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C/T 12.8-2006 烟草机械 产品工艺文件 第8部分:工艺定额编制》与《YC/T 12.8-1993》相比,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和补充,以适应烟草机械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具体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上,《YC/T 12.8-2006》更加明确地界定了本标准适用于烟草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定额编制工作,并对相关术语定义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使得整个文件体系更为严谨。

其次,针对工艺定额的具体内容,《YC/T 12.8-2006》增加了对于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合理确定工时定额的要求,同时强调了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调整的重要性。此外,还新增了一些关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建议。

再者,《YC/T 12.8-2006》加强了对安全环保要求的关注,要求在制定工艺定额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问题,体现了现代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6-02-23 颁布
  • 2006-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YC-T12.8-2006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8部分工艺定额编.pdf_第1页
YC-T12.8-2006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8部分工艺定额编.pdf_第2页
YC-T12.8-2006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8部分工艺定额编.pdf_第3页
YC-T12.8-2006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8部分工艺定额编.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YC-T12.8-2006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8部分工艺定额编.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6 5 .X 9 4备案号 :1 6 01 7 3 2 9 - 2 0 0 61 1 口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烟 草 行 业 标 准Y C / T 1 2 . 8 -2 0 0 6代替 Y C / T 1 2 . 8 -1 9 9 3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 8 部分: 工艺定额编制T o b a c c o ma c h i n e r y -P r o d u c t s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 -P a r t 8 :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n o r m o f t h e t o t a l ma t e r i a l c o n s u mp t i o n2 0 0 6 - 0 2 - 2 3发布2 0 0 6 - 0 3 - 0 1 实施国 家 烟 草 专 卖 局发 布YC/ T 1 2 . 8 -2 0 0 6.山 j . 种月 i吕 Y C / T 1 2 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 分为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 完整性; 第2部分: 工艺方案设计; 第3部分: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第4部分: 工艺规程设计; 第 5 部分: 工艺规程格式; 第 6 部分: 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 第 7 部分: 编号方法; 第 8 部分: 工艺定额编制; 第 9 部分: 更改办法。 本部分为 Y C / T 1 2 的第 8 部分。本部分代替Y C / T 1 2 . 8 -1 9 9 3 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工艺定额编制 。本部分与YC / T 1 2 . 8 一工 9 9 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数控机床的程序调试的工时定额, 调试程序工时的计算法( 见 3 . 5 . 2 ) ; 增加了原材料或毛坯改变时, 劳动定额修订的具体办法( 见 3 . 6 ) , 本部分的附录A、 附录B 、 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部分由 全国 烟草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 C 1 4 4 )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烟草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彭文莉、 胡淑云、 龚美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C / T 1 2 . 8 - 1 9 9 3eY C/ T 1 2 . 8 - 2 0 0 6烟草机械产品工艺文件第 8部分 : 工艺定额编制范 围 Y C / T 1 2的本部分规定了: a ) 烟草机械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编制原则、 编制方法、 编制程序及材料定额的修改; b ) 劳动消耗工艺定额的制定范围、 形式、 原则、 依据、 方法及劳动定额的修改。 本部分适用于烟草机械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以下简称材料定额) 和劳动消耗工艺定额( 以下简称 劳动定额) 的编制2材料定额2 . 1 材料定额编制原则2 . 1 . 1 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均应编制材料定额。2 . 1 . 2 编制材料定额时, 应在保证产品质量及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经济合理地使用材料, 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 降低材料消耗2 . 1 . 3 编制材料定额时, 应以下列技术资料为依据: a ) 产品零件明细表和产品图样; b ) 零件工艺规程; C有关材料标准、 手册和下料标准。2 . 2 材料定额编制方法2 . 2 . 1 公式计算法 根据产品零件结构和工艺要求, 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出零件的净重和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性损耗。2 . 2 . 2 实际测定法 用实际称量的方法确定每个零件的材料定额2 . 2 . 3 经验统计分析法 根据类似零件材料实际消耗统 计资 料, 经过分析对比, 确定零件的 材料消 耗工艺定额o2 , 3 材料定额编制程序2 . 3 . 1 机械加工件和锻件材料定额的编制程序 机械加工件和锻件材料定额的编制程序如下: a ) 根据产品零件明细表或产品图样中的零件净重或工艺规程中的毛坯尺寸计算零件的毛坯 质量 ; b ) 确定各类零件单件材料定额, 确定方法参见附录A; c ) 按式( 1 ) 计算零件材料利用率:_mm ,X 1 0 0% 。 。 。 ,. 。 , , , , (1 )式 中:K-零件材料利用率, %;。零件净重, 单位为千克( k g ) ;m a -零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单位为千克( k g ) 。d )编制材料 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VC / T 1 2 . 8 -2 0 0 6 e ) 按材料品种、 规格汇总单台产品材料定额; f ) 计算单台产品材料利用率; 9 ) 编制 单台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13 . 2 铸件材料定额编制程序 铸件材料定额编制程序如下: a ) 计算铸件毛重; b ) 计算浇口、 冒口系统的质量; c ) 按式( 2 ) 计算金属切削率:K , =n 远二 m X1 0 0 % . “ . “ 。 。 , , , (2 ) 刀 了 用 式中 : K , 铸件的 金属切削率, %; m m 铸件毛重, 单位为千克( k g ) , m零件净重, 单位为千克( k g ) , d ) 编制铸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2 . 3 . 3 每吨合格铸件金属炉料定额编制程序 每吨合格铸件金属炉料定额编制程序如下: a ) 确定金属炉料技术经济指标, 参见附录B b ) 按式( 3 ) 确定每吨合格铸件所需某种金属炉料的消耗工艺定额 : . . 。 。 。 。 (3) 式 中: 。 、 某种金属炉料消耗工艺定额; K , -配料比; K铸件成品率。 c ) 填写金属炉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2 . 4 材料定额的修改 材料定额经批准实施后, 一般不得随意更改。若由于产品设计、 工艺改变或材料内在品质等方面的原因, 确需改变材料定额时 应由工艺部门填写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 经有关部门会签和批准后方可修 改。劳动定额3 . 1 劳动定额的制定范围 凡能计算考核工作量的工种和岗位均应制定劳动定额。3 . 2 劳动定额的形式 劳动定额有下列两种形式: a ) 时间定额( 工时定额) , 其组成参见附录C; b ) 产量定额: 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合格品数量。33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 制定劳动定额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 使大部分员工经过努力都可达到, 部分员工可以超过,少部分员工经过努力可接近的平均先进水平。3 . 4 劳动定额制定的主要依据 制定劳动定额的主要依据为:YC/ T 1 2 . 8 -2 0 0 6 a ) 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 b ) 生产类型或生产阶段; c ) 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d ) 定额标准或有关资料。35 劳动定翻的制定方法3 . 51 经验估计法 由定额员、 工艺人员和操作人员相结合, 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并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 直接估计出劳动工时定额。3 . 5 . 2 统计分析法 对企业过去一段时期内, 生产类似零件( 或产品) 所实际消耗的工时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并结合当前具体生产条件确定该零件( 或产品) 的劳动定额, 例如, 加工中心、 数控铣床、 数控车床程序调试工时定额可分别按式( 4 ) 、 式( 5 ) 和式( 6 ) 计算; Tz = T p X 6 十T e , 。 。 , , 、 一 (4) 式 中: T , 加工中心程序调试工时; T . 本工序准备工时; T本工序单件加工时间。T、二 讯 X5十 T d式 中:丁 、 数控铣程序调试工时;T Q 本工序准备工时;T s 本工序单件加工时间。毛 = T . X5+几(5 )(6 ) 式中 : T , -数控车程序调试工时; 双本工序准备工时; T a 本工序单件加工时间。3 . 5 . 3 类推比较法 以同类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劳动定额为依据, 经过对比分析, 推算出该零件或工序的 劳动定额。3 . 5 . 4 技术测定法 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1io l1 定和分析, 确定劳动定额。3 . 6 劳动定额的修订3 . 6 . 1 随着企业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 劳动定额应定期进行修订, 以保持定额的平均先进水平。3 . 6 . 2 在批量生产中,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及时修改劳动定额: a ) 产品设计结构修改; b ) 工艺方法修改; c ) 原材料或毛坯改变Y C / T 1 2 . 8 -2 0 0 6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型材、 管材和板材机械加工件和锻件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确定 方法A 1 选料法 根据材料目录中给定的材料范围及企业历年进料尺寸的规律, 结合具体产品情况, 选定一个最经济合理的材料尺寸, 然后根据零件毛坯和下料切口尺寸, 在选定尺寸的材料上排列 , 将最后剩余的残料( 不能再利用的) 分摊到零件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中, 即得出:an d 一 m , + M , + N(A . 1)式 中 :。d 零件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二 毛坯质量;m f 下料切口质量;。残料质量;N每料可制件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批生产的产品。A. 2下料利用率法 先按材料规格定出组距 , 经过综合套裁下料的实际测定, 分别求出各种材料规格组距的下料利用率, 然后用下料利用率计算零件消耗工艺定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器 X 1 0 0 %( A. 2 )式中 :77 . 下料利用率. %;刀 2 1 刀 二 2 式 中:一批零件毛坯质量之和, 单位为千克( k g ) ;获得该批毛坯的材料消耗总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an d 一 m ,r7.(A . 3 )m d零件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m ,零件毛坯质量;I x 下料利用率。这种方法适用于集中下料的产品。A . 3 下料残料率法 先按材料规格定出组距, 经过下料综合套裁的实际测定, 分别求出各种材料规格组距的下料残料率, 然后用下料残料率计算零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1 一 器 “ 1 0 0 0 0(A. 4 )YC / T 1 2 .8 -2 0 0 6式中 :V = 下料残料率, %;刀 , 刀z , -式中 :获得一批零件毛坯后剩下的 残料质量之和, 单位为千克( k g ) ;获得该批毛坯的材料消耗总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 m二+ 仇an d 一万 二不( A. 5 )m e -零件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单位为千克( k g ) ;I . -零件毛坯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m z 一个下料切口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7 = 下料残料率, 0 0这种方法适用于集中下料的产品。A. 4材料综合利用 率法 当同一规格的某种材料可用于一种产品的多种零件或用于多种产品的零件上时, 可采用更广泛的套裁,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综合利用率法计算零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较合理,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一 凳X 1 0 0 % . . . . . . . . :( A . 6 )式中 :! _ 材料综合利用率, %;m 一批零件净重之和, 单位为千克( k g ) ;m, 该批零件的材料消耗总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注: 该批零件的材料消耗总质量等于该批零件毛坯质量、 下料切口质量和残料质量之和。( A. 7 )式 中:ma 零件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M - 零件 净 重;V . 材料综合利用率。Y C/ T 1 2 . 8 -2 0 0 6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金属炉料技术经济指标与计算方法金属炉料技术经济指标项 目 及计算公式: K式中 :K铸件成品率, %;m ; 成品铸件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m , 金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 K式中 :K 可回收率, %;m , 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m金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竺 x 1 0 0 %( B . 1)二 竺 x 1 0 0( B . 2 )K 、 一m , -m ; -m , x1 0 0 % 刀王 1(B. 3 )式中:Kb 不可回收率, %;m, 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m ; 成品 铸件质量, 单位为 千克( k g ) ;m, 金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K 、 一m , - m , . x 1 0 0 %B. 4 )式 中:Kh 炉耗率, %;。 y 金属液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金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17 , =些 x 1 0 0 %(B. 5 )式 中: 1. 金属液收得率, %;m金属液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金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K 一 凳 x 1 0 0 %. . . . . (B . 6)式中 :K金属炉料与焦炭比, %;m , 金属炉料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爪。 焦炭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YC/ T 1 2 . 8 -2 0 0 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工时定额 的组成C . 1 单件时间( 用T , 表示) 单件时间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 a ) 作业时间( 用 T B表示) : 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 部件所消耗的时间。它又分为基本时间和辅 助时间两部分, 其中基本时间( 用 丁 、 表示) 是直接用于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 形状相对位置、 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而辅助时间( 用 T , 表示) 是为实现上述工艺过 程应进行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b ) 现场管理时间( 用 T , 表示) : 为使加工正常进行, 操作人员现场管理( 如润滑机床、 清理切屑、 收拾工具等) 所消耗的时间, 一 般按作业时间的2 %-7 % 计算; C )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用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