岔; 根据覆盖度修正的如值; 3 ) 土壤数据,包括易蒸发水量舡职n ln l;总蒸发 水量厄职ln l- f l;总有效水量T AI V , m m m ; 4 ) 灌溉数据,包括灌溉系统类型、选项( 无灌溉、 当前灌溉制度,可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每次灌水事件 允许的最大灌水深度) 。 , 审 暑 昌 墨 岫 , E E 墨 电 喜 鱼 县 吾 岫 a 2 0 0 6 - - 2 0 0 7 年 b 2 0 0 7 2 0 0 8 年 , 七 暑 I 珊 窿 酋 , 毫 曼 面 毫 连 g 面 犍 逝 c2 0 0 8 - - 2 0 0 9 年 图1 冬小麦生育期间每日参照腾发量E 死及降雨变化过程: F ig 1 V a r ia t io no f d a ilyg T oa n d p r e cip it a t io ninw in t e rw h e a t g r o w t hp e r io d 模型采用了M e n 等( 2 0 0 5 ) 所提出的双作物系数法,即 第2 期赵娜娜等: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D u a l_ K c的验证及应用9 1 疋= + & ( 1 ) 式中,砭为综合作物系数,如为基础作物系数,疋为土 面蒸发系数。计算作物E 瓦及土面蒸发量E 和叶面蒸腾 量r 。同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土面蒸发系数疋等概念进 行延伸【1 2 】,即将忌分为两部分,其一是由灌水所引起的 土面蒸发系数磊0 ,其二是仅由降雨所引起的土面蒸发系 数疋。;根据作物高度、土壤水分消耗系数P 等计算如 等。模型采用的作物根区土壤水量平衡等式为 D r = 4 卜l一( 霉一R q ) 一一C 弓+ 蜂E T o 。,+ D 吧 ( 2 ) 式中,D ,f 为第f 天末根区累积蒸发( 消耗) 深度,n L r n | D “l为第f 1 天末根区累积蒸发( 消耗) 深度,I T L r n ;P i 为第i天的降雨量,I D I I I ;R O t 为第i天的降雨形成地表 径流鼍,I n lT l;五为第i天渗入土壤的灌溉深度,m m ;C R f 为第i天地下水上升深度,n lin ;匠为综合作物系数;E 死f 第i天参照作物腾发量,m m ;D P i为第j 天由于深层渗漏 产生的根区损失水量,in x n 。 1 4 统计参数 采用以下统计参数检验模型的模拟效果t 1 ) 回归系数b f 量 皇 、苦 暑 * 幻 苍 H 暑 吾 r 矗 裂 氅 嚣 世 q 只 b = 旦- ( 3 ) 0 1 2 2 ) 模型有效性系数砑 芝( q 一只) 2 E F = 卜等 _ ( 4 ) ( q - o ) 2 3 ) 一致性指数d I t t ( D i一只) 2 靴一习+ I o , 一石1 ) 2 其中,倪和尸j 分别为第i实测值和预测值;O 为q 的 平均值( i= 1 ,2 , ,m ) ,P 为只的平均值i= 1 ,2 , , m ) 。 2 结果与分析 2 1 模型率定 用2 0 0 6 - - 2 0 0 7 年冬小麦的试验数据率定模型参 数:如初始值采用的是A lle n 等( 1 9 9 8 ) 推荐值,并 根据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及作物因素修正。将模型模拟土 壤水分与实测土壤水分对比,两者之间拟合较好,如图 2 所示。 。 一_ 飞舻 一 、K 、 lo - 0 5l1 0 41 2 - 0 40 1 4 3 30 2 - 0 20 3 0 40 4 - 0 30 5 - 0 30 6 - 0 2 H 期 a 上壤含水率变化过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 1 0 - lO1 1 1 41 2 1 9O l- 2 30 2 - 2 70 4 - 0 30 5 - 0 80 6 1 2 U 期 c作物膊发量变化过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 注:为lm 深平均田间持水率,口秤为凋萎点 产 拿 g ¥ 静 * 把 眷 一 叠 辎 富 l 蓍 鞋 辎 O 1 80 2 20 2 60 30 3 40 3 8 实测土壤含水率( m 3 - m 。1 b 上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O102 ,03 0 4 05 06 07 08 0 实测E le ( m m 掣1 d 作物腾发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图22 0 0 6 2 0 0 7 年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和作物腾发量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 F ig 2C o m p a r is o nb 咖ns im u la t e da n do b s e r v e ds o ilw a t e rco n t e n ta n dcr o pe v a p o t m a s p ir a t io nf o rt h ew h e a tg r o w t hin2 0 0 6 2 0 0 7 掩 弘 拍 恐 博 O O O O O O 5 O 5 O 5 O 5 O 5 删 “ 蛇 叭 叫 o O O O O O O O O 8 7 6 5 4 3 2 O O O O O O O O O 8 7 6 5 4 3 2 l O 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1 位 由图2 及表2 可以看出,模型模拟土壤含水率与实 测土壤含水率之间拟合度较高,回归系数为0 9 9 ,决定 系数为0 8 7 :两者误差较小,均方根误差仅为0 0 1m 3 m 3 , 平均绝对误差A A E = 0 0 0 9 ;模型有效性及一致性指标分别 为0 9 和O 9 7 ,非常接近I ,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 土壤含水率:模型模拟的E 疋与田间实测E 疋之间回归系 数达到0 9 6 ,决定系数为O 8 3 ,拟合度比较高;均方根 误差为0 5 8m m d ,平均绝对误差朋E 为0 4 9 ,模型有效 性系数E F 达到0 8 8 ,一致性指标d 为0 9 6 ,说明模型预 测E 疋的精度也较高。 由2 0 0 6 - - 2 0 0 7 年冬小麦的试验数据调试模型所得的 参数统计如下: 表2 实测土壤含水率与模拟含水率以及实测作物腾发量层疋与模拟层瓦之间参数统计 T a b le2S t a t is t icso f o b s e r v e da n ds im u la t e dd a t a ( s o ilw a t e rco n t e n ta n dcr o p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E 功 2 2 模型验证 将2 0 0 6 - - 2 0 0 7 年冬小麦所调试的参数( 表3 ) 用于 2 0 0 7 2 0 0 8 及2 0 0 8 - - 2 0 0 9 年冬小麦数据模型验证中,验 证结果显示模拟水分与实测水分之间一致性良好( 图3 ) , 回归系数接近于l,决定系数在0 7 0 8 之间变化,平均 绝对误差均小于0 0 1 5 ,t 坛婚变化范围很小( 0 0 1 3 o 0 1 7m 3 m 3 ) ;表示模型拟合度的d 值基本接近于1 。这 些结果表明模拟水分与实测水分拟合比较好,当用所率 定的参数来模拟冬小麦的土壤水量平衡时精确度比较 高,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冬小麦的土壤含水率。 矿 售 量 ¥ I 托 筹 州 乒 E E ¥ 簪 * 托 群 一 表3 模型模拟中所采用的作物参数 T a b le3 C r o pp a r a m e t e r sint h em o d e ls im u la t io n 馓拟值 跌测值 ,卜 _ 譬M p e * p lo 1 2 lI II 1 2 - I l1 1 00 2 - 0 90 3 - 1 0 0 4 - 0 90 5 - 0 9 0 6 - 0 8 几期 飘2 0 0 7 - - 2 0 0 8 年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 暇拟值 口变测值 沁r 、州 , 1 0 - 81 l- 0 71 2 0 70 1 - 0 6 0 2 0 50 3 - 0 70 4 - 0 60 5 - 0 6 0 6 - 0 5 f 鼻 皇 碍 廿 群 刊 籀 鼙 P j 皇 i * 托 眷 叫 器 鼙 0 1 80 2 20 2 60 30 3 40 3 8 实测土壤含水奉( m 1 n 1 4 ) b 2 0 0 7 - - 2 0 0 8 年上壤古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臼期实测土壤古水率( m 3 m c2 0 0 8 - - 2 0 0 9 年土壤含水事变化过程的模拟值弓实测值 d2 0 0 8 - - 2 0 0 9 年土壤岔水率模拟值与实涮值对比 图32 0 0 7 2 0 0 8 年及2 0 0 8 2 0 0 9 年冬小麦实测含水率与模拟含水率之间对比 F ig 3C o m p a r is o nb e t 3 v e e ns im u la t e da n do b s e r v e ds o ilw a t e rco n t e n tf o rt h ew h e a tin2 0 0 7 2 0 0 8a n d2 0 0 8 2 0 0 9 弘 M 如 ;号 挖 婚 O 0 O 0 O O 5 O 5 O 5 O 5 O 5 O 蛇 啦洲 呻 盯柏“如”m O O O O O O O O O O 第2 期 赵娜娜等: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D u a l K c的验证及应用9 3 模型模拟作物需水量与实测作物需水量之间对比见 图4 ,统计参数见表3 。由图4 可以看出,模型模拟作物 需水量E 疋与实测作物需水量E 瓦之间趋势致,拟合较 好,回归系数变化范围为0 8 8 0 9 7 ,决定系数为0 8 5 , 平均绝对误差在0 5 5 0 5 7m m 之间,均方根误差 R M S E 0 8 ,这些统计参数均在合 f , 量 g 蔷 理范围内,说明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作物需水量。 通过2 0 0 7 - - 2 0 0 8 年及2 0 0 8 - - 2 0 0 9 年冬小麦实测土 壤含水率及作物需水量与模型模拟数值之间的对比和验 证表明:S I M D u a lK c双作物系数模型可以比较准确的模 拟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和作物需水量,在我 国华北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lO - 1 51 1 1 91 2 2 4O l一2 80 3 0 3 0 4 - 0 70 5 1 20 6 1 6 口期 a 2 0 0 7 - - 2 0 0 8 f f :作物膊发量变化过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 零 l 吾 萎 辎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实测7 矾舢 d - 9 b 2 0 0 7 2 0 0 8 年作物黔发置模拟值 j 实测值对比 1 0 - 1 01 1 - 0 91 2 - 0 90 1 0 80 2 - 0 70 3 - 0 90 4 - 0 80 5 0 80 6 - 0 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U 期 实测7 矾m m 寸) c2 0 0 8 - - 2 0 0 9 年作物膊发量变化过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d 2 0 0 8 - - 2 0 0 9 年作物腾发量模拟值实测值对比 图42 0 0 7 2 0 0 8 年及2 0 0 8 2 0 0 9 年冬小麦实测E T c与模拟E T c之间对比 F ig 4C o m p a r is o nb g t w e e ns im u la t e da n do b s e r v e dcr o p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E T cf o rt h ew h e a t in2 0 0 7 2 0 0 8a n d2 0 0 8 2 0 0 9 2 3 棵问蒸发占作物腾发量比例( 昱纽力分析 由双作物系数法可以分别推求出棵间蒸发量E 和作 物叶面蒸腾量L 进而可推求作物生育期内棵间蒸发量占 作物腾发量比例( 脱r ) 。根据该模型分析结果以及田 间实测数据计算冬小麦连续3a 不同生育阶段棵间蒸发占 作物腾发量比例( 嬲r ) ,见表4 。2 0 0 7 - 2 0 0 9 年冬小 麦各个生育阶段平均棵间蒸发量及叶面蒸腾量变化趋势 一致,棵间蒸发量初期最大,随着作物的生长,叶面积 指数的增大,棵间蒸发量逐渐减小,后期又有所上升, 叶面蒸腾变化过程与棵间蒸发相反,中期作物生长最旺 盛时达到最大值。整个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作物腾发量 比例( 易留r ) 分别为:1 7 1 、1 6 6 和2 2 。 表4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平均E 以及E E T 变化 T a b le4T h ea v e r a g ee v a p o r a t io n a n dE E T o f w in t e rw h e a tind i侬氍n tg r o w t hp e r io d s 注:E 为各阶段平均棵间蒸发量,m m ld ;E E T 为各阶段棵日】蒸发占作物蒸腾量比例。 O O O O O O O O O 8 7 6 5 4 3 2 l 一_EE吾电器辎 O 0 O O O O O O O S 7 6 5 4 3 2 l _pg暑ihq O O O O 0 0 O O O S 7 6 5 4 3 2 l O O O O 0 O O O O 8 7 6 5 4 3 2 I 9 4 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1 年 作物棵间蒸发的试验数据于2 0 0 9 年冬小麦返青后布 置,因此表4 中只给出了2 0 0 9 年冬小麦返青后至收获阶 段棵间蒸发占作物腾发量的比例。2 0 0 9 年冬小麦棵问蒸 L o J 发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小麦快速生长 期及中期的实测肋丁值明显高于模型模拟值,后期基本 接近,可能是由于模型在模拟作物棵间蒸发时主要是根m 据各个生育阶段作物的冠层覆盖度工模拟计算其变化过 程,模拟过程中疋偏大引起的。同时,由微型蒸发器所 测定的作物棵间蒸发也会有不同程度偏差,造成实测数 据偏大【1 9 - 2 0 。【8 】8 3 结论 通过2 0 0 7 2 0 0 9 年连续3 a 冬小麦实测数据对 S I M D u a lK c双作物系数模型的率定和验证以及棵问蒸 发占作物蒸散发比例分析和研究,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 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D u a lK c可以比较准确地模 p J 拟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以及作物 需水量的变化; 2 ) 利用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回u a lK c可以估算出作 物基础系数砭6 ,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初期、冻土期、生 育中期和生育后期的基础作物系数值分别为:0 1 5 、 0 4 、1 2 和0 4 ; 3 )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总作物腾发量的 【2 0 】 比例1 7 一- 2 2 左右,其中生育初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 8 0 以上;然后逐渐下降,至生育中期棵间蒸发所占比例 降至最小,不足4 ;生育后期有所上升;与2 0 0 9 年冬 小麦棵间蒸发实测数据相比。模型模拟值在快速生长期 及中期偏小; 4 ) 上述研究是在冬小麦充分供水条件下进行的,非 u 1 J 充分供水条件下该模型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A lle n RG ,P e r e ir aLS ,M a r t inDS C r o p 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 - G u id e lin e sf o rC o m p u t in gC r o pW a t e r R e q u ir e m e n t s 【M 】F A OI r r ig a t io na n dD r a in a g e ,F o o da n d 【2 2 】 A g r icu lt u r eO r g a n iz a t io no ft h eU n it e dN a t io n s ,R o m e , 1 9 9 8 【2 】D o o r e n b o s ,J ,P r u it t WO G u id e lin e sf o rP r e d ict in gC r o p 2 3 】 W a t e rR e q u ir e m e n t s 【M 】I r r ig a t io na n dD r a in a g eP a p e r 2 4 ,F o o da n dA g r icu lt u r eO r g a n iz a t io no ft h eU n it e d N a t io n s ,R o m e ,I 忸ly ,19 7 7 2 4 】 【3 】A lle nRG U s in gt h eF A O - 5 6d u a lcr o pco e f f icie n tm e t h o d O V C l“ a ll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in t e r co m p a r is o ns t u d y 阴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lo g y ,2 0 0 0 。2 2 9 ( 5 ) :2 7 4 1 【4 】舢l钮RG ,C le m m e n s ,AJ ,B u r t , CM ,e ta 1 P 删砸 a ccu r a cy f o rp r o j e ct w id e e v a p o m m s p ir a t io nu s in gcr o p 2 5 】 co e f f icie n t sa n dr e f e r e n c宅e v a p o t r a n s p ia r t io n 阴J o u r n a lo f I r r ig a d o na n dD r a in a g e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0 5 ,1 3 1 ( 1 ) :2 4 - - 3 6 【5 】 樊引琴,蔡焕杰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 需水量的比较研究阴水利学报,2 0 0 2 ,3 3 ( 3 ) :5 0 - - 5 4 2 6 】 F a nY in q in , C a iH u a n j ie C o m p a r is o no fcr o pw a t e r r e q u ir e m e n t sco m p u t e db ys in g lecr o pco e f f icie n ta p p r o a ch a n dd u a l cr o pco e f f icie n ta p p r o a ch 叨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a u lic 2 7 】 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0 2 ,3 3 ( 3 ) :5 0 - - 5 4 ( inO l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 a b s t r a ct ) K a n gS h a o z h o n g ,G hB 画icD uT a is h e n g ,e ta 1 C r o p co e f f icie n ta n dr a t ioo ft r a n s p ir a t io nt o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o f w in t e rw h e a ta n dm a iz einas e m i- h u m idr e g i叨 A g r icu lt u r a l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 ,2 0 0 3 ,5 9 :2 3 9 - - 2 5 4 L iY u lin , C u iJ ia n y u a n , Z h a n gT o n g h u i,e ta 1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o fir r ig a t e ds p r in gw h e a ta n dm a iz eina s e m i m d r e g io fn o r t hC h in a 闭A 鲥砌t I l蹦W a t e r M a n a g e m e n t ,2 0 0 3 ,6 l( 1 ) :l 1 2 彭世彰,索丽生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系数和土壤水分修 正系数试验研究阴水利学报,2 0 0 4 ( 1 ) :1 7 2 1 P e n gS h iz h a n g , S u oL is h e n g W a t e rr e q u ir e m e n tm o d e l f o r cr o pu n d e rt h eco n d it io no fw a t e r - s a v in gir r ig a t io n 叨 J o u r n a lo fH y d r a u lic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4 ,( 1 ) :1 7 2 1 ( I I I 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陈风,蔡焕杰,王健,等杨凌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蒸发 蒸腾和作物系数的确定叨农业工程学报,2 0 0 6 ,2 2 ( 5 ) : 1 9 1 1 9 3 C h e nF e n g ,C a iH u a n j ie ,W a n gB a n , e ta 1 E s t im a t io no f e v a p o t r a a s p ir a t io na n dcr o pco e f f icie n t so fw in t e rw h e a ta n d 舒t n n n lcrm a iz einY a n g lin gz o n e J T r a n s a ct io n so ft h e C h in e s eS o cie t yo f A g r icu lt u r e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6 ,2 2 ( 5 ) :1 9 1 1 9 3 O 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刘海军,康跃虎冬小麦拔节抽穗期作物系数的研究【J 】 农业工程学报,2 0 0 6 ,2 2 ( 1 0 ) :5 2 5 6 L iuH a ij u n , K a n gY u e h u C a lcu la t io no fcr o pco e f f icie n to f w in t e rw h e a ta l e lo n g a t io n - h e a d in gs t a g e s 【J 】T r a n s a ct io n s o ft h eC k in e s eS o cie t yo fA g r icu lt u r e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0 6 , 2 2 ( 1 0 ) :5 2 5 6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刘钰,P e r e ir aLS 对F A O 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的验 证阴农业工程学报,2 0 0 0 ,l“5 ) :2 6 - - 3 0 L iuY lkP e r e ir aLS V a lid a t io no fF A Om e t h o d sf o r e s t im a t in gcr o pco e f f icie n t s f 1 T r a n s a ct io n so ft h eC h in e s e S o cie t yo fA g r icu lt u r e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0 ,1 6 ( 5 ) :2 6 - - 3 0 ( in 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S in g hRKI r m a kA E s t im a t io no fcr o pco e f f icie n t su s in g s a t e llit er e m o t e s e n s in g 【J 】J o u r n a l o fI r r ig a t io na n d D r a in a g e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0 9 , 1 3 5 ( 5 ) :5 9 7 - - 6 0 8 P e r e ir aLS 。P e r d e r 气A lle nRG e ta 1 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 : r e v ie wo fco n ce p t sa n df u t u r et r e n d s 叨J o u r n a lo f I r r ig a t io n a n dD r a in a g eE n g in e e r in g ,1 9 9 9 ,1 2 5 ( 2 ) :4 5 5 1 R o limJ ,G o d in h oP ,S e q u e ir aB ,cta 1 S I M D u a lK c,a s o R w a r et o o lf o rw a t e rb a la n ces im u la t io nb a s e do nd u a lcr o p co e f f icie n t 【N C o m p u t e r sinA g r icu lt u r e a n d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e s ( 4 t hw o r ldco n g r e s s ,O r la n d o ,F L ) ,A S A B E ,S t J o s e p h , 2 0 0 6 :7 8 1 - - 7 8 6 A lle nRG ,P cr e ir aLS ,S m it hM ,e ta 1 F A O - 5 6d u a lcr o p co e f f icie n tm e t h o df o re s t im a t in ge v a p o r a t io nf r o ms o ila n d a p p lica t io ne x t e n s io n s 阴J o u r n a lo fI r r ig a t io na n dD r a in a g e 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5 ,1 3 1 ( 1 ) :2 一1 3 A lle nRG P e r e ir aLS E s t im a t in gcr o pco e f f icie n t sf r o m f l a ct io no fg r o u n dco y e l“ a n dh e ig h t J I r r ig a t io nS cie n c, , 2 0 0 9 ,2 8 ( 1 ) :1 7 3 4 R o limJ ,G 蛐P S e q u ch B ,d a l知I 嘲s in g 吐lcS m 皿蛐 第2 期 赵娜娜等:双作物系数模型S I M O u a lK c的验证及应用 m o d e lf o rir r ig a t io ns ch e d u lin gs im u la t io ninM e d it e r r a n e a n e n v ir o n m e n t s ,W a t e rs a v in ginM e d it e r r a n e a na g r icu lt u r ea n d f u t u r er e s e a r chn e 4 ls A 】( i r o cI n t C o n f C ih e a m la m b , V a le n z a n o , I t a ly , F e b 1 4 一l7 2 0 0 7 ) , o p t io n sm x t it e r m n t m n e s , S e r ie sB ,P P 4 9 - - 6 1 【2 8 】刘钰,P e r e ir aLS ,T e ix e ir aJL 参照腾发量的新定义及计 算方法对比【J 】水利学报,1 9 9 7 ,6 ( 3 ) :2 7 3 3 , L iuY uP e r e ir aLS ,T e ix e ir aJL U p d a t ed e f in it io na n d co m p u t a t io no fr e f e r e n ce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co m p a r is o nw it h f o r m e rm e t h o d 忉J o u r n a lo fH y d r a u lic E n g in e e r in g ,1 9 9 7 , 6 ( 3 ) :2 7 3 3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2 9 】孙宏勇,刘昌明,张喜英,等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 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叨农业工程学报,2 0 0 6 ,2 2 ( 3 ) : 2 2 2 6 S u nH o n g y o n g ,L iuC h a n g m in e Z h a n gX iy in g ,e ta 1 E f f e ct so fd if f e r e n tr o ws p a cin g s s o il e v a p o r a t io n , 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o na n dy ie ldo fw in t e rq v h e a t ( J 】T r a n s a ct io n s o f t h eC h in e s eS o cie t yo f A g r icu lt u r e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0 6 ,2 2 ( 3 ) : 2 2 2 6 ( I 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t )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